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是一本由尼采所著的哲学作品,书中探讨了悲
剧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悲剧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并且对尼采的哲学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
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源于古希腊的宗教仪式,它是一种对生
命的肯定和赞美。
悲剧通过对冲突、痛苦和死亡的表现,展现了人
类生活的真实和复杂性,使人们能够在美学的境界中感受到生命的
丰富和深刻。
在书中,尼采还探讨了悲剧的消失和现代社会的虚无感。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理性和功利主义使人们远离了悲剧式的生活体验,
导致了对生命意义的迷失和空虚。
因此,尼采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悲
剧的价值,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对生命的肯定和赞美。
通过阅读《悲剧的诞生》,我对悲剧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悲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审视和思考。
它能够
帮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一种超越日常
生活的美学体验。
同时,书中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也让我反思了现代
社会对于生命意义的忽视,以及对于美学体验的缺失。
总的来说,《悲剧的诞生》是一本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悲剧和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尼采的哲学思想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本书不仅让我在审美上有了新的感悟,也让我对生命和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在翻开《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之前,我满心期待着能从中获取一些深刻的人生启示,或者至少是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却发现这是一场颠覆我以往认知的思想之旅。
尼采在书中探讨的是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概念。
一开始,我被这些抽象的词汇搞得晕头转向,心里直犯嘀咕:“这都啥跟啥呀?”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像是在迷雾中找到了一丝线索。
日神精神,按照尼采的说法,代表着梦幻、形式和美丽的外观。
它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是有序的、和谐的,就像我们在美好的梦境中所感受到的那样。
而酒神精神呢,则是放纵、狂欢和打破一切束缚,是一种原始的冲动和力量。
这两种精神在古希腊悲剧中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悲剧的魅力。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次公司组织的户外拓展活动,目的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区。
一开始,大家都兴致勃勃,充满了期待。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就像日神的光辉,给人一种美好的幻觉。
到达营地后,我们开始了各种团队建设的游戏。
大家都努力地遵循着规则,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试图营造出一个完美的团队形象。
这时候的我们,仿佛都被日神精神所笼罩,追求着形式上的完美和和谐。
然而,到了晚上,情况发生了变化。
篝火晚会开始了,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喝着酒,唱着歌。
一开始,还有些拘谨,但随着酒精的作用和氛围的升温,大家逐渐放开了。
有人开始手舞足蹈,有人开始大声倾诉自己的心事。
原本那个有序、和谐的世界被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放纵和狂欢的氛围。
这时候,酒神精神占据了主导,我们不再在乎外在的形式和规则,只是尽情地释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
我记得当时有个同事,平时在公司里总是默默无闻,非常内向。
但在那个晚上,他却像是变了一个人,拿着话筒高歌,声音都沙哑了还不停。
看着他那投入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哎呀,说起这本《悲剧的诞生》,读完之后心里头那个滋味儿,简直就像吃了麻辣火锅,又辣又烫,还带点回甘,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书里头讲的那些个故事,一个个都像是咱们四川的山路,九曲十八弯,转得人心里头七上八下的。
悲剧嘛,不就是人生路上的那些坎儿,看似过不去,实则每一步都踏着成长的脚印。
尼采那哥们儿,说得头头是道,啥子“日神精神”跟“酒神精神”,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说白了,不就是教人咋个面对生活的甜酸苦辣嘛。
咱们四川人,天生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跟书里头的悲剧人物有点像。
不管遇到啥子困难,总爱说一句:“没得啥子过不去的坎儿!”这不仅仅是对命运的抗争,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尊重。
读完这本书,我就在想,人生啊,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不都是悲喜交加,苦乐参半?关键是要学会在悲剧里头找到那一丝丝光亮,就像黑夜里头的萤火虫,虽小,却能照亮前行的路。
所以说,这《悲剧的诞生》不仅是本哲学书,更是咱们四川人生活哲学的写照。
它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啥子事儿,都要笑对人生,因为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
这样一想,心头那点子郁闷也就烟消云散了,留下的,只有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向往。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1《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步正式出版的著作,发表于1872年。
尼采是德国人,在1866到1872年间,德国还处于皇帝的统治下,并且连年征战,社会比较动荡,学术界也比较偏向于传统保守。
尼采当时是巴塞尔大学的古典文学教授,年轻有为且前途无量,正在研究古希腊罗马精神,学界都在期待他写的文章。
然而,《悲剧的诞生》一经出版,这一通惊世骇俗的新理论就激怒了学术界,还因此引来了不少批评,连他的老师和学生都不支持他。
