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说课讲解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第一章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第二章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A、加工系统(操作)B、执行控制系统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拔苗助长是错误的)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 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第三章(基础)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S——0——R。
实验:位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第四章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自考00882学前学习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
自考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第一章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第二章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加工系统(操作)执行控制系统预期控制系统(动机)发展与学习的关系:发展对学习有限制作用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供应物质基础。
(拔苗滋生是错误的)学习必定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括 3 个要素:个体生理要素、个体智力要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要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授课的出发点、学习重点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简单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响而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填充的特定阶段。
Eg: 2岁——口头语言、 4 岁——形状直觉形成4-5岁——学习书面语言。
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简单,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 岁前Eg:2—4 岁——语音学习、5—岁——掌握数看法发展性授课: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授课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授课才是最好的授课。
近来发展区:第三章(基础)1、学习理论出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系说”。
2、准备率、练习律、收效律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隶属内驱力托尔曼的“认知——希望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看法S——0——R。
实验:地址学习、迂回实验、暗藏学习实验。
班杜拉(简单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外面增强、取代增强、自我增强、自我效能感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气氛。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建构: 3 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第四章1、少儿学习:少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但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术的学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大二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大二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及其教育实践的学科。
在大二学年,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帮助大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大二学年,学生需要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如塔皮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思维方式及其对学习的影响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二、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儿童社会情感发展是学前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大二学生需要了解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依附阶段、同伴关系形成等。
他们还需要研究儿童情感发展与学习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大二学生需要研究游戏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影响,并学习如何运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儿童学习的效果。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游戏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主动学习能力。
四、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儿童行为问题在学前教育中是常见的挑战之一。
大二学生需要学习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症状及原因分析,并掌握相应的干预和处理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儿童行为问题处理的原则和策略,并学习如何与家长和相关专业人员合作解决儿童行为问题。
五、儿童发展评估与记录儿童发展评估与记录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
大二学生需要学习儿童发展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并了解如何进行儿童发展记录。
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根据评估结果和记录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促进儿童的个体发展。
六、家庭与学前教育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大二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还需要研究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学习和行为的影响,为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和支持。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定义: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找那个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学科体系:(4内容、5要素、3过程)①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②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①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学科体系②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①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乌申斯--《教育人类学》——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出版世界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②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弗洛伊德,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廖世承编制的《教育心理学》③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梅钦斯卡娅的联想—反射理论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p383、发展趋势:①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②关注影响教育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③关注实际教学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④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①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作为一个分支正式独立)②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结合起来)2、发展历程:①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费斯泰洛奇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下)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教育与教育第一节社会性学习概述★考点1:社会性学习与社会性【单选】【名词解释】(1)社会性学习: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社会成员为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步了解和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2)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征,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
(3)社会性的三个基本成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
★★考点2:社会化【单选】【名词解释】(1)社会化:是指个体获得知识、语言、交往技能等,使个体与社会融为一体,并能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自如地行动,从一个生物的个体转变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社会化内容:①它包括个体通过社会环境、社会联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②它是个体对社会联系系统积极的过程,这是个体积极社会环境的结果。
★考点3: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单选】【简答】(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大众传媒。
第二节幼儿社会性学习及指导考点1: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方式【单选】【简答】(1)观察学习;(2)角色扮演;(3)同伴交往。
★考点2:替代性学习【单选】【名词解释】(1)概念:替代性学习亦称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儿童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增强产生相同行为的欲望;如果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产生欲望。
(2)包含内容: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替代性强化。
★考点3:角色扮演【单选】【名词解释】角色扮演是指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扮演其他社会角色,体验他人内心情感,从而更有效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
★考点4: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单选】【简答】(1)随机性;(2)长期性;(3)实践性。
★★★考点5: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单选】【简答】【论述】(1)原则①综合渗透性原则;②随机教育性原则;③实践参与性原则;④适宜发展性原则。
(2)学习方法①观察学习;②强化评价;③体验思考;④语言传递;⑤角色扮演;⑥移情训练。
★考点6:幼儿社会性教育方法【单选】【简答】【论述】观察学习法、强化评价法、体验思考法、语言传递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3
2、实质:
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 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 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 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 习惯)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三、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①焦虑症②抑郁症③强迫症④***症⑤人格 障碍与人格缺陷⑥性偏差⑦进食障碍⑧睡 眠障碍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 要
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 展的需要
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Α
3、心理辅导目标
①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基本目 标
