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启示
新加坡前内阁总理李光耀曾说:“如果我们不能让孩子清楚基本的价值观,知道什么是对是错,是好是坏,是应该作还是不应该做,我们就会收到处罚,,将无法把孩子培养成人”。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长期以来致力于培育和践行共同价值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性。
一、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教育
(一)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背景
新加坡长期受到国外的殖民统治,直到1959年才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走上自治的道路。在1963年作为马来西亚的一个州而存在,由于内部不同政党、种族存在严重的对立和冲突,且无法调和,为此,在1965年新加坡开始脱离马来西亚,从此走上自立自主的发展道路。经历长期的殖民统治,国民对国家意识淡薄,社会文化很难达成共识,国民没有归属感和对民族缺乏认同感,价值观混乱,政权不稳,国家难以发展。新加坡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主要有三大种族:华族、马来族、印度族。这三大种族又包含很多邦,各个邦又在语言、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新加坡政府在对待这些种族文化上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不稳。与其同时,新加坡的一些移民缺乏对国家的认同,且西化现象严重,加之国土面积狭小,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危机。
(二)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殖民统治时期多元种族宗教文化价值观并存,到建国后从西化转变向东方价值的回归,最终形成本国独具特点的“共同价值观”。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是新加坡多元种族价值观的并存时期。各种宗教林立,有佛教、基督教、锡克教、回教等待。多元种族和文化必然产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新加坡进入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迅速。这个时期,新加坡开始从西化向东方价值观回归。新加坡开始从道德教育着手,吸收并借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对其改造,形成自己一套社会都能接受的价值观。1988年10月,时任新加坡副总理的吴作栋发表重要谈话,他指出,新加坡应树立一套能够得到不同种族以及具有不同文化人的认同的价值观,此后,新加坡大力建设并推广自己的价值观。
(三)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内容
在经过曲折的建设过程后,新加坡政府提出五个共同价值观,第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第二,家庭根本,社会为本;第三,社会关怀,尊重个人;第四,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第五,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共同价值观的核心是“国家至上,社会优先”。在这五大共同价值观中,第一条是核心,第二条旨在促
进社会和谐和稳定,第三条在对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者关系上作了指导,第四条旨在推动用协商来解决冲突和对抗,第五条针对宗教和种族问题,提出要宽容对待。这五大价值观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实现稳定、统一、和谐和文明。
(四)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加坡在实施共同价值观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首先,新加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开设了专门的共同价值观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道理浅显易懂,保证了连贯性和递进性。其次,新加坡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新加坡法律规定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家长,长辈有责任对晚辈进行教育和指导。再次,新加坡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多渠道宣传和教育,增加渗透性和影响力。最后,新加坡政府倡导教育立法,借助法律的强制性来配合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五)新加坡共同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共同价值观经过多年的实施,在新加坡取得了很大成效。一方面,通过对民众的持续不断地教育,公民的国家意识得到增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共同价值观的倡导,稳定了国家政权,增强了国家力量,人民团结,社会和谐。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深度和践行力度仍有待提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广度需要拓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广度包括教育对象的广度、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教育方法的广度这3个方面。针对教育对象的广度,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仅存在于高中生和大学生上面,还未能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没能从小就深入到学生的意识里。针对教育内容的广度,小学思想品德几乎没有改动,只是零星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思想,而且在内容方面过度存在理论教育,很少注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能深入到生活,深入到具体行动中。针对教育方法的广度,我国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对寓教于乐、视频讨论和专题讲座这些易于青少年接受的方法却很少涉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程度需要加深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了解。很了解的学生占7.8%,根本了解的占63.2%,仅听说过的占21.8%,不了解的占6.4%,这说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还比较积极。但仔细分析,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还有待加深。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践行力度需要加强
我国学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一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但不能转化为行动,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死记硬背的现象,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接受,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既能理解,又能外化为自己的行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力争内外于心,外化于形,以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借鉴新加坡价值观教育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坚持党和国家对价值观教育的领导和推动
新加坡人认为,之所以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要归功于当时的执政党实施了正确的领导。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产党不仅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而且还是全国人民的先锋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人民走向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起着领导作用。如果说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和推动,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怎么好也无济于事。
(二)打造学校、社区和家庭相结合的平台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首要平台,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尽管很重要,但是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补充和支持。家庭充当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至关重要。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家庭也是不够的,必须集中一切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和社区实现有效互动,三者形成有效合力,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才能让人民满意,让家庭满意。
(三)建设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力量,对学生言谈举止、做人做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课堂教育不能起到有效效果的,校园文化教育可以起到補充作用。比如校园文化走廊建设、社团建设、文艺活动开展等都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起到积极影响。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育人功能。
(四)开展卓有成效的学校教育活动
我国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模式,各个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总目标,再结合自身学生的年龄、思想特点确定德育科目的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首先应将其写进教材,进入课堂。不仅在思想政治课程上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且其它课程也应该融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各个学科,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