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糖尿病健康知识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尊敬的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并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第一章:什么是糖尿病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尿中排糖增多,多伴有多种代谢紊乱。

1.2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大类。

其中,1型糖尿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胰岛素作用障碍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

1.3 糖尿病的症状和并发症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主要包括多尿、口渴、多食、消瘦等。

如果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等。

第二章: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2.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气虚、阴液亏耗、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

通过调节脾胃、养阴补气、利湿化痰等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2.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拔罐、推拿等方法。

其中,中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选择适当的中药组合来调理身体,改善糖尿病症状。

2.3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在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中的重要性。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对于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改善症状起着关键作用。

第三章: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管理3.1 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规律生活等方面。

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3.2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包括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药物管理、锻炼等方面。

通过积极主动地管理,可以控制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附件:1.糖尿病饮食指导手册2.糖尿病常用中药介绍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尿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预防控制法》,指人体内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障碍,以血糖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代谢综合征。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范本】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正文:第一章:糖尿病概述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过高,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的作用受阻。

1.2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三种类型。

第二章:中医与糖尿病2.1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滞、湿困、热邪侵入等原因导致的身体内部失衡所致。

2.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包括调节气血、清热化湿、疏肝理气等。

第三章: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3.1 饮食调理中医通过合理搭配饮食,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的负担,并保证营养的摄入。

3.2 中药治疗中医使用一些具有降血糖、调补气血等作用的中药来治疗糖尿病。

3.3 中医针灸疗法针灸可以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以及改善血液循环。

第四章:预防与生活习惯养成4.1 控制饮食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食用蔬菜水果,限制高脂食物的摄入。

4.2 适当运动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有利于稳定血糖。

4.3 管理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第五章:注意事项和饮食禁忌5.1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血糖、及时调整用药,避免感染、保持标准体重等。

5.2 饮食禁忌禁止摄入高糖、高脂食物,限制饮酒,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附件:1. 《糖尿病饮食指南》2. 《常用中药方剂》3. 《糖尿病血糖监测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糖尿病管理办法:为了规范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保障糖尿病患者的权益而颁布的法规文件。

2. 中药杂货店管理条例:对中药杂货店的经营管理进行规范的法规文件。

3. 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法:对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和管理的法规文件。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健康讲座课件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健康讲座课件

新型治疗技术前沿动态关注
新型中药制剂研发
关注新型中药制剂在糖尿病治疗 中的研究进展,如纳米中药、微
乳制剂等。
针灸治疗技术创新
关注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技术创新, 如电针、激光针灸等新型针灸方
法的应用。
综合治疗方案优化
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 化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生活质量。
政策法规对行业发展影响剖析
证候表现
病因病机
治法
方药选用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 咽干口燥、多饮多尿等。
气虚和阴虚同时存在, 多因久病耗气伤阴所致。
益气养阴,生津止渴。
如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 等,常用药物包括黄芪、
党参、山药等。
阴阳两虚型平衡调整策略
01
02
03
04
证候表现
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 鸣、多饮多尿等。
病因病机
阴虚及阳,导致阴阳两虚,多 因病情迁延日久所致。
预防措施及重要性
预防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包括保持合理体重、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此外,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重要性
预防糖尿病对于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也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避免病情恶化。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糖尿病中医理论
阐述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 的认识,包括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等方面。
中药治疗方法
介绍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原 则、常用药物及方剂,以 及其在改善症状、控制血 糖等方面的作用。
针灸等非药物治疗
介绍针灸、拔罐、推拿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在糖尿病 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中医健康教育的角度,分五个部分详细阐述如何进行糖尿病管理。

一、中医理论与糖尿病1.1 中医理论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这种认识使得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1.2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理脾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1.3 中医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强调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食物、控制饮食量和饮食时间,以及避免食用某些对糖尿病不利的食品。

二、中医健康教育的目标2.1 帮助患者理解疾病中医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帮助糖尿病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病理变化和预后,增加他们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的积极性。

