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平庸之恶读书笔记
名著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名著读书笔记(优秀10篇)
【名著读书笔记摘抄大全】名著读书笔记(优秀10篇)名著读书笔记篇一但到底还是一样铭心地被感触,到底还是一样刻骨地被感动。
简的生命,注定仿佛梧桐萧瑟一般秋日的凄苦,但注定结局亦如冰雪融尽一般冬日的苦尽甘来。
简是个孤女,出生在穷牧师家庭,父母不幸染病双双离世。
还记得我初次有幸阅读《简爱》,只觉得这是个苦命而又无依的孩子,甚是同情。
要知道,缺少父母爱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她会被同龄的孩子笑话“没爹娘”,她会被不认识的恶霸欺负,也许会在某一个晚上独自蹲在街角,蜷缩着身子哭泣,埋怨命运的不公……我想错了,终归是我想错了。
简一直是坚强的,在被送到盖茨・每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后,她的确是受尽折磨,舅母的嫌弃,表兄的毒打。
面对这样无情的歧视,简毕竟不是我想象的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她还是反抗了。
当表兄再次选择用暴力对待她时,她回手了。
最后却被关进舅舅死的那间红房子里。
也是第一次翻阅《简爱》的时候,我老觉得简太鲁莽。
如果她能学着乖巧懂事一点,哪怕就一点点,多学着讨好舅母,讨好兄长,结果或许比这个要好了多。
可如今,我反倒觉得我有之前的想法很可笑。
照以前想的那样,我脑海里就立马浮现出一个殷勤无用,专爱奉承的市侩小人正在向一富人献殷勤,甚至俗套点可以这样说――拍马屁。
不禁觉得恶心憎恶。
能够反抗暴力,大概这才是最真实的、最透明的简了。
之后简被里德太太送进了洛伍德学校,实则只是一个极为不堪的孤儿院。
在那里,简认识了冷酷的伪君子院长,结识了同为孤儿的海伦,遇到了善良的教师潭泊尔小姐。
在那里,简经历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被羞辱,海伦不幸死在伤寒中,她自己留校任教的种种情况。
她极力地忍受着她拼命想抗拒的孤寂,冷漠,但这些东西就宛如毒药,抽调简内心的温暖与快乐,就这样蚕食她生命中的美好。
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简强烈的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以及对更高精神的追求。
那些东西,烙印在简的生命里,不曾泯灭,又不曾消逝。
所以,简离开了。
她来到了桑菲尔德庄园。
反抗平庸之恶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反抗平庸之恶读书笔记篇一:浅谈“平庸之恶”浅谈“平庸之恶”一、我认为的“平庸之恶”1、“平庸之恶”的概念理解。
“平庸之恶”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此概念最早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关于罪恶的一种哲学思考,与“极端之恶”相对而言。
2、“平庸之恶”的隐密性和普遍性。
平庸的罪恶往往不易被人察觉,更容易被人忽视。
因为平庸之恶往往隐藏在大多数人身上,也是从大都数人的言行中表现和流露出来的。
由于善恶的相对性,对于这种恶的普遍性人们就认为是心中的善,或者至少不是他们认为的恶行。
3、“平庸之恶”的罪恶性。
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
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不无及。
汉娜·阿伦特认为“平庸之恶”也是恶,而且更加可怕,这种恶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造成“法不责众”的观念在大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或者说在现行的国家法律、体制,道德准则的规范下,人们往往不加思考的去遵循,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默认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或者成为不道德体制的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或者虽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就像当年纳粹德国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一样,在为自己恶贯满盈的罪行辩护的时候说““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
二、如何拒绝“平庸之恶”1、重塑道德,心有敬畏。
20世纪后期以来的道德无底线,有人的无知或邪恶,不辨道德“真相”的因素,也有舆论导向的偏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或可能做出的事情。
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心有敬畏,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名著读书笔记摘抄(精彩6篇)
名著读书笔记摘抄(精彩6篇)名著读书笔记摘抄篇一1、我抬起头,望见两只红色的风筝,带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天空中冉冉升起。
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漂浮着,如同一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这个我现在当成家园的城市。
突然间,哈桑的声音在我脑中响起: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那外兔唇的哈桑,那个追风筝的人。
2、湖水澄蓝,波平如镜,阳光照在湖上熠熠生辉。
3、我们还追逐过路的游牧部落,他们经由喀布尔,前往北方的层峦叠嶂。
我们能听到他们的牧群走近的声音,绵羊咩咩,山羊咩咩,还有那叮当做响的驼铃。
4、天空一碧如洗,万里无云。
白晃晃的雪花刺痛我的眼睛。
我捧起一把新雪,塞进嘴里,四周静谧无声,只有几声乌鹊的啼叫传进耳里。
5、阿富汗人是独立的民族,阿富汗人尊重风俗,但讨厌规则,斗风筝也是这样。
规则很简单,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祝你好运。
6、我们爬山那座山,靴子踩在泥泞的雪花上吱嘎吱嘎响,寒风微微拂动树枝,吹过山坡上的灌木丛。
而下面,水流在山谷淌动,传来阵阵微弱的声音。
7、我不记得那是何年何月的事情。
我只知道记忆与我同在,将美好的往事完美地浓缩起来,如同一笔浓墨重彩,涂抹在我们那已经变得灰白单调的生活画布上。
8、我躺在泥土路一边,下面是怪石嶙峋的坑壕,我望着清晨灰蒙蒙的天空,为空气感恩,为光芒感恩,为仍活着感恩。
9、在他打造、谋划、奋斗、烦恼、梦想了一切之后,他的生命只剩下这几点的东西,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和两个手提箱。
10、美国是河流,奔腾前进,往事无人提起。
我可以蹚进这条大川,让自己的罪恶沉在最深处。
让流水把我带向远方,带往没有鬼魂,没有往事,没有罪恶的地方。
名著读书笔记摘抄篇二1、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