直到现在,这本《悲剧的诞生》虽然已经非常出名了,却依然没有得到承认。
但是尼采是很有点执着又浪漫的文人精神的,面对这么多的反对声音,依然没有放弃追求自己的哲学理想,坚持把自己的思考进行到底,后来又陆续发表了代表其思想的其他文章和书籍,比如《自我批判的尝试》、《偶像的黄昏》等等。
我买的译本是周国平先生翻译的版本。
作为国内第一个翻译尼采书籍的翻译家和文学家,周国平先生很用心地为现代青年们作了序言和导语,在书籍的最前面简要介绍了《悲剧的诞生》的主要思想。
二十世纪时,周国平先生把尼采美学带到国内之后立马引起了一股美学热潮,当时的人们都以谈论哲学为荣,有文化有情怀的人才是高贵、高尚人士。
尼采说过这样一句话:“苏格拉底杀死了悲剧。
”我虽然还没有读过苏格拉底的著作,但前不久刚刚读完苏格拉底的徒弟柏拉图写的《理想国》一书。
《理想国》里把正义定义为,城邦里的每个公民都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可见柏拉图的思想倡导的是用理性约束自身的行为,光靠感性是不能建设美好国家的。
柏拉图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承袭于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研究人性中的理性、倡导“独立自主”思想而闻名,后世不少西方政治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论起源都来自于苏格拉底。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初读时,我一头雾水,再读时,依旧似懂非懂。
但在反复的琢磨与思考中,我竟也咂摸出了一些别样的滋味。
这本书探讨的是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
尼采认为,古希腊悲剧源于两种精神——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代表着梦幻、美好和秩序,而酒神精神则象征着放纵、狂热与混沌。
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精神,在古希腊悲剧中达到了一种奇妙的融合,从而创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我有幸参与其中,负责一个小品的编排。
一开始,我满脑子都是美好的设想,想要打造一个充满欢笑和温馨的作品,这就像是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追求着表面的美好与和谐。
我精心设计着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想象着观众们在台下笑得前仰后合的场景。
我找来了最有表演天赋的同学,为他们安排了最合适的角色,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我期待的方向发展。
然而,随着排练的深入,问题开始接踵而至。
同学们对于角色的理解各不相同,表演的风格也难以统一。
有的人过于夸张,有的人又过于拘谨。
原本设想中的完美情节,在实际排练中变得生硬和尴尬。
我感到无比的焦虑和困惑,就好像原本清晰的梦境开始变得模糊和破碎。
这时候,我意识到不能再一味地追求最初的设想,不能被那种表面的美好所束缚。
我开始鼓励同学们自由发挥,释放自己的情感,不再拘泥于既定的台词和动作。
就如同让酒神的狂热进入到我们的创作中。
令人惊喜的是,当同学们放下束缚,尽情展现自己的时候,整个小品开始有了灵魂。
那些原本生硬的情节变得生动起来,那些不自然的表演也变得真挚而感人。
我们不再追求完美的形式,而是专注于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最终,当我们站在舞台上,灯光亮起,台下的掌声和笑声如潮水般涌来。
那一刻,我明白了尼采所说的悲剧的诞生,其实也是艺术的诞生。
它不是单纯的美好,也不是纯粹的混乱,而是在两者之间的挣扎与融合。
就像我们的小品,从最初的美好设想,到中间的混乱与困惑,再到最后的成功,这是一个充满波折和起伏的过程。
读《悲剧的诞生》书笔记3000字范文_读书笔记_

读《悲剧的诞生》书笔记3000字范文《悲剧的诞生》3000字首先说明一下,这篇不是,充其量是读书笔记。
近来越发觉得自己的记忆力衰退厉害(还年轻啊,咋整--……),所以很有必要对自己的阅读作些札记,不然以后除了书名外,其余没准都忘个一干二净。
而豆瓣的短评有万恶的字数限制,没辙,唯有以书评形式来记录吧。
接着说明的是,我不像sloth等,有哲人思维,一直和哲学保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距离,虽偶有接触,但并不深究,因此文中倘若误解任何哲学概念,实属情理之中,恳请各位见谅:)而对于尼采其人,也知之甚少,印象里是一个疯子,还敢太阳基督,很明显,他已经当自己是太阳了。
此前看过他的晚期作品《尼采反瓦格纳》,如今找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看,只是觉得要了解一个人的观点单凭一部作品或者评论家的片言只字,是有失公允的。
而他作品里洋溢的某种激情大概是吸引我不惜忍受晦涩而阅读下去的原因吧。
关于译本,此前是不知道译林的质量屡受诟病,选择这个版本很大原因只是欣赏装帧的清爽。
正式阅读中,像许多读者那样备受串串长句和明显文理不通的表达折磨,不过倘若这是尊重原著的表现,我还是可以体谅的,毕竟本人不精通德文和相信哲学家的思维跳跃性会超出译者的水平。
好了,以下的一些总结,纯粹是个人的理解,很有可能大失偏颇,只是便于我个人记忆别无它意。
《悲剧的诞生》贯穿全书的是对日神式思维和酒神式思维的思辨。
要理解这部著作,核心就是明白尼采对这两种思维的阐述和偏向。
日神、酒神,是尼采借用古希腊人的神祗所寓指的观念。
尼采大概认为古希腊悲剧是酒神倾向的典型表现,一种从“自我”中解脱出来、让任何个人意志和个人欲望保持沉默的艺术,这种艺术能使人在毁灭中遗失个体的概念,在集体的狂酔渲染中高呼“我们相信永恒的生命”。
这种悲剧的魅力源于对生命的忠诚,对原始欲望和恐惧最真切的体悟和承认,悲剧里弥漫的酒神思维让人敢于直视痛苦,并在痛苦中获得快慰。
酒神思维是奔放的,狂野的,是一种英雄式的悲壮,如同为人类取火不惜受秃鹰撕啄之苦的普罗米修斯,又如同解开斯芬克斯却难逃弑父娶母命运的俄浦狄斯,他们的个体毁灭的悲剧成就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壮美。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历史上著名的
悲剧作家和作品的分析,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悲剧的起源和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作者对悲剧的定义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我对悲
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悲剧并不仅仅是指悲伤和悲惨的故事,更重
要的是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命运的无奈抗争,引发读者内心
深处的共鸣。
悲剧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力量,使其在文学
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其次,书中对于悲剧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些文学巨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
艺术表现,更是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他们通过自
