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题库
病毒学题库及答案

病毒学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0分)1.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是: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k)。
(病毒学之父)2.病毒的特点有:没有细胞结构、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特殊的繁殖方式、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3.病毒的对称性有: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复杂对称。
4.病毒的复制过程有:吸附、侵入、脱壳、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5.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6.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缺点有:杀虫速度缓慢、病毒特异性强,寄主范围窄。
★7.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法国人Adolf Mayer 。
★8.病毒的宿主有:微生物、植物、动物。
★9.病毒的核酸类型有: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双链RNA(dsRNA)、单链RNA(ssRNA)。
★10.病毒突变体的种类有:条件致死突变体、蚀斑突变体、抗原突变体、共变体、适应新宿主突变体。
★11.人畜共患的病毒有:流感病毒、狂犬病毒、朊病毒。
★12.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13.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有:对人畜(人体、畜禽、鱼虾等)安全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高、昆虫病毒使用后效果明显。
二.判断改错题(少了大约11题左右,10对10错,共15分)1.判断(描述)病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
(×,微米→nm或Å)2.病毒分类系统中“种”作为最小的分类单位。
(√)3.病毒的突变只是指自发突变。
(×,病毒的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4.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5.HIV核心为两条单链DNA构成的双体结构,并含有反转录酶。
(×,DNA→RNA)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毒生物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病毒生物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病毒是由以下哪种物质构成的?A. 蛋白质B. 核酸C. 脂质D. 蛋白质和核酸答案:D2. 病毒的复制方式是什么?A. 自我复制B. 无性繁殖C. 有性繁殖D. 寄生复制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病毒的结构组成部分?A. 衣壳B. 核酸C. 细胞壁D. 酶答案:C二、填空题4.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________。
答案:DNA或RNA5. 病毒依赖宿主细胞进行________。
答案:复制和增殖三、简答题6. 简述病毒的生命周期。
答案: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侵入、脱壳、复制、组装和释放等阶段。
病毒首先通过特定的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结合,然后侵入宿主细胞,释放其遗传物质。
在宿主细胞内,病毒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制进行复制和组装,最终形成新的病毒颗粒,并通过裂解宿主细胞或通过细胞膜的出芽释放到细胞外。
四、论述题7. 论述病毒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答案:病毒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许多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病毒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开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从而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
此外,某些病毒在医学上也有应用价值,如利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治疗。
五、案例分析题8. 某地区爆发了一种新型病毒引起的疾病,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答案:新型病毒疾病的爆发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动物宿主的接触、环境变化、人类行为等。
防控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实施隔离和检疫措施,开展公共卫生教育,研发疫苗和治疗药物,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
结束语:通过本考试题及答案的学习和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病毒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对病毒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同时,也鼓励同学们持续关注病毒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病毒学复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 复制周期2. 顿挫感染3. 缺陷病毒4. 干扰现象5. ts突变株6. CPE7. 包涵体 8. 干扰素 9.抗原性漂移 10.抗原性转变二、简答题1. 病毒有何主要特点?2. 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3. 简述ts突变株获得的条件及实际意义?4.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5.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DNA病毒科名称?6.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RNA病毒科名称?7. 病毒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哪些?8.简答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三、论述题1.试述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措施和制剂。
2.举例说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
3.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是什么?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复制周期:病毒增殖是复制,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复制一般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2.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内,细胞不提供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不能合成病毒本身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与释放。
3.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如丁型肝炎病毒。
4.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5.ts突变株:就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
即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
这是因为ts 变异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
6.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
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7.包涵体:是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斑块,一般呈园形或椭园形,称为包涵体。
病毒相关生物试题及答案

病毒相关生物试题及答案1. 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2. 病毒的复制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3. 什么是病毒的宿主范围?4. 描述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并给出至少两个例子。
5. 病毒如何影响宿主细胞的生理功能?6. 为什么病毒被认为是非细胞生物?7. 病毒在医学和生物技术中有哪些应用?8. 什么是病毒疫苗?简述其工作原理。
9. 病毒如何进化和适应宿主的免疫反应?10. 描述一种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答案1. 病毒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蛋白质外壳(衣壳)和核酸核心(可以是DNA或RNA)。
2. 病毒的复制过程通常分为吸附、进入宿主细胞、脱壳、复制、组装和释放。
3. 病毒的宿主范围指的是病毒能够感染的生物种类,有些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而有些则只感染特定种类的生物。
4. 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
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RNA病毒,而天花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5.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的机制进行复制,这可能会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疾病。
6. 病毒被认为是非细胞生物,因为它们缺乏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生存和复制。
7. 病毒在医学和生物技术中有多种应用,包括作为疫苗的开发模板、基因治疗的载体以及在生物工程中作为工具。
8. 病毒疫苗是一种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病毒的免疫反应,而不引起疾病的方法。
疫苗通常包含病毒的某些成分或弱化的病毒,以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真正的病毒。
9. 病毒通过突变和重组来进化和适应宿主的免疫反应,这使得它们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继续复制和传播。
10. 例如,流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结束语通过这份试题及答案,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它们在医学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病毒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对病毒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疾病的防治。
病毒学题库

病毒学的试题选择题1、下列那种病毒对高温耐受的是( )A、疱疹病毒B、 HIVC、猪瘟病毒 D 疯牛病病毒2、下列不是干扰素作用特点的是( )A、作用迅速B、种属特异性C、间接作用D、窄谱性3、下列哪种病毒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可在体内长时间存在( )A、天花病毒B、新城疫病毒C、细小病毒D、犬瘟热病毒4、 RNA 病毒突变率远远高于 DNA 病毒原因是( )A、病毒增值快B、病毒分子量小C、 RNA 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D、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5、感染病毒的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存在着可着色的斑块结构称: ( )A、蚀斑B、空斑C、包涵体D、异染颗粒6、抗体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B、抑制病毒生物合成C、诱导干扰素产生D、杀伤细胞内病毒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 (D)A、细胞死亡B、细胞转化C、包涵体形成D、以上均对8、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 )A、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B、直接干扰病毒 mRNA 的转录C、影响病毒的装配和抑制病毒的释放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9、诊断流感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是( )A、 ELISA 试验B、中和试验C、血凝抑制试验D、 PCR 试验10、、目前已在全世界消灭的病毒是( )A、 HBVB、 HIVC、天花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1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B、毫米C、纳米D、厘米12、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出芽B、复制C、二分裂D、分枝1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温度敏感性变异B、交叉复活C、表面混合D、多重复活14、下列病毒无包膜的是( )A、狂犬病病毒B、腺病毒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15、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抑制病毒增值B、抑制肿瘤细胞生长C、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D、免疫调节作用16、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 )A、衣壳B、壳粒C、包膜D、核衣壳17、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为( )A、基因重组B、突变C、互补作用D、表型混合18、病毒复制完成的标志是( )A、病毒的释放B、吸附C、入侵D、转录19、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 。
病毒学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30分)1. Viru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形态结构简单的细胞内专化寄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组成,能够在寄主内自我复制。
2. Virusoid:一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
拟病毒含有两种RNA 分子,一种和一般病毒RNA类似,另一种RNA分子与类病毒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也是环状的。
不过这两种RNA分子单独都不表现致病性,只有联合起来才具有复制和感染性。
这种类似类病毒的RNA称之拟病毒(Virusoid)3. Viroid:类病毒,在结构上比病毒还要简单,没有蛋白质外壳,仅为一裸露的小分子RNA(246~400bp),由于它们具有感染作用,性质类似于病毒,故称为类病毒(viroid)。
4. Satellite RNA :卫星RNA是一类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断,它们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壳体内,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且它们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无明显的同源性。
5. Green island:绿岛(Dark green islands,DGIs ):又称为疱斑(blister )或疤斑。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普通烟后,初期出现斑驳花叶,后期叶面出现绿色突起斑。
6. Virino:朊病毒(prion,virino)又称“普列昂”或蛋白质侵染因子(prion)。
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
7. ssRNA8. Vein banding(脉带)banding of green tissue along the vein, while the tissues between veins are chlorotic(chlorosis= yellowing of tissue).9. Quasi species: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RNA病毒复制后没有固定序列的基因组,由相关基因组构成的异质性群体称为准种。
病毒学题库(含答案)

病毒学题库(含答案)
问题1:
什么是病毒学?
答案:
病毒学是一门研究病毒的学科,主要关注病毒的结构、功能、复制以及它们对生物体的影响和传播方式。
问题2:
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
答案:
病毒通过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得病毒能够进入宿主细胞并感染之。
问题3:
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答案:
病毒的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病毒感染细胞、病毒基因组
复制和病毒颗粒组装释放。
问题4: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病毒传播途径。
答案:
-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例如流感病毒。
- 食物或水源传播:病毒通过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例如
诺如病毒。
- 直接接触传播: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皮肤传播,例如乙肝病毒。
- 虫媒介传播:病毒通过昆虫等生物媒介传播,例如登革热病毒。
问题5:
病毒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有何重要性?