2.2 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医健康教育通过传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减轻病情。

2.3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中医健康教育还致力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监测血糖、合理用药、应对急性并发症等,以便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

三、中医健康教育的方法3.1 个体化教育计划中医健康教育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教育的效果。

3.2 多媒体教育手段中医健康教育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宣传册、视频、网络等,向患者传递相关的健康知识。

这种方式能够更生动地展示内容,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

3.3 定期复诊与指导中医健康教育还需要通过定期复诊与指导,检查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向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健康建议。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指导。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座讲稿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座讲稿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座讲稿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没有控制好就会引发很多并发症。

如何治疗糖尿病成为最首要的任务!目前,中医西医都在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法: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解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1、首先要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

"唐王煮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

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

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

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2、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必须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

”《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

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

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

"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二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极拳、滑冰、游泳、老年迪斯科等。

运动强度过大或活动时间太长引起劳累,会使病情加重。

尤其是严重缺乏胰岛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肾病者,应该限制活动量。

但运动强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疗作用,特别值得推荐打太极拳,它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最为适宜的运动形式。

3、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注重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

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

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养生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
的辅助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的健康知识,供糖尿病患者
参考:
饮食调理
- 控制饮食量:合理分配每餐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避免过量进食。

- 三餐定时:保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

-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尽量不食用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

- 调整膳食结构:推荐以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为主,如
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 合理搭配食物:注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避免食物过分单一。

身体活动
- 适量运动: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 定期运动: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身体活动,提高身体代谢和循环。

情绪调节
- 保持积极心态: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或抑郁。

- 放松身心:进行适量的休息和娱乐活动,减轻压力。

睡眠规律
- 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惯。

中草药调理
- 中医药食同源:选用一些具有降糖、补气、益肾等功效的中草药进行调理。

- 建议咨询中医师:在使用中草药时,最好先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以上是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
诊断或治疗建议。

在采用任何养生方法前,请先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中医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中医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宣传内容

中医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宣传内容中医糖尿病的健康知识宣传内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医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指导和启示。

1. 合理饮食:中医强调饮食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饮食应以低糖、低脂、高纤维为主,避免食用高糖高脂的食物,如糖果、蛋糕和炸鸡等。

同时,要加强对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的摄入。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

中医推荐稳定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和气功等。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糖水平。

3. 中药调理:中医药可以有效地辅助糖尿病治疗。

一些常用的中药,如黄芪、苦瓜和三七,被证实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中药配方需要依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整,因此在服用中药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

4. 精神调节:中医强调糖尿病的治疗除了身体上的调理外,还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调节。

压力和情绪波动可能对病情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可以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

5. 理疗方法:中医理疗方法如针灸和推拿也可辅助糖尿病的治疗。

针灸可以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达到平衡身体的效果。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推压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和保持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对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全面、个性化的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加强对糖尿病的了解,采取科学的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性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和策略,建议大家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让我们共同迈向健康生活,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2024版糖尿病中医药知识健康讲座课件

2024版糖尿病中医药知识健康讲座课件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胰俞等。
02
拔罐疗法
通过在特定部位拔罐,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刺激人体自我修复机制,
从而改善糖尿病症状。常用部位包括背部膀胱经、腹部任脉等。
03
饮食疗法
中医强调饮食调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
发病机制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 免疫等多个方面。其中,胰岛素抵 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 的主要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疲乏无力 等,可伴有视网膜病变、下肢溃疡、 蛋白尿、心悸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因学证据和临床表现,糖尿病可 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 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了解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如出汗、颤抖、头 晕等。
急救措施
立即补充含糖食物或饮料,如葡萄糖片、果 汁等,并通知医生。
预防低血糖
遵循饮食计划,避免过度运动,随身携带含 糖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与医生沟通
定期与医生沟通病情和治疗方案,及时调整 用药和生活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荐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散步
适合所有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
慢跑或快走
适合病情较轻、体质较好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
推荐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 游泳:适合所有年龄段的患者,对关节无负担,有助于全 身锻炼。
推荐运动项目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包括 运动前应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运动损伤。
险。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影响内分泌系 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
从而加重病情。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养生知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有着丰富的健康养生知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中医健康养生知识,供参考。

