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诚生平事迹
“中国神经外科之父”王忠诚
水 却 始 终 不 悔 他 说 : 那 时 候 为了
,
“
。
整 个 手术 堪 称
若 挥 洒 自如
、
艺术
” ,
镇定 自
弱 缺 血 缺氧 五 分 钟就 告 死 亡 而 且 不
冲 破 国 外 医 学 上 的 封 锁 决 心 把 这个
,
能 再 生 在 直径 不 到
。
,
一
毫 米 的血 管上
“
血 管造 影 掌 握
救 尽量 让 手术达 到 理 想 的效 果
我 国 神 经 外科 创 业 初 期
,
病 人 有利 的 事 我 都愿 意 去 做 我 在学
,
。
想 着 他们
、
”
一
。
位社 会 学 家曾经 说 过
,
,
由于 我
对中
。
校 里 学 过 镭 的 杀 伤 力 知 道 危 害性 有
,
健康 快乐
、
财 富是 人 生 三 宝 王 忠
“
抗 美 援 朝 伤员很 多 各种 伤员都 有
,
、
,
主 的坟 地 去 挖 颅 骨 以 解 剖 做 实 验 王
。
像 是 外科 的 骨 科 的 泌 尿 科 胸 外科
、
、
忠 诚 说 自己 在 初 学 神 经 外 科 时 走 了 不 少 的 弯路
。
我 本来 是 想 学 工 的
,
,
因为我
。
的 我 都 曾经 学 过 都 有
,
战 士 的消失 与
“
一
辈 子 的追 求
只
的小组长 之
“
一
来 到鸭绿 江 边
。
我眼中的王忠诚院士
我眼中的王忠诚院士2012年9月30日,是一个令人沉重的日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神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杰出的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教授在这一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一年的时间。
一年来,我们对王忠诚先生的缅怀一天都不曾减少。
遗憾的是,我们不能再见王忠诚院士一面,不能再聆听一句嘱托。
但在我们眼中,他的形象永远不会褪色。
我眼中的王忠诚院士似乎很遥远,就像在电视、在报纸、在书籍的两端一样,我却永远再没有机会和他见面。
我眼中的王忠诚院士似乎离我又很近,神经外科的每一点知识、为医为人的每一点追求与经验仿佛都有王老的叮咛在耳边。
我眼中,王老是一位伟人,是他以健康为代价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是他勇攀高峰打破脑干禁区的神话,是他高瞻远瞩推动了显微神经外科时代的到来,是他心系国家致力于老少边穷地区神经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他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振奋世界的理论,他完成了一台又一台充满挑战的手术,他更延续了一段又一段热爱生命的人生。
有三分之一的神经外科大夫接受过他的教诲,过万例手术都由他亲手完成。
他引领了一个时代,他用肩膀支撑起中国神经外科最厚重的基石。
我眼中,王老也是位普通人。
他生活简朴,他为人谦逊,待人和蔼,不讲排场,不贪图名利,在无数的荣誉和表彰面前仍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平常心。
我眼中,王老是一名良医,他行医严谨,兢兢业业,视患者如己出。
面对患者、家属以及社会无数的赞誉和感激,他从未迷失,仍是那么的谦逊。
他行医看病,不论病人身份高低,权利大小,富裕或者贫穷,只要病人有需要,而这,或许便是他一生工作最为强大的动力。
我眼中,他还是一位良师,一位中国神经外科的掌舵者、一位顶尖医院的领导者、一位为中国医疗事业开疆拓土的开拓者和发展者……“发展神经外科事业”,这是王忠诚院士毕生的心愿。
我们必将沿着先生的足迹,继续神经外科事业的探索。
科技进步奖之王忠诚
王忠诚院士事迹简介
王忠诚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从医 60年,长期潜心研究颇具难度的脑干肿 瘤和脊髓内肿瘤的治疗方法,完成万例 开颅手术、千例以上脑动静脉畸形手术, 解决了重大关键性的神经外科领域难题。 王忠诚教授被称为“万颅之魂”,是中 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他也是唯一 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 章”的中国人 。
他是世界上脑血管畸形手术经验 最丰富的专家,成功实施了上千 例颅内动脉瘤手术。1981年率先 开展对脑干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 究,现已完成该手术三百八十余 例,数量质量居世界领先水平。 2008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天亲 自给这两位获奖科学家颁奖。
王忠诚教授被称为“万颅之 魂”,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 者之一,他也是唯一获得世界 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 章”的中国人,他在中枢神经 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 外作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和重 大贡献
王忠诚院士主要获奖荣誉
1978年 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8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 专家”称号 1989年~1990荣获“国际名人” 、 "世界名 人"证书 1991年 被美国传记学院再次授予本年度"世 界名人"证书 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08年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忠诚院士工作简历
1951年 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 1952年 天津市立总医院脑系科住院医师 1955年 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代理主治医师 1958年 北京宣武医院主治医生 1960年 北京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等职务 1980年 任北京宣武医院院长 1982年 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 1990年 任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
国家科技进步奖得主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
本文档格式为PDF,如需转换为TXT,免费下载转换软件:/file/931788 4解压密码:/byby777go 无影灯下,一双曾拯救过无数生命的手,小心翼翼地揭起一块颅骨,人类身体上最精密、最复杂的部位随之呈现在眼前。
他端坐在手术台前的圆凳上,悬肘屏气,透过放大10倍的外科显微镜,稳稳地将手术刀探进人体生命中枢……他是王忠诚,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逾万例开颅手术的医生,这个数字曾被国外同行误以为多写了一个零。
作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王忠诚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在世界医学界挺直了脊梁。
他在生命禁区的方寸之地执着坚守60余载,让无数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光亮……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大脑,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
它神经纵横、血管交错,与人体各器官神秘地联系着,又是人体中最脆弱的地方。
探索大脑未知的领域,勇气、能力、创新、仁心缺一不可。
这些,王忠诚集于一身。
1985年,17岁的赵拴柱被送进了医院。
他的脑部长了一个直径约9厘米的巨大动脉瘤。
这是当时有文献记载以来该部位发现的最大动脉瘤。
更危险的是,它像气球一样充满了血,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赵拴柱上了王忠诚的手术台。
手术刚一开始,病人的呼吸、血压就都没了。
