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方法指导ppt

合集下载

如何阅读小说ppt课件

如何阅读小说ppt课件

❖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 概括作品的主题);
❖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 会);
❖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 解或看法。
五、捕捉精妙的技巧
❖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 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 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 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二、揣摩人物形象
❖ 文学即人学,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 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 因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命题者自然会从分 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 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 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 价)。
❖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 要有三种:
❖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 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 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议论、说明)是如何(例如:语言精练、 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 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 情趣。
❖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2、暗示社会环境; ❖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 4、渲染气氛; ❖ 5、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挖掘作品的主题
❖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 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 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 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 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入手;二是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 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 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 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小说阅读指导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小说阅读指导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三、考试命题类型 (一)、按小说内容分 )、按小说内容分 1、人物形象题 、 3、环境作用题 、 (二)、按命题方向分 )、按命题方向分 1、作用(妙处、好处、效果)题 、作用(妙处、好处、效果) 2、人物形象题 3、人称题 、 、 4、情节分析题 5、行文结构题 、 、 6、环境题 7、主题分析题 、 、 8、语言理解题 9、艺术技巧题 、 、 10、赏析题 11、探究题 、 、 2、情节概括题 、 4、主题分析题 、
结构作用题【知识储备】 结构作用题【知识储备】 1、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2、照应(照应前文、后文) 、照应(照应前文、后文) 3、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 4、统领全文、总结上文 、统领全文、 5、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 、深化主题、点题, 6、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 亨利式结尾)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亨利式结尾 7、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8、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 9、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 、结尾: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 人寻味,令人深思。 人寻味,令人深思。 10 、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伏笔、悬念: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 结构作用答题样式 答题样式: 结构作用答题样式: 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 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 答题 1、人称本身的作用 、 2、线索作用 、 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衬托、 4、形成对比(对照) 、形成对比(对照) 5、揭示主题作用 、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 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 答题样式 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 , 能起到线索作用, 人称本身的作用 能起到线索作用 烘托、 衬托……形象,突出 形象, 形成对比, 衬托 形象 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 , 形成对比 题作用。 题作用。

小说阅读技巧专题PPT课件

小说阅读技巧专题PPT课件
了……,表现了……
小说阅读专题 二、评析手法
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一” 已专门讲解)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的特色,结构严密,完整 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 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教材 示例
《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 么?
参考 答案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远海中战胜大马 林鱼。
2.概括段意
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 把握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是小说结构的重要部分, 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 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其基本思路。 也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 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一旦把握 了小说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 了。
(3)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 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三、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解答时需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
章灵活作答。
小说阅读专题 三、概括情节
我说 解法
设问 方式
类题 思路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要”二字, 扣住中心人物概括。语言要精练。

《小说阅读指导》精品课件(20张)(共58张PPT)

《小说阅读指导》精品课件(20张)(共58张PPT)
• B. 小男孩看不到舞台,小媳妇要抱他,他却说“我不要你抱,你抱不动我”, 侧面说明了小媳妇身体不好。
• C. “老妇似有好多苦恼急于说出”表现了她因儿媳重病而有心理压力,同时也 暗示了她们婆媳之间关系紧张。
• D. 小男孩给诗人献花,下台时跌了一跤,回到小媳妇身边时“小脸蛋涨得通 红”,表现出他的紧张和兴奋。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细节描写对小说在结构上的作用的基本能力。即 对小说精巧构思的理解和分析,有一定难度。小说的某一情节在结构上的 作用,一般有照应题目,伏笔铺垫,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等,答题时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文中反复出现“9949”这个数字就是为了制 造悬念,引发读者对中彩结果的猜想,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来“借题答 题”,分析出其“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一条作用;还可充分利用题干 中的提示语“多次出现”,表明其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另外 也能够展现出文本中夫妻二人的内心渴望,从而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注意标题的字面义(表面义)和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 1.设置了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 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 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
小说阅读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 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 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 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 又是主要要素。
知识链接
小说的考点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

