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八年级生物上册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新版北师大版_4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设计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遗传和变异》的第2节。

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二是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它们位于细胞的染色体上。

2、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还要受环境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后面性状遗传的规律以及性别和性别决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概念较多,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变抽象为形象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所在。

教学中应多采用类比例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本班学生生物基础较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的。

3、简述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提高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了解,认识我国在遗传学上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2、认同性状表现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教学重点:1、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2、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五、教学难点: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染色体、DNA 和基因二、 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基因 蛋白质 性状表达指导控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6单元生命的延续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染色体、DNA、基因的概念。

2、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

3、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实验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2、通过教学活动,学会全面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染色体、DNA、基因的概念与关系。

【教学难点】1、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2、DNA的粗提取实验。

【课前准备】教师图片资料收集,课件制作。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资料】克隆绵羊——多莉英国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1、将B绵羊卵细胞中的细胞核除去,只留一个无核的卵细胞。

2、再将A绵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并将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植入B绵羊无核的卵细胞中,重新组建一个新细胞。

3、最后再将组建的新细胞植入C绵羊的子宫内,却产出与A绵羊长的一样的小羊——多莉。

由资料可以得出生物的遗传物质应该在哪里?(细胞核)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发现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并取名为染色体。

并且发现染色体上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

接下来,一起来认识染色体……二、新授(一)染色体【展示】人体体细胞、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几种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表格。

1、染色体有什么特点?(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成对存在,而且不同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都是特定的。

)2、是不是所有的细胞的染色体都成对存在呢?通过前面有性生殖的学习,我们知道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的。

然后受精卵进行不断分裂分化,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生物体。

【推测】人类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

(用图示讲解)可见,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不成对的,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而且在形成受精卵时,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 DNA。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通过拓展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识别学习中的不足,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掌握基因是DNA上的特定序列,能够携带遗传信息,并了解基因如何通过DNA控制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 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和稳定性。
- 学会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如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和遗传病的成因。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提问、思考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基因与DNA的关系
- DNA双螺旋结构
- 基因的携带与表达
- 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
- 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
② 词、句:
- "基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片段"
- "DNA双螺旋结构:稳定性与复制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首先,通过探究DNA与遗传信息的关联,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科学本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其次,强化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其认识到基因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关键作用,进而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遗传观念。再次,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了解遗传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最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在遗传学领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生物学科人才。
- PPT演示文稿
- 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
- 实验操作
- 互动问答
-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手册
- 课后在线学习资源(不含网址)
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课程平台,发布包含DNA结构、基因概念等预习资料的PPT和视频,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八年级生物上册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情感态度价值观简述基因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独立完成DNA粗提取的实验2、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难点: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生物的性状?【诱导】引入:生物的性状是受什么控制的呢?与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又有何关系呢?大家想必都听过克隆羊多莉,那么有谁知道多莉到底是怎么被克隆出来的呢?大致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探究】学生思考、讨论【展示】学生回答问题【评议】教师评议【演示】多媒体展示克隆羊多莉的克隆过程以及与母羊的联系的相关图片得出结论: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那么具体的遗传物质又包括哪些呢?新课讲解:1、染色体、DNA和基因:①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②DNA: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③基因:染色体上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拓展:基因和染色体一样也是成对存在的。

2、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飞机蓝图→某个部件数据→某个部件→性能等基因组→某个基因→蛋白质→性状小结: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会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活动】要注意环境的影响:举例《伤仲永》中的仲永六、板书设计:第一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染色体、DNA、和基因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基因: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NA:长链状的分子,是细胞内起作用的物质。

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1.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2.每个基因并不是在每个细胞中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

