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细菌病毒培养技术
病毒培养技术课件ppt
![病毒培养技术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d1d2264028915f814dc2d5.png)
动物增殖病毒技术 禽胚增殖病毒技术 细胞增殖病毒技术
一、动物增殖病毒技术
选择动物的标准:
①大动物应来源于非疫区,最好是未接种过相应病毒疫苗、 青壮年和健康(经临床检查、检疫); ②对相应病毒易感,并十分敏感; ③经隔离饲养和观察检查证明健康; ④家兔、小鼠、大鼠等应符合普通级或清洁级实验动物标 准;鸡应属非免疫鸡或SPF级标准;犬和猫应品种明确, 并符合普通级实验动物标准; ⑤体重、年龄要基本一致,个体差别不宜过大。
有些病毒不产生CPE。 病毒收获:CPE达80%时收获,反复冻融多次使病毒释放,
然后离心除去细胞碎片,上清病毒液-20℃保存。 病毒毒价:TCID50、中和试验、AGP效价、HA
疫苗制造工艺流程
病毒性细胞疫苗制造工艺流程
病毒性组织疫苗制造工艺流程
细菌疫苗和类毒素制造工艺流程
寄生虫疫苗制备的工艺流程
(1) 细菌污染 (2) 真菌污染:念珠菌或酵母菌。
培养液中可见黄白色小点状悬浮物 镜检时可见菌丝结构。 (3) 支原体污染:污染率为50%~60% (4) 病毒污染 ①组织带毒 ②培养液带毒
5. 细胞培养病毒要素
(1)血清 :维持液内犊牛血清含量一般不超过2%。 (2)温度:狂犬病病毒32℃,犬疱疹病毒36℃。 (3)pH: (4)病毒接种剂量:应以TCID50为依据
猴微肾载细 体 • 胞培量养为的血容30器万清为/特m替l制的代生物因反应子器,:有自激动化素装置和。 生长因子(如胰岛素、上皮生长因
应RP无M特I-1定64病0、原子1的99母)、源抗、体,结合蛋白(如转铁蛋白)、贴壁因子(如鱼精蛋白、
病毒培养方法
![病毒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866146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d9.png)
病毒培养方法病毒培养是研究病毒特性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的基础。
正确的病毒培养方法能够保证病毒在细胞内稳定生长,为后续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病毒培养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
不同种类的病毒需要不同的宿主细胞进行培养,常用的宿主细胞有Vero细胞、HEK293细胞、MDCK 细胞等。
在选择宿主细胞时,需要考虑病毒对细胞的亲和性和感染能力,确保病毒能够有效地感染和复制。
其次,培养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的培养条件对病毒的生长和复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宿主细胞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培养基的选择和配方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宿主细胞进行调整。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基,控制培养密度,以确保细胞的健康状态。
接着,感染宿主细胞。
将病毒悬液加入到培养基中,使病毒与宿主细胞发生感染。
感染后的细胞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促进病毒的复制和扩散。
在感染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病毒效应,以判断感染情况。
最后,收获病毒。
当感染细胞出现明显的病毒效应并且病毒滴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收获病毒。
收获病毒时需要注意保持病毒的活性和纯度,通常采用离心、滤过等方法进行病毒精制。
收获的病毒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也可以用于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总之,病毒培养是病毒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确的病毒培养方法能够保证病毒的活性和稳定性,为后续的实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进行病毒培养时,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病毒培养方法能够对研究人员有所帮助,促进病毒学研究的发展。
CNAS实验室认可领域代码
![CNAS实验室认可领域代码](https://img.taocdn.com/s3/m/59b89b3b59eef8c75ebfb306.png)
.10抽样
0206粘土、陶瓷与有关材料
.01粘土
.02陶瓷
.03耐火材料
.04石灰
.05玻璃
.06抽样
0207油页岩
.01抽样
.02化学检测
.03其他检测
0208原油
.01抽样
.02化学检测
0209燃料
.01气体燃料
.02液体燃料
.03煤和焦煤
.04木炭
.05其他固体燃料
.06辛烷值率
.07抽样
.06免疫制品的效力
.07质控检测
.08其它检测
0103食品的药理学检测,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检测
.01毒性检测
.02生物检测
.03抗生素
.04其它检测
0104其它材料的药物检测
.01毒性检测
.02生物检测
.03其它检测
0105药物的无菌检测
.01可滤过溶液和可溶的制剂(膜可滤过的)
.02外科敷料和设备
.20宠物食品
.21其它食物制品
.22样品收集
.23抽样方案
.24其它检测
0111肉和鱼的检测
.01免疫技术
.02等电聚焦
.03 ELISA法
.04电泳
0112培养基
.01细菌培养基---一般用途
.02细菌培养基---选择性的
.03细菌培养基---抗生素的敏感性
.04细菌培养基---生化检测
.05真菌培养基
0225纸、纸板与纸浆
.01纤维组成
.02化学分析
.03水蒸汽透过性
.04抽样
.05其他检测
0226食品
.01粮食产品
.02果仁和果仁产品
.03奶制品
细菌的培养和检测方法
![细菌的培养和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2da1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2.png)
细菌的培养和检测方法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中。
它们既可以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重要的服务。
因此,对细菌的培养和检测方法的研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培养和检测方法,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一、细菌的培养方法1. 培养基的选择细菌的培养需要提供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而培养基就是提供这种环境的物质。
常见的培养基有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糖培养基、含有特定成分的选择性培养基等。
根据不同的细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对于细菌的培养至关重要。
2. 培养条件的控制细菌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
一般来说,常见的细菌培养温度为37摄氏度,湿度保持在适宜的水分含量,氧气浓度也需要根据细菌的需求进行调控。
