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医学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医学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医学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医学实验动物学是研究人类医学的基础科学,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以下是医学实验动物学的重点汇总:1.实验动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对于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豚鼠、家兔、猪等。

不同实验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实验动物饲养过程中需保证其健康状况和活力。

饲养环境包括饲料、饮水、温度、湿度等方面的管理,以确保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实验动物的标记和识别:实验动物的标记和识别是为了确定每只实验动物的身份和追踪其参与的每个实验。

常用的标记方法包括耳标、鼻环、纹身和芯片等。

4.实验动物的性别和年龄:在实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性别和年龄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性别差异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差异,年龄差异可以反映出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

5.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通过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来对其进行研究和药物治疗的模拟。

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包括突变动物、诱导模型和遗传工程动物等。

6.实验动物的实验方法:实验动物的实验方法包括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动物行为学实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

7.实验动物的病理学评估:病理学评估是对实验动物进行病理学解剖和组织学检测,以评估实验动物是否出现病理学变化。

病理学评估可以为实验结果提供病理学依据和解释。

8.实验动物的伦理和福利:在进行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时,要遵守伦理规范和动物福利原则,并采取措施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这包括合理的实验设计、人道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综上所述,医学实验动物学是医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对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管理、标记和识别、性别年龄、模型建立、实验方法、病理学评估等方面的重点研究,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人类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实验动物学要点整理

实验动物学要点整理

1. 实验动物定义及遗传学分类和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定义:实验动物:又称狭义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和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而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生产、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又称广义实验动物,泛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家禽和野生动物。

遗传学分类: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可分为相同基因类型和不同基因类型两大类。

相同基因类型又分为近交系、突变系和杂交F1代;不同基因类型又称远交群或封闭群。

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可分为四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和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GF和悉生动物饲养于隔离环境中,SPF和CL饲养于屏障环境中,CV饲养于开放环境。

2、什么是近交系动物,举例常用的近交系动物?定义:近交系动物:一般称为之纯系动物。

是采用兄妹交配(BXS——brother xsister)或亲子交配(PXO——parent xoffspring,父母与子女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而培育出来的纯品系动物。

一般以小鼠为典型代表。

所以把啮齿类动物同胞兄妹连续交配达20代以上的品系称为近交系,其近交系数可达99.8%,亦可用亲子(父女、母子)连续交配20代以上达到近交目的,其近交系数可达99%。

但必须用年轻的双亲同其子女交配,而且亲子交配不能同兄妹交配混用。

例如,如近交品系大鼠有ACI、AGUS、BN、SHR、F344.3、封闭群动物定义及其应用特点,举例常用的封闭群动物。

定义:封闭群动物: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且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这群动物可称为封闭群动物。

在这固定的一群动物中,有的可能有近交关系,有的则无近交关系,但都要避免兄妹交配,也要避免亲子、表兄妹、侄伯之间相互交配,保持其一定的遗传差异。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一:转基因动物:指用人工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或整合到基因组内,并能稳定传代的一类动物。

二:DNA显微注射法的基本程序:1通过激素疗法使小鼠超数排卵,开始时注射雌性妊娠血清,48小时后再注射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这时小鼠便会超数排卵,一般情况下5-10个,超数排卵为35个;2与雄性小鼠交配,然后杀掉小鼠,从其输卵管内取出受精卵;3将经纯化的转基因样品迅速注射入受精卵中变大的雄性原核内;4将25-40个注射了转基因的受精卵移植入代孕小鼠体内;5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并繁殖成转基因小鼠子代;6从小鼠子代体内取出DNA样品,进行杂交,鉴定转基因的整合与否及位点;7子代小鼠间进行再交配,繁殖,观察转基因是否遗传及表达。

•三:超数排卵方法:第一天腹腔注射PMSG,第三或第四天腹腔注射HCG程序:(1) 于第一日中午先向小鼠腹腔内注入5一l 0单位的PMS;(2) 过48小时(第三天中午)腹腔内注入5—10单位的人hCG(注射后11—13 小时后排卵);(3) 令雌雄动物一对一的合笼交配;动物半夜交尾,如未发生交配,两周后可再重用,但成功率下降;(4) 检查阴栓(第四日晨);检查阴栓可判定是否受精;如已受精则出现阴栓。