田野酥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点一点的淡黄,使人心神儿几分荡漾了。
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晕得如梦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时,枝梢却没叶片,皮下的脉络是楚楚地流动绿。
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着车,或是谋事;有的挑着担,或是买卖。
《孔乙己》读书笔记15篇
《孔乙己》读书笔记15篇《孔乙己》读书笔记1读完了鲁迅先生几十年前写的小说《孔乙己》,我不禁生出了许多感想。
它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使我认真思索了"生活"这件事。
对于这个简单而又复杂、平凡而又特殊的问题,每个人有着不同的解说:有人说,生活是不断需求的过程,而非享乐的过程;有人说,生活像果盘中盛着的收获与失落;有人说,生活就像洋葱会让你落泪;还有人说,生活是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看法,不同的人生观,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
孔乙己是个人很可怜,用"可怜"这个词,也许会让人感到很老套,但是我想不出别的词语。
他生活在一个麻木、冷酷的社会环境之中。
《孔乙己》是继《狂入日记》后第二篇评击封建礼教和封建文化的__。
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因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之乎者也,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这是多么讽刺!这个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封建思想毒害的孔乙己爬着离开了人世。
也许死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
就是这样的一个孔乙己啊,衬托出来了那个时代的悲凉。
从孔乙己这一面我发现,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衬托出来了那个时代的悲凉。
那个时代人的冷漠让我感到震惊,无法想象那个时代的人可以对死亡这么的轻描淡写。
而鲁迅着意揭出这一"病苦",正说明要"疗救"的不只是一个孔乙己,而是整个社会。
揭示不幸人们的"病苦",目的在唤醒他们的觉悟再来说说现在。
照理,时代的发展到今天,"科考"应是十分公平了。
读书笔记(自省篇)
自省篇——中庸之道:你必须具备美德,但也应懂得如何表现自己。
——脚踏实地,现实并不能使人如愿。
要明智,怀抱最好的愿望,也要做最好的打算。
这才能心平气和地承受任何后果。
——谨慎最能防备欺诈。
若对方心思精密,你就更应小心。
有人善于将他的事变为你的事。
你若看不透他们的意图,就会被人利用。
——如果有过分的期求,则会给自己过分的压力。
有了过分的压力,则无以静心干事也。
——慎言:与敌手谈话,要审慎;与其他人谈话,要有尊严。
言词愈少,争讼愈少,小事注意谈吐,遇大事时既能应付自如。
秘密有神圣的感觉。
嘴快的人容易失败。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
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画八卦,要从下开始画起。
因为事物的变化,从基层开始变化,由小极大,——“修路”理论:假如一个人,走在路上,摔了一跤,而第二个人同样走这条路,还是摔了一跤。
这样的话,我们不能去怀疑是这两个人是否很笨,而因为怀疑这路是否很好,而路,恰恰就是一种体制的问题。
一切都应该从根本着眼,而不应该只看到表象。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各块板,有长,也有短。
我们不应该去一再的去加长长木板,而是应该去加长短木板。
因为长木板再长,木桶还是盛不了多少水,而只有达到相互的平衡,才能盛多的水。
不能着眼于一点长处而沾沾自喜。
而更多的是去发现缺点,然后进行补充和改正。
——“布袋”理论:一个布袋,如果仅仅的在进料口挤满了料,而布袋下面却很空。
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不能达到平衡或者说顺畅的进料。
——“螺丝”理论:在拧进螺丝的前20转,都是一些空转,而最重要的一转,恰恰是拧紧的那一点点。
所以很多事情,看似无用功,但实际上却不能缺少。
——关于“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团结的合力来自于每一位员工工作的配合。
这就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
我觉得必须要做好配角,才能上升为主角。
主角和配角有时会互换,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角色互换。
只有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面,能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点,能少以自己,或不以自己为中心考虑问题。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1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
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的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
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
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
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
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
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
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
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
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
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
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2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中国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想看过这两本书的人,应该都会同意这个说法。
主人公的信念都一样坚韧,百折不回。
这边书很长,看了很久,还一直沉浸在故事里。
