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教案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 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备课说明教案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两条内容,目的是能够完整地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使我们加强对海洋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是大洲和大洋、世界的地形和海陆的变迁三部分内容,要求借助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特征,知道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作用,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等。
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状况,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获取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的“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旅游攻略等;还可以借助近期的火山、地震信息理解海陆变迁。
第三课资源的宝库
第三课资源的宝库一、教学目标1.知道海洋中常见的资源,并能列举。
2.了解海洋中常见的生物资源及其数量和分布特点。
3.了解海洋中常见的矿产资源及其数量和分布特点。
4.了解海洋中常见的化学资源,并能列举出它们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知道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2.了解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教学准备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影音资料、PPT四、教学方法视频感知、理论讲授、自学交流、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世界有争议的岛屿”图片以及所争议的国家(见课件),思考:为什么要争岛?(明确:争岛就是为了争夺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属于国家的主权范畴,它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是国家在海洋上所获得的利益,或者可以通俗地说是“好处”。
海洋争端最根本的目的是争夺海洋资源。
)2.请同学们看书P23,海洋最常见的资源有哪三类?(二)探究1.探究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1)自学课本P23,完成下列填空海洋中的____ ____ ____ _____等生物资源可为人类提供优质丰富的______。
(2)看视频《神奇的海洋生物》,解决以下问题:①海洋生物在种类上有什么特点?②中华鲎有什么之称?(明确:①海洋生物在种类上具有多样性。
②中华鲎有海底鸳鸯之称。
)(3)读P24“思维冲浪”思考:海洋生物在数量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数量非常多,每年提供几十亿吨水产品,能够养活数百亿人。
)(4)看书P24下面的文字及P25 “思维冲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①什么是“渔场”?②写出世界上四大渔场的名称。
③为什么大陆架处的海洋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明确:①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资源丰富的海域被称为“渔场”)②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③陆地上的河流将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注入大陆架;海洋大陆坡处营养盐丰富,浮游生物众多;大陆架处的海水上泛,将大陆坡提供的大量的营养盐带至表层。
2.探究矿产资源(1)看书P25 ,完成下列填空①海洋中的矿产资源有_____ 资源、_____和____,它们广泛分布于_____ 、_______ 、 _____。
湘教版七年级上教案第二章第四节 海陆变迁
第四节海陆变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并能列举海陆变迁的实例。
2.掌握“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
4.在图中正确填注六大板块和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
5.通过火山、地震带的学习,培养防震抗灾、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陆变迁的各种现象。
通过读图启发式、分析归纳法等方法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激发学生要善于观察,并能为自己的设想付诸实际行动,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组在地震中逃生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火山和山脉山系的形成原因。
课前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世界地图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讲授新课:根据问题,学生自主学习。
1、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2、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谁?其主要内容和依据是什么?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地球表层有哪六大板块?4、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是哪两个?分布在什么地方?5、世界上的两大山系是哪两个?学:略师:先做简单的归纳,再次开始细讲。
海陆变迁的原因2、海陆变迁的原因,PPT展示三张图片讲解(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海海底发现人类活动的古河道,荷兰围海造陆)。
3、海陆变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魏格纳。
学生观察世界地图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得到什么结论(PPT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世界分布图),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学生小组讨论,找出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论据。
生:略师:对学生的证据进行总结(结合PPT图片展示讲解)(1)、轮廓的吻合性(2)、动物的相似性(3)、底层的相似性从魏格纳故事———大陆漂移学说提出,我们得到的启示。
初中海洋动物教案
初中海洋动物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海洋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态环境。
2. 掌握海洋动物的适应性原理和生物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动物的愿望。
教学重点:1. 海洋动物的种类和特征。
2. 海洋动物的适应性原理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难点:1. 海洋动物的适应性原理。
2.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海洋动物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生物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海洋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动物的美丽和多样性。
2. 提问:你们对海洋动物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洋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态环境。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海洋动物的适应性原理,如浮力、压力、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海洋动物的影响。
2. 讲解海洋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如珊瑚礁、深海生物等。
3. 引导学生理解海洋动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学实验,如观察海洋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交流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保护海洋动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海洋动物的图画,并配以文字说明。
2. 写一篇关于保护海洋动物的短文,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海洋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态环境,掌握海洋动物的适应性原理和生物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海洋动物的愿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海洋动物的行动。
初中地理大洋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大洋试讲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分布,掌握五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2)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识别五大洋的轮廓和分布。
(3)了解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以及大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注地球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五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
2. 教学难点:大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海洋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海洋的基本概念。
(2)提问:地球上有多少个大洋?它们分别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五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尝试识别五大洋的轮廓。
3. 课堂讲解(1)讲解五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点。
(2)讲解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如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是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
(3)讲解大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如暖流和寒流对气候的影响。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研究大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2)学生展示探究成果,进行课堂交流。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五大洋名称、位置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大洋的填图、绘图作业,检查学生对五大洋轮廓的识别能力。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七年级--海洋教育教案(可打印修改)
2019—2020学年度 学校: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 探秘海洋世界 课题1:海水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分析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结合世界海洋水温分布图, 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 2、理解盐度的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 教材 盐度在全球或局部海域的分布特点。 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并归纳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探究法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材 教学重点:1、海岸的组成
分析
2、海岸的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探究法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指导
受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的影响, 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海岸从陆向海由三个部分组成:
1、潮上带:指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带,其陆上界线是 波浪作用的上限。
3、 南极大陆的外围:
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问题探究〗:请联系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分析北印度洋海
区的洋流特点。
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冬逆夏顺夏季--西南季风--
顺时针流动
冬季--东北季风--逆时针流动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对气候的影响
1.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小结〗:2.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注: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
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
(2)表层水温还受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因素的
影响。
七年级--海洋教育教案
七年级《海洋教育》教学案2019—2020学年度学校:______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第三单元探秘海洋世界课题1:海水性质课题2:海水运动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2)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3)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3.情感目标:通过洋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洋流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潮汐的形成,洋流的名称及其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探究法等【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指导【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遭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巨大的损失。
请同学们分析德军潜艇能神秘出入地中海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本节课复习的四个要点。
一、海水运动形式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一)、波浪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
海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
〖阅读〗《一堂地理课救了百余人》〖启示〗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要学以致用。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问题探究〗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
读图分析问题:①试从海岸形状、地形、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案模板参考,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教案(人教版)导入:奥运会的会旗为什么是五环呢?毛泽东诗句为什么是“敢下五洋捉鳖”,而不是四洋?题目: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结构包括:主要包括课前和课堂两部分.以课堂教学程序为线索,重点说说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课前系统部分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第二课时, 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我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确定的本节标准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我的理解是: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次序、分布特点、界线名称.运用地图说出大陆、岛屿、半岛等名称,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喜欢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快乐学习,但在学习方法、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4.教学目标:5.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难点: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为此我除了使用课件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三个微视频、两个flash填图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运用百度进行搜索等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巧妙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6.设计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改变学习方式 ,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扩大知识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二、课堂系统部分:1、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儿》,结合时事,呈现抒情的音和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个初步感知,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和热情.2、学习新课板块一:观看微课《探访海陆家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和海峡.并在地图上进行判别,学以致用.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1)读一读: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反馈、总结,教师及时给予学法指导.(2)议一议:通过读图观察,组织学生认知七大洲半球、海陆位置,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印象,体现地理学科特点.(3)做一做:填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填图题,让学生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拼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轮廓判断大洲,依据位置进行拼图训练.其功效上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拼图活动.(4)画一画:通过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让学生知道大多呈现三角形,我用直动画形式演示《三笔画世界》,让学生模仿画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简图,优秀作品通过展示平台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信心和技能.通过以上读图、填图、拼图、绘图活动,由浅入深,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重、难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穷,提高教学效果.3.拓展训练:我设计了《有事问度娘》活动:第一题通过百度网页搜索,知道除了四大洋,还有五大洋等其他划分方式.第二题,《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是通过百度电子地图查询,了解亚洲、中国、龙井不同层次区域的地理位置.意图让学生养成从网络获得信息的习惯和技能,对祖国对家乡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4.课堂小结: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适时向学生渗透珍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最后为大家送一首歌《站在北京看大洲》.这是我用流行歌曲的《站在草原望北京》改编的微课,意图使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愉快结束学习,又通过歌词和画面进一步巩固所学地理知识,为学生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5.板书设计:一是突出知识体系. 二是突出学法指导.6.教学反思:(1)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是学习方式发生转变.(2)本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很好.但个别同学还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提高.。
初中认识海洋生物教案设计
初中认识海洋生物教案设计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海藻等;2. 认识海洋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3. 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2. 分享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如鲸鱼、海龟、章鱼等;3. 讲解海洋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海洋生物,引导学生讨论海洋生物的特点和分类。
二、介绍海洋生物(15分钟)1. 讲解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如冷水性鱼类、热带鱼类、软体动物等;2. 分享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如海豚、海星、珊瑚等,并介绍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探讨海洋生物的重要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生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如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资源的再生等;2. 讨论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染等。
四、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海洋生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爱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
教学资源:1. 海洋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2. 海洋生物分类资料;3. 海洋生物生活习性和特点的介绍资料。
评价方法:1. 讨论海洋生物的特点和重要性,学生能否积极参与;2. 学生对各类海洋生物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描述其生活习性和特点;3. 学生对海洋生物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拓展任务: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海洋生物,编写一篇关于它的小短文;2. 制作海洋生物分类的海报或展板,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我发现学生对海洋生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对于海洋生物保护意识的培养还需进一步加强。
下节课我将结合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包括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地形等知识点。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陆地和海洋的认识尚浅,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等知识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掌握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气候和地形的形成及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海陆分布、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课件。
2.地图:准备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以便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3.视频资料:搜集相关的海陆变迁、气候和地形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引导学生关注陆地和海洋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分布,介绍海洋和陆地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地图上的海陆变迁实例,探讨海陆变迁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3.1.3《四大洋》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情境设置
从北极燕鸥迁徙日记看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
日志一:
今日晴,宜飞行!