己的创作,向世人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命运的无常,让人们在
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最后,书中还对悲剧的影响和传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我对
悲剧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悲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
不仅仅是在古希腊时期有过辉煌的历史,而且在当今文学中仍然有
着重要的地位。
悲剧作品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情感力量,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悲剧的诞生》,我对悲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研究著作,更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哲学著作,让我受益匪浅。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悲剧这一文学形式,为人类的精神文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是一本由尼采所著的哲学作品,通过对古希腊
悲剧的分析,探讨了悲剧的起源和本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
我深受启发,对悲剧和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尼采认为,悲剧的诞生源自于对生命中痛苦和苦难的深刻体验。
悲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表现人类生活中的痛苦和冲突,
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在悲剧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
矛盾,从而获得一种超越个人命运的共同体验。
尼采认为,这种共
鸣和超越是悲剧的核心价值,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分析,尼采指出了悲剧与现代社会的断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逃避痛苦和苦难,追求安逸和快乐。
然而,正是这种逃避和追求,使人们失去了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理解。
尼
采呼吁人们要重新审视悲剧的意义,重新面对生命中的痛苦和冲突,从中获取力量和智慧,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阅读《悲剧的诞生》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悲剧对人类
生活的重要意义。
悲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思
考和体验。
通过悲剧,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中的痛苦和苦
难,从中获得力量和智慧。
我相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需要重新审视悲剧的价值,重新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和困难,从中获取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悲剧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在翻开《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之前,我对悲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那些让人落泪、心生怜悯的故事上。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尼采的文字世界里,才发现悲剧原来有着如此深邃而又复杂的内涵。
尼采在书中探讨了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本质,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日神精神代表着梦幻、形式和外观的美,它让我们在表象的世界中找到平静和安宁;而酒神精神则象征着放纵、狂欢和原始的冲动,它打破了一切束缚,让我们直面生命的痛苦和无常。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经历。
那是一次观看话剧表演的经历,剧目是经典的《哈姆雷特》。
当舞台的灯光亮起,演员们登场的那一刻,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哈姆雷特,这个忧郁而又纠结的王子,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深深触动着我的心。
他在面对父亲的死亡、母亲的改嫁、叔父的篡位时,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是那么的真实。
我记得有一幕,哈姆雷特独自站在舞台中央,灯光聚焦在他身上,他仰天长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他一起颤抖。
我坐在台下,眼睛紧紧盯着舞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演员们的表演太精彩了,他们将角色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哈姆雷特的愤怒、奥菲利亚的纯真、克劳狄斯的阴险,每一个人物都仿佛活了过来。
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痛苦、无奈和绝望。
这场话剧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悲剧的力量。
它不仅仅是让我们为角色的遭遇感到悲伤,更是让我们在悲伤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就像尼采所说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痛苦和无常,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和美好。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遭遇各种“悲剧”。
也许是考试失利,也许是工作不顺,也许是感情受挫。
这些挫折和困难会让我们感到痛苦和迷茫,但正是在这些痛苦中,我们才会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就拿我自己来说,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项目进展不顺利,客户不满意,领导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感到无比的焦虑和疲惫,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精选10篇)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一本由黑格尔所著的哲学文献。