是瘤体破裂!颅内动脉瘤是埋在人脑中的“不定时炸弹”,破裂出血就相当于引爆这颗“炸弹”。
按国内外医学惯例,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放弃手术。
不救也在情理之中,可王忠诚果断地决定:“立即开颅!”颅骨打开,鲜血喷涌而出,常规方法无法止住这样的大出血。
王忠诚出人意料地将两个手指伸进颅脑,凭着经验和手感,准确探寻到破裂处,堵住了出血点。
5个半小时后,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颅内动脉瘤被摘除了。
病人慢慢恢复了呼吸,血压也逐步正常。
王忠诚后来回忆说:“当时只是想,只要有一丝机会,也要试试看。
”成功治疗世界上最大的脑干血管母细胞瘤,成功治疗世界上最大的枕大孔脑膜瘤,一次成功切除10个脑干和脊髓内多发血管母细胞瘤……在医学“吉尼斯纪录大全”里,王忠诚至今仍保持着神经外科手术的多项世界纪录。
王忠诚 中国神经外科开拓者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开拓者作者:暂无来源:《中华儿女》 2018年第3期他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超过万例开颅手术的医生,被称作“万颅之魂”;他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直至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他做脑干手术524多例,手术死亡率不足1%,居世界首位;2008年1月9日,83岁的他获得代表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他是王忠诚。
从医60载,他不断精进医术,造福他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同行叹服的奇迹。
他也有多种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常说:“当医生必须有技术,但首先是要有服务精神,必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2 012年9月3 0日,王忠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住院期间,老人念念不忘三件事:建一家大型的现代化神经外科医院,搭一座国家级神外研究平台,办一所培养神外专科医生的医学院。
1949年,24岁的王忠诚从北平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
1952年,王忠诚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随后,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诚随之调到北京。
在我国神经外科创业初期,西方国家垄断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为“脑血管造影术”,而当时我国的检测手段还沿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气脑造影”技术——先向病人的颅内穿刺打气,然后造影从X光片上检查病变。
技术的落后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会有1%至3%的致死、致残的风险。
王忠诚认识到,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于是决心开创我国自己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王忠诚成功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技术。
又经过7年临床实践和不断完善,他于1965年出版了《脑血管造影术》。
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囊括了2500份造影资料的专著,被视为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里程碑,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中国神经外科之父”王忠诚
“中国神经外科之父”王忠诚作者:余玮来源:《养生大世界》2009年第04期王忠诚档案盘点:王忠诚,世界著名神经外科学家,中国神经外科领域开拓者与中国显微神经外科创始人。
1925年12月出生于山东烟台,1949年毕业于北平医学院。
现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得奖首先要感谢党。
第二,我要感谢我的同事、我的团队。
第三,我要感谢家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
我更要感谢我的病人,因为有了病人和病人家属齐心协力的合作,共同向疾病发起挑战,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2009年1月9日,王忠诚院士站在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最高领奖台上,他的话让全场动容……战士的消失与一辈子的追求“我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伤员痛苦呻吟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我本来是想学工的,因为我想—使国家强盛,必须工业发达。
后来我一考虑上学太困难,经济很困难,要靠自己恐怕非常困难,所以我被几个大学录取时,选择了北平医学院—因为不要钱,不收学费。
”在这样一个朴素而又无奈的愿望支配下,王忠诚走进了医学学府的门槛。
在大学里,王忠诚半工半读地边挣钱边念书,通过自己赚来的钱维持生活。
那个时候,他在外边从事家教,冬天还给居民送煤,来挣可怜的生活费。
毕业后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有了薪水,日子才稍好一点。
不多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刚刚学了两年外科的王忠诚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作为天津医疗队的小组长之一来到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
王忠诚回忆道:“抗美援朝伤员很多,各种伤员都有,像是外科的、骨科的、泌尿科、胸外科的,我都曾经学过,都有一些办法,但是脑外科我一点不懂,大学时没这个专业,只讲过几堂课,内容都是很浅的。
所以这个志愿军为我们保家卫国受伤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伤员痛苦呻吟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那时候我就下决心,有那么一天,如果是国家能够有神经外科,我也去学神经外科,要把中国的神经外科建立起来。
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先进院士学习忠诚医生事迹心得体会201X年1月9日,201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是继吴孟超院士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医学家,使我国整个医学界欢心鼓舞,为我国医学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第一次知道王忠诚院士还是我大学三年级在医院神经外科实习的时候,那时带教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述一些神经外科界医学前辈的事迹,其中最常提起的就是王忠诚院士,在那个时候我就经常被王忠诚院士的大医品德、精湛医术、不畏艰难和坚持创新精神所打动,由此他成了我心中的偶像、努力奋斗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也喜欢上了神经外科这个“万丈深渊走钢丝”的专业。
王忠诚院士是我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
早在1952年,他同薛庆澄、李光教授协助我国神经外科的前辈赵以成教授率先在天津总医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脑系科,在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神经外科专业;1953年受国家卫生部委托,王忠诚院士又协助赵以成教授举办了新中国第一届神经外科学习班,为新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忠诚院士为了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鞠躬尽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
