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笔记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火焰的产生。

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和点火源。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燃烧才会发生。

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1.清除可燃物:将可燃物与点火源分离,使其无法发生燃烧。

2.隔绝助燃物:使用灭火器等设备将氧气与可燃物隔离,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

3.降低温度:使用水、泡沫等物质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无法达到燃烧点。

三、燃料的选择和利用4.煤是常用的燃料之一,它含有碳、氢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产物。

煤的燃烧效率取决于其含碳量、煤粉的细度和空气的供应量。

5.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它主要用于生产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

石油的开采和加工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6.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时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天然气在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比煤炭和石油更高,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7.太阳能是一种无限的能源,它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太阳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因此是一种非常环保的能源。

8.风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可以通过风力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风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并且风能资源丰富,因此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能源。

四、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9.能源的分类: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10.能源的转化:能源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例如太阳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煤炭可以转化为电能或热能等。

11.能源的利用:能源的利用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利用能源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开发清洁、高效的能源技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12.环保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等。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核心知识点总结一、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酸碱指示剂: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具有酸性;2、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显碱性;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溶液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呈中性。

通过酚酞试液辨别溶液酸碱性:1、凡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显碱性;2、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无明显现象)的溶液显酸性或中性。

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同酸性溶液的酸性强弱不同,不同碱性溶液的碱性强弱也不同,为此,人们用酸度和碱度来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强弱的程度。

用pH 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的pH 值)。

pH 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具体如下:1、pH=7 时,溶液呈中性;2、pH<7 时,溶液呈酸性,且pH 越小酸性越强;3、pH>7 时,溶液显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

总之,pH从左向右酸性由强到弱直到呈中性,然后碱性由弱到强。

★pH试纸的使用方法: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取一小块 pH 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显色后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得知溶液的pH;2、检验气体的酸碱性:先用蒸馏水将一小块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手持另一端移动玻璃棒使试纸靠近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气体性质。

※注意:1、试纸不可直接伸入溶液;2、试纸不可接触试管口、瓶口、导管口等;3、测定溶液的 pH 时,试纸不可事先用蒸馏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被检验的 溶液,这会导致测量不准确;4、取出试纸后,应将盛放试纸的容器盖严,以免被实验室的一些气体污染。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是在一定的 pH 值范围内发生的,我们把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 pH 值范围叫做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一、单元概述初三化学第七单元通常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包括化学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并能够通过化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公式:A + B → AB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公式:AB → A + B例: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 + BC → AC + B例: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

4.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公式:AB + CD → AD + CB例: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

2. 反应条件要标注清楚,如“加热”、“点燃”等。

3. 配平化学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守恒。

4. 气体和沉淀物要在化学式后标注“↑”或“↓”。

四、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2. 应用于化学计算,确保化学方程式配平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相等。

五、化学计算1. 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mol),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计算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需要知道物质的摩尔质量。

3.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进而计算出实际质量。

六、实验操作和安全1. 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了解化学试剂的性质,特别是腐蚀性、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

3. 实验后要妥善处理废弃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习题演练1. 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知识要点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②隔绝空气(氧气);③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4、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①泡沫灭火器适用扑灭木材、棉花失火;②干粉灭火器适用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点火均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6、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能源,都属于混合物。

7、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C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含有C、H 元素;天然气又称瓦斯,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CH4,甲烷俗称沼气。

是较清洁的能源。

8、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CH4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CH4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反应方程式CH4 + 2 O CO2 + 2 H2O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的烧杯壁有水珠出现,证明甲烷中含有H元素,把烧杯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甲烷中含有C元素。

9、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⑴化学上把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⑵把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常见放热反应有可燃物的燃烧、镁与盐酸的反应等,吸热反应有C + CO2 2 CO等。

(一般条件为“高温”或“加热”的反应多数为吸热反应)10、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①使燃烧时有足够的空气②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的接触面,充分燃烧的好处有①产生的热量更多②节约了资源,减少污染。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变化和组成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在九年级上册的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化学的第七单元,该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重要的化学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逐一解释这些知识点,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础知识。

第一个知识点是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发生时所写的化学式,并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符号和系数的组合来表示。

方程式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生成物。

例如,当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时,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

在这个例子中,2H₂表示两个氢气分子,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两个水分子。

方程式中的系数代表着物质的摩尔比例,所以在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中,氢气和水的摩尔比例是1:2。