看完时再回读了精彩的部分,发现书中的某些地方有些像是水打湿过,猛地想起了第一次看书的时候,读书中人物无论遇到幸福还是痛苦时,我都会流下眼泪,他们幸福时我为他们感到幸福,他们痛苦时我为他们感到痛苦,看完时还想为什么结局要给读者留下这么多的遗憾,小霞为什么要死,秀莲为什么会得肺癌,向前为什么要失去双腿~~~~,那时的我认为结局应该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幸福的。
小学生读书笔记(20篇)
小学生读书笔记(精选2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读书笔记篇1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则语言故事是一位放羊人早上去放羊发觋少了一只羊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邻居对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修吧。
’羊己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放羊羊又少了一只他十分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娶肯接受别人的意见还不算晚。
小学生读书笔记篇2在我们的小学课本上有一篇叫《匆匆》的文章,这篇文章很短,但读起来很亲切,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觉和不同的感受。
这是一篇写文章的时间,告诉我们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走。
不论我们洗手也好,吃饭也好或是学习,睡觉,时间都在不停”滴滴答答“地从我们身边走过去。
文中这样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中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察觉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时间的公正无私,它对什么人都一样,不会多给这个几秒,也不会多给那个几秒。
谁想让时间过得慢点,谁想让时间过得快点,那都是不可能的。
问题在于对于时间的主人。
所以,我们要体会到:只有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才能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时间的奴隶。
其实时间非常的宝贵,眨眼间的时间也在一分一秒的流逝,造物主创造了每一个人,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人的成就是不同的,会利用时间的人不浪费时间的人多得到很多东西,这是因为时间在珍惜懂得珍惜自己的人。
因为在那些人的眼里,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匆匆》让我知道了:珍惜时间的人,哪怕就给他几秒,也会觉得有所收获,过得很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就是给他几十年,也会觉得一无所获,过的空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宝贵的时间总要在我们身边流逝,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时间的奴隶。
摘抄读书笔记以及感想(优秀10篇)
摘抄读书笔记以及感想(优秀10篇)摘抄读书笔记以及感想篇1《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位老木匠把一块能说话的木头雕刻成一个有生命的木偶,并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
给他取名为皮诺乔。
老木匠很穷,宁可卖掉上衣,也要供皮诺乔上学。
可是他却一心贪玩,为了看戏不惜卖掉课本。
获得了好心老板的五枚金币,但在回家的路上受到狐狸和猫的欺骗,差点被吊死,幸好遇到仙女才得救。
回到家,一只蟋蟀劝他做一个好孩子,他非但不听劝阻,反而打死了蟋蟀。
事后,在老木匠的规劝下,他终于想通了,一心用功学习,想成为一个好孩子,谁知又经不住诱惑,在坏同学的带领下去了玩具国,变成了一头驴,后来经仙女搭救而活了过来。
最后,父子二人在鲨鱼腹中意外重逢,并想方设法逃了出来。
回到家,小木偶每天编篮子挣钱,晚上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好孩子。
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收获。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平时不好好学习靠临时抱佛脚是行不通的,我知道了做人要诚实,要勇敢,不怕艰苦,要爱学习,有责任心,尊敬老师和长辈,我希望有象匹诺曹身上的类似缺点的小朋友赶快都改正,要不然有一天说不准你真的就会变成一头驴子的。
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争取有更大的更大的进步。
摘抄读书笔记以及感想篇2书,陶冶了我的性情;书,丰富了我的知识;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书,给予了我人生的启迪。
以书相伴,人生就会有大不一样。
生活能够清贫,但不能够无书。
博览全书的人,往往知识丰富,能集众家之所长于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欢读书,将使他终身受益。
虽然我们都明白要多读书,读好书。
可仍然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究其原因,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对读书产生兴趣,兴趣才就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不仅仅能够让孩子获取广泛的知识,陶冶情操,还能使孩子得到放松休闲,缓解焦虑,调节情绪,与孩子一齐读书,既能留出一些时光与孩子共处,又能要求自我也养成读书的习惯,一举两得。
经常读书的人会思考,明白怎样才能想出办法。
水浒传第60回读书笔记
Putting people first and respecting employees is the key to success from beginning to end.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水浒传第60回读书笔记水浒传第60回读书笔记1《水浒传》这本书讲述了北宋末期,宋江、晁盖等人建立水浒寨,与江湖好汉们结为兄弟,一同上山聚义。
由于晁盖在曾头市中箭,宋江成为寨主。
他们受了招安,向北宋朝廷投降。
经过平王庆、田虎,消灭方腊后,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位。
余下的人却被奸臣_,这队轰轰烈烈的起义军竟落了个悲壮的下场。
读了《水浒传》后,我认为宋江这个山寨之主,有三点做的不是很好。
其一,宋江投降招安的纲领路线,不是一条好路线。
北宋小朝廷是一个十分昏庸_的王朝。
不仅这个“君”是昏君,天子的手下宠臣,还全都是奸臣,陷害忠良,重用小人。
宋江若投降,后果就会使被奸臣陷害,只能落得一个“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若是像李逵一样,嚷嚷着“夺位当皇帝”,以宋江的军事力量,有可能成功,但他与方腊,却不免会有一场恶战。
想当皇帝的,又会有好几个,但皇帝位子只有一个。
怎么办?那就只好打!_剩一个为止。
然而,宋江却没有当皇帝的魄力,他便只好选择了投降。
