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中的交际策略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英汉同传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英汉同传策略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19fb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3.png)
《关联理论视角下科技英语口译英汉同传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英语口译在跨国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英汉同声传译作为口译的一种形式,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交流的效果。
本研究以关联理论为视角,探讨科技英语口译中英汉同传的策略,旨在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在交际中寻找最佳关联,即最能够体现语境效果的努力与效果的比值。
在科技英语口译中,关联理论指导我们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以便准确理解原文含义,从而进行有效的同声传译。
三、科技英语口译的特点及挑战科技英语口译涉及众多专业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化学等,具有专业性强、术语多、信息密度大等特点。
同时,科技英语口译还面临着时间压力、文化差异等挑战。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同传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同传策略1. 理解原文与寻找最佳关联在科技英语口译中,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含义。
通过运用关联理论,口译员需要从语境出发,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
这需要口译员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
2. 预测与即时反应由于同声传译的时间压力较大,口译员需要具备预测能力,根据原文的语境和内容预测下文的可能走向。
同时,口译员需要具备即时反应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原文转化为译文。
3. 术语翻译与语言转换科技英语口译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口译员需要掌握这些术语的准确翻译。
此外,在进行语言转换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信息量和语境效果,使译文与原文在语义上保持一致。
4. 文化背景的考虑在科技英语口译中,文化背景对理解原文和传达信息具有重要影响。
口译员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五、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科技英语口译案例,可以发现运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同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某次国际科技会议的口译中,口译员通过准确理解原文、预测内容、快速反应和恰当的术语翻译,成功地将原语准确地传达给了听众。
《关联理论视角下基于文化语境的同声传译策略案例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基于文化语境的同声传译策略案例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bb0a2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5.png)
《关联理论视角下基于文化语境的同声传译策略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同声传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各种国际会议、商务谈判、文化交流等场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同声传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认知推理过程。
本文以文化语境为背景,从关联理论出发,对同声传译策略进行案例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语言转换。
二、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同声传译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人们通过寻找最佳关联来理解和解释信息。
在同声传译中,译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原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佳关联,将原语的语义内容和语境信息准确、流畅地传达给目标语听众。
这一过程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文化语境对同声传译的影响文化语境是同声传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同声传译的效果。
因此,译员需要了解目标语听众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以便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内涵。
四、案例分析以一次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为例,会议中涉及多个国家的参会者,议题涉及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转换策略:译员需要准确理解原语语义,同时将之转换为目标语听众易于理解的语言。
在转换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原语的文化特色和语境信息,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2. 文化背景理解:针对不同国家的参会者,译员需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某些词汇或表达方式可能具有特殊的含义或情感色彩,译员需要在进行翻译时加以注意。
3. 实时应变能力:同声传译要求译员具备较高的实时应变能力。
在翻译过程中,如遇到陌生词汇或复杂句式,译员需要迅速找到最佳关联,进行合理的意译或解释,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语境信息的传递:在同声传译中,语境信息对于理解原语的语义和情感色彩至关重要。
从现场同声传译看同声传译策略的运用
![从现场同声传译看同声传译策略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015f7063561252d380eb6ec5.png)
下定义 ; .使 明 确 ;使 清 楚 ;3 2 .规 定 ;限定 ; 定 确
… …
的界 线 。 三个 义 项 与 紧 跟 其 后 的 t d i s 一这 r io 似 a tn
在本例 中,原语 以两个 第一 人称 指示语 “ ” We 展
开 叙 述 , 员 则 充 分 利 用 了 目 的语 排 比句 式 “ … … 译 在
而达到最佳交 际效果 。
例 l Tdy w e h ata i sl df e y : oa , eseaC i t s tl e ndb n h i i
赛 的 也 有 华人 。
所谓信息 重组 (e r u t n 即在 同声传 译 实践 r om l i ) f ao 时应 以传递 原语 “ 意思 ” 为要 旨,而不 能 拘泥 于 原语 “ 措辞 ” 强求 字字对应 。 同声传译 译员 在不篡 改原 、 文主 旨的前提下 , 做到“ 乎其 内,出乎其外 ” 尽 要 入 , 可能使译语符合 目的语习惯 , 轻听众认 知 负荷 , 减 从
n be ta i o so a l o l rd t n ffmi i y,s h lrhp,a d h n r c oas i n o o.
