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最新整理)
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
古典诗词中的“对写法”“对写法”有人又谓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所谓的“主”,指抒情的主体,即抒情主人公;所谓的“客”,指抒情的对象,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指的人或物。
诗人在表达主观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把抒情主体“我”放在客体的位置,把客体放在抒情主体的位置,假想客体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的情感。
明明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是对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是对方盼望团圆;明明是自己不忍离去,却说是对方难以割舍……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
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儿,现在诗人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即以妻子望月的神态和姿式衬托她对丈夫的思念,又通过对妻子的心理展示,细腻地传达离情别意,这也正是作者心理的真实流露。
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写法”,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又将“思”到新的一年,这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在霜鬓上增添新的白发。
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的一、二句叙事写景暗含惜别之情,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消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
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
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表现对方因思友而产生的愁绪又深又浓。
诗歌对写
•
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 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 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 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 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 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 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 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 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这类诗作 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 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 弟想念自己。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本 来是思念兄弟的诗人王维,笔锋一转,陡然 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 们”如何想念自己,用“遍插茱萸”的画面 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衬托出兄弟的思念 之情;以“遥知”翻转,化出幻觉,描摹出 家乡兄弟为自己缺席而遗憾不已的画面。 诗 人这种“我念兄弟”的情绪,折射为“兄弟 念我”的幻觉,人们称为“诗从对面飞来”: 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不值得诉说, 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尤须体贴。 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 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
颈联写想像中妻子看月忆已的情景。 颔、颈两联纯为虚拟之词,乐来 反衬今日相思之苦,对写手法更进一层。 • 此诗纯从对面落笔泼墨,无一笔正 面描写,正如王世爽所言:“公本思家, 偏想家人思已,己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 能思,又进一层。”如此写来,感情更为 深沉,艺术感染力也更强。
拓展延伸1: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完整版)对写法
对写法古代思亲思乡诗中有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这种方法称之为“对写法”。
此种写法的好处是行文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表达情感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试举例赏析。
乙亥岁除渔梁村宋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这首《乙亥岁除渔梁村》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农历为乙亥年。
这年十月,专横跋扈、卖国投降的秦桧死了,群臣纷纷起来揭露他的罪恶,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公度在这年十二月奉诏回临安。
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山下的渔梁村(今福建浦城县西北)。
逆旅逢佳节,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写自己多年来仕途奔波,宦海沉浮,阅历很多,仿佛是谙练世情,老马识途,却又觉得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未免有茫茫身世之感。
当看到年复一年,时光流逝,而功业未就,老大无成,又有岁月蹉跎,流年虚度的嗟叹。
除夕夜本该是合家团圆的夜晚,但这时诗人客居他乡,只好到梦境中去寻求家人团聚的欢乐,却被爆竹声惊醒了。
在漫漫的长夜中,诗人独自伴着昏暗欲灭、摇曳不定的灯光,听着窗外传来的辞旧岁的爆竹声,更觉得旅况的孤单寂寞,叫人心碎,又添新愁。
在诗句中,“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环境的凄凉,从中我们不难悟出诗人旧愁添新愁的内涵。
接着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天气,“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雪意浓酣,垂垂欲下的客中实景,进一步映衬游宦在外的艰辛和飘泊羁旅的寂苦,“柳眼桃腮领略春”句又联想到腊尽春来,春回大地的旖旎风光。
“柳眼”指初生的柳叶,“桃腮”指桃花,从岁末欲雪到春光明媚,在时间上有一个大的跨度,但诗人却用对偶的手法,把不同时间的意象组合在一起,通过对比来增加境界之美,从而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之后,终于盼来了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
同时还可以看出他对这次临安之行充满了希望,因为残冬将尽,春天将临,他可以尽情领略“桃红柳绿”的春色,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诗歌鉴赏中的虚写与对写法
从下面诗词中找出运用了对写法的句子:
(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 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 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八声甘州》)
诗歌鉴赏中的虚写与对写法
对写法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 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 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 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 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 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 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 强化主题。
三四句运用对写法,从对方落笔,想象此时家中亲 人思念自己的情景,把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出来。
(4)
浣溪沙(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有效训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体现 的?
