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材料化学专业设置于2004年,该专业立足于材料与化学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开展冶金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能源材料、功能材料、及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前沿探索及应用技术研究。
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特别是新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表面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依托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粉末冶金研究院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起被认定为国家A类专业,在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连续5年获得A++专业。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标准,培养政治思想正确,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优良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较强国际化竞争能力、可从事材料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以及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开发与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毕业生主要面向结构材料、电子、能源、有色冶金等领域。
三、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①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修养;②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地阅读和翻译专业外文技术资料,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计算机基本原理,掌握一种以上计算机语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③扎实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④系统掌握本专业及相关方向的各类材料的合成制备技术、结构性能表征、应用领域,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⑤掌握工程制图、电子电工、过程开发等工程技术所必要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初步的识图、绘图和工艺设计能力;⑥掌握本专业及相关材料的制备、表征、设计方法和工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能力要求①具有应用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社会交往能力;③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④具有一定的应用本专业的理论、技术、工艺等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的能力。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大学物理实验 2(48 课时,1.5 学分)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5.有机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6.物理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7.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8.电工电子学(16 课时,0.5 学分)
9.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I(64 课时,2 学分)
008401101055
高等数学 Ⅱ1
Advanced Calculus Ⅱ1
高等 数学
008401101057 008401101059
高等数学 Ⅱ2 线性代数
Advanced Calculus Ⅱ2 Linear Algebra
高等数学 Ⅱ1 高等数学 Ⅱ1
008401101063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072503201261
选修
072503201283 072503101244
072503211281
072503202295
072502101271
海洋 特色 选修
072502102299
072503101277 072503201255
能源 特色 选修
拓展 选修
083702211261
072503201277
验
Physical Chemistry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 Experiments of Physical Chemistry
验
College English I
大学 外语
008301101035 008301101037
大学英语 Ⅱ 大学英语 Ⅲ
College English Ⅱ College English Ⅲ
材料化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实验课程分为以下3个类型: (1)公共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电子电工实验等。 (2)专业基础实验 主要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工程基础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专业基础训练及综合实验。依据相应 课程大纲,每门课程至少开设4个实验项目,且能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3)专业实验 主要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材料制备与性能综合实验等。要求开设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相关实验至 少7项,同时完成至少1种材料的制备,包括原料的选择—配方计算—工艺方案设计—制备—相关性能测试及结构 分析等全过程训练。 (1)机械零件设计 进行工程设计基本技能训练。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就业方向
化学、材料、能源、医药、机械、农业、环境等相关领域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毕业生主要在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石油化工、工程塑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轻工、食品、装 备制造、节能环保和分析检测等领域和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从事质量检验、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新材料研发、管理等工作 。
教室、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和功能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实验室生均面积不小于2.5平方米,生均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15000元。
实验设备完备、充足、性能优良,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需求。专业课程实验开设率 应不低于90%,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占总实验课程的比例不低于60%;每个实验既要有足够的实验台 套数,又要有较高的利用率。基础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2人;专业实验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3人;大仪器实验 每组学生数不能超过8人。
(2)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中摒弃传统的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 到课堂教学中来,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尝 试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不再是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而是注重平时成绩和创新能力提高,平时 布置一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课程作业,如文献综述、课程论文、学期论文等。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材料化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其与化学变化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在材料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份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详细内容。
一、学科背景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首要目的是建立起学生对材料化学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基础知识。
在此阶段,学生应该掌握材料的分类,了解各种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并熟悉常见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
二、实验室技能培养实验室技能对于学习材料化学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学会操作常见的实验设备,掌握实验方法和技术,并能正确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在此阶段,学生应该接触到各种实验项目,包括样品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科研项目参与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材料化学培养方案中,学生应该有机会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例如新材料的开发、材料性能的优化等。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材料化学的前沿动态,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学术交流和合作学术交流和合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等。
此外,与其他研究团队的合作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
五、课外拓展实践除了学术科研,学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例如,学生可以参加材料竞赛、学术交流会、实习项目等,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六、评估与反馈在材料化学培养方案的最后,评估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校和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总结:材料化学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在材料化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403)一、专业介绍材料化学专业始建于1992年,现已形成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两个稳定学科方向。
以此为基础,建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授权点,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专业学位授权硕士点。
本专业拥有省级化学专业基础课程优秀教学团队、校级材料化学本科专业优秀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42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宝钢教育教师奖1人。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等平台对本科生进行培养。
目前本专业拥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教材9本。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理论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牢固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和改性、材料结构与性能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能力的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
