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真题
2023-2024学年陕西全部人教版高二下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陕西高二下历史期末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唐朝时期,新罗频繁更换年号。
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庆州雁鸭池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发现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
这反映了()A. 新罗年号借鉴了唐朝年号B. 新罗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C. 唐新顶层关系友好往来的见证D. 新罗和唐朝往来日益频繁【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的含义是新罗受唐朝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了唐朝的年号,反映了两国政府关系往来密切,故C项正确;借鉴唐朝年号只是表面现象,A项没有指出本质问题,排除;新罗借鉴唐朝年号并不能说明接受了唐中央政府的册封,也无法体现来往的频繁,排除BD项。
故选C。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
这说明该法典具有()A. 等级性B. 公平性C. 随意性D. 民主性【答案】A【解析】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这说明法典具有等级性,故选A;《汉谟拉比法典》对不同的人群区别对待,无法体现公平性,排除B;《汉谟拉比法典》是一部成文法典,不能表现随意性,排除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成文法典,而古巴比伦并不是一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其法律并不具备民主性的特征,排除D。
故选A。
3.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必须有一项或几项符合世界文化遗产遴选的六大标准。
精品解析: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邯郸市2024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以有首无身者居多,突出反映的都是眼、鼻、嘴构成一个脸面形象,其各部位及构图格局几乎一致;这些特点在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中也能找到。
有研究者称:(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
这说明良渚文化()A.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B.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C.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D.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良渚遗址出土玉器上的兽面纹“突出在一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指向了某种似乎是超世间的权威神力的观念”,体现了阶级特征,这说明良渚文化向阶级社会过渡,C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良渚文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祭祀体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体现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排除B项;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呈现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特征,未涉及良渚文化与中原文明存在互动交流,排除D项。
故选C项。
2.东晋时期,某僧人在庐山传教三十余年间,不仅讲解《丧服经》,也讲解《诗经》;时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说明《般若经》中的内容。
他少年时便通读儒家经典,擅长用玄学比附佛经,在社会上层颇有影响。
2023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2.隋文帝以“典吏久居其职,肆情为奸”,下令“诸州县佐吏,三年一代,继任者不得重居之”,隋文帝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人民负担 C.分割宰相权力 D.防止吏治腐败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罗马法专家巴里·尼古拉斯教授说:“如果要创设或者转让某一权利,必须实施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者使用指定的话语。
……如果有关形式得到遵守,但存在意愿方面的缺陷(如错误或者恶意),法律后果仍然产生。
”这说明早期罗马法()A.外在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贵族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D.司法程序缺乏公正性5.提出“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能好好研究人应该做的事情就可以。
”该观点最可能出自(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6.陈献章(1428—1500,江门新会人)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白得”,开创“江门学派”,被誉为“真儒复出”。
这里的“彼”指的是( )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佛教 D.道教7.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吴国和蔡国同属姬姓。
春秋时期蔡国与楚国关系紧张,吴国与楚国也矛盾重重。
吴王阖阊在联合蔡国攻打楚国后,将女儿嫁给了蔡侯,打破“同姓不婚”的传统。
这表明()A.血缘疏远导致诸侯矛盾激化B.礼乐制度丧失了社会约束力C.诸侯纷争影响社会观念变化D.联姻是建立同盟的前提条件2. 秦统一后,秦始皇吸收各国的士人参加政府,设置博士官,从秦代可考的十二名博士看,“淳于越、伏胜、叔孙通、羊子、李克、圈公六位都是儒家,黄疵为名家,卢敖为神仙家,其余四名不知学派”。
这一举措试图()A.贬低士人的政治形象B.瓦解世家大族的势力C.确立儒家的统治地位D.消弭地方的反抗情绪3.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女性诗人、作家、书法家、音乐家以及深通经学的女文士。
她们写下了众多的诗、赋、谏、铭、颂、书,并流传于后世。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风气的开放B.玄学研究的发达C.文学艺术的繁荣D.商品经济的发展4. 唐朝前期,外层防御圈以各都护府为核心,内层防御圈以边境都督府为核心。
都护府与边境都督府辖有若干羁縻府州,以镇抚外族,同时兼统邻近数州军队。
都护府与镇戍系统仅负责提供敌情与牵制敌人,具体作战由中央派遣军队承担。
由此可知,唐朝前期()A.注重边疆地区治理B.形成外重内轻局面C.藩镇割据潜滋暗长D.军制改革迫在眉睫5. 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所著《三经新义》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神宗死后,王安石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
南宋理宗时期,王学被视为邪说,理宗以周敦颐、张载、程颍、程颐、朱熹五人从祀太庙,削除王安石从祀资格。
这反映出宋代()A.儒学改造自身以适应现实变化B.理学是评价人物的主要标准C.学术分歧决定王朝的政治走向D.学术与政治的联系较为紧密6. 明前期,大婚、大礼、万寿、出师、制对等例行公文。
由内阁直接票拟,经司礼监朱笔抄后直接下六科签署颁行。