②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二、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 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惩罚法、自 我控制法
2、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 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3、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理性情绪辅导 (艾里斯提出)
一、概念: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 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 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 适应,能够有效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 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心理健康标准(六条):
1、对现实的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
第一节 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1、概念: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 的学习结果。
2、意义: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所涉及的心理学
领域。
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以下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
1. 儿童的认知发展:了解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 儿童的情感发展:情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了解儿童情感的表达方式、情感的类型及其发展规律,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3. 儿童的社会发展:社会化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该了解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特点和规律,关注儿童的人际关系、社交技能和道德发展,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4. 干预和支持策略: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包
括提供儿童情感支持、积极引导儿童行为发展、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等方法,以及如何与家长和其他专业人员合作,提供儿童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5. 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了解儿童学习和发展情况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掌握评估方法和技巧,根据儿童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以上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充
分运用这些知识,为幼儿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服务。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记忆发展
记忆发展的阶段: 学前儿童的记忆 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包括无意识 记忆、机械记忆 和有意义记忆。
记忆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的记忆容 量逐渐增加,记忆 的时长也逐渐延长。 同时,他们的记忆 提取能力也在逐步 提高。
记忆发展的影响 因素:学前儿童 的记忆发展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年龄、教育、 生活环境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
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 前操作阶段:2-7岁,以符号、表象为中介来感知世界 具体操作阶段:7-11岁,进行具体实物操作,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形式操作阶段:11-15岁,进行抽象概念操作,思维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教育因素: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文化背景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学 前 心 理 学 概 述 02.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发 展 03. 学 前 儿 童 认 知 发 展 04. 学 前 儿 童 情 感 与 社 会 性 发 展 05. 学 前 儿 童 个 性 发 展 06. 学 前 儿 童 心 理 健 康 与 教 育
学前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学前心理学是 研究0-6岁儿 童心理发展特 点和规律的科
学
研究对象包括 儿童心理过程、 个性、社会化
等方面
学前心理学是学 前教育专业的重 要学科,为培养 优秀的幼儿教师 提供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
学前心理学的 研究成果有助 于更好地了解 和促进儿童发
展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行为和表现,了解其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通过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案例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学前儿童的深入研究,探究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成长与发展及教育行为的学科。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2-6岁的儿童。
以下是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知识点:
1.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2. 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从早期的亲子关系到幼儿园中的同伴互动,其社会性发展具有渐进性和可塑性。
3.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在学前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取决于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4. 儿童情感发展:教育者要早期培养孩子坚韧、独立、自信等积极情感。
5. 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游戏来发展其身体、认知、情感、社交等各方面能力,游戏是儿童认知和学习的主要形式。
6. 学前儿童教育方法:在学前教育中,家长和教育机构应该采用灵活、多样、富有创意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幼儿启蒙教育、教育游戏等。
7. 学前儿童教育评估:学前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和评估儿童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可持续性。
同时,评估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提高学前教育品质的重要学科,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和培养其全面素质。
自考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精讲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234第一节本章重点、难点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它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它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西方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
2、国内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和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人指的是学生和老师)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一般围绕学习和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时间:1903年人物: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事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由此确立,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60年代,美-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持续15年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了学制和课程改革,还编写了几本《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杜威-实用主义用“做中学”的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教育心理学体系;•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最早•俄-乌申斯基--1867年-《教育人类学》第一卷《人是教育的对象》)•卡普捷列夫-1877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定义: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找那个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学科体系:(4内容、5要素、3过程)①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②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①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学科体系②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①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乌申斯--《教育人类学》——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出版世界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②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弗洛伊德,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廖世承编制的《教育心理学》③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梅钦斯卡娅的联想—反射理论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p383、发展趋势:①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②关注影响教育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③关注实际教学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④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①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作为一个分支正式独立)②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结合起来)2、发展历程:①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费斯泰洛奇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学前教育心理学本系列介绍了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针对学前儿童教育心理采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开展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幼儿、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学习过程指幼儿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学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幼儿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个体的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差异性。
3、脑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4、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主要有:感知的分化日益精细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5、观察室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6、幼儿观察发展的特点主要有:幼儿观察的目的性逐渐增强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幼儿观察的概括性逐渐增强观察的方法逐渐形成。