四:影响实验动物“演出型”的主要环境因素1.温度:(1)实验动物大多数属于恒温动物(2)临界温度:(4)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①对繁殖、育成的影响②影响代谢③影响健康与抗感染能力④激发应激反应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湿度:国标:Hr:40~70%(50+_5%)3、臭气:NH3:41ppm可引起金鱼40%死亡;NH3 :25~250ppm可引起大鼠鼻炎、中耳炎、支气管炎,支原体性肺炎;NH3:25ppm以下对人不产生危害国标:14mg/M —20ppm4、噪声:(1)对繁殖生长的影响(2)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金属钙化可使血检明显变化DBA 心跳、呼吸、血压、明显增加(3)听源性痉挛:国标:60dB(A)5、空气溶胶:(1)粉尘dust对动物的影响:对皮肤、鼻粘膜、眼、消化、呼吸出现有害作用。

实验动物重点整理

实验动物重点整理

实验性高血压动物模型方法:缩窄肾动脉法。

将犬和家兔麻醉后,腹向下固定,腹下垫一长枕使腰部顶起,从脊柱旁1.5-2㎝处开始,右侧顺肋骨缘,左侧在离肋骨缘约两指宽的地方作4 ㎝长的皮肤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和腰背筋膜,并在内外斜肌筋膜连接处旁边,切开内斜肌筋膜,推开背长肌,暴露盖在肾周围空隙上的腹横机肌腱。

顺肌纤维切开肌肉,并将肌肉分离开。

用手指通过手术区摸到肾脏,并在肾切迹与主动脉之间找到强力搏动着的肾动脉。

按所需长度,小心地钝性分离出一段肾动脉。

选用一定直径的银夹或银环套在肾动脉上,或者用缝线将相应直径的铁圈绑扎在血管上面,将缝线结扎紧后取下铁圈。

如果是单侧肾动脉缩窄,则应将另一侧肾切除。

后一手术在间隔10-12天进行。

一般肾切除手术后几天,血压开始升高,1-3月后达到高峰。

并可长期维持实验动物定义,实验用动物包括哪些?根据科学研究的需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人工定向驯化培育而成的、具备明确的生物学特征和清楚的遗传背景,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或材料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主要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

2实验动物学的定义。

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它的育种、生态、饲养管理、解剖生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期解决如何使实验动物满足不同学科研究的共同需要和适应某种特定需要的问题。

3实验动物的特点。

1、实验动物是遗传限定动物2、实验动物所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受人工控制3、实验动物主要应用于科学实验中4“AEIR”要素A指Animal(动物),E指equipment(设备),I指information(信息),R指reagent(试剂)5试验动物按遗传学分类及其定义。

1、近交系动物又称纯系动物,是采用兄妹交配,同胞兄妹交配20代以上,培育出来的遗传上具有高度纯合性和稳定性的物,近交系数可达99.8%。

2、突变系动物动物在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下,引起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从而育成某些特殊性状表型的品系,称为突变系动物。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第一章绪论●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根据遗传特点不同,常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杂交群(hybrids)。

●目前,我国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CV)animal、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animal、无菌动物germ free(GF)animal。

●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

●伴随着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

●“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

“A”即animal(实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

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

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一、实验动物、近交系动物、转基因动物、屏障环境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包括四个基本内涵:1.遗传背景明确(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2.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控制(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的动物4.应用范围明确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近交系动物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纯合性和同基因性2.各品系均具有独特的特性3.研究结果的一致性4.可作为有价值的动物模型5.具有标准实验材料特性6. 遗传背景清楚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外源性的基因片段)导入到动物的胚细胞中,并能稳定的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精子载体法、电转移法、基因直接导入法等。

屏障环境: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

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二、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类实验动物设施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的总和。

一个设施可以大到动物中心或生产繁殖机构,小至某一实验动物室。

总体的原则是提供实验动物最适宜的环境,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为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按其功能分类1.动物生产设施(Animal Production Facility)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繁殖、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实验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动物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动物学一、选择:1、DBA小鼠:世界上第一个近交系小鼠,听到铃声大面积死亡。