投降又有什么好处呢?无非就是想青史留名嘛!如果当好了皇帝,国泰民安,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百姓还会感激你的!其二,宋江把“忠孝节义”四字看得过重,导致他起义失败。
自从孔子主张道学后,“忠孝节义”四字已经变得比生命还重要了。
然而,古话说得好:物极必反。
“忠孝节义”泛滥的背后,禁锢了不少人才的思想,演绎了不少悲剧故事,不少人被活活“憋”死。
“只要听话的饭桶,不要叛逆的人才”,成了封建主义者的宗旨。
宋江也走不出这个“老框架”,当了以“忠孝节义”为代表的封建思想的牺牲者。
历,当了皇帝,成就霸业的人,都不怎么讲“忠孝节义”。
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置自己的女婿的儿子——周静帝的生死而不管,还将他杀害,并没有什么道学精神。
古代寓言故事读书笔记(精选11篇)
古代寓言故事读书笔记(精选11篇)古代寓言故事读书笔记(精选11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寓言故事读书笔记(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代寓言故事读书笔记1这个寒假我和家人一起阅读了《寓言故事》这一本好书。
其中能体会到许多人生哲理,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老猎狗”一条老猎狗年轻力壮时从未向森林中任何野兽屈服过,年老后,在一次狩猎中,遇到一头野猪,他勇敢地扑上去咬住野猪的耳朵。
由于他的牙齿老化无力,不能牢牢地咬住,野猪逃跑了。
主人跑过来后大失所望,痛骂他一顿。
年老的猎狗抬起头来说:“主人啊!这不能怪我不行。
我的勇敢精神和年轻时是一样的我不能抗拒自然规律。
从前我的行为受到了你的称赞,现在也不应受到你的责备。
”这是说,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蚂蚁与屎壳郎”夏天,别的动物都悠闲地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
屎壳郎惊奇地问他为何这般勤劳。
蚂蚁当时什么也没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蚁那里乞食,蚂蚁对他说:“喂,伙计,如果当时在我劳动时,你不是批评我,而是也去做工,现在就不会忍饥挨饿了。
”这是说,尽管风云变化万千,未雨绸缪的人都能避免灾难。
家长心得: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
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书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优秀读书笔记(精选14篇)
优秀读书笔记(精选14篇)优秀读书笔记篇1那还是一个姓霍的人的时代。
当时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早上要做操、晚上要熄灯的学校,但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喜欢为难小朋友的职位叫“辅导员”。
于是傻乎乎的当了一回顺民,在大学的第一个黄金周跑到院办找辅导员批假,然后他一边很享受的翘着二郎腿一边开始质问,最后竟然还貌似为我着想的把我的七天假改成了五天。
是的,新人总是受踹的。
后面还有一个好笑的关于我是怎样在十月五号非要回学校不可的故事,我也懒得说了。
这就是我关于制度和人的吐槽。
优秀读书笔记篇2《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论语》既是通俗的,也是典雅的。
常读常新。
揽《论语》全貌,我们不难发现夫子是那样的可亲可敬,童真的烂漫和深刻的哲思天成一体,坚毅的性格与随和的态度共伴一生,嬉笑怒骂无不真挚自然。
《论语﹒八佾(音义)篇》所载: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已,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古代木舌铜质的吊钟)。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仪地的一个官员想(通过夫子学生的介绍)见夫子,他说,凡大德之人来到此地,我还从来没有未见到的。
学生就把这个官员引见给夫子(注:可以肯定他们谈的很投机),官员出来后说,你们这些弟子啊,何必整天哭丧着脸,天下遗失道统已经很久了,夫子是上天派来向世人敲响警钟的!”当年的夫子和我们当下一样,都处在社会的大转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时局,大家都在痛心扼腕。
但以一己之力向时代发出呐喊,惟夫子一人。
我常为《论语》开篇三问而击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初读此文,颇有疑。
问自己,学习怎么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干巴巴的书本啃到何时?朋友来了好好招待,噢,还说的过去吧……如果别人不了解、不理解甚至误解了我的良苦用心,我还要当做没事人一样,这可能吗?重读这段话,甘似饴。
高分作文范文-拒绝“平庸之恶”
散文-格式手法(一)散文的艺术特点散文是一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
具体说:1、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物、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写经济建设,写文艺论争,写伦理道德,也可以写文艺随笔、读书笔记、日记书简;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它既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
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2、思想精辟,诗意盎然散文多事真情实感的产物,那些优秀的篇章都有思想火花的闪耀,表现着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认识与精辟见解。
我们读鲁迅的《雪》,可以学到鲁迅从飞雪和雪罗汉身上探索到的美好、光明以及与冷酷现实进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可以看到茅盾怎样从平凡的白杨树身上联想到北方农民的坚强不屈和英勇豪迈的形象;读袁鹰的《井冈翠竹》,可以领悟作者从普通的毛竹思考到井冈山人民的献身革命与建设的精神品质。
秦牧说得好:“思想像一根线串起了生活的珍珠,没有这根线,珍珠只能够弃散在地。
”散文的优秀作品还每每是诗意盎然的。
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
”因此,高尔基对青年作者说:“我们的青年是否也可以试一下热情地用散文来写人们。
使得散文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为诗。
”3、短小精粹,自由灵活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多数是很短的,如韩愈的《马说》150余字。
现代散文的名篇多数也是很短的,如许地山的《落花生》480余字。
当然,较长的优秀散文也是有的。
但它与一般记叙文相比,仍是精悍之作。
所以散文写作要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从形式上来看,散文较其他的文学体裁更为自由活泼、灵活多样。