饮食调理- 合理选择食物: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低脂、低盐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高盐的食品。

可以多吃一些粗粮、蔬菜、水果和低脂的蛋白质食物。

- 定时定量进餐:建立规律的饮食惯,定时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

- 注意烹饪方法: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健康的烹饪方法,避免过多使用油炸等高热量烹饪方式。

运动保健- 适度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度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

- 注意运动时间: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段,避免运动过程中血糖过低或过高。

- 防止受伤:运动时要注意保护关节和避免受伤,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糖尿病的不良影响。

- 研究放松技巧:学会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打坐等,以缓解紧张情绪和压力。

- 寻求帮助:当出现情绪波动时,可以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沟通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

睡眠养生- 定时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惯。

-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黑暗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强光的干扰。

-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过度工作和疲劳,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以上是糖尿病的一些中医健康养生知识,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但请注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制定。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

汇报人:日期:•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内容•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方法•中医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认为是由体内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所引起。

消渴病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初期表现为“脾瘅”,即体内湿浊内盛,影响脾胃功能。

脾瘅过食肥甘厚味、嗜酒过度,导致脾胃受损,湿热内生,引发糖尿病。

饮食不当情志失调脏腑病变长期精神压力大、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功能,引发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与肾脏、脾脏、肝脏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030201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达到控制血糖、缓解并发症的目的。

整体调理中医治疗糖尿病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多种手段。

综合治疗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原则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技能,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等,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降低血糖水平,从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自我管理,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延缓并发症进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和控制,减少糖尿病对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并学习如何适应这种影响,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糖尿病中医健康教育内容饮食有节合理搭配减少糖分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饮食调理01020304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脾胃负担。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搭配食物,避免偏食或挑食,以获得全面的营养。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糖尿病是由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应该从整体和个体出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一、中医药治疗原则1. 调整体质: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身体有影响,因此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气血状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 活血化瘀:中医认为,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各种并发症。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活血化淤。

3. 补益脏腑:中医认为,肝肾脾胃等内脏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采用中药补益脏腑的方法来治疗。

4. 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不当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二、常用中药1. 黄芪:黄芪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在治疗糖尿病和其并发症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2.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止咳、强壮心脏等作用,在治疗糖尿病和其并发症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3. 枸杞子:枸杞子具有滋阴清肝、明目等作用,在治疗视网膜出血等并发症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4. 知母:知母具有清肺生津、润肠通便等作用,在治疗口渴多饮、便秘等并发症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三、常见配方1. 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补气益胃方剂,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功能不良的糖尿病患者。

2.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滋阴补肾方剂,适用于肾阴不足、糖尿病肾病等患者。

3. 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具有活血化淤、降低血脂等作用,在治疗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并发症方面有着良好的效果。

4. 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等作用,在治疗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四、饮食调理1. 控制总能量:控制总能量摄入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措施之一。

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能量摄入。

2. 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代谢水平,如鱼、虾、鸡蛋等。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高。

它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所致,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有效性下降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

二、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⒈病因分析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与脾胃失调、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饮食不当、情绪波动、寒湿侵袭等也可能导致糖尿病发生。

⒉分型辨证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可以分为气虚型、痰湿型、气滞血瘀型、肾阴虚型等不同的辨证类型。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

三、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法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中医医生会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如降血糖药、调理脾胃的药物等。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用,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⒉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糖尿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遵循中医的饮食原则,如少食多餐、吃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

⒊调理情绪中医强调情绪对身体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身体内气血的流通,从而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