此外,光照条件对一些细菌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3.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在进行细菌培养之前,需要对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
分离是将不同种类的细菌从混合物中分开,纯化则是将同一种细菌的纯种分离出来。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在琼脂糖培养基上进行菌落选择,或者使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来实现。
二、细菌的检测方法1. 基于显微镜的观察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测工具。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细菌的种类。
同时,显微镜还可以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以及细菌与其他细胞或物质的相互作用。
2. 生物化学检测生物化学检测是通过检测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来鉴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通过观察细菌在特定培养基上的气体产生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产生某种代谢产物。
此外,一些特定的酶活性检测也可以用来鉴定细菌。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细菌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PCR技术可以检测细菌DNA中的特定序列,从而确定细菌的种类。
另外,基于DNA测序的方法也可以用来鉴定细菌,并进一步研究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4. 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细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鉴定细菌的方法。
细菌的培养法
![细菌的培养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c511103169a4517723a3d0.png)
实验一细菌的培养法一般细菌均可用人工方法进行培养,使其生长繁殖,以便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它们的各种生物学特性。
为了获得良好的细菌培养物,在分离培养细菌时,除采用适宜的培养基并考虑到其他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气体等)之外,掌握各种分离培养和接种的基本技术,也是重要环节。
在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细菌混杂地生活在一起。
若要研究其中某种细菌,就必须先将各种细菌进行分离,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细菌的纯培养。
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有多种,平板划线法即是其中之一。
该法主要是借划线而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某一点,生长繁殖后形成单个的细菌集团(即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当细菌分离成纯种后,常需要接种到有关的培养基中,以测试其各种生物学性状。
一般可用斜面、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来检验细菌的培养特征,因此接种方法可相应的分为三种。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常用于细菌的大量繁殖,保存菌种,或观察其某些生化特性。
琼脂斜面、尿素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柠檬酸盐培养基等具有斜面外形的固体培养基均可用此法接种。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可用于观察细菌不同的生长状况,有的呈均匀混浊,有的呈沉淀生长,还有的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另外还可以供测定细菌生化特性之用。
凡是肉汤、葡萄糖蛋白胨水以及各种单糖发酵管等液体培养基均用此法接种。
穿刺接种法常用于半固体琼脂培养基、醋酸铅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等的接种,前者用于测定细菌的动力,后二者则用于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1.学习和掌握细菌分离和培养的各种基本技术。
2.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材料1.菌种和培养基平板划线接种法斜面培养基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穿刺接种法菌种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菌液大肠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培养物枯草杆菌培养物变形杆菌培养物痢疾杆菌培养物培养基* 普通琼脂平板琼脂斜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各培养基的组成及配置方法参见书后附录。
《病毒培养技术》课件
![《病毒培养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342d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6.png)
病毒培养技术的应用
疫苗研制
培养病毒用于疫苗研发和生产,提 供免疫防护措施。
病毒检测
利用培养技术快速检测病毒感染, 如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等。
抗病毒药物开发
通过病毒培养技术,筛选和研发抗 病毒药物,提供治疗手段。
总结
病毒培养技术是病毒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通过培养和繁殖病毒,揭示病 毒的特性和机制,为疾病防治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支持。
使用已经培养一段时间的细胞株进行病毒培养,如HeLa细胞、Vero细胞等。
病毒培养技术的原理
1 依赖宿主细胞
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细胞的合成机制进行复制与繁殖。
2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调节培养条件,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促进病毒生长。
3 病毒放大与提纯
通过不同的培养方法和技术,大规模培养病毒,并进行纯化和浓缩。
2
1955
培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为疫苗研制提供了重要基础。
3
现代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展,病毒培养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病毒培养技术的分类
动物体外培养
使用动物细胞培养基进行病毒培养,如鸡胚、胚胎组织等。
原代细胞培养
使用直接从组织中获得的原代细胞进行病毒培养,如肝细胞、肺细胞等。
继代细胞培养
《病毒培养技术》PPT课 件
病毒培养技术是研究病毒的重要手段,通过模拟人体或动物细胞环境,在实 验室中培养和繁殖病毒。