有华人 , ……有华 人 , ……也有 华人 , ……也 在 在 在 有华人 ” 重组 了原语信 息 , 整个译 文 听起来 错落 有 使
20 0 9年 6月
洛 阳 师 范 学 院 学报
J u n lo u y n o ma ie st o r a fL o a g N r lUnv ri y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3c6f2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73.png)
外交交传与外交同传翻译原则与策略异同点摘要:目前在外事外交活动中,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已经成为两种最普遍的口译形式。
二者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独有的特点。
在外交领域这两种口译形式都具有该领域高度政治敏感性,政策性等特点。
外交活动不比其他活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译员在外交活动中不仅仅是一名译员,更是一名政治家。
本文通过对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特点的比较,旨在探讨其翻译原则与策略的异同点,以便更好的指导译员工作,传递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外交交传;外交同传;翻译原则;翻译策略1.交传,同传的定义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即席口译,简称“交传”,是指译员在讲话人讲完一段话停下来的间隙进行口译,讲话人等译员完成该段话语的翻译后又接着往下说,并在适当的时候再次停顿让译员翻译,如此循环往复。
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简称“同传”,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人讲话的情况下将其所说话语不停顿地传译给听众,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步开始,同时结束,译员只是稍稍滞后于讲话人(仲伟合,2010:1)。
2.交传,同传的相同点2.1时效性和现场性口译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语言交际活动,这一方面表现在讲话人话语的一次性和转瞬即逝性,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译员译语生成的即时性。
2.2不可预测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译是一项独立性、不可预测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
对于口译员来说,一旦接手一项口译任务,就无从自行选择工作场景,而且在多数情况下要独立完成口译工作。
无论译员进行了怎样细致的译前准备,他/她依然可能在工作中遭遇这样或那样难以预知的问题,如理解、记忆、笔记和沟通协调问题,还可能出现心理压力过大或体力不支等问题。
有些问题即使不是译员自身造成的,也会对口译质量和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如音响效果不好,工作环境很差,讲话人声音很小、语速过快等等。
(任文,2012:5)。
3交传,同传不同点3.1时间性对同声传译而言,听(输入)与说(输出)在保持一定时间差的前提下同步进行,而交传是在讲话人停顿以后才开始翻译,因此交传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往往是同传活动的一倍左右。
同声传译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同声传译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250315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01.png)
同声传译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探讨同声传译是一种高难度的翻译形式,不仅要求翻译人员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还需要充分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同声传译教学中,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同声传译能力,是考验教师智慧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一、基本策略同声传译教学中最基本的策略是:关注整体和局部。
这意味着同声传译员需要在听懂整个句子的同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其中每个细节和特别之处。
由于词语之间的关联在语言表达中十分重要,同声传译员还需要处理好词汇之间的连贯性。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听力训练和模拟翻译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处理语境和注意细节的能力。
二、技巧方法同声传译技巧是同声传译教学的重要内容。
除了基本的听力和口译技巧,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提高同声传译的效果。
其中,大多数方法都是基于观察和实践的,包括:1. 练习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个人口译能力是同声传译的关键。
口头表达能力通常是通过模拟翻译和专业术语训练来提高的。
同时,口头表达能力也与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关,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听讲座和培训等方式提高。
2. 建立专业知识库:同声传译员需要掌握各种不同领域的专业术语。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知识库来帮助学生了解各种专业术语。
这可以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等途径实现。
3. 熟练掌握工具和设备:同声传译需要使用很多不同的工具和设备,如同声传译系统、麦克风、耳机等。
因此,同声传译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用法,以确保在翻译过程中不出问题。
三、教学方法同声传译教学中的教学方法需要多元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调整和定制,具体方法包括:1. 小组研讨:同声传译研讨小组可以帮助学生交流经验和反思自己的翻译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解决问题和分享意见,以提高翻译水平。
2. 模拟翻译:在模拟翻译中,教师可以布置各种口译作业或作文练习,要求学生进行翻译和出版,以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娴熟运用翻译技巧。
口译应对策略
![口译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ae40643a8956bec0975e31b.png)
第八单元Unit Eight口译应对策略Coping Tactics in Interpreting•同声传译应对策略•Coping Tactic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同声传译是要求很高的脑力活动,译员在发言人讲话不停的情况一边听一边“同步”地把讲话口译为另一种语言。
