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专题研究报告
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张秀芬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和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

尽管课程资源不等于课程,但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包含着课程的要素来源,也包含着课程的实施条件:课程一定以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

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一至认为教材就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老师在教学中按照课程的严格规定进行教学。

学生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情感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在应试取向驱动下,重视灌输,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过程体验,排斥即生性课程,使得课堂教条、呆板、机械。

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往往抑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另外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教学条件资源相对缺乏。

其中,带有共性的问题是一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程资源的作用,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出现,一方面课程资源特别是作为课程实施的条件资源严重不足,而另一方面大量的可作为课程要素来源的课程资源被埋没,或不能及时地被发掘、加工、转化和进入实际的数学课程中,许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被闲置和浪费。

如何才能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必须转变教师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做有心人,重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本教研组在实践积累、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研究。

二、本专题研究价值分析
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合理的开发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就会在教学中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和、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如果教师具备了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开发和甄别课程资源的能力,则会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同伴、家长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老师,自然现象、生活实践都可以作为学生研究的对象,课堂、社会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那课堂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本专题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路。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民子弟,对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有较深切的感受。

在学校的附近有乡敬老院、蔬菜脱水厂、医院、农村信用社、农
贸市场,超市等便于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有趣的农家事、特殊的田园景色、有关农作物的种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

这些资源有着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和的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既增长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这些都是传统教材所不能代替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这些当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和,积极体验过程,以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根据专题研究的需要,为便于实验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研究,设计了以下相关内容供实验教师选用:
教师使用教材,开发教材资源的策略。

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的策略。

优化教学过程,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策略。

农村小学如何发挥乡土资源的优势,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二)研究目标:
1.使教师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2.充分运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和数学活动,认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挥教师在开发利用数学资源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专题研究的规划设计
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式:活动研究法(主要活动有:上研究课、课后的答辩式评课和教学论谈)、经验总结法、讨论思辩法,文献资料法。

对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模式、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分析本校小学低、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制定实验方案。

2.进行专题组成员相关培训、分工及进行实验班级师生课程资源意识的相关测试,建立原始档案。

开展以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为主题的相关理论和策略的研究。

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年级特点进行专题研究,首先是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意图,挖掘教材和生活的联系,用好教材;开展社会调查,观察、分析,筛选社会生活中可利用的事物,使之成为教学素材等。

3.收集师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获益的各种人力资源,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和技能、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和学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充实资源库;创造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和机会,包括图书室、实验室和各种活动场地,专用教室图文影像资料等的建设和利用,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拓展资源利用的途径。

4.研究一般学生和特殊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并做为确定教学计划的基础;研究鉴别和登记可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各种生产、生活中的专门人才资源,并合理加以利用;建立资源库,使之成为支持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在做好这些工作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发现成功案例和有效策略,完成研究报告。

五、小专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小专题选定以后我们迅速组织实施。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学习了有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理论专著,并了解了国内外现阶段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情况,我们借鉴了施良方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一文中指出教师和学生将成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实施者。

地区间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鉴教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多元化模式》的一些做法,课程资源根据其功能特点可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两类。

所谓素材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和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所谓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设施,环境等。

他认为教材、教师、学生、学校、社会为主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先由教研组长主讲,组织成员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专题理论培训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各种课程资源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

专门组织系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各种课程资源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逐步转变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强化了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

同时确定各年级的研究专题,一到四年级教师重在利用好现有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六年级教师重在利用新理念,用活教材,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材有新意。

进而组织教师开展充分利用好现成的统编课本及教辅资料,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研讨活动和数学学习中生活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专题研讨活动,以及面向家长和本学校教师学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开放日活动。

期间到会家长一百五十多人,教师四十多人,活动效果受到了和会人员的好评。

自此我们以明确认识到:乡村小学里,从教材
到教室,从教室到校园,从校内到校外,数学课程资源就像夏夜里的满天繁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农村虽然没有先进的科技馆、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有历史的人文景点等,却有广袤的田野、丰富的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只要有心就可以进行利用,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教师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留心观察,努力发掘,数学课程资源就会像永不干涸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

乡土资源的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农村小学高水平地实现课程目标提供了可能。

为总结经验推动小专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我们又举办了有负责人主讲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多元化》经验交流,并进行了教学观摩研讨。

会议提出对于课程资源新的解说,认为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除了开发和利用自己师定课程资源外,还要进行创造性地工作,在审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和技能、生活经验和教学经验、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相应的实施条件等。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式中,还有一种是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的且不容忽视的资源,就是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这类课程资源中,不仅蕴藏着浩如烟海的课程资源信息,而且它以灵活迅速、便利经济为特点,为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将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

本专题研究历时一年多,共收集教学设计或教案13份,论文12篇。

其中论文《浅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获自治区一等奖,教学设计《钟面的认识》、《平移和旋转》在自治区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分别荣获二等奖。

论文《数学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教学反思《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等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谈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小专题研究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验效果
一年多来,在学校领导和数学组教师的共同参和下取到了可喜的成果。

我们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探索出一些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一)开发利用学校方面的资源。

1、合理开发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虽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但仍是主要的课程资源。

因此,教师不能机械地再现数学教材,被动地使用数学教材,而应做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让教材更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要具备充分挖掘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的价值的能力。

(1)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勇于重组教材——体现科学性。

教师要研究教材,理解作者的编排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的要求等。

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材的决策者和创造者。

细心揣摩,勇于否定教材、重组教材,还教材内容于科学性。

一是要及时地修改教材。

二是要恰当地重组教材。

教师备课时不能唯书,而应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已有经验出发,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思考:怎
样的教学才能更适合学生头脑知识的链接、衍生?三是适当地增删教材。