病毒培养技术的定义
病毒培养技术是指通过合适的培养基、细胞培养方法和实验条件,使病毒在体外环境中进行生长、繁殖与扩增的技 术。
病毒培养技术的历史
1
1898
麻疹病毒首次被培养成功,开启了病毒研究的新纪元。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7b4ef7348d7c1c708a145e0.png)
微生物培养技术一、学习目的微生物培养技术是研究微生物的基础,也是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基石。
微生物培养是生物培养的中的一种。
所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培养的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是很容易失败的。
在本章中,同学们将学习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技术,如消毒灭菌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和微生物接种、分离纯化技术等。
二、技术介绍1、消毒灭菌技术: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灭菌是彻底的消毒,灭菌虽然要求达到无菌,但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般规定灭菌后微生物生长几率应补高于10-6,工业上一般认为100万个处理对象中仅有一个带菌时可视为无菌。
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有:(一)加热灭菌使用加热灭菌法,在温度和压力等规定的灭菌条件下,要达到一定的加热时间,因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容器的容积大小各异,所以,灭菌时间是从容器内全部达到规定的温度时开始计算。
1、火焰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为主,用于磁制与金属制口及在火焰中不会破损的物品。
加热时间通常在喷灯或酒精的火焰中加热秒以上。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干热空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为主,用于磁制、金属制若干物品,纤维制物品,矿物油、脂肪、脂肪油、试验药物、固态的医药品等耐高温的物品;利用燃气和电能直接加热空气,将加热的空气进行循环,保持干燥与高温状态。
通常,在以下几种条件下进行灭菌。
135℃~145℃3~5小时;160℃~170℃2~4小时;180℃~200℃0.5~1小时;200℃以上0.5小时以上。
在密封容器中装入医药品、水溶液等,这些物品属耐高温的物品,可用134℃~138℃的热空气,加热3分钟以上进行灭菌。
细菌的培养方法
![细菌的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90a0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0.png)
细菌的培养方法
细菌的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培养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细菌培养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培养基。
培养基是供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一般由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和水组成。
常见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LB琼脂、大肠杆菌选择性琼脂等。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要按照配方将各种原料溶解于水中,然后加热灭菌,最后倒入培养皿中凝固成琼脂。
其次,我们需要进行细菌的接种。
接种是将细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表面的过程。
在接种前,需要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皿打开,用酒精灯消毒接种环,然后取一定量的细菌悬液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
接种后,需要立即将培养皿倒置放置,避免细菌在琼脂表面过度生长。
接下来是培养条件的控制。
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
一般来说,常见的培养温度为37摄氏度,但也有一些特殊菌株需要在低温或高温下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保持培养皿的湿润,避免琼脂干燥。
另外,一些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因此需要使用密封培养瓶或培养皿。
最后是细菌的观察和分离。
在培养一定时间后,我们可以观察培养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包括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
如果需要分离不同的细菌菌株,可以使用无菌技术在培养皿上进行单菌落的分离,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鉴定。
细菌的培养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条件,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实验操作中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04细菌病毒培养技术
![04细菌病毒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373a51482fb4daa58d4bda.png)
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分散悬浮于培养 液内的培养方法。 3.微载体培养
通过搅拌悬浮在培养液内,使微小细胞在载体表 面繁殖成单层的一种细胞培养技术,兼有单层和悬 浮细胞培养的优点。
犊牛肝脏单层细胞
分散细胞的方法
各种组织是靠细胞间质黏合而成的,要获得分散的细胞, 必须破坏细胞间质。分散细胞的方法的三种:
机械分散法:适用于细胞间连接较松的组织,如禽胚 组织。
酶消化法:此法适用于原代细胞的制备及细胞的传代 培养。
螯合剂分散法:一般只用于单层细胞的分散。
细胞培养方法
1.单层细胞培养法 用胰酶将剪碎的组织或传代细胞分散成2~6个
是目前菌苗生产的主要培养法。安装有自动控温、消泡、 调pH、自动控制通气量、自动磁力搅拌等装置。细菌接 种1~2h,再通入滤过除菌空气,并适当搅拌分散通入 的气体,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及时补充营养 。
4.透析培养法
在细菌培养液与培养基之间隔有一层透析 膜,使培养基中高浓度小分子量的营养成 分通过透析膜(不能透过大分子的细菌或 毒素)不断扩散到细菌培养液中,供细菌 生长繁殖,获得高浓度的细菌或毒素。
三 细菌的计数技术
细菌性疫苗在制造中,往往需要计算每毫升所含细 菌的总数。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活菌计数法 倾注平板培养法 将被测样品根据菌数含量多少, 用普通肉汤或生理盐水作10倍递进稀释。分别取其 1ml加在灭菌的平皿中,然后取预先加热融化且冷至 45~50℃,立即摇匀放平,凝固后培养,统计平皿上 长出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毫升样品中含 有的活菌数。