答案:
病毒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健康非常重要。
研究病毒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机制,从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病毒学研究也对病毒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疫苗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病毒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病毒学试题及答案生物病毒学是研究病毒的结构、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生物病毒学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A. DNAB. RNAC. 蛋白质D. 脂质答案:AB2. 病毒的复制方式是什么?A. 无性繁殖B. 有性繁殖C. 有丝分裂D. 减数分裂答案:A3. 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A. 形态B. 遗传物质类型C. 宿主类型D. 所有上述答案:D4. 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哪些阶段?A. 吸附、注入、组装、释放B. 吸附、注入、复制、释放C. 注入、复制、组装、释放D. 吸附、复制、组装、释放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病毒的致病机制?A. 直接破坏宿主细胞B. 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C. 激活宿主免疫系统过度反应D. 促进宿主细胞的增殖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病毒没有_______结构,因此它们需要宿主细胞来完成复制。
答案:细胞7. 病毒的基因组可以是_______或_______。
答案:单链;双链8. 病毒的_______是病毒识别宿主细胞的关键。
答案:表面蛋白9. 病毒的_______是病毒复制的场所。
答案:宿主细胞10. 病毒的_______是病毒释放的最后阶段。
答案:释放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病毒的分类方法。
答案:病毒的分类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遗传物质的类型(DNA或RNA)、病毒的形状(球形、杆状、螺旋形等)、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宿主类型(动物、植物、细菌等)以及病毒的致病性等进行分类。
12. 描述病毒如何进入宿主细胞。
答案:病毒通过其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细胞膜的内陷,形成内吞泡。
病毒的遗传物质随后通过内吞泡进入细胞质,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宿主细胞核,利用宿主的机制进行复制和组装,最终导致新病毒的产生和释放。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病毒试题及答案

病毒试题及答案1. 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体?A. 单细胞生物B. 多细胞生物C. 非细胞生物D. 原核生物答案:C2. 病毒依赖什么进行繁殖?A. 自身分裂B. 宿主细胞C. 土壤D. 水答案:B3. 病毒的结构主要由哪两部分构成?A. 蛋白质和核酸B. 脂质和核酸C. 蛋白质和脂质D.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答案:A4. 下列哪种病毒属于DNA病毒?A. 流感病毒B. 艾滋病病毒C. 脊髓灰质炎病毒D. 乙型肝炎病毒答案:D5. 病毒的复制过程通常包括哪些阶段?A.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B. 吸附、侵入、转录、组装和释放C. 吸附、侵入、复制、转录和释放D.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转录答案:A6. 病毒的传播途径通常包括哪些?A. 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B. 水传播、食物传播、空气传播C. 空气传播、食物传播、血液传播D. 空气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答案:A7. 病毒疫苗的作用机制是什么?A. 杀死病毒B. 阻止病毒复制C. 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的识别D. 直接消灭宿主细胞答案:C8. 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 肺炎B. 疟疾C. 伤寒D. 破伤风答案:A9. 病毒的基因组可以是单链还是双链?A. 单链B. 双链C. 单链或双链D. 都不是答案:C10. 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作为病原体B. 促进生物多样性C. 仅作为分解者D. 仅作为捕食者答案:B。
病毒模拟试题及答案

病毒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A.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B. 细胞膜和遗传物质C. 细胞壁和遗传物质D. 蛋白质外壳、细胞膜和遗传物质2. 以下哪项不是病毒的特点?A. 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B. 具有细胞结构C. 能够引起宿主疾病D. 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生存3. 病毒的复制过程通常发生在:A. 细胞质中B. 细胞核中C. 细胞膜上D. 细胞外4.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A. DNA或RNAB. 蛋白质C. 脂质D. 糖类5. 病毒的分类依据主要是:A. 病毒的形态B. 病毒的宿主C. 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D. 病毒的致病性二、填空题6.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进行复制。
7. 病毒的生命周期包括吸附、侵入、________、组装和释放。
8. 某些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疾病,例如流感病毒属于________病毒。
9. 病毒的遗传物质如果是RNA,其复制过程可能涉及________酶。
10. 病毒的分类除了依据遗传物质类型外,还可以根据________进行分类。
三、简答题11. 简述病毒与细胞的区别。
12. 描述病毒复制的基本过程。
四、论述题13. 论述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答案:一、选择题1. A2. B3. B4. A5. C二、填空题6. 机制7. 复制8. RNA9. RNA聚合10. 病毒的形态三、简答题11. 病毒与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12. 病毒复制的基本过程包括: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侵入宿主细胞,释放遗传物质,利用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颗粒,最后通过出芽或裂解等方式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来。
四、论述题13. 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够引起多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病患等。
病毒学考试题

病毒学考试题⼀、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30分)1. Virus:病毒是⼀种⾮细胞结构、形态结构简单的细胞内专化寄⽣物,由核酸和蛋⽩质等组成,能够在寄主内⾃我复制。
2. Virusoid:⼀类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体内部的类病毒。
拟病毒含有两种RNA 分⼦,⼀种和⼀般病毒RNA类似,另⼀种RNA 分⼦与类病毒有相似的理化性质和结构,也是环状的。
不过这两种RNA分⼦单独都不表现致病性,只有联合起来才具有复制和感染性。
这种类似类病毒的RNA称之拟病毒(Virusoid)3. Viroid:类病毒,在结构上⽐病毒还要简单,没有蛋⽩质外壳,仅为⼀裸露的⼩分⼦RNA(246~400bp),由于它们具有感染作⽤,性质类似于病毒,故称为类病毒(viroid)。
4. Satellite RNA :卫星RNA是⼀类必须依赖辅助病毒进⾏复制的⼩分⼦单链RNA⽚断,它们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壳体内,本⾝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且它们与辅助病毒的基因组⽆明显的同源性。
5. Green island:绿岛(Dark green islands,DGIs ):⼜称为疱斑(blister )或疤斑。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普通烟后,初期出现斑驳花叶,后期叶⾯出现绿⾊突起斑。
6. Virino:朊病毒(prion,virino)⼜称“普列昂”或蛋⽩质侵染因⼦(prion)。
是⼀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分⼦⽆免疫性的疏⽔蛋⽩质。
7. ssRNA8. Vein banding(脉带)banding of green tissue along the vein, while the tissues between veins are chlorotic(chlorosis= yellowing of tissue).9. Quasi species: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RNA病毒复制后没有固定序列的基因组,由相关基因组构成的异质性群体称为准种。
病毒学总论习题(带答案)

病毒学总论习题一、单选题1.病毒的形态哪种多见:A.球形B.杆状C.丝状D.蝌蚪形E.弹头形2.病毒核衣壳中核酸外面包绕一层结构称()A.细胞膜B.包膜C.衣壳D.外膜E.微荚膜3.某些病毒核衣壳外的一层结构称:A.细胞膜B.包膜C.衣壳D.外膜E.微荚膜4.测量病毒的大小单位是:A.mmB.cmC.umD.nmE.dm5.病毒严格胞内寄生是因为:A.在细胞外抵抗力弱B.体积小,结构简单C.只含单一核酸D.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及细胞器,不能独立地进行代谢E.以上均不是6.下述哪一种结构就是病毒颗粒:A.核酸B.核衣壳C.衣壳D.包膜E.微粒7.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二分裂法B.多分裂法C.芽生D.复制E.以上均不是8.病毒抵抗力特点是:A.耐冷又耐热B.不耐冷、不耐热C.耐热不耐冷D.耐冷不耐热E.以上均不是9.病毒的垂直感染是指通过哪种途径感染:A.皮肤粘膜B.呼吸道C.消化道D.接触E.经过胎盘或分娩时经产道感染10.最简单的病毒结构是:A.核酸+衣壳B.核酸+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酸+包膜E.以上都不是11.下列能通过滤菌器的微生物是:A.病毒B.螺旋体C.放线菌D.真菌E.细菌12.下列属于非细胞型生物的是:A.病毒B.螺旋体C.放线菌D.真菌E.细菌13.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A.DNA和RNAB.DNA或RNAC.DNAD.RNAE.蛋白质14.病毒的基本结构是:A.核心B.衣壳C.核心+衣壳D.包膜E.核心+衣壳+包膜15.以下哪种微生物对抗生素不敏感:A.支原体B.衣原体C.病毒D.立可次体E.细菌16.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A.分裂B.分泌C.分化D.释放E.分解17.病毒以何种方式增殖:A.二分裂法B.复制方式C.裂殖方式D.芽生方式E.分枝繁殖18.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下述哪一项机制是错误的:A.以宿主细胞获得能量B.只在活细胞内复制C.不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培养D.宿主细胞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E.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合成19.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不包括: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法C.超速离心法D.超滤膜法E.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20.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是:A.支原体B.真菌C.病毒D.螺旋体E.细菌21.只有单一核酸物质的微生物是:A.支原体B.真菌C.病毒D.螺旋体E.细菌22.属于病毒辅助结构的是:A.核心B.衣壳C.核心+衣壳D.包膜E.核心+衣壳+包膜23.有关病毒包膜的描述正确的是:A.病毒合成B.细胞内合成C.宿主细胞核膜或胞膜D.宿主细胞合成E.A+B24.病毒包涵体是: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形成的斑块B.位于胞核或胞质内嗜酸性或嗜碱性C.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以查见D.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25.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A.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B.直接杀伤细胞内的病毒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抑制病毒复制D.