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研究
校企合作中双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中双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机制研究摘要: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为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教育部根据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明确提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在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定制“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责任共担,实现共同发展目标。
高校的“双导师制”是指学校配备负责理论知识教学的校内的教师和主要负责指导技能实践的企业导师。
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施所长,发挥专业技能。
关键词:校企合作;双导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机制研究引言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可有效整合校企双方优质资源与优势,既有利于锻炼校内导师的技能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培养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最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可以说,双导师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双导师制的实行存在较多现实梗阻,因此,全面探索我国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的内涵、困境及破局之路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双导师制内涵辨析1.1教育结果的共同性尽管双导师制在教育方向与主体方面存在差异性,但其教育结果仍趋向一致,即均要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方面,双导师制有利于强化研究生职业素养。
基于实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双导师制能够极为有效地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职业规划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并尽可能地在实践过程中强化研究生的职业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促使研究生契合当前企业用人需求。
另一方面,双导师制有利于优化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企业往往因育人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保障而缺少培养人才的内生动力,阻滞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而作为一种新型的产教融合模式,双导师制为企业开拓了新的育人渠道。
企业导师不仅可将企业的实际项目融入课内教学,还能基于数字技术将实践教学融入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而对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日益凸显。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引入企业导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
研究背景部分将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引入企业导师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由于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和作用,旨在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进程。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导师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对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价值和作用。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还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企业导师的参与,可以搭建起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和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通过对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可以为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和效果,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有效性调查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有效性调查分析导师制是一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选择优秀的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导师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有效性备受关注,下面将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导师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高职学生通常培养技术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导师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选择研究方向,为他们提供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导师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
优秀的导师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研究成果,他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帮助学生提高学术水平。
导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撰写论文等学术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学术水平。
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导师制下,学生通常需要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与其他队员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与导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导师制也为学生提供了与导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术交流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导师制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优秀的导师不仅具有学术成就,还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他们可以向学生介绍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提供职业指导和建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和就业。
导师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导师制可以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实施导师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才培养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过去,高校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在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实际技能和工作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企业导师通常是某个行业的精英,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通过企业导师的引导和辅导,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运用,提前适应职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
在高校开展企业导师制度,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
企业导师可以为高校提供实际工作岗位,让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并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获得实际经验。
高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企业导师制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
通过企业导师的实践指导,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提前了解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解决,更好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导师引入的企业实际需求,能够使高校的教学更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
学生们在实践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更好地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企业导师的实践经验、行业资源等能够为高校带来新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合作机会,有利于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的提高。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双方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完善。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资源整合等问题仍存在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协调。
其次是学生与企业导师的适配问题。
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都不同,如何让企业导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本科导师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和作用
本科导师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定位和作用引言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为学生配备一名或多名导师,帮助指导学生的学业和个人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导师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外国已经被广泛实行。