它的诞生标志着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古典哲学时代的开启。
黑格尔在其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作为一种哲学形式信息融入了他的哲学体系中。
悲剧在他的哲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人类本性和历史意义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的深度和广度。
黑格尔既对古希腊悲剧的起源进行了考证和探究,并对其内涵和形式进行了剖析和评价,同时还对当时的哲学、艺术和社会风貌进行了精准的描述和分析。
在他看来,悲剧不仅是宗教的替代品,它更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诠释和思考。
黑格尔在书中运用其独特的辩证思维,将古希腊悲剧与他的哲学理论相结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关于人类群像和社会矛盾的壮丽画卷。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它的重要性。
对于哲学和文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作。
黑格尔在书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尤其是在对对立面的处理上,在现代思想和语言学中仍然具有广泛的启示性和指导价值。
同时,通过对悲剧的分析和诠释,黑格尔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复杂的人性世界,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和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我认为,我们可以将悲剧的观念运用到人工智能领域中。
尤其是在处理数据分析等方面,我们可以使用黑格尔确立的对立面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评估。
在开发智能系统的时候,运用这种哲学思维方式,更能体现人性化和哲学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也许会被实践所否决,但至少它给了我们一个创新的方向和思考的契机。
总之,我认为,阅读《悲剧的诞生》是一次重要的思维之旅,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人类本性、社会历史和哲学思维等视野的大门。
通过这本书的启示,我们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本质、社会的矛盾和未来的方向,更好地驾驭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文学价值的书籍,作者尼采以对古希腊悲剧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了古希腊悲剧的本质和人类文化精神的内涵。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这可真是一本让人又爱又恨的书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像走进了一个迷雾重重的森林,尼采那些深邃而复杂的思想,让我有点晕头转向。
但随着深入阅读,我仿佛慢慢找到了一些线索,也开始对悲剧有了新的认识。
尼采说,悲剧源于古希腊的两种精神——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代表着梦幻、形式和美好,就像我们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的那些美丽的雕塑和建筑,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晰、和谐。
而酒神精神呢,则是放纵、狂欢和混沌,像是在深夜的狂欢派对上,人们抛开一切束缚,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次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我们去了一个偏远的山区露营。
白天的时候,阳光洒在草地上,大家一起做游戏、烧烤,每个人都笑容满面,那场景就像是日神精神的体现,美好而有序。
但到了晚上,当篝火燃起,音乐响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开始,大家还只是围着篝火轻轻摇摆,可随着酒过三巡,气氛越来越热烈。
有人开始放声高歌,有人手舞足蹈,甚至还有人在草地上打滚。
那一刻,平日里的端庄、矜持都不见了,大家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尽情地释放着内心深处的情感。
我看着这一切,既感到惊讶,又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这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
在这种狂欢中,人们不再受理性和规则的束缚,而是回归到了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
平日里被压抑的欲望、痛苦、欢乐,都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
而悲剧,就是在这两种精神的冲突与融合中诞生的。
就像我们的生活,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痛苦和挣扎的一面。
我们总是在追求着美好和秩序,但又无法逃避内心深处的混沌和冲动。
再想想那些经典的悲剧作品,比如《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在复仇的道路上犹豫不决,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不正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斗争吗?他想要遵循道德和理性,却又被复仇的欲望所驱使,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个年轻人深深相爱,却因为家族的仇恨无法在一起。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通用6篇)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通用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篇1有时候觉得自己实在太笨了,读了一本书,只是差不多懂了,但对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就完全不知道,马克思一定会认为这是脱离实际的吧,对我来说活学活用真是很难很难…很佩服能把知识尤其是哲学贯彻于人生的人,毕竟大多人只是靠着工具理性和直觉在生活。
贯彻知识与哲学于生存,一定需要很大的勇气,还有对精神的深知和信任。
年轻少不更事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吧…可能只是简单却自以为是的哲学,等步入现实后呢?等哲学真正显露出它的复杂和玄妙呢?我们就像20世纪那群迷惘的人那样,选择“我信,因为荒谬”了吗?17世纪的人生如梦,18世纪的理性光辉,19世纪的浪漫主义,20世纪就步入荒诞了吗?21世纪呢?哲学越来越不愿意让我们轻盈地快乐起来了。
回来写读书笔记,前两章还是相当地浅显易懂。
第一章。
介绍了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精神,就是梦神和酒神精神,两者由希腊意志,结合成为阿提刻悲剧艺术。