四、预防和注意事项⒈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控制饮食的总量,不过量进食。

⒉积极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

⒊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

附件:⒈中医糖尿病调理食谱⒉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调整血糖水平。

⒉血糖: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⒊气滞血瘀:指气血在体内的运行受阻。

⒋辨证:中医根据病情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特征。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义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义

糖尿病中医保健知识讲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佳引起。

中医保健在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保健知识,帮助患有糖尿病的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中医保健原理中医保健的原理是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促进体内的自愈能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糖尿病中,中医保健可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补益肾脏、疏肝理气等方法来改善糖尿病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调整脾胃功能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健康对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至关重要。

患有糖尿病的人应该遵循中医的饮食调理原则,如饮食清淡,忌食油腻和寒凉食物,注重蔬菜水果的摄入,合理控制主食的量,避免暴饮暴食。

2. 脾胃调理药膳中医药膳在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比如,可以食用山药、薏米、百合等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搭配糯米、红糖等药膳制作,可达到调理脾胃、滋养身体的效果。

三、补益肾脏肾脏在中医学中被视为人体的根基和生命之源。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肾脏功能受损的情况。

中医保健可通过以下方法来补益肾脏,增强肾脏的功能:1. 按摩肾俞穴肾俞穴位于腰部,是调理肾脏的重要穴位。

通过按摩肾俞穴,可以促进肾脏的血液循环,提高肾脏的代谢能力。

每天早晚各按摩5-10分钟,对于保护肾脏非常有益。

2. 药膳调理中药材中有许多药膳可以用来补益肾脏。

例如,山药、桂圆、枸杞等经常被用来制作滋补肾脏的药膳。

患有糖尿病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药材,进行药膳调理。

四、疏肝理气中医认为糖尿病与肝胆功能紊乱有关,因此疏肝理气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保健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调理肝气的方法:1. 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疏肝理气,缓解因为长时间久坐引起的肝气郁结。

患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坚持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2. 心理调节精神紧张、压力大往往会导致肝气郁结。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应均衡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过度摄入糖分和高脂肪食物。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和糖分过多的食物。

2. 正确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控制糖尿病非常重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或瑜伽等。

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促进体内能量代谢,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3. 中药调理:中医认为糖尿病是由于内脏功能失调引起的。

中药可以帮助调理内脏功能,促进糖代谢,并改善疾病症状。

然而,使用中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4. 情绪调节:情绪波动会影响糖尿病的发展和控制。

中医强调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压力和焦虑。

5. 定期体检:中医养生注重疾病的早期预防。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及时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并按医嘱进行治疗和调理。

以上是关于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的简要介绍。

中医养生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然而,任何治疗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医预防糖尿病知识宣传

中医预防糖尿病知识宣传

中医预防糖尿病知识宣传
一、饮食调理
1. 控制总热量:合理控制每日饮食,摄入总量适中,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

2. 均衡营养:饮食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少吃肥甘厚味和油炸食品。

3. 控制甜食: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果、饮料等。

4. 适量摄入蛋白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瘦肉、蛋、豆类等。

5. 饮食规律: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晚餐要少吃。

二、运动锻炼
1. 坚持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

2. 适量运动:运动量要适中,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坚持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 针对个体: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三、心理健康
1.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控制体内内分泌水平。

2.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听音乐、绘画等,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3. 交流与倾诉:与亲朋好友交流,倾诉心事,有助于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焦虑情绪。

四、起居规律
1. 保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可以维持体内正常的代谢功能,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习惯。