一二句运用细节描写,描绘出诗人冬至夜里客居旅 馆之中抱膝呆坐灯前形影相吊的神态,其孤寂之感, 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中的“对写法”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中的“对写法”高考语文复习:古诗中的“对写法”表现新情的古诗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写作手法——对写法。
所谓“对写法”,就是明确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并不直接描述,而是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五年(756)。
这年的六月,安禄册兵破潼关,玄宗仓皇奔蜀,七月太子李亨即位灵武,是为肃宗,改元至德。
其时,诗人杜甫正携家避难,暂置鹿阝州的羌村,本人则只身去灵武,途中不幸被叛军掳至长安。
八月,杜甫在长安望月思家,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言律诗。
诗一开头,就点出了诗人思念鹿阝州亲人这个主习题。
但诗人并不直接从自己方向落笔,而是从对面设想着笔:“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写妻子望月思念自己的情形。
第二联通过“未解忆长安”的小儿女,进一步衬托出妻子的孤寂。
第三联笔锋一转,从想象中正面描写妻子月下久伫的动人形象,进一步映衬妻子思念自己的深情。
尾联表达了诗人希望结束这种相思之苦的愿望。
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念鹿阝州的妻子和儿女,诗人却从对面落笔,写鹿阝州的妻子在月光下思念羁居长安的丈夫。
诗人巧用对写法,把他们夫妻之间缠绵悱恻的感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体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就说着远行人。
”冬至在唐代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
一、二句交代诗人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冬至这个佳节,孤灯一盏,形影相吊,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句诗人不从正面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里人如何思念自己的情景。
家里人深夜还没有入睡,围坐在灯下,惦念着远行的游子。
诗人运用对写法,把自己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表达得蕴藉深沉,且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例谈古诗词中的对写手法
例谈古诗词中的对写手法(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例谈古诗中的“对写”手法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
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
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一、悬想对方情景,以衬托自己对对方(妻子、儿女、兄弟等家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表现出门在外的游子节日之夜的思家之情。
一、二句为实写,三、四句为虚写,异于常人之处在于:诗人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重笔写家人如何思念自己。
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夜深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我这个“远行人”吧。
这种“对写”的手法,不仅回应了上文“抱膝灯前影伴身”,而且使思念之情加倍溢出。
在特定的意境中,诗人用此手法让人去想像体会家中人和远行人彼此常常的惦念,读来令人感到情真意切。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运用了这种笔法。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诗人想到的却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
这就比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自己不能参与更显得深情且富有新意。
二、回忆或设想与对方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的相思之苦。
杜甫的《月夜》是运用这种写法的典型代表:“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首怀妻之作凝注了诗人真挚而深切的情感。
落笔对面显深情——兼谈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ZHUAN)
落笔对面显深情——兼谈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ZHUAN)“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
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一、落笔对方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
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
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
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
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怪后人称《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古典诗词“对写法”例谈
古典诗词“对写法”例谈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古典诗词对人对事,可以正写,可以侧写,还可以对写。
“对写”指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人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地表情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
一、对面落笔,一笔两面古典诗词最突出的就是对面落笔,一笔两面。
就拿杜甫的《月夜》来说。
全诗内容如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题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之事,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所以说“独看”“双照”为全诗之眼。
全诗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一是离乱之痛,二是内心之忧,三是彼此思念。
其实“独看”中有“同看”,“单忆”中有“共”忆,“不念”中有着“深念”。
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忆”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还透示了社会的动乱给下层百姓带来的家庭离散之凄苦。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诗人杜甫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二、悬想虚写,移情于人“对写”多出现在写亲情的作品中。
如柳永《八声甘州》的下片: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单方面写思乡念亲,只是一层意思。
如果转换角度,写出两地的思念,情感的表现将更加细腻动人,耐人寻味。
细读词的下片,你会发现:词人由于思归心切,悬想到自己的妻子也是同样渴望自己回家,想象着妻子会常常在妆楼上痴痴地凝望远处的归船,多少次误以为丈夫乘着帆船归来了,然而船到近前带来的却是无比的失望,此时的妻子一定会产生埋怨之情,怨丈夫长久滞留在外不想家。
至此,词人由联想又回现实,道出自己也如此的愁苦。
本是词人望乡怀人,却说“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
对写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有时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国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
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还有高适的《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
还有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
古诗中的对写法
古诗中的对写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中的对写法关于古诗中的对写法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中的对写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己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二、回忆或设想与对方相聚时的欢乐情景以反衬今日的相思之苦。
