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制弱酸参考1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https://img.taocdn.com/s3/m/d4b578b976c66137ee0619f9.png)
页脚内容1
“一种较强的酸” +“一种较强的弱酸的盐”=“一种较强的盐” +“一种较弱的酸”
H Cl+CH3COO Na=NaCl+CH3COOH说明酸性:HCl>CH3COOH 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
说明酸性:CH3COOH>H2CO3 H2O+CO2+NaHCO3+↓ 说明酸性:H2CO3>
Na2CO3Na HCO3+>HCO3-HCO3-+AlO2-+H2O=CO32-+Al(OH)3↓ 说明酸性:HCO3->Al(OH)3
高考考点: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无论CO2是否过量总只发生
H2O+CO2+NaHCO3+↓
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下列错误方程式来诱导我们上当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Na2CO3+2 ↓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程式)
但是H2SO3的酸性比较强,HSO3-的酸性也比较强。
下面2个方程式是对的
少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SO2+Na2SO3 +↓ ( √ )
足量S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SO2+NaHSO3+↓ ( √ )
少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Na2CO3+↓ ( × )
足量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H2O+CO2 +NaHCO3+↓ ( √ )
在高中阶段,绝大多数是“强酸”制“弱酸”,但是个别特例,“弱酸”制“强酸”
可认为高中阶段唯一的一个“弱酸”制“强酸”的例子是H2S+CuSO4=H2SO4+CuS↓。
强酸制弱酸的条件
![强酸制弱酸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a1b48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2.png)
强酸制弱酸的条件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强酸制弱酸的条件”这事儿哈。
你说这强酸制弱酸,就好像是一场力量的较量。
就好比一个大力士和一个小瘦子打架,大力士很容易就把小瘦子给制服啦。
但这其中也是有条件的哦,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
首先呢,这两种酸得能碰到一起呀,要是它们八竿子打不着,那还较量个啥呀!这就像两个要打架的人,得在一个地方才能干起来嘛。
然后呢,强酸得有足够的“霸气”,就是它得够强,不然怎么能镇得住弱酸呢。
要是强酸自己都弱弱的,那还怎么去制弱酸呀,那不就成笑话啦。
还有哦,环境也很重要呢。
就好像打架得找个合适的场地,要是在沼泽地里,说不定大力士自己都陷进去了,还怎么打呀。
这反应的环境也得合适,温度呀、浓度呀等等,都得恰到好处才行。
咱就说,这强酸制弱酸的条件就像是一场游戏的规则,得遵守了才能玩得转。
要是不遵守,那可就乱套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就想试试强酸制弱酸,结果呢,因为没注意条件,哎呀,那场面,简直不忍直视。
就好像一场闹剧,最后啥也没做成,还搞得一塌糊涂。
从那以后呀,我就知道了,这条件可不能小瞧,得认真对待。
总之呢,强酸制弱酸的条件就像是一个门槛,跨过去了,就能看到精彩的化学反应,跨不过去,就只能在门外干瞪眼啦。
咱可得把这些条件都记住咯,这样才能在化学的世界里玩得尽兴呀!就像那句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强酸制弱酸也得有它的规矩才行呢!哈哈,现在大家是不是对强酸制弱酸的条件有更深刻的理解啦?。
如何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如何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b1141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8.png)
如何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是:弱酸根与强酸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根的反应,也就是弱酸根夺取了强酸的氢离子。
这一原理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制取某些弱酸:例如,通过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可以制取弱酸。
如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H2CO3),这是一个典型的强酸制弱酸的反应。
2、解释某些现象:例如,漂白粉久置失效的原因是由于强酸(如HCl)与次氯酸钙(Ca(ClO)2)反应,生成了弱酸次氯酸(HClO),而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导致漂白粉失效。
3、产物的判断:在某些反应中,可以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来判断产物的生成。
例如,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由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所以会发生强酸制弱酸的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4、酸性强弱的比较:通过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可以比较不同酸的酸性强弱。
例如,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需要注意的是,强酸制弱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除了满足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外,还需要满足复分解反应的其他条件,如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等。
