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支检测报告(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探测实习报告
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已成为地质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种物探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及实际应用的理解,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地质雷达探测实习。
本次实习以某山区地质雷达探测项目为背景,旨在让学生掌握地质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方法。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地质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掌握地质雷达探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及设备介绍实习第一天,我们首先学习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地质雷达探测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和衰减特性,通过分析电磁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等现象,来探测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地质雷达探测仪器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2. 野外数据采集实习第二天,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数据采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布置测线、调整雷达探测仪器的参数以及记录数据。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如信号干扰、地形复杂等,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困难,成功完成了数据采集任务。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习第三天,我们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
首先,我们利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雷达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等。
然后,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我们绘制了地下介质的结构图,分析了地下介质的分布特征。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地下岩层的分界面、断层等地质体,为后续的地质工程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实习总结与讨论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与讨论。
同学们分享了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就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2. 熟练掌握了地质雷达探测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地质雷达实验报告概述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地下勘探的仪器,它可以探测地下的岩层、矿藏、地下水等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使用地质雷达对某地区进行勘探,以研究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
实验目的1.了解地质雷达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探究地质雷达在地下勘探中的应用;3.研究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
实验步骤1.选择实验区域:在实验前,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丰富的地下资源,适合进行地质雷达勘探。
2.设置地质雷达参数:根据实际需求,我们设置了地质雷达的工作频率、脉宽、采样率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勘探效果。
3.进行数据采集:将地质雷达设备放置在地面上,通过移动设备,我们采集了一系列地下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地下不同深度的物质对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这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图像。
根据图像的变化和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地下的岩层、矿藏、地下水等信息。
5.地质解释与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对实验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解释和研究。
我们发现了一些地下水脉络、岩层的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矿藏等。
这些发现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地质雷达的勘探,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有关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的信息。
首先,我们发现了实验区域地下水脉络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我们观察到了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这对于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矿藏,这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线索。
然而,地质雷达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地质雷达的探测深度有限,对于较深的地下结构无法进行有效的勘探。
其次,地质雷达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地下含水层和岩层的干扰等。
此外,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和解释需要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参与,这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期支护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期支护质量检测中的应用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中的综合应用;①使用低频天线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和洞顶覆盖层探测的方法;②使用中高频天线进行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缺陷检测的方法;③使用中高频天线进行隧道围岩松动圈测定的方法。
关键词: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无损检测;松动圈1 概述隧道工程以其自身具有的改善线形、缩短里程和行车时间、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多地为道路建设者和设计者所公认而被大量采纳。
