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讲解_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基础)

合集下载

第三节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第三节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C.不可能平行 是异面直线相矛盾.
答案:C
D.不可能
相交
2.(2013· 东北三校联考)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①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②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
)
③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 A.0 C.2 B.1 D.3
解析: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C
第三节空间点 线面的位置关 系
考纲要求: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 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 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 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 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 有一个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 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 那 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 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 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P∈α,
且P∈β⇒
_____
α∩ β = l
该点的公共直线
___________ 且P∈l
二、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共面直线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 没有 公共点; 1.位置关系的分类 异面直线:不同在 任何 一个平面内,没有 公共点.
1.异面直线的判定常用的是反证法,先假设
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
由假设的条件出发,经过严格的推理,导出矛盾,
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此法在异面直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讲解53页PPT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讲解53页PPT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知识 讲解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完整word版)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 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x o y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 轴(或在x 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或在y 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重点记忆:直观图面积=原图形面积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 ③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 ππ=+④圆台的表面积22Srl r Rl R ππππ=+++ ⑤球的表面积24S R π=⑥扇形的面积公式213602n R S lr π==扇形(其中l 表示弧长,r 表示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 V S h =⨯底 ②锥体的体积 13V S h =⨯底③台体的体积 1)3V S S S S h =++⨯下下上上( ④球体的体积343V R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线与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面(特别注意一下:垂直只是相交与异面当中的特殊情况,我们说相交有相交垂直,异面有异面垂直)2.线与面的位置关系:线在面内(选择题时一定要考虑)、线面平行、线面相交3.如何确定一个平面?方法(1)三个不共线的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方法(2)两条相交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方法(3)两条平行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4.如何证明三点共线?具体的做法:就是把其中两点确定的直线作为两个面的交线,证明剩下这一点是这两个面的交点,那么交点必在交线上,则三点共线。

5.如何证明线线平行?方法(1)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方法(2)利用平行四边形方法(3)利用线段对应成比例(通常题目中会出现三等份点或四等份点)方法(4)垂直于同一个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方法(5)借助一个性质:两个面相交,其中一个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面,则这条线平行于两个面的交线(利用这个性质来证明在以往的高考中出现过若干次,同学们需要注意一下)6.如何证明线面平行?方法(1)只需证明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可,简称线线平行推出线面平行。

方法(2)只需把这条直线放入一个合适的平面内,然后证明这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即可,简称面面平行推出线面平行。

特别注意:直线平行于平面,可以得出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平行,但得不出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平行。

7.如何证明面面平行?只需证明其中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面即可。

8.如何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明这条直线分别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线互相垂直即可。

特别注意:直线垂直于平面,可以得出直线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9.如何证明面面垂直?只需证明其中一个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与另一个面即可。

特别注意:面面垂直,既得不出两个面内的任意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也得不出其中一个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于另一个面。

10.异面直线的夹角范围是多少?如何求出异面直线的夹角?夹角范围是:0°~ 90°在求异面直线的夹角时,要把两条异面直线平移使它们出现交点,有时只需平移一条,有时两条都需要平移,这个过程中用得比较多的是中位线,当平移后两条直线出现交点时,复杂些的在三角形中利用余弦定理来求。

第三节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三节 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
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B.l与l1,l2都相交
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 D.l与l1,l2都不相交
解析: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
(2)∵EF∥CD1,EF<CD1, ∴CE与D1F必相交,设交点为P,如图所示. 则由P∈CE,CE⊂平面ABCD, 得P∈平面ABCD. 同理P∈平面ADD1A1. 又平面ABCD∩平面ADD1A1=DA, ∴P∈直线DA,∴CE,D1F,DA三线共点.
[一“点”就过] 证明点共面或线共面的常用方法
考点一 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基础之翼练牢固)
[题组练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B.一条直线和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C.四边形是平面图形
D.两条相交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解析:A错误,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错误,一条
直线和直线外一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C错误,四边形不一
1.(考查形式创新——以圆柱为载体)如图,圆
柱O1O2的底面半径为1,高为2,AB是一条 母线,BD是圆O1的直径,C是上底面圆周 上一点,∠CBD=30°,则异面直线AC与
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3 3535
B.4 3535
C.3147
D.2 7 7
解析:连接AO2,设AO2的延长线交下底面圆周上的点为E,连 接CE,易知∠CAE(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C与BD所成的 角,连接CD,在Rt△BCD中,∠BCD=90°,BD=2,∠CBD =30°,得BC= 3 ,CD=1.又AB=DE=AE=BD=2,AC=