此外,强酸与弱酸盐的反应也可能生成弱酸,但这并不是强酸制弱酸的唯一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https://img.taocdn.com/s3/m/c3abc011bed5b9f3f90f1cc7.png)
强酸制弱酸(强强生弱)规律及应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凡能提供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酸(如HCl、HNO3、及酸式根离子HCO3-等),酸失去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酸的共轭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粒子(离子或分子)都是碱(如NH3、NaOH、Ca(OH)2、及弱酸根离子CO32-等),碱得到质子后生成的粒子则为该碱的共轭酸。
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H+)的转移。
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生成更难电离的更弱的酸碱的一方进行的,即要符合“强酸制弱酸”或谓“强强生弱”规律,可简记为“左强右弱”。
2CH3COOH + CO32-=2CH3COO-+ H2CO3(CO2+H2O)酸(强)碱(强) 新碱(弱) 新酸(弱)[例] 已知下列反应能进行完全:①Na2CO3 + 2CH3COOH =2CH3COONa + CO2↑+ H2O②CO2 + H2O + C6H5ONa=C6H5OH + NaHCO3③CH3COONa + HCl =NaCl + CH3COOH④C6H5OH + Na2CO3=C6H5ONa + NaHCO3则根据“左强右弱”规律可得:失H+减弱,酸性减弱酸( H+ ) HCl CH3COOH H2CO3C6H5OH HCO3-碱Cl-CH3COO-HCO3-C6H5O-CO32-(OH-)得H+增强,碱性增强例如: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远大于第二步电离,第二步电离远大于第三步电离。
今有HA、H2B、H3C 三种弱酸,且已知下列各反应能发生:①HA + HC2-(少量)=A- + H2C-②H2B (少量)+ 2A-=B2- + 2HA③H2B (少量)+ H2C-=HB- + H3C试回答:(1)相同条件下,HA、H2B、H3C 三种酸中,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B> H3C>HA;(2)在A-、B2-、C3-、HB-、H2C-、HC2-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C3-,最难结合质子的是HB- .(3)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H3C + 3OH-(过量)=C3- + 3H2O ;②2HA (过量)+ C3-=2A- + H2C-. [解] 由已知①式得HA>H2C-2B>HA,由③式得H2B>H3步电离,电离度逐级锐减,可得相关微粒酸碱性强弱顺序表:失H+减弱,酸性减弱酸:(H+)> H2B > H3C > HB- > HA > H2C- >HC2-碱:HB-< H2C-< B-< A-< HC2-< C3-< (OH-)得H+增强,碱性增强根据顺序表中上行酸的位置可得第(1)H2B> H3C HA>; 由表中下行碱的位置可得第(2)题答案为C3- ; HB- .在表中H3C位于OH-左上,据”左上右下可反应”得(3)①式的反应可以进行完全.据”强强优先”原则可知随OH-用量的增加,H3C 反应的产物依次是H2C-、HC2-、C3-,因题给OH-为过量,所以H3C反应最后产物是C3-,故第(3)C3- + 3H2O;同理第(3)②题答案是2A- + H2C-.练习: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弱酸(HA,HB)的钠盐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CO2后可发生如下反应:①NaA + CO2 +H2O =HA + NaHCO3②2NaB + CO2 + H2O =2HB + Na2CO3试比较HB与HA酸性强弱。
高中化学酸制酸的规律
![高中化学酸制酸的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e13ec891eb91a37f0115c32.png)
高中化学酸制酸的规律作者:祁媚媚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8期青海乐都县第一中学(810700)祁媚媚酸制酸是中学化学一条重要的反应规律。
一般判断酸制酸的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除了要看酸的强弱还要考虑有没有沉淀、气体、高沸点或低沸点酸的生成。
换句话说,要看整个反应是否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对于判断酸制酸的氧化还原反应能不能发生,一定要看是否是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一、强酸制弱酸酸性较强的酸能够制取酸性较弱的酸,是因为较强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较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可以跟较弱酸的酸根离子结合,形成较难电离的较弱酸分子从体系中“游离”出去,从而导致化学平衡向着生成较弱酸的方向移动。
(依据酸度常数可知常见弱酸的酸性强弱:H2SO3>CH3COOH>H2CO3>HSO-3>HClO>C6H5OH>HCO-3)如:HCl+CH3COONa=CH3COOH+NaCl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H2O+N a2SiO3+CO2=Na2CO3+H2SiO3↓2C6H5ONa+SO2+H2O=2C6H5OH+Na2SO3(SO2少量)C6H5ONa+SO2+H2O=C6H5OH+NaHSO3(SO2过量)NaClO+CO2+H2O=NaHCO3+HClO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C6H5OH+Na2CO3=C6H5ONa+NaHCO3Ca(ClO)2+H2O+CO2=CaCO3↓+2HClO(CO2少量)Ca(ClO)2+2H2O+2CO2=Ca(HCO3)2+2HClO(CO2过量)上述反应中次氯酸钠和苯酚钠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碳酸氢钠,是因为酸性强弱为:H2CO3>HClO>C6H5OH>HCO-3,而次氯酸钙和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是由于沉淀物使离子浓度进一步减少的结果。