即使译员的双语功底很扎实、口译技巧很熟练,在同传现场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
同传现场困境的处理•(1)遇到听不懂的词的处理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办法是译员应培养自己的猜测和预测能力,另外还要了解必要的背景材料和知识,这样就能心中有数,知道讲话人要谈到什么方面的内容。
译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翻译,即使遇到个别不会的词,根据上下文以及对整个讲话精神的体会,也可将全句同容猜测出来。
同传过程的原则是,不能被一个词卡住而不能将口译任务继续下去。
•(2)长句的处理在遇到长句时,有意识地对长句进行切分(segmentation),注意运用“顺句驱动”原则。
只有把听到的信息及时译出来减轻记忆的压力,才能有效地处理接下来的新信息。
对源语中的长句按照一定的意群或概念单位进行切分,就可以达到目的。
•从同传服务的对象来说,也要求译员对长句进行必要的切分。
在任何一个会议中,听众更倾向于接受语句较短的语篇,这样更容易理解。
如果译语表达不简洁,听众就不容易听明白,同传就不易成功。
•在处理长句时,可以使用“Salami Technique”. Salami是一种意大利香肠,其成品既长又大,外表丑陋无比,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咱种难以下咽的食物,但是在切成薄薄的一片片放在装饰美丽的盘子里后,其形状与色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吊起人们的食欲。
“Salami Technique”经常被用来比喻在复杂事物后面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同传中的Salami Technique主要指一化繁为简,切分句子的技巧。
•如:Strange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whale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has been observed over a number of years now. A team of marine scientists has come up with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is behavior. Bu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has arisen in Argentina about the theory.•译:人们发现南大西洋的鲸鱼行为怪异。
交际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交际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58df95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a.png)
交际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交际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交际策略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交流中采取的策略,它可以改善交流的质量,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
英汉交替传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方式,它要求翻译者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将发言者的意思传达给听众。
因此,交际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翻译者需要善于把握语境,通过对发言者的语言特点、语调、表情等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理解发言者的意图,并给出相应的翻译。
其次,翻译者需要采取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运用解释性语言、转折性语言、提问性语言等,来清晰地表达发言者的意思。
此外,翻译者还需要善于应对发言者的反问,以及处理发言者的语言障碍,以此来确保发言者的意思传达的清晰准确。
交际策略在英汉交替传译中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翻译者可以通过运用交际策略,提高英汉交替传译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发言者和听众的需求。
口译unit27同传中的应对技巧
![口译unit27同传中的应对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2e7b11852ea551811a68715.png)
利用电子幻灯片
电子幻灯片不仅帮助听众理解信息,同时 也帮助译员克服表达障碍。译员遇到表达 困难时,可通过使用“如幻灯片所示”, “这个图表证明了…”,“请大家看第二 点”等表达引导听众从屏幕上获取信息。
参考手头文献
同传译员要利用在翻译箱工作的便利,为 口译过程中资料的查询创造条件,以备不 时之需。例如,译员可在译前将有关的专 有名词和技术术语写在纸上,贴在翻译间 里可抬头看见的地方,可用彩笔在讲话稿 或幻灯片上勾勒出重点、难点,也可事先 准备好可能会用到的相关资料、工具书等, 并将其分门别类摆放好,以方便在遇到理 解和表达困难时紧急查阅。
同传中的应对技巧
信息重构 寻求同伴帮助 推迟译文产出
参考手头文献
利用电子幻灯片
信息重构
信息重构指的是译员根据上下文知识、主 题知识以及其他背景知识对缺失的信息进 行重新建构,以使信息能顺畅完整地传达 给听众。若使用得当,特别是当译员具有 丰富的主题背景知识时,这一策略能保证 听者接收到基本准确的信息,同时保证了 交际的顺利进行。
寻求同伴帮助
在同传的翻译箱里通常坐着两至三个轮流 翻译的译员。当遇到困难时,工作中的译 员可通过眼神、头部动作等暗示方式向坐 在旁边的译员寻求帮助。他的同伴则立即 将其需要的信息写在纸上或轻声说出来, 有时则做简短解释,亦可直接写出或说出 译文。这一策略的使用要求双方配合默契。求译员的信息接 收和译文产出两项任务同时进行。但当译 员碰到理解困难时,可以采用适当推迟译 文产出的策略,如稍做停顿,或说些连接 上下文的话,以便有机会接收更多的信息 和进行更充分的理解。
同声传译的技巧与训练剖析
![同声传译的技巧与训练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09547058fafab069dc0230.png)
同声传译的技巧与训练同声传译的概念口译按工作方式分为连续(又叫交替传译、逐步传译。
同声传译因为与发言人同步进行翻译,无须占用会议时间而受到了会议组织者的欢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流行于许多国际组织。
所谓同声传译指的是用一种语言(译入语把另外一种语言(原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以与原语发言人几乎相同的速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式。
近年来,世界很多地方称这种翻译为"会议传译".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声传译是通过会议设备来完成的。
译员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发言人的讲话内容,随即通过麦克风把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用译人语传达给大会的听众,听众则利用耳机选择所需要的语言频道,接受翻译服务。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具有以下优点:1.在同声传译中,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2.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翻译;3.在大型国际会议中,译员有时可以事先得到发言稿件,早做准备,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因此,现在国际上的会议,百分之九十都是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进行。