明朝中期,按照上述规则颁行的诏令在全部诏令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出现“首轴专票”之现象。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被封予卫,都朝歌。
这里原是商王国的中心地区,殷商残余势力很大。
封康叔于此,主要是为了( ) A .控制关中地区 B .缓和社会矛盾C .保障政局稳定D .加强南北联系2.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
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
这种建筑布局( )A .利于邻里和睦B .受宗法影响C .体现宗教色彩D .突出皇权至上4.下表可以用来说明中国早期文明( )时期西部东部公元前2500年 陕西龙山文化 河南龙山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公元前3200年 庙底沟二期文化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5000年 仰韶文化青莲岗文化A .相互之间交流频繁B .呈现多元化分布格局C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 .发展具有均衡性特征5.西周中晚期的五祀卫鼎、散氏盘、师永孟等青铜器,均有土地交换转让的铭文,其中一些还涉及了土地赔偿案件的审理程序。
这反映当时( ) A .土地私有制已确立 B .司法判决依据明晰 C .井田制度出现松动D .宗法分封体系崩溃6.西周诸国与中央之关系,大略分为甸、侯、卫、荒四种:甸为王畿内之采邑,侯即诸侯,卫盖旧部落之为附庸者,荒则封建所不及之边地也。
中央则以朝觐、巡狩等制度以保主属关系。
这表明西周( ) A .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B .分封制度强调血缘关系 C .地方控制方式的多样化D .天子直接管理卫荒区域第 2 页 共 6 页………外…………○…………装…………○…………订…………○…………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C .门阀士族日益衰落D .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13.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厂特别针对欧洲人的喜好,前后设计出多款混合东西文化的出色产品,土耳其郁金香在1620年代风靡欧洲北部,景德镇陶工就在碟盘上画上郁金香。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7小题,总分62分)1.(3分)董仲舒以儒家“公羊春秋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思想为框架,融合法家、黄老、墨家、阴阳五行等诸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以“天人感应”为轴心的思想体系。
该体系后来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新的官方意识形态。
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黄老之学无力应对新的社会问题B.新儒学适应了大一统政治需要C.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呼唤思想变革D.神学体系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2.(3分)清初的思想家反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论说,他们把“理”和“欲”统一起来,认为“有欲斯有理”“天理正从人欲中见,人欲恰到好处,即天理也”。
这些主张( )A.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要B.动摇了理学的官方地位C.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加速了社会转型的步伐3.(3分)右图所示为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托(1266-1337)的代表作──《逃亡埃及》,描绘的是玛利亚生下基督后,因受迫害由巴勒斯坦逃亡埃及。
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初步的写实技巧,将有关人物和故事场面表现得生动、活泼。
可见,该画作( )A.突出了作者主观情感B.揭露了教会统治腐败C.彰显了主流价值判断D.呈现了人性自我觉醒4.(3分)宋代民间艺术家元俊、文惟一等创造了无数生动的石刻造像,佛和菩萨形态端庄且具有士人气息,供养人、力士夸张有度,各有特征。
经变故事造像中,大多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与劳动生产的场景,朴实健康、微妙人神。
据此可知,宋代雕塑艺术()A.以佛文化为主要创作题材B.回归自然追求艺术的本真C.兼具人文情怀和世俗化特征D.主要代表集中在乡村艺人间5.(3分)牛顿认为存在着一种时间的时间,它是与任何事物及其运动无关的独立存在,人们普遍、通常所感知到的时间只是对它的各种度量。
这一看法()A.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B.颠覆了大多数人的时空观念C.超越了当时人们的认知水平D.对宇宙起源进行了初步阐释6.(3分)15世纪以来,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到17世纪末,全球所有大陆(除南极外)与主要岛屿的海岸线,已被大致准确地描绘在欧洲人的世界航海图上。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2024.7(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有人将夏商时期称为“粟文化的王朝”,是缘于()A.此时稻作农业生产体系己经形成B.面粉开始成为北方饮食主要食材C.当时人们开始了对谷子驯化栽培D.小米成为黄河流域主要粮食作物2.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
《为吏之道》的“五善”()①说明行使权力应审慎谦抑②政府官员应注重道德修养③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④确立品德才能等级考核官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以骞度之,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古国名,即古印度)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竹杖蜀布),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汉书·张骞传》)以下四位学生对材料做出的分析能够成立的是()A.甲:西汉与大夏通过西南丝绸之路建立了直接贸易联系B.乙:窦宪出击北匈奴获胜为丝绸之路通畅提供实力保障C.丙:汉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较之以前更加有效D.丁:四川特产蜀锦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成为大宗出口商品4.“(鄱阳)地沃土平,饮食丰贱,众士往往凑聚。
每日赏华,恣口所须。
其二张才华议论,一时俊杰;殷、薛二侯,故不可言;戴君国士,出言便是月旦(指月旦评,评论乡党人物,每月换一个题目);萧中郎颇纵放诞,亦有雅致;彭君擒藻,特有自然,至如《阁山神诗》,先辈亦不能加。
”推测文中描绘的景象出现在()A.春秋战国B.西汉中期C.东晋南朝D.明清之交5.下图为《曹操既开运河示意图》。
结合示意图,此水网()A.为军事征战提供了物资保障B.连通了黄河水系与淮河水系C.裁弯取直解决南粮北调问题D.奠定了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6.“这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兴造……(其)影响范围广,影响延续时间长。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牧野之战时,周武王在战前誓词中称前来助阵的诸侯为“友邦冢君(长君)”,后来周公推行分封时,称诸侯为“某土之守臣”。
这一转变()A.体现了早期国家集权特点B.确立了受封诸侯的政治义务C.打破了禅让制的政治传统D.适应了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2.汉代选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上书拜官,集自荐和录用于一体。
汉武帝时期是上书拜官制度的隆兴时期,“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衔鬻者以千数”。
