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开题报告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开题报告

为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近几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 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政策性业务;二是成立 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 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一次性剥离和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1.4 万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2003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照五级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照五级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按照五级分类统计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分类统计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分类统计年末银行业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244244244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万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78178178这个比率与世界前这个比率与世界前这个比率与世界前202020家银行的平均水平家银行的平均水平家银行的平均水平444相去甚远就是与金融危机相去甚远就是与金融危机相去甚远就是与金融危机前的东南亚各国前的东南亚各国前的东南亚各国666的水平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参考借鉴国外经验,切实提出 了完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管理的一些建议。主要运用了管理学、信息经济学、新制度 经济学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规范与实证, 文字阐述与数据图形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详细而深入的 研究。
200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徐滇庆等。中国银行业改革远未过大关[J].体制改革,2009。
[14] 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也随之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信贷项目可能会产生不良资产。

如何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识别首先,商业银行要正确地识别不良资产,并对其进行核销或处置。

不良资产是指由对方资不抵债、担保物不足、被执行或被诉讼等情形所产生的债权。

商业银行应该经常对贷款质量进行评估,识别哪些贷款已经出现了偿还能力不足、担保物不足等情况,并根据不同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处置策略。

商业银行有多种不良资产处置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几种:1、核销:将不良贷款在银行账户上全部核销,资产减值损失记在当期损益中。

但要注意,核销处理不良贷款只解决了资产减值问题,未解决对方的还款问题,如果对方实力较强,仍可能被继续追缴债务。

2、委外:将不良贷款转让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处置。

委外方式好处在于银行可以将不良贷款交给专业机构进行处置,能够更好地利用市场优势,并且委外方通常有比较完整的不良贷款处置流程和有效的不良贷款催收手段。

3、追偿:该方式是银行根据担保人、主借款人等利益方不良贷款处置前提下,利用法律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追偿。

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资产,既涉及到银行贷款收回的实际问题,也可能对银行经营、信誉、市场份额等方面造成影响。

为有效处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加强风险管理:要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

2、十分谨慎的放贷:加强对贷款的审查和风险控制,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合法性以及可回收性。

3、加强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和实施不良资产处理规程、加强内部控制与审计。

4、加强合作:与专业催收机构合作,合理分配利益,避免双方利益冲突,实现合作互赢。

总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应指导银行避免不良资产的产生和规避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的不利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浅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浅析

商 业银 行不 良资产 是指 处 于非 良性 经营 状 态 的 ,不 能 及时给 商 估 制度 , 高信贷人 员素质 , 提 准确分析每 笔贷款的风险 。引入 有效的激 业 银行带 来 正常 利 息收 入甚 至 难以 收 回本金 的 银行 资产 。就 我 国金 励 与约 束机制 , 化责任制 , 立与贷款质量 挂钩的绩效考核 与奖惩制 强 建 融 现实 考察 ,商业 银行 资产 结 构 比较单 一 ,贷款 所 占 比重很 大 ,所 度。 ) ( 建立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接受市场监督 ,加强 ̄Ng 部监管。 2 I " 以不 良资产 主要 是 指不 良贷 款 , 在某 种程 度上 ,两 者基本 上 是 等价 关 系 。我 国 自 20 年全 面 实行 贷款 五 级分 类制 度 ,该制 度按 照 贷款 02 的 风险 程度 ,将银 行信 贷 资产 分为 五 类 :正 常 、关 注 、次 级 、可 疑 、 2 深 化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规 范 政 府 行 为 . 国 有商 业 银 行 不 良贷 款 的 形 成 实 际 上 是制 度 变 迁 的 背 景 下 , 金 融 资 源 配 置 过 程 中的 一 种 制 度 低 效 率 现 象 。 由于 产 权 不 清 ,国
() 3金融监管部门监 管不 力。监管部 门、商业银行 以及商业银
复或 成 立 , 但 只 是 作 为 国 家 专 业 银 行 而 存 在 ,仍 然 是 行 政 机 构 , 行 上 下 级 之 间的 贷 款 信 息 不 对 称 情 况 严 重 ,监 管部 门处 于 明显 不
不具有商业性。直到 1 9 9 7年 】 月 ,中国召开了建国以来最高 规 利地位 而且 监管部 门的独立性不够 。 1
二 、我 国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成 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解 决 , 带 来 一 系列 严 重 后 果 。 将