同声传译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常规同传:在翻译中,译员没有稿件,靠耳听、心想、口译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同声传译工作;2.视译:译员拿到讲话人的书面讲话稿,一边听讲话人的讲话、一边看稿、一边口译;3.耳语传译:不需要使用同传设备。
译员一边听讲话人的发言,一边与会代表耳边进行传译;4.同声传读:译员拿到书面译文,边听发言人念稿,边宣读译文。
同声传读需要注意发言人在宣读论文过程中增加及减少的内容,有时发言人也可能会突然脱稿进行发言。
2、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以简单表示为:原语发言人在会议厅主席台(或会场对着麦克风发言,同传译员则坐在特制的口译箱里通过耳机接听原语信息,同时用目的语言准确传达原语信息,通过麦克风把信息传出去。
听众则通过耳机接收翻译内容。
在上述同声传译程序中,以下几个方面对同声传译的质量会带来影响:1.发言人:信息发出者。
小议同声传译的常见策略
![小议同声传译的常见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a96e406a2161479171128b8.png)
T r a i n i n g一 书 , 提 出认 知 负荷模 型 ( E f f o tMo r d e 1 ) : S L = L + M+ P + C. 其中 : S L是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i n t e r p r e t i n g ( 同声传译 ) ;
L是 l i s t e n i n g a n d a n a l y s i s ( 听力和分析 ) , 即译
于母 语 为 中文 的译 员 而 言 . 英 汉 同传 中消 耗 在 听 辨 理 解 上 的 精 力 往 往 在 认 知 容 量 的 分配 中 占据 较 大 比例 . 而 汉英 同传 中消 耗 在言 语 产 出上 的精 力 又 要大 于英 汉 同传 消 耗 的精 力
语 句 子 的语 序 . 将 整个 句 子 分割 成 意群 单 位 或 信 息
单位 . 再 使 用 恰 当 的连 接 词 。 将 这 些单 位 自然 地 连
接起 来 . 翻译 成 目的语[ 2 1 。分割 的标 记是 根据 意群 确
定的 . 不 能僵 化 的对 照 每 个 词 语 直 接 翻译 . 否 则 句
摘
要: 随着 全 球 一 体 化 的 步伐 不 断 加 快 , 国 际交 流 日益密 切 , 同声 传 译 在 国际 会 议 中不 断扮 演 着 重要 的 角 a n i e l G i l e的 认 知 负 荷模 型 为 理论 基 础 ,分 析 了译 员 在 同 步 处 理 多 任 务 时 常 用 的 策 略 技 巧 , 对 有利于缓解译员压力 、 提 高 译 文 质量 的方 法 做 进 一 步 探 讨 。
第3 l 卷
第 l 5期
甘肃 科技
Ga n s u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英语同声传译技巧
![英语同声传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994ead05727a5e9846a61cd.png)
同声传译技巧探讨一、译员经常遇到的问题1、倒装句的处理英、汉语的语序差别很大,这就给口译造成了较大困难。
例如:Japan surrendered in 1945 after Americans dropped two atom bombs.同传时,往往是刚刚译出前半句“日本人在1945年投降了”,接着又出现了后半句“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后”。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译员已按英文语序译出,只好把句子重新组合,再重复说一遍。
但这又显得翻译水平不高。
如何处理好呢?不妨试一试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译员不要接得太紧,而是等讲话的人将大部分句子说出后,再开始翻译。
但是,在快速的同声传译中,往往等不了这样长的时间。
这样,我们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将一个句子断为二、三个简单句,在简单句之间,适当补充一些字、词,把它们有机地联结起来。
上述例句可以译成:“日本人投降了,那是在1945年,在这之前,美国人投了两颗原子弹。
”这样译,虽然不完美,但是主要意思都译出来了,而且句子也比较通顺。
2、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英语常用被动语态,相对来说,汉语则多用主动语态。
了解这一点,在互译时,就会避免译出英文式的中文,或中文式的英文。
例如:In some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eople are given the big gest social benefit such as medical insurance.此句英文用的是被动语态,翻译时应将其改为主动语态,译为:“在有些欧洲国家里,人们能享受到最广泛的社会福利,如医疗保险等等”。
在同声传译时,由于时间紧迫,译员很容易顺着英文的句子结构往下译,译成“……人民被给予最大的社会福利……”。
仔细听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就会发现不少译员经常犯这一通病。
因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长句的处理处理好长句子,是同声传译的基本功之一。
翻译长句,除要注意根据意群,将其切断为简单句外,还有一个关键要掌握,即英文句子之所以长和复杂,那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于是用who, which, that代替主词和宾语,因而使句子变得很长。
同声传译方案
![同声传译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fe3d1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b.png)
同声传译方案同声传译方案1. 前言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同声传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帮助参与者克服语言障碍,促进信息的准确和高效传递。
一个成功的同声传译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人员安排、设备选择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本的同声传译方案,旨在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同声传译技术。
2. 人员安排一个成功的同声传译方案首先需要合适的人员安排。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同声传译团队的角色:2.1 主讲人(发言者)主讲人是会议或活动的核心发言者。
他们是信息的源头,负责将内容传达给听众。
因此,主讲人的表达清晰准确是同声传译的前提。
2.2 同声传译员同声传译员是主讲人与听众之间的桥梁。
他们负责将主讲人的讲话实时翻译成听众所使用的语言。
同声传译员需要具备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听写能力。
2.3 监控员监控员负责掌控并监控同声传译的整个过程。
