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合集下载

软基处理施工技术总结

软基处理施工技术总结

软基处理施工总结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广明高速公路延长线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2、相关规范:(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程》(JTG F10-2006)(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程》(JTJ/T 019-98)(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076-95)(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3、《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

4、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5、广东省有关地方政策、法规。

6、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1.2编制原则1、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施工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

2、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工序,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合理配置施工所需劳、材、机具设备,实行标准化作业,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紧张有序,加强施工监控,确保工程质量。

3、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机械设备,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4、保持施组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5、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2.工程概况本段为广明高速公路延长线工程后段,即K86+200~K96+546里程范围,全线正线总长约10.346km,路基段长9.671km,共含2个互通(更合西互通和高村互通),1个停车区(更合停车区),开挖土方255.6万方,填筑204.8万方。

本段软基处理共分3种类型:软基换填、袋装砂井处理、水泥搅拌桩处理。

软基换填路基30处,清除软弱土25.7万m3,回填片块石15.74万m3。

袋装砂井3处,施工总长度为53972m,砂垫层7213.6m3,砂井直径为7cm,间距1.3m,在平面上呈正三角形布置。

水泥搅拌桩1处,总长6640m,碎石垫层660m3,设计桩径为50cm,桩间距1.3m,桩长8m,在平面上呈正方形布置,桩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0.5,水泥量55kg/m,单桩设计承载力不小于200kPa,复合地基设计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件⼯程施⼯总结灌凤⾼速公路NO.1合同段K13+820~K13+890左软基换填⾸件⼯程施⼯总结⼀、⾸件⼯程概况泸渝⾼速公路LJ5合同段起点桩号K36+830,终点桩号K59+300,长链32.513m,路线全长22.503km。

主线全线采⽤全封闭、全⽴交、双向四车道⾼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公路-Ⅰ级。

质量控制指标、技术参数依据部颁《公路⼯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依据《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及有关施⼯图纸执⾏。

根据《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及“泸东南发[2010]4号”⽂《泸渝⾼速公路⼯程“⾸件制”实施办法》的要求,本合同段拟定在K36+934~K37+020实施软基清淤换填⾸件制⼯作。

本段的地质条件、断⾯型式具有合同段换填地段地质地貌特点,所采⽤的施⼯⽅案、材料、机械配置及观测结果、检测数据能为合同段软基换填全⾯施⼯提供参考依据,因此选⽤该段作为软基清淤换填⾸件⼯程。

K36+934~K37+020路段范围地形地貌主要表现形式为丘陵形态,多以圆丘﹑块状丘﹑斜⾯丘存在,沟⾕平缓,基本以农⽥为主,⾕底有⼩溪沟。

原地⾯覆盖层主要为中、低液限粘⼟,结构松散不均匀。

施⼯主线范围处于丘间⾕地,主要为软⼟、淤泥等特殊软基,最⼤换填深度约2.76⽶,总换填⽅量36667 m3。

按照设计⽂件要求,本项⽬清淤换填采⽤回填砂岩⽚碎⽯的⽅式进⾏处理。

换填施⼯作业⽅式为挖掘机配合⾃卸汽车装运到弃⼟场。

先挖除路基基底下全部软⼟、淤泥,然后按业主及设计⽂件要求进⾏换填处理。

换填填料采⽤砂岩⽚碎⽯。

软基清淤换填从2010年3⽉18⽇开始,2010年4⽉23⽇回填到原地⾯结束,历时天。

管理⼈员对每道⼯序按规范标准进⾏检查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

每层回填⾃检合格后均按程序报监理⼯程师验收许可后⽅进⾏下⼀层回填施⼯。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机构组成 (2)三、质量保证体系 (3)四、施工工艺、施工过程 (5)五、质量控制 (8)六、施工记录 (9)七、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 (9)八、施工中好的技术、材料、工艺 (13)九、施工中的体会、经验及教训 (14)十、首件工程技术参数指标、评述总结 (15)十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15)十二、首件工程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15)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G242新晃方家屯至兴隆段公路改建工程K2+587.798-K2+740段路基处于长期浸水的农田中,属填方路基,经试验室现场触探,淤泥深度达2.6-4m,且地下渗水较大,为保证路基填筑工程质量,并提高路基整体稳定性,需对该段软基进行处理。

本方案为将路基范围内的淤泥用挖机挖除后,采用换填透水性较好的材料,从而增加路基的承载力,杜绝路基病害的产生,更对以后的同类施工起着指导的作用,特编制此施工总结。

我部于2015年7月11日—7月19日完成对K2+587.798-K2+740段软基清淤换填的施工,历时8天,成功地完成了首件软基处理工作,并经压实度、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平整度等指标进行检查,均符合规范要求,经过自评,结果达到优良工程,可以作为指导本标段后续软基清淤换填的施工,现从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机械、人员、材料准备,及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等作出总结,具体如下:二、机构组成(一)本工程主要人员表(表2-1)人员配置计划表(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2-2)表2-2机械设备配置表三、质量保证体系(一)、质量自检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项目经理部设高级质检工程师具体实施该项工作,施工队设专职质检员,各施工班组设兼职质检员。