2、小鼠房/单位实验间的湿度:40-70%。

3、皮肤烧伤等实验模型选用:小型猪。

4、KM小鼠(昆明小鼠):封闭群小鼠。

5、豚鼠:青霉素敏感,给药后死亡;自身不能合成VitC,需补充;最早获得无菌动物实验模型的动物。

6、家兔:对多种细菌、病毒敏感,血清量多,常用来培育抗体;颈部减压神经独立行走;胸腔有纵膈胸膜,常用来作心、熊外科实验。

7、刺激性排卵的动物:家兔、猫。

8、消化道瘘的模型动物:犬。

9、常用的涂染化学药品:红色:0.5%中型红或品红溶液;黄色:3-5%苦味酸溶液或80-90%苦味酸酒精饱和溶液;咖啡色:2%硝酸银溶液;黑色:煤焦油酒精溶液。

10、继人类之后完成染色体基因组物理图谱的动物是:小鼠。

11、我国使用的实验猴,主要是猕猴属中的恒河猴。

12、毛色:遗传学分析的遗传标记和品系鉴定的依据之一。

13、裸小鼠:接受人类各种肿瘤细胞的植入。

14、豚鼠:结核病诊断病例研究的首选实验动物。

15、金黄地鼠:妊娠期最短的哺乳动物。

16、猫:脑神经电生理研究的极好动物。

17、洁净度:隔离环境100级,屏障环境1000级。

18、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AEIR四要素):实验动物(A),设备(E),信息(I),和试剂(R)。

二、名词解释:1、实验动物科学:是关于实验动物标准化和动物实验规范化的学科。

2、实验动物:指以实验动物本身为对象,如何培养出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进行控制。

遗传学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生产与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也称狭义的实验动物。

3、动物福利:是在动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动物保护的具体体现,其基本原则是保证动物的康乐,包括使动物身体健康、体质健壮,行为正常,无心理紧张、压抑或痛苦等。

4、3R运动:即动物实验的减少、替代和优化。

5、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病原或条件致病菌及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中。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

实验动物学完整重点

第一章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特指的是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教学、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2.3.实验动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它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实验动物标准化的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4.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EIRAnimal 实验动物Equipment 仪器设备Information 信息Reagent 试剂5.什么是动物福利?(选择,判断)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6.“3R”原则: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第二章1.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的纯合性(近交系动物的每个个体)(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一个近交系动物的所有个体)(3)遗传组成的独特性(不同近交系比较)(4)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不同近交系比较)(5)遗传的稳定性(所有近交系)(6)表现型的一致性(同一近交系个体间)(7)背景资料的可查性(8)国际分布的广泛性(定义+特点=简答,分开是小题)2.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1.实验动物的种类:实验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小鼠、大鼠、兔子、猪、猴子等。

不同实验动物具有各自的特征和优势,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对于研究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2.实验动物的饲养: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和条件对于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饲养环境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控制噪音、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稳定性。

动物的饲养还需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和营养的充足。

3.实验动物的处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处理,如给予药物、注射特定物质、实施手术等。

对于这些处理需要严格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同时,对于动物的疼痛和苦恼应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缓解。

4.实验动物的实验设计:实验动物的实验设计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和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复现性和可靠性。

实验时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检验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统计学意义。

5.实验动物的兽医护理: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于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定期的兽医检查和护理。

兽医护理包括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保持动物的健康状态,确保实验动物不受不必要的疾病和伤害影响。

6.实验动物的伦理道德:实验动物研究应该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权益和福利的保护。

研究者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动物数量,避免过度伤害和残害实验动物。

同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替代技术,以减少对动物的使用。

7.实验动物的三大Rs原则:3Rs原则是指Replace(替代)、Reduce(减少)和Refine(改进)。

这是一种为了减少实验动物使用和改善实验过程的方法。

通过替代实验动物、减少使用动物数量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达到提高研究效率的同时保护动物权益和福利的目的。

总结起来,实验动物学是一门关于实验动物的种类、饲养、处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学科。

