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镕铸成一个生命共同体,融化成为血肉相连及休戚与共的一家人,与大陆的同胞同文同种,血浓于水。因此台湾岛内族群间本应相互尊重、容忍歧异,充分发挥多族群社会的优势,以扶助弱势与和谐互
利的公共政策,建构平等发展、共存共荣的族群关系。
”[5]令人欣慰的是,台湾社会已经感受到了“省籍—族群”被政治撕裂所付出的代价和由此引发的伤痛。台湾的一些公民社会组织和学者,已经自觉意
识到了这个社会责任,他们从民间从草根做起,以组织《
面对族群与未来———来自民间的对话》座谈和制作播放记录片等方式,尝试着进行台湾内部的“省籍—族群”和解这样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9](p.53)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最终能够走出族群政治的漩涡,台湾人民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的和解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王甫昌.当代台湾社会的族群想象[M ].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03.
[2]萧新煌.敏感、不满、疏离原住民的集体意识[N
].台湾:联合报,2000-11-18(15).[3]吴乃德.省籍意识、政治支持和国家认同———台湾族群政治理论的初探[A ].张茂桂.族群关系与国家认同[C ].台北:业强出版社,1993.
[4]萧新煌.新政局下的族群意识变化[M
].台北县:立绪文化出版社,2002.[5]刘性仁.族群意识与台湾政治[J/O L ].青年文化评论,ht t p://m .ycreview .com /node/217.
[6]徐晓萍.台湾族群问题与“台独”势力的政治利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7]夏德峰.台湾意识建构的结构性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7,(12).
[8]郝时远.台湾的“族群”与“族群政治”析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4,(2).
[9]王茹.台湾民间的“省籍—族群”和解运动[J].台湾研究集刊,2005,(3).
(责任编辑:石
船)2010年第1期贵州民族研究[双月刊]2010年2月版白族调,是白族民间最为普及的一种演唱艺术,几乎男女老少都会唱,即便唱不出口的人也会背上几首歌词。但凡白族人,父母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也通过教唱白族调来进行。白族调的唱词从文学上来说已经形成了本民族所独有的诗歌格律,通称为“三七一五”体,即每节歌词以三个七字句和一个五字句构成,(大凡白族的韵文都基本遵循这个格律)。明代白族诗人杨黼创作的《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的白语抒情长诗就以这种格律写成,因而又被称作“山花体”。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一般以三个字的“韵头”起韵,然后是两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下阙为三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上下两阙构成一首完整的诗歌。白族民歌讲究押韵和声调高低相协的格律,在对歌当中如一方跑了韵便算是输家。曲调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有的高亢粗犷,有的幽婉动人。内容也十分多样,不但有山歌、情歌、习俗歌、咏物歌、儿歌等,还有大量幽默诙谐的“反意歌”,正话反说,表现了白族人民乐观自信、开朗活泼的的民族性格。
(整理、编辑:阿土)白族调贵州民族知识集锦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