强酸制弱酸的例子
![强酸制弱酸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0cc2fd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2.png)
强酸制弱酸的例子
1、硫酸:硫酸(H2SO4)作为一种强酸,与乙醇(CH3CH2OH)可以
形成乙醇硫酸盐(CH3CH2OSO3H)。
当电解强酸硫酸时,H+将结合
乙醇,形成像CH3CH2OH+H2O这样的组分,使得弱酸乙醇被分解,
从而可以制取弱酸。
2、硝酸:硝酸(HNO3)也是一种强酸,可以通过与弱酸滴定,使其
电离出H+离子,从而将弱酸分解释放,如将碳酸氢钠(NaHCO3)滴
定与硝酸,可形成碳酸钠(Na2CO3),同时释放出碳酸的H+离子,
达到强酸制弱酸的目的。
3、溴化物:溴化物(例如NaBr)也可以催化弱酸的水解,其原理是
将溴化物放入弱酸溶液中,溴离子会发生反应,当它与弱酸的H+离子
结合时,可以释放出H2O,从而达到将弱酸转换为无机盐的目的。
4、乙醛:乙醛(CH3CHO)也可以作为强酸来制弱酸,乙醛可以通过
催化氧化反应,将任何有机酸(例如,乙酸,其他醛甲烷)转化为无
机盐,同时释放出H+离子,使弱酸分解,从而形成盐。
5、醋酸及醋酸盐:醋酸(CH3COOH)能够与其他弱酸(例如乙酸)
发生缩合反应,从而使弱酸变成醋酸盐(乙酸乙酯CHHHCOOCH3),
从而将弱酸分解,实现强酸制弱酸的目的。
此外,醋酸盐也可以通过滴定与硝酸,使其发生水解,也可以发生强酸制弱酸反应。
强酸制弱酸的方程式
![强酸制弱酸的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1c6266c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3.png)
强酸制弱酸的方程式引言酸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将强酸转化为弱酸,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强酸制弱酸的方程式以及背后的化学原理。
什么是强酸和弱酸?强酸强酸是指在水中完全离解产生H+离子的酸。
常见的强酸包括HCl、HNO3和H2SO4等。
这些酸溶液具有较低的pH值,呈酸性反应,对其他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弱酸弱酸是指在水中只部分离解产生H+离子的酸。
常见的弱酸包括乙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等。
这些酸溶液具有较高的pH值,呈弱酸性反应,对其他物质的腐蚀性相对较弱。
为什么需要制备弱酸?通过制备弱酸,我们可以调整酸溶液的酸度和化学性质,以满足特定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制备弱酸的情况:1.实验室研究: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中,有时需要使用特定酸度的酸溶液。
通过制备弱酸,可以精确控制溶液的pH值,从而实现预期的实验结果。
2.医学应用:在医学领域,一些药物和化学试剂需要使用弱酸作为媒介。
由于弱酸的化学性质相对温和,能够更好地与其他物质相容,因此在医学应用中广泛使用。
3.工业生产:由于强酸对设备和环境具有较高的腐蚀性,为了保护设备和提高生产效率,一些工业过程需要使用弱酸代替强酸。
强酸制弱酸的方程式强酸制弱酸的过程可以通过中和反应来实现。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比例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一般来说,强酸和弱碱的中和反应可以制备出弱酸。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强酸和弱碱的中和反应方程式:1.HCl + NH3 → NH4Cl2.H2SO4 + NaOH → NaHSO4 + H2O3.HNO3 + KOH → KNO3 + H2O通过这些中和反应,我们可以制备出相应的弱酸溶液。
实验操作步骤下面是制备弱酸的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强酸:取适量的强酸溶液,如HCl溶液,放置于容器中。
2.准备弱碱:取适量的弱碱溶液,如氨水(NH3),放置于另一个容器中。
3.慢慢加入弱碱:将弱碱溶液缓慢加入到强酸溶液中,并同时搅拌两者,直到生成的溶液pH值满足需求。
强酸制弱酸离子方程式
![强酸制弱酸离子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2fd678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a6.png)
强酸制弱酸离子方程式哎,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有趣的化学话题,强酸怎么变成弱酸的过程。
你说这事儿听起来有点高深,但其实就像咱们平时喝的饮料一样,酸酸甜甜,调调味儿就好了。
想象一下,咱们手里拿着一瓶强酸,像是盐酸,别看它名字吓人,其实就像个喜欢闹腾的小孩,见啥都想冲上去。
不过,它也有个好处,就是能变得温柔起来,变成咱们熟悉的弱酸,像醋那样,温柔得多。
强酸和弱酸的区别呢,就好比一杯冰镇可乐和一杯温水。
冰镇可乐一喝就觉得“哇,真刺激”,而温水呢,喝下去就暖和、舒服。
强酸一开始可真是劲儿十足,能跟很多东西反应,弄得周围都冒泡。
不过,慢慢的,如果强酸遇到了一些东西,比如水,它就会“沉淀下来”,变得温柔。
就像个脾气火爆的家伙,突然遇到了温柔的朋友,心情一下就变好了。
这时候,强酸就开始解离,变成了离子。
想象一下,强酸在水里就像一群小分子在舞池里狂欢,嗨得不得了。
它们迅速分开,变成氢离子和一些阴离子。
简单来说,就是强酸的强劲被水稀释了,大家都变得和气生财了。
氢离子在水里可忙了,它四处游走,寻找机会,寻找伙伴。
这样一来,原本强势的酸性就逐渐减弱,变成了温柔的弱酸,像家里那杯醋,偶尔用来调调味,还是不错的。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强酸和弱酸的离子方程式到底是啥。
其实呀,离子方程式就像是化学的速写,简单而又精炼。
咱们以盐酸为例,强酸的化学方程式是HCl,没错,就是这么简单。
它在水里一解离,就变成了H⁺和Cl⁻,这就是强酸的离子方程式。
很神奇吧,强酸和弱酸之间就像一场化学的变形记,瞬间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强酸变成弱酸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就像减肥一样,得下苦功夫。