3.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寒受风,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五、定期检测
1. 血糖监测: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其他指标检测:如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也需要定期检测,全面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知识讲座
⒈引言
- 糖尿病的定义及分类
- 糖尿病对健康的影响
- 中医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⒉中医理论与糖尿病
- 中医五行理论与糖尿病
- 糖尿病在中医体质分类中的归属
- 中医辨证施治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⒊糖尿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
- 中医糖尿病诊断标准
- 中医辨证分析及常见分型
- 糖尿病的舌诊与脉诊
⒋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与方法
- 中医养生与糖尿病预防
-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
- 中医药物治疗与针灸疗法
⒌中医饮食调理与糖尿病
- 中医对糖尿病患者饮食的要求
- 中医草药在饮食调理中的运用
- 中医食疗方剂与糖尿病的关系
⒍中医保健方法与糖尿病
- 中医按摩疗法对糖尿病的影响
- 中医养生方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 中医经络调理与糖尿病的关系
附件:
- 附件1:中医糖尿病诊断标准解读
- 附件2:中医常用草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 附件3:中医食疗方剂配方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
- 糖尿病:一种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所引起的高血糖症状。

- 中医:中华传统医学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饮食调理等。

-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将疾病划分为不同类型,以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法。

- 舌诊:通过观察舌体的形状、颜色、苔质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 脉诊: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健康知识
1. 饮食调理:
- 中医饮食强调饮食平衡,适量食用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食物。

- 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过多摄入糖分和高淀粉食物。

-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建立规律的饮食惯。

2. 运动保健:
- 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有助于降低血糖浓度。

- 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坚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3. 情志调节:
- 情志平和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 可以通过心理疏导、身心放松等方式来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开朗。

4. 中药调理:
- 中医药物中有一些对糖尿病有一定调理作用的草药,如黄芪、苦瓜等。

- 不过,在使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时应当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避免自行使用药物。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当在中医养生的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坚持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
中药进行调理。

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
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Diabetes.
-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

糖尿病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

糖尿病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

糖尿病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糖尿病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糖尿病保健知识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中医药的保健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疾病。

一、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和病因1.1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1.2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3 糖尿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二、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2.1 中医药对病因病机的认识2.2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比较2.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三、糖尿病中医药的保健原则3.1 饮食调理3.1.1 饮食禁忌3.1.2 饮食建议3.2 中药调理3.2.1 常用中药材介绍3.2.2 中药方剂的使用方法3.3 针灸和推拿疗法3.3.1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穴位3.3.2 推拿疗法的应用技巧四、糖尿病中医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案例4.1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施治4.2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4.3 针灸和推拿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五、糖尿病中医药的注意事项和副作用5.1 中药的用药安全性和合理用药原则5.2 针灸和推拿疗法的适用人群和禁忌症5.3 与现代药物治疗的结合应用六、糖尿病中医药的预防与康复6.1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6.2 糖尿病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6.3 中医药在糖尿病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附件:附件1:糖尿病饮食指南附件2:常用中药材介绍附件3:针灸穴位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 糖尿病管理条例: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2. 中医药法:对中医药的发展、管理和应用进行了规范。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1. 糖尿病中医药知识讲座内容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糖尿病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内容。

2. 糖尿病的中医诊断和辨证分型在中医中,糖尿病的诊断和辨证分型是首要的步骤。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主要分为三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和痰瘀互结型。

对于不同的病情和病程,中医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以及脏腑功能的协调来达到治愈的效果。

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等。

4. 常用的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方剂和药材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中有着丰富的方剂和药材选择。

其中,黄芪、苦瓜、山药、桑叶等常用中草药有着较好的降血糖作用。

在药材的选择和药方的搭配上,中医药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理。

5. 中医调理糖尿病的膳食原则中医药在糖尿病的调理中也非常注重膳食的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中医师会给出一些针对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如平衡饮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食物等。

还会建议一些糖尿病人可以食用的特定食材和草药。

6. 针灸疗法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糖尿病的治疗也有显著的作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加针刺刺激,可以调节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分泌、促进代谢等。

常用的针刺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离宫等。

7. 艾灸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艾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使用艾绒或艾条对特定的穴位进行热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系统等,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8. 拔罐疗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的部位施加负压刺激,达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等作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糖尿病,拔罐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调节内分泌等,进而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糖尿病健康知识糖尿病中医健康知识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