据此可知,汉代的上书拜官()A.为世家大族提供了入仕机遇B.拓宽了官吏选拔的途径C.受到门第资产等因素的影响D.注重选拔对象德才兼备3.下图文物极具异域风情,由盛产自西域的缠丝玛瑙整块雕刻而成,杯型源于古希腊酒具“来通”(rhyton),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
这件文物可以用来佐证()唐·镶金兽首玛瑙杯A.物质交流促进艺术审美观念趋同B.唐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成熟完善C.中国玉雕技术经由传统商路输出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展4.下表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时期东南地区疫病爆发的次数和频率变化表。
朝代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历时年数426年360年379年319年疫病爆发次数41314109疫病爆发频率(%)14435对上述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汉朝防疫措施完善B.两宋社会矛盾异常尖锐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东南地区环境日趋恶化5.宋代理学有其独特的范畴与命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1989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龙岗秦简是揭开《秦律》神秘面纱的重要文物,其中有百姓“取其豺狼、豕原、豸舟、狐狸、穀□雉兔者毋罪”,“诸取禁中豺狼者毋罪”之语。
这反映《秦律》A.体现儒家仁政色彩B.重罚偷猎偷盗行为C.注意维护生态平衡D.司法操作的灵活性2.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
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
材料认为《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学理论基础3.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如表中,史料与史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选项是A.A B.B C.C D.D4. 南宋学者叶适在《水心别集》中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作者意在强调A.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动乱频发B.唐朝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C.宋朝加强集权措施存在弊端D.宋初有效解决了割据问题5. 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
”这说明了A.郑和主张与他国经商B.郑和下西洋的主张C.郑和有海洋主权意识D.郑和说服了明仁宗6. 1904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民主共和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7.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
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钱穆在《秦汉史》中说:“要之汉初政局,大体因袭秦旧,未能多所改革。
此由汉廷君臣,多起草野,于贵族生活,初无染习,遂亦不识朝廷政治体制。
又未经文学诗书之陶冶,设施无所主张。
而遽据政权,急切间惟有一仍秦旧,粗定规模。
而其恭俭无为之精神,则实足以代表当时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其所由与秦政绝异其趣者正在此。
”钱穆认为汉承秦制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B.汉初统治者大多出身平民C.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D.一般社会平民所要求2.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3.下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内容。
该表格反映出中华文化( )A.缺乏转型的根本动力B.维系了中国大一统局面C.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D.蕴含着明显的民族差异4.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学者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并使用了中国的几何、点线面、直锐钝角等概念。
这表明( )A.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的基督教B.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C.“西学东渐”初现端倪D.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发生变化5.有学者认为,来自亚洲腹地的蒙古人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同时,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
这反映了蒙古西征( )A.改变了欧亚社会的发展进程B.破坏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C.促进了基督教向东广泛传播D.推动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6.(2022·黄山高二下期末)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地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
高二历史试题与解析-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下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 B B A C A D B A A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 D A C B D D A B C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 B A D C B B A C A二、非选择题31.(14分)(1)具体表现:双轨制的统治机构,中央南北面官、地方官制分两大系统、四时捺钵;不同的祭典礼仪,“柴册礼”、“大册礼”;并行的法律制度,契丹法、汉法;二元的选官制度,世选制、科举制。
(一点2分,任答三点6分)(2)不同:大一统观念更强;不再强调民族差异,反对“华夷之辨”(一点2分,共4分)原因:清初大一统国家面临严重威胁;清朝统治疆域扩展;少数民族众多、关系复杂;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化。
(一点2分,任答二点4分)32.(12分)(1)影响:促进了土地垦殖,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农业发展;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土地兼并,贫富差距扩大,影响社会稳定。
(一点2分,任意三点6分)(2)1928年政策:废除封建地主士地私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意义:改善了农民的处境,根据地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高涨,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38年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意义:在经济上可以削弱封建剥削,改善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团结了各个阶级、阶层,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灵活应用。
1947年政策:实行士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和平分土地的政策。