我 国商 业 银 行 不 良 资产 的 特 点
1 不 良资 产 数 额 巨大 , 良 贷 款 比 重相 对较 高 。 中 国 银 行 业 监 督 管 理 委 员 会 的 统 计 资 料 表 明 , 至 2 0 . 不 截 0 7年 4季
企 业 破 产 , 款 应 予 核销 的呆 帐 、 帐 。贷 款 是 商 业 银 行 的基 本 业 务 之 一 , 有 商 业 银 行 都 要 不 断 地 大 量 发 生 贷 款 业 贷 滞 所
务 , 就难 免发 生一 定 数 量 的 不 能 按 期 收 回或 收 不 回 的 贷 款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的 问 题 是 不 良 资 产 过 多 , 不 尽 快 加 以 这 如
问 题 是 同一 问 题 的两 个 方 面 。 国有 商 业 银 行 不 良 资 产 问题 ( 然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和 政 府 也 有 一 定 责 任 ) 实 质 是 国 有 当 的 企 业 的 债 务 问 题 , 国有 企业 经 营 管 理 不 善 、 益 低 下 、 乏 竞 争 力 等 的综 合 表现 。 是 效 缺 4 不 良资 产 类 型特 殊 。在 国 外 , 行 不 良资 产 大 多 表 现 为 房 地 产 贷 款 或 股 票 等 资产 , 身 具 有 较 高 的价 值 , 我 . 银 本 而
3 利 益 关 系特 殊 。在 国 外 , 业 和 银 行 是 独 立 的 市 场 经 济 主 体 , 企 关 系 比较 清 楚 ; 国 国有 企 业 和 银 行 都 是 国 . 企 银 我 有 的 , 企 关 系 相 对 模 糊 。由 于 国 有 商 业 银 行 和 国 有 企 业 都 是 国 有 的 , 有 商 业 银 行 的 不 良债 权 和 国 有 企 业 的 债 务 银 国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威胁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为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采取了多种手段,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NPL Securitization)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处置方式。

然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定价问题一直是核心和难点。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问题,分析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概述不良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商业银行持有的不良资产(如贷款、抵押品等)打包成证券,并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这些证券来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转移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渠道。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的现状及问题(一)现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主要依据市场供求关系、资产质量、未来现金流预测等因素。

然而,由于不良资产本身的特殊性质,如信息不对称、缺乏历史交易数据等,使得定价过程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二)问题1. 定价方法不统一:目前,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导致同一种资产在不同的银行或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得到不同的定价,影响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

2. 信息披露不充分: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往往不充分,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资产的价值。

这增加了投资风险,也影响了定价的准确性。

3. 缺乏专业人才:不良资产证券化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尽职调查、估值和风险管理。

然而,目前市场上缺乏具备这些能力的专业人才。

四、解决策略(一)统一定价方法为解决定价方法不统一的问题,监管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定价方法。

同时,应加强市场教育,提高市场对不同定价方法的认知和接受度。

(二)加强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应加强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确保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资产的质量、风险等因素。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之一是融资和信贷。

在开展融资和信贷业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

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置不良资产,从而降低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影响。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不良资产是指借款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条件进行还款,包括逾期贷款、呆账贷款、资产减值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风险性高。

不良资产的存在表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较差,其还款能力受到影响,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风险。

2. 影响盈利。

不良资产需要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处理,这些都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3. 影响资本充足率。

不良资产也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定性。

4. 影响声誉。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影响银行的声誉和客户信心,使得其他客户对该银行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 处置成本高。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律师费、评估费、清偿费等,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2. 处置难度大。

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往牵涉到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诉讼风险,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

3. 销售难度大。

部分不良资产难以对外销售,比如土地、房产等实物抵押物,市场流动性差,导致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大。