巴山夜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缀古诗怀家 晁补之 二月已破三月来,Fra bibliotek蝶忽然满芳草。
正是归时君不归,及至君来花又少。
诗人采用对写的手法,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怀家 之情。同时,用错过赏花时节的遗憾表达家人对自己归家的期 盼,从而表达诗人怀家的热切,情感深切感人。
古诗中的“对写”手法
我国古代诗词中常常有一些这样的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 人朋友时,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而是从对方下 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得 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 曲折表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的手法叫“对 写法”。这类诗作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一、遥想对方情景,以衬托自己对对方(妻子、儿女、兄弟等家 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诗歌对写
• 对写又叫“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 情于物、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 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 • 主:主体,即诗中的主人公;客:客体, 可以是景、物和人。 • 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 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 达得婉曲含蓄 。
对写法的表现形式:
• 1.移情于人
些这样的 作品,在自己思念远方的亲人朋友时, 不写自己如何苦思冥想,怎样神损形销, 而是从对方下笔,设想亲人朋友面对此 情此景会是怎样,把对方的苦苦相思写 得真切动人,也就反映了自己思念的深 切。这种从对面入手借彼写已,曲折表 意,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深 切感人的手法叫“对写法”。这类诗作 常给人以曲折有致、情韵悠长之感。
2.移情于物
•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物的一种情感, 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 注于另外的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 而实质上作者对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 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 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 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
•
•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作者即将搬家离开湖上亭了。诗中,作者采 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 以人的情感,使主客移位。我觉得第二句 中“系”字不光是“心系天下”的“系” (读xi),还可以理解为“系鞋带”的“系” (读ji),它恰好符合柳条、藤蔓的特征, 细细长长的柳条和藤蔓把我的离情也系住 了,不让我走。这是高超的遣词造句艺术。 后两句的主客移位更明显,黄莺在这里久 住仿佛跟我相识,它见我要离开了,对着 我连叫了四五声。这些都巧妙而含蓄地表 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 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 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 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 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 “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 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 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对写法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之,“对写法”是诗人在诗 歌结尾翻空出奇的写作技法,它突 破了传统的、直抒胸臆的写法,不 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展 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对方着笔, 描写对方的动作、情态、语言,表 面上看是写对方,实际上是表现自 己怀人思乡的真挚情感。以“彼” 写“此”。言在“彼”而意在 “此”。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 耐人咀嚼。
由《涉江采芙蓉》 谈古典思乡诗中的“对写法"
“对写法”是古代怀人思乡诗 中的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 人自己怀人思乡,在诗中却撇开自 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 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内 心真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 的写法,既生动形象,又富有意蕴。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蓖少一人。 高适在他的《除夜作》诗中也巧妙地使用了 “对写法”。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自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半,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唐诗宋词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式及词性的运用
唐诗宋词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式及词性的运用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见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并附有例句,共有: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对、自成对、交股对、实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衬豆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对计三十三种。
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是应当认真学习的。
有博友曾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不就行了,没必要搞那么复杂。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
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果对对仗各的种类格或是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元曲中对仗的精妙之处。
关于对仗的讲究,古人总结出许多类格。
《文心雕龙》说对仗有四种对,即言对、事对、正对、反对。
《诗苑类格》说:“唐上官游韶谓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茅是也;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
后来,这种对仗类格日渐增加,《文镜秘府论》综合元兢《髓脑》的六种对,皎然《诗议》的八种对及崔氏《唐朝新定诗格》的三种对,合而为二十九种对。
前人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对仗类格,有的是属讲究如何字面对仗的;有的是属于琢磨句式对仗的,为便于理解,将它们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中18种类格整理、删减如下:一、用字对仗法1、正名对,又名的名对、名正对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
凡作对联,正正相对。
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
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
初学对联,宜用正名对。
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
上联中的“东”与“西”。
“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开”与“发”都是正名对。
对写法的诗句有哪些高中
对写法的诗句有哪些高中
以下是 8 条相关内容: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不是高中常见的对写诗句吗?就像张九龄把自己的思念和远方的人紧密相连。
哇塞,这感觉真奇妙!