实验动物的种类选择、饲养环境、实验处理、实验设计、兽医护理、伦理道德以及三大Rs原则都是该学科的重点内容。

在进行实验动物研究时,研究者应该关注动物权益和福利,合理设计实验和采取措施,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完整版)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完整版)

一、绪论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验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 animal):指用于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3、《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2010年10月1日起颁布实施供应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下列完整资料:(1)品种、品系及亚系和确切的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合格证书(5)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名。

无上述资料的实验动物不得应用。

实验动物福利1)定义: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

2)动物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3)动物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3R”原则1、替代(replacement):尽可能使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替代动物实验进行实验。

2、减少(reduction):不应盲目增大动物样本数或重复实验以获得统计结论,而应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应权衡统计学满意程度与伦理学间的关系。

3、优化(refinement):应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实验动物分类(1)微生物控制分类:普通动物2.清洁动物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4.无菌动物5.悉生动物(2)遗传学控制分类:1、近交系2、封闭群3、杂交群4、突变系5、转基因动物二、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1、实验动物环境:人工控制的,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相关条件,即围绕实验动物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3、实验动物分类(1)普通动物:一级动物: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2)清洁动物:二级动物:不携带对动物威胁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无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

实验动物学要点

实验动物学要点

名词解释1、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SPF) )是指动物机体内无特定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

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肺炎病毒和呼肠狐病毒III型)的动物,又称SPF动物。

饲养于屏障环境。

2、清洁级动物( Clean animal , CL )是指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较大的病原的动物,如鼠痘病毒、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体外寄生虫等,饲养于屏障环境。

3、悉生动物:也称已知菌动物或已知菌丛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属四级动物,饲养于隔离系统。

分为单菌、双菌和多菌动物。

4、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5、3R原则:即替代(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3R原则的推进,最终将使实验动物的使用量逐渐减少,动物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断提高。

6、转基因动物: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外源基因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整合到动物染色体基因组的外源基因被称为转基因。

7、克隆动物:即动物的无性繁殖,主要借助于核移植技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

8、近交系(inbred strain):经过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以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的一对共同祖先。

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当大于98.6%。

其特点为:1.基因纯合性;2.遗传稳定性3.同源性;4.表型均一性;5.个体性;6.可分辨性;7.分布的广泛性;8.资料的可查性。

9、杂交群:两个近交系动物之间进行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群动物(Hybrid strain),简称F1动物。

【优质文档】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优质文档】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1. 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比较医学: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2.实验动物的特点。

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遗传限定:遗传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动物,即是人为遗传限定的动物。

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

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答: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而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也包括实验动物等。

现在实验用动物则特指不符合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4.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的5项要求。

答: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如下5项要求:①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状态;②尽可能的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③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④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⑤要爱护动物,对因实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谢之情。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近交系:近交系是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

封闭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实验动物学重点梳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梳理

实验动物学重点梳理一.1.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现在“实验用动物”一词特指不符合上述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学的定义是什么?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目的是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品种繁多、质量合格的实验动物。

3.为什么说实验动物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基础学科?综合性学科:综合了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营养学、悉生生物学、环境工程学、微生物及寄生虫学等多个学科的相关知识,积累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

4.什么叫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人和实验动物)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通过对比较医学的研究,达到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控制动物和人类的疾病、延长人类寿命的目的。

5.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它有什么意义?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标准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控制标准设施环境控制标准饲料营养控制标准意义在于用符合标准的实验动物,在标准化饲养、实验环境条件下,所做的动物实验无论在时间的先后上,还是在世界的不同实验室里,其实验结果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对比性。

6.我国的实验动物管理体制7.生命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是什么?AEIR Animal 实验动物 Equipment 仪器设备 Information 信息 Reagent 试剂8.什么是动物福利?动物福利包括那几个内容?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

台湾学者夏良宙(1990年)把动物福利概括成两句话:善待活着的动物,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