组长:由项目经理任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对质量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主持质量工作会议;组织质量检查,开展创优活动,行使质量一票否决权;严格执行质量奖惩规定,对质量问题,组织分析原因和落实措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首件软基处理施工总结

首件软基处理施工总结

《首件软基处理》项目经理部年月日首件软基处理施工总结一、首件工程概况: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软基处理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我标段选定K141+930-K1412+025段软基换填为我标段软基处理首件开工工程。

该段为地势低洼处,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积聚,稻田长期受水浸泡,形成淤泥质软土,软土平均厚度1.5m ;g 下部为碎石;设计要求将该处软基进行清除,采用开山石渣、砂砾进行换填;设计换填砂砾方量为2197m3换填开山石碴方量10985m3,土工格栅7323m2。

、参加首件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职务姓名职责施工队负责人:XXX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xxx负责施工方案的设计及交底,现场施工组织质检工程师:XXX负责现场质量控制,报验试验负责人:XXX负责材料检验、留样工作现场技术员:XXX负责现场测量、技术、质量控制现场施工员:XXX负责现场施工及资料的填写现场安全员:XXX负责现场施工安全三、首件软基处理过程及工艺1 、施工过程:该分项工程于2010年9月20日报批,批复后于21日开始清淤,于24日完成右半幅清淤工作,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回填30cm厚砂砾,并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后再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采用开山石碴分层填筑至软基顶标高。

本项工程采取的主要施工方法为:采用水泵配合人工进行排水,挖机与自卸式后八轮配合清除淤泥及不良土,采用推土机分层摊铺、整砂砾及开山石碴,震动式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以路基中心线分为左、右幅分别开挖,先施工右幅,后施工左幅。

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该首件工程过程受控,施工工序顺畅,换填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2、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框图见附页(1)施工准备施工前对软基进行挖沟排水,将积水排走,采用全站仪放样确定软基范围的平面位置,绘制平面图和横断面图,计算出工程量;对开山碎石土取土场进行取样试验,确保换填材料合格。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模板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模板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模板1. 项目背景首件工程是指在施工项目开始之初,对第一件产品进行加工和组装的工作。

它是整个项目的第一个关键节点,质量和进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展。

本文主要总结了某项目的首件工程施工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施工过程2.1 设计方案在项目立项初期,设计团队制定了详细的首件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工艺流程、加工参数、工装设计等内容。

设计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和讨论后,最终确定并得到了业主的认可。

2.2 材料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采购团队及时采购了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物资供应。

2.3 工艺流程施工团队按照设计方案中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了首件产品的加工和组装。

在加工过程中,及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

2.4 质量控制质检部门设立了专门的质量控制点,对首件产品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2.5 进度跟踪项目管理团队对首件工程的进度进行了实时跟踪和监控,做出了合理的调整和安排,确保了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3.1 设计方案有待完善在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后续的施工中进行改进。

为此,设计团队将对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3.2 材料质量不稳定部分原材料的质量不稳定,给首件产品的加工和组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购团队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3.3 工艺流程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部分工艺流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为此,施工团队将重新设计和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

3.4 人员技能不足部分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影响了首件产品的加工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团队将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3.5 设备故障频发在施工过程中,部分设备存在故障频发的情况,给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延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团队将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软基换填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软基换填首件工程总结报告

软基换填首件工程总结报告软基换填首件工程总结报告K31+300~K31+400段路基软基换填首件工程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K31+300~K31+400段路基右半幅地处鱼塘处,表层基地为淤泥,属于软基地段。

设计的软基处理方式为换填砂砾土,其清淤换填的处理长度为100m,平均厚度为0.66m,换填砂砾土的工程量为1485m3。

该首件工程于201*年2月26日开工,3月3日完工。

二、现场人员、机械设备的配情况1、现场主要人员分工及职责分项工程人员职责表序号1姓名职务副经理职责全面负责该首件工程生产、进度、质量、安全、成本负责该首件工程方案的制定、技术问题的处理解决负责该首件工程人员、设备、材料的协调及现场管理负责该首件工程方案的组织实施及总结负责该首件工程技术工作负责该首件工程的测量工作负责该首件工程的质量管理负责该首件工程的试验检测负责该首件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及协调负责该首件工程的安全管理2总工345678910胡斌施工队长工程部长技术员测量工程师质检部长试验员设备管理员安全员2、投入设备情况机械设备名称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自卸汽车三、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方法1、施工工艺流程准备阶段(测量放样清除表层淤泥、晾晒基底)施工阶段(填前基底压实处理基底检测填料选取填料分层填筑推土机摊平人工整平碾压、观测沉降量压实后检测记录和分析有关数据检测记录签证合格后转入下一道工序)2、施工准备阶段1)、在施工前先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中桩及填方坡脚线的测量放样。