在隧道设计施工中,地质问题是首先要克服的问题。
隧道属线性结构物,穿越山体地质多有变化、岩性、构造、地下水分布都会发生变化。
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在勘察设计阶段往往是难以全面掌握这些地质情况及其变化的。
这就需要在施工阶段开展有效的超前地质预报。
图1 探地雷达原理示意图2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工作原理是: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定向发射到介质中。
在介质中传播的入射电磁波,若遇上两种电性不一的介质界面,就会产生反射;界面电性差异越大,即介质中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其反射就越强。
反射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并处理后,就可以用于判断反射界面的方位与距离,并根据发射电磁波至发射波返回的时间差与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来确定反射体距表面的距离。
在隧道工程中,在施工中遇到的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体,如断层、裂隙带、岩溶、夹层等在已竣工隧道中的各种病害体,如顶部脱空,漏水裂隙等,由于和周围的介质都有很大的电性差异,故都是良好的电磁反射体。
这些介电常数的变化,给地质雷达探测提供了基本条件。
3 工程实例3.1 工程概况长坞岭隧道是安徽省目前为止在建最长的山区三车道隧道,全长769m,为左右分离式曲线隧道。
穿越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2a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c1+d1),元古界木坑组(Pt2-3m)千枚岩、泥质粉砂岩,地质条件较差。
施工期间采用了美国劳雷公司的SIR-3000型雷达对其进行了全程超前预报、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的质量检测,并对局部特征部位进行了爆破后松动圈的确定等。
【精品】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摘要: 本文通过使用地质雷达对武罐高速的麻崖子隧道进行初支质量检测,介绍了地质雷达预报的基本原理, 仪器简介,以及对其图像的关键判读,对于隧道的初支缺陷,采取注浆等补救措施,对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及运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地质雷达;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图分类号: P22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初支质量检测包括:初支的厚度是否合格;初支背后是否密实;背后是否有空洞;当有钢拱架时,拱架间距是否合格。
当隧道的初支不达标时,隧道的支护体系实际受力与设计工况明显不同。
当厚度不够或拱架间距不达标时,初支的承受能力明显降低。
当初支背后有空洞时,支护体系的局部会有应力集中,致使隧道在施工或运营过程中会出现裂缝,错台,渗漏水等问题,严重影响隧道的施工和运营。
因此,初支的质量缺陷对于隧道整个寿命是致命的,对于初支的质量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地质雷达具有扫描速度快、重量轻、分辩率高、屏蔽效果好、图像直观、对施工影响小和可跟踪施工全过程等优点,并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测数据和图像分析经验,近年来在施工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地质雷达在武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初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地质雷达法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 ,简称GPR)方法是一种用于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MHz―1GHz)电磁技术。
地质雷达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电磁脉冲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
通过对接收的反射波进行分析就可推断地下地质情况。
探地雷达发射的高频电磁波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有关。
电磁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时,遇到不同的界面(如岩体的脱空、充水等)将会产生反射和透射。
3 工程实例3.1工程概况麻崖子隧道是甘肃省武都(两水)至罐子沟高速公路是一座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岭隧道,属于西秦岭山区,所处高程1430.0米,相对高程790米,最大埋深714米。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成绩: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同组学生姓名: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1.1 实验目的(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方法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
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1.3 仪器设备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1.4 实验步骤(1)连好数据线;(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3)运行采集软件;(4)设置参数;(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6)关机、拆线。
1.5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
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1.6 注意事项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rCV ε≈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0.30m/ns (光速),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某地铁隧道初衬混凝土缺陷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XXXX年XX月XX日一、总述 (1)二、工程概况 (2)2.1概述 (2)2.2工程环境及不良影响 (2)三、检测目的、内容及测线布置 (2)3.1检测目的 (2)3.2检测内容 (2)3.3测线布置 (3)四、仪器设备 (4)5、检测方法及原理 (4)六、现场操作及数据处理 (6)6.1天线中心频率选择 (6)6.2时窗的选取 (7)6.3采样率的选择 (7)6.4雷达分辨率 (8)七、检测结果及建议 (9)二、工程概况2.1概述本工程对地铁进行了初衬雷达抽检。
抽检位置及设计衬砌厚度统计表详见表2-1。
表2-1抽检位置及衬砌设计厚度统计表2.2工程环境及不良影响工程环境及不良影响如下:(1)隧道墙壁上挂有照明用的电缆;(2)隧道初衬的注浆管道;(3)部分隧道初衬表面存在少量积水。
上述不良因素,对雷达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三、检测目的、内容及测线布置3.1检测目的为了检测某地铁隧道初衬背后缺陷情况和衬砌厚度,我有限公司对上述暗挖隧道初衬进行雷达检测。
3.2检测内容地铁暗挖隧道初衬背后缺陷情况和衬砌厚度。
3.3测线布置本工程对某地铁隧道抽检段初衬拱顶、拱腰及边墙布置测线,具体测线量及布置情况详见表3-1所示。
本工程探地雷达检测有效范围为天线与初衬接触面向后1m,现场探地雷达检测照片见图3-1,本工程地铁隧道断面测线布置图见图3-2〜3-3。