强酸如果想一直保持温柔的状态,那可得多喝水,别老跟那些强劲的反应物打交道。
咱们知道,很多人想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好结果,但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循序渐进,才能持久。
偶尔来点强劲的反应,反而让你觉得生活充满了变化,像调味品一样。
再说了,弱酸也有它的魅力。
像醋、苹果酸这些,不仅味道独特,还能在咱们的生活中大显身手。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https://img.taocdn.com/s3/m/426df41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9.png)
强酸制弱酸,指的是较强酸(可以是强酸或弱酸)可生成较弱酸。
所谓的强酸制弱酸,指的是较强酸(可以是强酸或弱酸)可生成较弱酸。
即:
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
较强酸+弱酸盐→较弱酸+弱酸。
强酸制弱酸实质及原理是弱酸根与强酸反应,生成弱酸和强酸根的反应,也就是弱酸根夺取了强酸的氢离子。
强酸制弱酸是复分解反应一条重要规律。
这里的“强酸”、“弱酸”指相对的强弱,甚至能呈现酸性的一些非酸类物质,如酚类、两性氢氧化物、酸式盐等参与的反应也可据其酸性强弱运用上述规律来判断其产物。
强酸制弱酸的注意事项:
强酸是可以自主完全电离的酸,要指高锰酸、盐酸(氢氯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硒酸、氢溴酸、氢碘酸、氯酸等。
它们都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人体接触会造成严重烧伤,宜用清水冲洗或苏打水冲洗。
弱酸通常是指其电离常数(Ka)小于0.0001(酸度系数pKa大于4)的酸。
是指在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酸。
如用常用HA去表示酸,那在水溶液中除了电离出质子H+外,仍有为数不少的HA在溶液当中。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04b91313b3567ec102d8a6b.png)
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及其应用陈涛强酸制取弱酸,指的是较强酸(可以是强酸或弱酸)可生成较弱酸。
即: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中学化学通常以H2CO3、的酸性作为比较标准,要求掌握常见弱酸酸性强弱顺序:强酸制弱酸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室制取某些弱酸2. 解释现象漂白粉久置失效的原因:建筑用的粘合剂水玻璃久置会变质:3. 产物的判断①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②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③向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④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⑤向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
不管CO2⑥与溶液混合4. 酸性强弱的比较例1. 以苯、硫酸、氢氧化钠、亚硫酸钠为原料,经典的合成苯酚的方法可以简单表示为:苯苯磺酸苯磺酸钠苯酚钠(及盐和水)苯粉(1)写出②、③、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上述反应判断苯磺酸、苯酚、亚硫酸三种物质的酸性强弱,并说明理由。
分析:(1)②③④(2)答:根据强酸可从弱酸盐中制取弱酸的原理,由反应②、④可知酸性强弱顺序是:苯磺酸>亚硫酸>苯酚。
5. 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例2. 已知酸性强弱顺序为: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B.C.D.分析:由题目信息可知,HA为二元弱酸,它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
2HA2A发生第一步电离,化由于酸性:,所以与反应,只能使H2学方程式为或,正确答案为AC。
6. 除杂问题中试剂的选择弱酸(或弱酸的酸酐)中含有较强酸(或较强酸的酸酐)杂质,通常选择弱酸所对应的酸式盐,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除去杂质。
强酸制弱酸反应规律
![强酸制弱酸反应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148071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3.png)
强酸制弱酸反应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强酸制弱酸这个反应规律。
你说这强酸制弱酸啊,就好像一场力量的较量。
强酸就像是大力士,弱酸呢则是小不点。
大力士一出手,小不点就得乖乖让位啦!比如说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盐酸那可是厉害得很呐,它一碰上碳酸钙,就把碳酸这个弱酸给赶跑了,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这就像是在一场战斗中,强者战胜了弱者,占领了地盘。
咱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事儿呢。
就好比说,你想达成一个目标,那厉害的方法就像强酸,那些小困难就像弱酸。
厉害的方法一用上,小困难就得让路咯!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再比如说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硫酸多牛啊,一下子就把碳酸从碳酸钠里给拽出来了,然后碳酸就变成二氧化碳跑掉啦。
这多神奇呀!这不就跟咱解决问题一样嘛,找到那个最厉害的办法,一下子就把难题给搞定了。
那为啥会这样呢?其实啊,这是化学反应的一种规律。
强酸在水溶液中更容易释放出氢离子,而弱酸相对就弱一些啦。
这就好比是跑步比赛,强酸是飞毛腿,弱酸就是跑得慢的。
飞毛腿一路领先,把后面的甩得远远的。
咱学习化学的时候,可一定要把这个规律给记牢咯。
这样在遇到相关反应的时候,心里就有底啦。
