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频率计算(规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1洪水频率曲线统计参数的估计和确定
A1.1 参数估计法
A1.1.1矩法。对于n 年连序系列,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各统计参数
n 系列项数。
对于不连序系列,其统计参数的计算与连序系列的计算公式有所不同。 如果 在迄今的N 年中已查明有a 个特大洪水(其中有I 个发生在n 年实测或插补系列 中),假定(n-l )年系列的均值和均方差与除去特大洪水后的(N-a )年系列的 相等,即X N 』= X n4,S n 』=S n 4,可推导出统计参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1 a N — a n X 二丄C X j X i )
(A5)
N J j n — I 4
附录A 洪水频率计算
均值
均万差
或
变差系数
偏态系数
或
式中 lUi-X)2
n-1 二 X i 2
-n ([X i )2
n7 (X i - X)3
i £
(n —1)( n —2)X 3C ;
n
n
n
n
n 2 v X ; _3 n^ X i X 2
2(^ X J 3
i #
i£
i
住
i 仝
:
X i --------- 系列变量(i=1,…,n );
(A1)
(A2)
(A3)
(A4)
式中
X j --------- 特大洪水变量(j=1,…,a ); X i ――实测洪水变量(i=l +1,…,n )o
A1.1.2概率权重矩法。概率权重矩定义为
皮尔逊川型频率曲线的三个统计参数不能用概率权重矩的显式表达。但经 推导有:
Cs =
N_1 一)2
N
JX j —X)3 活二X i -对
(A6)
(A7)
(N -1)( N _2)X Cv
1 .
M . = o xF J (x)dF
j=0,1,2,… (A8)
C v H(
M2-M0/3
M^ M0/2
式中,H和R都和C s有关,并已有近似的经验关系如下: 广 2 3 4
C s =16.41u-13.51U 州0.72u +94.54U
R—1
"(4/3-R)012
2 3 4
H =3.545+29.857 —29.15V +363.8V +6093V
(1 < R :
4)
3
(A9) (A10) (A11)
(A12) (A13)
为保证C v和C s有二位小数准确,要求在用式(A11)计算R时,M。、M1 和M2的计算值至少达到5位有效数字。
1根据连序系列计算概率权重矩。将洪水系列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样本
概率权重矩按下式计算:
M o彳n
七X i
n住
彳n 七 X i n -i n住n —1 彳n 一 Y(n —i)( n -i-1) Ivl 2—厶X i n住(n—1)( n —2) (A14) 1 (R -1)2 (4/3 -R)0.14 2根据含历史洪水特大值的不连序样本计算概率权重矩。 -32, 64, 8, 32, 16, 32, 16,…,32, 17, 32, 8, 64, -32, 64,总权数=24 (n+1)。 (A15) (n —I —1) (n —I —2) 式中,C 1,C 2都是对不连序系列中实测洪水概率权重的修正系数。 N _a +1 C 1 N 1 「N _a +1 Y N 1 (A16) C 2 A1.1.3双权函数法。均值仍用矩法,如式(A1)计算。而C v 和C s 的计算公式 丄 _-E 1_ C 2 _ hX k 2H 1 v = △.旦 -D 1 H 1 (A17) C s —(X CV △-丄) C v D 1 h (A18) 式中,k 、h 是待优选的系数,可采用未加权的、数值积分计算的 C v ,按下式选 疋:h=C v , K=1/C v 。 Q Q _ E 1 二'(X - X)住 1(x) f (x)dx (A19) 第一权函数 第二权函数 积分式 二 "(X -乂)2「1(x) f (x)dx A 1 = . 1 (x) f (x)dx D ! =「(X —X)'- !(x) f (x)dx G(x) '■ 1 (x) (A19) (A20) (A21) (A22) -k exD —k 2 (X -X)2 _ X 2 二 e x P = exp-吨垃 X (A23) ——2 2X (A24) ~式(A22 )可用数值积分公式计算。例如,当 n 为奇数时, 采用权积分系数:8,-4, 8,1, 4, 2, 4, 2,…,2, 4, 1, 8, -4,8,总权数 =3 (n+1);当n=偶数时,采用64, 27, 27, 17, 32, 16, 32, (16) 才C 1 (N _ j)(n _ j -1) N -a n _ I X j C 2 N _a n —I X i (N _1)(N _2) 1 -N - n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