•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 链球菌
细菌培养方法
![细菌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4b6d7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90.png)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一种将细菌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以便它们能够繁殖和生长的方法。
在细菌培养的过程中,细菌会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水和氧气等物质进行代谢活动,从而生长和繁殖。
下面是细菌培养的一些基本步骤:
选择适当的培养基:不同的细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准备培养基:将适当的培养基配制好,并将其倒入培养皿中。
接种细菌:将需要培养的细菌接种在培养基上,可以用匀菌器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也可以用注射器在培养基中注入细菌。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好温度、湿度和氧气等条件,让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观察: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通过肉眼、显微镜等方法观察细菌的数量、形态、颜色等特征。
存储:将培养好的细菌进行存储,可以用冷冻保存或冷藏保存等方法,以备后续实验或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细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细菌污染。
这包括使用无菌器材、消毒培养器具、穿戴无菌手套等。
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好培养条件,比如温度、湿度、氧气等,以避免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用于研究细菌的生理代谢、毒力、抗药性等方面,也可以用于生产抗生素、发酵食品、制备生物材料等方面。
因此,掌握细菌培养技
术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分析培养介绍(2024)
![微生物分析培养介绍(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44b1a23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d.png)
引言概述微生物分析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培养微生物。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析和培养,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类型、特性和生态功能,也可以研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环境功能以及工业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分析培养的步骤、方法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分析培养的步骤1.样品采集: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例如土壤、水体、食品、体液等。
然后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样品,并将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样品处理:对于含有大量杂菌的样品,需要进行处理,以减少杂菌对目标微生物的干扰。
处理方法包括稀释、过滤、离心等。
3.分离:将处理后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到含有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
通常采用平板、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4.培养:将分离后的微生物在恰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培养的时间因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需要数天至数周。
5.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遗传特性等进行微生物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二、微生物分析培养的方法1.纯培养法:通过单个菌落的选取和传代,获得纯种菌株。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对纯种微生物的性状、生长特性以及代谢功能等进行研究。
2.表型微生物分析方法:根据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营养需求、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和产物等,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表型特征来分析和鉴定微生物。
3.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或RNA,利用PCR、测序等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4.免疫学分析方法:通过检测微生物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鉴定和分析微生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
5.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基因克隆、DNA测序等技术,对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基因功能以及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微生物分析培养的应用1.医学领域:微生物分析培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和鉴定微生物,可以确定感染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
![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b7d4e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6.png)
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细菌培养是在实验室中培养和繁殖细菌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细菌培养,科研人员能够获取大量的细菌菌株,用于实验研究、药物研发和一些工业生产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及其步骤。
首先,细菌培养需要准备培养基。
培养基通常包含了有机氮源、有机碳源、矿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
这些成分能够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根据不同菌株的需求,培养基的配方会有所调整。