小说阅读指导ppt

小说阅读指导ppt

动作描写及作用 作用: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 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要精选词 语,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形象、 生动。)
细节描写及作用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各种生活图 景和人物形象的最小组成单位,是 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细胞。细节 描写必须真实、典型) 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 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 凸现作品的主题,增强情节发展的 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 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①景物衬托:用写景来烘托人物。
再如《红楼梦》里写黛玉的住所:翠竹夹 路,苍苔满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虽 寥寥几笔,着墨不多,却使人感到主人公的 孤高自许,不同凡俗。
②人物烘托:从其他人物的客观反映中表现人物 的特征。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 轻时好得多。年轻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 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 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说 到小二黑的漂亮,那不仅在刘家峤有名,每年正 月扮故事,不论去到那一村,妇女们的眼睛都跟 着他转。 对这两上年青人的美貌,作者并没有直接出面 加以描写,而是通过周围人的反映,侧面地加以 表现,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③人物反衬:用与其它人物作比较,衬 托的方法来突出主要描写对象。
如小说《羊脂球》里羊脂球:羊脂球虽身 为妓女,却深明大意,富于民族气节,不愿 委身敌寇。一群资产阶级贵族庸人,对敌人 卑怯恭顺,为了逃命,却百般怂恿逼迫羊脂 球向敌人献身。通过这样的比较,写了资产 阶级贵族的无耻下流,突出了"下等人"羊脂 球的形象。
一般概括的规律(一句话) 什么人 (主要人物) 在什么地方(时间、情况)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
2.小说人物分析 (1)分析人物形象的几个层面 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描写人物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鉴赏、评价层面 (2)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 可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完整性,避 免片面的、局部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现象。

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技巧分析 课件(52张PPT)

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技巧分析 课件(52张PPT)

关键能力 • 突破
考向
情节
一、概括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一系列事件的发
展过程。小说情节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含义 ——(尾声)构成。在情节安排方。概括情节要依据主人公做的主要事
件进行概括。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设问
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 手人
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 法称
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社会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 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 之下、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 叙 叙 人物的思想及行为作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 述 述 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也会 手 视 让作品和读者之间产生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法 角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 事件的过程,特点是叙述讲究遮蔽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 留给读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 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方式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答题 按“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 模板 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概括小说情节“四步走” 第一步: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 (1) 事物线索。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 技法 ——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赝品”等一系列故事情节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精品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小说阅读方法指导精品课件【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①情节曲折生动,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 情理之中。
②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生动细致。 ③场面(环境)描写真切感人。 ④……手法的运用。
绝杀技 1、翻译法 2、阐述法(典型手法要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
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句子的字面意义——句内意义
(语境意义)——句外意义(言外
之意)
感谢观看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 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 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 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 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的而又 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在艺术构思的特色。
从整体上把握小说在艺术构思上的特 点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常见的精妙技巧:
【环境】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
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 作用: •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 魅力)
四、小说主题的赏析(概括作品主题)
五、对小说社会意义或表达技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
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 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人物】
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指出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人物进行客评析 (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
或决定人物性格; •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小说阅读指导.ppt

小说阅读指导.ppt
——《社戏》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 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 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 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 片茫茫的水。
——心理描写《孤独之旅》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 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噎!好了!我中 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喧!好!我中了!”笑着,不 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 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 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 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 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众 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 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 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记忆力 申 平
•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 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 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 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
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
如:依据人物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刘了,他 地
喝了两大口水……”理由是

(2004年上海市中考题)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例如:“父亲弯腰云捡
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变成一个零角度,头
几乎触到了地上。”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2006年昆明市中考题)
初步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

小说阅读指导PPT课件

小说阅读指导PPT课件

2021/7/23
14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情
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 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2021/7/23
15
1.开端是作品所反应的矛 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发展是作品矛盾冲突从展 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2021/7/23
16
3.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 运,是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 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 人物思想最紧张,最激励,最尖 锐的阶段。
2021/7/23
19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
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 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 强艺术感染力。
2021/7/23
20
三、环境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是为了衬托人物、渲染 气氛,给情节的发展提供背景 和场所。景色、场面等。
2021/7/23
21
社会环境主要指故事 发生的时代背景
9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 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 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2021/7/23
10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 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 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 写。
2021/7/23
11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 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 的)环境描写。
2021/7/23
7
一、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同人物 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说中 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 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2021/7/23
8
(一).人物描写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 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 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 课件(共28张PPT)