(整理)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

(整理)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

(整理)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1、实验动物及实验⽤动物的概念及种类: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经⼈⼯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物和寄⽣⾍实⾏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于⽣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物制品⽣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特点:遗传限定动物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的动物;微⽣物、寄⽣⾍限定动物;主要⽤于科学实验;具备的要求:对实验处理表现出极⾼的敏感性;个体反应表现出极强的均⼀性;模型性状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动物来源具有易获得性实验⽤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实际上指⼀切可以⽤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分类:实验动物主要为哺乳类动物野⽣动物在⾃然环境中⽣长、繁育并延续其种族的物种⽆脊椎动物(海胆、蟑螂、蝇、蚊)、鱼类(鲫鱼、泥鳅)、两栖类(蛙、蟾蜍)、啮齿⽬(⿊线姬⿏)、灵长⽬(猿猴)经济动物为⼈类社会⽣活需要⽽驯养、培育和繁殖⽣产的动物产业家畜(猪,马、⽜、⽺、鸡、兔、鱼)及社会家畜(⽝、猫、⾦鱼)观赏动物供⼈类玩耍和公园⾥供游⼈观赏⽽饲养的动物2、实验动物学的分⽀学科动物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科学实验在⽣命科学领域可⽤于:研究⽣命过程的组织形态、机能反应的变化;在动物⾃然发⽣的疾病及⼈为制作的病理模型观察疾病发⽣、发展的规律;药物等因素对动物的作⽤。

(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利⽤遗传调控原理,控制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新的动物品种、品系和各种动物模型,以及使野⽣动物和家畜、家禽实验动物化的科学(2)实验动物微⽣物学与寄⽣⾍学:研究实验动物的微⽣物和寄⽣⾍分类学,实⾏对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物与寄⽣⾍进⾏质量监控,探讨与实验动物疾病作⽃争的措施,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实验动物疾病的⽬的。

(3)实验动物环境⽣态学:研究实验动物⽣存环境与条件的科学,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栖居环境、⽣物因素等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作⽤(4)实验动物营养学:研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实验动物的⽣长、发育、繁殖、抗病⼒以及对实验结果所产⽣的影响作⽤的科学,最终实现实验动物营养的标准化。

最新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最新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1. 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比较医学: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2.实验动物的特点。

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遗传限定:遗传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动物,即是人为遗传限定的动物。

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

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答: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而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也包括实验动物等。

现在实验用动物则特指不符合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4.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的5项要求。

答: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如下5项要求:①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状态;②尽可能的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③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④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⑤要爱护动物,对因实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谢之情。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近交系:近交系是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

封闭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一、实验动物学绪论1.动物: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动物的分类按遗传学控制分类:①近交系②封闭群或远交系③杂交群按微生物寄生虫控制分类:①普通动物②清洁动物③无特定病原体动物④无菌动物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4.国家层面法规:1988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现国家科技部)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5.管理体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现国家科技部)主管全国实验动物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厅、局)主管本地区的实验动物工作。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实验动物工作。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如恒河猴/食蟹猴),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7. 实验动物发生疫情时,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实验动物的尸体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8. 许可证从事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和有关实验动物商业性经营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向市科委申领《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使用实验动物及相关产品进行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药品及生物制品、检验食品及化妆品等工作的组织或个人应当向市科委申领《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9. 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10.军队从事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管理办法总后勤部负责管理全军从事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工作。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

一,实验动物的遗传分类,特征及其应用:根据遗传学的特点与育种方法不同,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

①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位点的纯合性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3遗传组成独特性4表型一致性5长期遗传稳定性6遗传特征的可辨性7国际分布广泛8背景资料完整性应用:广泛用于生物学,医学,药学等研究领域。

②近交系动物培育成功的标志:1品系内个体间异体植皮获得成功(100天)2各个基因位点都是纯合子3确定品系的遗传概貌4给品系命名③近交系动物的遗传监测:由一个基因和多个基因决定的任何特征都能用来检测一个品系。

1生化标记监测,依据遗传基因的产物,异构蛋白和酶在特定电场内携带的电荷不同采用电泳的方法将它们区分,2免疫遗传标记基因监测,常用的方法:皮肤移植,红细胞凝集试验,微量细胞毒性试验和免疫双扩散法。

3形态学遗传标记基因监测,毛色基因检测法,下颌骨形态法。

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质量监测可采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