表3-1永安区间测线统计表(以下空白)图3-1现场探地雷达检测照片四、仪器设备本工程我公司投入意大利生产的K2探地雷达主机和雷达天线等主要探测设备,还投入钢直尺和相机等相应的辅助设备,详见表4-1。
表4-1本工程仪器设备一览表图4-1探地雷达主机图4-2雷达天线5、检测方法及原理本工程检测采用探地雷达扫描方式进行,探地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主频为数十兆赫至数百兆赫以至千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天线T送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体反射后返回地面,为另一天线R所接收,快速获得相关检测区域的三维详细信息,探测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反射脉冲信号的强度,与界面反射波的反射系数和介质对波吸收程度有关,当电磁波垂直界面入射时,反射系数r的模值和幅角,可分别由下列关系式表示:r =(1(a2 -b2)2 + (2ab sin①)2 /(a2 + b2 + 2ab cos①) (5-1)Argr =5 = tan-i(c /oe )-tan-i(c /oe ) (5-2) 式中” =N 2/片, i' L ,,、 , z~b =、we $ + 9 /3e )2 /\W& yi + 9 /38)2N —介质一的磁导率1N —介质二的磁导率28 —介质一的相对介电常数18 —介质二的相对介电常数2O —介质一的电导率1。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本次地质雷达检测是针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的。
检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隧道衬砌拱顶是否存在脱空现象,以便进行压浆处理。
同时,还需要检测混凝土衬砌的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其位置。
此外,还需要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本次检测的里程为DK371+318.0~DK371+783.0(洞口),共计465米。
检测分为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五道纵剖面。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进行检测。
地质雷达是通过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目标物体的一种技术。
根据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可以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
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可以根据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ε和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C来计算传播速度V。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波的频率。
在本次检测中,需要确定检测目的层和探测深度。
针对隧道衬砌的检测,需要检测衬砌的厚度、脱空情况和混凝土缺陷,同时还要检测混凝土背后围岩的情况,因此检测控制深度在1.5米左右。
在本次检测中,我们使用了意大利产RIS-2K型地质雷达,天线采用了600×1600MHz天线阵,以满足检测要求。
针对拱脚和拱顶的检测结果,我们发现拱脚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50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5cm。
极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而拱顶二衬混凝土厚度在40cm~45cm之间,厚度较为均匀,极个别地方岩石突出部位厚度最薄大于38cm。
个别超挖部位二衬混凝土厚度大于50cm。
在拱顶的检测中,我们还发现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存在脱空情况。
具体来说,在序号为1至20的不同里程范围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空情况,包括二衬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间轻微脱空、混凝土不密实、上部混凝土不密实可能存在脱空、有间断不连续脱空、上部混凝土不密实、有一小段轻微脱空、脱空以及混凝土不密实存在蜂窝空隙等情况。
地质雷达NDT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NDT无损检测报告一、目的要求1.无损检测技术NDT是无损检测的英文(Nondestructive Testing)的缩写。
NDT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通过使用NDT,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表面所存在的欠缺,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定材料或工件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
他能应用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交工制造、成品检验、在役检查(维修保养)等多方面,在质量控制与降低成本之间能起最优化作用。
无损检测还有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常用的无损测试技术有:①射线探伤。
利用X射线或 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检测被检物的缺陷。
若将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线投射到X射线胶片上,经显影后可得到显示物体厚度变化和内部缺陷情况的照片。
如用荧光屏代替胶片,可直接观察被检物体的内部情况。
②超声检测。
利用物体自身或缺陷的声学特性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来检测物体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
在超声检测中常用的超声频率为0.5~5兆赫(MHz)。
最常用的超声检测是脉冲探伤。
③声发射检测。
通过接收和分析材料的声发射信号来评定材料的性能或结构完整性。
材料中因裂缝扩展、塑性变形或相变等引起应变能快速释放而产生应力波的现象称为声发射。
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声发射,被声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信号处理器,从而测量出声发射信号的各种特征参数。
④渗透探伤。
利用某些液体对狭窄缝隙的渗透性来探测表面缺陷。
常用的渗透液为含有有色染料或荧光的液体。
⑤磁粉探伤。
通过磁粉在物体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来检测物体表面或近表面处的缺陷,被检测物体必须具有铁磁性。
此外,中子射线照相法、激光全息照相法、超声全息照相法、红外检测、微波检测等无损测试新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2.地质雷达的优越性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探测地下物体的地质雷达的简称。
初支检测报告(地质雷达)
瓦窑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成果报告里程范围:K5+980~K5+960检测内容:喷层厚度、强度、钢支撑数量和间距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检测方法:地质雷达法、回弹法、激光断面检测法监理单位: 云南省XX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云南省XX公司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项目经理:校核:编制:检测人员:检测单位: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邮政编码:XXXXX电话:0871XXXXXX传真:0871XXXXXXE-MAIL:1 概述受金六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于2009年3月7日~3月20日对金六公路瓦窑隧道K5+980~K5+960里程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见图1-1。