梦境在造型艺术上起作用,它直接呈现现象的乐趣。
梦境由“生存的底层”转化而来,其固存于人的性质就由于此,也因此,其愉悦必然性在于画景的反映。
但是即使在幻景达到极致,也可以感受其若明若灭,正如最明澈之人会觉得生活若明若灭。
梦境于阿波罗的掌管下,是完满的,但是它存在界限,即个性原则:苦海中人所寄身的一叶慈舟,在苦难中赖此独处的静观而活。
个性原则与静观是梦境的最高境界,是至美至乐的,也是梦不可逾越的边界。
个性原则崩溃时,人在惶恐之外却产生心灵深处的狂喜,这就是酒神性的显露,随个性原则的摧毁和狂喜醉态产生,“万物与我为一”。
嗯,醉境状态的描写十分宏大淋漓,实在缩写不出来了。
第二章。
梦境与醉境是原始的无人力斧凿的创造力,悲剧艺术家被视为在醉境中受到梦境感召,则“为一”的过程呈现为象征性的梦景图画。
2024年《悲剧的诞生》读后感范文

2024年《悲剧的诞生》读后感范文《悲剧的诞生》是一本由纳巴可福著的经典小说,讲述了一个由困境逐渐走向悲剧的故事。
小说以其深度的思考和犀利的洞察力,让读者对人性、社会现象和命运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读完这本小说后,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首先,这本小说在描绘人物性格和命运时的细腻和精确令我印象深刻。
小说通过多位主要人物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选择和命运。
作者巧妙地刻画了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机,使他们显得立体而真实。
例如,主人公的决定是基于对家庭责任和个人理想的衡量,而反派角色的行为则是出于对权力和自我利益的追求。
这些细节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使得读者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小说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思考。
小说中揭示了社会阶层分化、道德沦丧和政治腐败等现象,使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同时,小说也对个人的道德选择和人类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人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的选择,让我想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这本小说,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思考和反思,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小说给予了我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困境和挫折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最终走向了悲剧。
这让我思考到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无论是在困境中还是在成功之后,我们都需要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意义。
悲剧的诞生不仅仅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和困境,更是因为个体对于内心世界的迷失和不断的妥协。
通过这本小说,我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思考和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总的来说,《悲剧的诞生》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说,它引发了我对人性、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深思。
通过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细腻描写,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思考,以及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这本小说不仅令我感到震撼,更激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这本小说给予了我一次深刻的思想之旅,我相信它会继续影响着我的人生和价值观。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读书心得
《悲剧的诞生》是一本关于悲剧文学发展历史的著作,作者是乔治·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通过对古希腊悲剧的分析,黑格尔探讨了悲剧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对于理解悲剧文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悲剧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内涵。
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一种通过审视人性的矛盾和冲突来达到心灵净化的艺术形式。
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因为某种缺陷或错误而导致了悲剧结局,这种错误往往是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性所致。
通过悲剧的展示,人们可以在审视他人的悲剧命运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从而实现心灵的超越和成长。
此外,黑格尔还深刻探讨了悲剧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悲剧作品所呈现的人性冲突和矛盾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因此悲剧具有普世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悲剧作品的阅读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从而获得更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智慧。
总的来说,阅读《悲剧的诞生》让我对悲剧文学有了更深入的
理解和认识。
悲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永恒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是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这本书不仅拓展了我的文学视野,更让我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我相信,这些启发和感悟将对我的人生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读后感4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1在这本书里尼采开门见山的解释了希腊悲剧产生的内在机制。
指出,是阿波罗精神和狄俄尼索斯精神。
即日神和酒神。