意义: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做了铺垫。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 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类型为主的遗址,确切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之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和气势恢宏的宫殿,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
据此可知,当时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开始产生贫富差别C.进入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已进入传统农耕社会2.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3. 晋文公召周天子参加践土会盟,《春秋》记之为“天王(天子)狩(视察)于河阳”;臣杀君,子杀父,《春秋》一律写成“弑君”“弑父”,反之,杀掉乱臣贼子则一律写作“诛”。
这种写法,被称之“春秋笔法”。
由此可见“春秋笔法”()A.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B.表达对礼乐秩序的倡导C.强调对社会变革的赞赏D.寄寓对中央集权的诉求4. 下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
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B.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C.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D.气候条件的日益恶化5. 传国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相传为秦始皇用和氏璧制成。
西晋末至东晋初,传国玉玺先后为匈奴建立的前赵、氏族建立的后赵所获。
他们讥讽没有玉玺的东晋皇帝为“白板天子”。
这一现象A.根本上体现了民族冲突的阶级实质B.一定程度说明传国信物是统治基础C.充分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狭隘性特征D.侧面反映了民族认同在冲突中发展6. 开皇三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个人体貌。
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
2023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时代墓葬具有显著特征。
像陶寺遗址中的大墓,规模远超前代,表现墓主人社会地位的因素增强,如墓坑的规模形制、葬具的配套、随葬品的配伍关系、仪仗规格等。
由此可知龙山文化()A.为仰韶文化奠定基础B.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代表C.具有典型的礼制色彩D.体现天授神权的价值观2.1975年陕西岐山出土了西周中期裘卫家族的一批青铜器,其中《三年卫盉》铭文记载了裘卫用玉器和礼服,换回矩伯“十三田”土地之事。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的松动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分封制的瓦解D.社会等级观念弱化3.战国时期,墨家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选择天下贤王者,立以为天子”;法家则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
由此说明他们的思想主张()A.推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B.倾向于打破原有社会秩序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形成D.使人才选拔机制日益完善4.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能体现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A.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B.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C.凡因过失使判决量刑不当的,构成失刑罪D.非所宜言罪,即说了不应说的话获罪5.据《汉书·武帝纪》记载,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设酒泉郡、武威郡;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张掖郡、敦煌郡;而《汉书·地理志》却记载,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设酒泉郡与张掖郡,太初四年(前101年)设武威郡,后元元年(前88年)设敦煌郡。
除《武帝纪》与《地理志》的记载存在矛盾之外,《史记》中也有多处与以上记载相抵触的史料。
推测出现这种矛盾记载主要的原因是()A.历史记载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司马迁与班固确定的标准不一致C.后人考证修改得出的不同的结果D.汉武帝采取积极的经略边疆政策6.东晋南朝时期,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
材料中文化遗存的分布特点是()A.分布于黄河流域B.分布于长江流域C.分布于珠江流域D.分布于辽河流域2. 在旧石器时代,主要食物来源于植物的块茎、鲜果、坚果、种子、嫩芽等。
另外还可以确认,人类分成小的流动部队走遍大地,只是短暂地保持他们的宿营地。
据此可知,当时()A.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变成生产者B.男子在部落中已经居主导地位C.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已经产生D.生产力低下主要依靠采集为生3. 山东省,称“齐鲁大地”;成语“秦晋之好”。
这与古代的什么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井田制4. 除“仁”以外,孔子的核心思想还包括()A.刑B.礼C.理D.道5.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此举()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确立了郡国并行制度C.利于诸侯国的壮大D.有效抑制了外戚干政6.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农民起义风起云涌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地方豪强独霸一方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这促进了()A.民族交融B.疆域扩大C.人口增长D.互相敌视8.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贞观之治”。
这位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9.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进士、举人、状元等称号主要是从下列哪种途径获得的()A.战功B.辛勤劳动C.科举考试D.经商1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正确顺序是()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C.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11.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A.《古兰经》B.《圣经》C.《金刚经》D.《诗经》12. 唐政府为加强同边疆各族的联系,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5小题,总分50分)1.(2分)历史学家吕思勉说:“先秦诸子中··虽亦有其高远的哲学,然其所想解决的都是人事问题,···粗读诸子之书,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问题。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先秦诸子学说对政治的依附B.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2分)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声称:“臣子服从君主。
