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浅析

摘要: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展现了在极端的社会环境下,世人不同的利己主义思维与表现,将乱世中人性的兽性,为生存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芥川在《罗生门》中塑造的“家丁”与“老婆子”的形象无不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暴露的利己主义以及人性的弱点。芥川通过对家丁的心理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家丁由“恶”到“善”再到“大恶”的多次心理转变。而最终,家丁成为一名通过伤害他人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典型利己主义代表。

关键词:《罗生门》;芥川龙之介;利己主义;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早期的作品,取材于日本古典文学《今昔物语》,主要讲了一个傍晚里罗生门内发生的故事。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精致考究,能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而我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不少的想法,现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正如多数的日本作家是比较喜欢而且善于描写人的内心的细微变化的,芥川龙之介也通过笔下家丁这一人物形象极大地展现了个体从心性健全到人性泯灭、损人利己的心理变化的整个过程。“服侍主人有年却被辞退”[2]的家丁因无家可归躲雨在城门下,思考如何继续过接下来的日子。他反复考虑“要不要不择手段地生活”[2]。这说明原本他只是一名忠诚老实的普通人,并非是天生无恶不作的邪恶之人。他尚存理智和良知,以偷盗为耻,认为勤恳踏实才是生活之本,就是这样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堕落成强盗的。在家丁登上罗生门城楼,发现了老婆子在拔死人的头发时,他是“对一切罪恶的反感越来越强烈”[2],甚至刚刚自己一直在考虑的是否为了生存而做强盗的想法也被瞬间否定了。他人性中的良知在看到老妪不道德的行为时如同火焰般燃烧,从之前的为生存思考的道德选择骤然间清楚起来,身上的正义感也促使着他去遏制自己身上的不道德的想法,而在听完老太婆的叙述后,他的心理再次发生了改变。他为自己为恶找到理由,于是立即付诸实施。将人性的软弱和无原则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生存成为第一需要的时候,在人性善与恶的天平上,人性就倾向了恶。”[1]老太婆为恶有她的理由:女尸活着的时候,用蛇假冒鱼干卖掉赚钱;家丁也有理由:老太婆做的事情实在恶心。而女尸、老婆子和家丁在极端物质条件的威胁下:不为恶,就会饿死。所有人都有正当的理由,人性的善良和诚实就这样消失不见了。

大多著名日本文学家的作品中带着病态色彩,甚至觉得认为这些文学家自身的性格中也存在着某种病态的成分。我相信芥川龙之介的心底,也存在着某个角落,他时常躲进那个角落,暗自揣摩,这世上最恐怖的地狱是什么模样。然后他把一切想象诉诸笔端,努力身临其境——他成功了。在他所创造的地狱里,是经历过地震台风、大火饥荒几度灾难后的京都,一个亦真亦幻的荒凉鬼城。那里连日暮都是难以描述的阴森,狐狸作窝,乌鸦觅食,强盗流窜,尸体遍地。

这样的背景已经足以让作者寒毛直竖,芥川龙之介却不满足于此。简简单单,却鲜明深刻的几句对周遭景象的描述过后,他把笔锋一转,开始写罗生门。

落魄的家将来到了罗生门避雨,只因他无处可去,在这道门的下面,他看见了许多和他一样无处可去的人,死了的,活着的——死了的有许许多多,活着的只有一个。而这个活着的人,却也终将因其与家将发生的联系,而不得不走上绝路。罗生门,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是每一个无处可去的人最后的去处,然而这个去处根本不是去处,走向罗生门,只能走向生命和人性的尽头,走向无路可退的绝望。此处,那种地狱般的氛围已达到极点,读者所能感到的只有无尽的悲惨与恐惧。然而芥川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此。