散文写作自由、灵活这一特点,在写作上,首先指的是表达方式灵活自如,不局限于某一种表达方法。
写人作文读书笔记摘抄+感悟七年级
写人作文读书笔记摘抄+感悟七年级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写人作文读书笔记摘抄+感悟七年级篇1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
因此。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
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
在他临死的时候。
能够说。
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生活。
因为即使是一场暴病或意外都可能终止生命。
感悟:当一个人身体健康。
充满青春活力的时候。
坚强是比较简单和容易做到的事。
只有生活像铁环那样把你紧紧箍住的时候。
坚强才是光荣的业绩2、领袖的逝世没有引起党的队伍涣散。
就像一棵大树一样。
强有力的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
即使削掉树梢。
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
感悟:知道为什么而死。
问题就不同了。
明白了这一点的人。
也就有了力量。
要是你感到真理是在你那一面。
你甚至会从容就义的。
英雄的行为就是这样产生的。
3、收起枪。
别跟任何人说。
哪怕。
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
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
感悟:任何一个傻瓜在任何时候都能结束他自己!这是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出路。
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
也要找出活法活下去。
生命总会有用处的。
4、不必召开群众大会了。
这里没有哪个人需要宣传鼓舞。
托卡列夫。
你说话很准确。
他们确实是无价之宝。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朱赫来说的。
感悟:勇敢向前进。
在斗争中百炼成钢。
为开辟自由的道路。
挺起胸膛走向战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5、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感悟: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读书笔记范文24篇
读书笔记范文24篇读书笔记篇1第一次读了《红岩》,其实对于这本书我一直抱着敬畏的心,这次真正的能够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感触颇深,而当目光触及封面上:“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红岩精神就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
无数共产党员为之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了中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然而现在真正地从心里感激的人少之又少,对下一代的教育开始慢慢淡忘这曾经的壮举和牺牲,但倘若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篇机械的诵读课文?身处大学,我已深刻只感觉到大学里缺少澎湃激情与梦想,很多人无聊,空虚,苦闷,整日除了上网和逛街就无事可做,相比于革命年代的青年学生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的劲头,我不禁为我们这一代人汗颜。
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的,但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
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江姐瘦弱身躯上的鲜红毛衣,就像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而我究竟该何去何从?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大学生学习的精神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唐山的六兄弟,他们在南方雪灾中义无反顾,又在汶川大地震中展露身影。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
从他们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
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读书笔记篇2我有许多课外书,其中《史记》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要问为什么?那是因为数的作者给了我心灵的震撼。
《史记》的作者是汉代史官司马迁。
当年,他被打入大牢,义愤填膺想自杀。
读书笔记(精选32篇)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精选32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篇1毕加索全名巴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一个美丽城市1973年4月8日逝世享年92岁。
毕加索非常有绘画天赋在年仅19岁时就开始举办画展了。
他很热爱绘画事业一生共创造了8万多幅绘画和雕塑作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画《玩鸟的人》。
目前在世界上价值最高的前十幅作品中毕加索的作品占了一半的席位。
毕加索一生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立体主义画风被誉为立体主义之父。
书中给我印象很深的是他为舞剧《三角帽》所做的舞美设计这是他为5部芭蕾舞剧做舞美设计中最成功的了。
正巧不久前在深圳的何香凝美术馆举办了毕加索的部分版画展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过。
我在去的路上就想如果有《三角帽》该有多好啊!到那一看果然有。
设计听起来很简单就是给剧中各种人物设计服饰各种剧情设计布景但人物和场景都很多毕加索都设计得既各不相同易于分辩又非常协调形象。
参观完后觉得收获很大。
这学期的思想品德考试就有设计两套服装的题目我把完成的作品拿回家给我妈妈一看她就脱口而出:"这不是很象《三角帽》吗?"我真是在不知不觉中在就受到毕加索的影响妈妈说就要多读多看多想这就叫潜移默化的影响。
读书笔记篇2如果说当我手捧《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是怀着崇敬的心情的话,那么,当我读完《战争与和平》这本书时,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在此之前,关于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我已经听说不少,今天,当我完整地学习了《战争与和平》这部小说后,对小说及其作者有了更深的认识。