2.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不就是李商隐在和爱人遥遥对写嘛!你想想,是不是特别有意境?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这是把自己的愁绪通过明月对写给远方的朋友呀!难道你不觉得很浪漫吗?
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这是在向洛阳的亲友表明心迹呢,这种对写是不是很有韵味?
5.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在远方想象着兄弟们登高的情景,这对写多让人感同身受啊!
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和天下人对写着对团圆的期盼,哇,真的好有感染力!
7.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通过杨柳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呀,是不是很厉害?
8.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蜡烛简直就是在和人对写离别之苦呀!太神奇了吧!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高中的对写诗句真的很有魅力,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和欣赏!。
写诗词的28种对仗方法,喜欢诗词的朋友,值得学习
写诗词的28种对仗方法,喜欢诗词的朋友,值得学习对仗是中国楹联最根本的特征,何为对仗?古人谓之“实对实,虚对虚”、“有无虚与实,死活兼重轻”(《缥湘对类》)。
今人则总结为“六要素说”。
然而,这只是理论上的清规戒律,在实际对联创作中,其对仗却是千变万化、异彩纷呈的。
当然,万变不离其宗,“对仗”的核心原则总是贯串其中。
否则,无以名之对联。
对联有多少种对仗方式?古今有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提出过种种模式,如“工对、宽对、借对、自对、蹉对”等等,大多已约定俗成。
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面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
格律论对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
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
根据对仗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工对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本原则。
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
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
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
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桑柘”、“芙蓉”同属植物类,“几”与“十”同属数词类,“湖”与“水”同属“地理类”,“上”与“边”同属方位类,“社”与“城”同属宫室类,诚工对也。
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
见下:数目对:“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五丈原联)体形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联)颜色对:“莫到街头寻白雪;应知室内有红颜。
”(作者自撰联)方位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
落落笔对面显深情
——兼谈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特的写作技法。
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抒发深挚的情感。
这种“主客移位”的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
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一、落笔对方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动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对写法”。
天宝十五年,杜甫被安史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当时其妻小寄居在鄜州羌村。
作者*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篇。
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
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
长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久久*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愿作结,意味隽永。
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
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无怪后人称《月夜》:“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
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往今来,漂泊异地的游子,羁縻他乡的旅人,读这首诗时,都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种艺术力量来自于它的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同时,也来自于它的超乎寻常的“对写法”。
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个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二、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或某事、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国的蜀地也就是以前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
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三、反弹琵琶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创作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情感,这其实也正是“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诗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
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
使用“对写法”,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远”的惯常技法,
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
因为“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诗人通过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
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使用“对写法”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说“莫还乡”,实则正是因为想到了
还乡,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蕴涵
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
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
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巧
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另外,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思乡之切,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
及家乡,担心听到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
陆游《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纵然是天大的事
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门、难以释怀的愁苦。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圣
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同样使用对写法,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
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不难看出,无论哪种样式,“落笔对面”都能够补充直抒胸臆那种一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人咀嚼,
是一种富有余味富有意境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