就像你知道了怎么打败一个对手,那还怕啥呀?而且啊,这强酸制弱酸可不只是在实验室里有用哦,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它的影子呢。
你看有些清洁剂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去除污渍的,是不是很有意思?咱再回过头来想想,要是没有这个规律,那化学反应得多混乱呀!就像没有规则的比赛,那还不乱套啦?所以啊,这个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就像是化学反应世界里的一个定海神针,让一切都变得有序起来。
你说,这强酸制弱酸是不是特别神奇?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化学反应的大门。
咱可得好好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呀!这不就是知识的力量嘛!反正我是觉得它超级重要的,你们觉得呢?。
微专题 “交叉法”探究强酸制取弱酸及离子(粒子)共存问题
![微专题 “交叉法”探究强酸制取弱酸及离子(粒子)共存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a174c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d.png)
“ 交叉法”探究强酸制取弱酸及离子(粒子)共存问题33与NaClO 的反应类型1.酸性:H 2A >HB >HA -2312CO 2与NaClO 的反应及其它反应交叉法图示 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3的电离常数K a1=4.4×102=4.7×1022与苯酚钠的反应及其它反应232312A>HA2交叉法图示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例1.25 ℃时,H2SO3的电离常数K a1=1.4×10-2,K a2=6.0×10-8,HCN的电离常数K=6.2×10-10,分析SO22312231 K a2=4.7×10-11,分析SO2与Na2CO3的反应及其它反应由图示可知:SO2与Na2CO3之间有少量、过量问题SO2少量:SO2+H2O+2CO2-3===2HCO-3+SO2-3SO2过量:2SO2+H2O+CO2-3===2HSO-3+CO2实例2.25 ℃时,H2S的电离常数K a1=1.1×10-7,K a2=1.3×10-13,H2CO3的电离常数K a1=4.4×10-7,K a2=4.7×10-11,分析CO2与Na2S的反应及其它反应2222412231 K a2=4.7×10-11,分析H2C2O4与Na2CO3的反应及其它反应(HC2O-4与CO2-3之间有少量、过量),HC2O-4少量:HC2O-4+CO2-3===C2O2-4+HCO-3HC2O-4过量:2HC2O-4+CO2-3===C2O2-4+CO2↑+H2O 【题组训练】1.H2CO3和H2SO3在25 ℃时的电离常数如下,则溶液中不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弱酸H2CO3H2SO3电离平衡常数(25℃)K a1=4.30×10-7K a2=5.61×10-11K a1=1.54×10-2K a2=1.02×10-7A.HSO-3、CO2-3B.HSO-3、HCO2-3 C.SO2-3、HCO-3 D.SO2-3、CO2-3 2.室温下,次氯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弱酸HClO H2CO3H2SO3电离平衡常数(25℃)K a=2.4×10-9K a1=4.30×10-7K a2=5.61×10-11K a1=1.54×10-2K a2=1.02×10-7A.SO2-3、HCO-3 B.ClO-、HCO-3C.HSO2-3、CO2-3D.HClO、HCO-3 3.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弱酸CH3COOH HCN H2CO3电离平衡常数(25℃)K=1.7×10﹣5K=4.9×10﹣10K a1=4.3×10﹣7 K a2=5.6×10﹣11A.H2CO3、HCO-3、CH3COO﹣、CN﹣ B.HCO-3、CH3COOH、CN﹣、CO2-3 C.HCN、HCO-3、CN﹣、CO2-3 D.HCN、HCO-3、CH3COO﹣、CN﹣4.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室温下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微粒组是()弱酸HCN H2CO3CH3COOH电离平衡常数(25℃)K=4.9×10﹣10K a1=4.5×10﹣7K a2=4.7×10﹣11K=1.75×10﹣5A.HCN、HCO-3、CN﹣、CO2-3 B.HCN、HCO-3、CN﹣、CH3COO﹣C.H2CO3、HCO-3、CH3COO﹣、CN﹣D.HCO-3、CH3COOH、CN﹣、CO2-35.某温度下,已知CH3COOH、H2CO3、H2S、H3PO4电离平衡常数下表,则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微粒是() 弱酸CH3COOH H2CO3H2S H3PO4电离平衡常数(25℃)K a=1.8×10﹣5K a1=4.30×10﹣7K a2=5.61×10﹣11K a1=9.1×10﹣8K a2=1.1×10﹣12K a1=7.5×10﹣3K a2=6.2×10﹣8K a3=2.2×10﹣13A.CH3COOH B.H2S C.HS﹣D.H2PO-4 6.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化学式HClO H2CO3电离常数K=3.0×10-8K1=4.3×10﹣7K2=5.6×10-11 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CO2-3+2Cl2+H2O===2Cl-+2HClO+CO2↑B.向NaH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2HCO-3+Cl2===Cl-+ClO-+2CO2↑+H2O 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NaClO+H2O===NaHCO3+HClO 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O2+2NaClO+H2O===Na2CO3+2HClO 7.