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上几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伟大作家。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体裁丰富,被誉为19世纪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象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俄罗斯社会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会变动。
读书笔记主要内容及感悟(16篇)
读书笔记主要内容及感悟(16篇)读书笔记主要内容及感悟(精选篇1)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她在洛任德学校对好友海伦伯恩斯这样说道:“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狠狠地回击;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
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当简·爱回到特恩费得的时候,庄园如同梦境中的一样付之一炬了;来到枫丹,她终究选择同双目失明、一手残废的罗切斯特相拥此生。
虽然圣约翰是个“个子高高,金发碧眼的美男子”,简·爱却断然选择了真爱。
这也是简·爱独立不羁的个性使然。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
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
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
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
2023年小学生读书笔记15篇
2023年小学生读书笔记15篇小学生读书笔记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是这样得来的。
从前有一个人早上去放羊的时候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是羊圈破了一个洞,街坊邻居说赶快把羊圈补好吧。
羊已经丢了还补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他发现羊又丢了一只。
于是他赶紧把羊圈修好了。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读了这则窝言我明白了要听别人的劝告如果他说得对就听他的,不对就不听。
小学生读书笔记2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
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穿母亲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黄色的衣衫和补丁裤子。
高尔基这样一身不协调的装束,都引起同学们的嘲笑。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这儿,我不禁有些惭愧。
尽管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拣四,有的衣服穿的时间长了就不愿意再穿。
高尔基为了上学,只得去捡垃圾换钱。
每到不上学的日子,他就早早起来,背着一个大布袋,走街串巷,捡一些破布头、烂纸片卖给废品加工厂。
运气好才能有半个卢布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呢,高尔基上学的事就没了着落。
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用操心,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捡垃圾换来的钱成了高尔基的学费________,但学校里那些有钱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尔基的行为,反而去嘲笑他,说他身上有臭味,我觉得并不是高尔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钱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尔基,他们才显得很臭。
高尔基把别人的嘲笑变成催促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他发奋学习,刻苦读书,终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
我和书沉思,不仅思绪万千。
与高尔基的童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又是多么奢侈呀。
我们应该向高尔基学习,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昆虫日记今天,我读了法布尔所写的一部名著――《昆虫日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3篇)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3篇)《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篇1劳动着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
《平凡的世界》正白纸黑字的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
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
只有作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
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的是路遥。
当代作家。
路遥的小说多是农村题材,但又不局限于农村生活的描写和城市“交叉地带”发生的人和事。
特别是着重表现年轻人的生活,通过他们爱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轻人的价值观。
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
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
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
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
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