4. 处置周期长。

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时间成本高。

5. 处置影响财务指标。

不良资产处置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财务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健全不良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分类管理、催收机制、处置流程等,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和监管。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范文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逐渐凸显,并已成为威胁银行健康发展和金融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不良资产证券化(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简称NPLs Securitization)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置手段,逐渐成为银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定价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定价模型,以期为银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述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包括逾期贷款、呆账贷款、坏账贷款等无法按期或无法收回的贷款。

这些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如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等。

随着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对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的重要性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将不良资产进行结构化重组、并通过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定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证券的发行、交易以及市场的稳定性。

若定价过高,可能导致投资者望而却步,影响证券的发行;若定价过低,则可能损害银行的利益,甚至导致市场对银行的风险评估产生误判。

因此,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影响不良资产证券化定价的因素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定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产质量:资产质量是决定证券化定价的基础。

不良资产的回收率、违约率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证券的预期收益和风险。

2. 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对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具有重要影响。

利率水平、市场流动性等因素都会对证券的定价产生影响。

3. 银行内部因素:银行的资本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内部因素也会对证券的定价产生影响。

4. 投资者偏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等因素会影响他们对证券的接受程度和价格预期。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坏账等。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利润下降、资本损失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不良资产一旦堆积过多,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偿付能力和流动性,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

及时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减少银行资产的不良率,提高资产回报率,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一旦出现大额不良资产,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以降低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以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只有重视并有效处理不良资产问题,银行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

因为不良资产一旦积累过多,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银行的稳健经营。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会降低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

不良资产的处理还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降低客户信任度,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银行才能确保良好的资产质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稳健经营。

2. 正文2.1 不良资产的分类和特点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存在违约、违约风险或者违约已经发生、不良的资产。

不良资产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逾期贷款、呆账、资产负债率大于50%的债券和持有的股权等。

不良资产处置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处置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

不良资产处置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

这些不良资产对于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商业银行积极展开了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以期提升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不良资产处置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商业银行赢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和信誉建设等方面的影响。

一、不良资产处置的定义和方法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的贷款、债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由于借款人违约、资产价值下降或其他原因,无法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

不良资产处置是商业银行处理这些不良资产的过程,主要的方法包括清收、转让、重组和出租。

二、不良资产处置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的影响1. 减少资产损失不良资产的处置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资产损失,提高盈利能力。

当不良资产得到及时处置,商业银行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其从不良资产转变成可收回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减少资产贬值的金额,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2. 释放资金通过不良资产处置,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现金流,释放被占用的资金。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进一步的投资和贷款,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三、不良资产处置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影响1. 提升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处置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通过将不良资产处置所获得的现金流用于增加资本储备,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得到提升。

这将增强商业银行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其经济效益。

2. 降低风险暴露不良资产的处置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提高资本充足率。

通过处置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可以减少与不良资产相关的风险,并降低对风险准备金的依赖,从而增加资本充足率,保护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

四、不良资产处置对商业银行的信誉建设的影响1. 提升市场声誉商业银行积极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提升其市场声誉。

当商业银行通过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策略和措施,成功降低了不良贷款和不良资产的比例,市场对其信誉和声誉评价将提高。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问题及经验借鉴在全球经济处在缓慢波动中复苏的同时,我国也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中。

在这转换与变化的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经济金融态势正在发生新的演变,直接给银行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不佳,银行授信客户违约比例明显增加,集中表现为银行新发生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同比成倍增加,逾期、不良余额快速攀升。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环境分析(一)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而金融正是经济发展周期性的产物。

金融业的繁荣状况和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经济处于上行期,市场对于信贷的需要旺盛,银行资产的质量能够始终保持在高水平,不良资产回收处置的压力和难度就比较小;反之,经济处于下行期,银行金融不良资产回收处置压力难度大。

而我国目前经济状况正处于这一阶段,经济体制正面临全面性的改革和转型。

(二)新常态使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随着我国经济放缓,外国投资增长不足,出口低迷,原本宽松货币政策不能解决当下问题,信贷的有效供与求之间矛盾逐渐加深。