第二个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的各种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发生时,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主要包括热能的吸收和释放以及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当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而当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此外,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也涉及到能量的变化,当化学键形成时,会释放能量;相反,当化学键断裂时,会吸收能量。

第三个知识点是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定律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这个定律可以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将反应物放入封闭容器中进行反应,最后得到的反应物的质量与初始质量相等。

第四个知识点是化学当量的概念。

化学当量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相互反应的物质的摩尔比例。

化学当量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来确定的。

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当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摩尔比例来确定,这个比例可以用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质量关系。

第五个知识点是溶液的浓度计算。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九年级第七单元所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化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

下面我将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结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展开论述。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而在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一炮发声后容器感到炎热,这是因为爆炸反应中化学能被转化为热能。

这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焓变与反应热。

二、溶液的构成与性质变化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汽水、茶水等。

其中,九年级第七单元中我们学到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提到了浓度的计算方式。

同时,我们还会了解到一些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酸碱指示剂在化学实验室中的应用。

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其特点是延展性好、导电性好以及在常温下呈现金属光泽。

金属及其化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同时也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原料。

在九年级第七单元中,学生会了解到金属元素的周期表分布规律以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要性质。

比如,氧化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氧化物,它在空气中易于氧化和腐蚀,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铁生锈现象。

四、碳的化合物及其应用碳是一种重要的元素,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是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我们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石油、煤等。

在九年级第七单元中,我们学到了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并且还接触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碳化合物。

比如,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丙酮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溶剂。

通过以上的几个小节,我们可以看到九年级第七单元的知识点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化学反应、溶液、金属与化合物以及碳化合物等方面的内容。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总的来说,九年级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不仅可以提升我们对化学现象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七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非常基础但也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们能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揭开物质变化的奥秘。

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转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转变为产物。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原有的物质结构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的条件主要包括反应物、温度、压力、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

其中,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发生的基础,反应物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反应的类型和进行的速度。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四种类型。

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多种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氧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水。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的反应。

例如,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置换反应是指一个物质中的原子或基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基团取而代之的反应。

例如,铁与硫反应生成硫化铁。

双替换反应是指两种物质中的原子或基团交换位置而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

例如,氯化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氯化钠。

三、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的化学式和产物的化学式组成。

反应物写在方程式的左侧,产物写在方程式的右侧,中间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用加号或加号两侧的括号表示物质的状态。

例如,2H2 + O2 →2H2O 表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基本规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价守恒。

质量守恒指反应物的质量等于产物的质量,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电荷保持不变。

原子价守恒指反应前后物质中原子的价态保持不变。

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这是由于反应物在反应中的化学键的破裂和形成引起的。

吸收能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释放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化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九年级化学的第七单元则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知识点。

一、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1. 化学物质的概念及分类方法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3. 化学反应的特点与类型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1.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相关知识
2.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及其化学式
三、常见化学反应
1. 酸碱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
3.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四、离子与电解质
1. 离子的概念及性质
2. 电解质的分类
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化学计量法
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平衡常数
2. 化学计量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六、溶液的浓度和溶解
1. 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
2. 溶解过程及相关现象
七、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和性质
1. 氧气、氢气和水的制备方法
2. 氧气、氢气和水的性质及应用
八、酸碱溶液及中和反应
1. 酸碱溶液的概念与性质
2. 中和反应的原理与过程
九、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性质
1.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2. 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
十、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1. 有机化合物的概念与性质
2. 烃类、醇类和酯类的基本概念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化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科学,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7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过程中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这种变化的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化学方程式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化学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以及催化剂等。

3. 反应物的摩尔数与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物的摩尔数是指在反应中参与的物质的摩尔数,摩尔是化学中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化学计量关系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数在方程式中保持平衡。

5.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量的变化。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速率,浓度增加、表面积增大和催化剂的添加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指的是溶液中具有酸性或碱性特征的物质,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

氧化指的是电子的丢失,还原指的是电子的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同时还原剂失去电子。

8. 电解与化学电池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方法。

化学电池则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在电解和化学电池中,重要的是了解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态。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的核心知识点。

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知识点

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七单元是九年级化学的关键单元之一,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九年级七单元化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论述。

一、物质的燃烧物质的燃烧是化学中的基本现象之一。

它指的是物质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光热以及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燃烧需要有燃料、氧气和适当的着火温度。

