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一)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潮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

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注】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

⑤深:深处。

悸:惊动。

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⑦浑洪:水势浩大。

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⑧鼓:鼓荡。

山腾:像山腾起。

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

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①略无阙处②哀转久绝③河中漱广④窥深悸魄(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2.古文比较阅读,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1)一、曲突徙薪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②有积薪。

客谓主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③不应。

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④。

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⑤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⑥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⑧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⑨而请之。

(《说苑·权谋》)【注释】①过:拜访。

②傍:同“旁”,旁边。

③嘿(mò)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

④息:同“熄”,灭。

⑤燔(fán):烧;灼(zhuó),被火烧伤。

⑥而不录:却不邀请。

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⑧乡(xiàng)使:当初如果。

乡,同“向”,从前;使,假如。

⑨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①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②于是杀牛置酒( )③余各以功次坐( )④今论功而请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二、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

天下之马者③,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④。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

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⑤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⑥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⑦。

穆公不说。

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⑧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注释】①子姓:您的家族。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

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

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0中考专题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第一套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4题。

(15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1)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腰白玉之环.(4)弗之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黄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有答案的) (1)

黄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有答案的) (1)

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本文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的关系,概述这一关系的句子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进行比较,强调战争中“人和”的作用,并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这个观点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C)A.天时/不如地/利B.必有/得天时/者矣C.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委.而去之(放弃)(2)亲戚畔.之(通“叛”,背叛)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7.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D)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8.第②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和的重要性,推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9.文章的结论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示例:美国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推行单边主义,在世界上越来越受孤立。

10.“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

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

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

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

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

(能举类似一例即可)【比较阅读】【甲】(见课文)【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2)雾凇沆砀..沆砀: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梁衡评价此二文为“秋月冬雪两轴画”。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苏轼、张岱是如何描绘秋之月景与冬之雪景的。

4.这两篇短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弛.担持刀弛:(2)意暇.甚暇:(3)屠暴.起暴:(4)乃悟前狼假寐.寐: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少时.学而时.习之B.一狼径去.相委而去.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2022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备考练习题(附答案)(一)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

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臣请献一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①立市②,人莫知朝③之贾④。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燕策》)【注释】①旦:早晨。

②市:集市,市场。

③一朝:一天。

④贾:通价,价钱,这里指报酬。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比三旦立市()(2)人莫与言()..12、对文中画线句子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去照顾一下我的马。

B.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回头照顾我的生意。

C.愿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去照顾我的生意。

D.希望你去看看我的马,围着马转几个圈儿,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

13、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二)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许金不酬①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②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③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④⑤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①苴:枯草②诸:相当于之于或之乎③无乃不可乎:恐怕不行吧④薄:撞⑤盍:为何、何不)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向许百金许:(2)若,渔者也若:..2.对划线句子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原因!B.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C.这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D.这是有许多金子而不酬谢我的人!3.商人最终沉入水底淹死了,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4分)(四)温人之周温人①之周②,周不纳,问曰:客耶对曰:主人也。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一)(2024年赤峰市中考语文)班级微信公众号设立了“君子风范·古代先贤”推介专栏。

小文梳理资料,探究“君子”内涵,请帮她完成以下任务。

【资料卡片一】“君子”品性的时代表达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2.【因言求义】下面是小文设计的“解文释义探究单”,请帮她填写完整。

苏轼堪称君子人格的典范。

他在生命的低谷仍“无所往而不乐”,有颜回“在陋巷”仍“不改其乐”之贤。

初到胶西,“盗贼满野,狱讼充斥”,此句可译为⑦。

“处之期年”,“期年”意思是⑧,此地便和乐安宁、民风淳厚……3.【联文求义】“君子风范·古代先贤”专栏,上一期推介的是诸葛亮。

请结合资料卡片及阅读经验,参照上期推介语,为苏东坡写一段推介文字。

(不得抄录“解文释义探究单”中的相关内容;80字左右)诸葛亮推介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决胜千里之外”;他高瞻远瞩、励精图治,为汉室兴复鞠躬尽瘁;他治家谨严,告诫后人应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答案】1.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2.有高尚品德和修养的人仁富贵权势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压力(意对即可)致诚坚定志向盗贼到处都是,案件也多不胜数满一年3.示例:苏东坡是乐观的典范,无论处境多艰,都能自得其乐;他为官亲民,致力于改善民生;他文采斐然,诗词文章流传千古。

其君子风范,令人敬仰!(2024年甘肃临夏中考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懋第①衰绖②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语文)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答案】(1)B(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

B原来;原因。

C好像。

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时时:不时。

《中考语文》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训练附答案(1)【精选30练】

《中考语文》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训练附答案(1)【精选30练】

一、文言文阅读1.(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刘向《新序》)17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饿.其体肤饿:_________________ (2)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____(3)昭公出亡.亡:_________________ (4)卒得反.国反:_________________ 17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177.(甲)文论证了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中“宋昭公亡而能悟”说明了(甲)文中____________的道理(用原文回答),(乙)文作者认为宋昭公亡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78.(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概括其中的两点。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6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2023中考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10首,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郊行刘克庄一雨饯残热,忻然①思杖藜②。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③。