一方面高质量的企业对于贷款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宏观调控相关的企业要求银行降低贷款门槛,这一双重压力使得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回收处置遭遇困- 1 -境。

(三)企业还款意愿以及还款能力下降。

随着经济下行,市场进入新常态,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收入减少,对于银行的信贷还款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不良资产积累,更加增加了其回收处置的难度。

同时地方处置不良资产工作机制不健全,企业道德风险事件频发,导致不良资产诉讼清收难度增大。

二、行业不良贷款成因分析201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滑和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房地产投资降温,基建投资下滑,目前国内面临产能过剩、消费不足、出口增长减速的经济形势,下游行业对钢铁的需求不断减少,钢价持续走低,钢贸行业整体出现了过剩局面,直到金型重工等较大型的钢贸企业出现债务风险,之后又陆续出现“基柏”、“钢丰”等较大金额的钢贸企业信贷风险事件,涉及金额约40亿元,牵涉20多家银行和数十家互保联保企业,进而触发了银企互信危机衍生的行业整体信贷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 对策
4 、 银行同业间的竞争。 银行同业间不正当
有的银行乱拉客户使企业有机 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提出若干可 定满足贷款的条件, 尤其是在政府不担风险的 竞争愈演愈烈, 情况下, 银行的贷款往往是没有保障的。 这样, 可乘, 多处开户, 多处贷款, 以逃避银行的监督
政府不合 理干预 的直接 后果是 国有商业银 行 管理, 致使信贷风险日益增大, 降低银行抵抗
中图分类号: F 8 3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 日 期: 2 0 1 3 年9 月2 6日

信用活动紊乱, 加大了贷款的回收风险。
2 、 金 融监管乏力 。 具体表现 在: ( 1 ) 监管 目
划 同时为多个 企业委托人提 供一揽 子管 务 ,关键 要在 满 足 客 户 需 求 上 下 工 夫 , 在 [ 2 ] 许 海燕. 我 国企 业年金 发展缓 慢 的原
理和服务 , 而单 一企 业 年 金 计 划 只 针 对 单 强 化 服 务 意 识 、 提 升 服 务技 能 、 创 新 服 务 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 J ] . 辽 东学院学报 ( 社 个 企 业 委 托 人 提 供 管 理 和服 务 。 所 以 , 河 手 段 、 提高 服务水平上做文 章, 以 满 足 客 会 科 学版 ) , 2 0 0 7 . 2 .
分业经营制度, 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资产结构 水平 高、 监管经 验丰富 的专 业化人才 , 业务培 象时有发生, 行政干预、 执法不严等行为导致 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贷款这一资产项目上, 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足。 因此本文所指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 贷款。

国有商业银行依法维权 工作 非常被动 。 三、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处置对策 1 、 深化政企 改革 , 加 强地 方监管 国有商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分析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基本问题考察(一)不良资产的内涵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贷款。

我国不良资产的内涵由于历史上分类方法的不同,一直有别于其它国家。

截止至1998年前,我国实行的分类方法基本上是沿袭了财政部1988年在《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为正常贷款、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帐贷款四类,后三者合称为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1996年生效的《贷款通则》及以后陆续所作的一些修订逐步完善了“一逾两呆”。

为加快我国银行业同国际接轨的速度,适应加入WTO的需要,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比较研究各国信贷资产分类方面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我国银行将正式采用贷款风险分类方法,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在这五类中,后四类称为有问题贷款或受批评贷款,不良贷款仅指后面三类贷款。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目前采用的是两种分类方法并行的过渡方式,最终将实行同国际接轨。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表现及危害性不良资产的表现: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2004年一季度末,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指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2.08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不良贷款率为16.61%,其中,次级类贷款3022亿元,可疑类贷款1.11万亿元,损失类贷款6702亿元。

分机构看,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8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15%;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878亿元,比年初增加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12%【1】虽然上述数字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一些国际机构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估计则为悲观,根据《安永2004年全球不良贷款报告》称,“中国银行系统中的坏账金额位居世界第二,在过去6年中,中国己将其金融系统中的坏账削减了约2000亿美元。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经过对辖区37家银行开展不良贷款处置专项调查。