他们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处理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协调同声传译员之间的配合。
监控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组织能力。
3. 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同声传译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类型:3.1 话筒主讲人需要佩戴话筒,以便声音能够清晰地传递给同声传译员。
话筒的选择应考虑舒适性和麦克风的灵敏度。
3.2 收音设备听众需要佩戴收音设备,用于接收同声传译员翻译后的讲话。
收音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音质和信号稳定性。
3.3 传输系统同声传译的实时性要求传输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将主讲人的讲话传输给同声传译员。
传输系统可以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具体选择应根据场地和需求来决定。
3.4 接收系统接收系统是用来分发同声传译的翻译内容给听众的设备。
它可以是耳机、无线收音机或其他音频设备。
4. 技术支持为了确保同声传译的顺利进行,技术支持必不可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支持措施:4.1 音频监控音频监控可以帮助监控员实时了解各个设备的工作状态。
他们可以通过监控系统调整音频输入和输出的音量,以确保声音的清晰度。
同声传译活动方案策划
![同声传译活动方案策划](https://img.taocdn.com/s3/m/ef2543b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d.png)
同声传译活动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跨国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而在跨国交流过程中,语言障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合作,同声传译活动应运而生。
同声传译活动通过专业翻译人员即时将演讲者的讲话翻译成不同语言,使得参与者可以听懂演讲内容,从而实现多语言交流。
为进一步推广同声传译活动,我们将举办一场面向大众的同声传译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升参与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同声传译活动,让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演讲内容,增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2. 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相了解:通过同声传译活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相了解与合作,推动全球跨国交流。
3. 提供专业翻译服务:通过活动,向参与者展示专业翻译人员的工作和能力,满足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翻译需求。
三、活动内容1. 同声传译演讲会:邀请多名国内外优秀演讲者参与演讲,同时安排专业翻译人员进行即时翻译。
参与者可以选择进入不同语言的同声传译室,通过耳机听取翻译内容,深入了解演讲者的观点和思想。
2. 翻译技能培训:安排专业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技能培训,向参与者介绍同声传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升参与者的翻译水平。
3.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参与者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相了解,并促进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同声传译展览:在活动现场设置同声传译展览区,展示同声传译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技术设备等内容,让参与者更加了解同声传译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5. 专业翻译服务咨询:为参与者提供专业翻译服务的咨询和信息,解答参与者关于翻译服务的疑惑,并提供相应的推荐和指导。
四、活动流程1. 活动准备阶段:a. 确定活动主题和目标;b. 确定活动时间、地点和预算;c. 策划活动内容和流程;d. 确定演讲者和翻译人员;e. 宣传活动并招募参与者。
2. 活动实施阶段:a. 欢迎仪式: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标;b. 同声传译演讲会:安排演讲者进行演讲,同时进行同声传译;c. 翻译技能培训:安排专业翻译人员进行翻译技能培训;d. 跨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参与者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e. 同声传译展览:参观同声传译展览区;f. 专业翻译服务咨询:提供翻译服务咨询和信息。
高级口译资格中的同传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高级口译资格中的同传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262dc08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3.png)
高级口译资格中的同传技巧和注意事项有哪些高级口译资格中的同传技巧和注意事项同声传译(即同传)是一项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高级口译技巧,它要求译员同时听取演讲者的讲话并实时将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作为一种极富挑战性的口译形式,同传需要译员具备高超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级口译资格中的同传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技巧1. 提前准备:在同传任务之前,译员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演讲的相关话题,包括前后文背景、专业术语和行业常识。
这有助于译员在同传过程中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快速反应:由于同传要求译员在演讲的同时即时翻译,故而对于信息的接收和处理速度要求极高。
译员需要迅速理解并转化演讲者的语言,时刻保持与他们的同步。
3. 高度集中:同传过程中,译员需要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即便演讲时遇到了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也应该通过上下文和相关信息进行推测,确保翻译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4. 笔记技巧:由于同声传译的时限紧迫,译员很难将所有的信息记在脑中。
因此,掌握简洁高效的笔记技巧是必要的,可以通过缩写、符号和关键词等方式进行记录,以便后续翻译时使用。
5. 控制语速:同传要求译员将内容尽可能地以与演讲者相近的速度传递出去,以保证听众的理解和接收。
因此,译员需要熟练掌握自己的语速,避免过快或过慢,保持与演讲者的协调一致。