1965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这本中国神经外科史上里程碑式的专著,使我国神经外科诊断水平一步跨越了30年;在这本专著花费了王忠诚院士7年的多少心血,在当时没有防辐射装备的条件下,他成百上千次地作X光验证,连续六次患上肺炎,有一次甚至胸腔积水危及生命;在掌握了“脑血管造影”技术后,他的白血球已经降到3000多,只有正常人的一半,至今也没有彻底恢复。
上世纪70年代,王忠诚带领他的团队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神经外科显微技术,把中国的神经外科从传统方法带进了现代,使颅内动脉瘤等重症死亡率由10%降至2%。
在此基础上王忠诚院士又试着向一直被国际医学界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进行探索,经过十几年攻关,他循序渐进地突破了这个禁区,在1995年11月悉尼召开的国际神经外科大会上作了题为《脑干肿瘤250例》的学术报告,震惊了世界同行。
王忠诚生平简介
用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影响
第一,他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唯一超过万例的人;
第二,他是世界上做脑血管畸形手术数量最多、经验最丰富的神经 外科专家;
第三,十年前他就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成功施行脑动脉瘤手术超过 1000例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他1985年成功切除的直径9cm巨大 动脉瘤至今为世界首例;
第四,近十年来,他在脑干上做手术524多例,手术死亡率不足1%, 居 Nhomakorabea界首位;
王忠诚,男,1925年12月20日生,
神经外科专家。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山 东省烟台人。先后在北京汇文中学,北京大 学医学院就读。是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 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是新中 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他在神经外 科诊断、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做出了突 出贡献。
王忠诚院士编著了我国第一部《脑血管造影术》专著 ,在国内开展并推广颅脑显微手术,牵头组建了“中 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创办了《中华神经外科杂 志》,统一了全国神经外科病例和疾病诊断标准。全 国万余名神经外科医生中,约40%是在他领导的神经 外科培养的,许多人已成为当地的学术骨干和著名专 家。多年来,他还一直致力于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神经 外科发展,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技术协作中心。他多次 赴这些地方指导帮助做疑难重症手术、讲学,抢救了 许多病人的生命。 王忠诚院士率先提出了“脑干和
• 前几年,在英国因车祸陷入昏迷的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 在北京宣武医院经过诊治而恢复神志,并且能够开口说话。 刘海若入院时病情严重,颅内、胸腔创伤明显,身体多处 肿胀、淤血,浑身插满各种管子。像她这种头部严重损伤 的病人能够恢复到如此程度,在医学史上也不失为一个奇 迹。当年,刘海若从英国回到北京入住宣武医院后,是经 过王忠诚等医学权威人士的集体会诊,制订了一套特殊的 综合治疗方案,精心治疗才得以苏醒、康复的。王忠诚常 说:“当医生必须有技术,但首先是要有服务精神,必须 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每天 4000米,为了工作,他要锻炼身体。“给患者做神经外科 手术,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而且还得有极好的体力。我 要求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都要熟练掌握的技能,我自己就 要首先做到。做我们这行没体能不行。”的确,一上手术 台,少说也得七八个小时,不吃、不拉、不撒,两条腿钉 在那里,连大气都不能出。一条直径仅一毫米的脑血管, 要均匀地缝合12针。人命关天,不能有丝毫疏忽。一次, 王忠诚给一个重病人做手术,连续20多个小时没动窝儿。 手术成功了,病人得救了,而他却瘫在了手术台前,因高 烧不退自己也住进了病房,一病就是一个月。
历届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者
基层奖:(3 名)
宋让
宁夏固原西吉县人民医院
曾元华 江西兴国县人民医院
米尔扎依提 创办了四所民营医院
历届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者
“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由中国医师 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于 2004 年设立,并以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奠基人 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忠诚院士命名,旨在表彰为中国神经外科 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或在神经外科领域获得突出成绩的神经外科医师,是目 前中国神经外科领域最高级别的个人荣誉奖。每年评选一次,经过严格的 评选程序,奖项包括终身成就奖(60 岁以上)、成就奖、学术奖(45~60 岁)和青年奖(45 岁以下),已成为中国万余名神经外科医师的奋斗目标。
学术奖二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张力伟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神经外科 费舟
青年奖五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毛颖副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马晓东副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杨小锋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菅凤增 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赵建农获得。
******************************************** 2011 第六届【南京】
终生成就奖:(两名)
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刘承基
神经外科老专家:
杨树源
学术奖:(2 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张建宁 解放军总医院 李安民
青年奖:(5 名) 上海华山医院 赵曜
无锡二院
南京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 2012.05.23-27 南宁 广西人民医院
2008 第三届【东莞】
终身成就奖: 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 师 马廉亭
王忠诚 中国神经外科忠诚卫士
“ 病人 也对我们 的成 长做 出很 大 贡
忠诚卫士
献。” 这是他常挂在嘴边 的话 , 要多为病 多名患者解除 了病痛 。这项成果被评 为北 “ 王忠诚淡泊名利 。18 年他荣获北京 98 人着想 , 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病人 。 尽管 京市科技进 步一等奖 ,吴 中学也荣获全 国 市第一届 “ ” 首都杰 出人 才奖”, 奖金 10万 0 手术死亡率 已经是全世 界最低 , 王忠诚 “ 但 五一 劳动奖章 ”。吴 中学 感慨地说 : 王 元 ,他将奖金 中 4 %的个人部分全部捐给 “ 0