3.基因虽然能够控制生物性状,但也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北师大版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什么?
汇报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染色体、DNA与基因
观看染色体与遗传的视频,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观察人体的染色体组,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吗?染色体在细胞中是如何存在的?
引导总结有关染色体的知识。
给出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使学生了解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课题
第20章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课型
新授课
序号
2002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基因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
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释遗传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思考,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
倾听,认同
归纳,总结
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
细胞核染色体
(成对)指导表达
DNA基因蛋白质性状
(成对)
主要的遗传物质
控制
重点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难点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创设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入手,调查家人的性状表现。
提问:你身上遗传了爸爸、妈妈的性状,爸爸、妈妈怎样把性状遗传给你的呢?
提问:你的生命开始于什么结构呢?
提问:受精卵是一个细胞,生物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在哪个结构?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教案设计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与性状遗传有关的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 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3. 了解基因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四、教学难点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五、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附∶板书设计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染色体、DNA和基因
1、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2、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3、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二、基因的功能
1、蛋白质--生物体的主要构件;基因--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 20.二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 20.二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20.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导学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2)简述基因的重要作用。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观念教学重点:1、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2、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难点: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播放带有“生物学”字样的动画,动画引入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提问学习过的内容:⑴什么是遗传?(屏幕显示)两幅动物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中所包含的遗传现象;(学生齐答)教师讲评并且显示遗传答案(屏幕显示)。

新课引入:(屏幕显示)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2、讲授新课1) 大家都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科学家通过实验方法为我们找到了答案,对照画面(屏幕显示人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画面),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向学生介绍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主要载体、DNA和基因。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内容。

学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内容(屏幕显示)。

然后归纳:起遗传作用的是DNA;每个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上面包含很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再通过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简图(屏幕显示),从而使学生形成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为使学生清楚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展示常见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表(屏幕显示)。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

2) 学习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的内容。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遗传物质,那么,这些遗传物质是具体如何将这些信息“告诉我们的身体具体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师生讨论问题:基因它是如何控制性状的呢?除了课文的形象举例,再通过事例“转基因绵羊”(屏幕显示),使学生清楚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2021年整理)
归纳:留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总结: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DNA是一条双螺旋分子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究点三、基因
引入:起遗传作用的主要是什么?人的单双眼皮由谁控制?
一对基因控制 相对性状
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的 位置
一条染色体上有 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有 基因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分之一.
2、体细胞=受精卵=2X生殖细胞=2X精子=2X卵细胞
3、同一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下面两点∶
数目关系∶
大小关系∶
四、课堂训练:
难点: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复习旧课:
引入新课:
我们与父母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由什么决定?是否是父母直接将性状传递给后代?性状由什么控制?如果一对夫妇一个有耳垂,一个无耳垂,那么他们的孩子的耳垂会怎样?黑人与白人结婚呢?
二、探索新知:
自学指导:
1、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什么结构?
人是如何发育而来的?父母将遗传物质传给后代是通过什么?
生物体中的染色体:
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以条存在;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二分之一。
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性: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每一对染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不同物种的生物,它们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同一种生物,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又是相对稳定的。

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成稿

初中生物北师大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6单元 生命的延续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成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内容的基础,教学中主要任务是围绕基因位置、化学本质以及功能形成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主要内容有:染色体组成成分是什么,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等。

此堂课的深入学习,可为今后遗传学知识的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成对存在。

3、简述基因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难点:
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八上生物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上生物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教案设计

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学习目标1.记住基因的概念;记住染色体有2个主要成分;知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大小关系。

2.能举例说出人和其他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成对的;知道基因是“蓝图”。

●重点及难点重点:1、记住染色体、DNA和基因的概念和大小关系;2、能举例说出人和其他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成对的;难点:基因是“蓝图”。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多媒体。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直接引出新课导学阶段:1.记住基因的概念;记住染色体有2个主要成分;知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大小关系。

2.能举例说出人和其他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成对的;知道基因是“蓝图”。

导疑阶段:1.体细胞的概念组织教学屏幕展示实验引课指导学生学习《导学目标》请同学们依据本节课的导学目标用8分钟的时间预习课本P99-100课本,完成三导P23的第1、2、3和P24的第1、3、4、5 。

在学生自学过程,教师巡视学习进度,督促指导学困生。

教师出示预习任务中作业答案检测学生的自学成果1.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概念的点明,为后阶段的教学作铺垫通过教师屏幕展示实验,积极思考和回答提问阅读《导学目标》学习目标,知道本节学习目标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导学目标记住基因的概念;记住染色体有2个主要成分;知道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大小关系。