图1-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图工作中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钢支撑位置和间距,检测剖面从顶拱中线起每2m布置1条测线,沿隧道轴线总共布置11条剖面(图中A~K剖面);采用回弹法检测喷层混凝土强度,每1延米布置1个测区,测区布置于右边墙或右边墙(图中F或K位置),且满足每个检测单元不少于10个测区;用激光断面检测法检测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每10m布置1个断面,从拱脚起每5°检测1个点(点间距0.4m~0.6m),每个断面共检测37个点;对质量有疑问的洞段或剖面段,将检测剖面加密为0.5m,另外适当增加环向检测剖面。
2 执行规范及评定标准。
检测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10.7条、附录E关于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第10.12条关于钢支撑支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检测项目的评定标准见表2-1。
表2-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评定标准3 检测成果3.1 厚度检测喷层厚度检测成果见附图1“喷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断面数据见附表1,统计成果见表3-1。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地质雷达的使用,探究地下水域、岩石构造以及地下洞穴等地质构造特征,为地质科研及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器材
地质雷达,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地下探测器。
三、实验步骤
1. 安装地质雷达及相关器材,连接电源及数据处理软件。
2. 配置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及调试,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室设置不同的地质模型,进行室内试验,验证数据准确性及相关应用方法。
4. 前往野外实验地点,布置地下探测器,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
雷达勘测。
5. 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制定相应的地质勘测报告。
四、实验结果
通过地质雷达勘测,我们发现了目标区域的地下水域、岩石构
造体及地下洞穴等特征。
其中,地下水域的深度与大小等信息被
准确识别。
同时,岩石构造体特征包括断层、褶皱等多种类型都
得到了清晰展示。
地下洞穴则被明确勘测到,并确定其大致分布
区域。
五、实验结论
地质雷达技术可用于地质勘测及其他相关领域,为研究地下水域、岩石构造体、地下洞穴等地质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但
要保证勘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及调试,并注意勘测时的布局及处理方法。
地质雷达实习报告
本次地质雷达实习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进行,为期一周。
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大型建设项目现场,实习指导老师为XXX教授。
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掌握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为今后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2. 掌握地质雷达的现场操作方法,包括设备调试、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
3. 学会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地质分层、岩性识别和地下结构探测。
4. 提高实际工程中地质问题解决的技能。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了解了地质雷达的发射、接收和数据处理过程,以及不同地质条件下雷达波的传播特性。
2. 设备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熟悉了地质雷达设备的构造、功能和操作流程。
学习了设备调试、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技能。
3. 现场实习:在实习现场,我们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数据采集。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了合适的探测参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数据经过预处理后,我们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雷达波特征,识别了地层界面、岩性变化和地下结构等信息。
四、实习成果1. 成功掌握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
3. 学会了利用地质雷达进行地质分层、岩性识别和地下结构探测。
4. 提高了实际工程中地质问题解决的技能。
1. 地质雷达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工程地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地质雷达的应用技能。
3.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学习方向,为今后在工程地质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建议1. 加强地质雷达设备操作培训,提高实习生的操作技能。
2. 增加实习过程中的理论讲解,帮助实习生更好地理解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期支护质量检测中的应用1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期⽀护质量检测中的应⽤1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中的应⽤摘要:采⽤矿⼭法施⼯的⼭岭隧道,其喷锚初期⽀护作为主要受⼒结构,⼆次混凝⼟衬砌主要作为安全储备,因此注重检测衬砌混凝⼟层厚度、背后脱空、空洞的位置及形态是⼗分必要的,便于对缺陷部位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了施⼯质量。
通过在蔡⼤岭隧道初期⽀护检测中的应⽤,对雷达波速的标定、雷达波形分析作了全⾯阐述,结果表明利⽤雷达检测隧道衬砌中的质量缺陷具有定位准确,快速,⽆损等优点。