④封闭群动物特点:1、封闭群动物避免了近亲交配,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活力,个体差异取决于祖代动物2、封闭群动物(远交种)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类似于人类群体遗传异质性的遗传组成,广泛用于人类遗传学研究、药物筛选、毒物试验,药品的生产和鉴定等方面。

3、由于封闭群动物的遗传组成具有很高的杂合性,所以在遗传学研究中可作为选择实验的基础群体,用于对一些性状遗传力的研究。

4、封闭群动物的突变种携带的突变基因通常可导致动物某些方面的异常,成为生理学、胚胎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

如高血压大鼠。

5、由于其可携带大量的隐性有害基因,可用于估计群体对自发或诱发突变的遗传负荷能力。

应用:用于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人类遗传研究,药物筛选和毒性试验等方面,还应用于预实验和学生教学等试验中是生理学,胚胎学和医学研究的模型。

⑤杂交群的特征:1,遗传和表型上的一致性,2杂交优势,3杂合的遗传组成,4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研究模型。

应用:广泛应用于营养,药物,病原体和激素的生物评估,适用于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或作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知识点总结

实验动物知识点总结

实验动物知识点总结引言实验动物是指为了进行科学研究或技术试验而使用的动物,它们在科研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理、生态和行为特征,并为药物研发、疾病治疗、毒物检测等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从实验动物的分类、用途、伦理政策以及替代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实验动物的分类1.1按用途分类实验动物按照其在科学实验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动物、毒理学动物和药物测试动物等几种类型。

基础研究动物主要用于研究生物学、医学和生态学等基础科学问题。

常用的基础研究动物包括小鼠、大鼠、斑马鱼、果蝇、线虫等。

毒理学动物用于评估各种化学物质(如药物、农药、化妆品等)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毒理学动物包括大鼠、小鼠、狗、猴等。

药物测试动物用于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药物测试动物包括大鼠、小鼠、猪、狗、猴等。

1.2按物种分类实验动物主要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非脊椎动物等几类。

其中,哺乳动物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常用的哺乳动物包括大鼠、小鼠、兔、猴等。

鸟类实验动物主要用于行为学和生态学研究。

常用的鸟类实验动物包括斑马鱼、鸽子等。

非脊椎动物实验动物主要用于神经科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

常用的非脊椎动物包括果蝇、线虫等。

1.3按伦理标准分类实验动物按照其在科研实验中所受到的伤害程度,可以分为A类、B类和C类实验动物。

A类实验动物是指对实验动物产生持续和严重疼痛的实验。

B类实验动物是指对实验动物产生短期且轻微疼痛的实验。

C类实验动物是指对实验动物不会造成任何疼痛、痛苦或苦恼的实验。

二、实验动物的用途2.1科学研究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实验动物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医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例如,通过研究小鼠和大鼠的遗传突变,可以揭示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通过研究果蝇和线虫的发育过程,可以揭示生物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2.2药物研发实验动物在药物研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实验动物定义及遗传学分类和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定义:实验动物:又称狭义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和人工改造,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而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生产、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又称广义实验动物,泛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家禽和野生动物。

遗传学分类:实验动物按遗传学可分为相同基因类型和不同基因类型两大类。

相同基因类型又分为近交系、突变系和杂交F1代;不同基因类型又称远交群或封闭群。

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类:可分为四类: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SPF)、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和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GF和悉生动物饲养于隔离环境中,SPF和CL饲养于屏障环境中,CV饲养于开放环境。

2、什么是近交系动物,举例常用的近交系动物?定义:近交系动物:一般称为之纯系动物。

是采用兄妹交配(BXS——brother xsister)或亲子交配(PXO——parent xoffspring,父母与子女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而培育出来的纯品系动物。

一般以小鼠为典型代表。

所以把啮齿类动物同胞兄妹连续交配达20代以上的品系称为近交系,其近交系数可达99.8%,亦可用亲子(父女、母子)连续交配20代以上达到近交目的,其近交系数可达99%。

但必须用年轻的双亲同其子女交配,而且亲子交配不能同兄妹交配混用。

例如,如近交品系大鼠有ACI、AGUS、BN、SHR、F344.3、封闭群动物定义及其应用特点,举例常用的封闭群动物。

定义:封闭群动物: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且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这群动物可称为封闭群动物。