杀伤细胞外的病毒E.以上均不是26.病毒的灭活是指病毒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失去:A.抗原性B.传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干扰素的能力E.细胞融合特性27.病毒侵入血流可引起: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病毒血症E.脓毒血症28.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是:A.使用抗毒素B.使用抗病毒化学疗剂C.使用中草药D.使用疫苗E.使用抗菌药物29.不能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是:A.鸡胚培养B.动物培养C.组织培养D.器官培养E.固体培养基接种30.病毒水平感染的途径不包括:A.经呼吸道感染B.经消化道感染C.经胎盘感染D.媒介节肢动物叮咬感染E.动物咬伤31.病毒的致病作用主要是:A.病毒外毒素的致病作用B.病毒内毒素的致病作用C.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D.病毒产生有毒性酶类E.病毒能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2.人类传染病多由哪类生物引起:A.细菌B.病毒C.螺旋体D.支原体E.真菌33.病毒的灭活是指病毒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失去:A.抗原性B.传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干扰素的能力E.细胞融合特性34.在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SIgAE.以上均不是35.病毒感染标本采取与送检原则不包括:A.尽早采集B.迅速送检C.根据不同病程送检不同标本D.标本注意保温E.根据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标本36.保护核酸不被核酸酶破坏的是:A.核酸B.衣壳C.包膜D.壳粒E.刺突37.能吸附宿主细胞协助病毒侵入细胞的部分是:A.核酸B.衣壳C.包膜D.壳粒E.刺突38.组成病毒核心的是:A.核酸B.蛋白质C.酶D.糖蛋白E.脂类39.组成病毒衣壳的成分是:A.核酸B.蛋白质C.酶D.糖蛋白E.脂类30.易被乙醚、氯仿等溶解破坏的成分是:A.核酸B.蛋白质C.酶D.糖蛋白E.脂类41.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是:A.抑制病毒的释放B.阻止病毒吸附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直接灭活病毒E.抑制和中和病毒的致病作用42.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死病毒B.阻止病毒的释放C.阻止病毒的生物合成D.阻止病毒吸附易感细胞E.阻止病毒脱壳43.与病毒对宿主直接作用无关的是:A.影响细胞生命活力B.形成包涵体C.细胞转化D.细胞调亡E.引起免疫病理损害44.病毒感染与水平传播无关的是:A.经皮肤传播B.产妇经产道感染新生儿C.医源性传播D.经眼结膜传播E.经粘膜传播45.病毒侵入细胞内,但不能大量增殖,不出现临床症状,此类感染称:A.亚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C.潜伏性感染D.慢发感染E.隐性感染46.关于干扰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抗一种病毒活性B.抑制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C.直接杀伤病毒D.作用具有特异性E.由宿主细胞产生4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A.细胞溶解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可48.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毒感染细胞何种结构有诊断意义:A.细胞溶解B.细胞融合C.细胞核固缩D.包涵体E.细胞内空泡49.病毒感染垂直传播是指:A.经皮肤传播B.经胎盘、产道或乳汁传给胎儿或婴幼儿C.医源性传播D.经眼结膜传播E.经粘膜传播50.在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实验中,对哪种抗体的检测可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A.IgGB.IgMC.IgED.IgAE.IgD51.可直接观察到病毒体大小的方法:A.电镜观察法B.光镜观察法C.X线衍射法D.超速离心法E.超过滤法52.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病毒引起的细胞损伤现象是:A.形成包涵体B.染色体畸变C.胞膜出现新抗原D.稳定状态感染E.病毒基因与细胞染色体整合53.下列与病毒感染防治无关的是:A.干扰素B.疫苗C.抗生素D.抗病毒血清E.中草药54.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实验方法不包括:A.光学显微镜检查B.电子显微镜检查C.血清学检查法D.革兰染色法E.病毒基因检查二、多选题:1.干扰素的种类有:A.α干扰素B.β干扰素C.γ干扰素D.δ干扰素E.ε干扰素2.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积微小以nm作为测量单位B.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C.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必须易感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E.对抗生素不敏感3.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以下各个阶段:A.吸附B.穿入C.二分裂D.生物合成E.成熟释放4.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是:A.动物接种B.接种于固体培养基C.鸡胚培养D.接种于液体培养基E.组织培养5.病毒衣壳的作用是:A.保护核酸B.能吸附易感细胞C.具有抗原性D.与病毒增殖有关E.能传递遗传信息6.病毒的致病作用包括:A.病毒在易感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溶解死亡B.病毒引起易感细胞发生恶性转化C.释放热原质引起发热反应D.病毒引起机体免疫损伤E.引起易感细胞膜改变7.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有:A.广谱抗病毒作用B.抑制细胞分裂C.引起宿主细胞膜改变D.免疫调节作用E.抗肿瘤作用8.病毒标本的送检注意事项为:A.应立即送检B.应立即床边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C.若污染标本可加适量抗生素处理D.病变组织可置于50%甘油盐水中送检E.若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可放置-70℃冰箱内保存。
病毒学——练习题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病毒2.病毒体3.壳粒4.刺突5.核衣壳6.复制周期7.缺陷病毒8.病毒灭活二、选择题A1型题1.下列为病毒的特殊结构的是:A.核心B.衣壳C.壳粒D.核衣壳E.刺突2.下列有关病毒体的概念,错误的是A.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B.细胞外的病毒结构C.具有感染性D.具有核衣壳E.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组装成分3.下列描述病毒的基本性状中,错误的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B.只含有一种核酸C.形态微小,可通过滤菌器D.结构简单,无典型细胞结构E.可在宿主细胞外复制病毒成分4.下列与病毒蛋白质特性无关的是A.保护作用B.吸附作用C.脂溶剂可破坏其敏感性D.病毒包膜的主要成分E.免疫原性5.关于病毒的概念,错误的是A.病毒在细胞外不能产生能量B.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蛋白质C.病毒在细胞外不能合成自身复制所需要的酶D.病毒需降解宿主细胞的DNA以获得核苷酸E.包膜病毒需用宿主的细胞膜作为包膜成分6.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周期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B.吸附、脱壳、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C.吸附、结合、穿入、生物合成、成熟及释放D.特异性结合、脱壳、复制、组装及释放E.结合、复制、组装及释放7.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A.核酸+包膜B.核心+衣壳+包膜C.核衣壳+包膜D.核心+衣壳E.核酸+蛋白质8.下列不是病毒体的特征A.非细胞结构B.只含一种类型核酸C.对抗生素不敏感D.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E.对干扰素敏感9.关于病毒核酸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RNA可携带遗传信息D.每种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10.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双股DNAB.双股RNAC.单负股RNAD.单正股RNAE.单股DNA11.对病毒包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成分为蛋白质、脂类及多糖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C.具有病毒种、型特异性抗原D.包膜溶解可使病毒灭活E.可保护病毒。
病毒学各论习题(有参考答案)

病毒学各论习题一、单选题1.造成流感大流行的原因是:A.流感病毒型别多B.流感病毒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C.甲型流感病毒形成了新的亚型D.流感病毒抗原性不强E.以上均不是2.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A.沿神经传播B.经口感染C.经呼吸道传播D.经淋巴传播E.经皮肤感染3.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昆虫叮咬吸血B.呼吸道C.输血—注射D.粪—口途径E.经产道感染4.关于病毒性肝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型肝炎一般不能转为慢性也无慢性带菌者B.各型肝炎病毒均可经血源传播C.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经输血和注射传播D.戊型肝炎患者多数出现黄疸E.乙型肝炎病毒无症状携带者是乙型肝炎最危险的传染源5.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是:A.蝇B.虱C.蚤D.革螨E.蚊6.可在人体CNS细胞内增殖而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狂犬病病毒D.森林脑炎病毒E.登革病毒7.防治狂犬病的措施错误的是:A.捕杀病犬B.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时处理清洁伤口C.及时隔离病人D.人被病犬咬伤后及早接种狂犬疫苗E.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可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8.引起小儿麻痹症病原体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轮状病毒E.新型肠道病毒9.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是:A.乙型流感病毒B.甲型流感病毒C.丙型流感病毒D.甲乙丙型流感病毒E.乙丙型流感病毒10.多次患流感的原因是:A.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易变异B.有不同亚型病毒因子的流行C.病毒抗原性弱D.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E.以上均不是11.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由哪种物质决定:A.核酸B.膜蛋白C.核心抗原D.刺突E. 脂类12.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鼻病毒D.流感嗜血杆菌E.腺病毒13.新生儿不易患麻疹是因为: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自然被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E.人工自动免疫14.为了预防麻疹,对半岁以上的儿童均进行:A.注射母亲全血B.注射丙种球蛋白C.注射麻疹恢复期血清D.服用中草药预防E.注射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15.密切接触麻疹患者的儿童可注射:A.麻疹减毒活疫苗B.抗毒素C.类毒素D.胎盘球蛋白E.转移因子16.关于腮腺炎病毒叙述错误的是:A.有多个血清型B.减毒活疫苗有明显预防作用C.经呼吸道传播D.免疫力持久E.多侵犯儿童17.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是:A.鼻咽分泌物B.眼分泌物C.粪便D.尿液E.血液18.我国目前特异性预防脊髓灰质炎采用:A.亚单位疫苗B.减毒活疫苗C.灭活疫苗D.多肽疫苗E.基因工程疫苗19.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途径:A.皮下B.皮内C.口服D.肌肉E.鼻腔20.以下哪种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根本措施:A.隔离患者B.消毒患者排泄物C.保护水源D.加强饮食卫生E.疫苗接种21.下列关于乙型肝炎病毒叙述错误的是:A.是RNA型病毒B.加热100℃10min可灭活C.完整病毒球型即Dane颗粒D.