以下诊断标准是1999年WHO、IDF 公布,同年得到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认同,并建议在中国执行。

糖化血红蛋白:小于6.0mmol/l(检查近三个月的血糖变化总体情况)血糖浓度单位:mmol/l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静脉(血浆)(糖尿病)空腹≥6.1 ≥6.1 ≥7.0服糖后2小时≥10.0 11.1 ≥11.1(糖耐量损害)空腹 <6.1 <6.1 <7.0服糖后2小时≥6.7 ≥7.8 ≥7.8(空腹血糖损害)空腹>5.6<6.1 >5.6<6.1 ≥6.1<7.0服糖后2小时 <6.7 <7.8 <7.8【糖尿病控制指标】指标英文缩写单位理想良好差空腹血糖FBS mmol/L <6.0 6.0~7.8 >7.8`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S mmol/L <8.0 8.0~10.0 >10.0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7.0 7.0~8.5 >8.5尿糖GLU mg/dl 0 0~500 >500甘油三酯TG mmol/L <1.5 1.5~2.2 >2.2总胆固醇CHO mmol/L <5.2 5.2~6.5 >6.5高密度脂蛋白HDL mmol/L >1.1 1.1~0.9 <0.9血压BP mmHg <140/90 >160/95体质指数(男) BMI kg/m 20~25 25~27 >27(女)BMI kg/m 19~24 24~26 >26 糖尿病与遗传糖尿与遗传因素有关,父母如果都是糖尿病病人,所生子女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高。

用血糖试纸测血糖数值是可信的。

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测得的血糖数值比较差距是不大的。

关于是否服药的问题,您开始可饮食控制和饭后一小时左右开展适量的体育锻炼,运动时以全身发热出汗为好,坚持一个月。

注意监测血糖,如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就需加服降糖药物治疗了。

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症。

因为糖尿病病人亲属中的糖尿病发生率要比非糖尿病人亲属中的高,故说明糖尿病有遗传倾向。

英国Pyke观察单卵双胞胎糖尿病达20余年,1982年他总结了200对单卵双胞胎糖尿病的调查分析。

其中单卵双胞胎糖尿病的一致性(即两个在出生后的不同时间里都患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90.6%,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54.4%,说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更为显著。

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双亲均是糖尿病者,其子一代并非100%都患糖尿病,仅有5%得糖尿病,若双亲中只有一个有糖尿病,则子一代患糖尿病的机会更少,且常隔代遗传。

研究工作表明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突变。

且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有急、慢性之分。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2、糖尿病高渗综合症3、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糖尿病性心脏病2.糖尿病性血管病变3.糖尿病性肾性病变4.眼部病变5.神经病变6.皮肤、肌肉关节病变糖尿病预防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

五、糖尿病人能不能吃糖?糖尿病食物和食谱1、水果类:苹果:性凉,味甘,有的品种略酸,具有补心益气、生津止咳、健胃和脾、除烦、解暑、醒酒等功效。

由于苹果中糖的吸收缓慢而均匀,从而能降低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对糖尿病有较好的疗效。

梨:性寒,味甘,微酸,属凉性水果。

具有生津、润肺、清热、凉心、消痰、降火、止热咳、解毒等作用。

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痰多、小儿风热、喉痛失音、眼赤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少等症。

桃:桃子性温,味甘、酸。

桃子因含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甘甜多汁,具有生津、润肠、活血、消积、益气血、润肤色、养阴敛汗等功效。