0年的时空。然而 , 由于王 挽救 了患者 的生命 。 “ 人的生命 比医生 病 工 , 以建设 国家 , 是没钱 , 医不交 学 平一 步跨越 了 3 可 但 学 病人 的需要就是命令。” 这 费 ,于是他最后 他选择了北平 医学院医学 忠诚长期几乎是 完全暴露 在放射 线 中 , 的名誉更重要 , 他 系。“ 如果不解放, 我恐怕又要休学”。 这令 的白血球数 降至不及正 常人 的一半 ,至今 是他一生的从医哲学 。他对学生说得最 多 他十分感慨 。 整个大学期间 , 他一直半工半 未能恢 复。为此 , 他特别怕感 冒发烧 , 曾先 的一句话就是 : 拿起手术刀 , 只能不停地 去
王忠诚果断决定 : 有 到初 中。 为了改变命运 , 王忠诚吵着闹着要 的脑血管造 影技术 ,王忠诚 花 了 1 时 忠诚 。看过检查结果 , 0年
上学读 书。 9 1 , 1 3 年 他终于上学了。 克服了 间 ,他终 于完成 了我 国第一部造影学专著
一
脑血管造影术 》 使我 国神经外科诊断水 过程中 , , 王忠诚一直坐在张俊廷身边 , 最终 无数困难 , 王忠诚高 杂 , 人 每个 案例 老师是我成 功的奠基 人 ,他花费 的心血 比 卫生事业 。19 年他获得香港何梁何利科 97
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在他的带领下,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北京天坛医院目前已发展为世界三大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之一和亚洲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基地,先后为全国培养了 2500多名神经外科医生,许多人如今已是当地的学科带头人。
王忠诚院士总是对他的学生说:“拿起手术刀,不停地去掉病人身上的痛苦。
千万不要去割断与人民的感情。
”病人来到医院就医,说明病人对这个医院这个医生的信任,才会把生命托付给我们,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信任,我们作为医生一定要用白己所学让这种信任得到最好的回报。
他的谆谆教导与他的学生们产生共鸣,培养了大批推动我国神经外科发展的专家学者。
王忠诚院士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兢兢业业和忘我的医德精神让我得到了深刻的教育,领会到医患关系中,贡献精神是不可少的,唯有将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把专业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努力地通过学习,提高技术,在崇高的医德精神的指引下,踏踏实实做好白己的工作,为患者解除病痛。
王忠诚院士是我奋斗的目标,向王忠诚院士学习,学习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高贵品质;学习他敢为人先,勇于攀登医学高峰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恪尽职守,视病人为亲人,维护医学圣洁的大医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不遗余力培育人才的高尚风范。
通过学习王忠诚院士的先进事迹,弘扬王忠诚院士的崇高精神,使我白身经历了一次高尚医德的洗礼。
“牢固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努力探索勇于创新”成了我学习的目标,“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白己所能解除每一个患者的病痛”是我工作的追求。
作为一个即将步入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学生来说,了解王忠诚院士的先进事迹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至关重要,他不仅为我指明了在以后学习工作中前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塑造了我的医德观念,在内心深处推动了我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积极性。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谨记王忠诚院士对我们后辈人的教诲,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全面发展尽白己的全部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忠诚传》读书笔记模板
尾声依然在路上
第十章投向远方的 目光
附录
一、苦难 二、偶然的幸运 三、少年心气
一、大学 二、一位女同学 三、在朝鲜战场上 四、两条路
一、助教生涯 二、崭露头角 三、声名鹊起 四、痛,并快乐着:一本专著的诞生
一、逆境与天职 二、胸怀
一、研究所劫后重生 二、崭新的天坛医院 三、办杂志 四、建学会 五、他的足迹
读书笔记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忠诚传》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忠诚传》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忠诚传》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王忠诚传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
神经
中国工程 院
王忠诚
风气
进步
尊重人才
事业 王忠诚
中华
神经外科
首例
传记
院士
大师
杂志
两条路
外科
助教
内容摘要
记录院士为国家和科学技术事业繁荣进步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成长经历,弘扬科学精神,彰显优良美德,营 造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社会风气,激励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发奋。
一、檄文 二、首例小脑血管吻合术与普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三、首例经皮颈动脉狭窄扩张术 四、动脉瘤的克星 五、突破!生命的禁区 六、攻克脊髓内肿瘤 七、永不停歇的战斗
一、让中国神经外科与国际对话 二、脑神经外科的艺术
“神经外科第一刀” 王忠诚
“神经外科第一刀” 王忠诚作者:聂容止来源:《中国新时代》2022年第10期每一次手术都可能遇到新挑战,面对新问题,王忠诚攻克了无数的难题,一边挑战未知,一边学习积累,以勤勉拼搏的一生,生动诠释着“忠诚”二字的底色与分量。
王忠诚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推动神经外科事业发展的一生,是真心服务患者的一生,也是悉心培养人才的一生。
在中国神经外科史上,王忠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
“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发展神经外科事业,为患者多做一点事情。
”生前,这位中国医学泰斗,用生命践行着人生诺言。
他带领中国神经外科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到令世界医学界都惊叹的水平,他让数万名神经外科病患者起死回生。
从医60年来,王忠诚做过逾万例开颅手术,被誉为“万颅之魂”。
每一次手术都可能遇到新挑战,面对新问题,王忠诚攻克了无数的难题,一边挑战未知,一边学习积累,以勤勉拼搏的一生,生动诠释着“忠诚”二字的底色与分量。
寒门学子的艰难求学路“对我而言,贫穷就是童年的代名词。
为了生计,父母什么都做,摆小摊、回农村种地……那时的生活实在是太难了。
”直至暮年,回忆起童年的艰辛,王忠诚的话语中还是带着酸涩。
1925年12月20日,王忠诚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镇门楼沟村一个贫寒家庭,靠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摆地摊、卖杂货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虽然只是个小生意人,但非常明事理,认为孩子们只有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