易转变为慢性肝炎E.输血和注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22.血源中HBsAg(--),但仍发生输血后肝炎,可能为哪种病毒引起:A.HAVB.HBVC.HCVD.HDVE.HEV23.HBsAg(+),HBeAg(+),说明病人为:A.获得了免疫力B.无传染性C.恢复期D.无症状携带者E.具有传染性24.乙型肝炎病后有免疫性的指标是检出下列哪项:A.抗-HBcB.HBsAgC.抗-HBe +抗-HBsD.HBsAg+抗-HBsE.HBsAg+HBeAg25.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A.粪-口途径传播B.经输血传播C.泌尿道传播D.蚊叮咬传播E.垂直传播26.对机体起主要保护作用的HBV的抗体是:A.抗-HBcB.抗-HBsC.抗-HBeD.抗-HBc和抗-HBsE.以上均不是27.关于HBV叙述不正确的是:A.无症状携带者多B.可有肝外损伤C.与原发性肝癌有关D.HBV溶肝细胞能力强E.转为慢性肝炎者较多28.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节肢动物媒介传播B.可水平感染C.可垂直感染D.可为隐性感染E.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免疫力29.下列哪种动物是乙脑最主要的传染源:A.马B.牛C.鸟D.羊E.猪31.下列哪项是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A.注射干扰素B.接种丙种球蛋白C.防鼠灭鼠D.防蚤灭蚤E.防蚊灭蚊32.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是:A.蚊B.蝇C.蚤D.虱E.白蛉33.EB病毒可能与哪种病症有关:A.肝癌B.结肠癌C.肺癌D.胃癌E.鼻咽癌34.能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最严重损害的疾病是:A.水痘B.带状疱疹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D.艾滋病E.巨细胞病毒性肝炎35.关于肠道病毒共同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体积较小呈球型B.核心为单体RNA,无包膜C.耐酸、耐乙醚D.只引起肠道病变E.多通过消化道传播在肠细胞中增殖36.青春期患流行性腮腺炎时较常见的并发症是:A.心肌炎B.肺炎C.肝炎D.肾炎E.睾丸炎37.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一个血清型B.是DNA病毒C.不引起病毒血症D.隐性感染少见E.可引起肢体麻痹38.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传播方式主要是经粪-口感染B.极个别患者可发生延髓麻痹C.可形成二次病毒血症D.极少数感染者表现为隐性感染E.受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肢体松弛性麻痹后遗症39.关于甲型肝炎病毒叙述哪些是错误的:A.为单股RNA型病毒,无包膜B.经口感染C.病毒形态为球形D.加热60℃30min可灭活E.通常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40.下列哪种因素不能灭活乙型肝炎病毒:A.70%乙醇B.0.5%过氧乙酸C.100℃ 10minD.5%次氯酸钠E.3%漂白粉42.抗-HBe(+)说明:A.病毒复制血清有传染性B.复制速度减慢,但无保护作用C.有保护作用,预后良好D.HBV消失,血清无传染性E.以上均不能确定,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43.肝细胞内HBV的杀灭主要依靠:A.抗-HBsB.抗-HBcC.细胞免疫D.抗-HBeE.补体45.II型单纯疱疹病毒可能与哪种疾病有关:A.宫颈癌B.唇癌C.皮肤癌D.肺癌E.肾癌46.生殖器疱疹与下列哪些病毒有关:A.EB病毒B.巨细胞病毒C.单纯疱疹病毒I型D.单纯疱疹病毒II型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47.有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病毒的持续性感染B.儿童期引起水痘C.属于DNA病毒D.成人期引起带状疱疹E.可通过呼吸道感染48.通过性接触或吸毒共用污染注射器传播的病毒是: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水痘-带状疱疹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埃可病毒E.轮状病毒49.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存在部位是:A.抗原B.衣壳C.包膜D.壳粒E.刺突50.流行性感冒是:A.急性感染B.慢性感染C.潜伏感染D.慢发病毒感染E.顿挫感染51.感染哪种病毒不易获得持久的免疫力: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乙脑病毒D.甲肝病毒E.腮腺炎病毒52.以下最易发生变异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乙脑病毒D.甲肝病毒E.腮腺炎病毒53.流感病毒最易变的结构是:A.核蛋白B.M蛋白C.RNA多聚酶D.乙型流感病毒的HAE.甲型流感病毒的HA54.预防麻疹流行的最好方法是:A.注射胎盘球蛋白B.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C.注射病人恢复期血清D.注射成人全血E.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5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B.神经氨酸酶C.血凝素D.核蛋白和M蛋白的抗原性E.流行病学特征56.未接种麻疹疫苗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应及早:A.服用抗生素B.服用中草药C.注射恢复期血清D.注射母亲全血E.注射麻疹疫苗57.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不包括:A.粪-口途径传播B.经两次病毒血症C.造成肢体痉挛性瘫痪D.多表现为隐性感染E.易感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58.引起肢体弛缓性麻痹的病毒是:A.肠道病毒70型B.肠道病毒72型C.轮状病毒D.埃可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60.脊髓灰质炎病人的传染性排泄物主要是:A.鼻咽分泌物B.血液C.粪便D.尿液E.唾液61.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免疫性不正确的描述是:A.病后对病毒有牢固的免疫B.抗体主要是SIgA、IgG、IgMC.病后对不同型病毒有牢固的交叉免疫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甚久E.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63.乙型肝炎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单股RNAB.双股RNAC.双股线状DNAD.双股环状DNAE.单股DNA64.关于HAV,错误的是:A.是单股正链RNA病毒B.能在体外细胞中培养C.隐性感染多见D.对乙醚、氯仿脂溶剂不敏感E.特异性预防可接种疫苗66.可抵抗HBV感染的抗体主要是:A.HBcAbB.HBsAbC.HBeAbD.HBcAb-IgME.HBcAb-IgG67.血液中不易查到的HBV抗原是:A.HBsAgB.HBcAgC.HBeAgD.pre-S1E.pre-S268.与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无关的途径是:A.分娩和哺乳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D.性接触E.粪-口69.与消化道传播有关的肝炎病毒有:A.HAV、HEVB.HBV、HCV、HDV、HFV、HGVC.HAV、HBVD.HBV、HDV、HGVE.HCV、HDV、HEV70.目前可经人工自动免疫方法预防的肝炎病毒有:A.HAV、HEVB.HBV、HCV、HFV、HGVC.HAV、HBV、HDVD.HBV、HDV、HGVE.HCV、HDV、HEV72.AIDS病原体是:A.HTLVB.EBVC.HPVD.HIVE.HAV73.HIV侵犯的主要细胞是:A.T细胞B.CD8+T细胞C.CD4+T细胞D.B细胞E.CD4-T细胞74.HIV的传播方式不包括:A.性接触传播B.输血传播C.垂直传播D.食品传播E.血制品传播75.临床筛查AIDS常用:A.ELISA测定HIV抗体B.PCR测定HIVC.ELISA测定P24D. CD4+T细胞培养分离HIVE. CD4+T细胞76.HIV感染的特点错误的有:A.潜伏期较长B.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C.并发肿瘤D.易并发机会性感染E.不会通过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感染7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是:A.登革病毒B.乙型脑炎病毒C.立可次体D.出血热病毒E.脑膜炎双球菌78.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A.三带喙库蚊B.蜱C.白蛉D.按蚊E.伊蚊79.我国乙脑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是:A.库蚊B.按蚊C.伊蚊D.幼猪E.家畜80.经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而感染的病毒是:A.狂犬病毒B.脊髓灰质炎病毒C.麻疹病毒D.HIVE.乙肝病毒81.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恐水症”的病毒是:A.乙型脑炎病毒B.狂犬病毒C.汉坦病毒D.登革病毒E.乙肝病毒82.被狂犬咬伤后最正确的处理方式是:A.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B.注射大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C.清创+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D.清创+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 E.接种疫苗+注射狂犬病病毒免疫血清83.被狂犬咬伤的病人处理措施以下哪项无关:A.用20%的肥皂水或0.1%的新洁尔灭反复冲洗伤口B.75%的酒精及碘酒涂擦C.高效价抗狂犬病病毒血清作局部浸润注射D.注射狂犬病疫苗E.注射大量抗生素二、多选题1.HBcAg的特点是:A.具有免疫原性B.存在于Dane颗粒的核心C.容易在血循环中检出D.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标志E.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常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2.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哪些:A.粪—口途径B.呼吸道C.输血—注射D.皮肤、粘膜E.产道感染3.可传播HIV的途径有:A.分娩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D.手术器械E.皮肤接触4.下列哪些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对象:A.母亲为HBsAg(+)的新生儿B.输入了HBsAg阳性者的血液C.手指破损处沾上了HBsAg阳性者的血清D.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E.医务人员5.狂犬病防治措施有:A.捕杀病犬加强家犬管理B.人被咬伤后应及时处理伤口C.动物咬伤后应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D.及时足量注射丙种球蛋白E.对可疑患者或严重咬伤者在作用疫苗前注射抗狂犬病病毒血清6.下列哪种病毒可引起胎儿感染:A.风疹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巨细胞病毒D.狂犬病病毒E.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抗原是:A.血凝素B.神经氨酸酶C.M蛋白D.血浆凝固酶E.核蛋白8.麻疹病毒的致病特点是:A.传染性强B.主要通过飞沫传播C.无并发症D.可以形成二次病毒血症E.患者口腔粘膜可形成柯氏斑9.麻疹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是:A.潜伏期B.急性期C.出疹期D.恢复期E.第1-2次病毒血症10.对未接种疫苗而与麻疹患者早期密切接触的儿童可采用何种预防措施:A.接种麻疹疫苗B.注射丙种球蛋白C. 使用抗生素D.使用干扰素E.注射麻疹病人恢复期血清11.关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球形RNA病毒B.分I、II、III三个血清型C.只引起一次病毒血症D.抵抗力强,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E.可在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内增殖引起细胞病变,重者可造成肢体弛缓性麻痹12.甲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是:A.具有包膜的RNA病毒B.无包膜的RNA病毒C.经口感染D.加热100℃5min可灭活E.引起的甲型肝炎易转为慢性肝炎13.乙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是:A.为大球形DNA病毒B.为大球形RNA病毒C.加热100℃10min能灭活D.通过血源密切接触及母婴垂直传播E.引起的乙型肝炎易转化为慢性肝炎14.HBsAg存在于:A.Dane颗粒的表面外壳B.小球形颗粒C.管型颗粒D.核心颗粒E.异染颗粒15.HBsAg的特点是:A.具有抗原性B.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标志C.为RNA病毒D.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核内E.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16.