对于我国也逐渐被重视,一些高校已经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
本文将从导师制的定位和作用两个方面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定位理论定位导师制是指由学校为学生配备一名或多名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业和个人成长,并发挥良好的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环节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模式,其理论定位有以下几个方面:遵循教育规律导师制实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的原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本导师制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通过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学术研究能力,达到以学生的能力和自主性为核心的目标。
实践定位导师制在实践中又有以下定位:改进教学质量优秀的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更加快乐和轻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优秀的导师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从而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学生综合能力更加强大的复合型人才。
作用导师制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积极互动,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
优秀的导师会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术指导和建议,从而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职业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学生的职业目标的实现。
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整在学业上的压力和其他生活因素的干扰下,学生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良好的导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挑战和困难,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需求和对人才的要求不断地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培养适合企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其中企业导师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企业导师是指在校企合作中,由企业派遣过来,以即时指导、实践教学、企业文化传递、职业道德塑造等多方位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输送优质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导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加速学生的职业成长。
他们具有对企业市场、行业、技术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对于企业运营、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实现要求与教学的有效衔接。
企业导师的介入,有助于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与实际生产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实际生产过程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综合性素养的人才。
企业导师在进入高校进行教学之前,都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训,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他们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帮助学生锻炼职业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企业导师的介入,通过实际的职业指导和案例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实际业务,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能让学生学到企业行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也能让导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输送优质的人才。
同时,企业导师的介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企业导师能够通过对未来职业市场的观察和了解,引导学生在实际中更好的挖掘自身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创业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想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导师的介入取得更好的效果,既需要高校和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与沟通,也需要导师本身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高校应切实加强对企业导师的选拔和培训,确保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素质和职业道德。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和实践经验。
首先介绍了背景,指出当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实用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后阐述了研究意义,强调了企业导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性。
研究目的是探索企业导师在高校中的角色和价值。
在详细讨论了企业导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课程设计、与教师的合作、案例分享以及对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
结论部分强调了企业导师对高校教育的积极影响,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并总结了企业导师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业导师、探索、实践、课程设置、教师合作、实践教学、行业经验、就业、职业规划、影响、未来发展、建议、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而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开始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企业导师参与其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企业导师作为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士,能够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场景更贴合的培养环境和实践机会。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带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将企业导师纳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教师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分析企业导师带来的行业经验与实践案例分享对学生的影响,探讨企业导师对学生就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旨在为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各个行业的人才需求。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研究,而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高校开始转变教育理念,提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导师作为行业优秀人才,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导师不仅可以提供学生实践中的指导和经验传授,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拓宽视野,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通过与企业导师的互动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研究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2000字】1.2 研究意义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导师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企业导师的介入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贴近企业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和实践经验分享,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实际工作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挑战。
最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导师在高校的应用,可以搭建起校企合作的桥梁,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研究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方面,本文旨在探讨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实践和作用,通过深入研究现有的案例和课程设计,分析企业导师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
本文旨在总结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效果,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企业导师参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促进高校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他们的介入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实际技能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意义、作用、探索与实践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企业导师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践能力培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导师的介入可以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以及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导师还可以为高校提供最新的行业信息和资源,帮助学校更好地调整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 提供实践指导: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性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快地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2. 职业规划指导:企业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特长,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