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一、平面的基本性质(1)点和直线的基本性质:连接两点的线中,最短;过两点一条直线,并且一条直线。

(2)平面的基本性质:1如果一条直线的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在这个平面内。

这时我们就说或。

作用:判断直线在平面内。

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有且只有个平面。

也可以简单地说成: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过不共线的三点A、B、C的平面,通常记作:。

3如果不重合的两个平面有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条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条公共直线,则称这两个平面。

这条公共直线叫做这两个平面的(3)平面的基本性质的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的一点,有且只有个平面。

2经过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个平面。

3经过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个平面。

(4)共面与异面直线:共面:空间中的几个点或几条直线,如果都在,我们就说它们共面。

共面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两种。

异面直线:既又的直线叫异面直线。

判断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的方法:与一平面相交于一点的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任一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5)符号语言:点A在平面α内,记作;点A不在平面α内,记作。

直线l在平面α内,记作;直线l不在平面α内,记作。

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a, 记作 .直线l和直线m相交于点A,记作,简记作:。

基本性质01可以用集合语言描述为:如果点A α,点B α,那么直线AB α。

例1. 已知三条直线a、b、c两两相交但不共点,求证:a、b、c共面。

例2.已知三条平行线a 、b 、c 都与直线d 相交.求证:它们共面.例 3.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对角线C A 1与平面1BDC 交于AC O ,、BD 交于点M . 求证:点1C 、O 、M 共线.例4.已知三个平面α、β、γ两两相交,且α⋂β=c ,β⋂γ=a ,γ⋂α=b , 且直线a 和b 不平行.求证: a 、b 、c 三条直线必相交于同一点._1_ B _二、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空间平行直线的本性质(空间平行线的传递性):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 。

点线面关系

点线面关系
线、面关系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平行:没有公共点.
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
斜交
垂直
面、面关系
平行:没有公共点.
相交:有且只有一条公共直线.
斜交
垂直
二、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①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②经过两条相,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等角
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一、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类别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点、线关系
点在直线上
(或说直线经过点).
点在直线外.
点、面关系
点在平面内
(或说平面经过点).
点在平面外
线、线关系
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共面直线
相交:在同一个平面内,只有一个公共点.
异面: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即: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27
4.点线共面问题
例1 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同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
B A
确定一个面,再
C
证明其余线在该
面内.
已知:AB∩AC=A,AB∩BC=B,AC∩BC=C 求证:直线AB,BC,AC共面.
证明:因为AB∩AC=A,
所以直线AB,AC确定一个平面.(推论2)
因为B∈AB,C∈AC,所以B∈,C∈, 故BC.(公理1)
作: //或
注2:当平面α上的所有点都在平面β上时,称平面α与平面β重合. (当两个平面有不共线的三个公共点,则两个平面重合)
公理2
β
a
α
α
β
β
α
精选PPT课件
10
小结: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a B
A
Aa
Ba
B
α
A
A
B
b
a
aA
α
α
a a b A 或 a //
β
a
α
α
β
因此直线AB,BC,CA共面.
精选PPT课件
28
4.点线共面问题
例1 证明两两相交且不同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
B
A
C
证法二:
因为A 直线BC上, 所以过点A和直线BC确定平面 .(推论1)
因为B∈BC,所以B∈ . 又A∈,故AB ,同理AC ,
所以AB,AC,BC共面. 证法三:
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连结EF,FG,GH,HE,求证:
EFGH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BD,
∵ EH是△ABD的中位线,