但仅凭父亲微薄的收入,每个孩子都送去读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因此,家中兄弟们最多只读到初中,姐妹们更是连上学的机会也没有。
王忠诚在兄弟姐妹9人中排行老六,也是最聪慧、学习最好而且非常有主见的一个。
1940年,王忠诚从烟台一中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著名的汇文中学。
但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为残酷的时期,生意不好做,家里经济越来越拮据,父亲为生活所迫不想让他再读书了。
王忠诚恳求父亲:“我自己打工赚学费,您就让我继续读书吧!”在王忠诚的一再要求和坚持下,父亲终于答应他半工半读。
医者仁心--记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忠诚-江苏级机关医院
医者仁心--记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王忠诚人生短暂,弹指数十年过去,一个人可能作出的贡献,在这个知识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作出多大贡献也没有骄傲的理由,何况我们只不过做了一点有益的工作。
每当我看到病人及家属的乞求眼神,看到地方上的医院希望我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又无能为力时甚感惭愧,惭愧自己没有多大本领,过去钻研得还不够。
——王忠诚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他是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完成开颅手术上万例的一名医生,至今仍保持着神经外科手术历史上的5项世界纪录。
1月9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北京天坛医院名誉院长王忠诚教授,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
引领中国神经外科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的神经外科几乎是与新中国同时诞生的。
1951年,刚刚毕业两年的王忠诚随抗美援朝医疗队来到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但很多脑外伤的战士却因做不了脑外科手术而牺牲在手术台上。
从那时起,王忠诚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学神经外科。
1952年,卫生部从全国调集一批外科医生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王忠诚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并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不久,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诚来到了北京。
当时刚解放不久,神经外科既无正式教科书,也缺乏训练标本。
世界神经外科的发展也时间不长,手术死亡率很高。
当时,颅内肿瘤的检查方法只有向颅内穿刺打气,叫脑和脑室气造影,这种检查使病人头痛欲裂、痛苦异常,且致死、致残的危险性达1%~3%。
尽管此时国外已经有了血管造影,但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我们既无技术资料,也无造影药品。
从1954年开始,王忠诚等自力更生,先在尸体上解剖,然后试行穿刺,再用X光透视、照相,检查穿刺的准确性。
经过反复实践,用了半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一套脑血管造影的方法,颅内疾患检查的危险性也由1%~3%降低到血管造影的1‰~3‰。
【推荐】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模板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阅读附答案王忠诚院士:当个好医生不容易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
碰巧国家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人脑就像豆腐一样,很软,一捏就坏了。
里面集中了人体20%的血液,神经纤维比头发丝还细,线路非常复杂。
”王忠诚上大学时解剖课曾考满分,可学习脑神经外科还是明显感到有难度。
“大脑是人的生命、思想、行动的中枢系统。
神经系统一旦患病,通常表现都较严重,轻则瘫痪、痴呆,重则往往有生命危险。
”那时,学习科研条件艰苦。
王忠诚白天上班,晚上学习。
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他们只能靠着少得可怜的翻译材料进行摸索。
一年后,王忠诚首次为脑部肿瘤患者实施手术,获得成功,这极大地鼓舞了他的信心。
当时,中国能初部掌握的脑部疾病诊断办法是气体造影,这种方法有2%~3%的危险性,且病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头疼欲裂。
此时,国外已有较先进的脑血管造影技术,危险性降至0.1%~0.3%,病人基本感受不到痛苦。
为此,整整一个夏天,王忠诚和同伴泡在医院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反复在尸体上进行研究和试验,终于自主成功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
然而,由于那时隔离防护措施较差,王忠诚长期几乎是完全暴露在放射线中,他的白血球数降至3000多,不及正常人的一半。
为此,他特别怕感冒发烧,曾先后八次患肺炎,两次险些丧命。
可他说:“豁出去了!外国人能做,我们也一定要想办法研究出来。
”自此,数不清的病人受益。
201X年9月16日,在悉尼召开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第12次国际大会”上,王忠诚被授予“最高荣誉奖章”。
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面对脑部造影和手术台,会不会觉得乏味?王忠诚说:“人的情况太复杂,每个病例都不一样,都是全新的挑战。
2024年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
2024年医生学习王忠诚院士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王忠诚院士是一位值得我等医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他在医学领域的成就和先进事迹无疑是激励我们追求医学进步的重要力量。
王忠诚院士在医学界享有盛誉,他对于神经外科的贡献不可磨灭。
他是一位专注、勤奋、坚持的医生,他的成功与他昼夜负重工作密不可分。
他以其严谨的治疗态度和杰出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最为先进和高效的神经外科治疗方案。
他的患者们对他深深敬畏,认为他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这让我深深感悟到,只有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将医学精神融入实践中,才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王忠诚院士的先进事迹中最让我动容的是他对知识的追求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他在医学研究方面屡屡突破,取得了多项医学成果。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研究,深入探究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提升技术。
正是他的医学研究成果,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治疗疾病,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这激励着我不断追求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的医学技术和研究成果,以便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王忠诚院士在对待患者和患者家属方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善良而耐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他对患者家属也同样亲切友好,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安抚他们的情绪。