通过企业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强自信心和竞争力。
3. 实习和就业机会: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企业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际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高校教育中,企业导师的介入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在一些高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和企业需要共同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经验,以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高校需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索企业导师的介入方式和合作模式。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作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导师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就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做一些分析与阐述。
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企业导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企业导师作为企业内部的专业人才代表,能够向学生介绍目前的产业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同时,企业导师可以与学生形成密切的联系,在实践生活中起到良好的引导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作用。
1.引导学生多方位认识企业实际环境企业导师可以将自身在企业实际环境中的经验和见解倾泄出来,并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
2.激发学生发掘实践经验的能力企业导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前经济形势、市场动态、政策等环境和背景,并让学生参加实践,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发掘实践的意识。
有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学生可以更好地为企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推进学生终身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企业导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经历,鼓励学生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同时为学生提供专业领域的方向和建议。
1.缺乏足够的了解需求企业导师虽然可以将自身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见解分享给学生,但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企业导师可能无法全面地掌握每个学生的专业特长和职业愿望,因此需要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己的情况多问多学。
2.难以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企业导师难以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需求和发展方向,浅尝辄止显然不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挖掘问题并积极解决。
3.企业导师与学生间缺少互相信任的关系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导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相信任的关系,企业导师在向学生介绍企业实践中的经验和见解时,可能无法达到实效性的指导。
企业导师与学生的信任关系需要长期培育和营造,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多次尝试和企业导师构建良好的互信环境。
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设方案。
一、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意义和作用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是将学校和企业资源有机结合,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平台,使其在学术和实践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
学校导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学术指导,而企业导师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产业实践,掌握行业动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使研究生更具竞争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通过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与生产力的结合,推动产学研各环节的深度融合。
3. 打通研究生就业渠道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使得培养过程更加贴近产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在企业中建立更广泛的人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4.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通过为研究生提供双向指导、双向管理,全面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研究生在全方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方案1. 建立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首先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搭建一个学术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点,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导师的作用愈发凸显。
企业导师的介入,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产学合作的平台,还可以让高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本文将通过对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分析,探讨企业导师如何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1. 提供实践机会在传统的学术型教育模式中,学生大多只能在学校的实验室中进行实验,缺乏真实的实践机会。
而企业导师的介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企业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还能够提升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2. 促进产学合作企业导师的介入,可以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产学合作的深入。
通过与企业导师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企业也可以借助高校的资源和人才储备,实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
3. 拓宽就业渠道企业导师不仅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和专业指导,还可以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与企业导师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用人需求,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更多的选择。
1. 专业技能培训企业导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企业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组织实践项目、讲座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实践项目合作企业导师可以与高校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就业指导与辅导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辅导。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就业意向,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建议和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就业准备和求职突破。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各高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企业导师制度,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实训项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实际和贴近职业需求的教育内容和环境。
企业导师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实践运作和市场需求,还能够提供人才供需的对接平台,促进学生就业的顺利过渡。
企业导师通常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企业员工,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指导,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应用过渡。
企业导师还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经验,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前做好职业发展准备。
在实践中,企业导师与高校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企业导师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实挑战,提供实践课题,并与高校相关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和项目开发。
这种多元化的指导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入融合。