在准备好培养基后,接下来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的目的是杀死培养基中的其他微生物,确保培养的细菌为单一纯种。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压力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高温灭菌一般在121摄氏度下进行15-20分钟,可有效杀死大多数常见的细菌和真菌。
当培养基完成灭菌后,可以开始接种细菌。
接种方式主要有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
平板法是将培养基倒在平板上,待其凝固后,用接种环将细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
液体培养法是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通过搅拌或震动方式将细菌均匀分散在培养基中。
固体培养法是将培养基加入试管或培养皿中,待其凝固后,将细菌接种在培养基表面。
接种完成后,需将培养基置于恰当的培养环境中,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培养环境通常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因素。
不同的菌株对这些环境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培养细菌前需要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细菌培养的最后一步是培养基的保存与维护。
培养基的保存方式包括冷冻保存和冷冻干燥保存等。
冷冻保存是将培养基和细菌储存在低温下,常见的储存温度为-80摄氏度。
冷冻干燥保存是将培养基冷冻后,通过真空脱水将水分去除,以延长培养基的保存时间。
除了上述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培养技术,如微生物筛选技术和纯化技术等。
微生物筛选技术是利用高通量筛选系统,对微生物进行快速筛选和筛选结果分析。
纯化技术是对细菌进行纯化和鉴定,以获得纯种菌株。
细菌培养的常用方法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医学、食品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病毒的培养方法
![病毒的培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c3a9e3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6.png)
病毒的培养方法
1. 细胞培养:将病毒悬液或抑制剂添加到血清培养基中,然后配制好的细胞悬液放入细胞培养皿中,进行低温培养。
病毒可以通过细胞感染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形成新的病毒粒子,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2. 放疗法:将病毒悬液添加到一定浓度的生物液体中,如人血清或其他生物液体,然后放射出去,使病毒粒子可以感染周围的细胞,在细胞内复制,最终死亡。
3. 动物实验:将病毒悬液注射到动物体内,观察病毒在动物体内的传播情况,此外对动物体内的病毒数量及免疫反应进行监测,以研究其病毒的传播效果和免疫作用。
细菌培养技术
![细菌培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d30926583d049649a665804.png)
细菌培养技术细菌培养检测技术细菌的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实验中基本技术之一。
大多数细菌均可用人工方法培养,只有将细菌培养出来才能对它进行研究和鉴定知识点导航一.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人工制品。
适宜的培养基能使细菌在体外迅速生长繁殖,便于对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别。
可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菌用培养基和特殊养基。
(一)基础培并甘只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最基本营养成分,应用最广泛,为制备多种培养基的基础,常见的有肉汤培养基、琼脂培养基(二)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血液、血清、腹水或酵母浸膏等有机物,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需要或增菌用。
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基中添加鸡蛋、马铃薯、甘油等。
(三)选择培养基利用不同种类细菌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而制成,使分离菌大量繁殖而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含有的抑制剂能抑制非目的菌生长或使其生长不佳,有利于目的菌的检出和识别。
选择培养基多为固体平板,用于从标本中分离某些特定的细菌。
(四)鉴别培养基培养基中加有某些特定成分,如糖、醇类和指示剂等,用于检查细菌的各种生化反应,以资鉴别和鉴定细菌。
( 五 ) 厌氧菌用培养基专性厌氧菌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故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半胱氨酸、硫乙醇酸钠等还原剂,降低培养基中氧化还原电势,并应与外界空气隔绝,使培养基本身为无氧的环境。
( 六 ) 特殊培养基为某些需要在特殊条件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培养之用。
如高渗盐增菌培养基、高渗糖增菌培养基、改良 Kagan 氏培养基等。
二.培养基的制备制备一般培养基的主要过程基本相似,包括调配、溶化、调整pH、过滤、分装、灭菌及检定和保存。
三 . 细菌检验室的注意事项及无菌技术细菌培养必须随时为防止污染和病原菌的扩散而进行操作,即无菌操作。
细菌检验室的注意事项如下 :1( 细菌的培养应在接种罩或无菌室内进行。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课件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52c55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2.png)
变化情况作一预测,并简述理由。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课件
32
答:A、B、F、肉汤不会腐败;因A瓶高浓 度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B瓶高浓度 的有机酸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F 低温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E肉汤在短时间内基本不会变质;但可 能有少许低温型微生物能生长繁殖;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课件
26
6、微生物接种时各项操作必须在___无__菌____条件 下进行.因此必须在___无__菌__箱____中操作.接种环境 在___酒__精__灯____上用灼烧去灭菌,双手用___7_5___%
的酒精消毒. 7、接种时将灭菌的接种环挑取少许___菌__体___,迅 速插入培养基试管里,在斜面上由_____里____向 ___外_____连连续划几道___蛇__形__细___线,然后将试管 口在火焰上灼烧,塞上____棉__塞_______.