二、导学诊断1.染色体的位置在细胞中的中。

2.基因的概念:上有许多控制的基本遗传单位。

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和。

三、导疑案例4.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从大到小排列)>>。

四、导练达标6.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A.DNA和蛋白质B.只有DNAC.只有蛋白质D.DNA和基因7.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哪一种结构上?()A.细胞膜B.叶绿体C.染色体D.细胞壁8.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是()A.卵细胞B.精子C.体细胞D.所有细胞9.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B.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C.基因只存在生殖细胞中D.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五、导练点睛10.人体细胞中,主要的遗传物质是()A.染色体B.蛋白质C.DNA D.RNA 11.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是()A B C D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第2课时)一、导学目标能举例说出人和其他生物体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成对的;知道基因是“蓝图”。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20章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20章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等。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我县倡导“自主互助,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本节内容的中“染色体、DNA、基因以及性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学生的理解交流非常重要。

课堂中学生自学和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情况: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现象”,对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性状的概念,能够辨别相对性状。

七年级的学习知道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知道DNA是遗传物质。

(2)学生认知思考难点和兴奋点。

本课思考难点:染色体是什么东西?DNA是遗传物质,在体内的组成是怎样一种状况?染色体和DNA的关系?DNA和上一节学习的耳垂(性状)有什么关系?(3)本课教学难点及突破。

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有所欠缺,故利用多媒体平台,把难以观察的染色体和DNA的形态结构加以展示,更加形象生动;通过“染色体、DNA和基因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的思考分析,指导学生学会逻辑分析,并完成“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建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

(3)、简述基因的特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0章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20章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等。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二、学情分析∶我校创办时间短,学生数多,学生大多数是城镇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方面比较强,整体素质高思维活跃,对知识的好奇心强,尽量多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生物体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

〈3〉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对几个概念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的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五、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前准备∶本课使用的课件ppt八、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做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但是涉及生命的微观结构基础,是学生日常看不见,平时又很少听到的一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一节难点课。

为突破该难点,从学生已有一定了解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又联系七年纪临时装片的制作引出染色体,再通过课件展示染色体的成分引出DNA及DNA的结构图片,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理解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掌握如何利用遗传图谱分析家系遗传;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难点•重点:性状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基因和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难点:遗传图谱的分析和利用。

3. 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 性状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规律;•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

2. 基因和染色体的作用•基因与蛋白质的作用;•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性染色体的遗传方式。

3. 遗传问题解决方法•遗传图谱的绘制;•遗传分析的方法;•重要遗传病的防治措施。

(2) 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课堂互动问答法;•小组探究法;•观察实验法;•归纳总结法。

4. 教学过程(1) 活动一:预习新知在上课前,让学生先通过课本预习本节课要讲到的内容,并做好笔记准备。

(2) 活动二:导入新知1.提问:请简要介绍孟德尔是如何发现遗传规律的?2.提问:什么是基因?基因的作用是什么?3.看图片:请看以下的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你能看出哪些特点?为什么?(3) 活动三:知识讲解1.性状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和主要内容。

–多基因遗传规律:讲解多个基因共同决定一个性状的遗传规律。

–显性和隐性遗传规律:介绍显性和隐性的概念和规律。

2.基因和染色体的作用–基因与蛋白质的作用:讲解基因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性染色体的遗传方式:讲解性染色体的遗传规律。