所谓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日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所谓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酒神精神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
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
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尼采把悲剧看作是阿波罗精神与狄俄尼索斯精神而这的合成物。
但是从实质上他更欣赏狄俄尼索斯精神。
这也就是他所说的音乐精神。
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
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这就是尼采所提倡的审美人生态度的真实含义。
“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批判基督教道德,审美的人生态度首先是一种非伦理的人生态度。
生命本身是非道德的,万物都属于永恒生成着的自然之‘全’,无善恶可言。
基督教对生命作伦理评价,视生命本能为罪恶,其结果是造成普遍的罪恶感和自我压抑,审美的人生要求我们摆脱这种罪恶感,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欢乐。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篇)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悲剧的诞生》是一本极具深度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命运的故事。
整个故事充满了悲剧的色彩,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展示了命运对人们的摆布和控制。
主人公面临着无法改变的命运,身受无名的苦难,就像是被困在了一个无法逃脱的魔咒中。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恶习,但都无法逃离自己的命运。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陷入了对命运的思考。
命运,究竟是由我们自己掌握还是被命运所控制?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无论是主人公还是其他人物,他们都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他们却都以失败告终。
作者透过这些故事在告诉我们,命运可能是无法逃避和改变的,我们只能面对并接受它。
读完这本书,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
人生充满了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因素,我们无法完全左右自己的命运。
然而,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和无常中,我们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面对命运的摧残和考验,我们需要勇敢面对,坚持自己的信念,同时也要理解和接纳明白,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命运造就了我们的性格和品格,我们要学会接受并与之和谐相处。
整体而言,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机会。
作者通过精彩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命运的重要性和无情性。
它不仅引发了我对命运的思考,还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现在拥有的一切。
生活中的每一个转折和挫折都有它的意义,我们需要学会从中领悟和汲取经验。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有价值的阅读体验,我会将其中的启示和思考应用到我的生活中。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二)《悲剧的诞生》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揭示悲剧的形成过程,以及讲述悲剧对人类的深远影响,让读者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新的思考。
首先,作者通过对悲剧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向读者展示了悲剧是如何从古希腊时期的祭祀活动演变而来的。
他从祭祀神灵的仪式中引申出了戏剧表演的形式,并解释了悲剧所具有的特征和内涵。
这让我对悲剧的起源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对戏剧表演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新的视角。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3000字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3000字【篇一: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诚如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一书中的抱怨:“哲学家谈悲剧总是不那么在行。
在悲剧问题上去求教哲学家往往是越说越糊涂。
”尼采的文艺理论专著《悲剧的诞生》在笔者看来有如天书。
“写得糟糕,笨拙冗长,令人难堪,稀奇古怪,形象杂乱,很感情化??节拍不匀称,无意于逻辑的澄明,极端自大??”这是尼采自己对本书的评价,笔者深以为妙,故而本文的第一部分将会就自己的理解,将全书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框架结构,将那些年轻人慷慨激昂的大段辞藻刨去,形成一些在我看来最紧要的理论概括。
第二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进一步浓缩和生发,以期对尼采文艺理论有一个本质上的认识并将其置于整个西方文艺思想发展进程中来推断其价值。
第三部分是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笔者认为有价值的,然而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一些尼采的灵光乍现。
最后是作者读书过程中做的一个本书索引。
第一章开宗明义,指出悲剧源于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结合,接着作者向我们阐释了日神倾向与酒神倾向的涵义。
对于这两个核心关键词,尼采却采用了一种晦涩的比喻的修辞,采用“梦”与“醉”两种状态来描述。
中文中有所谓“醉生梦死”的说法,故对于我们而言,何以这两种非正常的思维模式会被尼采对立起来是个费解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日神-梦”这一概念而言。
不妨来看这样的表述:“(日神的形象中有着)那种适度的约束,那种对疯狂刺激的解脱,造型之神充满智慧的宁静。
”[5]学者们据此将日神理论概括为“关于秩序、静态美和明确界限的理论”。