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状,在于对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篇2路遥先生一本《平凡的世界》坚定了多少读者前进的方向,影响着他们人生的征途,它道出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里黄土高原上各色各样的普通人对生活不离不弃的态度。
目光在扉页间游走,我不禁为少安与润叶没有结果的爱情而感到惋惜,因少平对平庸生活的强烈不甘和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而备受鼓舞,更被书中人物——无论是孙家、田家,还是李向前、金波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追求深深感染。
像孙玉厚那样互相帮助,互相包容理解,互相支持的大家庭似乎成了艰苦岁月里淳朴善良的农民家庭的一种美好的写照……孙少平的一生是曲折不幸的。
简爱第五章反抗的读书笔记
简爱第五章反抗的读书笔记简爱第五章反抗的读书笔记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爱第五章反抗的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简爱第五章反抗的读书笔记1《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
如果我们认为夏洛蒂仅仅只为写这段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
我想,错了。
作者也是一位女性,生活在波动变化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那时思想有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
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
所以,我开始去想,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爱不释手——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简爱第五章反抗的读书笔记2又是一个春天,万物复苏。
此刻坐在师大的碑林——畅志园中,抬头仰望树上新吐的绿芽,环顾四周尽是满眼的绿,在这鸟语花香中,捧着一本《简爱》,看着简的爱情迎来了春暖花开,我便希望爱的春天永驻人间。
简,一个瘦弱又像极了仙人掌的姑娘,不知为何,竟如此让我为她痴狂。
沉浸书中,仿佛简在用炯炯有神的眼睛告诉我:“世界上的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活的自尊,活在自己的世界,唱着属于自己生命的凯歌。
这就是我们的简,她放弃了成为罗切斯特的情妇,选择成为了他合法的妻子。
选择前者,可以使她成为一个阔太太;选择后者,遭逢变故的桑菲尔德与罗切斯特是她的选择戴上了耀眼的光环。
爱一个人就要爱的独立,爱对方,就要爱对方的精神,不为外在的点滴变化而动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反抗平庸之恶读书笔记篇一:浅谈“平庸之恶”浅谈“平庸之恶”一、我认为的“平庸之恶”1、“平庸之恶”的概念理解。
“平庸之恶”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此概念最早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关于罪恶的一种哲学思考,与“极端之恶”相对而言。
2、“平庸之恶”的隐密性和普遍性。
平庸的罪恶往往不易被人察觉,更容易被人忽视。
因为平庸之恶往往隐藏在大多数人身上,也是从大都数人的言行中表现和流露出来的。
由于善恶的相对性,对于这种恶的普遍性人们就认为是心中的善,或者至少不是他们认为的恶行。
3、“平庸之恶”的罪恶性。
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是极权主义统治者本身的“极端之恶”,第二种是被统治者或参与者的“平庸之恶”。
其中第二种比第一种有过之而不无及。
汉娜·阿伦特认为“平庸之恶”也是恶,而且更加可怕,这种恶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造成“法不责众”的观念在大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或者说在现行的国家法律、体制,道德准则的规范下,人们往往不加思考的去遵循,把个人完全同化于体制之中,服从体制的安排,默认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行为,或者成为不道德体制的毫不质疑的实践者,或者虽然良心不安,但依然可以凭借体制来给自己的他者化的冷漠行为提供非关道德问题的辩护,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就像当年纳粹德国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一样,在为自己恶贯满盈的罪行辩护的时候说““自己是齿轮系统中的一环,只是起了传动的作用罢了”。
二、如何拒绝“平庸之恶”1、重塑道德,心有敬畏。
20世纪后期以来的道德无底线,有人的无知或邪恶,不辨道德“真相”的因素,也有舆论导向的偏颇,但更重要的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或可能做出的事情。
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心有敬畏,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2、独立判断与思考。
阿伦特对纳粹艾希曼的审判提出“平庸的邪恶”(即因不思想、无判断、盲目服从权威而犯下的罪恶)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讨论和引用,同时也启发个人作为人应该有的品质,以及从灵魂深处思考和反思自己。
“平庸的邪恶”,这一概念帮助去除了人们对“恶”的神秘感。
它让人们看到,这样的恶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恶是不曾思考过的东西”。
这就是恶的“平庸”。
只有善才有深度,是本质的。
汉娜?阿伦特也承认,基于道德的阻止作恶的前提条件,“不与自己相矛盾,即使这意味着与整个世界相矛盾”,是相当难以做到的。
“不与自己相矛盾”,依赖于自我内心对善恶、良心、责任的思考,思考能力决定判断和行动能力。
“由公正地判断——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考虑、处理意见——个别现象是否适于世界中显现而产生的那种回应能力,在行动领域把政治和道德紧密地连结起来”。
平庸之恶,惟有独立人格之上的思考才可克服。
而这,才是拒绝“平庸之恶”最重要之处。
篇二:平庸之恶如何能在现实中拒绝或抵抗”平庸之恶”西方有一句谚语:“没有一滴雨会认为是自己造成了洪灾。
”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是,当我们满怀怨气的仇视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恶”呢?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
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
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