7、幼儿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无意注意力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注意范围较小。
8、幼儿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幼儿的记忆力以无意记忆为主,且无意识识记的效果优于有意识识记;幼儿的机械记忆占主要地位,意义识记开始发展;(3)幼儿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且效果优于抽象记忆,但两者记忆效果的差距越来越小。
9、幼儿想象力的特点是:幼儿想象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幼儿想象以无意想象为准;幼儿想象以再造现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10、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特点是:情绪、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外显性、易变性等特点‘情绪控制能力较差;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中)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中)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第一节知识及其学习概述★★考点1:知识及其类型【单选】【名词解释】(1)概念:知识就是主体通过跟环境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安德森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①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②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么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
★★考点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单选】【名词解释】(1)显性知识是指用于“书面文学、图标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2)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
★★考点3:知识的表征与表征方式【单选】【名词解释】【简答】(1)概念: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2)知识的表征方式:①概念(念);幼儿重点学习的就是概念。
②命题(题);命题和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
③表象(象-想);表象表征特别适合对空间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某种经济的表征.④图式(式-试);心理学家提出“图式”这一术语用来组合概念、命题和表象。
⑤产生式(式-试)。
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
【记忆口诀】想试试念题。
★考点4:知识学习【单选】【名词解释】广义的知识学习:既包括个体对知识的发现,也包括个体对知识的接受;狭义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知识掌握的过程。
★★考点5:知识学习的过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1)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①知识的生成与理解;②知识的整合与深化;③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2)概念:①知识的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②知识的顺应:是指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精讲课件复习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三章学习的概述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本章重难点分析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学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两层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
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答案:A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习与教学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
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弗洛伊德影响,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也进入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中主张教育心理学应该作为一门独立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 我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认知心理学兴起并逐步成为心理学的主流。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布鲁纳精辟总结了教 育心理学取得成果:主动性 研究、反思性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B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必背1. 学前儿童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运动和语言发展。
他们的感知发展主要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运动发展主要包括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
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和交际四个方面的发展。
2. 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的错误学前儿童认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包括中心思维、前后因果、类比、分类等。
中心思维是指孩子只关注某个事物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
前后因果是指孩子认为事件的前后发生是有因果关系的。
类比是指孩子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分类是指孩子将事物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但并没有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区分。
3. 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的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其特点是针对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注重于儿童的体验、独立性和主动性。
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安排学前教育时间和内容,避免过度教育和竞争,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4. 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全方位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各方面。
通过培养儿童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能力,全面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同时还要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教育和社会生活中更加有利于成长和发展。
5. 学前师资的要求学前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的师资力量。
学前教育师资的要求包括必须具有专业的学前教育知识和技能,具备有关心理学、教育学、幼儿学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关爱和支持儿童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完整版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归纳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样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拥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拥有实践指导性) ,重申它的“综合性”特色。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系统(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系统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授课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授课内容、授课媒体、授课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授课过程、谈论/ 反思过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授课心理和差异心理组成的“四板块”科学系统。
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要素为主线,成立“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系统。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办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办p351879 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
成为教育心理学出生的“催化剂”。
“实验教育学运动”提议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 年桑代克初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住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始创期(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经过日本传入我国 3 个路子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解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初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 20 世纪 20— 50 年代)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 成熟期(20 世纪60— 70 年代末)1966 “文化大革命”开始4.完满期( 20 世纪 80 年代今后)教育心理学获取成就,四个方面:p38(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展p38-39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授课心理学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要素,教育社会心理学起3.关注教育策略和元知的研究4.关注年特色、个差异与个化授课研究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归纳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建与展( 一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建1.教育心理学系统的构性分化2.代学期教育科学系统的构性(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展程1.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梭18 世法国启示思想家裴斯泰洛2.