同时,燃烧过程还伴随着氧化反应的发生,物质中的元素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化物。

二、物质的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描述物质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

酸呈酸性,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红;碱呈碱性,可以使酸性指示剂变蓝。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

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用来分类、组织和展示各种元素的性质。

在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并按照一定规律划分为不同的周期和族。

我们能够通过周期表了解到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序数、原子量、化学符号以及其它性质等。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描述工具。

它由反应物、产物以及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和摩尔比例关系。

五、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某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能否完全溶解的性质。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溶解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与溶剂之间发生的一种物质混合过程。

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温度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物质电荷的转移过程。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得到电子。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观察到电荷转移的现象,同时还可以判断化合物的氧化数以及进行电子的平衡。

七、化学摩尔化学摩尔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数量的单位。

摩尔的概念起源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和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方法规律总结

九年级化学(⼈教版)第七单元知识点+习题+⽅法规律总结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1.认识的燃烧的条件并会依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解释“燃烧了”或“没燃烧”的原因。

2.认识灭⽕的原理并会依据灭⽕原理解释“⽕灭了”的原因。

3.知道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点的情况有: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缓慢氧化放热、电器产⽣的电⽕花、发动机等产⽣的各种明⽕。

4.知道着⽕点低的物质容易点燃;知道空⽓流动加快即能提供更多氧⽓,⼜能带⾛⼤量热起到降温作⽤。

5.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灾⾃救等常识。

1.探究燃烧三个条件的实验:提⽰:⽩磷着⽕点是40℃,红磷着⽕点是256℃。

⑴⽣活中我们知道,⽯头和⽔是⽆法燃烧的,由此推理,要燃烧的第⼀个必备条件是必须是可燃物。

⑵如图所⽰的实验现象是:A.铜⽚上的⽩磷燃烧了,B.红磷没燃烧,C.⽔中的⽩磷没有燃烧。

A 与B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着⽕点,A 与C 对⽐说明燃烧需要满⾜的条件是要与氧⽓接触。

⑶综上所述,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是可燃物、要与氧⽓接触、温度要达到着⽕点。

⑷要使⽔中⽩磷燃烧,⽅法是把氧⽓通到⽩磷上。

2.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现象,并练习有关燃烧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格式:⽇常中,⽩磷要浸没在⽔⾥,原因是⽩磷是可燃物且着⽕点很低,暴露在空⽓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易使温度达到着⽕点⽽燃烧,放在⽔中能隔绝氧⽓。

3.灭⽕原理:⑴灭⽕原理:隔绝氧⽓、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着⽕点以下、清除可燃物。

⑵灭⽕原理应⽤:下⾯是⼀些灭⽕实例,试分析所⽤的灭⽕原理:①油锅着⽕可盖上锅盖,灭⽕原理是隔绝氧⽓;②柴草着⽕可泼⽔灭⽕,灭⽕原理是⽔蒸发吸热能使柴草的温度降到着⽕点以下;③森林着⽕可在⼤伙蔓延的前⽅割出⼀条隔离带,灭⽕原理是清除可燃物;④野外野营时,可⽤沙⼟覆盖压灭篝⽕,灭⽕原理是隔绝氧⽓。

4.常见灭⽕器,及灭⽕常识分析(紧扣灭⽕原理进⾏分析和表达):⑴灭⽕器种类及灭⽕对象:扑灭⽊材、棉布等⽕灾常⽤泡沫灭⽕器;扑灭档案、图书、电器、档案材料的⽕灾常⽤CO 2灭⽕器;扑灭燃油、燃⽓的⽕灾常⽤⼲粉灭⽕器。

化学九年级七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七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七章知识点本文将为您介绍化学九年级七章的相关知识点。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对于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有着重要的解释作用。

通过学习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化学九年级七章的知识点。

一、化学符号与化学式首先,化学符号与化学式是化学中最基本的表示方法。

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化学元素的简略标记,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

而化学式则用于表示化合物的组成,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其中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二、元素的周期表元素的周期表是由化学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表格。

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性质也就越复杂。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成分,对于化学反应的预测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三、离子与化合物离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了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常见的正离子有钠离子Na+,钙离子Ca2+等,而常见的负离子有氯离子Cl-,氧离子O2-等。

化合物是由正负离子以化学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物质,例如盐(氯化钠NaCl)等。