他的温暖和关怀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和照顾,这种医者仁心将患者的信任和感激带给了他。
从王忠诚院士的身上,我学到了如何做一名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医生,时刻将患者放在心中并真诚关怀他们的生命和健康。
王忠诚院士不仅聚焦于医学实践和研究,明白医生的责任所在,也积极投身于医学教育和学术培养的事业。
他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后辈医生,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
他的付出和奉献使得越来越多的医生能够接受到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素质。
王忠诚院士将自己的经验传承下去,不仅让医学进步得到了延续,也在道德上将医学精神代代相传。
万颅之魂——记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
万颅之魂□ 张晓敏王忠诚被称为“万颅之魂”,是世界上做神经外科手术唯一超过万例的人,也是全球仅有的几位成功实施脑动脉瘤手术超过1000例的神经外科专家之一。
他是中国神经外科的开创者之一,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是唯一获得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最高荣誉奖章”的中国人。
在87年的生命征途中,王忠诚拾过大粪、扛过麻袋,由于家庭贫困不得不中断学业做了小学老师。
最后,是汇文中学校长的一封长信改变了王忠诚的生命轨迹,让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
从抗美援朝前线回来,王忠诚开始醉心于神经外科事业,这一做就是半个多世纪。
从医60多年,他只想当个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从扛麻袋到悬壶济世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镇门楼沟村的王忠诚,差点就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事情还得从1940年说起,那年王忠诚从烟台一中毕业,离开故乡,来到北平的汇文中学上学。
高一、高二时,王忠诚按部就班在这里读书。
高三的时候,王忠诚突然收到父亲托人从烟台寄来的信,说家里已经揭不开锅,要他赶紧回家。
他被迫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
回到烟台后,他开始在道恕小学代课,每月的薪水仅够全家6口人吃饭。
王忠诚看见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母亲日夜操劳,便不想再提回汇文读书的事。
十四五岁的王忠诚,已经在父亲的米店里扛麻袋、装卸货物。
看着这个家,他决定就在烟台当一名小学教师,把养家糊口的重担,从父亲肩上接过来。
但是,就在王忠诚准备留下来的时候,收到了校长高凤山的来信。
这份以汇文中学校长的名义写的信,实际上是一份免费复学通知书。
这样,王忠诚又回到了学校,继续高三课程的学习。
复学成为王忠诚人生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一年后的高考,他选择了悬壶济世的职业,顺利考入了原国立北京医科大学。
进入这所“中国自己办的医学高等院校”,一切对王忠诚都是新奇的。
时任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长的汤尔和在第一届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实在是希望诸位负起促进文明,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的责任”,让王忠诚以新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一切。
王忠诚观后感1000字
王忠诚观后感1000字王忠诚观后感《王忠诚》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杨蔚执导的纪录片,通过讲述一个女子王忠诚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人物的生动形象。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触动,不禁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一个普通女子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王忠诚是一个农村妇女,从小茹素爱家乡,热爱农业,她勤劳朴实,为了家庭而辛勤劳作。
她是一个乐观向上、坚强勇敢的女性典范,她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在传统婚姻观念束缚下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纪录片中展示了王忠诚坚持独立劳动的艰辛与她努力争取家庭财产平等权利的过程。
她努力承担起田地的责任,用自己的双手劳动,不仅养育孩子,还经营起了农场。
王忠诚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她追求平等和公正,不满足于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始终坚持自己的意愿,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王忠诚个人的成长经历,更反映了整个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纪录片中对当地农业现状的描述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农村的现状和问题。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的发展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王忠诚作为勤劳的农村妇女的代表,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为当地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在摘取果实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多,这种艰辛与她乐观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令人动容。
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独特,镜头的运用生动而有力地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真实素材,展示了王忠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的细节给这部纪录片增添了真实感和感情共鸣。
纪录片中运用了许多人物的采访镜头,他们对王忠诚的评价和描述,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立体和丰满。
王忠诚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对于农村妇女地位和权益的思考。
在传统社会中,农村妇女的地位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女性的地位常常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然而,王忠诚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一面。
她以自己勤劳和智慧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她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希望。
王忠诚生平事迹(共5篇)
王忠诚生平事迹(共5篇)第一篇:王忠诚生平事迹王忠诚生平事迹1925年12月王忠诚出生于山东烟台,因为家庭贫困,高中时曾辍学。