6. 兼顾口译质量和口语表达:同传译员在传递翻译内容时,应既要兼顾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又要注意口语表达的自然流畅,以保证听众听得懂且感觉舒适。
二、注意事项1. 保持中立和客观:作为译员,应该尽可能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对演讲内容进行添油加醋或个人主观判断。
传译者不应替换或修改演讲者的观点。
2. 保持保密性:同传译员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对在演讲过程中接触到的任何信息和内容保持保密,绝不泄露给他人。
3. 解决技术难题:同传往往在重要场合进行,可能会遇到技术设备故障或其他突发状况。
译员需要在熟悉设备操作的同时,具备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以确保同传的顺利进行。
实用同声传译技巧与策略的探讨
![实用同声传译技巧与策略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8ad75fdba0d4a7302763a49.png)
动。 作为复杂的口头转述过程的交际活动 , 同声传译 具有很
强的学术性 和专业性 。 在实践 中, 人们发现如果不完全领会 被翻译者的意思 , 只做简单的代码转换 , 这样的翻译晦涩难
处理好 长句子 , 是同声传译 的基本功之一。 翻译长句 , 除要 注意根据意群 , 将其切断为简单句外 , 还有一个关键要
懂。 在同声传译中, 最关键 的问题是把发言人讲话的意思清 晰地、 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 , 帮助对方的交流得以实现。
I 见 问题 处理方 式 常
11 . 视点转换角度的处理
掌握 , 即英文句子之所以长和复杂 , 那是为了避免重复使用 同一个词 , 于是用 w owh h ta代替主词和宾语 , h, i , t c h 因而使
tge e i lmp r n .ns l n o s ne rt tn te s c ca i u o v yn e p k s n a igc al, c e is r t o t tI mu e u t e i .h t r ils ei c n e i t o ema ’me n e r a ・ a v ai a i t ai r to p mo u s s gh s S n l y c r t yt e u i c dh li c te s x h n e e e l e . u a l t de e n pn e h h g c a g s o ai d e oh a n a e g a o e tb r z
维普资讯
湖 南农机
HUNAN AGRI CUL TURAL M ACHI RY NE 2 0 . 0 87
实用同声传译技巧与策略的探讨
祭 水平 蔡 永丰
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及方法
![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eb817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6.png)
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及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及方法这事儿,总算找到点门道。
咱先说这自信心的培养吧。
我带过的一些学生啊,一开始就特别害怕同传,觉得自己肯定不行。
我试过一个方法叫“小步快跑”,就好比让他们从特别容易的小片段开始练同传,像是那种一两句话描述日常场景的内容。
刚一开始好多学生都不敢做,总是担心犯错。
我就告诉他们,犯错很正常,就像学走路还会摔跤呢。
然后慢慢增加难度,等他们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狠狠夸赞,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可以做好的。
这一步步下来,学生们的自信心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注意力的训练也是难题。
一些学生老是分心,我想了个怪招,就是模拟超嘈杂的环境,就像把菜市场搬到教室似的,让他们练习在这乱哄哄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
可失误多了去了,有时候环境整得太乱,学生完全懵了。
我后来改进方法,从稍微有点杂音开始,逐步增加干扰程度。
这就好比你先在小溪里学游泳,再去大江大河。
压力应对也是其中关键一环。
有一次模拟大型国际会议场景进行同传教学,好多学生紧张得手都发抖。
那我就现身说法,告诉他们我当初学习同传的时候,第一次模拟大型会议场景也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但是多经历几次就好多了。
后来我鼓励他们自己调节压力,像是在练习前做深呼吸,把同传当成一场普通的聊天,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这个效果不是一下子就有的,得多来几次类似的训练。
还有记忆方面的训练。
我试过让学生记忆一些之前完全无关联的事物,就像一堆乱摆放的积木块,然后让他们把这些记忆的东西在同传过程中串联起来,就好像把积木搭成房子的过程。
一开始学生们觉得好难,可经过重复练习后就好很多。
我也不确定这些方法是不是一定适合所有人,但在我的教学中确实看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还会继续摸索,像语言能力和心理学的结合啦等等,争取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
交际策略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
![交际策略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0b523023c1ec5da51e27016.png)
交际策略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作者:孙玉翠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第05期【摘要】据统计,当前世界上95%的国际高端会议都采用同声传译的方式。
由于口译的高难度性,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无法避免卡壳的现象,故需使用交际策略来确保口译的顺利进行。
本文通过同声传译实例对常用交际策略进行举例分析,希望能对同声传译教学及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际策略;同声传译;应用【作者简介】孙玉翠,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在实际的口译工作中,译员对各项任务的总体处理能力或者译员对各单项任务的处理能力并不能达到绝对理想的状态。
发言者语速过快,信息过于密集;发言者自身口音较重,给译员造成的听辨困难;陌生的领域和专有名词,缩略语,数目较大的数字,源语与目标语差异巨大的句型结构等都容易造成译员注意力分散或内容遗忘。
鉴于同传难度存在的现实性,即使译员准备非常充分,也不可能确保消除所有盲点,即使是熟练的专业译员也得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如此高难度的认知任务。
口译作为一种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是译员翻译能力的重要体现。
因此口译中的交际策略被广大译员所采用,用以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交际策略的有效使用依赖于多方面知识体系的掌握。
一名合格的译员不仅要掌握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同时还需要善于运用交际策略去应对口译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