培养目标1: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2:可以继续攻读材料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培养目标3:毕业5年后,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化学理论及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材料化学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训练,养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较强的创业、创新意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1.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1-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1-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技术、材料加工和改性技术、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分析方法;1-3: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外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法规;2.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2-1:具有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2-2: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2-3: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2-4:具有对实验条件及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403
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
与密封材料,功能高
高分子合成工艺,聚合物 12 分子材料,合成纤
14
成型工艺
维,膜技术及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 C,无机
聚合物流变学,塑料
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
材料学,企业管理,
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
计算机在材料化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 物理实验,化工产品设计, 44
中的应用,波谱分 析,高分子材料质量
产 与理
品专
制 业课
备 实程
试
设
习
验
计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实验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
图 1 依据材料科学四要素设置的主要课程
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论述如表 1 所示。
表 1 材料化学专业教育内容、知识体系、知识领域、知识单元(核心、一般)一览表
教育 内容 (学分)
知识体系
从下列八个模块中 选择:哲学与社会,
大学物理 A
6 语言、文学与艺术,
大学英语(日、俄)
13 历史与文化,政治与 12
法律,经济与管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自然科学与技术,创
大学体育 材料化学专业导论
新创业与就业和学 4
校特色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文 献检索实践,工程训练 A,
9 大学物理实验 A,大学数
1.培养目标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工程 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签约的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参加实践学习,熟悉企 业生产流程与主要设备,参与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巩固和深化专业知 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 队合作意识。同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敏锐性,培养能从事产品的生产、管理、营销和技 术服务的应用型后备工程师。 2.培养标准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侧重于以实验 与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 能力、系统思考和应用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1)养成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深入了解现 代材料化学企业特点及文化;熟悉材料化学产品制造工艺流程、管理体系及设备特点;了解 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规范、标准及其在生产环节中的具体实现过程;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掌握扎实的材料化学基础知识,具备数学、计算机、工程图学、力学等工程基础知 识,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合 成工艺、聚合物成型工艺等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具有在产品开发、制造等环节中的应用能 力;了解材料化学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熟悉行业发展对设备功能及工艺优化的要求;熟 悉产品的创造周期;逐步培养创新意识、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汇贯 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能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工程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实践综合能力;具有单元操作流程、规范及 其控制能力;了解并熟悉材料化学产品生产系统构成、规模扩展及改造方案;初步掌握材料 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在产品生产、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环节中的应用能力。 (4)能够将所学到的核心课程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具有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 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熟悉材料化学产品制备的工艺方法及实际操作;具有产品开发及 修订相关技术文件的撰写能力;了解项目规划、管理、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等方案的制定与 实施。 (5)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具有项目策划、设计、创新的能力。 (6)具有应对危机、竞争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3.培养模式
材料化学 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1. 简介材料化学是研究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培养一个成功的材料化学研究人员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
2. 学习阶段a. 学习基础知识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学习材料科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如晶体结构、材料合成和表征方法等。
b. 学习专业课程学习材料化学的专业课程,包括材料合成与化学反应动力学、材料表征方法、材料性能与应用等。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掌握材料化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能力。
c. 参加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参加相关领域的研讨会和学术会议,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与其他研究人员交流和合作,拓宽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 实践阶段a. 实验室实习在材料化学相关的实验室进行实习,学习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实验方法。
通过实践了解材料合成、材料表征和材料性能测试等实验过程。
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合作,参与实际研究项目的开展。
b. 独立研究项目在研究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材料化学研究项目。
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题,进行系统性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发表研究成果,提高科研水平。
c. 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4. 专业发展阶段a. 继续学习和进修长期跟随导师或参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进修,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和技能。
了解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
b. 科研团队领导和指导在科研团队中积累经验,并逐渐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领导和指导研究人员。
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
c.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有价值的科学实验。
将研究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提高学术影响力。
d. 科研项目申请和管理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通过项目管理经验,提高科研管理能力。
e. 导师和指导学生担任导师的角色,指导本科和研究生学生的毕业论文和科研项目。
传帮带,培养下一代的材料化学研究人员。
f. 参与学术评审和专家评审对学术论文进行评审,参与相关学术组织的评审工作,提高个人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声誉。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引言:材料与化工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领域之一,为了培养和培养更多的材料与化工专业人才,制定全面的培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材料与化工的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以期为相关专业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基础、物理学基础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表面与界面科学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如材料分析与测试、材料加工与制备、材料设计与计算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环节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材料与化工实验,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了解行业现状和实际需求。
3.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吸收和理解能力。
2. 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设置适当的实践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方式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评价: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课程作业:布置课程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结论:材料与化工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Material Chemistry(门类:理学;二级门类:材料学;专业代码:080403)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和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实验技能和科学创新研究方法,具备材料制备(合成)、新材料开发及生产应用的能力和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工等领域相关方面,从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工艺设计、检验检测、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材料化学(双语教学)、塑料助剂合成与应用、材料腐蚀与防护等知识。