儿子侍奉父亲,妻子听从丈夫,这三种秩序理顺,天下则治:反之,则乱。
这是天下的正常法则。
既然如此,那么即使君主不够贤明,子也不敢侵犯”,下列言论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进匹夫C..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D.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3.(2分)关于君臣关系,董仲舒提出“天不变,道亦不变″,即从儒家民本立场出发,承认无道之君可以易位,但又通过天人感应论,宣扬君主行仁政,就可以实现君臣地位确定不变。
他的这一理论( )A.论证了西汉王朝建立的合法性B.符合时代发展的政治统治需要C.有效地巩固了当时君主的地位D.依据儒家经典提出自己的主张4.(2分)官箴主要是官员从政期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用以劝诫和感化同僚,使其更好地为官从政。
历代官箴强调为官从政者的第一要义是“修身”,在宋代则变为“修心”,具体表现为“有公心、要尽心、能平心”。
这反映了宋代( )A.理学思想渗透到政治活动中B.官箴有效提高官吏的行政能力C.心学体系化完成D.理学成为政府推崇的官方哲学5.(2分)五代十国的冯道,先后臣服过五个朝代的十一个皇帝,被称为官场“不倒翁”,后人多对他持鄙夷之态度。
而李贽在《藏书》中为他翻案,认为他的行为使百姓“卒免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这说明了李贽(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继承传统儒学民本的思想C.评价历史人物不受前人影响D.抨击传统儒家忠孝的思想6.(2分)黄宗羲对儒学品格作了重新赋予,认为“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要由豪杰之士来承担,呼吁豪杰之士树立为国家与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命题教师:高二历史备课组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2.周王经常出行至下级贵族之家或远巡至边域,举行册命、祭祀等活动,并处理沿途所遇到的政治、经济、军事诸项事务。
这种王巡()A.拓展了王权影响 B.挑战了分封制度C.强化了血缘认同 D.控制了世家贵族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4.据载,两汉皇帝赐予“三老”丝帛三十余次,向地方长吏、孝悌、力田、贞妇等群体“赐帛”也很频繁。
这反映出汉代()A.着力发展纺织工艺 B.中央集权体制空前强化C.注重加强社会治理 D.儒学正统地位重新确立5.北魏孝文帝模仿汉制在平城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
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北魏此举意在()A.促进民族交融 B.推崇天人感应 C.树立正统地位 D.消除改革阻力6.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7.据统计,唐代宰相中,边疆各族成员占很大比例,仅鲜卑后裔和鲜卑化汉人就有30余位。
这可以说明唐朝()A.考试制度的严密性 B.社会流动的频繁性C.国家政权的包容性 D.对外政策的开放性8.下图显示了北宋初期各地通过水路将粮食运往东京的情况,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图1A.高产作物的引进 B.水运交通的发达C.经济格局的变动 D.边患危机的加剧9.表1A.《宋史》 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宋史纪事本末》10.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往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在高中学习阶段,其实历史学科知识交叉多且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个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说武王伐纣时,“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
这里的“诸侯”最主要指哪类人A.郡县官长B.方国头领C.商王子侄D.三公九卿2.《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该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3.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5.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材料表明其主张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7.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
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8.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唐诗、宋词、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3.我国古代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远洋航行时,用来确定船舶位置的技术是A.指南针B.牵星术C.赤道坐标D.经纬度4.下列关于中医的说法错误的是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B.强调人体阴阳平衡C.望、闻、问、切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D.讲求人与自然的统一5.下图出自柳公权之手的书法作品最有可能是6.19世纪70、80年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包括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师夷长技以自强”③“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④“与外人商战”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与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文学作品的最突出特色是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封建礼教C.反封建迷信D.反对教会神权8.“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发明”是指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9.“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一致?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整风运动10.认为“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至弱之根源”的是下图的哪一人物?1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
“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
这种做法()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目的题,正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实行世官制,“六德”主要是道德标准,“六行”主要是宗法伦理,这适应了宗法礼制对选官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选官制度,而非官员考核制度,排除B项;西周实行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在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排除C项;西周时期儒生群体尚未出现,排除D项。