室温下,部分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弱酸HOOH H2CO3HClO H2SO3电离平衡常数(25℃)K a=1.77×10﹣4K a1=4.30×10﹣7K a2=4.7×10﹣11K=4.0×10﹣8K a1=1.54×10﹣2K a2=1.02×10﹣7A.CO2+H2O+2ClO-===CO2-3+2HClOB.2HCOOH+CO2-3===2HCOO-+CO2↑+H2OC.H2SO3+2HCOO-===2HCOOH+SO2-3D.H2SO3+2ClO-===2HClO+SO2-38.已知常温下,几种物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合理的是()弱酸HCOOH H2CO3HClO H2SO3电离平衡常数(25℃)K a=1.77×10﹣4K a1=4.30×10﹣7K a2=5.6×10﹣11K=2.98×10﹣8K a1=1.54×10﹣2K a2=1.02×10﹣7A.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H2O+2ClO-===CO2-3+2HClOB.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SO2+H2O+2ClO-===SO2-3+2HClOC.碳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CO2-3===SO2-3+CO2D.纯碱溶液中滴加少量甲酸:2HCOOH+CO2-3===2HCOO-+CO2↑+H2O9.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弱酸H2S H2CO3HClO H2SO3电离平衡常数(25℃)K a1=9.1×10﹣8K a2=1.1×10﹣12K a1=4.30×10﹣7K a2=5.6×10﹣11K=2.95×10﹣8K a1=1.54×10﹣2K a2=1.02×10﹣7A.CuCl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Cu2++S2-===CuS↓B.Na2CO3中通入过量SO2:SO2+CO2-3===SO2-3+CO2C.向Na2S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2-+SO2+H2O===SO2-3+H2SD.Na2SO3溶液中通少量CO2:SO2-3+CO2+H2O===HSO-3+HCO-310.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运用上述电离常数及物质的特性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弱酸HCOOH H2CO3HClO H2S电离平衡常数(25℃)K a=1.77×10﹣4K a1=4.5×10﹣7K a2=4.7×10﹣11K=4.0×10﹣8K a1=1.1×10﹣7K a2=1.3×10﹣13A.次氯酸与Na2CO3溶液的反应:CO2-3+2HClO===HCO-3+ClO-B.碳酸钠滴入足量甲酸溶液中:2HCOOH+CO2-3===2HCOO-+CO2↑+H2OC.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中:CO2+H2O+ClO-===HCO-3+HClOD.硫化氢通入NaClO液中:H2S+ClO-===HS-+HClO11.根据表格中电离常数判断下列反应可以发生的是()弱酸H2CO3HClO H2SO3电离平衡常数(25℃)K a1=4.5×10﹣7K a2=4.7×10﹣11K=3.2×10﹣8K a1=1.54×10﹣2K a2=1.02×10﹣7A.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2ClO-===CO2-3+2HClO B.Na2S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2SO2-3+CO2+H2O===2HSO-3+CO2-3 C.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2CO2-3+H2O===SO2-3+2HCO-3 D.NaClO溶液中通入足量SO2:SO2+H2O+ClO-===HSO-3+2HClO12.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或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弱酸H2CO3HClO H2S电离平衡常数(25℃)K a1=4.0×10﹣7K a2=6×10﹣11K=3×10﹣8K a1=9×10﹣8K a2=1×10﹣12A.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CO2-3+2Cl2+H2O===2Cl-+2HClO+CO2↑B.向Na2S溶液中滴加过量NaHCO3溶液:S2-+2HCO-3===H2S↑+CO2-3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H2O+NaClO===NaHCO3+HClOD.向NaClO溶液中通入过量H2S:H2S+NaClO===NaHS+HClO13.常温下,几种弱酸的电离常数如表所示。
强酸制弱酸
![强酸制弱酸](https://img.taocdn.com/s3/m/bb8cf980eff9aef8951e0644.png)
强酸制弱酸作者:张永红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12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2-0075-03中图分类号:G632.479 文献标识码:B[问题由来]强酸制弱酸是中学化学一条重要的反应规律,但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有很多同学对此规律缺乏深入理解,只能机械套用,经常出现一些错误。
为此,我在高三复习课中安排了一定时间,组织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探究了强酸制弱酸及相关反应规律的内涵和外延。
为配合此复习课,编制了一道相关习题。
[问题]强酸制弱酸是复分解反应一条重要规律,这里的“强酸”、“弱酸”指相对的强弱,甚至能呈现酸性的一些非酸类物质,如酚类、两性氢氧化物、酸式盐等参与的反应也可据其酸性强弱运用上述规律来判断其产物。
⑴ HA、H2B 是两种弱酸,有如下关系:H2B(少量)+2A-=B2-+2HA,则A-、HB -、B2-三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的是_______。
⑵酸性强弱除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外,还与溶剂有关,如CH3COOH与HF在液氨中受NH3影响可发生完全电离。
在液氨中CH3COONa+HCl=NaCl+CH3COOH 这一反应能否发生,为什么?⑶某同学实验发现,将H2S气体通入CuSO4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