高中数学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A ∈LB ∈L => L α A ∈α B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a ∥bc ∥b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精品课件】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第四册: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精品课件】
AA₁=2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两平面平行,则平面ADD₁A₁与
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即为
AB=4.
小 结
点在线上
点与线
共面
两条直线
点不在线上
异面
平行
相交
小 结
点在面上
点与面
相交
1.点与直线
2.两条直线
3.点与平面
4.直线与平面
5.两个平面
空间中的直线可看成这条直线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图形表示
位置关系
符号表示
a // l
图形表示
空间中的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则称这
两条直线异面.
两条直线异面,则它们不同
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用平面衬托的方法表示
两直线异面.
α//β, ∀A∈ α, 过A作AB⊥ β于B,
则线段AB的长为与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且AB=4,AD=3,AA₁=2.
(1)求点A到平面BCC₁B₁的距
离;
(2)求直线AB到平面A₁B₁C₁D₁的
距离;
(3)求平面ADD₁A₁与平面BCC₁B₁
之间的距离.
例 已知ABCD-A₁B₁C₁D₁ 是长方体,
反例: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2)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线都平行.
反例:
(
×
)
例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3)若直线与平面平行,则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

第三讲 空间中的点线面的基本关系

第三讲 空间中的点线面的基本关系
公共点个数 有一个公共共点
没有 没有
(3)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图形表示
数学符号
位置关系
公共点
a
a
直线 a 在平面内
无数个公共点
a
a
直线 a 与平面无公共点
a A
a A
直线 a 与平面交于点 A
(4)两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图形表示
没有公共点 有一个公共点 符号表示
2
相交
平行
//
(5)平行公理及其等角定理 (1)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等角定理: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4.(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过一条直线的平面有无数多个 C.两条直线确定一个平面 D.两条相交平面的交线是一条线段
5.(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在空间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4
A.经过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B.经过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等角定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 相等。
平面(公理 1、公理 2、公理 3、公理 4)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二、常用结论
1.公理 2 的三个推论 推论 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异面直线判定的一个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和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3.唯一性定理 (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4)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完整)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柱体的体积 V S底 h
②锥体的体积
V
1 3 S底
h
③台体的体积
V 13(S上上 S S下下 S ) h
④球体的体积V 4 R3 3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 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 ——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 —— 没有公共点 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 a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β
P
α ·L
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共面直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 x 'o ' y ' 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 x
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AC、平面 ABCD 等。
(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3 三个公理:
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其中,这条定直 (1)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1)若 A1B2 A2B1 0 ,两直线相交;
(2)若 A1B2 A2B1 0 ,两直线平行或重合;
(3)若 A1A2 B1B2 0 ,若两直线垂直。
10.点 (x1, y1)和(的x2中, y点2 ) 坐标是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整理(ppt)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整理(ppt)
详细描述
在二维平面中,一个点可以确定一条 直线,但直线本身不能确定一个具体 的点。同样,在三维空间中,一个点 也可以确定一个平面,但平面本身不 能确定一个具体的点。
点与面之间的关系
总结词
点与面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复杂的,一个点可以位于一个平面上,但不能确定一个平面。
详细描述
在二维平面中,一个点可以位于一个平面上,但这个平面本身不能被一个单独的点所确 定。在三维空间中,一个点也可以位于一个曲面上,但这个曲面本身不能被一个单独的
详细描述
线在面上的变换通常涉及到直线的平移、旋 转或倾斜等操作。这种变换可以用来描述一 个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或变化,例如桥梁的 伸缩、建筑物的旋转等。此外,这种变换还 可以用来研究几何图形在平面上的运动规律 和性质。
06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
点在线上的证明
定义法
根据点的定义,如果一个点在直线上 ,则该点满足直线的方程。通过验证 点的坐标是否满足直线的方程,可以 证明该点在线上。
3
线可以用来确定建筑物的空间形态和方向感。
点线面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01
面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02
面可以表示建筑物的立面、屋顶、地面等。
面可以用来确定建筑物的空间大小、形状和功能分区等。
03
点线面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点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 应用
点可以表示像素的位置 和颜色信息。
点可以用来实现图像的 缩放、旋转和平移等变
点在面上的变换
总结词
点在面上的变换是指一个点在一个平面 上的位置变化。
VS
详细描述
与点在线上的变换类似,点在面上的变换 也可以通过平移、旋转或缩放等操作来实 现。这种变换可以用来描述一个物体在平 面上的运动或变化,例如飞行器在空中的 飞行轨迹。