通过了解离子和化合物的组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过程和原理。

四、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在化学反应中,原质质量和生成物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也就是说,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

这对于化学实验和药物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五、溶液与溶解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是具有溶解能力的物质,而溶质则是被溶解的物质。

溶解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被分散到分子或离子水平的过程。

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水中溶解的盐或糖水等。

学习溶液和溶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溶解规律以及一些溶液相关的实验原理。

六、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化学九年级七章的重点内容。

这类反应是指在反应中某些原子的氧化态发生改变,即失去或获得电子。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同学们!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又有哪些?你们记住了吗?咱们一起来看看以及了解下吧!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欢迎参阅呀!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的化学式: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1.1化学反应时,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高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吸收能量;当反应物中的键能总和低于生成物中的键能总和时,反应为放热反应,释放能量。

1.2反应热(ΔH)是指在常压下,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当ΔH为正值时,反应为吸热反应;当ΔH为负值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1.3活化能(EA)是指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所需的最小能量。

1.4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量。

反应能垒是指从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时所需的最小能量。

二、焓变与反应热2.1反应焓变(ΔH)是指在定压下,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状态转变为生成物状态的过程中,系统的焓(能)的变化量。

2.2反应热计算方法2.2.1反应比例法: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计算反应物的反应热。

2.2.2空间平衡法:在空间平衡环境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热容和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热。

2.2.3过剩热法:利用测量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过剩热的方法,计算反应热。

三、燃烧与能量释放3.1燃料的分类:燃料分为化石燃料和非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燃料包括生物质能、核能等。

3.2燃烧反应:燃料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燃料(烃类)+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3燃烧热:指燃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3.4发电厂: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产生的能量,将其转换成电能。

四、化学反应与生活4.1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与能量变化有关。

例如,食物的消化、物质的燃烧等。

4.2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也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例如,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产生与能量变化有关。

4.3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与化学工程和化学工业过程息息相关。

例如,生产硝酸、合成氨等都需要大量的能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材第七单元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是理解化学反应的基础。

以下是对该单元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

平衡符号:使用“=”或“⇌”表示反应的可逆性。

3. 质量守恒定律定律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类型1. 合成反应定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例子:CaO + H2O → Ca(OH)22. 分解反应定义: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例子:2H2O → 2H2 + O23. 置换反应定义: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Zn + CuSO4 → ZnSO4 + Cu4. 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例子:AgNO3 + NaCl → AgCl↓ + NaNO3第三章:化学反应的条件与速率1. 反应条件温度:升高温度通常加快反应速率。

压力:对于气体反应,增加压力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不消耗的物质。

2. 反应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量。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

第四章: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定义: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宏观上看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勒夏特列原理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会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进行。

3. 平衡常数定义:描述平衡状态的常数,与温度有关。

第五章:化学反应的计算1. 摩尔概念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与1摩尔粒子数(6.022×10^23)相等。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初三第七章知识点总结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之间发生电子重排而引起化学成键、断键过程中原子结构和位置的变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是物质性质的重要体现。

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是物质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变化。

2. 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反应中,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方程式叫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在反应中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是化学反应的定量描述。

化学方程式有两种:分子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分子方程式直接使用化合物分子的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离子方程式则以离子形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

使用化学方程式可以方便地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计算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能量等。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通常用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形成的量来表征。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可以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量来进行,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4. 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或吸热现象。

这种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的大小可以通过热量计等仪器进行测定,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估算。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了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强烈地继续进行,但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叫做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内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5.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基于原子的电子重排、成键断键等现象,但是整体来看,原子的质量是守恒的。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这也是化学反应中一个重要的定律。

6.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不仅伴随着质量变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指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而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知识点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

- 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并能进行简单的能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实践意义。

二、核心知识点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的定义: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 还原-氧化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3.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通常表现为系统温度降低。

- 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被创造也不会被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正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平衡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

- 能量计算:通过反应热和物质的量来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5. 实验操作与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 实验安全: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正确处理化学品,预防意外事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及其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能量计算。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答案:D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是正确的做法,故A正确;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用适当措施,故B正确;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这是逃生的正确做法;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这样做非常危险,故D错误。

点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遇到火灾,应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并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2、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

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正确。

故选B。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
~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
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
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氧化钙和水反应;盐酸和镁条反应;
吸热反应:二氧化碳和碳反应:C+CO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原料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2)没有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成本高,储运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