【注】①忻然:喜悦、愉快的样子,②藜:植物名,茎可用作手杖。

③栖栖: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郊游的原因,雨后清新凉爽的空气唤起了诗人郊游的雅兴。

B.颔联描绘了一幅野田里栖息着鹳鸟,浓荫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鸦啼叫的画面。

C.颈联写诗人郊外的行踪以及诗人郊行时怡然自得的神态和浓烈的游兴。

D.尾联借景抒情,表现了避世之想,以示对现实的不满。

2.首联中的“饯”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跋①吕侍讲《岁时杂记》[宋]陆游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

自丧乱③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

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①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

抚卷累欷⑥。

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注】①跋:文体的一种。

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

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

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日: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⑥累数:屡次叹息抽泣。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阙()(2)固()(3)易()4.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

(2)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

5.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三)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唐]刘长卿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12篇(附参考答案)

目录01谢太傅怜老翁 002孔子世家赞 (2)03范式守信 (4)04守信 (5)05势利鬼吴生 (7)06吉人辞寡 (8)07张溥钞书 (9)08陈恪勤市米 (9)09甘戊渡河 (10)10李生论善学者 (11)11牧竖戏狼 (13)12狼子野心 (15)01谢太傅怜老翁谢奕作剡令(1),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2)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

太傅(3)时年七八岁,著青布绔,在兄膝边(4)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5)欲放去邪?”遂遣之。

注:(1)剡令:剡县县令。

(2)醇酒:味道醇厚的酒。

(3)太傅:官名,这里指谢安。

(4)膝边:膝上。

(5)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

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谢以醇酒罚之.______________ (2)乃至..过醉______________ (3)著.青布绔______________ (4)阿奴欲放去.邪______________(5)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_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就出自《世说新语·方正》,“方正”是指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八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初中语文2024届中考复习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共八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一组(一)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的“迷”字包含两层意思:既是对当时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明了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了友人前途的渺茫。

B.三、四句虚拟一问一答,不是实写。

C.“谁向孤舟怜逐客”点出诗人的身份,把诗人自己遭受政治打击后孤独困厄的处境和盘托出。

D.“白云相送大江西”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白云以人的情感,将诗人自己的情感巧妙寄托其中。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②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选自《陆绩怀橘》)【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

②怀:装到怀里。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 ) (2)对( ) (3)欲(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2)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陆绩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二组(一)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闲居山园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宁静和谐的氛围。

B.“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上句写景,饱含着赞赏之情;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

C.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老夫静处闲看”中的“闲”字,表现了词人无所事事、百无聊赖的状态。

2.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

初中中考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1)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管夷吾/举于/士B. 曾益/其所/不能C. 必/先苦/其心志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与例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B.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休祲降于天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C.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振作起来。

D. 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C. 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答案】(1)A(2)C(3)B(4)C【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句意: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停顿为:曾益/其/所不能;C项有误,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

停顿为:必/先/苦其心志;D项有误,句意: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停顿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

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

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

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

④罅(xià):缝隙。

⑤颠:上方。

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意思。

(2分)(1)略无阙处(2)至于夏水襄陵(3)心始异之(4)环而卫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2分)4.甲乙两文所描绘的山的形态有哪些共同特征?请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①阙:通“缺”,缺口,空隙②襄:漫上③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④环:环绕2.(1)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宾客们想休息一下,大家都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宜的地方了。

”3.写秋天,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中考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任政于齐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②尝与鲍叔贾________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④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________。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一、课外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割席分坐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①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捉:拿起。

②轩冕:大夫以上贵族坐的车和戴的礼帽。

这里指达官贵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又尝同席读书尝:②有乘轩冕过门者者:(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阅读本文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②酒。

舍人③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祭祀。

②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④引:引起。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数人饮之不足足:②乃左手持卮持:(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并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①而守株②,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注】①耒(lěi):古代耕地用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②株:露出地面的树根,这里指树桩。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而:(2)把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守株待兔”是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请根据文段内容说说这个成语蕴含了什么深刻的道理。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句意:被匈奴人截获。得:俘获。
④句意:张骞便带着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汉朝。亡:逃跑。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1)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A.之:音节助词,不译/之:代词,他,指张骞;
B.信:守信/信:诚实;
C.以:凭借/以:用;
D.使:出使/使:出使。
故选:D。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以知道,曹刿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积极请见,足见其爱国情怀。从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及战则请从(请战),可以知道,他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足见其爱国情怀。从【乙】文中的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可以看出,张骞的爱国情怀。
答案:
(1)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①参与;②指诉讼事件;③俘获;④逃跑。
(3)①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4)D
(5)曹刿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积极请见;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战则请从(请战)。张骞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蛮夷爱之
B.必以信宽大信人
C.何以战以其头为饮器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募能使者
(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
现在哪些方面。
10.【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匈奴得之
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①重点词:弗,不。专,独自专有。以,把。句意: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重点词:遁,逃跑。无,没有。之,代词,他们,指匈奴。句意: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句意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甘父一起离开陇西,出使月氏。故断为: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案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诉讼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