主治津伤肠燥便秘、经闭、虚劳咳喘、瘀血肿块、阴虚盗汗、冠心病等症。

桃子还具有“益颜色、解劳乏”之功效,前人也有“常吃桃子能驻颜”之说。

适用于老年体虚及美容。

用桃树枝丫间的桃胶煎茶饮服,可治糖尿病和高血压。

橙子:果肉性凉,味酸。

具有生津清热、消痰降气、和中开胃、醒酒止渴等功效。

主治热病伤津、身热汗出、口干舌燥、咳嗽痰喘、纳呆脘闷、酒醉口渴等症。

柚:性寒,味甘、酸。

具有下气消痰、健胃消食、水肿止痛、利咽消炎等功效。

主治胃病、食积不化、慢性咳嗽、痰多气喘、咽喉痒痛、热病口渴等症。

据实验证明:柚子有抗炎作用,其成份是柚皮甙,对病毒感染还有抑制作用。

同时,有人认为柚子新鲜果汁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能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肥胖患者宜常食。

荔枝:性温,味甘、酸。

具有补气健脾、养血益肝、止渴、益智、通神、解毒、止泻等功效。

主治脾虚久泻、呃逆不止、血虚崩漏、小儿遗尿、瘰疬、疔毒、痘疹等症。

樱桃:性温,味甘。

具有益气补虚、脾胃功能失调、发汗、祛风透疹、解毒、滋肤美颜等功效。

主治缺铁性贫血、瘫痪、四肢麻木、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腰背疼痛、冻疮、贫血、烧烫伤等症。

因其中含有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可使血糖下降,有治疗糖尿病作用。

杨梅:性温,味甘、酸。

具有生津解渴、和胃消食的功效。

主治祛痰、止呕、消信、痢疾、霍乱吐泻、胃肠功能失调、糖尿病等症。

糖尿病人能食用黑巧克力和蓝莓。

2、五谷杂粮类:小麦:功效:小麦性凉,味甘。

具有养心安神,益肾,健胃厚肠,除热止渴,敛汗,止痢等功效。

主治糖尿病、神志不安、虚烦不眠、心悸怔忡、癔病、脾虚泄泻等症。

燕麦:又名皮燕麦、雀麦、野麦。

功效:燕麦性温,味甘。

具有益肝和脾、滑肠催产的功效。

主治病后体虚糖尿病、纳呆、便秘、难产等症。

此外还有止汗、止血的功效,或治虚汗、盗汗、出血等症。

由于其滑肠、催产,故孕妇禁食。

荞麦:又名莜麦、油麦、乌麦、花荞、三角麦、玉麦、甜荞麦。

功效:荞麦性凉,味甘。

具有清热利湿、开胃宽肠、下气消积等功效。

主治头风疼痛、胃肠积滞、痢疾热泻、疮疖丹毒糖尿病、白浊带下等症;外用可清热解毒。

由于荞麦中含有红色荧光素,花中尤多,部分人食用后可产生光敏感症(荞麦病),如耳、鼻等处发炎肿胀,眼结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等,应当引起注意。

因其性寒,食之能动寒气、发痼疾,患皮肤过敏及脾胃虚寒者禁食。

小米:功效为性凉、味甘、咸。

具有清虚热、补虚损、健脾胃等功效。

主治病后、产后体虚、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呕吐泄泻、小儿消化不良、口干烦渴等症;还有滋阴液、养肾气的功效,可治消渴口干、腰膝酸软、止泄痢、利小便;外用还可治赤丹及烫、火灼伤等。

小米为碱性食物,因此,风湿病、痛风、糖尿病等血中酸度太高不能食用酸性谷物的人,食用小米不会有任何不适。

玉米:功效是性平,味甘。

具有调中开胃、通便利水,降糖、降血脂等功效。

主治胃纳不佳、慢性肾炎水肿、尿路结石、腹水尿少、糖尿病、高血脂症、浮肿、黄疸等症。

大豆:大豆性平、味甘。

具有补虚清热、利便、除湿、健脾、宽中等功效。

主治面黄体弱、胃中积热、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习惯性便秘等症。

黄豆有“宽中下气、利大便、消肿毒”的功效。

常服可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症。

黑豆:黑大豆性平、味甘。

具有补肾滋阴、补血活血、除湿利水、祛风解毒等功效。

主治肾虚消渴、不孕不育、耳聋、盗汗自汗、产后诸疾,中风脚弱、血虚目暗、下血、水肿胀满、脚气、黄疸浮肿等症。

还可治风痹筋挛、骨痛。

薏米:性凉、味甘、淡。

具有清热排脓、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

主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小便短赤、筋脉挛急,肺脓肿、肠痈、阑尾炎、热淋、石淋消渴等症。