3.遗传问题解决方法–遗传图谱的绘制:介绍遗传图谱的作用和基本绘制方法。

–遗传分析的方法:讲解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操作。

–重要遗传病的防治措施:介绍一些重要遗传病的防治措施。

(4) 活动四:小组探究1.学生自由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遗传问题;2.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实验或利用遗传图谱进行分析;3.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实验或分析,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果;4.总结实验结果或分析结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20章第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20章第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推荐阅读一本关于遗传学的科普书籍或文章,如《人类简史》中关于遗传的部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鼓励学生关注遗传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如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等,了解遗传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4.家庭作业:
-与家人讨论遗传现象,如家族中的遗传特征,了解家庭成员对遗传学的认识和看法。
-完成一份“家族遗传树”的制作,标注家族中不同成员的遗传特征,并尝试分析可能的遗传规律。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对性状遗传有何影响?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如何预防和减少遗传病的发生?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2.教师引导: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讨论成果,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堂练习
-在讲解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时,结合生活实例,如亲子鉴定、基因检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针对遗传图解的制作与分析,可以设计梯度性任务,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遗传图解的方法。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践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如“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父母?”引发学生对性状遗传的思考。
-通过展示一组遗传现象的图片,如双眼皮、卷发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性状是如何遗传给下一代的。
2.提出问题:
4.使学生掌握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遗传图解分析简单的遗传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20章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20章 第2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2、基因和性状遗传的的关系;3、通过DNA的粗提取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遗传物质的感知。

二、教学重点1、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2、基因和性状遗传的的关系;三、教学难点DNA的粗提取探究活动;四、电教手段、实验教具多媒体、实验演示五、教学模式导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七、练习1.下列与遗传有关的结构①染色体②基因③细胞核,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②③①2.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

3.性状的表现是由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出现。

八、小结(多媒体)九、板书设计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染色体、DNA和基因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十、作业布置课本P104页第4题十一、课堂小测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1.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A.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B.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不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C.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个基因。

2.牛的体细胞中含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A.30对,30对B.30条,30对C.30条,30条D.30对,30条3.科学家成功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说明,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B.脂肪C.蛋白质D.抗病毒干扰素4.若豌豆的花瓣细胞具有12对染色体,那么其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A. 6条B. 12条C.6对D.12对5.下列各组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黑毛与狗的卷毛B.人的双眼皮与人的褐眼C.玉米的高茎与大豆的矮茎D.豌豆的红花与豌豆的白花6.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D.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7.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的哪一种结构上?()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染色体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的叙述中哪一种错误?()A.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DNA上C.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D.性状的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9.下列细胞中,不具有成对染色体的是()A.叶肉细胞B.肝细胞C.精子D.受精卵10.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正常来源是()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C.一半以上来自母方,一半以下来自父方D.与父亲相似的人,来自父方;与母亲相似的人,来自母方。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2.举例说明生物体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存在关系;3.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释遗传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表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正确认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染色体组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前要求学生带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全家福相片,提问:同学们哪些性状像爸爸,哪些像妈妈?父母是把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性状直接传给孩子了吗?如果不是,那传下去的是什么呢?回忆学过的人的生殖,基因通过什么过程传递给子代?在基因传递的过程中,是什么作为“桥梁”来进行传递呢?【学生】相互观察全家福相片,回忆所学知识,回答。

【教师】展示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图片,质疑: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那么成千上万的基因是如何通过这座“桥梁”的呢?【学生】思考,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1.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师】精子和卵细胞都属于生殖细胞,基因应该就存在于细胞之中,那么基因存在于细胞的什么位置呢?【学生】回忆细胞结构,回答问题。

【教师】展示“展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图。

讲述:科学家在研究细胞分裂时发现,细胞核内有许多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染色体。

【学生】观察、倾听。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染色体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阅读教材,说出染色体的组成:DNA和蛋白质。

【教师】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你是否能总结细胞核、染色体与DNA的关系?【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并过渡: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那么基因是什么呢?它在哪里呢?【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基因在DNA分子上。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案设计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一、本节课重要概念体系本课题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2节的内容“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本节内容要形成的概念体系:两个较为重要的上位概念,用●表示,四个次级概念分别用◎表示,两个下位概念用○表示。

每个概念所在的位置,表明了它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和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构成基因组。

本节课概念重点要理清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事实性知识的支撑,因此要对事实性知识进行梳理。

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且成对存在。

2.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是长链状的分子,一条染色体上一般有一个DNA分子。

3.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着生物的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

二、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对上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遗传变异现象产生深厚的兴趣,渴望深入学习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遗传信息的小片段、每个基因携带某种特定遗传信息、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等。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学科生物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八年级教材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2节。