关键词: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检测Application of geology radar to the quality detecting of tunnel primary support Abstract: In the mountains in tunnel construction, mainly USES the new Austrian tunneling method, primary support as the main force structure, thus make the shotcrete layer thickness detection becomes necessa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geological radar detection principle, and discussed the primary support in CaiDaLing tunnel tes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adar wave velocity of calibration, radar waveform analysis for a full explanation.Key word:initial supporting; detecting of thickness; detecting principle; wave speed of radar1.前⾔隧道因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往往施⼯难度⼤,容易出现衬砌开裂,渗漏,钢筋⽹和格栅拱架错断变形,初衬背后脱空,不密实等缺陷,给施⼯和运营造成相当⼤的危害,为了避免事故发⽣,就必须在施⼯过程中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并及时清除,通过地质雷达⽅法检测正好解决以上问题。
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全面)
宜张高速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报告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中心试验室二○一四年十一月根据宜张高速公路总监办及合同要求,中心试验室于5日~7日对土建2标的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采用地质雷达仪进行了质量抽检.一、检测内容根据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隧道砼衬砌质量检测采用对两侧拱腰及拱顶三条线检测,检测内容为:砼衬砌(二衬)质量、厚度及初衬后缺陷情况.二、检测仪器设备本次工作使用仪器设备如下:雷达:瑞典产RA米AC/GPR地质雷达,选用500米Hz屏蔽天线.采集软件:RA米AC GroundVision V1.4.4版1、仪器介绍RA米AC/GPR地质雷达是一种宽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方法,它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的.雷达组成及探测方法如下: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雷达系统组成示意图①、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②、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③、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④、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测量轮等辅助元件.2、雷达检测基本原理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脉冲形式送入检测层,被检测层介质(或埋藏物)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收(如下图). 探地雷达主要利用宽带高频时域电磁脉冲波的 反射探测目的 体.由公式v x z t 224+=雷达根据测得的 雷达波走时,自动求出反射物的深度 z 和范围.雷达的 测试原理及其探测方法根据电磁波理论,当雷达脉冲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质交界面时,由于上下介质的 电磁特性不同而产生折射和反射.使用相应雷达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资料处理.对数据文件进行了 预处理、增益调整、滤波和成图等方法的 处理.最终得到各测线的 成果图,以此对隧道内部砼质量、厚度 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工作.三、检测依据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4、相关设计图纸、文件.四、检测情况1、检测部位由于隧道结构受力的特点,本次检测以对最不利位置进行检测为原则,选取检测部位为左拱腰(测线A)、拱顶(测线B)、右拱腰(测线C)三条线纵向连续检测.检测位置断面图如下:2、检测工作情况中心试验室于5日~7日,采用地质雷达仪圆满完成了对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质量抽检工作.具体检测工作完成情况如下:丁家坪隧道:ZK63+020-ZK63+320、ZK63+970-ZK64+170、YK62+900-YK63+200、YK64+030-YK64+230段灯盏窝隧道:ZK62+100-ZK64+400、YK62+150-YK62+450段长岭岗隧道:ZK74+230-ZK74+530、YK74+355-YK74+555段五、检测结果(一)、对厚度检测本次检测依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要求,砼衬砌厚度按不小于设计值评判,每测线每10米检测一点,计算合格率,具体检测结果如下(单点检测记录附后):二衬厚度检测情况汇总表从检测结果来看,丁家坪隧道、灯盏窝隧道、长岭岗隧道砼衬砌(二衬)厚度合格率均不足90%.(二)、砼衬砌(二衬)、初衬及初衬后围岩质量的检测从本次对砼衬砌(二衬)、初期支护及初支后围岩质量的检测结果来看,各隧道砼衬砌及初支总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但存在局部砼衬砌内部不密实、衬砌砼与初衬脱空等问题,具体检测发现的问题如下:1、丁家坪隧道ZK63+083-088拱顶二衬局部砼脱空2、丁家坪隧道ZK63+120-124拱顶二衬局部脱空不密实,且存在夹层3、丁家坪隧道YK62+919-923拱顶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砼不密实4、丁家坪隧道YK63+172-178左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存在脱空,局部砼不密实5、灯盏窝隧道YK62+425-417拱顶二衬局部脱空,砼不密实6、灯盏窝隧道ZK62+248-252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间局部脱空7、灯盏窝隧道ZK62+291-286拱顶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8、灯盏窝隧道ZK62+278-282、ZK62+286-292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9、灯盏窝隧道ZK62+360-363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10、长岭岗隧道YK74+371-377右侧拱腰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11、长岭岗隧道ZK74+279-281拱顶二衬局部空洞,ZK74+285-291砼不密实12、长岭岗隧道ZK74+485-488拱顶二衬局部空洞,ZK74+479-474二衬与初支间脱空13、长岭岗隧道ZK74+514-510拱顶二衬与初支局部脱空,砼不密实(三)、砼衬砌(二衬)局部厚度存在严重不足情况通过对砼衬砌(二衬)、初支及初支雷达检测断面图分析,个别隧道局部存在砼衬砌(二衬)厚度偏薄.具体部位如下:1、丁家坪隧道ZK63+062-071拱顶二衬砼厚度偏薄,平均厚度为:21厘米.2、丁家坪隧道ZK64+025-027右侧拱顶、拱腰二衬砼厚度偏薄,平均厚度为:25厘米.附件:各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丁家坪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表灯盏窝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表长岭岗隧道砼衬砌厚度检测记录表。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在隧道工程中,隧道初支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隧道初支结构施工时,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测。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非破坏检测技术,可以用于隧道初支结构的质量检测和监测。