调查显示,在不良加快暴露背景下,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提速,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样本银行月均处置不良贷款38.9亿元,较2019年月均增长22%。

与此同时,81.1%的银行仍反映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大,面临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以物抵债处置不良面临重复高额税负、线上贷款诉讼案件诉讼周期长等三方面难点。

不良资产处置效率较低不利于维护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献上三方面计策。

一、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三难”(一)批量转让和单户转让处置空间不足一方面,资产管理公司批量转让吸纳能力不足。

56.8%(21家)的银行反映“批量转让市场吸纳不良资产能力不足”,主要原因为不良资产增长快,而接受批量不良资产包的金融(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少且处置能力有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月均不良批量转让回收额为8.2亿元,较2019年月均下降15.7%。

如,某大型银行反映,四大资管公司中,有的公司在重庆每年只象征性收包1-2个,有的公司自2020年下半年不再参与收包,还有的公司对重庆远郊地区的资产原则上不介入,或不参与收包竞价。

另一大型银行反映,当前重庆市场批量转让受让方仅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2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已形成买方垄断市场,2020年不良资产包转让折扣低至22%,分别低于2019年和2018年23个和39.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银行单户转让需求旺但受政策试点限制。

由于单户不良转让回收比例更高,当前银行转让需求旺盛。

1月,《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出台,对单户对公不良贷款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政策出台后试点范围和符合条件的受让方受限。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37家银行的月均不良单户转让回收额为5139.6万元,但2021年1月仅105万元。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问题。

不良资产重组成为了商业银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不良资产重组的概念、类型、原因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

概念与类型不良资产是指无法按时、足额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资产。

不良资产重组是指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和再利用的行为。

通常情况下,不良资产重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通过信用增级等方式进行转让和流转,从而降低风险并提升盈利能力。

2. 资产置换:商业银行通过与债务人协商一致,在其合意的条件下将不良资产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并将所得资金用于投资其他具有较高回报的项目。

3. 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托管给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由其负责管理和处置,从而减轻银行的不良资产压力。

原因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往往源于多种原因:1. 经济衰退:在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经营不善、市场需求不佳等因素导致了不良资产的增加。

2. 行业风险:一些特定行业如房地产、煤炭等容易产生不良资产,因为这些行业的经营风险较高。

3. 内部管理风险: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往往也与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不到位等因素相关。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1.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防控体系,及早发现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

2. 提高催收能力:商业银行应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如加强催收渠道建设、提高催收效率等,提高不良资产的追讨率。

3. 加强合作与协调:商业银行应与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解决不良资产问题。

4. 客户分类管理:商业银行应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不良资产的形成。

5. 加大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提高执法力度,对不良资产的违约行为进行有效打击。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和微观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处理不良资产的问题。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方法有:出售、转让、资产证券化和资产重组。

然而,如何
处理不良资产,还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贷款风险分析、资产拍卖、债权转让等。

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商业银行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贷款审批的监管。

随着金融的
发展,各类贷款产品不断涌现,品种繁多,风险性不尽相同。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更
为细致的贷款审批制度,严格把关风险控制,确保向有信誉保障的客户借贷。

其次,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精准的处置计划。

根据资产的性质、
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以确保资产可以得到有效的流转,最大限度
地减少损失。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当合理配置专业的不良资产管理人员,确保不良资产处
理能够得到及时的跟进和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力度。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定的资产打
包成证券产品出售。

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不良资产和损失,提高银行的资产
效益和流动性。

然而,资产证券化仍存在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对风险进行严格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

商业银
行应当制定精准的不良资产处置对策,切实加强贷款审批制度的监管,并精准制定处置计划,加大对资产证券化的支持。

只有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确保银行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运作中难免会积累一些不良资产。

不良资产的存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与风险。

本文将重点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风险,并探讨应对之策。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1.不良资产准确识别的问题商业银行在面临不良资产处置时,首要问题就是准确识别不良资产。

然而,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判定标准并不明确,使得商业银行在识别不良资产上存在困难。