(完整版)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空间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 '''x o y 轴(或在x 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 轴(或在y 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重点记忆:直观图面积=原图形面积42(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 ③圆锥的表面积2S rl r ππ=+④圆台的表面积 ⑤球的表面积22Srl r Rl R ππππ=+++24S R π=⑥扇形的面积公式(其中表示弧长,表示半径)213602n R S lr π==扇形l r 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 ②锥体的体积V S h =⨯底13V S h =⨯底③台体的体积 ④球体的体积1)3V S S h =++⨯上上(343V R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1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D、D、FHF、,EC四点共面.
方法二:如图,延长 FE,DC 分别与 AB 交于点 M, M ' ,∵BE // 1 AF,∴B 为 MA 中点。 2
∵BC // 1 AD,∴B 为 M ' A 中点,∴M 与 M ' 重合,即 FE 与 DC 交于点 M( M ' ), 2
∴C、D、F、E 四点共面。
MN//AC,∴A、M、N、C 在同一平面内,故 AM 和 CN 不是异面直线。
2 是异面直线。证明如下: ∵ABCD-A1B1C1D1 是正方体,∴B、C、C1、D1 不共面。假设 D1B 与 CC1 不是异面直线,则
存在平面 α,使 D1B 平面 α,CC1 平面 α,∴D1、B、C、C1∈α,∴与 ABCD-A1B1C1D1
由已知可FG得又GA, FH HD,
GH // 1 AD. BC// 1 AD,GH //BC,
2
2
四边形B为C平HG行四边形。
(2)方法一:
BE// 1 AF,G为中FA点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四边BE形/F为G平,行四边形 B,EFG EF2// BG.由(知1)与B共G面//.CH , EF // CH , EF CH
1 AM 和 CN 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2)D1B 和 CC1 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
由。 【解析】(1)不是异面直线。理由:连接 MN、A1C1、AC。∵M、N 分别是 A1B1、B1C1 的
中点,∴MN// A1C1,又∵A1A
CC1,∴A1ACC1为平行四边形。∴A1C1//AC,得到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考纲要求】 1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 2 了解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3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经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知识网络】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平面 空间两条直
三个公理、三个推论
平行直
公理 4 及等角定理
异面直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答案】取 AC 的中点 G,连接 EG、FG,则 EG//AB,GF//CD,且由 AB=CD 知 EG=FG,∴∠GEF(或它的补角)为 EF 与 AB 所成的角,∠EGF(或它的补角)为AB与 CD所成的角。
∵AB与 CD 所成的角为 300,∴∠EGF=300 或 1500。由 EG=FG 知 ΔEFG 为等腰三角 形,当∠EGF=300 时,∠GEF=750;当∠EGF=1500 时,∠GEF=150。故 EF 与 AB 所成的 角为 150 或 750。
【解析】要求 EF 与 AB 所成的角,可经过某一点作两条直线的平行线,考虑到 E、F 为 中点,故可过 E 或 F 作 AB 的平行线。取 AC 的中点,平移 AB、CD,使已知角和所求的角在 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点评】(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关键是将其中一条直线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与另 一条直线相交,或将两条直线同时平移到某个位置,使其相交。平移直线的方法有:①直 接平移②中位线平移③补形平移;
求证:点 C1、O、M 共线. 【证明】
A1A∥CC1 确定平面 A1C A1C 面 A1C
O∈面 A1C
O∈A1C 面 BC1D∩直线 A1C=O
O∈面 BC1D
O 在面 A1C 与平面 BC1D 的交线 C1M 上
D1 A1
C1 B1
D A
O C
M B
∴C1、O、M 共线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作截面 PQR,若 PQ、CB 的延长线交于 M,RQ、DB
是正方体矛盾。∴假设不成立,即 D1B 与 CC1 是异面直线。 【点评】(1)易证 MN//AC,∴AM 与 CN 不异面。(2)由图易判断 D1B 和 CC1 是异面直
线,证明时常用反证法。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 E,F 分别是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棱 AA1 和棱CC1 上的点,且 AE C1F ,求证:四边形 EBFD1 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由 AE C1F 可以证得ABE ≌ C1D1F 所以 BE D1F 又可以由正方体的性质证明 BE // D1F 所以四边形 EBFD1 是平行四边形
【点评】(1)G、H 为中点 GH // 1 AD,又 BC // 1 AD GH // BC;(2)方法一:证明
2
2
D 点在 EF、GJ 确定的平面内。方法二:延长 FE、DC 分别与 AB 交于 M, M ' ,可证 M 与
M ' 重合,从而 FE 与 DC 相交。
类型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 3 空间四边形 ABCD 中,AB=CD 且 AB 与 CD 所成的角为 300,E、F 分别是 BC、AD 的 中点,求 EF 与 AB 所成角的大小。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定义:设 a,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中任一点 O 作直线 a’∥a,b’∥b,把 a’与
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
0,2
要点诠释:证明两直线为异面直线的方法:
1、定义法(不易操作) 2、反证法:先假设两条直线不是异面直线,即两直线平行或相交,由假设的条件出发,
要点诠释:证明点线共面的常用方法 ①纳入平面法:先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点、线在此平面内; ②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的点、线确定平面 α,再证明其余元素确定平面 β,最后 证明平面 α、β 重合。
考点二、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
共面直线相平交行直直线线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相交直
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空间直 线
空间两个 平面
直线在平面内 直线与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 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相交
垂直 斜交
概念 三垂线定理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考点梳理】 考点一、平面的基本性质
1、平面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 公理 1:可用来证明点在平面内或直线在平面内; 2 公理 2:可用来确定一个平面,为平面化作准备或用来证明点线共面; 3公理 3:可用来确定两个平面的交线,或证明三点共线,三线共点。 2 、平行公理主要用来证明空间中线线平行。
3、公理 2 的推论: 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4、点共线、线共点、点线共面
1 点共线问题 证明空间点共线问题,一般转化为证明这些点是某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再根据公理 3 证明这些点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2 线共点问题 证明空间三线共点问题,先证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再证明第三条直线经过这点,把问 题转化为证明点在直线上。
公共 点
有无数个公共点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没有公共点
符号
a
表示
a A
a //
图形 表示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
图示
两平面平 行
表示法
公共点个数
//
0
两平面相 交
斜交
垂直
a
a
有无数个公共 点在一条直线