地质雷达概述地质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对地下物质进行成像的技术,可以获得地下结构和地层信息。
其原理是发送一个电磁波脉冲,当波遇到介电常数不同的物质时,会产生反射和折射。
根据波的传播时间和反射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深度、位置和形态。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的应用隧道初支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测隧道初支结构包括基础、基础垫层、钢筋网架、锚固等,需要进行各个环节施工质量检测。
地质雷达可以用于检测地层泥位和岩性、基础洞底面情况、基础垫层的厚度和均匀性等。
同时,地质雷达还可以检测钢筋网架的质量,发现结构缺陷和变形等问题。
隧道初支结构的监测隧道初支结构一旦施工完成,还需要进行长期监测,防止结构发生变形和破坏。
地质雷达可以不间断地对结构体进行监测,发现结构变形和异物进入等问题。
同时,地质雷达还可以监测地下水位和地质环境变化,为隧道运营和维修提供数据支持。
地质雷达在隧道初支质量检测中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地质雷达具有以下优势:1.非破坏性检测:地质雷达不需要打洞或者切开结构体,可以不破坏原有结构进行检测和监测,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2.全局检测:地质雷达可以对整个隧道初支结构进行检测,可以全面发现结构质量问题和变形问题。
3.高分辨率:地质雷达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可以对隧道初支结构进行精细化的检测和监测。
4.实时监测:地质雷达可以实时监测隧道初支结构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结语地质雷达作为一种非破坏检测技术,可以对隧道初支结构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测。
隧道初支结构施工质量的检测和长期监测对于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地质雷达可以发挥其优势,为隧道初支质量检测和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地质雷达试验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地质雷达勘察实验地点:辽宁工大北校区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土木17-2班实验时间: 2019.11.23实验目的:(1)了解地质雷达操作步骤;(2)了解地质雷达勘察原理;(3)了解地质雷达资料解释方法;(4)场地道路及地下管线勘察。
实验基本原理:1.地质雷达是浅层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在浅层工程地质勘查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地质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束在界面上的反射探测有关目的物。
2.地质雷达的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脉冲发生器,用于产生可重复的发射脉冲;(2)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3)取样接收与模数转换器,用于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的转换;(4)主控制器,用于完成信号的采集和显示过程。
3.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紧靠地面,发射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传入大地,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的电性分界面后便发生反射或折射,反射回地面的电磁波被接收天线所接收。
不同介质介电常数不同,形成电性界面,根据回波讯号的特征及其传播时间可判断电性界面的形态和埋深。
4. 探地雷达利用高频电磁波(主频为数十兆赫至数百兆赫以至千兆赫)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田地面通过天线T送入地下,经地下地层或目的体反射后返回地面,为另一天线R 所接收,如下图: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该地质雷达图像分析:地质雷达波在含水层表面发生强振幅反射;电磁波穿透含水层时将产生一定规律的多次强反射,在富水带内产生绕射、散射现象,并掩盖对富水带内及更深范围岩体的探测;电磁波频率由高频向低频剧烈变化,脉冲周期明显增大,电磁波能量快速衰减,能量团分布不均匀,自动增益梯度很大;因含水面通常分布连续,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波形相对较均一;从基岩到含水层是高阻抗到低阻抗介质的变化,因而反射电磁波与入射电磁波相位相反。
地下水经常存在于断层带、裂隙密集带以及岩溶发育带中,含水程度和储水条件主要受构造控制。
在常见物质中,水的相对介电常数最大为 80,与基岩介质相比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
地质雷达报告
地质雷达报告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南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编号:BG-CQYB-A16-001合同段:A16合同段施⼯单位:中铁⼗七局集团第⼀⼯程有限公司探测范围:右线出⼝LYK8+335~LYK8+310编制:校核: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学研究所检测⽇期:2013年12⽉27⽇报告⽇期:2013年12⽉27⽇⼀、⼯作概况2013年12⽉27⽇,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学研究所对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A16合同段南峰隧道出⼝右洞进⾏了超前地质预报,采⽤GSSI公司⽣产的SIR-20地质雷达进⾏数据采集,配属100MHZ的屏蔽天线进⾏了探测。
本次探测范围为右线出⼝LYK8+335~LYK8+310,共25m。
⼆.预报的⽅法技术(⼀)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近年来应⽤于浅层地质构造、岩性检测的⼀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损、连续检测,并以实时成象⽅式显⽰地下结构剖⾯,使探测结果⼀⽬了然,分析、判读直观⽅便。
因探测精度⾼、样点密、⼯作效率⾼⽽倍受关注。
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领域不断扩展。
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法是⼀种⽤于确定隧道掌⼦⾯前⽅介质分布变化的⼴谱电磁波技术。
如图1所⽰,利⽤⼀个天线向掌⼦⾯前⽅发射⽆载波电磁脉冲,另⼀个天线接收由岩体中不同介质界⾯反射的回波,利⽤电磁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如介电常数Er) 及⼏何形态的变化差异,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旅⾏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来探测掌⼦⾯前⽅介质的地层结构与异常地质体。
理论研究与实验室模拟试验证明,电磁波在物体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时t 、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r 有如下关系:vx z t 224+=rcv ε=式中:z 为反射界⾯深度,x 为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间的距离,v 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波速,c 为光速(c=0.3m/ns ,),εr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当波速v 已知时,通过读取雷达剖⾯上⾏程时间来计算界⾯深度z 值。