虽然同声传译中的交际策略被广大口译人员广泛使用,但是学者们对“交际策略” 却有着不同的定义,总的来说,交际策略指某人在完成某种交际任务时,为了克服表达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潜意识的技巧,译员能够运用两种语言中的话语策略协调交际进程。
总体来看,交际策略主要有推理策略、拖延策略、回避策略、省略策略、修复策略、补偿策略、合作策略、非语言策略、近似表达、释意策略、替换策略、形式压缩策略等。
交际策略的定义和分类一直是交际策略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我国有不少学者针对交际策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交际策略的运用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帮助,交际策略的运用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口语交际策略,以及认知理论下的交际策略等。
同声传译技术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
![同声传译技术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7cc4b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7.png)
同声传译技术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愈加频繁。
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文、商贸交流变得越来越紧密。
如何减少语言的交流障碍,更好地实现各方交流合作成为了当前国际交流中的一个难题。
而同声传译技术的应用,则成为了解决国际交流障碍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声传译技术是一种通过将会议场内听到的内容,实时传输到听众所在的语言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先在欧美广泛应用,如今在中国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中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同声传译技术不仅可以在多语种的交流场合中使用,更可以在听力不足、听力障碍的人群中使用,为这些人群创造更加舒适、便捷的交流环境。
同声传译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最典型的就是在国际会议和商贸洽谈中的使用。
国际会议上,不同国家的专家学者就会聚集一堂,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或者讨论当前的研究议题。
如果没有同声传译技术,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显然无法跟上交流的速度,也会产生误解。
而有了同声传译技术的应用,专家学者之间就可以实现及时、精准的语言交流。
同样的,商贸洽谈也是同声传译技术的应用范畴之一。
随着各大企业的不断扩张,跨国商贸交流也越来越普遍。
不同行业的商务人士需要进行交流合作,但是由于语言上的不同,很多时候无法直接沟通,也会因为一些语言的误解而影响合作的进一步推进。
而同声传译技术的出现,则为商贸交流提供了解决方案,商务人士之间可以通过同声传译器实现即时、准确的交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同声传译技术的使用前景也变得更加广阔。
未来同声传译技术可以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能够快速识别不同语言、不同方言,并且实现更加实时、准确的传译,大大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
虽然同声传译技术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已经带来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为了真正解决国际交流中语言上的障碍,同声传译技术的推广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需要持续的宣传和推广,才能让同声传译技术在国际交流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总之,同声传译技术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无疑对推进世界的发展和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声传译中的交际策略虽然学者们对“交际策略”有不同的定义,但总的来说,交际策略指某人在完成某种交际任务时,为了克服表达的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潜意识的技巧。
对交际策略研究的不同角度导致了交际策略分类的多样性, 但最具影响力的分类有三种: Tarone: 社会交互策略( social interactional strategies)模式、Fraech & Kasper: 心理策略( psychological strategies)模式Nijmegen Project ( cf. Poulisse. N. ): 综合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的分类。
Tarone按话语功能分类的社会交互策略模式:1. 转述(paraphrase) (包括近似、迂回、造词三个次类) ;2. 借用( borrowing) (包括母语直译、语言转换两个次类) ;3. 求助( asking for assistance) (包括提问、查询两个次类) ;4. 回避( avoidance) (包括回避话题、放弃内容两个次类) ;5. 手势语( gesture) 。
考虑到同传的特点, 就真实的同传资料中常见的七种交际策略进行分析, 探讨译员采用各种交际策略的原因及它们对同传质量的影响。
1省略(omission)省略是一种回避行为,是一种减缩策略。
省略发生在语言的不同层次,省略的信息不仅有单个词或词组,有时甚至包括一些句子。
省略分为主动省略和被动省略。
当译员认为某些信息多余(如语言差异、同义项、先行提到、不影响连贯性的内容) ,往往主动使用省略策略以便留出更多的精力和处理能力来理解和记忆输出后面的信息;由于听到的信息难以理解,译员忘记等原因,当译员的总处理能力小于同传任务所需要的处理能力时,译员则被迫省略一些信息,避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没有把握的信息上,避免提供条理不清晰或理解度低的译文。
例1 ( SL) : . . . the Rede lectures established in the 16th century. I would like to say a little about the almost 500 years’ history of these lectures.(TL) : 瑞德演讲是在16 世纪开始的一项学术活动。
我想简单地说一下瑞德演讲活动的由来。
由于前面已经提到了“瑞德演讲”开始的时间,为了使语速自然、翻译流畅及节省时间以理解和记忆后面源源不断的信息,译员并没用很快的语速译出听众可以轻易推断出来的信息,而是主动把冗余的信息省略了。
例2 ( SL). . . The free exchange of views and opinions is vital in a context of change and global interdependency. But. . .(TL) 现在我们面临的世界发生着剧变,人们变得越来越互相的依赖。
但是…理查德校长讲话速度较快,提供的信息量大,译员跟不上她的讲话或记忆能力有限,只是抓住了后半句信息,于是被迫放弃斜体部分的信息。
当总处理能力小于同传任务所需的处理能力时,放弃一些信息比提供错误或不连贯甚至令人费解的信息更可取。
实践及研究证明,不管语速快慢、口音轻重,省略几乎存在所有的同传之中,是一种很常见的交际策略。