芥川的伟大,在于他能于无声之处唤起惊雷,以简单的情节超越一切描摹。你以为这已经是极致了,他却用文字告诉你,不是。

人间地狱的极致,表现在家将那一念之间的转变。当老妇人理所当然地阐述了自己作恶的理由,几乎在转瞬之间,家将摇身一变成为魔鬼。他剥下老妇人的衣服,头也不回地置其于死地,所有的人情和人性在难以置信的电光石火之间泯灭了,消失无踪——不禁让每一个读到这里的人惊叹,原来人的本性里那善良的无私的部分,何其脆弱,不堪一击。

小说的结尾处有一句描写,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家将的身影消失之后,老妇人爬到楼梯口向门下张望,却只见到“外边是一片沉沉的黑夜”。这个故事似乎已言尽于此,但我们可以体会到许多作者并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家丁夺取了老婆子的生机,而后扬长而去。在那一刻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只求多活一日的家丁,但何尝不是朝不保夕,难逃一死?只不过勉勉强强将死期推迟一点而已。一片沉沉的黑夜,说的不仅仅是这种一刹那生发且逐渐蔓延的恶,更是连自己被这样的恶全然吞噬之后依然找不到出路这样一个无法否认更无法改变的现实。罗生门是个没有出口的迷宫,是个解不开的死结,是个连绝境都无法概括的绝境。

地狱的背后还有更深的地狱,罗生门的背后还有另外的门,一道又一道,从无结局。

有人认为,小说中老婆子的诡辩“看似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却更展现了她将自身错误归结于外部环境并为自己开脱的诡辩利己主义思维。”[4]对此笔者认为,这并不是老婆子为自己开脱所找的借口。

首先,开脱是指某人找理由推卸罪名,但老妪压根就没认为自己做了什么错误的事,犯什么滔天大罪,就不存在什么推卸罪名了。

其次,一个人会找理由为自己开脱,说明他至少还是要尊严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

基本的面子是要维护的。而在《罗生门》中的老妪很明显早已为了生存扔掉了她所有的尊严,因为在“老婆子们”的眼里,尊严这种东西又不能填饱肚子,甚至它的存在会阻碍到他们的不择手段,所以早已将其舍弃。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的自我价值五个阶段,我们也可知,人只有在满足最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才会去追求更高级别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这就是人的本性。

另外,大多数的读者的观点是:《罗生门》是一部反映人性的自私与利己主义的作品。在这点上无可否认,但我不认为应该把小说归类到讽刺小说里的。在芥川龙之介心中,他是彻底的鞭挞他笔下的恶么?或者是通由恶的表象实际要揭露的是什么?我想,作者想通过小说表达的不是讽刺,而是人性展示。芥川龙之介把人性丑陋的地方不加丝毫遮掩地裸露出来给人看,让人正视人的本性。

戈尔丁曾经说过,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敢于正视罪恶,而不是对罪恶熟视无睹。小说传递的信息不应简单地归入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的类目。问题不是人非善必恶,而是人能够并且必须有自知之明。

我读这篇作品的最大感受是一种作为人的无可奈何,却又无从改变的无奈。读完全篇没有任何唏嘘的情绪,而是冷静的接受了人物本身的展现出的东西,因为这就是人啊,是你、我、他。

芥川写的小说异常平静,似乎不带任何评价的观点。他是以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的角度来描写这一切的。他对人性有着透彻的了解,不带任何情感地站在了超人的高度来看待这一切。

如果说从讽刺小说里可以得到反省,那么从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里我看到的是,作为人的无法摆脱的弱点,人的兽性。关于这种悲哀,只有接受,理解,包容。因为在骂老婆子的同时,其实我骂的是镜中的自己。生而为人的无奈,却又无法做出任何的改变,而只能满心欢喜地接受。

大约芥川龙之介自认的使命也在此吧,他想要医治对自我本性的惊人无知,让人正视人自身的残酷贪婪的可悲事实!

参考文献:

[1]丁璞.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深刻解剖——以《罗生门》《竹林中》为例[J].孝感学院学报,2007,9(5).

[2]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 高慧勤,编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6.

[3] 沈远.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利己主义思维的解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4] 刘洋.芥川龙之介与其代表作《罗生门》[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