但令我们这些初学者不解的,就在于这样一种“明确的规定性”为什么要用“梦”这一根据我们一般经验是最不真实、不确定乃至荒诞的譬喻来说明。
而尼采自己也说“在梦的现实最栩栩如生的时候,他也还是给我们一种朦胧本质的不良感觉”[7],并将梦的现实称为“幻影”,这种看似前后矛盾的说法成为我们进入尼采美学世界最早遇到的理解上的巨大困难。
而对这一譬喻的理解需要在继续下去的阅读中慢慢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人类的活动(不论体力或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生活,而那些不朽而光辉,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脱颖而出的精华。
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类文明以自己的社会形态、文化风格为原型,创造出了众多特点鲜明的艺术形象。
在这些形象当中,堪称经典,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位,即本文将要讨论的夸父和普罗米修斯。
在讨论他们之前,我必须不厌其烦地补充一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将有助于文章的铺展和读者的理解。
所以请耐心地读下去,肯定会有所受益。
如果我们假定,这两位曾经以人的形式,在大地上行走的话,那么他们大致生活在同一个历史阶段——公元前第三个千年至第一个千年之间。
这个时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即由新石器时代向古代文明时期过渡。
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因为灌溉农业、金属冶炼,和牛耕农用动力的产生和推广,古代文明首先在中东破土而出,然后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各地传播。
在这一时期,中东出现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东边,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古印度文明;在西边,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地中海的波涛和美丽的克里特岛是孕育米若斯文明的摇篮。
紧接着,在亚欧大陆的古代文明之后的,是中美洲的古老文明。
这是一段古代文明焕发活力,欣欣向荣的时期,也是一部反映人类挑战自我,突破自然限制的伟大诗篇。
从新旧石器时代的蛮荒中苏醒过来的人类,仿佛是受到文明之火的启示,他们睁开双眼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强大无边的自然发起挑战。
现在看来,人类无疑是赢得了这场战争,他们成功地开辟了一片自然奇迹之外的广阔天地。
但是,当时的人类决不会有这样的自信,在他们辛劳而短暂的生命中,一定充满着“人生苦短”的慨叹。
在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美索不达米亚,频繁而又无规律可循的可怕山洪,与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时时刻刻摧残着那里脆弱的农业生产;而周边游牧民族军队反反复复的侵略、骚扰,又是破坏文明国家国计民生的一大威胁。
翻阅苏美尔人的文献,我们看到他们用这样文字来抒写对人生感慨。
“只有人,寿命不久长,无论做什么,都如清风一扬。
”在可怕的自然力面前,我们的祖先是十分渺小的,但他们心中涌起的欲望又无法让他们在与自然的对抗中妥协,实际的情况是,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了,在与天地进行的斗争中,他们必须放手一搏,哪怕这是一场必输的战斗。
古人是怎样看待他们与自然力的较量呢?人类的神灵意识,贯穿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
自然力量在他们眼里,化身成为无所不能的神灵,步入文明时代的人类向自然发出的挑战,实际上就是在挑战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心中不敢逾越的权威——神灵。
神界与人界分异的产生,其实是非常合理的,我们无法想象,绝大多数古人会忽视神灵的存在。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对自然力量的惧怕,人类才需要神——那是一种强有力的依靠,不论他降灾还是赐福,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
进入文明阶段的人类没有对神灵的存在产生怀疑,他们依然要仰赖对神灵的信仰才能生存,但与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不同,那时的人类已经敢于接近神灵,去获取神灵的智慧。
我们都知道巴别塔的故事,骄傲的国王集合天下能工巧匠,想要造就一座通天的高塔,结局自然是神战胜了人类,浩大的工程最终在神的干预下半途而废。
这个故事体现了人类对神灵态度的转变,尽管结局是人类遭受了失败,但那种敢于接近神灵、触犯神灵的勇气,是那个时代人类文明所共有的特征,也是众多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精神。
先民们创造的这些伟大的艺术形象,多是以挑战不可战胜的神灵为开始,以主人公受到神灵惩罚的苦难为结束,体现了充满磨难而又百折不饶的人生这一悲剧性的主题。
伟大的悲剧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巅峰,悲剧背后所体现出的人性光辉,甚至超越了其在美学上所能达到的成就。
“宇宙心灵所怀蓄的矛盾,在他看来显然是由于种种不同世界的交错混乱,譬如说,神界与人界,这两者分别来说都是合理的,但是,正因为它们分庭抗礼,所以势必各因其个性而经受痛苦。
当个人英勇地努力追求共性,当他试图跨过个性的界限,从而使自己变成唯一的宇宙生灵时,他定必经受那隐藏在万物本质中的原始矛盾,也就是说,他越轨了,因此受苦。
”——尼采《悲剧的诞生》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形象,他虽然是一个神,但他更像是一个在大地上行走的人类,在对待火的立场上,他和人类是一致的。
这样一个为人类的利益奋斗而不惜背叛自己身份的神灵,我们不妨就把他看作人类中的一位勇士。
当人类走出蛮荒,努力地征服自然,想要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时,他们就已经从内心深处与自己的神灵决裂了,客观地承认神人二界的分野,只会加速这种决裂的发展。
面对生存环境的艰险,文明人不会寻求妥协,正因为这名正言顺的分界,造就了人类与神灵分庭抗礼的局面。
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人类跨越个性的限制,去追求共性的过程,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使自己成为宇宙中唯一的生灵。
但是这种疯狂的行为,又是对神灵权威的冒犯,越轨者必遭受苦难,他会为其所作所为付出痛苦代价。
而这就是其悲剧之所在,冒犯神灵的权威会招致灾难,但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普罗米修斯这样的英雄必须去犯。
他做了,神灵不会给他好果子吃;他不这样做,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
普罗米修斯的人生悲剧,就这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无独有偶,在遥遥相隔万里的东方,黄河流域养育下的中华文明也诞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他就是夸父,那位手持拐棍,只身追寻太阳的巨人。