8月底,我们要向南飞行离开北极啦!
好期待啊!这是我出生以来的第一次和大家一起迁徙呢!这一路上我会看到什么呢?
环节一
大洲之复
习
日志二:
今日有雨不宜飞行,我们一直停留在陆地上,请大家帮我判断一下我们停留的大洲的名称。
回答问题:
请判断“咕噜”所在大洲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出另外六个大洲的位置及名称。
小游戏(复习):
连续点击按钮,说出停止点击后地球仪上出现的大洲的名字及其特征。
环节二
大洋之新学
日志三:
我们已经持续飞行两个月了,快要到达目的地了,但是我发现我们飞过的这个海洋是“S”型的,太有意思了!
知识补充:海与海峡
图中找珠: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和七大洲的名称、位置、轮廓形状及大洲界线,对于学习四大洋的知识基础,但是新增的海洋教育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授课。
四、核心素养目标和要求
1.运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识别海峡、,说明海洋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资源和能源,也会造成灾害,树立
1.读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图,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
口诀:太大印北
2.读世界地形图,完成表格。说一说它们被称为海上交通线“咽喉”的原因。
环节三
海洋之价值
日志四:
持续飞行3个月后,今天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南极!
南极没有人类定居,但是我们在飞行途中发现人类虽然不是海洋生
物,但是海洋对人类非常重要。。。
学生活动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的理念。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陆地和海洋七年级上册地理 海陆的变迁 教案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说教材课标海陆变迁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在进行科学观念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海陆仍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由于学生难以举出说明沧海桑田的例子,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例,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开阔视野。
板块构造学说,是对海陆运动变化的理性认识,对于7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比较困难。
教学中对板块构造学说只作基本了解,即板块划分(六大板块)和地壳比较活跃地带(板块交界地带)。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是作为板块运动的例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海陆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3、能够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1、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出示海陆变迁的例证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2、通过提问让学生认识魏格纳,认识大陆漂移说的基本观点和提出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海陆的变迁,使学生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2、了解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四、教学难点:海陆变迁的原因五、教学方法:演示、分析、推理为主要教学方法。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先讲讲)关于沧海桑田有一个成语故事,传说我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就以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实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指海陆的变迁,可见海陆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今天我们来研究和探讨海陆变迁的问题。
板书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一、沧海桑田[讲授新课]板书 1、沧海桑田的含义1.设置悬念电脑展示课本P37图"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图"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遗迹"。
初中海底世界教案
初中海底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1. 海底世界的图片和视频。
2. 海洋生物保护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海底世界有什么特点?海底生物有哪些?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包括鱼类、哺乳类、爬行类、软体类等。
2. 讲解海底世界的生态环境,包括珊瑚礁、海底洞穴、深海平原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海底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海洋生物保护的案例,如保护海洋鱼类、禁止过度捕捞等。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需要保护海洋生物?我们应该如何做?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海洋生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保护情况。
2. 学生制作海报,展示所选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保护意识。
3. 学生分享海报,表达对海洋生物保护的看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
2. 反思海洋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提出保护海洋生物的行动方案。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底世界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环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海洋生物保护的意识。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公园或水族馆,加深对海底世界的了解。
2. 开展海洋生物保护的社区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是关于初中海底世界教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第一课漫漫探海路
第一课漫漫探海路一、教学目标1.知道从古到今有关海洋的传说。
2.了解人类从对于海洋的认识开始到征服海洋的发展过程。
3.世界各国的航海家的故事。
能说出几位著名的探海英雄,并能在地图上指出大航海时代的主要探险路线。
二、教学重难点1.船舶技术的发展。
2.在地图上描绘航海探险路线。
三、教学准备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影音资料、PPT四、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望无际的海洋,波涛汹涌,变化莫测,总是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人类既敬畏大海,又渴望了解大海。
我们的祖先小心翼翼却有毅然决然的开始对海洋的探究之旅,今天我们就学习漫漫探海路。
(二)探究1.探海洋传说(1)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以下有关海洋的中外传说:精卫填海、妈祖传说、西方海神、东方龙王(2)课件展示有关海洋的中外传说、播放精卫填海视频。
2.探舟船(1)引导学生知道的船舶知识发展路程。
过度语:船舶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运输工具,至少有7000年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完成了由独木舟到桨船、帆船、轮船的过渡,由利用人力发展到利用风力、机器动力、电动力、核动力和电磁力来推进。