2)、排除施工界限范围内的地表水,使软弱土能够硬化,以便于施工操作。

3)、根据已定出的施工界限范围内的地形修筑施工便道,以满足施工需要。

4)、按设计要求的平均深度(0.66m)清除换填范围水塘内的淤泥、软弱土、其他杂物,并将其运至弃土场。

对清好后的基底进行晾晒,使基底干燥。

5)、开挖前必须在红线处开挖排水沟,以保证边坡质量。

3、施工阶段型号、功率单位大宇225PD140-2台台数量2116使用状况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柳工620-A台20吨台1)、基底清理时,要认真辨别淤泥与软土,应先用挖机判别淤泥开挖深度,然后大面积清除,同时清除淤泥应该白天进行,确保清淤彻底且不超挖。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前言软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作为软基处理的第一步工程,软基处理首件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某软基处理首件工程的施工情况做出和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工程概况某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是一座7层建筑的地基加固工程。

施工单位是某建筑公司,施工时间为两个月。

工程方案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需要达到的要求,施工单位采用了硬化夯实地基和桩基加固两种方式进行软基处理。

硬化夯实地基的具体步骤为:先选择1m左右的夯土,散布在地基表面;然后借助一台自动夯地机,对地基表面进行夯实。

夯实之后,应及时用测量仪器检测夯实度,确保夯实效果符合要求。

桩基加固的具体步骤为:在地基周边设置桩基,桩长和桩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然后将钢筋焊接在桩上,再将其灌注混凝土,灌注后及时用振动棒震实。

灌注混凝土需要注意控制混凝土流动速度和灌注压力,以确保混凝土充实度和均匀度符合要求。

施工过程预备工作施工单位在进入工地进行施工前,必须先进行必要的预备工作。

工作包括搭建施工现场围挡、确定施工现场布置和施工通道、埋设电缆等。

同时要进行地基勘探和地基测量,确实掌握现场地形。

预备工作的集中完成,为后续的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硬化夯实地基硬化夯实地基施工非常耗时,施工期间还受到了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夏季烈日当头时施工十分困难。

不过,施工人员注意安全、科学分工,尽量将耗时缩短到最短。

夯实后,工人们及时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检测,确保地基夯实度符合标准。

桩基加固桩基加固在施工中需特别注意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严格控制灌注速度以及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同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充实度也需要非常重视,灌注完毕后及时用振动棒进行震实,确保施工效果符合要求。

施工质量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的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包括材料检验、试块成型、夯实度、混凝土饱和度、劈裂强度等。

同时,施工单位还对现场进行常规巡查,检查施工人员是否按照施工图纸和严格遵循安全规范进行施工。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一、项目背景在XXX工程项目中,混凝土基础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混凝土基础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工程进展和安全稳定,因此对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进行总结报告是必要的。

二、施工准备在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施工准备,包括人员、设备和材料的调配。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施工班组,负责协调各个施工环节,同时也安排了专业的混凝土搅拌机、泵车等设备,并保证了材料的供应和质量。

三、施工过程1. 基坑开挖:我们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了基坑的开挖,保证了基坑的尺寸和形状的准确度。

2. 基础回填:在基坑开挖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基础回填的工作,采取了合适的材料填充,并按照规范进行了夯实,确保了基础的坚固性和稳定性。

3. 混凝土浇筑:我们在混凝土浇筑前先进行了混凝土坍落度、强度等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在浇筑过程中,我们采取了适当的浇筑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4. 表面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我们及时进行了表面的处理,包括抹光、刷浆等工艺,确保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四、质量控制在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我们加强了质量监控和检测,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了实时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些质量问题,确保了施工质量的达标和可控。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施工进度的滞后、人员协作不够默契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施工组织和协调,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等。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的实践,我们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也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未来,在类似的施工项目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和流程,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贡献力量。

以上是对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的总结报告,总结了项目背景、施工准备、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内容,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一、项目概述本次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是为了支撑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和安全,确保建筑物能够承载设计荷载并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施工地点位于XX市XX区XX街XX号,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

本次施工的混凝土基础首件主要包括基础底板、基坑边墙和基础柱体。

二、施工组织1. 施工队伍组织本次施工由我公司派遣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数量为XX人。

施工团队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和普通劳动者,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工程施工过程的技术实施,工程师负责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工程机械操作人员负责操作各种施工机械设备,普通劳动者负责具体施工工序的操作。

2. 施工方案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包括基础底板的浇筑、基坑边墙的浇筑和基础柱体的浇筑等工序。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率。

三、施工过程1. 基础底板的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对土地进行了平整和夯实,然后进行地锚板的安装,保证与地面的紧密连接。

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采用了泵车进行输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完整性。

在浇筑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强抗渗处理。

2. 基坑边墙的施工首先进行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工作,然后对基坑边墙进行模板的搭设。

在搭设模板的同时,增加了横向支撑和防倾撑杆,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基坑边墙的均匀性和强度。