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 课件(共28张PPT)
这段话写出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战乱 、 兵匪给他造成了肉体的伤 痕, 也摧毁了他的精神。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环境
自然环境
•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 景,如地点、 气候、 时间、 景色、 场面 等。
社会环境
• 时代背景
• 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如人物 的身份 、 地位 、 成 长的历史背景等,
六、总结方法
任务二:如何读出小说的味道? 你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请各举 一 例说明。 学生A:
我从 一 些环境描写的渲染能读出来小说的味道 。在曹文轩的小 说中环境描写十分常见, 而天色阴沉下雨就预示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环境也能衬托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与暗示的社会现状。
初中语文
学生B: 我边阅读边勾画, 关注人物和环境的变化 。《海底两万里》 中
初中语文
• 第二十七回 •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 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 ”唐僧道:
“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 就是煮了, 也算不过 。 终不然, 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行者道:“师父, 我回去便也罢 了, 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 ”
• 孙悟空开始出现了感恩的思想, 开始有了人的感情。
们将学习另 一篇以家乡鲁镇为原型的小说《故乡》, 请预习《故乡》 这篇课文并思考两篇小说的情感基调, 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等有何不 同?
初中语文
任务五: 在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中, 出现了大量环境描写, 请 同学们读这几段环境描写, 看看从中读出什么?
初中语文
多数的铺户已经开了市, 可是还有些家关着门 。 门上的春 联依然红艳, 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 。 街上很冷静, 洋车 可不少, 车夫们也好似比往日精神了 一 些, 差不离的都穿着双 新鞋, 车背后还有贴着块红纸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答题步骤: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人物作出一个概括分析(定性分
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 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总结。
(三)、分析作品结构——情节类
命题形式: 文中划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
述其特点。 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
1、小说的线索: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2、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结构技巧: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
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节等等。 4、情节的作用:
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者表达效 果。
赏析这段话(这句话)
1、如何去思考分析这类题? 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首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
这种手法是如何去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来 作答;最后,这样的表达法有什么好处或者效果,注 意要用自己的话评价和鉴赏。
2、答题步骤:
A.指认手法:明确说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简要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简要概括分析小说中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 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形式:
1、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正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等。 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
2、如何去把握人物性格、人物形象: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B.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其相关内容来阐述 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
C.简述好处,就是在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 价值、意义或者好处。
示范:2009年上海卷《春声和春深》从时间和空间的角 度分析作者怎样描写映山红的?
首先时空倒转(艺术技巧指认),由少年时在故乡的既晴又雨的 天气中看到映山红花开写起,从高处的山坡坟圈到低处的黄泥 路(具体解释),表现了映山红花开的范围之广,生命力之蓬 勃、顽强(简述好处)。从晴雨同时写到时晴时雨再到时雨时 晴(具体解释),凸显了映山红的不停变化之美,突出了“春 长”(简述好处)。
四、概括小说主旨
1、联系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态度。
2、联系人物命运及社会环境(追溯背后 深层社会原因)
五、写法积累
例如:对比、悬念式开头、欧亨利式结 尾、以小见大
二、小说的考点和题型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环境、表达技 巧和情节、高潮、结局等方面设计题目。 常见的题型: 环境类 人物类(形象类) 情节类 主题类 理解含义类 技巧类 作用类
专题二 小说阅读
小说五步阅读法
一、概括小说情节 1、三——五句话 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散文化小说一般不概括情节
二、概括主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众多人物形象遵循的规律:有主必有次, 以次衬主。
2、一般,问题中要求概括哪个人物形象,那么该 人物即主要人物。
3、概括方式:A是具备何种形象、性格特征的B。 B指向A的地位身份职业,若不会概括则用“形象” 和“人”来代替。
的怀乡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主要 内容的概括)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拜 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这一现状的担 忧与批评。(主旨概括)
(五)问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含义类
命题形式: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标题含义的理
解。 试分析以此为标题的作用 1、标题的作用总结和归纳:
设置了悬念 引起读者兴趣 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推动情节的发展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
2、标题含义的答题格式:
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
(六)分析艺术手法——技巧类
命题形式: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
作者是如何写……的? 这些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3、环境描写的各种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排比、反问、反复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 各种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 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白描、细节描写
(二)、分析人物形象——形象类
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具体方法。
例如:祥林嫂(A)是具备N种形象和性格特征的 下层劳动妇女(B)。
三、概括环境特征
1、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指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中表现出 的人际关系。
2、自然环境有渲染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完美篇目《边城》:翠翠的外形美与边 城的自然环境,翠翠的纯美的性格品质和 边城的人情美、人性美。
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 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现出来的 解释主题:情节的设置根本是为主题服务
SUCCESS
THANK YOU
2020/1/11
(四)、分析作品主题——主题类
命题形式: 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结合全文来谈一谈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
(一)、分析环境描写——环境类
命题形式: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1、自然环境的作用: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任务活动背景; 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 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 象征和暗示; 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的作用: 交待时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解释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理解或看法。Biblioteka 1、如何去把握小说的主旨? a、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背景或构思入手 b、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的环境描写
2、答题步骤: a.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环境、事件) b.用一句话揭示主旨 C.答题格式参考:文章通过……(主要内容概述),
揭示了……(主旨句或者自己概括的主旨)。
示范:2009年江西卷的《木车的激情》: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