造船业则是人类社会最古老又十分重要的产业部门,世界文明古国都曾拥有发达的造船业。
早在3400年前,古埃及就是当时西方世界的造船中心,在尼罗河畔建有众多造船厂。
中国到了明朝初期,也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帆船制造业,能在几年内建造出组成庞大远洋船队的船只,实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创举。
(2)让学生说出他们所见到、熟悉的船。
(3)课件展示:独木舟——帆船——蒸汽机船——现代化船舶。
3.探航海先驱(1)自学课本P4:我们走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要求学生能够看图指路)。
(2)说出外国四位航海家的航海之路。
(3)教师展示世界有名的航海路线图,使学生明晰航海的不宜。
(4)完成课本P5思维冲浪(一)(4)交流:从探海的先驱从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品质?(5)熟记中国航海日。
4.探海洋科考(1)让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雪龙号、蛟龙号的知识。
七大洲四大洋教案
七大洲和四大洋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
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
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未知世界和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发言积极踊跃,但归纳总结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认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中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填空白图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师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产生新的问题,优化教学情景,如抢答、辩论等,促使生成新的教学资源,产生新的教学情境场,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兴趣,为学生下节课迁移知识与情景做好准备。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即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
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部分的知识早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呢?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视频引入,在学生感受地球魅力的同时,引导他们观察世界海陆的分布格局,并激发学生对我们美丽地球的热爱之情。
在研究大洲、大洋分布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笔画五洲,三笔画世界”,让学生动手的同时,自然地获取了地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对所学重难点知识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补偿流 —- 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
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 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 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可分为水平补偿流和垂 直补偿流。比如秘鲁寒流 (上升补偿流),还有加利福利亚寒流、 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板书设计
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一)海水温度
(二)海水盐度
教学
反思
课题
教材
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2)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
2.能力目标:
( 1)通过学习,提高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分 析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用简明语言概括材料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问题探究〗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 区。读图分析问题:
①试从海岸形状、地形、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
②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 海岸呈喇叭口形;地势低平;人口众多,城市密集;河流众多, 水量大,汛期时加重风暴潮灾害。
(二)、潮汐
1.概念: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 落现象。
2.形成机制:引潮力是月球和太阳对地球上海水的引力,以及 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组成的合力, 这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古代把白天海水潮落称为潮,夜晚海水 潮落称为汐。
一月中,日、地月成直线(朔、望)形成大潮,日、地月成直 角关系(上弦月、下弦月)形成小潮。
3.影响,潮水会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潮间带:退潮 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由于航海和海岸 工程建设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间带,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 性. 潮汐现象还与地形有关系。
四、生物海岸
(一)珊瑚礁海岸
1.珊瑚礁:由石珊瑚虫和其他造礁和礁栖生物(如石灰藻、层 孔虫、有孔虫、海绵、贝类等)的骨骼及它们分泌的有机质、 粘结碳酸盐碎屑而形成的多孔隙岩体称生物礁。由于石珊瑚虫
〖问题探究〗: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的盐度有什么不同?密度 有什么差异?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是如何流动的? 分析: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地
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中海蒸发 量大,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而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大,水面降 低,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大
岩石海岸是以岩石为主体的海岸。
岩石海岸由于受到海浪、海风和阳光的长期作用,往往会产生 各种各样的风化现象。
其中,以海水的侵蚀最显著,因此岩石海岸普遍存在着海蚀地 貌。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三、淤泥质海岸
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输运、沉积而成。
其特征为:岸滩物质组成多属粘土、粉砂等;岸线平直,地势 平坦。又称平原海岸,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
(三)、洋流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例墨西哥 湾暖流。在三种形式中,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海水主要的运 动形式,下面学习洋流有关知识。
二、洋流的类型
(一)、按照洋流的性质 ,可以分为寒流和暖流。
〖问题探究〗 读图,如何判断暖流?流向有什么规律? 〖小结〗 ①寒流 :由较高纬(低温)流向较低纬(高温) 暖流 :由较低纬 (高温)流向较高纬(低温)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
少
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
多
D.海洋热量的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 蒸发耗热
(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BD)