弄清沉淀是CuS 后,写出了方程式:H2S+CuSO4=CuS↓+ H2SO4 。
但随后他陷入了困惑:这不是弱酸制得强酸了吗?与强酸制弱酸的规律矛盾了。
请你帮他解惑:__________⑷氧化还原反应中也有类似规律:“强氧化性物质制弱氧化性物质”、“强还原性物质制弱还原性物质”,据此判断下列反应能够发生的是()[问题解析]⑴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所以酸性强弱顺序一定有H2B > HB-;少量二元弱酸制取更弱酸时可能生成两种盐:正盐或酸式盐。
如少量碳酸与苯酚钠反应:⑷“强酸制弱酸”、“强碱制弱碱”、“溶解性强的物质制溶解性弱的物质” 等复分解反应规律实际都反映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高能量物质(不稳定物质)生成低能量物质(稳定物质)。
强酸制弱酸原理
![强酸制弱酸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14f021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9.png)
强酸制弱酸原理
强酸制弱酸原理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原理如下:
强弱酸指的是溶液中酸性物质的离解程度,强酸溶液离解得更多,呈现更高的酸度;而弱酸溶液离解得较少,呈现较低的酸度。
强酸制弱酸的原理是将强酸逐渐加入弱酸溶液中,通过酸碱中和反应,使强酸的酸性离子与弱酸的酸性离子结合,形成弱酸的盐和水。
此过程中,酸性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少,从而使弱酸的离解程度减弱,酸度降低。
强酸制弱酸的具体过程如下:
1. 首先,将弱酸溶液倒入容器中。
2. 接下来,逐渐加入少量的强酸溶液,并进行搅拌。
3. 强酸的酸性离子与弱酸的酸性离子发生中和反应,形成弱酸的盐和水。
4. 持续加入强酸溶液,直到弱酸的离解程度达到所需的酸度。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调节酸性溶液的酸度,使弱酸溶液的酸度逐渐减弱,达到所需的目标。
这种原理在许多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例如制备饮料中的果酸溶液、药品中的酸性药物溶液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强酸制弱酸的实验或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入强酸的量和速度,避免过量加入导致酸度过低或产生危险物质。
同时,实验室或工业环境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高考化学中强制弱规律三思
![高考化学中强制弱规律三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93284d7fd5360cba1adb6a.png)
高考化学中强制弱规律三思(值得参考)化学反应中常常遵循“强制弱”的规律,例如“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强酸制弱酸)”,“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则有: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等。
运用“强制弱”规律解题时学会“三思”,就能化拙为巧,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对“强制弱”规律的“正向”思考以强酸制弱酸为例:对于反应HA+B-==A-+HB,我们作正向思考,常归纳成“较强酸+较弱酸盐==较强酸盐+较弱酸”或“强酸制弱酸”。
运用此规律我们可以由已知反应推知酸碱性强弱,如已知反应C6H5ONa+CO2(少量)+H2O→C6H5OH+NaHCO3,根据“强酸强碱制弱酸弱碱”规律可得到结论:C6H5O-夺取了H2CO3中的H+生成了C 6H5OH,而H2CO3失去H+生成HCO3-。
酸性:H2CO3>C6H5OH。
二、对“强制弱”规律的“逆向”思考同样,对于反应HA+B-==A-+HB,我们作逆向思考,实际上此反应可看作A-不能夺取HB中的H+,但B-能夺取HA中的H+,故B-结合H+的能力强于A-,即B-的碱性强于A-。
如已知反应C6H5ONa+CO2(少量)+H2O→C6H5OH+NaHCO3,我们可得另一结论:过量的C6H5O-不能继续结合产物HCO3-中的H+,即CO32-结合H+的能力强于C6H5O-,碱性:CO32->C6H5O-。
酸性:C6H5OH>HCO3-,根据“强酸强碱制弱酸弱碱”规律可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CO32-+C6H5OH→HCO3-+C6H5O-。
现就上述两种思维方法的应用举两例说明:“高考直通车”联合衡水毕业清华北大在校生将于2013年5月中旬推出的手写版高考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该笔记适合2014年、2015年、2016年高考生使用。
凡2013年5月中旬之后购买的高一、高二同学,每年指定日期可以免费更换一次最新一年的笔记。
强酸制弱酸条件
![强酸制弱酸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f5eae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70.png)
强酸制弱酸条件
1. 强酸制弱酸,那得是强酸足够强呀!就像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盐酸那么厉害,不就把碳酸给“逼”出来啦!
2. 想想看呀,要是强酸不够猛,怎么能制出弱酸呢?好比硫酸和碳酸钠,硫酸够强,才能让弱酸碳酸钠现身呀!
3. 强酸制弱酸条件很关键哦!你说要是酸都不强,能制出弱酸吗?就像硝酸和硫化钠,硝酸得有那实力才行呀!
4. 哎呀呀,强酸制弱酸可不能随便来呀!就像磷酸和醋酸钠,没达到条件能成吗?
5. 强酸制弱酸,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像高氯酸和碳酸氢钠,条件满足了,弱酸才会乖乖出现呢!
6. 你们知道吗,强酸制弱酸得有合适的环境呀!比如氯酸和硅酸钠,合适了才能有效果呀!
7. 强酸制弱酸,这是有讲究的呀!就像氢溴酸和亚硫酸钠,没那个条件怎么行呢?
8. 嘿,强酸制弱酸的条件可得搞清楚呀!好比盐酸和磷酸钠,条件不对可就白搭啦!
9. 强酸制弱酸,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就像氢碘酸和氟化钠,满足条件才能成功呀!
10. 要记住哦,强酸制弱酸是有要求的!就像溴酸和硫代硫酸钠,达不到要求可不行啊!