能在材料化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专业学生通过四年学习,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掌握材料化学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3.系统掌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材料的组成、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与使用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4.掌握材料化学专业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制备、性能检测与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5.了解材料化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备设计材料和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根据工程应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6.了解与材料化学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7.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9.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广博的材料学基本知识、系统扎实的材料学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材料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熟练掌握英语和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科技管理的综合能力。
培养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适宜继续攻读材料学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也可到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
二、修读课程要求(按知识层次):课程按知识层次设置分类及学分比例表:分类 学分 比例(%)通修课程 69 43.1学科群基础课程 50.5 31.6专业核心课程 19 11.9自由选修课程 13.5 8.4毕 业 论 文 8 5合 计 160 1001、通修课程设置:69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建议年级军事理论 1人文科学素养 4英语类8 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选班上课,具体情况说明见《修订原则》中通修课设置英语类部分。
数学类16 单变量微积分120 6 秋1年级多变量微积分120 6 春1年级线性代数(B1)80 4 春、秋1年级物理类(乙型)15 力学与热学80 4 春1年级电磁学(B)80 4 秋2年级光学与原子物理80 4 春2年级大学物理-基础实验60 1.5 春1年级大学物理-综合实验60 1.5 秋2年级政治类15 形势与政策(讲座) 1 秋1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0 2 秋1年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60 3 秋1年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60 3 春1年级重要思想概论60 3 秋2年级重要思想概论实践120 3 秋* 2年级体育类4 基础体育40 1 秋1年级基础体育选项40 1 春1年级体育选项(1)40 1春、夏、秋体育选项(2)40 1春、夏、秋计算机类4 计算机程序设计(A)或计算机程序设计(B)60/4060/604 秋1年级生物类 2 从生物类课程任选一门40 2通修课学分小计692、学科群基础课程设置:50.5学分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建议年级数学类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0 3 春、秋2、3年级复变函数(B)40 2 秋2年级数理方程(B)40 2 春2年级计算方法(B)40 2 春、秋2、3年级物理类3.5 大学物理-现代技术实验60 1.5 春2年级量子力学(B)40 2 秋3年级化学类38化学原理(A)80 4 秋1年级无机化学40 2 春1年级分析化学40 2 春1年级有机化学(B)80 4 秋2年级物理化学(B)(上)80 4 春2年级物理化学(B)(下)80 4 秋3年级无机化学基础实验(上)40 2 秋1年级无机化学基础实验(下)40 2 春1年级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上)40 2 秋2年级分析化学基础实验(下)40 2 春2年级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上)40 2 春2年级物理化学基础实验(上)40 2 春3年级物理化学基础实验(下)40 2 秋4年级化工原理60 3 春3年级化工实验20 1 秋4年级学科群课学分小计50.53、专业核心课程设置:19学分专业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建议年级材料化学固体材料结构基础60 3 秋3年级固体物理60 3 春3年级材料研究方法80 4 春3年级材料制备与加工60 3 春3年级材料物性60 3 秋4年级材料科学基础实验120 3 秋4年级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小计194、自由选修课程:13.5学分在院系指导下,通过修读全校各院系本科和研究生已开设课程满足计划要求学分达到毕业要求。
材料化学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材料类专业代码080403英文名称Materials Chemistry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材料化学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并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意识、沟通交流与自我提升能力;能够在材料的合成、制备、研发、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以及一定的化学工艺与设备知识;具备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3)熟悉材料生产方面的相关理论和制备工艺,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了解国家关于相关产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
(4)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掌握中外文资料收集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2、能力结构(1)掌握材料特别是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材料加工、结构与性能测试方面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初步具备在相关材料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2)掌握材料生产的基本单元操作、加工设备及相关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材料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熟悉相关工艺制图与设计知识,初步具有在材料企业从事工艺设计及控制与生产操作的能力。
(3)具有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具有对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兴趣。
(4)经过学习,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5)能够针对特定性能的材料,提出合理的制备、单元操作、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社会、健康、环保、安全、法律、文化等价值因素。
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403)
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403)一、培养目标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修养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国际环境下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的潜力,具有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生产技术与管理、产品与设计、新材料研发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能源存储、环保、精细化工等领域及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研究、开发、教学、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或在材料科学领域继续深造。
二、专业培养特色本专业立足于材料化学,偏重无机非金属材料,以能源、环保材料为特色,将材料与化学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材料与器件相结合、面向国际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培养纳米材料、能源材料、环境材料等无机材料方面的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1.素质要求:具有健全的人格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突出的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2.知识要求:掌握材料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3.能力要求:具有利用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科技信息的采集、表达、加工及分析方法;具有工程设计、实验研究等基本技能;具有高新技术材料设计、合成与加工及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计算机编辑文档、处理数据、绘制图形等能力;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专业培养要求又可细分为如下12个方面:(1)工程知识:掌握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能够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和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和解决复杂材料科学与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方案
材料类本科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总体培养目标:本学科大类从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前沿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坚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基础知识和高新材料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
本学科大类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高校教学以及技术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具备较强国际化竞争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拥有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拼搏精神,以及练达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开发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目标:从材料科学和化学的角度系统地培养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材料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能够从事材料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能在材料化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在本专业完成学习的优秀学生,可在材料学科专业、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加工、以及化学化工等相关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和科学研究。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具有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团队领导才能。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电脑基础和外语能力,具有较宽厚系统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与基础技能,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以及受到各种先进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分析与性能检测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和产品质量控制、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材料与化工 培养方案