是学生学习本章以后各节的基础,主要内容有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信息的片段,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表达遗传信息等。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形成有关遗传物质的概念,从而构建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等为主的概念体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一节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为生物性状的多样性做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但是涉及生命的微观结构基础,是学生日常看不见,平时又很少听到的一些知识,是本章教学中的一节难点课。

为突破该难点,从学生已有一定了解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出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再通过学生分组活动:为染色体配对引出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通过DNA的结构图片,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教学目标1.通过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配对活动,学生能发现并说出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并且是成对存在的。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接龙抢答活动,归纳总结了染色体、DNA与基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反应能力。

3.通过了解克隆羊、转基因鼠等资料,提高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难点:1.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模拟染色体材料、DNA 分子模型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在细胞核中任务三:性状的表现1.展示不同肤色的人,提问:肤色是由什么控制的?你的肤色会改变吗?2.展示图片:萝卜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颜色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是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DNA和基因都是一条〈个〉来自父方,一条〈个〉来自母方。
同一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一样,但是基因的数量比较多。
即:染色体的数量=DNA的数量<基因的数量
探究点五、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引入:建房子需要工程师设计图纸,房子的主要构件是钢筋、水泥和砖头等。那么人呢?形成一个人的蓝图是什么?构件是什么?
不同基因————不同蛋白质————不同性状表现
控制合成控制生物个体
总结: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表现.
所以,生物体的主要构件是蛋白质,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是基因.
举例:衣服、首饰与条形码的关系
探究点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引入:人体是由同一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那么人体的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一样的吗?是否每个细胞表现的性状都一样?
《20.2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班级
科目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简述基因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遗传物质基础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观念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展示双螺旋图和单双眼皮图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得出概念:
1、定义: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基因:
基因也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母亲、另外一个来自父亲。
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生殖细胞中:单个存在
探究点四: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
合作探究:说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及生物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学生活动:展示小组的成果
难点: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复习旧课:
引入新课:
我们与父母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由什么决定?是否是父母直接将性状传递给后代?性状由什么控制?如果一对夫妇一个有耳垂,一个无耳垂,那么他们的孩子的耳垂会怎样?黑人与白人结婚呢?
二、探索新知:
自学指导:
1、细胞中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中起遗传作用的是什么结构?
归纳:留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总结: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DNA是一条双螺旋分子链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探究点三、基因
引入:起遗传作用的主要是什么?人的单双眼皮由谁控制?
人是如何发育而来的?父母将遗传物质传给后代是通过什么?
生物体中的染色体:ຫໍສະໝຸດ 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以条存在;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二分之一。
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性: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不同物种的生物,它们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不同,同一种生物,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又是相对稳定的。
归纳: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细胞核中,可以找到一种叫染色体的结构,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展示显微镜下染色体彩图和男女染色体图
归纳:人体有23对染色体,成对存在,其中男的第23对染色体的组成为:XY,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XX。
父母是双眼皮,子女也是双眼皮,父母的双眼皮基因如何传递给子女?能否直接将性状传递?父母遗传给后代的是什么?
基因选择性表达:基因虽然能控制生物的性状,但也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
议一议:我们知道,既然是遗传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子女的基因来自父母,为什么子女的性状总会与父母有差异呢?
子代的性状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在子代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三、知识总结:
1、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具有遗传信息的片段:
3、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什么?它如何控制生命的性状?
4、用图表示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和生物体的关系。
探究点一、染色体
讲解克隆羊“多莉”:1997年2月22日,英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绵羊成功,引起了包括科学家、伦理学家、政界要员,乃至一般市民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卷起了一场“克隆风暴”。克隆羊“多莉”成了当时最具轰动效应的明星。
一对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的位置
一条染色体上有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有基因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分之一。
2、体细胞=受精卵=2X生殖细胞=2X精子=2X卵细胞
3、同一细胞中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下面两点∶
数目关系∶
大小关系∶
四、课堂训练: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就可能导致严重的遗传疾病。
讲解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及危害。
探究点二:DNA
控制性状的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或是其他的?阅读课本认真思考。
材料分析: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他的学生蔡斯在1952年从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上图),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