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爱护水资源一、爱护水资源有两方面:一方面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防治水体污染二、、水体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对于水体污染的治理:工业上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课题二水的净化一、自来水厂处理水的一般步骤:①取水②沉淀③过滤④吸附⑤消毒⑥配水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仪器: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2个烧杯、玻璃棒、滤纸②操作要点: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4、硬水和软水的定义: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②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5、硬水软化的方法:①生活中:煮沸②实验室中:蒸馏③工业上:离子交换法和药剂法6、鉴别硬水和软水的常用的方法:取等量样品,分别加入等量少量的肥皂水,用玻璃棒搅拌,产生泡沫很少的是硬水,产生很多泡沫的是软水。
三、其他(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电解水的实验1、装置―――水电解器2、电源种类---直流电通电 3、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4、化学反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5、检验: 正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木条燃烧更旺(证明是氧气)负极端玻璃管---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证明是氢气)6、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人教版)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解析】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6【2019.北京】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右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操作是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用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点1: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原理和作用① 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发生的是 物理 变化。
② 常用的净水方法,按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蒸馏 、 吸附 、过滤 、 沉淀 。
2.过滤操作要领① “一贴”,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不留气泡;②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 漏斗边缘 边缘,液面低于 滤纸边缘 边缘;③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 玻璃棒 的中部,玻璃棒下端轻靠三层滤纸 处,漏斗下端的尖嘴口紧靠 烧怀内壁 。
3.自来水的生产流程知识点2:硬水和软水1.定义① 硬水是指含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较 多 的水。
例如河水、井水等。
② 软水是指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例如雪水、雨水等。
2.鉴别方法:用 肥皂水 ,产生泡沫较多的是 软水 ,泡沫较少或有浮渣产生的是 硬水 。
3. 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用 煮沸 ,工业或实验室用 蒸馏 。
课外实验:自制的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沙、蓬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 。
知识点3:氢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无 色、 无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 小 , 难 溶于水。
2.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 验纯 。
①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淡蓝色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干冷的烧杯内壁有 水雾 产生。
氢气被认为是最 理想 的燃料。
② 方程式: 2H 2 + O 22H 2O③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并向 下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 不纯 ,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 较纯 。
知识点4:电解水实验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是 氧气 ,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是 氢气 ,且与正、负极相连的两侧玻璃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
2.化学方程式: 2H 2O2H 2↑ + O 2↑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第四章 自然界的水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考点一:过滤1、定义: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2、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3、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烧杯杯口紧靠玻璃棒4、玻璃棒的作用:引流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烧杯不干净、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纸破损。
例题1海水是一种化学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包括水、溶解于水中的多种化学元素和气体。
在海水中迄今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达80多种。
含量较高的元素除组成水的氢、氧元素外,还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在氯化钠、氢气、镁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H2由离子构成的是NaCl 。
(均填化学式)(2)自然界中的溴元素绝大多数存在于海洋中,其元素符号为Br,根据中文名称猜测溴应属于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海水也是未来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小明同学从水产市场带回一瓶浑浊的海水,准备与同学们一起对其进行净化。
请你加入他们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他们向水中加入明矾,搅拌静置后进行过滤。
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如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滤纸破损。
②下列对过滤过程及结果描述正确的是ABC (填编号)A.此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过滤是利用颗粒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离C.过滤之后得到的”“水”仍是咸的D.过滤之后得到的“水”可以饮用③在水的净化过程中,活性炭起到吸附作用。
例题2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玻璃仪器名称①烧杯;②漏斗;(2)该实验进行的是过滤操作;(3)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边缘要高于液面;(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可除去不溶性杂质,实验室中如要进一步除去水中的色素或异味,则可继续进行吸附(填“吸附”或“蒸馏”);(5)若此操作得到的液体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写一条)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梳理
二、硬水和软水
概念
鉴别方 法
硬水
软水
含有较多①__钙__镁__离__子__ 不含或含有较少②
的水
_钙_镁__离__子__的水
加入③_肥__皂__水___,出现④_泡__沫__较__少__、__浮__渣__较__多__ 现象为硬水,出现⑤_泡__沫__较__多__、__浮__渣__较__少_现象
• 命题点 1 爱护水资源 • 命题点 2 水的净化 软水和硬水 • 命题点 3 水的组成 • 命题点 4 化合价 • 命题点 5 化学式的书写、意义及相关计算 • 命题点 6 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 命题点 7 物质的分类
命题点 1 爱护水资源
知识梳理
1. 淡水资源有限,地球上水总储量约为1.39×1018 m3,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2.53%。
(4)小芳家里桌上有两杯无色液体,只知是食盐水和蒸馏水, 她妈妈采取尝味道的方法就加以了区别,小芳认为采取 ___加__热__蒸__发____(填“加热蒸发”或“检测pH”)的方法也可以 区别。
【解析】
(1)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xOy,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8.9%,16xy
(2)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
污染源
防治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工业污染(未经处理的废水、 工业废水处理
废物任意排放)
__达__标__后__排__放____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
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水资源及其利用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约占地球水储量的96.53%,淡水只约占地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以冰雪等形式分布在两极、高山和永久冻土层中,难以被人类直接利用。
2.海水中已被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水能参与很多化学反应,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资源。
二、保护水资源1.爱护水资源的途径: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治水体污染(1)合理利用水资源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改变用水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如工业用水重复使用、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推广节水器具等(2)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三.水的净化1.水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