有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渴求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可以增加或删减一些内容,以形成合理的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增长他们的见识。

从学生角度考虑,大胆地增删教材,对学生的发展会极有好处,但这必须十分谨慎,切忌喧宾夺主,舍本取末。

如教师刘秀芳在上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改变教材中让学生感知体育馆内大约能坐多少人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从家中带来玉米、黄豆粒、蚕豆等,让他们估一估一堆玉米、黄豆有多少粒?并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想办法验证自己估计的结果和准确数是否接近,并把自己验证的方法和结果在班内交流,使学生在积极的操作和探索中建立了1000的数感。

为抽象的数字注入了具体的生活内涵,数字已不再是成年人的人为编造,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建构的生活事实,是他们自己所看、所想、所感、所悟的真知灼见。

(2)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
新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然而静态的主题情境较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索欲望,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挖掘和利用好主题图资源,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例如第一册教材《第几》中有一幅购票图,教学时教师可让几位学生分别扮作:穿红衣阿姨、老大爷(替代穿绿衣阿姨)、小朋友、解放军、青年叔叔,并凌乱地站在讲台边。

然后让学生帮助他们排排队,并说一说他们总共有多少人,谁排第几?这样使主题图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受到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3)开发教材中的习题资源。

数学习题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一道好的习题不仅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工具,而且还是多种信息的载体。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习题资源,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习题的多姿多彩。

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题多解等方法。

也可以把习题变式,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办数学手抄报,写数学小故事,数学日记等。

在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并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

2、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

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能力等构成了课程资源的有机成分。

(1)学习过程中的差异资源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及生活背景等的不同,他们的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去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圆的认识》教学,课始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在纸上画一个圆,此时有的学生能熟练地转动圆规画圆;有的学生虽用圆规,但只能转动纸张画圆或画得不圆;而有的学生却只能利用圆形物体印圆。

教师可抓住学生
画圆时的这种差异,让学生展开讨论:你们的画圆方法有什么不同?画出的圆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讨论中悟出半径、直径、圆心等有关圆的知识。

(2)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认知错误时,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

通过巧妙设计,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错误的解决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导入阶段,当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用相邻的两条边相乘这一错误结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画图剪拼等方法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自主纠正错误,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习过程中的意外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

对此,教师应及时将一些意外情况巧妙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例如《位置和顺序》的游戏练习后半段,大部分学生仍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可有一学生反其道而行之,教师说左,他偏指右,教师说上,他偏指下,问其原因,他竟说:这样做更有趣!面对这一意外,教师迅速调整游戏规则(按该生的方法进行游戏),这样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巩固了学生的兴趣。

(4)善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要合理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3、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等都是常用的多媒体课程资源,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丰富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使用已有的教学配套资源,如挂图、幻灯片、录像带、光盘等。

教师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带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搜集和整理信息资料,自主设计和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资源。

1、巧妙运用社会资源。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家长、新闻媒体、社区等可供利用的现实资源,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启发学生把人们在生活、生产方面所获取的知识和课堂学习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如学生学习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找哪些地方用到了统计图表。

学生经过调查,发现在村部有农民人均收入统计表;在乡村卫生院有儿童免疫接种统计表;在农村信用社有人民币利率统计表,原来生活中的统计知识真不少,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使用价值。

美术教师让学生收集各种盒子、塑料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制作机器人、飞行器、城堡等;收集鸡毛、鸭毛和卡纸做面具;用黄泥代替橡皮泥做泥塑。

体育教师自己制作铁环,沙袋,动员学生缝毽子。

农村孩
子虽然没有时髦的玩具,但在收集、创作的过程中同样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一些常见的废旧物品经过教师创造性的利用,都成了宝贵的课程资源。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这些教育资源和书本知识相融合,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积极利用家庭资源。

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有可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范围、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家庭资源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资源有:购物资源、装璜资源、水费电费资源、储蓄资源等等。

如五年级下册的《粉刷围墙》因涉及实地的测量和调查,教学活动就要采取室内教学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教材以征集重新粉刷校园围墙的方案为出发点,从明确工作、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出方案四个层次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法、观察法、上网查资料等多种方法搜集信息、解决问题。

根据提供的信息计算出粉刷围墙面积、粉刷人工费、材料用量等,并根据消费心理确定涂料的型号,计算出涂料费。

最后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呈现出粉刷围墙的方案。

让同学们在春播前帮助父母做种子发芽试验,确定种子质量;喷洒农药时,为父母看说明书,农药和水按什么比例配制,既科学又节省农药。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使用到生产生活中,同学们各个都成了父母的小帮手,为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尽了自己的力。

学生会体验到学习数学真有意思,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七、几点思考
在研究中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目前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使教师本身成为课程的主要资源还要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

而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主体的教师,应该更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识和责任,要使他们把不同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就必须充分理解不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个问题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特点。

另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和学校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

而现行的教育评价和教学评价体系涉及这方面的指标不多。

如果评价激励跟不上,就会影响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因此首要的任务便是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评价制度。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小山主编《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柳菊兴主编《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苏联巴班斯基著《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5.顾明远主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6.余文森《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载《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7)
7.张华《课程和教学论》344-345页,上海教育出版社
8.肖川《课程的意味》载《北京教育》2003(6)
《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载《北京教育》2003(7-8)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问题》139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