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模块七作文审题立意第56练名言警句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言警句型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威·赫兹里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模块七作文审题立意审题立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纪伯伦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华盛顿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爱因斯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有思想,源于精神的追求;人有欲望,来自本能的驱动。思想从前面引导人直行,欲望从后面推动人行走。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摘自网络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美]爱默生
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英]威·赫兹里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欲望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欲望是生存的动力,也是毁灭的根本。对此许多学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对财富的追求,越追求,欲望就越强烈。——斯特恩
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王尔德
欲望是人遭受磨难的根源。诚然,欲望可以使人得到欢乐和幸福;但这欢乐、幸福的背后却是苦难,乐极是要生悲的;一切欲望实现之后,却也免不了灾难。——尤素福·西巴伊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谈谈你对“欲望”的理解。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穆罕默德的话来教育学生:“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你心中有自己的“水仙花”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答案精析
1.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则名言构成。分析这两则名言得出两个关键词“思考(思想)”与“行为(行动)”。两则材料互为补充,阐释了思考与行动的辩证关系。从思考对于行动的意义的角度来分析,可以立意为“思考可以指导行动”“思考可以使行动更有效果”等;从行动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行动实现理想”“行动可以实践思考的成果”等;从行动与思考的统一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人生既要会思考,又要有行动”等。
2.写作指导
本则材料选用的是三则名言,每则名言都阐明一种观点。对于多则材料的作文题目,考生首先应该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到材料阐述的共同的中心,然后分析各自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三则材料阐述的共同中心是“友情”,但阐述的角度不一样:第一则是说“友情需要责任”,第二则是说“友情需要慢慢培养”,第三则是说“友情最珍贵”。立意时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要点进行延伸,也可以综合几个要点进行论述。如果综合立意,那么要对三则材料进行简单的梳理,体现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则名言构成。摘自网络的名言,突出的是思想的重要性,表明思想的引导作用。爱默生的名言,表现的是思考与行为的关系,其实也是思想与行动的关系。赫兹里特的名言,突出了只有将思想付诸行动才能成功的观点。具体立意时,可以围绕“思想与行动”“想和做”,选取恰当的材料,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深入问题的本质,表达丰富的哲理。以“想和做”为例,“想”应该是基础,“做”应该是对“想”的内容的落实。分析时,要弄清其中的逻辑关系。
4.写作指导
本作文题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第一段为总领,三段名人名言则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欲望。斯特恩指出了欲望中也有对知识的渴求,正面肯定了其积极的一面;王尔德提出了无法满足与满足之后的空虚都会导致人的悲剧,这种欲望主要指物欲;尤素福·西巴伊则立足于两面性,进一步指出了欲望成为人生幸福与苦难的根源。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作文题目,要注意的是求同、兼顾、互补,不宜围绕其中一句展开而不顾其他。
“欲望”从表面上看,往往被当作贬义词。事实上,这个概念需要辩证看待,客观分析其利弊。此题旨在引导考生摆脱固有的思维定式,学会辩证看待世间万物。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史铁生也说“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他们都肯定了欲望的合理性,而文艺复兴的伟大之一就在于摒弃了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接纳了欲望。从个人的微观角度来看,欲望是人性的本质,因为我们生来就有对美好和幸福的渴望。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人类对知识的欲望是人类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源泉。但正如科技是把双刃剑,欲望也有利有弊,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生。我们走在追寻的路上,马不停蹄,永不满足,这是幸福也是痛苦。完
全无欲无求的人生固然是寂灭且了无生气的,但欲壑难填的人生更痛苦。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说的“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正有此意。膨胀的物欲会吞噬生命,也会导致社会的沉沦。因此,如何对待欲望就成了现实且重要的问题。周国平认为“灵魂,是欲望的导师,它引导欲望升华”“理性,是欲望的管家,它对欲望加以管理”。这就启示我们,人的尊严与高贵在于掌控欲望。如何将物质欲望转化为精神欲望,如何将欲望升华为理想,如何敬畏内心和道德律法,如何将个人私欲融入社会理想,这都值得人类永远叩问。
5.写作指导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意。“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