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
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
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
【课时】1课时
教 学 过 程
环节
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指导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 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大西洋与地中海之 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国舰艇屡遭德军潜艇 的袭击,致使英军蒙受巨大的损失。请同学们分析德军潜艇能 神秘出入地中海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本节课复习的四个要点。 一、海水运动形式 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西洋水面较高,地中海水面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会经直布罗
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 洋。
例:二战中,德军潜水艇出入直布罗陀海峡, 关闭了发动机, 避开了英军的监听,绕到英军背后,偷袭英军得手。 〖问题探究〗:世界上还有那些海域会存在密度流?试举例说 明。
(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 地中海与黑海。
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上面这些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陆地形状和 地转偏向力影响,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会迫使洋流在运动过 程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洋流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这使洋流的分布很复杂,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三、表层洋流的分布与规律
(一) 回顾全球性大气环流,讲解世界洋流模式。
(二)检查学生对太平洋、大西洋各主要洋流名称的识记情况。
(一)、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 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它可 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 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 〖阅读〗《一堂地理课 救了百余人》
〖启示〗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要学以致用。培养现代公民 必备的地理素养。
3.情感目标: 通过洋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洋流与人类、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 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洋流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潮汐的形成,洋流的名称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引导—探究法等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按照洋流形成原因 ,可以分为三类:
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 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 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南北半球信风和盛 行西风所形成的洋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 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
〖问题探究〗 为什么钱塘潮自古有“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 无”?
杭州湾地形是三角形海湾,外部开口大,内部狭窄,第二个原
因是气象条件:每年夏秋季节,夏季风(东南季风)盛行,在 东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浪,加剧了潮势。第三个原因是天文 因素: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朔望月) ,潮差较大,所以有 “八月十八观潮”之说。
(四)对航海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海水运动形式
二、洋流的类型 三、表层洋流的分布与规律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
反思
受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的影响,
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1、潮上带:指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带,其陆上界线是波 浪作用的上限。
2、潮间带是高低潮海面之间的地带。
3、水下岸坡为低潮线以下, 至波浪有效作用于海底的下限。 其下界约相当于 1/2 波长的水深处。
一、沙质海岸
由平原的堆积物质被搬运到海岸边,又经波浪或风改造 堆积而成。
其特征为:组成物质以松散的砂(砾)为主,岸滩较窄 而坡度较陡。
二、基岩海岸
岩石海岸是以岩石为主体的海岸。
岩石海岸由于受到海浪、海风和阳光的长期作用,往往会产生 各种各样的风化现象。
其中,以海水的侵蚀最显著,因此岩石海岸普遍存在着海蚀地 貌。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
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 冬逆夏顺夏季动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对气候的影响
1.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小结〗:2.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二)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小结〗:寒暖流交汇处附近、上升流附近海区易形成大渔场。 (三)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④结冰和融冰--结冰时海水盐度偏高;融冰时海水 盐度偏低。使同纬度海区的盐度产生季节变化。3、分布规律: (1)全球: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 低纬度海区递减。
①副热带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 积大,陆地径流注入多。
(2)局部:
最高盐度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
蒸发旺盛;四周为沙漠地区,注入淡水少;海域比较 封闭,与外洋海水交换少。盐度达4.1%。
最低盐度海区--波罗的海:所处纬度较高,蒸发 量小;陆上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域比较封闭,与 外洋海水交换少。盐度不超过1%.
式
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
部
2、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海区: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
②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时水温偏高,寒流流经时水温偏低。
③同一海区:
A:日变化:日出前后最低,14~15时最高。
B:年变化(北半球):8月水温最高,2月水温最 低。
(2)垂直分布规律:由表层向深层渐低,1000米以下 变化很小。读图1-2-3加以分析。
辐射的热量
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注:世界海洋每年热量的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 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 (2)表层水温还受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因素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