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是:A.血源传播B.经口传播C.垂直传播D.经呼吸道传播E.密切接触传播17.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的疾病有: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脊髓灰质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18.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为有包膜的RNA病毒B.幼猪为主要传染源C.经蜱叮咬传播D.经蚊叮咬传播E.主要侵犯大脑皮层引起大脑炎19.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为:A.犬B.猪C.牛D.人E.马20.关于腮腺炎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为有包膜RNA病毒B.经口感染C.能侵犯腮腺引起腮腺肿大、疼痛D.主要通过飞沫传播E.能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并发症21.关于狂犬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为弹头状有包膜RNA病毒B.只有一个血清型C.具有三个血清型D.传染源主要为病犬E.可在中枢神经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22.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为球形无包膜DNA病毒有逆转录酶B.通过粪-口途径传播C.传播方式有性接触、血液、母婴垂直传播D.病变以CD4+T细胞数目减少和功能异常为特征,细胞免疫功能缺陷E.能引起艾滋病,晚期合并机会感染,病死率高2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检测的实际用途是:A.研究乙型肝炎流行病学B.筛选供血员C.测定疫苗接种效果D.乙型肝炎的诊断和预后判断E.查找病毒体24.关于HBsAg的叙述不准确的是:A.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志B.三种颗粒中均有HBsAgC.对再感染有保护作用D.在慢性患者血清中无HBsAgE.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持续存在5周~5个月25.可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途径有:A.分娩和哺乳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C.输血、血浆及血液制品D.性接触E.经口感染。
病毒学试题完整版本

一、选择题【A型题】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D.对干扰素敏感E.耐冷不耐热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A.微米(μm)C.微微米(pm)D.毫微微米(fm)E.微微微米(am)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C.衣壳由壳粒构成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B.核酸C.衣壳D.包膜E.壳粒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B.风疹病毒C.正粘病毒D.弹状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B.腺病毒C.痘类病毒D.疱疹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B.衣壳C.包膜D.神经氨酸酶E.血凝素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B.二分裂C.分枝D.减数分裂E.芽生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A.吸附作用B.保护核酸作用C.病毒包膜的成分E.免疫原性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麻疹D.腮腺炎病毒E.呼吸道合胞病毒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A.ECHO病毒C.柯萨奇病毒D.腺病毒E.脊髓灰质炎病毒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A.突变B.基因重组C.加强作用E.互补作用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A.交叉复活B.多重复活D.互补作用E.表型混合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A.含有DNA和RNAC.含有核蛋白体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E.对抗生素敏感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A.能通过细菌滤器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18.无包膜的病毒是:A.疱疹病毒B.披膜病毒C.流感病毒E.狂犬病病毒【B型题】A 衣壳B 核酸C 包膜D 核衣壳E 壳粒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B 裸露螺旋对称型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E 复合对称型24.流感病毒是:D25.肠道病毒是:A26.噬菌体:E27.单纯疱疹病毒:CA 有包膜RNA病毒B 无包膜RNA病毒C 有包膜DNA病毒D 无包膜DNA病毒E 缺陷病毒: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A29.丁型肝炎病毒:E30.乙型肝炎病毒:C31.腺病毒:32 戊型肝炎病毒:BA 正粘病毒科B 副粘病毒科C 披膜病毒科D 肝DNA病毒科E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33.麻疹病毒属于:B34.流感病毒属于:A编辑版word35.甲型肝炎病毒属于:E36.风疹病毒属于:C37.乙型肝炎病毒属于:D【X型题】38.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病毒有:B.流感病毒39.螺旋对称的病毒有D.柯萨奇病毒40.有包膜的病毒是:C.柯萨奇病毒D.ECHO病毒41.无包膜病毒有A.森林脑炎病毒D.巨细胞病毒42.病毒非遗传性变异包括:C.基因重组E.基因突变43.有关包膜病毒叙述正确的是:E.易侵入肠道并在肠粘膜细胞中增殖44.关于病毒复制叙述正确的是:C.复制过程中始终保持完整的结构和传染性45.病毒复制周期包括:D.形成始体46.持续感染类型包括:A.隐性感染D.急性感染47.能垂直传播的病毒有:A.脊髓灰质炎病毒48.测定病毒在组织培养中增殖的指标是:A.PFU49.预防病毒病获得成效的疫苗是:B.流感疫苗E.风疹疫苗二、名词解释胞内增殖。
病毒学考试题答案及解析

病毒学考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病毒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部分?A. 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B. 细胞壁和遗传物质C. 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细胞膜D. 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细胞质答案:A解析:病毒由蛋白质外壳(衣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 病毒的复制过程通常发生在哪种细胞内?A. 植物细胞B. 动物细胞C. 细菌细胞D. 真菌细胞答案:B解析:病毒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而动物细胞是病毒复制的主要场所。
二、填空题1.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DNA;RNA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双链DNA或单链RNA,这决定了病毒的复制方式和宿主范围。
2.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进行自我复制。
答案:生物合成机制解析: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劫持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制,利用宿主的原料和能量进行自我复制。
三、简答题1. 描述病毒如何通过变异来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
答案:病毒可以通过突变其表面蛋白来改变其抗原结构,从而使得宿主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攻击。
此外,某些病毒还具有基因重组的能力,这可以增加其变异的多样性,进一步逃避免疫监视。
2. 举例说明病毒如何影响人类健康。
答案:病毒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人类健康,例如流感病毒可以引起呼吸道疾病,导致发热、咳嗽等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攻击免疫系统,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冠状病毒(如SARS-CoV-2)可以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死亡。
四、论述题1. 论述疫苗在预防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疫苗通过引入病原体的弱化或灭活形式,或者病原体的特定成分(如蛋白质或RNA片段),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记忆。
当真正的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防止疾病的发生。
疫苗在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保护个体免受疾病侵害,还通过群体免疫减少病原体在人群中的传播,从而保护整个社会的健康。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第1-10章)

病毒学1-10章复习题一、填空题: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与突起_____.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_和___蛋白质___.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__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___.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__、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_.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__,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__侵入____、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____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的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的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___四个阶段.17、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__IAP基因___和__p35基因___.18、IAP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__杆状病毒IAP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___.19、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细胞免疫__.20、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_______ .21、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__病毒的感染性___、__合适的感染途径____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___.22、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___特异性免疫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___又包括___体液免疫___和___细胞免疫___.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___通过2’-5’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___和___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___.二、选择题:1、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_A___ .A.脂类B. 多糖C.蛋白质2、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B___.A. DNA和RNAB. DNA或RNAC. DNAD. RNA3、对于病毒单链DNA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__B___.A.正链DNAB.负链DNAC.双义DNA4、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__B___.A.衣壳B.包膜C.核酸D.刺突E.