下列有关①和②所用棉塞的特点及其作用的说法,
正确的是(
)D
A、二者用的都是脱脂棉,可以防止水分吸附
B、二者的都不是脱脂棉,有利于水分的吸附
C、②所用的棉塞应该比①更紧,以防杂菌污染
D、①所用的棉塞应该比②更紧,以防滤液蒸发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课件
9
6.包扎 每10支试管用线绳捆成一 捆,并且在管口外面包上一层牛皮 纸,然后,用线绳扎好。在每捆试 管外挂上标签,注明培养基名称、 配制日期和制作者姓名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课件
10
二、灭菌 1.打开高压蒸汽灭菌锅,将里面的灭菌桶取 出,向锅内加水(最好用开水),水面与底架平 齐为宜。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构造如右下图所 示。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课件
病毒培养技术ppt课件
![病毒培养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b5bb4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2.png)
活性,培养的细胞密度大,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浓度高,纯度可
达60%~90%;占用空间小,适于各类细胞,但设备昂贵。
可编辑课件PPT
16
3. 细胞培养要素
•培养液 •血清 •细胞接种量 •pH •温度 •无菌条件 •培养器皿清洁度
可编辑课件PPT
RPMI-1640、199、 DMEM、F12
17
血清
• 成分:必需氨基酸、促进细胞生长和贴壁的成分。α-珠蛋 白和白蛋白能促进细胞生长;白蛋白具有毒作用;糖蛋白、 a2-球蛋白和β脂蛋白G2能促进细胞贴壁。
①病原微生物:垂直传递,如白血病、脑脊髓炎、腺病毒、 支原体及传染性贫血因子等。
②母源抗体:
③抗生素:立克次氏体和鹦鹉热衣原体
2.孵化技术
①温度:37~39.5℃。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7℃ ②湿度:鸡胚53%~57%,水禽胚比鸡胚高5%~10%。 ③通风:氧气,二氧化碳。
④翻蛋:
可编辑课件PPT
10
•中空纤维由乙酸纤维、聚氯乙烯-丙烯复合物或多聚碳酸硅等 材料制成,外径50~100µm,壁厚25~75µm,壁呈海绵状,上面 有很多微孔。
•中空纤维的内腔表面是一层半透性的超滤膜,允许营养物质和 代谢废物出入,而对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单克隆抗体)有滞 留作用。
•培养液能有效地分布,细胞培养维持时间可达数月,保持高度
子)、结合蛋白(如转铁蛋白)、贴壁因子(如鱼精蛋白、
聚赖氨酸)和微量元素(如硒)四类几十种,多数无血清
培养液须补加3~8种血清可编替辑课代件因PPT子。
18
细胞接种量
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刺激细胞分裂的物质,若细胞量太少, 这些物质分泌量少,而作用也小。
接种细胞数量越大,细胞生长为单层的速度越快,但细胞过多 对细胞生长也不利。
快速掌握细菌培养实验的操作方法
![快速掌握细菌培养实验的操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6cc9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5.png)
快速掌握细菌培养实验的操作方法细菌培养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和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代谢途径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响应等。
在进行细菌培养实验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准备培养基和培养物。
培养基是供细菌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培养基。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购买现成的培养基粉末,按照说明书中的配方将其溶解在蒸馏水中,并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培养物则是指要培养的细菌样品,可以是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细菌样品,也可以是实验室中已有的细菌株。
在进行培养物的接种前,需要进行前期处理,如采样、分离和纯化等。
接下来,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步骤。
首先,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然后用锡纸或塞子密封好,以防止细菌的污染和外界的干扰。
接种时,可以选择无菌的吸管或针筒,将培养物均匀地划在培养基表面,或是直接将培养物滴在培养基上。
接种完毕后,将培养皿或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和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等。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是细菌的污染问题,细菌培养实验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的细菌污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条件,如使用无菌器具、进行高压灭菌处理等。