3. 基础柱体的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制作了基础柱体的模板,并进行了模板的安装和调整。

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同样采用了泵车进行输送。

浇筑后,进行了养护处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施工质量本次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保证了施工质量。

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了巡检和验收,及时发现和处理了一些施工中的问题,确保了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五、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本次施工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施工进度有些滞后和一些细节处理不够到位。

软基处理总结报告

软基处理总结报告

目录1、编制依据 (2)2、工程概况 (2)3、试验段目的 (3)4.资源配置 (3)4.1机械配置 (3)4.2测量仪器 (3)4.3人员配置 (4)5、软基处理工艺技术 (5)5.1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5)5.2施工放样 (5)5.3清除淤泥 (6)5.4基坑验收 (7)5.5回填碎石土及素土 (7)5.5.1回填碎石土 (7)5.5.2回填素土 (8)6、质量检验 (9)7、首件工程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1)7.1存在问题 (11)7.2改进措施 (11)8、施工成果分析 (11)9、结论 (12)软土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1、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3、招标文件、设计施工图纸及设计技术交底、招标答疑文件及相关文件要求;4、软土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方案2、工程概况本工程K206+806-K206+875段为填方路堤,原设计清表20cm 压实处理,现场踏勘发现该路段位于山体冲沟内,土质为流塑状黑色淤泥,无法按照原设计施工,该段软土路基长约110m,宽14m,平均深度为2.50m。

经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现场勘查讨论决定,改段软基清淤后,底部回填碎石土1 m,上部回填1.5m土方,回填土方分层压实填筑,处理边界范围参照软土路基施工图设计要求。

3、试验段目的本工程选择以莲花山2#隧道出口K206+806-K206+875段软土路基处理施工作为本工程软土路基处理首件工程,通过方案选择、施工工艺技术比选及施工完后验收总结,了解施工程序,熟悉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法及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提取先进、合理、可行性施工工艺技术及控制参数,以实现指导后续同类施工项目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实现标准化施工。

4.资源配置4.1机械配置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表4.2测量仪器测量仪器设备表表4.2-14.3人员配置本路基软基处理由中铁十四局潮惠高速TJ17合同段项目部组织实施,由项目经理胡仲春全面组织,项目副经理田昌锋现场实施;施工技术由项目总工程师赵付升领衔全面管理,现场技术负责人李仕民实施技术管理工作,其余各部门配合施工,具体人员配置如下:人员配置计划表5、软基处理工艺技术 5.1施工工艺流程框图N5.2施工放样根据软基换填处理原则:①处于路基范围内的软基,整个软基全部清除淤泥并分层回填。

软基处理施工总结报告

软基处理施工总结报告

软基处理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石门县冉家坪至闫家溶公路工程S1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0+000~K9+535.678,全长9.536km, 主要工程为路基、路面、桥涵和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等。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分部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软基处理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技术标准,我标段拟定K1+320~K1+600段软基换填为我标段软基处理首件开工工程。

二、软基处理过程及工艺1、施工过程K1+320~K1+600路基段为水稻田,地势低洼处,稻田长期受水浸泡,形成淤泥质软土,软土平均厚度0.6-0.8m ;由于淤积泥土较多,施工时必须进行换填处理。

我部按设计要求将该处软基进行清除,清除软土之后,用符合规范要求的外借土进行换填,路基土方填筑应符合JTG F10-2006规范要求。

1、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施工前对软基进行挖沟排水,将积水排走,采用全站仪放样确定软基范围的平面位置,绘制平面图和横断面图,计算出工程量;确保换填材料合格。

(2)分层填筑:外借山砾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30cm,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3)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基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摊铺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4)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回填土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

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本项工程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等各项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

三、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做好隐蔽工程质量验收,凡需隐蔽的工序完成之后,在进入下道工序前,均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项目经理部设专业工程师和专职质检人员跟班检查验收。

每道需隐蔽的工序未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监理工程师对即将覆盖或掩盖的任何一部分工程进行检查、检验以及任何部分工程施工前对其基础进行检查。

软基换填首件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首件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砂砾试验段施工总结(K260+380~K260+395)一、试验段概况我项目部在K260+380~K260+395段进行了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该位置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所以选取该段作为本标段的试验段,该试验段长15延米。

该试验段按照《关于K260+350~K260+536段软基换填料变更会议会议纪要》要求及实际地质情况采用换填砂砾施工工艺,该段软基换填平均处理宽度55.7m,平均处理深度1.5m。

该试验段路基处于山间洼地,地形较低起伏不大,多为荒地。

表层为耕植土,依次往下皆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砂性土,地下常水位位于原地面以下约50位置,地下水位较高,区段内软基分布基本均匀。

该试验段具体工程数量表如下表1:二、软基换填砂砾施工流程及工艺1、施工流程排水处理→原地面标高联测→清除软土→清除软土后地面标高联测→回填砂砾→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沉降差→压实整平→检查验收→进入下一层施工。