不良资产的评估与分类如果不准确,将给处置过程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2.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选择商业银行在面临不良资产处置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

然而,市场上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繁多,如转让、拍卖等,银行需要权衡利弊,并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方式。

但由于各种处置方式存在不同的限制和条件,选择过程相对较为复杂。

3.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周期通常会较长。

不良资产处置需要经历识别、评估、转让等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

特别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银行很难迅速地处理掉不良资产。

这样一来,不良资产将会长期存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影响银行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风险1.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

由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往需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商业银行需要相互信任并建立合作关系。

若合作方违约,商业银行将面临丧失处置渠道的风险,进而导致资产无法顺利处置。

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时还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不良资产的处置涉及到资金的调配,如果处置过程中遇到融资困难,将会导致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这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3.经济风险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还会因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面临经济风险。

如果处置时点选择不当,有可能使得不良资产的价值下降,导致处置收益不高。

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关于如何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研究

关于如何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研究
经 营管理 I厦 虱 萄
关于如何化解 国有 商业银行不 良资产的对策研究
韦 嵘
( 东北财经大 学研究生 院, 辽宁 大连 l 6 2 ) 1 0 5
摘要 : 在新一轮金 融危机的冲击下,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 的财政政策应对风波 ,其 中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发放贷款,促 进投资需求的主要部 门,面临着巨大 的坏账 损失风险 ,本 文通过分 析银行不 良资产 形成 的主要原因,提 出了一些缓解和避 免不 良资产产生 的对策。 关键词 :国有 商业银行 ; 良资产 ; 不 合理产权结构
3 完善银行 自身信贷管理体 系。 . 主 要 包 括 :() 探 索贷 款 管 理 的量 化 分析 方 法 ,设 置 能反 映 1
第三 , 在现 实中 , 某些 银行信贷 人员及一 些基层行 的领 导素质并 企业 盈 利 、偿 债 、负 债 和经 营 能 力 的指 标 ,以确 定企 业 的 综合 资
受全 球 金融 危 机 的影 响 , 目前 我 国政 府 采 取 了一 系列 措施 来 产处置过程中 ,必须伴随着银 行重组和实质性改革 的进行,否则
刺激内需 ,以保证经济 的稳定增长,其 中,通过加大贷款 力度 ,
就会成为银行资产的大甩卖,鼓励社会的逃废债现象。在一定程
极大的促进了投资需求,与此同时,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的比例也 度上 ,产权多元化相对于现有不 良资产存量更为重要。只有在银 不断攀升 ,直接损害银行体系得稳健与安全,不良贷款的潜在问 行形 成 理 性 与审 慎 的 经营 风 格 后 ,银 行 才 能被 赋 予 贷款 豁免 等更 题也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化解我国商业银行的不 多的自主处置手段 ,社会信用环境才能得到改善,不 良资产 的处
其次 ,政府 的信贷干预 ,仅仅是不良资产形成 的一个外部原 出预 警 的信号 ,正确 、合 理 、合规 地 行使对 银行 和借 款企 业中 属于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绪论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最重要的一类,它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融资和金融服务。

然而,在经济波动、金融市场变化和管理不善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贷款的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策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以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对策。

第一章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1.1 不良资产的定义及分类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活动中所产生的,因发生经济损失的资产,包括不良贷款、不良应收款、关注类贷款等。

不良资产按照其整改进程和资产流动性分类,可以分为次级不良资产、可疑不良资产和损失不良资产。

1.2 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总量及比例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合计为1.4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50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5%、1.42%、1.25%、1.43%。

其中,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

虽然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略有下降,但是数量依然巨大,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

1.3 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四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3.1 企业不良贷款企业不良贷款是指由企业拖欠贷款本息而导致的不良贷款。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导致不良贷款风险增加。

1.3.2 房地产不良贷款房地产不良贷款是指由于房地产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导致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项目贷款中发生风险。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不良贷款也在逐年上升。

1.3.3 个人不良贷款个人不良贷款是指由于消费、投资等行为导致的不良贷款。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个人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不良贷款也逐渐增多。