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尽管平庸的恶往往来自思想的匮乏,但对明知违背良心却照样作恶的人来说,却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利害计算压过了恻隐和是非之心。
这种浸染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
因此,救赎也很难在瞬间发生,它只能在一事一情中,不断诉诸自己的内心,努力做出更好的判断与选择。
抛开繁琐的理论争论,可以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是经验事实。
孺子入井的故事不用讲,齐宣王不忍见杀牛,改杀不曾与他谋面的羊也是这样的例子。
但牛羊都是生命,孔子也不是素食主义者,恻隐之心就显现于那一瞬,很柔弱,往往要服从利害计算,让位于更实用的生存规则。
正因恻隐之心太过脆弱,生存逻辑太过强大,现实中的人,难免也就善恶参差。
一旦社会的善恶激励逆转,善行得恶报,恶人却逍遥自在,日常的善良难免日益罕见。
这生存环境一旦形成,人性之善被旦旦而伐,人们对恶行习以为常,就会视善行为例外,视规矩为迂腐视正常为作秀,于是恶无所不在。
尽管平庸的恶往往来自思想的匮乏,但对明知违背良心却照样作恶的人来说,却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利害计算压过了恻隐和是非之心。
这种浸染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
因此,救赎也很难在瞬间发生,它只能在一事一情中,不断诉诸自己的内心,努力做出更好的判断与选择。
苏格拉底说,“宁可遭受不义,也不主动为恶”;“宁可与他人失和,也不与自己失和。
”苏格拉底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彻底一贯的伦理人格,即对自己交代和负责。
所以一个人必须不断与自己展开对话,省察自我,保持道德的完整性。
思考的过程是独在的,但不是孤独的和孤立的,因为它意味着敞开内心,跟自我在一起,就如老加图所言,“不参与任何事情时,我最活跃;独自一人时,我最不孤独。
”思考因而塑造了独立的人格,即便整个世界堕落,与我为敌,我仍然坚持自我的正确性。
苏格拉底意义上的思考由此开启了公民不服从的先河,即这种捍卫个体和谐至善的道德思考最终却强劲地指向着道德的不义。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
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
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
当今社会的道德底线日渐堕落,有人的无知或邪恶,不辨道德“真相”的因素,也有舆论导向的偏颇,所以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分辨善恶的能力,懂得是非选择的重要,维持恻隐之心于不坠,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明辨是非、勇于决断的风气,才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心有敬畏,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篇三:以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来对抗平庸之恶以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来对抗平庸之恶20XX-04-2809:02:39归档在我的博文|浏览14528次|评论0条阿伦特的《反抗“平庸之恶”》一书(英文原版及中译本第一版书名为《责任与判断》),系由其学生杰罗姆﹒科恩编纂的论文集。
该书体系结构如下:“序言”是阿伦特接受丹麦松宁奖的演讲,阐明了个体身份与公共角色的关系;第一编取名“责任”,收入四篇文章,分别探讨了个人责任、集体责任、道德哲学视野下的责任、责任与思考的内在关联问题,可算是对艾希曼审判暴露的平庸之恶问题的整体回应和哲理阐释;第二编取名“判断”,收入四篇文章,皆针对具体事件发言:小石城事件、罗马教宗对纳粹暴行沉默的争议、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问题、美国越战和尼克松事件等引发的自由危机,这组文章可视为阿伦特的判断观在公共实践议题中的尝试性运用。
这些论文撰写的阶段大体属于阿伦特发展判断理论的时期,尽管很遗憾,直到她去世,有关判断问题的系统思考仍未形诸文字,但我们从她生前的讲稿(见《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以及本书的篇章中,也可以大体把握其论证判断的基本思路:恶行的根源主要在于庸常之人的思考匮乏和拒绝判断,他们放弃人的责任,主动与暴政配合,从而带来了比那些根本的或极端的恶更加恐怖的后果。
为了对抗恶的平庸,我们必须重新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意志抉择,强调人在责任担当方面的个体性和道德自主性,进而强调人类在针对困境和行动时勇敢作出是非判断的重要意义。
判断让人进入一种尊重人类多样性和独特性的伙伴关系之中。
通过想象力的运用、心灵的扩展以及共同体的意识,人们的判断力可以发展得愈加准确可行。
阿伦特关心的还是在这个人们必须休戚与共的世界上,如何使人恪尽责分,保持尊严,抵达康德所言的永久自由与和平的福祉。
以这一问题意识为核心,她一生的努力,就是分别在自我的、道德的、思考的维度与公共的、政治的、行动的维度这两个方向,进行深入的开掘工作,并提出种种发人深省的思想洞察。
在这个过程中,她所受的哲学训练,她的犹太身份和独特经历,以及她卷入的艾希曼论战等等,都使她的分析和论断既具有独到的敏锐性,又能穿越时代的限制,在今天尤其是当下的中国仍然具有不小的启示意义。
阿伦特认为,从个人和自我的层面来看,以艾希曼为代表的平庸之恶的悲剧根源,就在于丧失思考以及由此而来的自我分裂。
在这方面她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典范就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彻底一贯的伦理人格,即对自己交代和负责。
他说,“宁可遭受不义,也不主动为恶”;“宁可与他人失和,也不与自己失和。
”所以一个人必须不断与自己展开对话,省察自我,保持道德的完整性。
思考的过程是独在的,但不是孤独的和孤立的,因为它意味着敞开内心,跟自我在一起,就如老加图所言,“不参与任何事情时,我最活跃;独自一人时,我最不孤独。
”思考因而塑造了独立的人格,即便整个世界堕落,与我为敌,我仍然坚持自我的正确性。
苏格拉底意义上的思考由此开启了公民不服从的先河,即这种捍卫个体和谐至善的道德思考最终却强劲地指向着政治的不义。
艾希曼不思考,所以不知道自我中另一个伙伴的存在及其重要性,所以才会盲从于外在的标准,与恶合作而自认为无辜。
“犯下最大的恶的是无名之人,即那些拒绝成为人格的人。
”思考既是对抗世界并与自我交谈的,同时这种交谈也一定是能对自我形成检验、拷问和挑战的,而不是迎合自己的立场、兴趣和倾向。
阿伦特举例说,第三帝国的许多纳粹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们阅读荷尔德林,听巴赫,但仍然犯下滔天罪行,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在于这根本不是一种思考活动,而是“对某种事物的消极享受。
”正因如此,所以思考与知识没有必然关联,许多博学者,陷入知识的荣耀中,反而会成为不会思考的动物。
思考还与历(:反抗平庸之恶读书笔记)史的记忆密切相关,作为被抛入这个世界上的陌生人,我们如何对抗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