此项工程于2015年4月20日开始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已对原地面进行了三方联测,基坑开挖方式为机械开挖,机械开挖至设计换填底标高后,对基坑底面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排水处理,然后回填30左右(松铺厚度)砂砾,2015年4月25日进行了碾压,压路机碾压遍数组合为:静压1遍(1.5);弱振2遍(2);强振6遍(4);静压1遍(1.5)收光;合计10遍后测得的沉降差指标≤2 。

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该试验段施工过程受控,施工工序顺畅,试验段换填砂砾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图1 软基换填砂砾施工流程图↓↓↓↓↓↓↓↓↓2、施工工艺⑴整修便道利用修筑的进场施工便道,将修好的纵向便道整平压实,以方便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进场。

⑵测量放样按换填基底实际范围进行测量放线,基坑边坡按1:1进行放坡处理,确定其换填范围并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界线。

换填处理前,测量放样确定软基开挖桩范围,结合现场处理的现状,包括平面几何尺寸和相应高程点,报监理工程师核查、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算的依据。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软基处理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项目背景软基处理首件工程位于XX市XX区,总建造面积约XX平方米。

本工程旨在对地基进行软基处理,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建造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准备1. 确定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质勘察报告,制定了软基处理方案,包括采用的处理方法、处理深度和处理区域等。

2. 资源准备:准备了所需的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并进行了相应的调配,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安全措施:制定了安全施工方案,明确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配备了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

三、施工过程1. 地面清理:在施工前,对地面进行了清理,清除了杂物和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整洁。

2. 基坑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基坑开挖,包括开挖深度、坑底平整度等。

3. 地基处理:采用了XX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包括XX工艺和XX材料。

通过XX处理,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复测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复测验收,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记录: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参数进行了记录,包括施工时间、施工方法和施工人员等。

2. 质量检测:委托第三方进行了质量检测,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抽样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质量整改:对质量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及时修正了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五、施工总结本次软基处理首件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协作和配合能力。

通过地基处理,成功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了建造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和挑战,如施工现场的环境复杂、施工机械设备的故障等。

但我们通过科学的施工管理和及时的应对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总的来说,本次软基处理首件工程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一、引言混凝土基础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筑物的重量并传递至地基,因此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施工准备1. 确定施工地点: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混凝土基础的位置和尺寸,避免误差和偏差。

2. 确定施工时间:根据施工计划和天气条件,选择适合的时间进行施工,避免雨水等不良天气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3. 准备材料和设备:准备所需的混凝土、钢筋、模板等施工材料,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和工作状态。

三、施工工艺1. 地面处理: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杂物、泥土和水等,确保施工地面平整干燥。

2.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和图纸,安装模板,确保模板的稳固和尺寸的准确。

3. 钢筋布置:按照设计要求和图纸,在模板内布置钢筋,注意钢筋的位置、间距和连接方式。

4. 浇筑混凝土:将预先调制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内,逐层夯实,并使用振动棒进行振捣,以排除空气泡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5. 平整和养护:使用木板或抹光机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处理,并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开裂和水分流失。

四、质量控制1.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混凝土基础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

2. 材料质量:混凝土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配合比准确;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无锈蚀和损伤。

3. 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材料储存合理,避免污染和杂物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 质量检测: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的质量检验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

五、问题及改进措施在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施工现场不干净、模板安装不稳固、混凝土浇筑不均匀等。

为了保证今后的施工质量,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定期清理杂物;加强模板的安装和固定,提高模板的稳定性;加强混凝土的浇筑和夯实,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

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总结报告范文一、引言混凝土基础的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对某项目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进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基础施工质量。

二、施工准备在混凝土基础施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和标准规范,准确测量基础的尺寸和高程,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同时,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基础施工的顺利进行。

此外,还需准备好所需的施工材料和设备,并进行检查和试运行,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施工过程1. 基础模板搭设在混凝土基础施工中,模板的搭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基础结构,制定模板搭设方案,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在搭设模板时,要保证模板的水平和垂直度,以及模板的稳固性。

同时,还要注意模板的防水和防漏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

2. 钢筋绑扎钢筋的绑扎是混凝土基础施工中的关键环节。

在绑扎钢筋时,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绑扎。

在绑扎钢筋时,要注意钢筋的位置和间距,确保钢筋的正确布置。

同时,还要注意钢筋的连接和固定,以及钢筋与模板的间距和保护层的要求。

3.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基础施工的核心环节。

在浇筑混凝土前,要对混凝土进行试验和检查,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配合比。

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以及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充实性。

同时,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浇筑厚度,以及混凝土与模板的接触和养护。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2. 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在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和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五、施工总结通过对某项目混凝土基础首件施工的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范文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范文在工程的世界里,首件工程就像是一场大战前的小试牛刀,既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又怀揣着无限的希望。