与希腊人埃斯库罗斯所写故事的背景相同,夸父生活在一个极端寒冷的年代,鹅毛大雪漫天飘洒,遮蔽了太阳火热的脸庞,给行走大地上渺小的人类带去了无边的寒冬长夜。
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巨人夸父表现出了与普罗米修斯相媲美的勇气,告别族人,他要去寻找太阳,为了让太阳回到族人身边,他必须说服这位力量强大的“神灵”。
这一情节的设置,与普罗米修斯为救人类而盗取神火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两个故事稍有不同的地方,只在故事的结果。
普罗米修斯盗取了神火,也受到了惩罚,宙斯把他悬挂在峭壁之上,派巨鹰日日啄食他的肝脏。
夸父的结局是死亡,他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来到了太阳面前,对他说出了自己的诉求,然后悲壮地倒下。
两位代表着人类利益去冒犯神灵的英雄,一个得到的是万年的折磨,另一个则面对生命的终结。
普罗米修斯成功地获得神火,使温暖重回人间;而夸父没有带回他所渴求的太阳,他的同胞并没有获得解放。
但是结局不言自明,在逆境中生机勃勃的人拥有不可战胜的力量,巨人夸父所表现出来的超凡勇气,预示着人类将克服一切艰险,创造出光明璀璨的未来。
在故事最后的部分里,夸父丢在地上的那根拐杖,化作了一片美丽的树林,树上结满了甘甜的果子。
这个美丽的地方,后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行者追寻不止的所在。
个人认为,夸父追日这个悲剧故事,比起埃斯库罗斯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在对结局的艺术处理上要技高一筹。
总之,夸父与普罗米修斯这两位人类英雄的悲剧形象,是人类在历史上试图超越自我,战胜自我,挑战极限过程的完美写照。
在中国,与他们相类似的艺术形象还有填海不息的精卫,和开天辟地的盘古。
他们在悲剧中诞生,在悲剧中寻找超越的动力,亦在不竭的奋斗中得到永恒的生命。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设想,应该把夸父的形象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标志,中华民族在近代的发展充满着挫折和艰辛,只有保持最大的勇气才能支持我们在逆境中前行。
我呼唤当代的夸父,那坚定的巨人,能够忍受大众的奚落和嘲讽,向着那美好而渺茫的希望之林前进,哪怕等待前方的是死亡,也能顽强的前行,为了人类的幸福,挑战那不能超越的极限。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3000字尼采:英文名FriedriehNietzsche(1844—1900)这个在中国广为人知而又知之不多的人物,有着他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点。
他是大学教授,然而他否定其他兢兢业业从事教育的教授工作;他是哲学家,但他异常起劲地反对出现在他以前的诸家哲学。
他高喊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口号: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不仅在东方,就是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就是一个有争论的人物。
尼采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以独特的方式预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
尼采的思想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他谴责自由资产阶级,称他们为因循守旧、苟且偷生的庸人,认为必须否定受理性主义、基督教以及人道主义的影响而日趋没落的西方文明,提倡主观战斗精神和对生活的肯定态度,强调进化即是权力意志实现其自身的过程,人生的目的就在于发挥权力,扩张自我。
鼓吹超人哲学,认为“超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有权奴役群众,而普通人只是“超人”实现自己权力意志的工具。
他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甚至谴责医生拯救病人是一种犯罪。
主张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家就是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的人。
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是《悲剧的诞生》,他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日神的光辉使万物呈现出美的外观,制造一种幻觉,酒神象征着情绪的放纵,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颠狂状态。
我们都很喜欢听音乐,而音乐正是日神与酒神精神的一种综合情绪的表露。
尼采认为,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通过个性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
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快乐,人生的悲剧化作了世界的喜剧,肯定生命,连同它必然包含的痛苦与毁灭,与痛苦相嬉戏,从人生的悲剧性中获得审美快感。
这就是酒神精神的要义。
日神精神就是沉湎于外观的幻觉,反对追究本体,酒神精神却要破除外观的幻觉,与本体沟通融合。
前者用美丽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后者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前者教人不放弃人生的欢乐,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
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
日神精神的潜台词:就算人生是个梦。
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
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酒神精神的潜台词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的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尼采认为权力是生命意志的最高目标,人生就是强弱权力意志的较量过程。
这种权力意志实际上就是用酒神精神改造过的"生命意志",征服异已,使之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工具,这是生命的原则。
因此他将人分为天才和流氓。
一个能否对人和持审美的态度,是肯定人生还是否定人生,归根到底取决于内在生命的强成衰弱。
他还宣称"上帝死了",号召打破偶象,破坏陈腐的传统观念,提倡狂放不羁的酒神精神。
人类的活动(不论体力或智力的)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生活,而那些不朽而光辉,得以长存至今艺术形象,是人类活动在无边的历史长河的淘洗下,脱颖而出的精华。
在同一时期,不同地方的人类文明以自己的社会形态、文化风格为原型,创造出了众多特点鲜明的艺术形象。
在这些形象当中,堪称经典,为我们所熟知的两位,即本文将要讨论的夸父和普罗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