故选A项。
2.下图是山东泰安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农人除草图》(摹本)。
画像石中所刻画的禾稼,像是在茁壮成长的高粱苗。
锄头上肩稍窄有登,下部呈板镬状。
这种器身较窄的板状锄,在耘锄稠密的株垅时,不易碰伤禾苗。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A.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B.政府重视粮食的生产C.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汉代(中国)。
材料所示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石上,禾苗繁茂,农夫正在田间进行耕除草,结合题干材料中对锄头信息的描述,可以说明当时注重精耕细作,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环境,排除A项;画像石只是反映农民耕作的信息,并不能说明政府重视粮食生产,排除B项;当时农民的生活水平如何在画像石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
故选D项。
3.隋朝社仓初为民办,不久便遭到破坏。
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下诏:“本置义仓,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计,轻尔费损,於后乏绝。
又北境诸州,异於馀处,灵、夏、甘、瓜等十一州,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24,共计48分)1. 前817年,鲁国国君鲁武公和长子括、少子戏,朝见周宣王。
周宣王喜爱公子戏,强令鲁武公改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史称“宣王干涉鲁政”。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 周王权力仍在但其行为公然破坏周礼B . 鲁公违反了分封义务但遵守了宗法制C . 在戏继位后括会成为鲁国国内的大宗D . 由血缘关系决定的社会等级发生逆转2. 秦始皇在平定长达九年的长信侯嫪毐叛乱后,深深地意识到臣子有了封地之后就可以依据封地大肆招揽宾客,养成自己的势力,以致危害国家。
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A . 最先废除了分封制B . 亟须进行官制改革C . 郡县制推行的原因D . 君权受到权臣制约3. 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太宗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左右仆射)高宗时西台(右相)东台(左相)中台(左右匡政)玄宗开元初年紫微省(紫微令)黄门省(黄门监)尚书省(左右丞相)A . 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B . 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C . 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D . 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4.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陕西。
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A . 传达行政命令B .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 防止地方割据D . 扩大国家的疆域5.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叙述。
记述出处“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
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
”《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 世家子弟入仕致使政局动荡不安B . 举孝廉成为政府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C . 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 . 察举制逐步催生出社会中的门第6.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
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
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A . 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B . 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C . 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D . 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7. 梭伦在当选首席执政官后曾说:“在雅典做不过一日的僭主,然后我被剥皮,我的后代被消灭。
”此言论反映出当时雅典()A . 民主秩序得到拥护B .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C . 特权阶层基本消亡D . 民众仇视统治阶层8. 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B .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 .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D . 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9.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
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
这反映出古罗马法()A .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B .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C .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D .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10. 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
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予(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入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
”此建议的目的是()A . 剥夺国王的行政权B . 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 . 重新分配议会席位D . 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11. 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
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
这些做法()A . 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B . 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C . 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D . 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12. 在美国制宪过程中,一些州代表说:“我们从来不是独立的州,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州(独立)与它们的支持者在其主权思想中过于沉迷了。