今天,咱就来唠唠咱这个首件工程施工的那些事儿。

一、工程概况。

咱这个首件工程呢,[具体名称],就坐落在[详细地点]。

就好比是在这个特定的舞台上,我们要开始一场精彩的演出。

它的规模虽然不是那种超级宏大,但也绝不容小觑。

整个工程要求达到[具体的工程标准],这标准就像一把高悬的剑,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做到最好。

二、施工准备阶段。

1. 人员组织。

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但这人也得组织好才行。

咱施工队那可是各路英雄好汉汇聚一堂啊。

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就像定海神针一样,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也有刚入行的年轻小伙,充满了干劲儿,就像初升的太阳,活力四射。

大家分工明确,项目经理就像个大管家,统筹全局;技术人员就像是军师,出谋划策;施工人员则是冲锋陷阵的战士,各司其职。

2. 技术准备。

技术这东西,就像练武的秘籍一样,得研究透了才能出招。

我们在施工前可是没少下功夫。

反复研究施工图纸,就差把那图纸看穿个洞了。

还组织了各种技术交底会,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把那些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难点都分析得透透的。

同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制定了应对措施,这就好比是给战士们配备了各种应对不同敌人的武器。

3. 物资准备。

这物资啊,就是咱打仗的粮草。

材料、设备那都得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咱可不敢打没准备的仗。

从各种原材料的采购,到机械设备的调试,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

就说那混凝土吧,我们挑选的供应商就像挑选合作伙伴一样谨慎,必须保证质量杠杠的。

设备呢,也是提前检查了又检查,确保在施工的时候不会掉链子。

三、施工过程。

1. 基础工程施工。

基础可是整个工程的根基,就像人的双脚一样重要。

我们在基础施工的时候,那可是小心翼翼的。

首先是场地的平整,就像给大地做了一次美容,把那些坑洼不平的地方都弄得平平整整的。

然后是土方开挖,挖掘机就像一只巨大的铁手,一挖一挖的,那场面就像在挖宝藏一样。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引言首件工程作为整个工程的第一步,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本文对某工程的首件工程进行总结,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二、施工准备在进行首件工程施工之前,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工程图纸进行认真研究,了解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方法。

其次是制定了施工计划,确定施工的步骤和时间节点,以保证工程能够按时按质完成。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人员培训,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做到心中有数,心负责任。

三、现场施工1. 施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执行,确保每个工序按照要求完成,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来开展施工。

2. 我们注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每个工序都进行了严格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3. 在施工现场,我们加强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确保他们遵守施工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

4.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与监理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了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工程的正常推进。

四、施工结束1. 首件工程施工结束后,我们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了总结,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今后工程施工提供了指导。

2. 我们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清理整理,保持了工程现场的整洁,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3. 我们对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了清点,确保了设备设施的安全,材料的使用合理。

4. 最后,我们对整个首件工程进行了验收,确认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通过这次首件工程的施工,我们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为今后更多的工程提供优质的服务。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的工程一定会越来越好。

涵洞软基水泥搅拌桩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涵洞软基水泥搅拌桩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XX涵洞软基水泥搅拌桩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优质,质量目标明确,减少盲目施工,施工前确定标准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通过首件施工确定。

为了确保我合同段内的水泥搅拌桩工程质量成功率达到100%的目标,我标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定XX涵洞软弱地基水泥搅拌桩为我标段水泥搅拌桩首件开工工程。

一、工程概况XX涵洞软弱地基处理长度为52m,处理面积为801m2,需水泥搅拌桩5416m。

本段软弱地基处理平均厚度为11m,水泥搅拌桩处理间距为1.2m,喷射有效桩径0.5m,梅花形布置。

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7天后,挖除地面线以下至少1.2m的复合地基,并低于涵基底面至少0.6m,然后在复合地基上铺筑砂砾石垫层,分层压实至涵基底面标高处。

二、试桩选择与施工情况根据地质情况与施工情况,选择XX处进行试桩,该断面水泥搅拌桩深度为11m,进行6根桩试验,水泥用量分别为50Kg/m、55Kg/m,水灰比0.5,每种掺量试桩3根。

于2014年10月31日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

简蒲高速公路JPTJ-4标段水泥搅拌桩工程数量表三、资源配备1、机械配置水泥搅拌桩首件工程投入以下机械设备:2、人员配置水泥搅拌桩首件工程由路基队负责施工,具体投入人员如下水泥搅拌桩首件施工作业领导小组路基综合队劳动力组织表四、施工准备1、清除施工场地的地上、地下障碍物,对有水的地方已进行抽水和清淤,回填粘性土并予以压实,处理后的基底平整,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无软土地带,确保桩机在施工过程中不下沉、不倾斜。

2、进场道路畅通,将施工用水、用电接至施工现场。

3、现场已设置测量基准线、水准基点,并妥加保护。

现场测量放线定位:根据分区及编号的桩位采用全站仪放样,设好控制桩,定出桩位。

4、组织材料进场,进场水泥具备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取样送试验室复检合格,存放场地要充分满足施工需要,合理布局。