企业导师制度还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导向式教学不同,企业导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案,并与企业导师进行交流和反馈。
通过这种互动和反馈机制,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企业导师制度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企业导师的数量和质量对实施企业导师制度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高校缺乏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的机会,导致缺乏优秀的企业导师资源。
企业导师制度需要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
由于双方背景和理念的差异,沟通和协作可能存在困难。
企业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可能会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无法给予每个学生全面的指导和支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拓展企业导师资源。
导师制在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研究
关键 词 : 企合 作 ; 校 导师 制; l l l n 导 师 制; 导 员 ”+ + + ” 辅
Ke r s:s h o — neprs o p rto t tra y tm; l +l n”ttra y tm; o s lr y wo d c o l e tr i e c o e ain;uo ils se ” +l + u o ls se c un eo i
Ab ta t c O le trr eco eain i ajit esn e t iigm d l fu iesya dc roaea di i as h urn rn fvct n l src :S h O— nepi o p rt s n ro nl r nn o e nv ri n op rt n s lotecre t e d o oai a s o o p a o t t t o
中 图分 类 号 : 6 G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0)4 04 一 10 — 3 12 1 3 — 2 9 叭
发挥 校 方和 企 方双 方人 才 优 势 和 资 源优 势 ,充 分 带动 学 生 参 与 , 全 实现教学过程、 职业辅导 、 考证实 习、 毕业设计 、 就业指导一 导 师制 在 校 企 合作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中 的 作 用 是 很 重 要 的 , 文 提 程 捆绑 , 本 出 了 “+ + + ” 师 制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有 利 于 校 企 合 作 人 才培 条龙 , 111n导 这 专业教学与学生 管理 一体化 , 努力提 高学生专业技 能水平和 养模 式 的充 分 发 挥 。 “ + + + ”即 1 行 业 师傅 + 名 专 业 教 师+ 育 人 效 率 。 l l 1n 名 1 1 名辅 导 员+ n名 高 职 学 生 的导 师建 团 队 、学 生 分 小 组 的 人 才 培 养 新 3 辅 导 员在 校 企 合作 “ + + + ” 师 制 人 才培 养模 式 中的作 用 1 11n导 模 式 , 分 发挥 校 方和 企 方 双 方 人 才 优 势 和 资 源优 势。 充 在 校 企 合 作 过 程 中 ,学 生 在 思 想层 面 上 出 现 了 一 系列 问题 , 而 1 高职 校 企 合 作 制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提 出 的 背 景 这 些 问 题 的解 决 都 有 赖 于 辅 导 员 对 学 生 的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开 我 国高 职 院校 是 改 革开 放 时代 的产 物 , 多 始 建 于 上 世 纪 八 十 展 。学 生 在 思 想 认 识 方面 出现 的问 题 主 要 表 现 在 以 下 几 方面 : 大 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 中期 , 然 历 史 短 ,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艰 苦 努 力 , 虽 但 31学 生 的 认 知 意 识 薄 弱 学 生 对 学 校 改革 以课 堂 教 学 为 中心 . 不仅 为地 方经 济 建 设和 有 关行 业 培 养 了一 批 急 需 的 应 用 性 人 才 , 而 的传 统 人 才培 养 模 式 ,加 强 教 学 与 生 产 实 际相 结 合 的 人培 养 模 式 , 且也“ 识 ” 结 了大 量 的企 业 , 成 了 良好 的 协 作 关 系 , 行 了 不 同形 表 面 较 欢 迎 , 具体 落 实 时 , 动 寻 找 就 业 单 位 紧迫 感 不够 强烈 , 形 进 但 主 顶 式 、 同层 次 、 同 特 色 的合 作 。 企 合 作 实 际 上 是 由 国 际普 遍 认 同 岗 工作 过 程 中缺 乏 爱 岗 敬 业 精 神 , 乏吃 苦 耐 劳 的 思 想 准 备 , 到 不 不 校 缺 遇 的 学 校 和 用 人 单 位 合 作 培 养 学 生 的 教 育 模 式 — — 合 作 教 育 困难 容 易退 缩,没有真正 树立将 顶 岗工作 当作一种 学 习机遇 的理 ( oprt eE ua o ) 化 发 展 来 的 。 国 的 双 元 制 、 国的 “ 明 念 , 至 有 学 生 过 于 看 重 眼 前 物 质 利 益 , 忽 视 顶 岗 实 习对 提 高 自 C oea v d ct n 演 i i 德 英 三 甚 而 治 ” 及 澳 大 利 亚 T E体 系都 是校 企合 作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成 功 范 身 综 合 素 质 的重 要 性 。 以 AF 例 ,职 业 教 育 特 别 是高 职 教 育 需 要 企 业 的积 极 参 与和 大 力 配 合 , 这 32工 作 岗位 选 择 盲 目 , 理 跨 度 过 大 , 色定 位 不 准 , 以适 _ 心 角 难 是 世 界 性 的 发 展趋 势 。 应新环境 校企合作实施前 , 多数 学 生 对 自身 分 析 、 计 、 划 不够 , 设 规 2 “+ + 十 ” 师 制 模 式 的 提 出 1 1 1 n导 职 业 生 涯 定 位 比较 模 糊 , 以工 作 岗位 选 择 时 随 意 、 目, 所 盲 因此 失 败 高 职 教 育 的校 企 合 作 是 一 种 双 方 自愿 行 为 , 带 有 任 何 强 制 的 几 率 也 就 较 大 。 因此 在 校 企 合 作 的 过 程 中往 往 表 现 出气 馁 的现 象 , 不 色彩 , 合 作 的过 程 中 , 方和 企 业 都 是 为 了 实 现 各 自 的 目的 和 愿 由于 对 顶 岗 工 作 的角 色 定 位 不 ; 不 熟 悉 工作 环 境 , 本 理 论 知 识 在 校 隹、 书 望 。 业 作 为 营利 性 组 织 , 求 自身利 益 的最 大 化 是 其 最 终 目标 , 企 追 因 和 实际 工 作 能 力 间 存 在 逐 步 转 化 的 过 程 , 加 上 顶 岗 工作 中又 需 要 再 此 , 校 企 合 作 过 程 中 , 们 必 然 把 校 企 合 作 能 否 为 其 带来 最 大 化 面 对 复 杂 的 人 际 关 系 , 生 容 易产 生 紧 张 、 在 他 学 恐惧 心理 。 的利 润 做 为 是 否 合 作 的关 键 指 标 ; 学校 最 为 合 作 的另 一 方 , 的 办 他 以上 这 些 问 题 的 出 现 如 果 不 能 及 时 加 以疏 导 , 仅 会 影 响 到校 不 学 目标 就 是 培养 符 合 社 会 需 要 的高 素 质 的人 才 , 所 制 定 的培 养 方 企 合 作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有 效 实 施 , 时 也 会 影 响 到 学 生 健 康 心 理 的 他 同 案 、 养 目标 、 养 计 划 等 等 无 疑 都 是 围 绕 着 这 一 目的而 展开 的 , 培 培 校 养 成 , 重 的甚 至 会 导 致 学 生 心理 忧 郁 症 的 出 现 。 问题 的 解 决 都 要 严 企合作是实现学校这一 目标 的重要途径 , 因此学校 必然追求 自身在 靠辅导员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帮助学生适应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 改 校 企 合作 过程 中要 达 到 的这 一 目标 。导 师 制 ( t i ytm) 一 种 变过去那种校企合作人才培 养模 式与辅导员无关 的思想 , t o a ss u rl e 是 而是把辅 教 育 制度 , 和 学 分 制 、 建 制 一 起 , 称 为 高 等 院 校 的 三 大 教 育 模 导 员 的 作 用 充 分 的 发 挥 出 来 。 导 员作 用 的发 挥 按 阶 段 可 以加 以 归 它 班 统 辅 式 。 导 师 制最 早 起 源 于 l 4世纪 的英 国 牛 津 大 学 , 的具 体 含 义 为 : 纳 : 它 ①在准备 阶段 , 帮助 学生制定计划 , 统一思 想。明确 工学结合的 学 生 从 入 学 起 至 毕 业 , 校 为 其 配 备 专 业 导 师 , 过 教 师 对 学 生 的 目的 和 意 义 , 助 学 生 进 行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辅 导 员应 该 在 学 生 进入 学 通 帮 言 传 身 教 和 个 别指 导 , 强对 学 生 学 习 、 研 、 活 、 德 以及 心 理 学 校 初 期 , 对 学 生 进 行 系 统 的教 育 。 最 后 一年 在 企 业 完 成 教 学计 加 科 生 品 就 等 方 面 的 教 育 和 培 养 , 成 教 学 互 动 的 良性 机 制 , 保 学 校 教 书 育 划 规 定 的 第 三 年 的课 程 学 习 、 岗 实 习、 业 综 合 实 践 、 业 设 计 和 形 确 顶 专 毕 人 的 人 才培 养 目标 得 到 有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导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们既是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也是学生与实践之间的纽带。
本文将介绍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企业导师的定义与作用企业导师是指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并且愿意与高校合作,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流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此外,企业导师还可以与高校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开发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学资源。
1.分类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企业导师采用分类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企业导师和一名高校教师带领。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的教学资源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践性的教学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案例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技能。
2.项目式教学在项目式教学中,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任务,并将他们纳入到企业的项目组中。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企业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企业导师还可以监督学生的工作进展并提供反馈,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3.实习与就业企业导师在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联系企业,获得实习和工作机会,并为他们提供面试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
在学生实习或就业期间,企业导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
三、企业导师的必备素质企业导师作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素质。