绿豆:性寒、味甘。

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等功效。

主治热痱疮痈、各种水肿、水火烫伤、乳痈、消渴、痄腮、暑热烦渴,降血脂及各种中毒等症。

并有抗过敏功效,可治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豌豆:性平,味甘。

具有和中下气、解毒利水等功效。

主治小便不畅、下腹胀满、产后乳汁不下、糖尿病、脚气、痈肿等症。

豇豆:性平、味甘。

具有健脾补肾功效。

主治食积、腹胀、小儿消化不良、嗳气、糖尿病、带下等症。

外用可消肿解毒。

扁豆:性平,味甘。

具有祛暑、化湿、健脾和中等功效。

主治暑湿杂症、脾虚泄泻、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等症。

豆腐:性凉、味甘。

具有宽中和胃、生津润燥、清热解毒等功效。

主治目赤、消渴、便秘、咽痛、肺热痰多、胃火口臭等症,并解硫、碘、酒精中毒。

豆腐皮:又名腐竹、豆腐衣、千张。

性平、味甘、淡。

具有清肺养胃之功效。

主肺热咳嗽、热病伤津、大便干结消渴等症。

3、水产类:1、青鱼:又名黑鲩、螺蛳青、青鲩、乌鲭等。

肉性平,味甘。

具有补气养胃、醒脾、化湿利水、祛风除烦等功效。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乏力、脚气湿痹、烦闷、疟疾、血淋等症。

青鱼胆汁有清热解毒作用。

2、泥鳅:性平味甘。

具有补中益气,祛风利湿,解毒消炎等功效。

《本草纲目》说:“泥鳅暖中益气。

”主治湿热黄疸、阳痿早泄、体虚乏力、消渴、小儿盗汗、病毒性肝炎、痔疮、手指疔、疥癣和慢性溃疡久不愈等症。

本品补而能清,属虚者可用,兼有者更适宜,为肝胆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的调养佳品,但不宜过食,过食腹胀痛,肝病有肝昏迷倾向者忌食。

3、蚌:性寒、味甘、咸。

具有滋阴清热、明目解毒等功效。

主治烦热、消渴、崩漏带下、痔瘘、目赤、咳嗽、胃热呕恶、酒毒、湿疹、肾虚等症4、蚬:性寒,味甘、咸。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主治小便涩痛、目赤肿痛、痰喘、反胃、消渴、黄胆、湿毒、脚气、疔疮肿等症。

5、黄鳝:肉性温、味甘。

具有补中益气、祛湿、祛风止痉、强筋骨等功效。

主治腹冷便溏、身体虚弱、内痔出血、阳痿早泄、脱肛、子宫脱垂、虚劳咳嗽、消渴下痢、筋骨软弱、化脓性中耳炎等症。

6、蛤蜊:性寒、味咸。

具有滋阴润燥、利水消肿、化痰软坚等功效。

阴虚消渴、水肿崩漏、带下、失眠、腰酸、尿少、痰饮、痔疮、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等病症。

因其性寒,故阳虚体质、脾胃虚寒、腹痛、泄泻患者不宜食用。

不能多食,多食有破血作用。

7、海参:性温,味咸。

具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强阳、滋阴、调经、养胎、利产等功效。

主治精血亏损、病后虚弱、消瘦乏力、阳痿、梦遗、早泄、小便频数、各种失血后贫血,以及催奶、外伤出血、肠燥便秘、肺结核、神经衰弱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