5、施工场地平整、坚实,钻机放置平稳,电机设备有专人管理,凡上岗者均持有操作合格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凤高速公路NO.1合同段K13+820~K13+890左软基换填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首件工程概况泸渝高速公路LJ5合同段起点桩号K36+830,终点桩号K59+300,长链32.513m,路线全长22.503km。

主线全线采用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80km/h,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质量控制指标、技术参数依据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及有关施工图纸执行。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及“泸东南发[2010]4号”文《泸渝高速公路工程“首件制”实施办法》的要求,本合同段拟定在K36+934~K37+020实施软基清淤换填首件制工作。

本段的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具有合同段换填地段地质地貌特点,所采用的施工方案、材料、机械配置及观测结果、检测数据能为合同段软基换填全面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因此选用该段作为软基清淤换填首件工程。

K36+934~K37+020路段范围地形地貌主要表现形式为丘陵形态,多以圆丘﹑块状丘﹑斜面丘存在,沟谷平缓,基本以农田为主,谷底有小溪沟。

原地面覆盖层主要为中、低液限粘土,结构松散不均匀。

施工主线范围处于丘间谷地,主要为软土、淤泥等特殊软基,最大换填深度约 2.76米,总换填方量36667 m3。

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本项目清淤换填采用回填砂岩片碎石的方式进行处理。

换填施工作业方式为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装运到弃土场。

先挖除路基基底下全部软土、淤泥,然后按业主及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换填处理。

换填填料采用砂岩片碎石。

软基清淤换填从2010年3月18日开始,2010年4月23日回填到原地面结束,历时天。

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按规范标准进行检查和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已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

每层回填自检合格后均按程序报监理工程师验收许可后方进行下一层回填施工。

二、首件工程实施目的首件工程需要取得以下成果,形成总结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为下步大规模清淤换填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a)确定满足压实质量要求的最大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参数。

b)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指标。

c)质量评价指标、标准。

三、首件工程机械、人员配置项目成立由项目总工为组长的软基换填施工管理小组,现场安排熟练的劳务队指挥运输车辆倒料人员2人,机械操作人员6人, 辅助工人10人。

软基换填施工管理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如下:投入本首件工程施工所需机械设备到位情况如下表:三、首件工程主要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一)施工组织准备1、场地准备a)机械进入主线利用原有乡村便道,道宽3米,村道接通主线,距换填处约300m。

邻近运输便道开通后已碾压成型,能满足重车通行要求。

b)软基清淤换填用地范围内征地拆迁已完成。

c)将路基范围(含借土场)之内的所有垃圾、表土、树根、草皮等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清理,并用自卸汽车外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并进行妥善处理。

d)开工前先安排人工在原地面低畦处开沟拦截,引排地表水,疏干晾晒后方便施工。

沟底应平顺并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使排水畅通,引排水困难的地方可挖设集水井,定期将坑内水抽走,使之有良好的地基施工场地。

2、测量放样准备软基清淤换填开工前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完成水准点的复测,按一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完成附合导线的复测和增设水准点、导线点加密工作等,核对纵横断面图,放出公路用地范围线,并按10m一个桩放出中、边桩,进行原地面高程、纵断面高程、横断面复测,测出的高程应能如实地反映现场地面情况。

如遇到变坡点应加密测量。

完成后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签认。

3、试验准备项目试验室对拟采用的砂岩片碎石取样,确定石料的强度等试验指标是否能满足技术要求。

(查!)(二)清淤换填施工方法、施工工艺1、清淤施工挖掘机对清淤路段内整个工作面的水稻田软土和淤泥层进行开挖清除,清淤范围按照业主要求或设计清淤深度控制。

清除完毕后会同总监办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

根据承载力检测结果,按照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下步施工。

2、施作碎石盲沟软弱土层清除后,平整基底,重新放样,准确定出盲沟位置,采用人工开挖沟槽,沟底应平顺,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使流水顺畅,沟槽挖好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按设计要求换填砂岩片碎石。

2、填料选择采用从沿线施工便道开采出来的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砂岩片碎石,自卸车运输到回填位置换填施工,填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

开挖爆破时需结合换填路段所需填料的要求进行,准确识别岩石的特性,严格控制炸药用量,使回填料能达到合理的粒径和级配。

对开挖出的部分不符合要求的石料,采用人工解小和小炮改小措施解决。

3、松铺层厚度的控制每层松铺厚度根据以往填石路堤的施工经验,初定按松铺≤50cm控制,根据每层填筑面积机械配置的情况(摊铺平整压实和自卸汽车运输),计算出层铺运量和卸料间距。

填筑时用标志杆确定松铺厚度,具体办法是:在路基边沿每隔10米左右放一边桩,设置一根长1.5m的木棍,木棍下插30cm入土中,路基上50cm处红油漆设置标识,并用细尼龙绳相连,便于控制松铺厚度。