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材料与化工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材料与化工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能够在材料与化工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二、专业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传热与传质等,培养学生全面了解材料与化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深化课程,如材料与化学分析、材料与能源、材料制备与加工等,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的需求。
三、实践环节设计1.实验课程:设置材料与化工实验课程,包括材料分析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等,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材料与化工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
3.实践项目:开展材料与化工相关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综合评价与考核1.期中期末考试: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试评价,检验学生掌握的理论和应用能力。
2.实验报告评估:对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实习实训考核: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表现。
4.项目汇报和答辩:对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进行汇报和答辩,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辅助培养措施1.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学术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3.实践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工作机会和实践经验。
4.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材料与化工相关的学生社团和实践团队,培养团队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合理的师资激励机制,吸引和保留优秀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教师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080403)一、专业介绍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种材料以及由这三种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材料科学是当今世界的带头学科之一.材料又是一切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材料,而新材料的出现又推动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使用及制造材料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材料成为一门科学——材料科学,仅有30多年的时间,因此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集众多基础学科与工程应用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综合学科,因而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按国家教育部关于学科划分,理科高等院校的材料学科主要分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两个专业方向.材料物理主要是研究材料凝聚态物理结构及其组成和性质的学科。
材料化学主要是研究材料化学合成方法,化学结构组成及其性质的学科。
河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始建于1992年,现已形成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两个稳定学科方向。
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材料物理与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一个工程塑料省部级研究室。
现有教师三十余人,其中以教授、副教授为主。
本学科培养的本科生多年来考取研究生和就业率一直处于河北大学前列。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坚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较广泛的材料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础训练,具有运用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科学理论研究和新材料开发的基本能力。
学生毕业后适宜到事业、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及生产单位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应用性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相关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及相关的理工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的物质组成、制备和加工、结构与性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培养运用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专业名称:材料化学专业代码:080403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宗旨,以绿色低碳新技术为导向,形成了以光伏、二次电池等新能源材料的专业特色。
培养的学生能够基于化学原理进行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性能检测,并具有材料学领域多元化视野及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学制与学位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三、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化学及材料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性能检测的能力,能从事材料化学相关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材料相关行业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拥有较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备以下能力:目标1.熟悉材料化学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动态,能够运用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和材料化学的专业知识,对材料设计及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目标2.能够运用现代工具及材料化学专业知识,从事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
目标3.具备工程师的专业基本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综合考虑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
目标4.具备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团队协作精神、有效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作为技术骨干在企业的生产及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
目标5.拥有终生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能够通过工程实践及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
毕业要求:基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两方面制定出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如下: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材料化学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材料化学相关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材料化学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制定日期:2018年6月制定:刘海梅审核:王罗春批准:黄冬梅
一、专业说明
专业代码:080403
二、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根据我校“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和“立足电力,融入上海、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本专业定位是:依托学校的电力学科优势,着重体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开发及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应用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求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具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
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方面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掌握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合成与制备技术、现代表面科学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科学研究训练、材料制备与加工综合训练和材料的表面处理和改性等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运用化学和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初步形成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2、握材料化学学科及相关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材料制备(化学合成)、表面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化学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新要求和新需求,面向电力生产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
持续学习提升能力,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务实创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
五、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化学、材料性分析测试方法、现代表面科学与工程、电化学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材料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科学研究训练、毕业实习、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八、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实践等(课外完成)。
九、毕业学位要求及授予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修满169学分),素质拓展教育4学分(由团委统一安排)。
符合各项要求者,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
毕业生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者,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
十一、教学安排指导表(另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