自然界的河水、湖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沉降:吸附沉淀,加入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
过滤:让水中的不溶性沉淀物与液体分离吸附:常用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吸附色素和异味等可溶性杂质。
消毒:加入消毒剂,杀死病毒微生物,属于化学变化经沉降、过滤和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浑浊的水变澄清了,但仍然不是纯水。
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被除去后,仍有一些溶解的杂质存在于水中。
3.硬水和软水(1)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鉴别方法: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实验室——蒸馏、生活中——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4.净化水的常用方法(1)沉淀、过滤和吸附、蒸馏是工业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在化学实验中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2024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的必背知识点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必背知识点一、爱护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与现状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且分布不均匀。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 节约用水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上: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浇花、洗衣服水冲厕所等。
工业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使水循环使用。
3. 防治水污染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二、水的净化1.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原水→静置→絮凝沉淀 (明矾)→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化学过程)→生活用水2. 净化方法及其作用沉降: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过滤:除去较小的不溶性杂质,把固体和液体分离。
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杀菌消毒:除去水中的细菌、病毒,利用氯气、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化学变化。
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净化程度最高。
三、水的组成1. 电解水实验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构成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实验现象:电极上有气泡,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负极气体可燃烧,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³,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四、氢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为2H℃ + O℃ = 2H℃O。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答案:BA、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晾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不符合题意;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答案:D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答案:AA、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不符合题意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二)水的重要性质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有效去除污物杂质。
纯水--无色、无味、无臭,被称作是"通用溶剂",在平时没提到具体是什么溶剂时,都会把溶剂默认成水。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 氢气+氧气 。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的。
(四)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海洋水——海洋 河流、湖泊 陆地水—— 土壤、沼泽冰川…… 大气水——空气 生物水——生物体 地 球上的水蒸馏 √ √ √2、硬水和软水 (1)、水的硬度:水中含钙、镁等矿物质成分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2)、硬水软水的区别:用肥皂水,产生产生浮渣较少、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3)、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中软化方法——煮沸、最高软化方法——蒸馏 (五)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自然界的水》学习要点总结
例:氢气、氧气、氮气、铁、碳 等
H2 O2 N2 Fe C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例:二氧化碳、氧化铁、高锰酸钾
CO2
Fe2O3 KMnO4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CO2 、 Fe2O3 等。
要点诠释: ①把物质分成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种类; 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的依据是:组成元素的种类。 ②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不一样,后者包含着前者。化合 物中只要含有氧元素,含氧化合物,如氯酸钾、高锰酸钾都 含有氧元素,属于含氧化合物但不属于氧化物。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天津
山东
甘肃
重庆
广东
广西
我国各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未列入)人均水量
缺水的原因
• 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 • 分布不均(时间和空间)
自然原因
• 人口增长 • 水污染严重 • 森林破坏严重
人为原因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构成。 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 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 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 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 水,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3.氢气的验纯 1、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2、管口朝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如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 如听到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罩在火 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
5.要点诠释 ①经检验不纯需要用排空气法再重新收集时,要用拇指按 住试管口一会,否则试管内的氢气火焰可能还未熄灭,有 可能使气体发生器内不纯的氢气燃烧发生爆炸。 ②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 止发生爆炸。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4单元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归纳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通电通电 点燃 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单元速记】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01 思维导图02 考点速记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着。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淡水只约占地球水储量的2.53%。
(2)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Na。
2.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总量相对较多,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对较少,且地域差距很大。
(二)保护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水体污染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利用,使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2.保护水资源既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又要防治水体污染。
(1)合理利用水资源:如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改变用水习惯可以大量节约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我国通过修建水库和实施跨流域调水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局面。
(2)防治水体污染:如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三)水的净化1.天然水中的杂质:自然界的河水、湖水、海水等水里含有许多杂质,不溶性杂质使其浑浊,可溶性杂质则可能使其有气味或颜色。
2.自来水厂的净水步骤:天然水→加混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自来水。
3.常用的净水方法(1)沉降:混凝剂明矾可以使水中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使水逐渐澄清。
(2)吸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
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异味,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3)过滤:①适用范围: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②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实验用品:滤纸。