核蛋白5、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__B___.A.来源于宿主细胞B.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C.可被脂溶剂溶解D.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E.具有抗原性6、在溶源细胞中, 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A 游离于细胞质中C 缺陷噬菌体D 插入寄主染色体7、逆转录RNA病毒的基因组是__B___.A.单倍体B. 双倍体C. 三倍体8、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__C___.A.吸附B.脱壳C.扩散D.复制E.释放9、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___.A 病毒分子量小B 病毒增殖快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10、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__E___.A.细胞裂解释放B.细胞融合释放C.通过细胞间桥释放D.出芽释放E.整合释放11、具分段基因组病毒之间的核酸片段发生交换称为__C___.A 分子内重组B 基因重排C 基因重配12.突变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下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___C__.A.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生物的不同生存环境而异B.突变的有利与有害可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异C.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害,但对生物进化有利D.有的突变对生物生存有利,对生物的进化也有利13、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___.A 病毒分子量小B 病毒增殖快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14、具分段基因组病毒之间的核酸片段发生交换称为__C___.A 分子内重组B 基因重排C 基因重配15、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可引起__A___.A.宫颈癌B.Kaposi肉瘤C.原发性肝癌D.B细胞淋巴瘤E.鼻咽癌16、潜伏感染的特点是__C___.A.潜伏期长达数月至数十年B.症状多为亚急性C.潜伏状态检测不到任何病毒指标D.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E.病毒很快被清除17、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__C___.A.抑制病毒生物合成B.诱导干扰素产生C.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D.中和病毒毒素E.杀伤细胞内的病毒18、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__A___.A.包涵体B.蚀斑C.空斑D.极体E.异染颗粒19、经垂直感染导致畸胎的病毒主要有__B___.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感病毒D.乙脑病毒E.甲肝病毒20、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__E___.A.细胞溶解死亡B.细胞融合C.细胞转化D.包涵体形成E.以上均对21、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__A___.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C. 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D.以上均对22、关于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下列哪种物质无关__B___.A.FasB.CaspaseC.NAD. PKRE.HA23、下列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调亡 BA.p53 B.Bcl-2 C.Fas D.ICE E.Bax24、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__C___.A.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B.阻止病毒进入易感染细胞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影响病毒装配E.抑制病毒的释放25、关于IFN-α和IFN-β下述错误的是__E___.A.由白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_____.B.可由病毒诱导产生C.具有抗病毒作用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但作用较弱E.发挥作用不需与相应受体结合26、Ⅰ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应除外__E___.A.抑制病毒的复制B.抑制细胞增生C.增强NK细胞的活性D.促进MHCⅠ类分子表达E.促进MHCⅡ类分子表达27、Ⅱ型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应除外__D___.A.激活单核吞噬细胞B.抑制病毒的复制C.抑制细胞增生D.促进IL-4的产生三、名词解释:1、核衣壳<nucleocapsid>:指衣壳蛋白与病毒核酸结合而成的复合物.2、侵染性核酸: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具有mRNA的活性,因而具有侵染性,进入细胞以后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合成大分子蛋白质,叫侵染性核酸.3、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用以起始病毒感染的每个细胞所需的病毒颗粒数目.单位〔PFU/cell〕4、病毒增殖〔multiplication〕:只在活细胞内进行,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与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复制.一个完整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释放等步骤 .5、卫星RNA<satellite virus>:是指一些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的才能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它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包体中,本身对于辅助病毒的复制不是必需的,且它与辅助病毒的基因无明显的同源性.6、准种〔quasispecies〕: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决定了RNA病毒没有固定序列的基因组,由相关基因组构成的异质性群体为准种.7、感染周期〔infection cycle〕:病毒完成整个感染的过程,包括识别、吸附、入侵、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8、缺损性干扰颗粒〔defective inferring particle〕:基因有缺陷的病毒突变株,通常无感染性,但能干扰亲代病毒的复制.9、〔病毒〕株〔strain〕:同一病毒不同的野生型.如水泡口腔炎病毒〔Orsay/New Jersey株〕10、〔病毒〕型〔type〕:利用感染型的中和作用所确定的具有不同的血清型的病毒株.11、突变体〔mutant〕:有明确的突变,表型不同于野生型的病毒株.12、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即ts-变异株〕:应用适当的加热处理或低温培育的方法,常可由原毒株中分离获得耐热株.13、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传播,在特定条件下直接进入血液〔输血、机械损伤、昆虫叮咬等〕而感染机体以与医源传播.传播途径:呼吸道:表面感染〔流感病毒〕、全身感染〔麻疹病毒〕消化道:表面感染〔轮状病毒〕、全身感染〔Poliovirus〕粘膜接触:眼结膜、性接触皮肤损伤:注射、叮咬、咬伤、机械损伤14、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经胎盘、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母亲>传播给子代<胎儿/新生儿>的传播方式,导致的感染.传播途径:胎盘:先天性感染产道:围产期感染常见的与胎儿先天性感染有关的病毒:风疹病毒;CMV;HSV;HIV;HBV15、持续性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 :是病毒感染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成为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也可引发自身免疫病或与肿瘤发生相关.持续性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不同,而且临床表现各异.16、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 :显、隐性感染后,病毒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基因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增殖出病毒颗粒,出现显性感染.如:HSV、水痘病毒17、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能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称为干扰现象.前面的病毒称为干扰病毒,后面的病毒则称为被干扰病毒或攻击病毒.四、问答题:1、病毒包膜的功能病毒吸附:病毒包膜突起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病毒吸附蛋白而起作用,与病毒的吸附、感染密切相关.如:流感病毒的HA突起、冠状病毒S蛋白突起、疱疹病毒gpB形成的突起以与HIV包膜蛋白gp120形成的突起,它们都是病毒的特异性吸附蛋白.细胞融合活性:有些病毒包膜突起能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或使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之间产生融合,如披膜病毒突起中的E1蛋白具有细胞融合活性,流感病毒的HA蛋白不仅能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融合,而且还能使宿主细胞之间融合而产生合胞体.血溶活性: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血溶活性,即溶解血红细胞,它们含有包膜突起F,因此F糖蛋白又称为血溶素〔hemolysin〕.可根据病毒的血溶活性进行血溶抑制试验来分析毒株的抗原差异.抗原性:病毒的包膜糖蛋白突起对病毒来说是很重要的抗原物质,这些突起可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如流感病毒的HA和NA突起分别具有不同的抗原性.2、病毒蛋白质衣壳的功能〔1〕保护病毒基因组:致密稳定的衣壳结构除赋予病毒固有的形状外,还能使病毒免遭各种理化因子如核酸酶、各种化学诱变剂以与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的破坏;〔2〕决定病毒的抗原性:是病毒粒子的主要抗原蛋白,由多种氨基酸组成,并有一定的电荷分布,它通过二硫键与疏水作用力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象的抗原决定簇.衣壳蛋白质是病毒基因产物,具有病毒特异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原病毒免疫应答;〔3〕吸附作用:具有辅助感染作用,病毒表面特异性受体连结蛋白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有特殊的亲和力,是病毒选择性吸附宿主细胞并建立感染灶的首要步骤.无包膜病毒的感染过程中,其衣壳蛋白能作为病毒吸附蛋白而与宿主细胞表面相互识别、结合,从而使病毒粒子咐附于细胞表面.〔4〕血凝作用:有些裸露病毒的衣壳蛋白与有包膜病毒的包膜突起HA、HN一样,也具有凝集红细胞的能力.如呼肠孤病毒的外壳蛋白σ1就有凝血活性.3、病毒突变率高的原因突变、重组和重排;病毒在短时间内能复制许多代;在高感染复数条件下,会产生一些缺陷型病毒4、DI突变株?特点?1>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类亚基因组突变体,这类突变体缺少了病毒基因复制所必需的一个或几个功能基因,因此不能单独复制,必须要在同型完整病毒辅助下才能完成复制,但是由于DI病毒与完全病毒竞争复制所需的共同基因产物,所以DI病毒在某种程度上能抑制完全病毒的复制,导致产量下降,人们常将这种完全病毒称为标准病毒.2>特点①基因组存在缺失.不同的DI病毒缺损的大小数量是不同的,有的达到90%,但无论缺损多少,都必需保留有:a. 为病毒复制起始化的序列;b. 病毒壳体化序列.②可以干扰同源的标准病毒复制.DI病毒和标准病毒为了复制竞争相同的基因功能产物而发生选择性的复制过程,且这种情况下,DI病毒一般处于优势,因为DI病毒含有较小的基因组,对核酸酶的亲和力较大,从而使标准病毒复制数量大大降低.③必须依赖同源病毒才能进行复制.④具有与标准病毒相同的形态特征、结构蛋白与抗原性.5、基因重组与重配的区别.基因重组: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的交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其子代病毒称为重组体.基因重组不仅能发生在两种活病毒之间,也可发生于一活病毒和另一灭活病毒之间,甚至发生于两种灭活病毒之间. 重配:基因分节段的RNA病毒,可以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重组.6、杆状病毒IAP和P35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IAP:⑴IAP蛋白在C末端包括一个RZF,IAP蛋白是转录调节因子.