地质雷达校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地质雷达技术,对校园内某区域进行地质调查,掌握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了解地下结构,为校园地下设施的安全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校园内某区域三、实验原理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根据反射波信息来探测地下结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等信息的非破坏性探测技术。
地质雷达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考古勘探等领域。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地质雷达主机2. 雷达天线3. 数据采集器4.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5. 地质罗盘6. 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水准仪等)五、实验方法1. 确定探测区域:根据校园地形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探测区域。
2. 布设测线:在探测区域内,根据地质雷达天线尺寸和探测深度,合理布设测线,确保测线间距合理。
3. 雷达天线摆放:将雷达天线放置在测线上,确保天线与地面平行。
4. 数据采集:开启地质雷达主机,进行数据采集,记录雷达信号强度、时间等参数。
5. 数据处理:利用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信号滤波、时延校正、速度反演等。
6. 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地下结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等信息。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下结构分析:通过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发现探测区域地下存在多个反射层,其中,深度约为1.5m、2.5m、3.5m等位置存在明显的反射特征,推测为地下管线、基础结构等。
2. 地质构造分析:根据地质雷达数据,发现探测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地层较为平坦,无明显的断裂构造。
3. 地下水分布分析:通过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发现探测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推测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渗透。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运用地质雷达技术对校园内某区域进行了地质调查,取得了以下结论:1. 探测区域地下结构较为简单,存在多个反射层,推测为地下管线、基础结构等。
地质雷达测量实习报告
一、绪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质雷达技术在工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调查、地下结构探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数据分析,提高我们对地质雷达技术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 掌握地质雷达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学会地质雷达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 培养地质雷达在工程地质勘探中的应用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质雷达原理及仪器介绍地质雷达是一种非接触式、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下探测仪器。
它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分析地下介质的电磁性质,从而实现地下目标的探测。
本次实习主要使用的是MTR-III地质雷达系统,该系统由主机、发射天线、接收天线、数据采集系统等组成。
主机负责控制整个雷达系统的运行,发射天线负责发射电磁波,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
2. 实习操作(1)场地准备:选择合适的探测场地,确保场地干燥、平整,避免电磁干扰。
(2)仪器安装:按照操作手册将地质雷达系统安装好,包括主机、发射天线、接收天线等。
(3)参数设置:根据探测目的和场地条件,设置合适的探测参数,如频率、脉冲宽度、发射功率等。
(4)数据采集:启动雷达系统,按照预设的路径进行数据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接收天线的信号强度,确保数据质量。
(5)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滤波、去噪、提取反射波等。
3. 数据分析(1)反射波分析:根据反射波的时间、幅度、频率等特征,分析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
(2)图像绘制: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雷达剖面图,直观地展示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
(3)异常识别:根据雷达剖面图,识别地下异常体,如断层、裂隙、溶洞等。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地质雷达仪器的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
以下为部分实习成果:1. 采集到了高质量的地质雷达数据,绘制了雷达剖面图。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报告编号:R-04003检测对象:**铁路齐**隧道出口混凝土衬砌委托单位: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检测日期:****年11月27日检测目的:检测拱顶二衬混凝土是否有脱空检测二衬混凝土厚度及混凝土缺陷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测试中心****.11.30一、概述1、****年11月27日,中铁*局集团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受中铁**局集团公司隧道公司委托,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雷达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隧道衬砌拱顶是否有脱空以便进行压浆处理、混凝土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缺陷位置,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2、检测里程及测线布置:DK371+318.0~DK371+783.0(洞口),465米。
分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共测五道纵剖面。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测。
二、检测技术与方法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与方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当其遇到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见图一)。