填筑时根据标志杆上标识进行回填,每一层回填完毕后立即进行摊铺碾压。

4、回填摊铺a)按设计图纸、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换填,处理方式是换填砂岩片碎石。

换填厚度应按图纸或由业主、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并分层压实,施工过程注意控制换填的填料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b)逐层填筑时,应安排好填料运输路线,专人指挥,按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央卸料,摊铺时要以挂线控制厚度。

c)填料摊铺应采用大型推土机、人工配合的“进占式”方法进行摊铺。

首先从填筑路段的一端倒料,用推土机推开整平,控制好其层铺厚度符合要求,然后以此为基准,把料倾倒在松铺铺层上,用推土机将填料逐渐往前推赶,形成一个比较均衡稳定的料层结构;推土机推开整平的地段。

在整修过程中发现有超粒径的石块应予以剔除,做到颗粒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粗颗粒集中现象。

d)摊铺过程中,对个别不平处细料明显偏少、影响压实的段落,在摊铺初平的填料表面,应人工配合铺洒一层碎石或石屑料,碎石或石屑料用量约占大粒径料的15%~20%,保证碎石或石屑料填满大粒径料间缝隙。

铺洒细料后,摊铺层面应相对平顺,以利压路机碾压施工。

e)回填路段内有一定纵、横坡度,回填第一、二层时局部用小粒径石料进行分层找平,找平厚度约0.15~0.2米,并用推土机进行碾压推平。

5、压实作业a)采用徐工振动压路机对每层回填路段分层进行压实。

b)压实采用重型振动式压路机自两边向中间进退进行。

根据以前的施工经验,拟定按以往填石路堤的经验,先静压1遍使不平的地方暴露出来用人工补平,弱振二遍后再进行强振碾压,横向接头重叠原轮迹的1/3,前后相临区段重叠1.0~1.5m,应达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强振碾压遍数初定5遍,且沉降差≤2mm,则压实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碾压时先边缘后中间、先低后高,一直进行到在重轮下不出现石块转动,表面平整均匀,压实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时为止。

c)回填时,安排2人现场指挥运输车辆倒料,保证回填料均匀铺放,防止过分集中;安排3人对静压后不平的地方人工补平;另外安排5人对铺筑中局部粒径过大的石块用铁锤进行敲碎,以避免每层摊铺完毕时有较大粒径的块石露于回填层表面,防止压路机碾压过程中的较大块石周围出现漏压现象,而造成不均匀碾压。

d)压路机在每层碾压前由质检工程师对路基平整度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局部地方出现凹凸现象,将及时安排现场施工人员2名用铁锹进行找平,保证压路机与压实面的密实接触;压路机碾压速度以不大于4km/h为标准,进行来回往复压实。

e)每层回填完毕,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现场查看验收。

验收合格,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才能进行下层路基的填筑工作。

6、压实度检测控制施工中压实质量由压实遍数、松铺厚度、沉降差综合控制,石料强度、粒径应符合有关的规定,并逐层压实至回填层顶面石块稳定。

当碾压遍数达到预定遍数,碾压后目测无明显压路机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且无明显的粗细料分离现象,当振压最后两遍观测标高差值(沉降差)平均值小于2mm,则认为压实度符合要求。

7、碾压检测、观测a)试验检测频度每200米检测6点,在压实面积不足200平方米时至少应检测2点。

测量每10m一个断面,每断面5处(以中心线向两侧)测量高程,摊铺整平后在同断面点位测量,共设定六个观测点。

b)测量人员进行跟踪测量,由静压一遍开始观测第一次,弱振二遍后进行第二次观测,以后每强振一遍即跟踪观测一次。

若强振5遍仍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增加碾压遍数。

出现弹簧现象部位要及时处理,重新碾压。

四、质量保证措施1、组织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和劳务队技术人员熟悉文件规范、图纸和操作规程。

2、对劳务队伍进行技术交底,使各工艺要求和标准贯彻到每个相关施工人员中,并不断得以提高。

3、严格按照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督管理,加强自检→抽检的质量检测措施,当下层填筑碾压合格后方能进入上层施工。

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监控系统。

4、严格按照项目部、监理复核制度,在施工中认真对软基清淤换填中桩及边桩放样,对软基清淤换填的松铺厚度、平整度等进行认真复核,做到精益求精。

5、建立质量保证体系: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委员会,项目经理为主任委员,是本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职能人员在各个岗位上对实现本项目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工地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见附图。

2、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书面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凡参加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要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资料。

专职安全员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兼)职安全员、机械工、场内机动车辆以及新工人上岗、工人变岗和改变工艺等进行培训教育。

通过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基本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定,做到: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4、项目部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及参加检查的人员,每旬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视工程情况如施工准备前,施工危险性大、采取新工艺、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要进行检查,并有领导值班,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落实。

5、清淤开挖前,必须了解土质、地下水等情况,查清地下埋设的管道、电缆和危险物、有毒气体以及古迹的位置、深度走向,并加设标记、设置防护栏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