杆状病毒的IAPs也能在其它类型的细胞中抑制细胞凋亡:①Op-IAP可部分阻遏Caspase-1或FADD〔fas-associating protein with a death domain〕过量表达诱导的HeLa细胞的凋亡;②Cp-IAP能部分阻遏Reaper在果蝇正在发育的眼中的过量表达引起的细胞凋亡;⑵杆状病毒的感染能激活Sf-Caspase-1的形成,IAPs则能够有效阻止Caspase-1前体的激活.⑶与杆状病毒的IAPs相似,哺乳动物的IAPs能阻止不同刺激诱发的细胞凋亡.⑷抑制细胞凋亡至少需要一个BIR结构域存在,有的研究发现杆状病毒IAP蛋白需要N末端的BIR结构和C末端的环锌指结构同时存在,才能抑制细胞凋亡.也有研究表明Op-IAP只需BIR2的存在就足以抑制由果蝇促细胞凋亡蛋白HID诱导的细胞凋亡.P35:⑴杆状病毒p35基因的表达产物能抑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细胞凋亡.如AcMNPV能有效地阻止caspase过量表达诱导的细胞凋亡.⑵杆状病毒p35基因还能抑制线虫和果蝇的发育细胞死亡,以与由于血清或NGF丧失而诱导的哺乳动物的神经元细胞死亡.⑶杆状病毒的P35蛋白通过直接抑制Caspase来阻止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发生凋亡,P35对Caspase家族成员高度专一. P35最关键的结构决定簇是环状区域,即Caspase剪切位点周围的残基.环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环与Caspase活性位点的相互作用提供或取消抑制功能,或是改变特异性.⑷P35能阻遏激活形式的Caspase诱导的细胞凋亡.IAPs抗细胞凋亡的途径与P35不同,它是阻止了执行型Caspase 的活化,而P35几乎是所有Caspase的拮抗物.从这点意义上来说,在抑制细胞死亡的途径中, P35是在与IAP等位置处或是P35抑制上游Caspase.7、病毒进入细胞确保高水平的转录机制.1.病毒粒子携带自身编码的RNA聚合酶〔痘病毒、ssRNA病毒与dsRNA病毒携带有转录酶〕2.病毒粒子携带有转录激活因子〔HSV携带的VP16蛋白—转录激活复合物,可激活立即早期基因表达〕3.病毒增强子维持病毒基因高水平转录〔增强子具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能协同一致地促进下游早期基因转录4.病毒晚期转录的激活:病毒早期基因产物为反式激活蛋白.如:腺病毒的E1A蛋白8、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1. IFN的抗病毒复制是由干扰素诱导的特异性蛋白引起α/β→细胞受体→经一系列信号传导→合成数种抗病毒蛋白,〔包括:蛋白激酶和2’-5’A合成酶等〕分别从降解mRNA、抑制病毒蛋白质的翻译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2. 干扰素可以诱导细胞产生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①通过2’-5’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②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α/β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促进杀伤性T细胞的作用.γ干扰素可促进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诱导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与抗原的加工等.3. IFN还可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溶解,其溶解作用依赖于免疫系统对感染细胞的识别,以与细胞表面MHCI、II与病毒肽链的结合.I、II型IFN都能增强MHCI基因表达,IFN-γ更易激活MHCII基因表达.4.干扰素本身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使细胞的某些基因被激活,产生多种其他蛋白后,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9、病毒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区别:__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1〕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3〕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
病毒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病毒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病毒属于下列哪个生物分类级别?A. 界B. 门C. 纲D. 科答案:A. 界2.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以下哪种?A. DNAB. RNAC. 蛋白质D. 糖类答案:B. RNA3. 下列哪个是病毒的寄主?A. 植物B. 动物C. 真菌D. 细菌答案:A. 植物4. 病毒的复制方式不包括以下哪种?A. 利用寄主细胞的复制机制进行复制B. 整合到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中进行复制C. 利用逆转录酶合成DNA进行复制D. 利用裸核发生复制答案:D. 利用裸核发生复制5. 病毒感染寄主细胞的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首先发生的?A. 病毒侵入细胞B. 病毒复制遗传物质C. 病毒组装新的病毒颗粒D. 病毒释放到寄主细胞外答案:A. 病毒侵入细胞二、填空题1. 病毒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核酸、蛋白质、膜2. 病毒侵入细胞时,通过与细胞表面的________结合实现进入。
答案:受体3. 病毒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时,通常需要利用寄主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酶、细胞器4. 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遗传物质会经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途径进行复制。
答案:整合、复制5. 病毒感染细胞后的破坏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杀死、损害、干扰三、简答题1. 病毒与细菌的区别是什么?请至少列举两点。
答案:首先,病毒是非细胞生物,无自主生命活动,只能寄生在寄主细胞中进行复制,而细菌是真核生物,具有自主生命活动。
其次,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但细菌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
此外,病毒只能通过侵入细胞才能进行复制,而细菌可以自主进行繁殖。
2. 请简要描述病毒复制的两种方式。
答案:病毒复制的两种方式包括整合和复制。
整合是指病毒遗传物质将自身整合到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中,成为细胞的一部分,并随细胞一起进行复制。
病毒学题库

病毒学的试题选择题1、下列那种病毒对高温耐受的是()A、疱疹病毒B、HIVC、猪瘟病毒D疯牛病病毒2、下列不是干扰素作用特点的是()A、作用迅速B、种属特异性C、间接作用D、窄谱性3、下列哪种病毒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可在体内长时间存在()A、天花病毒B、新城疫病毒C、细小病毒D、犬瘟热病毒4、RNA病毒突变率远远高于DNA病毒原因是()A、病毒增值快B、病毒分子量小C、RNA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D、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5、感染病毒的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存在着可着色的斑块结构称:()A、蚀斑B、空斑C、包涵体D、异染颗粒6、抗体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A、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B、抑制病毒生物合成C、诱导干扰素产生D、杀伤细胞内病毒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D)A、细胞死亡B、细胞转化C、包涵体形成D、以上均对8、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A、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B、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C、影响病毒的装配和抑制病毒的释放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9、诊断流感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是()A、ELISA 试验B、中和试验C、血凝抑制试验D、PCR试验10、、目前已在全世界消灭的病毒是()A、HBVB、HIVC、天花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1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A、微米B、毫米C、纳米D、厘米12、病毒的增殖方式是()A、出芽B、复制C、二分裂D、分枝1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病毒基因突变()A、温度敏感性变异B、交叉复活C、表面混合D、多重复活14、下列病毒无包膜的是()A、狂犬病病毒B、腺病毒C、疱疹病毒D、流感病毒15、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A、抑制病毒增值B、抑制肿瘤细胞生长C、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D、免疫调节作用16、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A、衣壳B、壳粒C、包膜D、核衣壳17、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为()A、基因重组B、突变C、互补作用D、表型混合18、病毒复制完成的标志是()A、病毒的释放B、吸附C、入侵D、转录19、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生物病毒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病毒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病毒的基本结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核酸B. 蛋白质外壳C. 细胞膜D. 脂质双层答案:C2. 病毒的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哪个细胞器中?A. 线粒体B. 核糖体C. 内质网D. 细胞核答案:D3. 以下哪种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A. 流感病毒B. HIVC. 乙型肝炎病毒D. 脊髓灰质炎病毒答案:B4.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以下哪种?A. DNAB. RNAC. 蛋白质D. 以上都是答案:D5. 病毒的感染周期包括以下哪些阶段?A.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释放B.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感染C. 吸附、侵入、复制、感染和释放D. 吸附、侵入、复制、组装和死亡答案:A6. 病毒的包膜结构主要功能是什么?A. 保护病毒核酸B. 帮助病毒吸附宿主细胞C. 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酶D. 以上都是答案:B7. 病毒的装配过程通常发生在宿主细胞的哪个部位?A. 细胞质B. 细胞核C. 内质网D. 高尔基体答案:A8. 病毒的释放方式主要有哪些?A. 细胞裂解B. 出芽C. 细胞凋亡D. 以上都是答案:D9. 病毒的致病机制包括以下哪些?A. 直接损伤宿主细胞B. 引发宿主免疫反应C. 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功能D. 以上都是答案:D10. 病毒疫苗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预防病毒感染B. 治疗病毒感染C. 增强宿主免疫力D. 以上都是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病毒的核酸可以是单链或双链的________。
答案:RNA或DNA12. 病毒的复制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的________。
答案:原料和能量13. 病毒的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会________。
答案:被转录和翻译14. 病毒的包膜是由宿主细胞的________衍生而来。
答案:膜结构15. 病毒的感染周期中,病毒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_。
答案:宿主细胞内16. 病毒的释放可以通过________或________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学题库一.判断改错题(少了大约 11题左右,10对10错,共15分)1. 判断(描述)病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
(X,微米7 nm 或?)2. 病毒分类系统中“种”作为最小的分类单位。
(V )3. 病毒的突变只是指自发突变。
(X,病毒的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4.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V ) 核心为两条单链DNA 构成的双体结构,并含有反转录酶。