如果发现培养物中出现了其他细菌的污染,可以尝试重新接种或更换培养基。
其次是细菌的生长问题,不同细菌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有些细菌需要特定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
如果发现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可以调整培养条件或更换适合该细菌的培养基。
细菌培养实验的结果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和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可以根据细菌的生长速率和菌落的形态判断其致病性或耐药性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培养物中细菌数量的变化来研究细菌的生长动力学。
细菌的培养法
![细菌的培养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f783509b6648d7c1c74659.png)
实验一细菌的培养法一般细菌均可用人工方法进行培养,使其生长繁殖,以便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它们的各种生物学特性。
为了获得良好的细菌培养物,在分离培养细菌时,除采用适宜的培养基并考虑到其他的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酸碱度、气体等)之外,掌握各种分离培养和接种的基本技术,也是重要环节。
在土壤、水、空气、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中,不同种类的细菌混杂地生活在一起。
若要研究其中某种细菌,就必须先将各种细菌进行分离,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细菌的纯培养。
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有多种,平板划线法即是其中之一。
该法主要是借划线而将混杂的细菌在琼脂平板表面分散开,使单个细菌能固定在某一点,生长繁殖后形成单个的细菌集团(即菌落)以达到分离纯种的目的。
当细菌分离成纯种后,常需要接种到有关的培养基中,以测试其各种生物学性状。
一般可用斜面、液体和半固体培养基来检验细菌的培养特征,因此接种方法可相应的分为三种。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常用于细菌的大量繁殖,保存菌种,或观察其某些生化特性。
琼脂斜面、尿素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柠檬酸盐培养基等具有斜面外形的固体培养基均可用此法接种。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可用于观察细菌不同的生长状况,有的呈均匀混浊,有的呈沉淀生长,还有的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另外还可以供测定细菌生化特性之用。
凡是肉汤、葡萄糖蛋白胨水以及各种单糖发酵管等液体培养基均用此法接种。
穿刺接种法常用于半固体琼脂培养基、醋酸铅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等的接种,前者用于测定细菌的动力,后二者则用于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1.学习和掌握细菌分离和培养的各种基本技术。
2.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材料1.菌种和培养基平板划线接种法斜面培养基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穿刺接种法菌种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菌液大肠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培养物枯草杆菌培养物变形杆菌培养物痢疾杆菌培养物培养基* 普通琼脂平板琼脂斜面培养基普通肉汤培养基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各培养基的组成及配置方法参见书后附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板表面散布法 接种量为0.1ml
琼脂板的制备 计数
稀释菌液
接种
培养
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皿用以计数,每个稀释度应取
-8
其菌落平均数。
活菌数/ml=2个平板平-均8 菌落数×10 10×稀释倍数。
举例:在10 稀释的平板中所得平均菌落数为78个。
计算结果:78×10×10 =7.8×10 个活菌/ml
三 细菌的计数技术
细菌性疫苗在制造中,往往需要计算每毫升所含细 菌的总数。 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活菌计数法 倾注平板培养法 将被测样品根据菌数含量多少, 用普通肉汤或生理盐水作10倍递进稀释。分别取其 1ml加在灭菌的平皿中,然后取预先加热融化且冷至 45~50℃,立即摇匀放平,凝固后培养,统计平皿上 长出的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每毫升样品中含 有的活菌数。
比浊方法 将空管拭刷干净,加入待测菌液1ml。将 标准管与待测管并列紧贴在图片前,使两管受光均匀, 然后透过两管管壁对比观察,目测图片的清晰度,并 将两管左右换位,反复对比。