学前教育心理的践研究( 1)欧文与“ 少儿学校”⋯⋯被誉“ 未来培养全面展新人的教育的萌芽”( 2)福禄与“少儿园”,德国出名的教育家,他立了第一所代少儿园( 184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定义: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找那个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 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学科体系:(4内容、5 要素、3 过程)①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②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过程3、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①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学科体系②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 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1903 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①初创期(20 世纪20年代以前):乌申斯--《教育人类学》——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出版世界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②发展期(20世纪20--50 年代):弗洛伊德,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 ,廖世承编制的《教育心理学》③成熟期(20世纪60--70 年代末):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实验研究,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梅钦斯卡娅的联想—反射理论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p383、发展趋势:①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②关注影响教育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③关注实际教学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④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①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作为一个分支正式独立)②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结合起来)2、发展历程:①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费斯泰洛奇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实践研究:欧文“幼儿学校” (被誉为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现代幼儿园,形成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蒙台梭利—幼儿之家③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形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社会建构论3、发展趋势:研究内容的多元化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研究程序的规范化研究内容的本土化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1、学科性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偏重应用性学科2、学科体系:三部分:幼儿学习心理、幼儿教学心理、幼儿教师心理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1、基本任务:理论建构:建设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体系实践指导: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自我教育2、作用:测量与描述、预测和控制、理解和说明p46 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一、观察法1、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得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2、分类: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p473、常用的观察方法:时间抽样观察、事件抽样观察p48二、实验法1、研究者根据假设,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2、分类: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p49三、调查法1、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2、分类: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原因调查、追踪调查p513、常用的调查方法:问卷法、访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情境法四、测量法1、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以此揭示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2、分类: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p52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一节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概述一、幼儿教师能力结构1、教师能力含义: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
2、教师能力层次:宏观:观察和了解儿童、组织能力、向儿童进行教育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艺术表达能力、教育评价能力、自学能力微观:各领域教育能力(如健康领域)3、教师能力种类:观察与领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管理、教育科研二、教师的人格特征1、教师人格含义: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
外向乐群,和蔼可亲 想象力强,敢于创新 三、幼儿教师角色1、 角色定位: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 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 权威的统治者向平等的合作者2、职业角色:执行者、治疗者,辅助者、解放者3、角色结构:①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②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③教师是幼儿的榜样 ④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第二节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一、 情绪劳动的界定情绪劳动: 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 以产生能够迎合他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 表情和身体表达。
二、教师的情绪劳动 ①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② 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 ③教师的情绪活动处于控制之中三、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① 幼儿组织氛围 ②幼儿教师职业承诺 ③幼儿教师的人际互动和人际行为 ④幼儿教师的薪金待遇四、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1、踢猫效应:指人的不满情绪和坏心情,一般会沿着由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 关系链依次传递, 由金字塔一直扩散到最底层, 无处发泄的最小那个元素, 则成 为最终的受害者2、情绪管理:在客观认识自我情绪情感特征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健康、积 极的情绪情感, 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 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 响。
五、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症1、职业压力: ①保教工作负担过② 幼儿园安全责任巨大 ③工作上面临不断磨难的困扰 职业压力症状及成因 p69 职业压力的疏解 p69-p70 第三节 师幼互动与幼儿教师心理一、师幼互动1、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活动。
(广义:包括幼儿园所有情境中发生在教师与幼儿 之间的交互作用,狭义 :特指发生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2、互动类型:①教师开启的师幼互动与幼儿开启的师幼互动② 言语型师幼互动与非言语师幼互动3、互动行为的因素: ①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气质倾向与行为特征,早2、教师人格特点:同理心强,富于爱心 有恒责任,细心周到情绪稳定,自制力强期人际关系经历)②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教育观念、教育水平、反省能力、)③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④师幼互动行为的内部特征4、应激:指人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
5、应激三个阶段:①警觉阶段:引起机体的警觉反应和低水平的抵御,随后调动机体的防御机制进一步的抵抗②抵抗阶段:通过改变适应的程度进行抵抗③衰竭阶段:由于持续的适应性反应无效而造成衰竭,并产生生理与心理是的崩溃6、幼儿教师应激的成因:①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良②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③社会人际关系压力对策:①悦纳自己,善待自己②友善待人,乐观对事③自我放松,自我疏导④尽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二、有效互动型教师的心理特征①教师对幼儿宽容尊重②教师的情绪安全③教师的职业态度④教师的教学风格⑤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四节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培养一、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教师专业成长:又称教师专业发展,通常指所有旨在形成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其他教师专业品质的活动。
是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①根据弗勒: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儿童阶段②根据本尼尔: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新手、精熟阶段、专家阶段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1、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详情见p76)①活动计划的差异②活动过程的差异③课后评价的差异2、如何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异(p77)①训练新手②对教学经验的反思③外部支持3、专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①具备一定的教育监控能力②加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4、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应对或处理环境事件的有效性5、提高自我效能感①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②替代性经验,通过观察学习或想象那些和自己能力接近的教师教学,也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③他人言语劝说和评价,特别是鼓励④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生理状态。
第三章学习的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一、学习的含义1、一般含义:①广义:有机体(人和动物)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心理变化。
②狭义:主要指人的学习2、学习的四个特点:①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②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③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④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之为学习3、人类的学习: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②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③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4、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③是为参与未来的生活实践做准备的5、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找那个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6、儿童学习的特殊性:①不断自我改变,自我更新的发展过程②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③是后天习得,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导致的④具有稳定性7、儿童学习的特点:①是在学习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②儿童的学习具有间接性③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④儿童的学习是高效的⑤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⑥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三、学习的分类1、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反应性学习、联结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象征性学习2、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雷伯)内隐学习: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外显学习:是有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要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第二节学习理论一、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学习理论的产生阶段的主要特征:一是主要研究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验为基础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二是学习实验均是为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三是都解释了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能恰当地说明学生间接经验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