(X, DNA 7 RNA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V )7. 流感病毒的宿主限制性不是很严格,能跨越种属传播。
8.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病毒极易变异,(V )9. 狂犬病只发生在犬和人身上,其他动物很少发生。
★阳性,乙肝。
() 三.名词解释1(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病毒基因重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核酸)的交换,称为(病 毒)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重组体。
★ 2.病毒隐码:描述病毒性质的一系列符号。
包括核酸的类型、 链数、分子量大小,病毒粒 子的形状,宿主传播介质等。
【有四对符号,包括核酸类型 /核酸链数,核酸分子量(X 106) /病毒粒子中含核酸的百分率,病毒粒子的外形 /病毒被壳的外形,寄主种类 /传播介体种类 (或传播方式)】3.缺损病毒:是指基因组上一个或多个病毒自我复制必需基因功能缺乏,它的复制需依赖其它病毒基因或基因组的辅助活性, 否则在活的允许细胞内也不能完成复制。
有些病毒因基因一.填空题|( 10分)1. 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是: 贝杰林克(Martinus Bejerink)。
(病毒学之父)2. 病毒的特点有: 没有细胞结构、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特殊的繁殖方式、缺乏完 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3. 病毒的对称性有: 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复杂对称 。
4. 病毒的复制过程有:吸附、侵入、脱壳、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5. 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 型肝炎病毒。
6. 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缺点有:★ 7.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 ★ 8.病毒的宿主有:微生物 ★ 9.病毒的核酸类型有: 单链 RNA ( ssRNA )。
★ 10.病毒突变体的种类有: 适应新宿主突变体。
★ 11.人畜共患的病毒有:★ 12.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 13.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有:对人畜(人体、畜禽、鱼虾等)安全无害,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高、昆虫病毒使用后效果明显。
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杀虫速度缓慢病毒特异性强,寄主范围窄 。
法国人 Adolf Mayer 。
植物、动物。
双链 DN (dsDNA 、单链 DNA( ssDNA )、双链 RNA( dsRNA 、条件致死突变体蚀斑突变体、抗原突变体、共变体、流感病毒、狂犬病毒、朊病毒。
(V )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甚至爆发流行。
(X,狂犬病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动物)组缺损严重而丧失其全部的生物活性。
【有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主要有下列四类:干扰(或 称干扰缺损)病毒颗粒(DI 颗粒)、卫星病毒、条件缺损病毒和整合的病毒基因组。
】4. 病毒基因组图:【病毒基因组图的构建过去常用遗传学方法,如重组作图法、重配作图和中间型杂交等。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构建病毒基因图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作图与核酸序列分析,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病毒转录图谱和翻译图谱。
】5. 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艾滋病)的病原体。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 合征。
】6. 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是一类比较原始的、 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生物大分子属性和生物体基本特征, 胞内繁殖性基因形式的十分独特的生物类群。
)7. 病毒粒子:(或病毒体,virion )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裹。
(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8. 非增殖性感染:由于病毒或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段受阻,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结果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粒子。
(也称为病毒的异常复制)★ 9.人畜共患病:★ 10.昆虫病毒: ★ 11.医学病毒:人畜共患病病毒。
(2)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3)特殊的 也没有核糖体;(5)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四•简述题1(共5题,每题7分,共35分)1. 病毒的分类原则包括哪几方面目前得到ICTV 认可的分类原则是: (1) (2) (3)又具有细胞外感染性颗粒形式和细也称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是指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引发流行病的病毒种类。
广义上讲,医学病毒就是指能够感染人的病毒。
但由于某些病毒既可以感 染人,又可以感染动物,因此,将这些病毒称之为★ 12.病毒特点:病毒的特点:(1 )没有细胞结构; 繁殖方式;(4)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核酸类型、结构及分子量; 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病毒血清学性质和抗原性; 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特性; 对脂溶剂以外其他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流行病学特点。
(4)(5)(6)(7)(8)2.乙肝病毒五项指标是哪几项怎样解释乙肝五项要称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 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
乙肝五项检查,便是抽出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
乙肝五项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
(1)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
它的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2) 抗-HBs (乙肝表面抗体,HbsAb )。
它是HBV 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 自然消失了。
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
我国有 此抗体。
(3) HBeAg (乙型肝炎e 抗原)。
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 e 抗原阳性提示病毒 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 抗-HBe (乙肝e 抗体,HBeAb 是人体针对e 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 病毒的传染性变弱, 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
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此时 血清中无HBeAg 但可产生抗-HBe ,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 HBV-DNA 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 在。
(5) 抗-HBc (乙肝核心抗体,HbcAb )。
这种抗体分IgM 和IgG 两种:抗HBc-IgM 阳性提示 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 HBc-IgG 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HBsAg 抗 HBsAg 抗 HBcAg 抗 HBc IgM 。
HBsAg HBsAb 及 HBcAb 称为 HBV 的 3 项感染指 标。
若这3项指标均为阴性,则表示过去未受到HBV 感染。
】3. 简述HIV 的致病机理。
(一) 致病性:HIV 感染包括原发感染、潜伏感染、有症状感染( AIDS 相关综合症,ARC及典型AIDS 等四个阶段,典型过程约需 (二) 致病机理:HIV 的致病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HIV 对C D 4细胞的损害。
HIV 感染和致病主要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选择性的侵犯 表达CD4的细胞,CD4细胞在数量和功能上受损,从而引起宿主免疫功能的全面障碍。
(2) HIV 感染所致其他免疫细胞损害 。
①B 细胞:在HIV 感染时,B 细胞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多克隆活化, 出现高丙球蛋白血症, 循环血中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含量增高; ②单核 细胞与巨噬细胞(M O )。
在HIV 感染的播散与致病方面起重要作用。
与 CD4T 细胞不同,单核细胞感染HIV 不引起CPE 病毒不但能在这些细胞内存活, 而且能转运至机体的各器官 (如肺、脑等)。
(3) HIV 感染所致神经细胞损害 。
病毒通过感染的单核细胞进入脑,并释放对神经元有毒 性的单核细胞因子,同时产生使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的趋化因子。
4. 简述病毒突变的分子机制。
突变又称点突变 ,是核酸分子中 1 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对的增加、 缺失或置换所造成的结构 改变,可分为两种形式。
(1) 碱基置换 :在这种突变中,碱基对的数量没有变,只是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所 代替。
碱基取代的方式有两种,转换和颠换。
结果可能出现下述4种情况:①错义突变;②无义突变;③同义突变(:④中性突变。
中性突变和同义突变又常称为沉默突变)。
(2) 移码突变 :在正常的碱基序列中插入或减少一个或多个碱基,造成突变位点下游密码 子的错读,产生氨基酸顺序完全改变了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
5. 简述SARS 病毒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1) SARS 病毒的传染源是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呈现临床症状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带病毒 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等也可能是SARS 的传染源。
(2) 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被感染者以 15 岁-59 岁青壮年为主。
但儿童感染率较 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发病季节多为冬春季。
(3) 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以近距离的飞沫传播为主,一般在 1 米以内;也可以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黏膜传播,并存在粪 -口传播及其他途径传播的可能性。
(4) 此病潜伏期通常在 2周之内,一般约 2-10d ,潜伏期患者未发现有传染他人的证据,此时HBsAg %的人10 年。
潜伏期后大部分转为显性感染者, 少部分转为隐性感染者,显性感染者出现症状后即具有传染性,传染性随病程增强,在发病的2周内,症状较明显者传染性最强。
(5)此病死亡率约在15%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 6.病毒的复制周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解释)自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产生成熟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复制过程称为 的复制周期。
一个完整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生物合成、配和释放阶段。
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又称病毒感染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