高职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有效性调查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实施“导师制”有效性调查分析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种制度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职业规划,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下面将对“导师制”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分析。
“导师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位导师负责少数几名学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和需求,并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规划。
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改进学习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技巧,提升学习效果。
“导师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导师与学生长期接触,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力,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发展方向。
导师还可以提供实践机会,并指导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师制”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
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可以向学生介绍就业信息和职业发展的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职业市场和需求,并提供就业指导和推荐。
通过导师的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对就业挑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导师制”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导师一般是来自企业的职业人士,他们与学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和实习机会。
这种社会资源的共享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并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实施“导师制”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果;通过就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学生可以更好地迎接职业挑战;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也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
高校应该积极推进“导师制”的实施,并不断完善和提升其有效性。
校企合作模式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正逐渐成为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将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培养青年教师,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本文将从培养机制的角度对校企合作模式下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侧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青年教师提供理论培训和教育科研支持。
企业侧则可以提供实践平台和职业技能培训,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青年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应该强化导师制。
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设立导师制度,由在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充当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导师可以传授教学经验,指导科研工作,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导师制,青年教师可以得到更为个性化的培养,也能够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教师。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应该注重多元化培养。
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各种培训项目和交流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可以开设教师研修班、企业实践交流会等活动,让青年教师与优秀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多元化的培养,青年教师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导师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多元化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
希望相关学校和企业能够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培养机制,为培养优秀教师作出贡献。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大学的教育也逐渐呈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培养,对能力的评估和实践成果的输出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然而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导师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他们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开展实践项目,传授实用的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实践。
企业导师的授课内容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是真实的工程经验和实际的项目需求。
对于学生来说,企业导师的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的需求,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更好的实践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导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学,也包括了学生职业规划、素质培养等多方面的作用。
企业导师能够引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且企业导师本身就是行业的代表,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面试技巧、就业前景等有用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转化到工作中去。
同时,企业导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有所帮助,企业导师的作用在于将这些素质融入到实践项目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素质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校企合作中进行,企业导师可以通过和学校的合作,将实践项目引入到课堂中,以这些实践项目为基础,将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企业导师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更好的胜任工作。
总之,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企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开展实践项目,并且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素质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导师和高校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加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企业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高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企业导师是由企业派出来的专业人士,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他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需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企业导师可以帮助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通过与企业导师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教育与实践更加贴合。
企业导师可以参与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与教师一同开展教学活动。
企业导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企业导师可以开展实践项目指导。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和市场需求,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导师可以根据实践项目的需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四,企业导师可以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指导。
通过与企业导师的合作,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中。
企业导师也可以就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企业导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他们无法同时指导大量的学生。
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和合作难题,这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企业导师的培养能力和指导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导师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需要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培养能力和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实践机会。
导师制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推广
一、导师制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作用和意义(一)加强学生企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多层次的实习实训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
保险系根据行业需求,依托行业优势,不断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2015年分别与中国人保保定市分公司签订“协同育人”特色班,与中华保险河北分公司创建“订单班”。