虽然省略会遗漏一些信息,但是只要译文条理清晰,易理解,译员不会乱了阵脚, 相反,恰当地使用省略有助于减少译员的压力、简化表达,可以使语言准确、语调自然, 能使译者与听者之间的交际效果最大化,从而提高同传的整体质量。
2 近似表达( approximation)Gile的引力模式( Gravitational model)认为,口译中可随时供产出的单词处于“活跃区( active zone)”,而外语活跃区常会受到限制。
当用外语进行产出时,由于时间紧迫或语言知识欠缺,译员没能及时在译语中搜寻到与源语意思一样的对等词,译员常被迫使用其他意义相近的词以成功地解决语义方面的问题,这种策略就叫近似表达。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发言人欲意表达的意思基本上被译出来了,近似表达并不影响同传质量。
例3 ( SL). . . I would like now to apologize to all the people for all the suffering that has been caused. . .(TL) 我要为大家所付出的这些代价来道歉….这是陈冠希不雅照记者会同声传译中的一句话。
在这个例子中,译员可能一时没想到汉语中“suffering”的对等词,于是用“代价”来替代。
虽然“代价”不能与“痛苦”完全对等,但是它大体上表达了原意,并不会在发言人与听众之间造成误解。
另外,笔者认为当发言人提供较长较大的数字时,译员也可以利用近似表达策略。
例如,译员可以把“八百五十一亿六千五百万元”译成“about 85 billion yuan”。
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力求准确,尤其是数字更要力求精确。
但是,一旦碰到记忆任务超负荷的情况,不妨近似表达,这样总比错译好得多。
3 释意(paraphrasing)科技发展迅速,新词层出不穷。
另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词汇空缺”现象屡见不鲜。
当译员碰到新词、习语、成语和典故等,由于时间紧迫或能力有限,译员也无法在译语中找到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或短语,通常可用较长的语言解释或描述它的意义。
例4 ( SL)当时我在黑板上,给同学们写下了“多难兴邦”几个字。
(TL) I wrote down 4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blackboard, meaning“A country will emerge stronger from adversities.”温家宝提到“多难兴邦”,而译员一时没法在英语中搜索到一个意义类似的词语,于是她利用解释的方法清楚地把其蕴含的意义表达出来了。
听者明白,译者省力,可谓一举两得。
4 替换( substitution)替换是指由于译员处理能力欠缺,在其传译时把源语中的信息替换成其他的信息。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译员理解错误或者瞬时记忆缺失,不能很好地甚至完全不能传达讲话人的意思,被替换的信息会在不同程度影响同传的质量。
例5 (SL) We appreciated your readiness to engage an open dialogue with your audiences about China’s policies and p rospects.(TL) 我们知道您和今天的听众当中将会开展一场开诚布公的讨论,来讨论中国的政策和中国的状况。
为温家宝做同传并且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直播,译员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许多信息被替换,上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译员根据语境很巧妙地进行了替换。
虽然温家宝很乐意与剑桥大学师生对话的意思及剑桥大学师生的感激之情没有得到体现,但是译文并没有严重地歪曲原意。
情急之下,译员应该根据语境判断如何替换才能确保译文不会提供错误和不连贯的信息。
5 形式压缩( compression)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在不改变发言人原意的情况下,简单而概括地表达一个较长的短语或句子时,译员常使用压缩策略压缩话语的长度,即长话短说。
尽管表达简化了,但译员似乎保留了原信息的语义。
与近似表达不同,原信息的语义并没什么变化。
译员常在传译一系列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或隐喻时使用压缩策略,发言人讲的通常是一些比较详细而具体的事物,而传译时常使用的是它们的上限词或更具概括性的词语。
例6 (SL) The academic staff of our faculties and departments are engaged in more than 130 collaborations with Chinese universities, academies and institutions.(TL) 我们剑桥大学现在同中国的大学、学术组织和机构开展了130多项学术活动。
在这个例句中,如果译员照斜体部分原意传译的话会多花不少时间组织词语。
但是她使用了“我们剑桥大学”概括了原意,这样译员省去了搜索和组织词语的时间和精力。
6 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直译即直接按照源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组织句子并翻译成译语。
译员采用直译策略主要是因为时间紧迫没有抓住源语的整体意义或者有时译员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组织句子。
例7 (SL) These photos were stolen from me illegally and distributed without my consent.(TL) 这些照片是从我的手中被偷走的,这是非法的事件。
汉语中带“被“字的结构被动句较少,而英语常用结构被动句。
由于时间紧迫,译员受到英语的影响,顺着英文的句子结构把斜体部分直译成了结构被动句。
尽管有时直译出来的话听起来比较生硬、别扭,没有经过字斟句酌后的译文优美。
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用笔译的标准来衡量同传质量。
只要译文能让听众理解,译员可以紧跟发言人的节奏进行传译从而节省时间和防止因进行信息重组式调整而遗漏重要的信息,如此直译也是可取的。
7 修正( repair)同声传译既要同步又得快速而准确,这难免发生漏译和误译。
当译员意识到之前的传译是对说话者意思的曲解或构思出更好的表达方式时,常会加以修正。
例8 (SL ) We are most grateful that you have agreed to . . .(TL) 我们也非常高兴,非常感谢你们能够同意…刚开始译员可能下意识地把斜体部分翻错了,后来发现了错误便立即提供了正确的信息。
尽管精力有限,修正错误会争夺认知资源,使译员无法把足够的注意力分配到随后源源不断的信息,只要不会因修正而牺牲译文的自然、流畅与连贯,译员应从容不迫地把握时机,讲究策略、适当地修正错误,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尽可能达到交际效果最佳化。
总结策略能力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际策略的使用是策略能力的表现之一。
同传任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即使是熟练的职业同传译员,在碰到问题时也会采用一些交际策略进行弥补,以保证同传任务的顺利进行。
恰当利用一些交际策略既可以缓解译员由于时间紧迫造成的压力,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同传的质量,是处在困境中译员的一项权宜之计(a make-shift)。
但也不要过度或错误地使用交际策略,否则同传的质量会因此下降。
希望以上心得对同传实践有所帮助,对同传教学也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