他本来是想学工的,后来因经济很困难,要靠自己恐怕非常困难,所以他被几个大学录取时,选择了北平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因为不要钱,不收学费。
在这样一个朴素而又无奈的愿望支配下,王忠诚走进了医学学府的门槛。
在大学里,王忠诚半工半读,通过自己赚来的钱维持生活。
那个时候,他在外边从事家教,冬天还给居民送煤。
在许多同学帮助下,王忠诚才在读与不读中坚持读下来。
毕业后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有了薪水,日子才稍好一点。
不多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刚刚学了两年外科的王忠诚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作为天津医疗队的小组长之一来到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
“冲啊,冲啊……”很多战士因头部中弹而受了脑外伤,临终前,不少人在昏迷中还高喊着冲锋陷阵的口号。
这喊声,在王忠诚的脑海里,至今仍清晰地回响着。
那时,很多战士都是脑外伤,但内科、外科、骨科都可以治的王忠诚,却做不了脑外科手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死去。
他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没有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全中国也没有一家医院有独立的神经外科。
王忠诚回忆道:“抗美援朝伤员很多,各种伤员都有,像外科、骨科、泌尿科、胸外科的,我都曾经学过,都有一些办法,但是脑外科我一点不懂,大学时没这个专业,只讲过几堂课,当然讲的是很浅的。
所以这个志愿军为我们保家卫国受伤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伤员痛苦呻吟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那时候我就下决心,有那么一天,如果国家能够有神经外科,我也去学神经外科,要把中国的神经外科建立起来。
”从此,王忠诚用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
碰巧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当时条件很艰苦,因为没有现成的课本,也没有教材,大家只得到没有主的坟地去挖颅骨以解剖做实验。
青岛城阳王忠诚简介
青岛城阳王忠诚简介
王忠诚,男,汉族,1976年5月生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中共党员,现任城阳区委书记。
王忠诚于199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
同年进入中共城阳区委组织部工作,后任城阳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城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等职。
2010年,他被任命为青岛市城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3年升任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
2016年,王忠诚调任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2017年又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19年,王忠诚回到城阳,出任区委书记。
他在担任城阳区委书记期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实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他还注重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城阳区的绿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忠诚在工作中一直以身作则,勇于担当,深受群众和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
他在多个领域得到表彰,包括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忠诚生平事迹1925年12月王忠诚出生于山东烟台,因为家庭贫困,高中时曾辍学。
他本来是想学工的,后来因经济很困难,要靠自己恐怕非常困难,所以他被几个大学录取时,选择了北平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前身)——因为不要钱,不收学费。
在这样一个朴素而又无奈的愿望支配下,王忠诚走进了医学学府的门槛。
在大学里,王忠诚半工半读,通过自己赚来的钱维持生活。
那个时候,他在外边从事家教,冬天还给居民送煤。
在许多同学帮助下,王忠诚才在读与不读中坚持读下来。
毕业后成为天津总医院的一名外科大夫,有了薪水,日子才稍好一点。
不多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刚刚学了两年外科的王忠诚踊跃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作为天津医疗队的小组长之一来到鸭绿江边,不分昼夜地抢救志愿军伤员。
“冲啊,冲啊……”很多战士因头部中弹而受了脑外伤,临终前,不少人在昏迷中还高喊着冲锋陷阵的口号。
这喊声,在王忠诚的脑海里,至今仍清晰地回响着。
那时,很多战士都是脑外伤,但内科、外科、骨科都可以治的王忠诚,却做不了脑外科手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战士们死去。
他在医学院读书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没有专门的神经外科医生,全中国也没有一家医院有独立的神经外科。
王忠诚回忆道:“抗美援朝伤员很多,各种伤员都有,像外科、骨科、泌尿科、胸外科的,我都曾经学过,都有一些办法,但是脑外科我一点不懂,大学时没这个专业,只讲过几堂课,当然讲的是很浅的。
所以这个志愿军为我们保家卫国受伤了,但是我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伤员痛苦呻吟甚至死去,觉得很内疚,那时候我就下决心,有那么一天,如果国家能够有神经外科,我也去学神经外科,要把中国的神经外科建立起来。
”从此,王忠诚用一生去实践自己的诺言。
1952年,王忠诚从朝鲜战场回到天津。
碰巧卫生部在天津筹建神经外科培训班,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神经外科医生。
当时条件很艰苦,因为没有现成的课本,也没有教材,大家只得到没有主的坟地去挖颅骨以解剖做实验。
挖的时候味道很难闻,挖出来那颅骨里面都是蛹,要把它洗干净,煮,漂白,再把骨头一个一个地穿起来做标本。
教科书没有,只有从前在学校学的解剖书。
在图书馆找了一本英文的解剖学就去读,从头读到尾,背得倒是很熟,费的精力很大,但是不一定适用。
不久,中国第一个神经外科研究所在北京成立,王忠诚随之调到北京。
王忠诚治学的一生,充分展示了自控性、自主性、独立性、冲动性、探索性、灵活性和耐久性的创新人格特征。
有人说王忠诚是一员福将,干什么成什么。
实际上,他成功的动力是对人类疾患痛苦的深深体验。
当他选择让人望而生畏的神经外科的时候,是因为他目睹了面对脑病战士当时中国医学的无可奈何。
日本一位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不幸患上丘脑胶质瘤但拒绝手术而死去。
这种刺激也正是王忠诚问津世界难题——丘脑胶质瘤的原因。
[4]“神医”脑里包含着密如纱网的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支配人的醒觉、思维、语言、内脏功能和肢体活动,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中枢神经细胞极为脆弱,缺血缺氧5分钟就告死亡,而且不能再生。
在直径不到一毫米的血管上做吻合手术,无异于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
每一次手术前,王忠诚总是从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想到病人可能出什么情况、怎样预防或怎么挽救,尽量让手术达到理想的效果。
他说,医生很需要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理解,因为探讨神经外科不容易,教科书没有,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一点到懂得多一点,有个摸索过程,难免出差错。