”这些代表()A . 主张州与联邦分享权力B . 呼吁州权高于联邦权力C . 强调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 . 认识到联邦制的局限性13.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
1912年宪法第十七条修正案生效,该修正案规定,确立代表各州的美国参议员必须由民众直接选举。
这说明()A . 美国各州州权有所下降B . 参众两院发展趋同现象显著C . 一战推动美国民主进程D . 政治民主化得到进一步提升14.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就有强调:“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自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
以上材料最能反映出当时法国A . 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B . 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C . 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共和意识D . 学校不再教授封建社会历史15.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六条规定议会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的原有票权共有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符腾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许威林2票;布伦瑞克2票。
这反映了德意志()A . 国家统一尚待时日B . 各邦在议会中权力平等C . 采用联邦制国家形式D . 代议制民主“名不副实”1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提出递交国书一项,只是按照西方的国际法惯例行事,并没有考虑到清政府的特殊国情;当清政府提出见皇帝需要磕头时,被他们以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理由加以拒绝。
据此可知A . 西方挑战清朝统治的合法性B . 西方假借国际法制造战争借口C . 清廷利用近代外交抗衡西方D . 清廷拒不承认西方的平等地位17. 1894年6月18日,美国驻朝公使西尔向国务院报告,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汉城“肯定怀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并表示“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错误很显然都是由于中国人的行动,他们将军队派到朝鲜”。
西尔的报告()A . 识破了日本挑起战争的企图B . 力图维持东亚地区的固有均势C . 体现了美国对朝鲜局势的关注D . 建议美国支持日本的朝鲜政策18. 1912年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告诫同盟会会员说:“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时代,但只是民族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是成功。
”孙中山之所以如此告诫,反映了他()A .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惋惜B . 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无奈C . 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思D . 对实现民主政治的担忧19. 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
”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A . 国民革命时期B . 五四运动时期C . 辛亥革命时期D . 抗日战争时期20. 下图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粮秣兑换券》,图片中有“蒋中正印、周恩来印、中华民国十五年印”等内容,从图片可以推理出的正确信息是()A . 武汉南京已被北伐军队攻占B . 黄埔军校粮秣实行统筹供应C . 上海已出现职业化军事学校D . 国共共同掌握政府经济命脉21. 观察下面的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A . 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B . 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C . 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D . 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22.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
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 . 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 . 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
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 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B . 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C . 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D . 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24. 从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计划安排南方民主人士到哈尔滨居住一段时间,待大军渡江后再南下至北平。
随后,“北上计划’’改为到吉林、长春、抚顺、鞍山、哈尔滨等地方去参观学习。
“北上计划”的改变反映出()A .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B . 解放战争开始进入了决战阶段C . 解放区社会发展的欣欣向荣D . 民主人士成为两党争夺的焦点二、非选择题:共52分。
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7—2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武宗死后,他既无子嗣,也无亲兄弟,由大学士杨廷和主持,得到孝宗皇后(武宗之母)张太后支持,决定立宪宗(武宗的爷爷)已故的第四子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继位。
1521年朱厚熜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这就是在位长达45年的明世宗。
朱厚熜即位第五天,便下令礼官集议生父兴献王的祀典和尊称。
杨廷和等廷臣主张尊孝宗为皇考,称武宗为皇兄,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叔。
因为他们维护孝宗、武宗一系,史称“护礼派”。
新进进士张璁等“议礼派”则主张以孝宗为皇伯考,以兴献王为皇考,以武宗为皇兄的主张。
张廷和等拒绝受命,并使张璁去南京主事刑部,远离朝廷。
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礼仪之争”。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仪之争再起,世宗诏张璁入京,形成一个反对杨廷和等执政派官僚的政治集团,并听由杨廷和辞职。
杨廷和之子杨慎聚集朝臣200多人扶阙哭争,世宗下令逮捕193人下狱,其中17人被杖死,护礼派受到沉重打击。
......嘉靖十七年(1538年),世宗奉皇考献皇帝为睿宗,供奉于太庙。
至此,大礼仪之争以明世宗意愿实现而告结束。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等材料二:1696年,玛丽女王病故,威廉三世获嗣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