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是高中新教材人教版选修4-4第一讲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平面极坐标系的前提下,通过生活实例、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进行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的公式,并进行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为后面学习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及参数方程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对极坐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极坐标系以及点的极坐标表示有了了解.用坐标表示方位的思想已经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所以学生对于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学习应该很容易接受.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能够写出极坐标平面内点的极坐标的表示;学生自己探究出平面内一点极坐标与平面直

角坐标的互化公式,能够利用互划公式解决相关习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体会数形结合、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观察、

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家的浪漫故事引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

极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的互化,使学生认识极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的互化来描述实际问

题的方便性及实用性,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

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

难点:实现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之间的互化.

五、教学方法:

情境引入法,体会数学之美

实际问题设问,贴近生活

小组合作研究法,解决相关问题

谈话式教学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六、教学基本流程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情境1:百岁山矿泉水广告

情境2: 17 世纪著名的法国哲数学家笛卡尔,美丽的瑞典公主拉夏贝尔的爱情故事引出心形曲线)sin 1(θρ-=a .

师生活动:讲述百岁山矿泉水广告里含有的故事,从而引出心型曲线,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来讲.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渗透数学史.

情境3:

每一年的四月都会在安宁区仁寿山举行“桃花节”,会吸引来自于各地的游客前去观赏,某天,一旅客到达

仁寿山顶入口处想去八卦台和寿台游览,但不认识路,刚巧遇到了两个当地人,分别询问了八卦台和寿仙

台的位置. 甲回答:从入口处向东走3200米,再向北走200米就到八卦台了.

乙回答:从入口处向东偏北︒60方向走400米就到寿仙台了.

请问(1)甲、乙两人分别用到了什么数学思想回答旅客的问路?

(2)我们如何能知道这名从入口出发游览两处景点后再回到入口共走了多少路程呢?

师生互动:分别请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直角坐标系下和极坐标系下甲乙两人为游客所指的路,从而引出

课题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互划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问题,引发学生思并引入课题.

2、新课探究:

探究问题1:

(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时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可以有几种方案解决上述问题?请你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3)请你总结出第一象限点的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互划公式.

结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0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平面内

任意一点P 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y x 和),(θρ,则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两组公式: {θρθρsin cos ==y x { x y y x =+=θρtan 222

说明(1)上述公式即为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2)通常情况下,将点的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时,取ρ≥0,0≤θ≤π2.

(3)互化公式的三个前提条件

(1)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2)极轴与直角坐标系的x 轴的正半轴重合;

(3)两种坐标系的单位长度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引例中的问题的探究让同学们感受到直角坐标和极坐标的不同,具体解决问题中需要统一

形式,从而引发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能很好的提升学习效果,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探究问题2:上面推导出来的公式是否适合平面内任意一个位置的点呢?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类比的思想将公式推广平面内任意的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的合作精神.

3.举例应用:

例1、【课本P10页例2题】把M 的极坐标)3

2,5(π化成直角坐标

.

例2、【课本P11页例3】已知M 的直角坐标)1,3(--化成极坐标.

师生互动:学生板演,教师针对问题讲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点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互划公式,在具体的操作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板演中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

4.课堂练习:

课本练习4、5

师生互动: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并回答,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练习,熟悉并记忆公式.

5.拓展提高: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三点

)6

,32(),0,2(),3,2(π

πP N M -.判断P N M ,,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师生互动:学生完成并回答,教师做出相应的点评.

设计意图:学生练习,树立一题多解的解题模式.

6.当堂小结:

(1)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换的前提条件;

(2)互换的公式;(3)互换的基本方法.

7.课后作业:

(1)课本P 12页习题1.2 第4、5题

(2)ρ=2表示什么图形?

(3)课后思考题: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圆的直角坐标方程,圆有极坐标方程么?是什么样的呢?

7.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