王忠诚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失误直言不讳,从没有因有医疗风险而放弃诊治,而是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一切为了病人,因此,他得到病人的谅解与拥戴。
我国神经外科创业初期,由于不掌握当时国际先进的神经外科诊断技术——“脑血管造影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是很难的,因而治疗就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
当时的神经外科界有“诊断难死人,手术累死人,疗效气死人”之说。
那时,血气方刚的王忠诚认识到,诊断是治疗的基础,决心开创我国自己的脑血管造影技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外国资料,不能代替自己的实践经验。
他开始在解剖尸体上练习。
时值盛夏,在没有通风设备的室内,窗户也要蒙起来,尸臭催吐、大汗淋漓,全不顾及,终于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使初期的六七个小时确诊时间缩短至15分钟。
以后又经过7年的积累和对照手术分析,王忠诚所著、我国第一部囊括了2500份造影资料的《脑血管造影术》问世,这标志着中国神经外科划时代的进步,使中国神经外科诊断技术同世界先进水平缩短了30年。
此书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奖,至今仍是一部神经外科的重要学术专著。
他是以健康为代价换来突破的。
就是因为当年在毫无防护条件下的造影实验研究,他的身体承受了大量射线侵害,至今血液中的白血球数一直在4000个/mm3(正常为7000-9000个/mm3)以下。
由于免疫功能受损,他曾六患肺炎、两度胸积水,却始终不悔。
几十年来,他研究并总结出脑血管造影术,第一次利用显微外科手术的新方法完全切除脑垂体腺瘤,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例枕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术。
在国内,他是将手术刀探进人体生命中枢的第一人。
他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叹服的一个又一个奇迹。
医学奇迹在他手下诞生见惯了生生死死的王忠诚,对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看得很重,对自己的生死却看得很淡。
“治好一个病人我非常高兴,如果他不好,就老想着他们。
”一位社会学家曾经说过,健康、快乐、财富是人生三宝,王忠诚正是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把这三宝直接或者间接地赠送给了千万个家庭。
无影灯下,王忠诚那双曾拯救过许多生命的手,小心翼翼地揭起一块颅骨。
刹那间,一团粉白色颤悠悠搏动着的脑体显现在眼前。
他端坐在手术台前的圆凳上,透过花镜和放大10倍的外科显微镜,给一位偏瘫患者进行小脑血管吻合术。
这是1977年的一个病例。
早在1976年,王忠诚从文献上看到美国和瑞士的医生已成功地做了这种高难度手术。
他想,如果我们掌握了“吻合术”,就会给许多中国的脑血管病人带来福音。
从此,他把这个项目列为攻关的目标,一遍又一遍地吻合着动物的脑血管。
王忠诚不仅医术精湛,医德也有口皆碑。
他一次又一次在手术后虚脱病倒,一次又一次拒绝了病人所赠送的礼物,一次又一次到贫困山区为那里的人们诊疗。
1995年春天,江苏淮阴市一个叫范勇的18岁男孩被送进天坛医院。
病人全身肌肉严重萎缩,1.8米的大个子,体重还不足45公斤。
患者脊髓内长了一个巨大肿瘤:粗约2.5厘米,长约22厘米,侵占了9节椎体的空间,把脊髓挤压成了扁片。
王忠诚知道,做这个手术难度实在太大了。
手术那天,年逾古稀的王忠诚在手术台前整整奋战了10个小时,直到把这个大瘤子干干净净地剥离下来。
这是世界上成功切除的最大的一例脊髓内肿瘤,无论是手术的难度和病人术后结果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病人没有留下一点后遗症,3个月后体重就增加到120多斤。
有人把这次手术称为惊人的“世纪之作”。
2000年6月6日,王忠诚主持的一台罕见的高难度手术,完整地切除了一个直径达6.5厘米的血管母细胞瘤,创造了世界神经外科领域的又一个奇迹。
患者周易是个来自云南昆明的小伙子,他的祖父、父亲、伯伯、叔叔都是由于脑瘤在青壮年去世。
周易也陷入厄运——一个大脑瘤长在生命中枢旁。
他的母亲不愿意向命运低头,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给王忠诚写信求救,甚至愿意捐出自己的活器官来换回孩子的生命。
周易的脑部CT片寄过来了,王忠诚发现,周易的肿瘤直径达到了6.5厘米,相当于一个孩子的拳头大小,而且长在后脑深处的颅底部分,紧挨着脑干和小脑,因为长时间挤压,脑干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
一边是成功率很低的世界性难题,一边是危在旦夕的年轻生命,王忠诚当即和院领导研究决定:通知周易来京手术治疗。
手术难度世界罕见——周易做过两次手术,脑组织正常结构被破坏;天坛医院此前曾完成过3例类似手术,但瘤体都比这次小。
已经债台高筑的周易的母亲却觉得不能两手空空就去看病,于是拼命地省吃俭用,每天只吃米饭和土豆,希望能筹到去北京看病的钱。
从1999年12月到2000年5月,王忠诚不断让科里的医生写信打电话催促周易的母亲尽快带孩子北上。
面对王忠诚的真诚,面对孩子不断恶化的病情,面对经济上的困难,周易的母亲肝肠寸断,她最终通过媒体筹到两万块钱来到天坛医院。
6月6日,王忠诚主持了13个小时的手术,从死神的手中夺回了周易的生命。
这台手术堪称“艺术杰作”,王忠诚镇定自若、挥洒自如。
手术成功了!等在手术室外边的母亲声泪俱下:“我有儿子了!我有儿子了!”一个延续了几代的厄运终止了,一个神经外科的医学奇迹诞生了。
现在这位小伙子已经完全恢复健康。
前几年,在英国因车祸陷入昏迷的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北京宣武医院经过诊治而恢复神志,并且能够开口说话。
刘海若入院时病情严重,颅内、胸腔创伤明显,身体多处肿胀、淤血,浑身插满各种管子。
像她这种头部严重损伤的病人能够恢复到如此程度,在医学史上也不失为一个奇迹。
当年,刘海若从英国回到北京入住宣武医院后,是经过王忠诚等医学权威人士的集体会诊,制订了一套特殊的综合治疗方案,精心治疗才得以苏醒、康复的。
王忠诚常说:“当医生必须有技术,但首先是要有服务精神,必须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每天4000米,为了工作,他要锻炼身体。
“给患者做神经外科手术,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而且还得有极好的体力。
我要求年轻的神经外科医生都要熟练掌握的技能,我自己就要首先做到。
做我们这行没体能不行。
”的确,一上手术台,少说也得七八个小时,不吃、不拉、不撒,两条腿钉在那里,连大气都不能出。
一条直径仅一毫米的脑血管,要均匀地缝合12针。
人命关天,不能有丝毫疏忽。
一次,王忠诚给一个重病人做手术,连续20多个小时没动窝儿。
手术成功了,病人得救了,而他却瘫在了手术台前,因高烧不退自己也住进了病房,一病就是一个月。
[4]站在学科前沿前些年,王忠诚每周都要做4到8台高难度手术,患重病不能主刀时,则到手术室助阵。
近几年由于年事已高,王忠诚渐渐开始离开手术刀。
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各方面条件都是最好、最合适的医生,才能上手术台,不能拿病人的生命开玩笑。
”如今他除了仍然坚持每周出一次专家门诊,已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带学生和著书立说方面。
王忠诚为了能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早上在健身器上做曲膝直立和仰卧起坐,一口气能做100个;每天下午4点半后,如果没有手术或会议,那就是王忠诚打乒乓球的时间,天天如此,坚持不懈。
1997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时,各国与会专家举办了一次乒乓球比赛,他和助手伽玛刀主任刘阿力二人合作,夺取了男女混合双打的“世界亚军”。
作为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科带头人,王忠诚的工资不算高,生活很简朴,但是他很满意。
王忠诚凭着这种信念,半个多世纪来不停地求新、进取、发展,走前人没走过的路,不断地取得新的突破,一次次向另一个“不治之症”进军,使自己所率领的中国国家队站在了世界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