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鲁振祥

如何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中共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这一课题,不但要对总路线的提出时机、内容规定、目标追求等作出历史的、实事求是的评述;而且要对它同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关系,同后来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特别是改造高潮中一些失误的关系,同后来中国社会发展长期迟缓的关系,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以及对毛泽东提出这条总路线的历史大背景和直接动因,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不准备作这样全面的考察,只是就总路线的评价问题,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发表以下几点看法。

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客观发展趋势。

1953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批评了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提法,但实际上,建国初的几年,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概括起来说,就是在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就是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的各项基本制度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如∀共同纲领#第四章规定的经济政策!,以及贯彻这些政策必然出现的越来越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各种经济成分关系的变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秩序。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1952年,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在全国确立起来了。就经济秩序而论,这时,我国不但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造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且已经有40%左右的农民在土改之后加入了互助合作组织,有一半左右的私营工商业被纳入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实际上成为对个体农业、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端和最初步骤,而这些变化又曾以生产力的提高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过渡时期总路线对三大改造的规定,可以说就是对这些变革的承认、延伸和进一步发展。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必然性的一个基本方面。

2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的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新发展。

当条件成熟之时,将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从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党中央开始系统地考虑这个问题。就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我们努力发展国家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就是说,在无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的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主要是一个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问题。所谓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提高经济水平,实现工业化;二是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成分,使之占据绝对优势。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两个转变的目标: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前者标志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后者标志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前者是后者的前提。

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刘少奇、周恩

34

教学与研究 1997年第5期

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设想。

刘少奇的设想可概括为12个字:长期准备,一步跨入,两步完成。就是说,首先用一二十年时间(或更长时间)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创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条件;当国家经济水平大大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取得较资本主义经济的绝对优势之后,即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用法律形式宣布工业国有化,这样,一步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然后再经过一个时期的巩固和发展,农业机器大批制造出来,就进一步通过大的运动,利用两三年时间完成农业集体化。

周恩来则是强调不折不扣地执行∀共同纲领#,由此走向社会主义。1950年6月16日,他在一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将经过新民主主义建设走向社会主义,我们团结的基础在于伟大的∀共同纲领#,我们的美满前途是社会主义,只要将∀共同纲领#一条一条不折不扣地加以实施,中国必然会由新民主主义稳步地走向社会主义。同年4月,他还曾批评有些人由于对新民主主义缺乏切实的认识,不相信按照∀共同纲领#不折不扣地做下去,社会主义的条件就会逐步具备和成熟。

过渡时期总路线所体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同上述毛、刘、周的设想比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最主要之点是取消了一个以发展经济为主、尚不采取重大社会主义步骤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把原来设想的长期准备与采取重大步骤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过渡时期,亦即把先建设后改造的部署变为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把很远的将来!要采取的步骤明确地提到目前逐步实行。应该说,这是立国思想、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变化。

但是,这个变化是在总体目标、总的发展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发生的,主要是一种部署上的变化,先建设后改造与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两种思路,都可以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而就如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和步骤来说,总路线要比过去的设想更加明确和系统。它规定:要通过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完成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通过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形式完成对个体农业的改造。还规定:无论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是三大改造,都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说,毛泽东在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1953年6月15日政治局会议上强调: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企业中是逐步增长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在15年内用逐步过渡!的办法完成,不是说到第16个年头上突然没收。这些规定同以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相比较,是更加明确了,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

3 总路线也有缺陷,主要是这样几点:

一是在过渡的目标上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在当时是难免的。因为当时社会主义模式只有苏联一种:单一公有制加计划经济,而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又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式,所以毛泽东在6月15日政治局会议上,就讲到了十年到十五年后资本主义绝种!的问题。同年12月中宣部制定的总路线宣传提纲中正式写道: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当时还不懂得,社会主义并不要求单一公有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单一公有制不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是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上,虽然字面上把工业化放在首位,并有主体!(工业化)和两翼!(三大改造)之说,但实际上是把重点放在所有制的改造上面。毛泽东在1953年10月15日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同年11月4日他又说,总路线就是逐步改变生产关系,中央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精力都集中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事上。周恩来1953年9月8日作∀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报告,他在解释什么叫社会主义时说: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归国家所有了,就是农业、手工业集体化了。完成这个任务要经过相当长的过渡时间。!(∀周恩来选集#,1版,下卷, 1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如此突出所有制改造的任务,就必然会使两翼!超前主体!,生产关系的改变超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允许的限度。

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