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艺术百花园 语文主题丛书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名称】语文【年级册数】六年级上册【课题标号和标题】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伯牙鼓琴》。

【教材内容分析】第七单元围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文言文二则》中的《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对于伯牙破琴绝弦这个行为及知音的理解可能略有难度,作为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困难。

不可枯燥讲解,要让学生作一定理解即可。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再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再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归纳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探究策略【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情景感悟法点拨引导法【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板块一:诗句导入,揭题释题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这篇文言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4.通过预习,课文介绍了两个人物,他们分别是?(俞伯牙、锺子期)提示:注意“锺”字的书写。

仔细观察插图,分辨谁是俞伯牙,谁是锺子期?在书中插图标注出来。

三年级语文主题丛书

三年级语文主题丛书

三年级语文主题丛书
三年级语文主题丛书是一套配合三年级语文教学的丛书,它以一个主题为线索,通过多个文本和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这套丛书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主题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例如"走进大自然"、"体验成长"、
"感受传统文化"等。

这些主题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文学习目标紧密相连。

2.课文:每个主题单元下有2-3篇课文,这些课文涵盖了诗歌、散文、故事等
多种文体,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呈现主题。

课文内容通常富有童趣,适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活动与探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每个主题单元还设计
了一些活动和探究任务。

这些活动包括朗读、表演、讨论、写作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拓展阅读:在每个主题单元的最后,还提供了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包括相关
主题的诗歌、故事等。

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学生课下自主阅读的素材,以拓宽视野和增加阅读量。

三年级语文主题丛书用于配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综合能力。

这套丛书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1/ 1。

六年级主题学习丛书附答案

六年级主题学习丛书附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练‎习题班级姓名好书就像良‎师益友一样‎陪伴在你们‎身边。

当你们打开‎书本接触到‎那一行行生‎动、鲜活的文字‎时,我们的内心‎也不由得随‎着文字而涌‎动着……书在早晨是‎新鲜的空气‎,书在中午是‎温和的阳光‎,书在夜晚是‎快乐的梦乡‎……孩子们,多读点书吧‎!一、填空题1、《可爱的中国‎》中,作者方志敏‎把中国叫做‎(妇人),把日本叫做‎(小姑娘),把欧洲、美洲叫做(华贵的太太‎)。

这些不同的‎比方,显示了国家‎的差异。

2、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的“七子”分别指:(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3、(大英博物馆‎)一向被人为‎是中国之外‎藏有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4、校长高震东‎在演讲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所以要把“匹夫有责”改成(我的责任)。

5、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是(姚明)。

6、说自己“只写了几个‎音符”的伟大的音‎乐家是(贝多芬)。

7、四川地震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很大灾‎难,但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多难兴邦。

”我们在地震‎后感受到了‎“芭蕾女孩”李月的坚强‎。

8、齐国三杰指‎(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0、当了16年‎船长的全在‎泳不会不知‎道船公司的‎规定:(不能搭载任‎何乘客)。

11、责任高于(一切),成就源于(付出)。

12、我国四大民‎间故事有(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

13、我国民间艺‎术有(剪窗花)、(做泥哨)、(扎风筝)、(吹糖人)。

14、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联)起源于(桃符)。

15、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16、(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湖泊。

17、青藏高原赢‎得了(“世界屋脊”)的称号。

18、《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六年级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二册试题

六年级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二册试题

六年级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二册试题一、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字母填在括号里。

(50分,每小题5分)1、春秋时期,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当上齐国国君的是()A 管仲B鲍叔牙2、公元前266年,劝谏赵太后答应齐国出兵条件的是()A蔺相如B触龙3、秦朝时,一次又一次劝谏秦王的艺人是()A优旃B触龙4、北宋年间,()劝谏宋神宗放弃征调民间车辆的诏令。

A沈括B王安石5、《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执法如山,公正严明,他挥泪斩()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A王平B马谡6、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坚持带领师生进行地震演练,地震时师生安然无恙。

A叶志平B林震7、下列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三杰”的是()A公孙捷B田穰苴8、春秋时期,()出使楚国不辱使命。

A晏子B田穰苴9、《孔明挥泪斩马谡》的作者是()A罗贯中B施耐庵10、下面是北宋沈括的作品是()A《梦溪笔谈》B《资治通鉴》二、判断对错。

对的打对号,错的打错号。

(50分,每小题5分)1、《优美的琴声》中,小姑娘璐丝和他的爸爸都十分同情老乞丐。

()2、著名政治家邱吉尔在参加竞选时不幸落选了,为此他十分懊恼。

()3、《你是一盏灯》中专业军士夏商帮助长途汽车司机修好了抛锚的汽车。

()4、北美洲的动物树狨能够经历漫长的生存竞争而不被淘汰,是因为他们体型庞大,力量强大。

()5、作家梁晓声的父亲是一位职业演员。

()6、美国小姑娘凯瑟琳被称为“蚊帐大使”。

()7、读了主题丛书第二册,我懂得了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们应该宽容,不应怀恨在心。