我的观点结论:强酸制弱酸确实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只有在合适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怎么判断强酸制弱酸的化学方程式
![怎么判断强酸制弱酸的化学方程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53b45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54.png)
怎么判断强酸制弱酸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判断强酸制弱酸的化学方程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酸碱性:强酸与弱酸反应,生成物会表现为弱酸的性质。
反应前后质子转移:反应中,强酸会向弱酸转移质子,弱酸获取质子后成为共轭酸。
反应的不可逆性:强酸制弱酸反应通常是不可逆的,因为生成的弱酸共轭酸的酸性较弱,难以电离出质子。
常见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的特征根据上述原则,常见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的特征有:反应物中的强酸:如 HCl、HNO₃、H₂SO₄。
反应物中的弱酸:如 CH₃COOH、H₂CO₃、H₃PO₄。
生成物中的弱酸:反应后弱酸的结构不变,但酸性增强。
生成物中无强酸:反应后不会生成强酸产物。
判断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依据上述特征,可以按以下步骤判断强酸制弱酸化学方程式:1. 识别反应物中的强酸和弱酸: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确定反应物中强酸和弱酸的身份。
2. 判断质子转移:强酸中的质子会转移到弱酸中,生成弱酸的共轭酸。
3. 分析生成物:生成物中只包含弱酸及其共轭酸,且不包含强酸。
4. 验证不可逆性:强酸制弱酸反应通常不可逆,因为生成的弱酸共轭酸的酸性较弱,难以电离出质子。
示例方程式: HCl + CH₃COOH → CH₃COOH₂⁺ + Cl⁻判断:HCl 为强酸,CH₃COOH 为弱酸。
HCl 中的质子转移到 CH₃COOH,生成 CH₃COOH₂⁺。
生成物只包含弱酸 CH₃COOH₂⁺,不包含强酸 HCl。
反应是不可逆的,因为 CH₃COOH₂⁺是弱酸,难以电离出质子。
因此,该方程式符合强酸制弱酸的特征。
强酸制弱酸的k关系
![强酸制弱酸的k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8149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6.png)
强酸制弱酸的k关系强酸制弱酸的酸度常数关系当强酸(HA)与弱酸(HB)反应时,会发生酸解反应,产生共轭酸(HB⁺)和共轭碱(A⁻)。
反应进行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将不再发生变化。
平衡常数(K)表示反应从左到右进行的趋势。
对于酸解反应,平衡常数被称为酸度常数(Ka)。
酸度常数越大,酸的解离能力越强。
对于强酸,Ka非常大,这意味着它完全解离为离子。
对于弱酸,Ka相对较小,意味着只有少部分分子解离。
强酸(HA)与弱酸(HB)反应的酸度常数之间存在一个关系:```Ka(HA) Ka(HB) = Kw```其中,K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等于1.0 x 10⁻¹⁴。
这个关系说明,强酸的Ka值与弱酸的Ka值成反比。
也就是说,如果强酸的Ka值很大,则弱酸的Ka值将很小,反之亦然。
推导过程要推导出这个关系,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平衡反应:```HA + H₂O <=> H₃O⁺ + A⁻HB + H₂O <=> H₃O⁺ + B⁻```对于强酸HA,平衡几乎完全向右移动,因此[H₃O⁺][A⁻]/[HA] = Ka(HA)。
对于弱酸HB,平衡向左移动,因此[H₃O⁺][B⁻]/[HB] = Ka(HB)。
将这两个方程相乘,得到:```[H₃O⁺]²[A⁻][B⁻]/[HA][HB] = Ka(HA) Ka(HB) ```另一方面,水的离子积常数定义为:```Kw = [H₃O⁺][OH⁻]```由于水的解离平衡中[OH⁻] = [A⁻] + [B⁻],因此: ```Kw = [H₃O⁺][A⁻] + [H₃O⁺][B⁻]```将这个方程代入前一个方程,得到:```Ka(HA) Ka(HB) = Kw```应用强酸制弱酸的酸度常数关系在计算混合酸溶液的pH值时很有用。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强酸盐酸(HCl)和弱酸乙酸(CH₃COOH)的浓度,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关系来计算溶液的pH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酸与弱酸盐的反应规律及产物的确定
[规律1]根据“强置换弱”的反应规律和一元弱酸的电离度(或电离常数)可得出如下弱酸的强弱顺序:HNO2>HF>HCOOH>C6H5COOH>CH3COOH>HClO>HCN>C6H5OH>HAlO2。
依此可判断一元弱酸与一元弱酸盐是否发生反应及其反应的产物。
[规律2]在确定弱酸与多元弱酸盐反应的产物时应首先写出两反应物电离和水解的产物,然后再排出这些产物酸性的强弱顺序(通常按“一隔一”排列),顺序表中两边的物质能相互反应,生成相邻的一对中间产物,即左边的反应物足量时生成靠左物的一对,右边反应物足量时生成靠右物的一对。
[例1]写出以下三组溶液混合后反应的方程式:
(1)HNO2与NaCN;(2)HCOOH与;(3)HF与CH3COONa。
解析:根据规律1可写出:
(1)HNO2+NaCN=NaNO2+HCN;
(2)HCOOH++HCOONa;
(3)HF+CH3COONa=CH3COOH+NaF。
[例2]写出CH3COOH与Na3PO4两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解析:根据规律2应首先排出两反应物电离和水解产物酸性的强弱顺序:
(1)当CH3COOH足量时,反应按①进行,2CH3COOH+Na3PO4=NaH2PO4+2CH3COONa。
(2)当Na3PO4足量时,反应按②进行,即CH3COOH+Na3PO4=CH3COONa+Na2HPO4。
[例3]写出H3PO4与Na2CO3溶液反应的方程式。
解析:酸性强弱顺序:
(1)当H3PO4足量时,①2H3PO4+Na2CO3=2NaH2PO4+CO2↑+H2O。
(2)当Na2CO3足量时,②H3PO4+2Na2CO3=Na2HPO4+2NaHCO3。
[例4]将SO2通入Na2CO3溶液中,写出它们反应的方程式。
解析:
SO2足量时,①2SO2+H2O+Na2CO3=2NaHSO3+CO2。
Na2CO3足量时,②SO2+H2O+2Na2CO3=Na2SO3+2NaHCO3。
[例5]将CO2分别通入(1)NaAlO2溶液、(2)NaClO溶液、(3)苯酚钠溶液中,写出各自反应的方程式。
解析:(1)
CO2足量时,①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NaAlO2足量时,②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2)
不管CO2是否足量,只能是NaClO+CO2+H2O=NaHCO3+HClO。
(3)
不管CO2是否足量,只能是+CO2+H2O→+NaHC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