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气血衰弱,不宜强刺; 幼儿气血未充,难以配合,故针刺宜浅且不宜留针; 女性患者有经、带、胎、产、乳等特殊生理情况。
• 地理环境,各地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的生理习惯不同,对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发病特点影响也不一样。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也应因地制宜。
• 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灸临床辨 证论治纲要
辨证论治
体现在针灸疗法中是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 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论治为纲领。
针灸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根据脏腑、经 络学说,运用四诊八纲理论,将临床所见的各种不 同证候按脏腑疾患、经络病候和相应组织器官病症 的形式进行分析归纳、辨证论治。
疾病的发生、发展,究其本原,不外乎脏腑、经络 二者的功能失调。
春夏之季气候由温转热,阳气升发,人体气血也趋向浅表,病邪伤人也 多在浅表,针刺宜浅,少用灸法。
辨证论治要点
秋冬之季气候由凉变寒,阴气渐盛,人体气血也潜藏于内,病邪 中人也在深部,故针刺宜深,多用灸法。
一日之内,人体气血流注也呈现出与时辰变化相应的规律,子午 流注针法能增强治疗效果。
有些周期性发作的病症准确把握针灸施治的有效时机,也是因时 制宜的体现。
• 六淫之邪侵犯体表,症状反映在外的称为“表证”,多为外感初期。
疾病在脏腑、筋骨者属里。
• 病邪侵入体内,波及脏腑,症状表现在内的称为“里证”。 • 外感、内伤均可产生里证。
八纲证治
表证治宜通经活络、疏散表邪。
• 常取大椎、合谷、曲池、外关、列缺、风池、风门、肺俞等
穴。
• 表热、表实者,只针不灸,泻法,浅刺疾出,以清热解表、
虚热证可多针少灸,平补平泻。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纲证治
虚实证治
• 虚实是指机体正气的盛衰和病邪的消长。 • 《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虚证 以“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为治疗原则。阳气虚者,
针灸并用,针用补法。重灸,以益气养血、鼓舞正气,强壮脏腑、 经络的机能。
常用腧穴有气海、关元、神阙、百会、大椎、足三里、三阴交、血海、 太溪、膏盲以及特定穴中的原穴、背俞穴等
阴虚火旺者,一般多针少灸,平补平泻。
• 实证 以“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为治疗原则。只针不灸, 泻法或点刺出血,以泻实邪、镇惊宁神、消肿止痛。
常用腧穴有水沟、十宣、十二井、合谷、太冲、委中以及特定穴中的募 穴、郄穴、下合穴等。
兼有正气虚者则当补泻兼施,宜先补后泻。
八纲证治
临床上八纲所属的证候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 兼出现的,八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甚至还 会有假象出现,临证当仔细分辨和,灵活处理。寒 热相兼则针灸并用,虚实夹杂则补泻兼施。
• 寒证治宜温通经络、助阳散寒,针灸并用,补泻兼施。
对于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肌肤疼痛或麻木者,艾灸最为适宜,也可以 用皮肤针叩刺或加拔火罐。
对于寒邪在里、凝滞脏腑者,因阳虚寒盛,难以得气,针刺宜深,并久 留针,以候其气。阳气得复,寒邪乃散。温针之法尤为适宜。
• 热证应浅剌疾出,少留或不留针。里热证因热邪深伏,也可以深刺 留针,并可施以“透天凉”法。
分清标本缓急
• 分标本缓急,就是抓住主要矛盾。 • 《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有盛衰,治有缓急。” • 《素问·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奈
何?……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辨证论治要点
做到三因制宜
• 即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 因人制宜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体形等不同特点制定适 宜的治疗方案,是三因制宜的决定性因素。
突出经络辨证
• 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包括经络的交接、交叉、交会)、属络脏腑、联 系器官、生理功能、病候特点等来确定疾病的经络归属,从而选择 相应的经络治疗方法。
• 适用于体表部位的肌肉、关节、组织、器官的病变。 • 是针灸医学的核心理论。 • 《灵枢·卫气》:“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
里寒证深刺久留,补泻兼施,最宜温针,以温中散寒。
八纲证治
寒热证治
• 寒证是阴气过盛或阳气不足,无力抵御阴邪而导致的病症。
病位有在表者,也有在里者; 病情有属虚者,也有属实者。 外感、内伤均可致病。外感为感觉寒邪(或侵袭于表,或入侵于里)在内
伤,为阳虚阴虚内盛。
• 热证是阳气过盛或阴气不足而导致的病症,有表热(见于外感)、里热 (外感、内伤俱见)、虚热、实热之分,一般多指实证。
八纲证治
八纲
•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表证、热证、实证为阳证;里证、寒证、虚证为阴证。
• 阴阳证治
凡不及的、衰退的、低下的、抑制的以及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的范 畴;
凡太过的、旺盛的、亢进的、兴奋的以及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的范 畴。
• 表里证治
表里指病变部位的内外深浅和病情传变、转化的趋势而言。 《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 疾病在经络、皮肉者属表。
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归纳疾病的病位、病性,确 定治疗大法,使脏腑、气血趋于调和,经络、阴阳 恢复平衡。
辨证论治要点
明辨病症性质
• 明确病症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 主症对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决定病全局的重要因素。掌握
了主症,就可以引导我们从某些病或证方面加以分析。 • 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对针灸临床有借鉴意义。
祛邪泻实;
• 表寒、表虚者,针灸并用,补泻兼施; • 表寒者留针,表虚者多灸,以散寒解表,固表补虚。
里证治宜通调脏腑、行气活血。
• 常取中脘、天枢、大横、支沟、丰隆、气海、关元、足三里、
三阴交、上巨虚、下巨虚等穴。
• 里实、里热证,只针不灸,深刺泻法,以清热泻火,通调调
腑气;
• 里虚、里寒证,针灸并用,里虚者轻刺,补法,重用灸法;
者,能得病之高下。” • 《灵枢·官能》:“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 • 《经络考》:“脏脏阴阳,各有其经,四肢筋骨,各有其主,明其
部以定经。”
辨证论治要点
注重整体观念
• 针灸治病要注意整体观念,善于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刺激局部的经络、腧穴,除 给局部以影响外,也能通过经络的传递给机体以整体的 影响,甚至对全身产生广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