有无数个公共 点在一条直线

考点四、平行公理、等角定理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 能平行,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要点诠释:
1 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2 通过判断位置关系,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3 应用公理、定理证明点共线、线共面等问题; 4 多以选择、填空的形式考查,有时也出现在解答题中。
【典型例题】 类型一、异面直线的判定
例 1 如图所示,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N 分别是 A1B1、B1C1 的中点。问:
经过严密的推理,导出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肯定两条直线异面。此法在异面直线的判定中
经常用到。 3、客观题中,也可用下述结论: 过平面外一点和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如图:
考点三、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位置 关系
直线 a 在平面 α 内
直线 a 与平面 α 相交 直线 a 与平面 α 平行
(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①作:通过作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
②证:证明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③求:通过解三角形,求出该角。 类型四、点共线、线共点、线共面问题 例 4.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对角线 A1C 与平面 BDC1 交于 O,AC、BD 交于点 M.
的延长线交于 N,RP、DC 的延长线交于 K。求证:M、N、K 三点共线。
【证明】 因为 M∈PQ 平面 PQR,M∈BC 平面 BCD,又因为 M 是平面 PQR 与平 面 BCD 的一个公共点,即 M 在平面 PQR 与平面 BCD 的交线 l 上。
同理可证:N、K 也在 l 上,所以 M、N、K 三点共线。
类型二、平面的基本性质及平行公理的应用
例 2 如图,四边形 ABEF 和 ABCD 都是直角梯形,
∠BAD=∠FAB=900,BC // 1 AD,BE // 1 FA,G、H 分别为 FA、FD 的中点。
2
2
1 证明:四边形 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 C、D、F、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解析】(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