1.3.4 其他不良贷款其他不良贷款包括领导信用不良、外部环境因素不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 (1)§1.2 本文研究思路 (3)第二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状况及其影响 (6)§2.1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 (6)§2.2 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12)§2.3 不良资产的化解与防范 (22)第三章不良信贷资产剥离及其证券化 (26)§3.1 不良资产的剥离 (26)§3.2 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29)§3.3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思路 (31)第四章基于判别分析的信贷资产分类方法 (39)§4.1 贷款分类的原理与程序 (39)§4.2 信贷资产分类的定性分析及指标体系 (42)§4.3 贷款分类的判别分析基本原理 (49)§4.4 基于判别分析的贷款分类方法实证研究 (57)第五章信贷资产质量评价与管理 (64)§5.1 概述 (64)§5.2 贷款质量评价 (64)§5.3 贷款质量与信贷管理综合评级及案例分析 (67)第一章绪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我国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中可谓重中之重,牵一发而动全身。

1997年发生并绵延至今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正处于开放和转轨过程中的我国金融业提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严峻课题。

在我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巨额不良贷款。

它不仅是国有商业银行转制的沉重包袱,而且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障碍,更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威胁。

正确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述1.1.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不良贷款是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中难以保证按期收回的部分。

1998年以前,我国实行的贷款分类方法基本上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帐四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易行,但它主要以期限管理为主,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市场变化对贷款质量的影响。

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后三类的贷款合称不良贷款。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在其181个成员国中,从1998年以来,有73%即133个国家遇到过严重的金融问题或危机。

发生严重金融问题的108例中,由于银行不良贷款引发的有72例,占67%;发生金融危机的有31个国家共41起,其中由不良贷款引发的有24起,占50%以上。

可以说威胁金融系统安全运行,银行的主要风险仍然是不良贷款。

在我国,这一问题已是危如累卵。

根据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Bis)1997年有关报告,对中国的银行1996年不良贷款估计为1.2万亿元左右(同年我国财政收入才0.7万亿元)。

1998年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指出,我国银行一逾两呆三类加总至1997年底已达25%,其中属于呆帐贷款的不足2%,大部分是呆滞贷款。

若加上呆滞贷款中的一部分,我国真正收不回来的贷款约有5~6%。

可以说,我国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的问题已到十分严重的地步,而作为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形势更为严峻(1998年初,在金融机构贷款中国有银行贷款占80%,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约占64%,政策性银行约占16%)。

中国人民银行1997年上半年统计资料表明,1996年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5.3万亿元,不良资产比重在20%以上。

即使按20%计,不良资产也高达一万亿元。

而同年年末全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与呆帐准备金合计仅约为3200亿元。

这规模庞大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我国国有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1980年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为48.1%;1993年国有企业该两项数据分别上升到67.5%和95.6%,企业的生产周转资金几乎全靠贷款。

1994年底,国有资产管理局对两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资产负债率为79%,其中资产贷款的负债率为70%。

如果扣除企业资产净损失和挂帐,资产负债率达83%,贷款的平均利息率为12%。

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表明,在全部独立核算的87905家国有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9668个,亏损面达33.75%。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亏损的范围就更大了,这对银行不良贷款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1.1.2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营和使用货币资金主体的内部因素,又有使货币资金沉淀、死滞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

1、国有企业实际注册资本严重不足八十年代以前,我国国有企业所需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部委托建设银行进行拨款。

流动资金中的定额流动资金部分也由财政部核定定额,直接拨款;因季节性和其他原因属于临时性需要的流动资金即超定额流动资金由银行贷款解决。

1980年我国开始将基本建设投资由原来的拨款改为贷款,1983年7月起,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开始由银行单独供应和统一管理。

然而,企业实现的利润和提取折旧费大部分上缴财政,以致企业留利水平极低,自我积累甚少,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只能靠不断扩大银行借款规模来进行。

“拨改贷”,贷呆滞,甚至部分企业虚盈实亏,难以还贷。

2、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财务约束软化,致使企业负盈不负亏,出现一系列短期行为和盲动效应。