③操作要点、操作说明及未规范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操作要操作说明未规范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如果滤纸未贴紧(留有气泡),会造成过滤速度慢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如果滤纸边缘高于漏斗口,液体可能会从漏斗外流下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会不经滤纸过滤而流下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嘴紧靠玻璃如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可能造成液滴飞溅玻璃棒末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如果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这边,可能造成滤纸破损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如果没有紧靠,过滤速度变慢,同时可能造成液滴飞④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课题1爱护水资源一、水资源1、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3、海洋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氯钙。
人体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碳氢氮。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
4、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总量丰富,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二、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1、节约用水即提高水的利用率: 生活中提倡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型器具;农业中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中提倡对水重复利用,循环使用2、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课题2水的净化一、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1、沉淀(1)静置沉淀(2)吸附沉淀:试剂:明矾净水原理: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②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③仪器: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作用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蒸馏的装置:见书P57,图3-21和3-221、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开水2.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3.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课题3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2H 2↑+O 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1质量比1:8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 3化学性质: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O 2↑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着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臭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 2)+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O 2 点燃2H 2O点燃前,要验纯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氧化铜 △铜+水 化学方程式:H 2+CuO Cu+H 2O 氢气“早出晚归”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 、CO )3、氢能源三大优点:产物无污染、放热量高、以水制取氢气来源广不能推广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氢气的储存和运输比较困难点燃通电 通电 电解水口诀: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2 二、物质的分类1、概念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例:二氧化硫、氧化铁等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即划分单质、化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种类来划分的。
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单质;若含有几种元素的纯净物就属于化合物2、物质分类的步骤①根据物质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②写出纯净物的化学符号③根据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④在化合物中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找出氧化物课题4化学式和化合价一、化学式1、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 含义:A 表示某种物质;B 表示某种物质的组成;C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D 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例如:H 2O :A 表示水这种物质;B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一个水分子;D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 分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
若化学式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 2;4H 2O :表示4个水分子。
4、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分子的个数。
例如:3H 2O :3表示3个水分子。
5、 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的含义: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如;H 2O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6、 化学式的书写: ⑴单质:A :氢气、氮气、氧气、氟气、氯气、溴、碘这七种单质: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2表示。
例如:氢气:H 2、氧气:O 2B :除上述七种以外的单质: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例如:铁:Fe ;红磷:P ⑵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根据名称从右写到左。
若已读出原子个数的就直接写;若未读出原子个数的需根据化合价来正确书写。
例如:四氧化三铁: Fe 3O 4;氯化镁:Mg +2Cl -12;硫酸钠:Na +12SO 47、 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或由两种原子团构成的)的读法: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在氧化物中一般要读出原子个数 含有酸根(NO 3、SO 4、CO 3、PO 4)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某酸某”含有氢氧根(OH )的化合物:从右至左读作“氢氧化某”例如:Fe 3O 4:四氧化三铁;MgCl 2:氯化镁;Al(NO 3)3:硝酸铝;Mg(OH)2:氢氧化镁。
二、化合价1、 化合价是用来表示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的原子个数比,是元素的一种化学性质。
有正价与负价之分。
2、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若数字为1时,不能省略。
例如:标出物质中镁元素的化合价:MgCl 2。
3、 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的含义: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例如:MgCl 2。
:2表示在 氯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
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③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④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⑤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⑥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b +a 小结微粒个数的表示方法:①原子个数的表示: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②离子个数的表示: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③分子个数的表示:在化学式前面加系数4、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的关系:①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的数值=离子带的电荷数②元素化合价的符号与离子带的电性一致 例:镁离子:Mg 2+与+2价的镁元素:Mg +2 5、化合价的规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以A m B n 为例, 即(+a)×m +(-b)×n =06、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1)元素化合价顺口溜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价磷,二四六硫二四碳,单质元素价为零。
(2)原子团顺口溜:负一价硝酸氢氧根,负二价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注意:氯元素在氯化物中显-1价,硫元素在硫化物中显-2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附:常见原子团:硝酸根:NO 3氢氧根:OH 碳酸根:CO 3硫酸根:SO 4磷酸根:PO 4铵根:NH 47、必须背熟的离子符号:K +Ca 2+Na +Mg 2+Zn 2+Al 3+Fe 3+Fe 2+Ag +H +NH 4+Cl -O 2-S 2-SO 42-CO 32-NO 3-OH -PO 43-等三、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以A m B n 为例1、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r(A m B n )=Ar(A)×m +Ar(B)×n2、各元素的质量比A 元素质量与B 元素质量的比=[Ar(A)×m]:[Ar(B)×n]3.元素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