在这固定的一群动物中,有的可能有近交关系,有的则无近交关系,但都要避免兄妹交配,也要避免亲子、表兄妹、侄伯之间相互交配,保持其一定的遗传差异。

应用特点:封闭群因为有杂合子并避免了近交,故能保持相当程度的杂合性,从而避免了近交衰退的出现,故其生活力、生育力都比近交系强,具有繁殖力高等遗传学的特点,因此封闭群动物可大量生产,作为鉴定实验用。

例如ddN小鼠,惠斯脱(Wistar)大鼠、各研究所长期自行繁殖的昆明种(瑞士种)小鼠、青紫兔、新西兰白兔、大白耳兔、豚鼠等均属此类。

4、实验动物的等级分类(国际和我国)按微生物级别,我国的实验动物分类及主要用途普通级----一般为教学示范用;或为某项研究进行探索方法的预实验。

是未经积极的微生物学控制,普遍地饲养在开放卫生环境里的动物。

垫料和食物不经高压消毒,饮水为自来水,不喂青饲料。

不允许有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及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普遍动物只能供教养和一般性实验,不适用于研究实验。

清洁级----国内科研工作要求的标准动物,适合于大多数科研课题;无人畜共患病和主要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及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饲养在亚屏障系统中,除不能携带有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还不能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

SPF级----国际标准实验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

是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简称SPF动物。

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允许存在的,故其实际上就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饲养在亚屏障系统中.除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研究实验干扰大的寄生虫及病原。

SPF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

一般大多先培育出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后,再把其转移到有封闭系统(Barrier System)的设施中饲育繁殖。

无菌动物-----仅在特殊课题需要时使用。

是指机体内外均无任何寄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此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出来。

饲养在隔离器系统中。

5、什么是清洁级动物,SPF动物?清洁级动物:无人畜共患病和主要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及体外寄生虫的动物。

饲养在亚屏障系统中,除不能携带有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还不能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对科研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动物。

SPF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Specefic pathogen-free animals)是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简称SPF动物。

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允许存在的,故其实际上就是指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饲养在亚屏障系统中。

一般大多先培育出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后,再把其转移到有封闭系统(Barrier System)的设施中饲育繁殖。

SPF动物的祖先是无菌动物。

6、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有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1)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包括潜伏期动物,临床状态明显动物和恢复期动物)和携带病原体动物.(2)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不通过任何媒介,健康动物和患病动物直接接触感染,如狂犬病病毒、猴B病毒等。

a 水平传播实验动物群体中相互传播,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等。

b 垂直传播指母体通过卵巢、子宫将病原体传给胎儿。

间接接触传播:指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

a 非生物性传播媒介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饲料、垫料传播;饮水和水瓶传播;笼具和器具传播。

b 生物性传播媒介节肢动物;野生动物;实验动物;饲养及工作人员。

(3)易感动物指对某一传染病病原体敏感的动物.。

7、动物实验场所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高压蒸汽:用于饲料、垫料和器具消毒高热煮沸:用于器械、笼具、水瓶等消毒干烤消毒:180℃,30min或280 ℃,15min 火焰消毒:300 ℃,用于不锈钢笼具和金属器械消毒照射:X射线、γ射线等,过滤消毒:用于空气净化和消毒化学消毒法液体消毒剂:石炭酸,过氧乙酸来苏水,次氯酸等;蒸汽消毒:福尔马林、三聚甲醛等8、实验动物设施等级分类及适用提示9、什么是屏障环境设有恒温、恒湿、除菌换气系统的相对密封环境,送入的空气洁净度达1万级,室内保持正压,具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系统,饲养清洁级或SPF级实验动物和做清洁级和SPF级动物各种试验。

10、什么是空气溶胶,它包括哪些?空气溶胶:空气中的浮游微粒的总称,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