在资金需求上,没有建立资金需求和运用机制,过分依赖银行,筹资渠道狭窄,扩张欲望强烈,只考虑借款,不考虑还贷能力。

盲目举债新上项目,效益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

3、受行政干预及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过多各级政府为了实现各自的政绩目标,多方支配银行贷款。

“首长点菜,银行掏钱”,“安定团结”贷款比比皆是。

这使银行信贷资金雪上加霜。

4、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四大专业银行的长期垄断,使这些银行的“大锅饭”问题十分突出,其基层银行经营成果及资产质量与职工利益的关联度极低,责权不明晰,信贷投向趋向行政意图,注重局部利益,信贷原则失去作用,致使信贷管理中信贷规模扩张动机强化,一味地尾随企业、政府向上要规模、要资金。

信贷扩张诱发了企业的负债扩张,更使企业淡化了还贷观念。

5、银行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启动以来,政府财政对不良贷款问题的负担越来越轻。

而许多企业出于认识上的误区和体制上的漏洞,正在竭力逃避已有的债务。

如“兼并不兼债”,“出售不还债”,“租赁承包不计债”,“破产逃废债”,“更名不认债”,“分立不分债”,“合资不合债”。

凡此种种,均对银行现有不良贷款的偿还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可见,不良贷款的产生和积累并不能笼统地归结于单一主体,而后果的直接承担者却是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尽管严重,但是由于我国公众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对国有银行的充分信任和对我国政府绝不会让国有银行倒闭的坚定信念。

因而,严重的银企债务尚未形成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大的冲击,形成金融和经济危机。

这就为我们解决银企债务问题提供了相当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1.2 本文研究思路金融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经济结构中潜在的风险与矛盾的激化。

尤其是银行业积累的巨额不良债权成为危机的重要根源之一。

回眸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中国,近年来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也呈现出增速快、存量大的趋势。

因此,如何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一条解决国有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途径,这是我国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的现状、对金融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等问题。

本文共分五章,以下是本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以及不良资产的生成原因等问题。

第二章首先对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果:不良贷款的剧增主要是由于各年份新增不良贷款过高所致,不良贷款增量对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远远高于不良贷款存量化解的影响。

然而,在基层行实际操作中,往往只注重体现在报表上的不良贷款存量化解,对隐蔽性强的不良贷款增量防范规避工作却认识不足,落实不力,甚至全盘归咎于国有企业的历史陈账,从而掩饰新增不良贷款逐年递升的客观现实。

为了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不良信贷资产的增量和存量的关系进行了认定。

然后论述了银行不良资产对金融风险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从而得出结论由于银行信用业务的特殊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银行不良资产比重的上升并不一定立即在公众信任度上反映出来,但并不表明没有金融风险。

避免这一困境的根本出路不在于央行应该更加重视金融稳定还是更加重视价格稳定,而在于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从提高银行资产经营管理质量本身来提高银行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增强银行抗击意外事件冲击的能力。

这迫切需要综合配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银行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加强。

因此,要彻底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存量不良资产的化解和增量不良资产的防范。

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必须从存量与增量两个方面入手。

第三章主要研究存量化解的问题。

存量不良资产的剥离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重要步骤。

不良资产不同于正常资产,它有一定的损失概率,因此在剥离之前要考虑不良资产价值估算,国有商业银行的损失负担及弥补方式等问题。

中国目前成立了存量不良资产专业处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

存量化解包括债转股、核销、债务催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本章着重论述了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概念、操作思路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第四章、第五章主要从增量防范角度展开论述。

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虽然给国有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损失,但显然不是致命性的。

这一点可以从绝大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尚能正常运转就看得出来。

但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继续恶化,新的不良贷款不断增加,金融风险持续上升,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对策,防范新不良贷款的大量产生。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的重要内部防线,国有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贷款质量的跟踪监测,做好信贷资产分类工作。

贷款分类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本章首先论述了贷款分类的原理与程序,然后从定性角度探讨了贷款五级分类方法。

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尚没有定量化的贷款分类方法。

本文将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判别分析法应用于贷款的五级分类中,并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