例如:测定大肠杆菌的菌数,若1ml菌液加入4ml的生 理盐水后,与标准管的浊度相同,即表示该菌液经5 倍稀释后相当于标准管。大肠杆菌标准管的菌数相当 于8亿个/ml,故被测菌数为8×5=40亿个/ml。
鹦鹉热衣原体和立克 次氏体等,6~8日龄
•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 链球菌
•
八叠球菌
繁殖方式: 二分裂法
葡萄球菌
(三)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
(四)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
分为四期:迟缓期 、 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五)常用培养基种类
厌氧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Hale Waihona Puke •增菌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
细菌培养技术
1 细菌的培养基本知识 2 细菌的规模化培养 3 细菌的计数技术
微量点板计数法 接种量为0.02ml
3 比浊计数法
是对比细菌悬液与标准管的浊度,求出大致的 菌数。
原理:菌液中含数多少与其浑浊度成正比。
方法:比浊管比浊法和分光光度计法。
优点:快速简便
应用:常用于菌苗及其他生物制剂的生产、细 菌毒力的测定和攻毒量的确定等。
标准比浊法
比浊管 由国家生物制品检定部门提供,每套包括一 支细菌比浊标准管、数支对照空管和一张比浊用的图 片。
细菌培养技术
1 细菌的培养基本知识 2 细菌的规模化培养 3 细菌的计数技术
(一)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①水
②碳源
1、营养物质 ③氮源
④无机盐 •
2、温度
⑤生长因子 有些细菌需要
3、渗透压 4、PH
4、对气体要求
①对氧气要求: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②对CO2要求: 5% CO2
是目前菌苗生产的主要培养法。安装有自动控温、消泡、 调pH、自动控制通气量、自动磁力搅拌等装置。细菌接 种1~2h,再通入滤过除菌空气,并适当搅拌分散通入 的气体,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及时补充营养 。
4.透析培养法
在细菌培养液与培养基之间隔有一层透析 膜,使培养基中高浓度小分子量的营养成 分通过透析膜(不能透过大分子的细菌或 毒素)不断扩散到细菌培养液中,供细菌 生长繁殖,获得高浓度的细菌或毒素。
透析器
1.螺栓 2.培养基贮存室 3.视镜 4.透析膜 5.培养室
5、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 系统是一个恒 定体积的流动 系统,新鲜培 养基以恒定的 速度流入,又 以相同的速率 流出除去多余 的液体,细菌 始终保持在对 数生长期。
细菌培养技术
1 细菌的培养基本知识 2 细菌的规模化培养 3 细菌的计数技术
温1次,做好记录。
2.出现反应症候动物,按规定方法剖杀,采
取含病毒高的组织脏器。
病毒培养技术
1 病毒的复制 2 病毒的动物培养技术 3 病毒的禽胚培养技术 4 病毒的细胞培养技术
2 病毒的禽胚培养技术
工序过程:
如何完成此 项任务?
选择禽胚 前孵育 接种
后孵育
收获病毒
操作要点
1 禽胚的选择
接前要经过健康观察,以免误用带有病原体动物。
动物接种途径和方法
1.皮内接种 2.皮下接种 3.肌肉接种 4.静脉接种 5.腹腔接种
动物接种后的饲养管理与收获病毒
1.接种病毒后的动物,每天观察和检查规定的
各项指标,主要有精神、食欲、粪便、尿液、被毛
状态、活动情况和接种部位的局部反应,每天测体
分光光度计法
借助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液的 光密度值
注意 :测量时一定要控制菌浓度与光密度成 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病毒培养技术
1 病毒的复制 2 病毒的动物培养技术 3 病毒的禽胚培养技术 4 病毒的细胞培养技术
病毒复制: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基因和蛋 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蛋白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 replication) 。
二、细菌的规模化培养
种子接种 是指菌体增殖培养物。 收获时间 最佳培养时间依据细菌的生长曲线而定。
对数生长期
培养方法
1.固体培养基表面培养法
用于制备抗原、灭活苗、冻干苗。
2.液体静置培养法
需氧菌(深度1/2)和兼性厌氧均可用,厌氧菌(深度 3/4),还需加肝块。
3.深层通气培养法
吸附
侵入
病毒大分 子合成
•
早期:病毒特异性酶的合成
病毒核酸复制
病毒结构蛋白质合成
装配
释放
病毒培养技术
1 病毒的复制 2 病毒的动物培养技术 3 病毒的禽胚培养技术 4 病毒的细胞培养技术
1 病毒的动物培养技术
动物的选择
应当选择SPF动物。选择动物的条件下: ①选用对病毒易感性高。 ②动物健康、体重、年龄尽可能一致,符合培养病毒要求。 ③遗传特性相似,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④外购动物要了解当地动物群健康,饲养及免疫接种情况,
理想的禽胚是SPF鸡胚,常以非免疫鸡胚补充。
2 禽胚的接种前孵育
孵化前消毒,温度37.5~38.5℃,相对湿度50%~60%, 定时翻蛋,保证通风。孵化4~5d照蛋检查,淘汰无精蛋 和死胚,孵化至所培养病毒需要的日龄即可接种。
3 禽胚的接种途径
痘病毒和疱疹病 毒,10~13日龄
正粘病毒和副粘病 毒,10~11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