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三年级数学下册《千米和吨》教学反思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本课重点是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感知和了解1吨的含义,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难点是将千米

和吨的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出现以下一些问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时,很容易出错;单位转化时容易出错,两个

相邻之间的单位转化问题不大,但出现不是相邻的单位转化时错误率还

是比较高。

在学生们的脑中对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没形成一个完整的、具体的

概念。虽然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对他们来说是抽象的,1千米到底

有多远?1吨到底有多重?他们完全体会不到。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

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

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

时间,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谈一下上体育课跑步时的感受,大家都说

跑了2、3圈后就觉得累了,接着告诉学生跑道跑6圈多就是1千米,后来发现他们好像理解了1千米是比较长,但他们只是知道千米是比米大

的长度单位,如果能找时间带他们去跑道上走了6圈多,感受一下会更好。

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在认识吨时,通过码头装卸货物的场景,通过集装箱、货车运载大宗物品的场景等,感受生活中“吨”的广泛应用;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

因而,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本课教学前,我让孩子预

先了解了自己的体重(千克为单位),在搜集了一些体重数据后,让学

生感受多少个就是1吨,再了解书上介绍的有关吨的信息,减低认知的

难度:以班上最轻的一个同学25千克计算,算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

大约1吨,以较重的一个同学50千克计算,算2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

大约1吨,这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这一环节设计,学生可达

到心里顿悟,紧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搜集相关数据,让学生寻

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来作单位比较合适,让学生感知在计量比较

重的或大宗货物时常常用吨来作单位,通过形式多样的引导,学生可以

全方位地感受到吨的存在。

总体感觉,三年级的孩子对于认识“千米和吨”,有一定的难度,

一是他们的年龄决定了感知的难度,二是因为其实“千米和吨”在孩子

的身边并不常出现,无法有更多更感性的接触,就凭走跑道,想象多少

个同学的体重,看一些图片,感知仍比较薄弱。这在做习题时,表现的

特别明显,学生无法选择合适的单位。如补充习题“一艘海轮的载重4500()”一题,学生知道海轮很大很重,但到底是种什么程度,

却是没有概念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横向比较,才能得到答案。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

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