实行“三明治夹心式”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是“协同育人”和“理论-实践-理论”交替进行。
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共同授课、顶岗实习、指导学生论文等环节,全面开展“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顶岗实习环节的设计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进行能力转化,提高学生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让学生有意识地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二)加大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保险学专业学生营造更贴近行业的实验实习环境,创造更多实习机会。
河北金融学院“金苑保险实验室”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训项目设计,高度仿真保险公司营销、投保、核保、风险评估、查勘定损、核赔、责任准备金提取、经济效益评价、保险理财服务等业务内容,打造覆盖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全流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完整掌握保险公司各个环节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质量标准,实现校内实践与行业实习无缝衔接。
继续加大、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室与创新训练等,得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不受时空限制。
(三)“以学生为本”构建保险学专业“导师制”实施方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保险系保险学专业从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试行“四年一师制”的专业导师制。
“导师制”能够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二、导师制下“协同育人”教研教改背景及存在的问题(一)在践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高校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式、合作层次和合作内容亟待提升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制在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研究
魏娜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21 soo9>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它也是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趋势。
木文主要针对辅导员在导师制中的作用发挥做了充分的阐述,以保证导师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导师制;"1+1+1十n',导师制;辅导员
0引言
导师制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本文提出了“i+i+i+n”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充分发挥。
"1+1+1+n”即1名行业师傅+1名专业教师+1辅导员+n名高职学生的导师建团队、学生分小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校方和企方双方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
1高职校企合作制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高职院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产物,大多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一年代初、中期,虽然历史短,但经过几}一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有关行业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应用性人才,而且也“结识”了大量的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进行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合作。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
—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
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以及澳大利亚TAFE体系都是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这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2 "1+1+1+n”导师制模式的提出
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是一种双方自愿行为,不带有任何强制的色彩,在合作的过程中,校方和企业都是为了实现各自的目的和愿望。
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他们必然把校企合作能否为其带来最大化的利润做为是否合作的关键指标;学校最为合作的另一方,他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他所制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等等无疑都是围绕着这一目的而展开的,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必然追求自身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达到的这一目标。
导师制(tutorial svsterri)是一种教育制度,它和学分制、班建制一起,统称为高等院校的三大教育模式。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它的具体含义为:
学生从入学起至毕业,学校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科研、生活、品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确保学校教书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有效实施。
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问建立一种
“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业务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本文提出“1+1+1+n',导师制有其特殊意义,是特指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实施导师制,以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能够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在夯实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1+1+1+n”即1名行业师傅++1名专业教师++1名辅导员+n名高职学生的导师建团队、学生分小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基金项日发挥校方和企方双方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带动学生参与,全程捆绑,实现教学过程、职业辅导、考证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指导一条龙,专业教学与学生管理一体化,努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育人效率。
3车甫导员在校企合作“1+1+1+n”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思想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学生的认知意识薄弱学生对学校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人培养模式,表面较欢迎,但具体落实时,主动寻找就业单位紧迫感不够强烈,顶岗工作过程中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没有真正树立将顶岗工作当作一种学
习机遇的理念,甚至有学生过于看重眼前物质利益,而忽视顶岗实习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3.2工作岗位选择自目,心理跨度过大,角色定位不准,难以适应新环境校企合作实施前,多数学生对自身分析、设计、规划不够,职业生涯定位比较模糊,所以工作岗位选择时随意、自目,因此失败几率也就较大。
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气馁的现象,由于对顶岗工作的角色定位不准、不熟悉工作环境,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问存在逐步转化的过程,再加上顶岗工作中又需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学生容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疏导,不仅会影响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学生心理忧郁症的出现。
问题的解决都要靠辅导员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适应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过去那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辅导员无关的思想,而是把辅导员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辅导员作用的发挥按阶段可以加以归纳:①在准备阶段,帮助学生制定计划,统一思想。
明确工学结合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应该在学生进入学校初期,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
最后一年在企业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第三年的课程学习、顶岗实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和就业实践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选择自己的职业,这也将有利于克服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出现自目选择工作岗位的现象,避免学生出现心理落差。
②在实施阶段,师生密切联系,提高工学结合的效果。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不能是放养式的管理或者是彻底撒手不管,而是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的行业师傅和专业教师联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③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通过三年的工学结合,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应该更有心得体会,辅导员应该指导学生把这些心得体会加以凝练,形成自己论文的核心观点。
同时,在学生回归学校后,辅导员还应该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工学结合的成果,帮助学生分析和总结,平时让学生再重新审视自己,评
估自己,争取能顺利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