_大陆情结_的艺术审视与展现_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_台北人_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3期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Vol.13No.3

2000年9月 Journal of Qingdao Education College Sep.,2000“大陆情结”的艺术审视与展现

———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赏析

陈祥泰

(青岛教育学院中文系,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本文对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进行了分析评论,指出这部作品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在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陆情结”。这“大陆情结”的具体内容是亲情、友情、怀土恋乡之情以及这里面所包含的今昔之感、故国之思,也有某些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的精神的扭曲和畸变。另外,也分析了这部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特色。

关键词:“大陆情结”;人生际遇;精神磨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7.42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8-276X(2000)03-0026-05

台湾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台湾、认识台湾人的窗口,而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台北人》收有白先勇六十年代创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大都是随着国民党政府在大陆上的崩溃从大陆流落到台北去的,大都有对台北和大陆的今昔对比、今不如昔的乡愁乡思,这就形成了他们的“大陆情结”。这种“大陆情结”是对大陆的魂绕梦牵、深深眷恋的感情,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迷茫与虚无、心理上的失衡与失落。这两者的交融形成《台北人》特有的意蕴和魅力,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寻求正确的阐释。

一、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

《台北人》中所塑造的“台北人”形象大都和国民党政府从大陆溃退到台湾的历史变动相联系。但作者没有选取政治视角,也没有采用历史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人为中心,紧紧抓住人的命运的大起大落,在人生际遇中寄托人生变迁的深沉感慨,表现“台北人”的“大陆情结”。一千四百年前的刘勰说过:“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1]对“台北人”,我们当然难“见其面”,但通过《台北人》这部作品我们却可以“见其心”。这“心”就是“大陆情结”中所包含的亲情、友情、怀乡恋土之情。

首先是亲情。《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写了一个有钱人家的男工人王雄“原是湖南乡下种田的,打日本抽壮丁给抽了出来”,[2]没想到一混多少年过去了,他来到台北。而家里还有个老娘,有个定亲的“妹仔”。他是那么憨厚、纯朴,“一经还保持着一种赤子的天真”,“喜怒哀乐,就好象金门岛上的烈日海风一般,那么原始,那么直接。”[3]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和主人家的小姐、女佣人的小小纠葛而投海自杀了。这使我们想到他对亲情的执着追求。因为追求之切,才产生失望之深,从而导致了他的自杀。他生前全力浇灌的杜鹃花“一球堆着一球,一片卷起一片,全然爆放开了。好象一腔按捺不住的鲜血,猛地喷了出来,洒得一园子斑斑

收稿日期:2000-07-05

作者简介:陈祥泰(1942-),男,山东平度人,副教授。

青岛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点点都是血红血红的,”[4]这是他热烈的生命之火的象征,也是他强烈的思亲之情的象征。

其次是友情。《岁除》中写一个四川老兵,一个伙夫头赖鸣升虽已经年逾花甲却仍然孤身一人,在年除夕时找老友守岁喝酒。他参加过北伐,投身过抗日,在台儿庄之战留下碗口大的圆疤……然而他做梦都想不到会成为孤独的漂泊异乡的人!他感叹“这几十年打滚翻身,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没经过?到了现在还稀罕什么不成?”“就剩下几根骨头还没回老家心里放不下罢咧。”[5]在怀士恋乡的失落和悲凄中含有多么深沉的对友情的珍惜和留恋啊!另有《国葬》写一个陆军一级上将李浩然去世了,他当年的副长官、老副官对他的情深义重。多年的战火硝烟、生死与共使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他们的友情是和今昔之感、故国之思联系在一起的,成为他们“大陆情结”的表现。

再次是怀土恋乡之情。这是“台北人”今昔之感、故国之思的最重要的内容,也是他们“大陆情结”最突出的表现。《梁文吟》中写一个总司令王孟养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后来叱咤风云,步步高升,但最终也流落到台北。临终时他留下话来:“日后能回大陆,无论如何要把他的灵柩移回家乡去。”[6]这就像“西天的一扶落照,血红一般,冷凝在那里。”[7]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他戍马一生、不忘家乡的那颗“血红”的心!这种怀土恋乡之情与他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相比衬,显得凝重、悲壮,有一种凄艳之美。《思旧赋》里面写的李宅里的长官当年在南京是何等“轰轰烈烈的日子”!在台北却一家人“死的死,散的散”,“小姐不争气,长官要出家”,[8]唯一的一个少爷还是个“傻子”……在人生的凄苦和辛酸中包含着深沉的怀土恋乡之情。《冬夜》中写分别了二十年的两个教授重逢后的一夕长谈。他们回忆了共同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的壮举,回想起青年时代的美好爱情,真是抚今追昔,感慨万端。对青春年华的怀念,对往昔生活的留恋,同样是怀土恋乡之情的表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花桥荣记》里面写的卢生的命运。一个知礼识数、非常规矩的读书人,一心痴恋着自己家乡桂林的未婚妻。只因为想通过香港的“黄牛”把他的未婚妻带入境,自己辛辛苦苦攒了十五年的血汗钱竟让他表哥吞掉了。从此他自暴自弃,性情乖戾,很快地悄悄死了。他的命运让我们看到“台北人”的怀土恋乡之情沦肌浃髓,这是他们生命的维系啊!

总之,《台北人》思想内容的重要方面是在历史变动与人生际遇中审视和展现了“台北人”的“大陆情结”。这实际上是“台北人”在文化上“寻根”、“认根”、“归根”的愿望和要求的反映。这让我们看到民族文化之根的传承性、深潜性和弥漫性,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血脉。

二、生存危机与精神磨难

历史变动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际遇,也造成了一些人的心灵震荡,精神磨难,产生了一些人的精神扭曲和畸变,这在一些女性身上表现得更突出、更沉重。《台北人》中以女性形象为主的小说只有六篇,但却独具异彩。波涛汹勇的海峡和白云苍狗的岁月使“台北人”中的一些女性繁华已逝,青春不再,现实多艰,命运难测,因而她们经受的心灵震荡、精神磨难就更多一些。对这些女性形象,如果从人格类型上划分,可分为常态类和变态类两种。

所谓常态类,当然是指能保持正常理性的人。《游园惊梦》中的钱太太曾是秦淮河畔的名伶。一曲“游园惊梦”使国民党将领钱鹏志娶了她做填房夫人。尽管钱鹏志是一个可以做她的爷爷的人,但当年她在南京官场上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体面!然而当钱鹏志去世,她一个人流落台北,生活一落千丈,她不免体味着曲终人散、世态炎凉的孤寂和凄凉。在一次灯红酒绿的聚会中,她一度神情恍惚,精神错乱,甚至在意识流中产生过“只有那一次的性幻想”,然而她究竟典雅文静,仍然没有失态。只是在“惊梦”中让我们体会到她难以自抑的“大陆情结”。《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