图一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H V T =•∆2 (1)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V C =ε (2)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212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目录1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工作内容 (1)1.3探测工作量 (1)1.4检测结果分类标准 (2)2现场探测 (2)2.1仪器设备 (2)2.2主要采集参数 (3)2.3探测方法原理 (3)3探测结果与分析 (4)3.1 资料分析与解释 (4)3.2 检测结果 (5)4 附图 (5)1概述1.1工程概况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沈阳至铁岭城际铁路(松山~道义)工程土建施工第四合同段工程学院站~辽宁大学站区间(以下简称工~辽区间)。
区间南起工程学院站,沿京沈街向北至辽宁大学站止,起止里程为右K5+283.200~K6+584.100 ,区间全长1300.9 米。
本次探测区域位于工程学院站至辽宁大学站区间,探测时间为2013年05月06日,探测阶段为完工探测。
1.2工作内容根据任务要求,沈阳地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于2013 年05 月06 日14 点对工~辽区间进行完工探测,探测的目的是查找区间结构上方地层中空洞与水囊等不良地质灾害,对探测结果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以供施工单位参考。
本次探测均采用80Mhz 天线进行探测。
1.3探测工作量根据本次探测任务,工~辽区间(京沈街)实际布置测线9 条,探测累计长度为1677 m,共21条剖面,详见雷达测线图及雷达数据图。
本次探测测线的实际长度如表1 所示:工~辽区间完工探测测线长度一览表表11.4检测结果分类标准检测结果分类如表2 所示检测结果分类表表注:地层的详细描述见检测结果。
2现场探测2.1仪器设备本次检测采用了意大利IDS公司生产的RIS-K2 最新型探地雷达设备,天线选择80MHz 屏蔽天线。
图1 RIS-K2 型探地雷达主机RIS-K2型探地雷达主要用于工程地质勘测,如地下管线、建筑、路基、地基、节理带断裂带分布、地下溶洞及地下水分布、河床形态研究,滑坡分析、浅层金属,隧道检测、井下超前预报,考古探测等方面。
因此选定的该型雷达系统配置满足本次探测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瓦窑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成果报告
里程范围:K5+980~K5+960
检测内容:喷层厚度、强度、钢支撑数量和间距
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
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
检测方法:地质雷达法、回弹法、激光断面检测法监理单位: 云南省XX监理公司
施工单位:云南省XX公司
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
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
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项目经理:
校核:
编制:
检测人员:
检测单位: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
邮政编码:XXXXX
电话:0871XXXXXX
传真:0871XXXXXX
E-MAIL:
1 概述
受金六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于2009年3月7日~3月20日对金六公路瓦窑隧道K5+980~K5+960里程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见图1-1。
图1-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图
工作中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钢支撑位置和间距,检测剖面从顶拱中线起每2m布置1条测线,沿隧道轴线总共布置11条剖面(图中A~K剖面);
采用回弹法检测喷层混凝土强度,每1延米布置1个测区,测区布置于右边墙或右边墙(图中F或K位置),且满足每个检测单元不少于10个测区;
用激光断面检测法检测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每10m布置1个断面,从拱脚起每5°检测1个点(点间距0.4m~0.6m),每个断面共检测37个点;
对质量有疑问的洞段或剖面段,将检测剖面加密为0.5m,另外适当增加环向检测
剖面。
2 执行规范及评定标准。
检测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10.7条、附录E关于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第10.12条关于钢支撑支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检测项目的评定标准见表2-1。
表2-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评定标准
3 检测成果
3.1 厚度检测
喷层厚度检测成果见附图1“喷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断面数据见附表1,统计成果见表3-1。
表3-1 喷层厚度检测成果统计
3.2 混凝土强度检测
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数据见附表2,统计成果见表3-2。
表3-2 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测成果统计
3.3 钢支撑位置和间距检测
钢支撑位置、间距详细数据见附表3,统计成果见表3-3。
表3-3 钢支撑位置、间距检测成果统计
3.4 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检测
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检测成果见附图2~附图3;检测断面初支局部有侵入二衬现象,检测结果统计见表3-4。
表3-4 断面检测成果统计
3.5 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检测
检测结果未发现喷层与围岩结合部存在空洞或不密实现象。
4 结论与建议
K5+980~K5+960段初期支护质量检测结果评定如下:
(1)喷射混凝土厚度:K6+980~K5+960段厚度最大值27cm,最小值17cm (≥50mm且0.5倍设计值),平均值23.2cm(≥设计值),大于等于设计厚度比例90.9%(≥60%),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评定为合格。
(2)喷层混凝土强度:强度平均值23.8MPa(≥R),最大值28MPa,最小值20MPa (≥0.85R),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评定为合格。
(3)钢(格栅)支撑位置和间距:K5+980~K5+960段实测榀数为25榀,榀间距最大值84cm,最小值76cm,平均值80.0cm,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评定为合格。
(4)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K5+970断面无侵入部份,上述断面轮廓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判定为合格;K5+960断面无侵入部份,上述断面轮廓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判定为合格。
(5)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未发现喷层与围岩结合部存在空洞或不密实现象,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评定为合格。
附表1 喷层混凝土厚度断面检测数据
附表2 喷层混凝土强度检测数据
附表3 钢支撑位置、间距检测数据
附图1 喷层混凝土厚度平面等值线图
----------------------------
附图2 K5+970断面检测成果图
----------------------------
附图3 K5+960断面检测成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