微生物气溶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飞沫核气溶胶,另一类是粉尘气溶胶。

11、实验动物营养需要的分类。

营养需要是指动物群体每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平均需要量。

1)生长营养需要:要求饲料能满足动物生长与体内同化过程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2)繁殖营养需要:要求能满足动物母体自身的营养需要和为胎儿生长发育与哺乳提供各种优质、充分的营养物质,动物在妊娠期间母体代谢率平均增加11~14%,后期可达30~40%3)维持营养需要:维持就是指正常情况下实验动物体重不增不减、不进行生产,体内合成与分解代谢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12、实验动物的配合饲料和日粮配合饲料:各种饲料原料根据实验动物饲养标准配合设计而成,配合饲料(formula feed)指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要求、不同生产用途的营养需要以及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实验和研究为基础,按科学配方把不同来源的饲料,依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并按规定的工艺流程生产以满足各种实际需求的混合饲料。

日粮:满足一头动物一昼夜所需各种营养物质而采食的各种饲料总量称为日粮(ration)。

13、什么是纯和日粮、天然日粮?纯和日粮:是指配制饲料时不用天然饲料,所有成分都是由纯的营养素组成,如合成氨基酸、纯化的淀粉、葡萄糖或蔗糖等。

天然日粮:天然组分日粮( Natural - ingredient diets)指经过适当加工的谷类籽实,如玉米、小麦或经过有限精制的产品,如鱼粉,豆饼等配合成的日粮。

这类日粮比较经济,适口性好,不仅适用于动物生产单位,而且也适用于动物实验单位饲喂实验动物。

14、什么是发育环境?发育环境指动物受精、出生到离乳这段时间。

15、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1)完全随机化设计(简单随机抽样)随机分组:先将动物按顺序编号,再用随机化工具,将动物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优点: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灵活,统计分析也比较简单,抗数据缺失能力较强亡,信息损失较小。

缺点:对非实验因素缺乏有效控制,只能靠随机化方法平衡有关因素的影响。

结果精确度降低,误差往往偏高。

所以一般适用于实验对象同质较好的实验设计。

(2)随机区组设计(分层随机抽样)随机区组设计开始应用于农业实验。

随机区组设计定义是一种混合抽样,其特点是将总体按变异原因或程度划分成若干个区组,然后再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注意事项:每个区组的动物数量应该等于或大于处理组要求的实验动物的数量。

如少于处理组数,则这组不能采用,特别不能用别窝的动物来补充;如大于处理组数,则这组能采用,多余的动物将舍弃。

特点:把总体分为几个比较同质区组,从而提高抽样的准确度。

显然比简单随机抽样准确;运用了随机原理,同时运用局部控制原理,从而降低了抽样误差,也可以来估算抽样误差;缺点:抗缺失数据能力差,如果一个区组发生意外,整个区组必须放弃。

(3)配对设计实验动物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时,可采用配对设计。

选择个体差异较小的动物配成对子,然后随机分配给处理组和对照组。

主要用于封闭群大型实验动物,如狗、猫、猴,个体差异大,不易获得较大数量的相似个体,一般采用配对设计。

(4)其他设计:顺序抽样、整体抽样、典型抽样16、实验动物环境的定义实验动物环境: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

环境因素包括发育环境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

前者指从受精到出生前在母体内的环境及出生后的哺乳期及发育期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后者指成熟动物个体所处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其中包括我们人为地施加的药物、手术等处理因素。

广义的实验动物环境包括:(1)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风速等。

(2)物理、化学因素:换气(氧、二氧化碳)、粉尘、臭味、噪音、照明等。

(3)居住因素:房屋、饲养笼具、垫料、供水器等。

(4)营养因素:饮料、饮水(5)生物因素:同种动物因素(社会地位、势力范围、咬斗、饲养密度等);异种动物因素(微生物、人及其它动物种等)。

以上所述的环境因素中除去营养因素及病源微生物因素即称为狭义的环境因素。

17、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分级及使用范围18、动物实验的3R原则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减少、替代和优化。

替代(replace)是使用非生物材料或无知觉的低等动物(如无脊椎动物)材料来代替使用活的脊椎动物的方法都属于替代,其范围包括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或计算机等方法取代整体动物实验,以低级动物代替高级动物等。

减少(reduce) 减少是指在保证获取一定数量与精确度的数据信息的前提下,减少动物的使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