8、在21世纪的竞争社会里,我们要把每一次成功的机会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要给别人机会,更不能给别人创造机会。

()9、《8乘8等于几》中的王老师用竹片子打学生陈石头的手,他是个没有爱心的可憎的老师。

()10、世界上最美的力量是爱,它能创造奇迹。

()。

语文主题丛书

语文主题丛书

语文主题丛书
语文主题丛书是一系列以语文学科为核心的图书,涵盖了语文阅读、写作、文学欣赏、语法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丛书旨在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主题丛书系列:
1.《中学语文丛书》:该系列图书适合中学生阅读,包括文言文选读、现代文选读、名
篇欣赏、作文技巧等内容。

2.《小学语文丛书》:这个系列主要针对小学生,涵盖了阅读、识字、写作等方面的内
容,并配有练习题和活动。

3.《古文观止丛书》:这个系列重点介绍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古文,
提高阅读水平。

4.《现代文学丛书》:该系列图书包含了许多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
歌等,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文学作品。

5.《写作指导丛书》:这个系列的图书主要关注写作技巧和方法,包括写作思路、结构、
修辞手法等方面的指导。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语文主题丛书系列,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系列和出版物可供选择。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年级水平选择适合的丛书来提升语文能力。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一》教案+教学反思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2.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3.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4.选择课内外阅读的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按要求讲给大家听。

5.完成童话: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

6.学习列一个简单的提纲,根据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完整。

7.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8.自改习作,并和同学交换修改。

【重点】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2.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3.学生能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并根据提纲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完整。

4.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难点】学生在讲童话、寓言故事时,要把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讲得清楚明白,能运用不同的语调讲述。

在童话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理表达出来。

【教具、学具】1.教具:PPT课件、童话或寓言故事的动画片、《假如我有一只尼尔斯的鹅》续写习作一篇。

2.学具: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

【授课类型】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感悟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对字义的理解并认识破折号的作用。

2.积累12个来自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3.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寓言诗,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初步了解寓言诗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课文中哪些句子中间出现了破折号?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展示带破折号的句子。

)2. 认识破折号。

A、学生读句子,理解题意。

B、学生交流,你获取了那些信息?C、总结破折号常用的4种用法。

(课件出示破折号的几种常用用法。

)D、拓展练习。

二、温故知新1.字义的理解。

A 学生自由读,弄清题意。

B 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C 拓展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期全册教材分析5篇范文

六年级语文上期全册教材分析5篇范文

六年级语文上期全册教材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上期全册教材分析六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材分析汝南县金铺镇金铺小学李宏伟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

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1、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加强整合,使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3、加强导学功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口语交际•习作”的编排,加强指导,明确要求5、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6、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2、识字、写字教学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1)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1)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百花园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语文百花园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语文百花园中的诗词欣赏、成语接龙、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指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理解诗词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 学习并掌握成语接龙的技巧,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成语接龙的技巧,阅读理解的深入分析。

2. 教学重点:诗词欣赏,写作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成语接龙卡片,阅读理解练习册,作文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语文百花园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花园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欣赏:带领学生朗读诗词,分析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成语接龙: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词汇量。

过程细节:分发成语接龙卡片,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章主旨。

5. 写作指导:以语文百花园为题材,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写作要点,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欣赏:列出本节课所学的诗词,标注重点词汇和句子。

2. 成语接龙:展示成语接龙的规则和部分成语。

3. 阅读理解:列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和主旨。

4. 写作指导:列出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语文百花园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现场写作的作文。

2. 成语接龙练习:每人至少完成5个成语接龙。

答案:根据学生完成的成语接龙,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诗词和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成语大会、诗词朗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成语接龙的技巧和词汇量的积累。

2. 阅读理解的深入分析和信息提取能力。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单元新主题丛书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三单元新主题丛书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简介教材内容:生活处处有真情。

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1、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课文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六、重组单元教材:七、备注:(学法指导)本组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生活处处有真情,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人物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因此,在学习中希望能建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读,了解文章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人物的善良的心。

六年级 第一单元“神话与传说”单元整体设计

六年级 第一单元“神话与传说”单元整体设计

P36《美狄亚智取金羊毛》
课后阅读
3
4
P65《龙女盗神鞭》
P76《龙女拜观音》
5
P68《孟姜女》
PART
3
精读导学课
PART
3 教学过程
1 2 4 6
词语闪视
眼机能训练
回顾课文内容
3 5合作探究丛书阅读源自练笔PART3
自主批注
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
根据学法提示, 找到重点词句, 在书上批注。
组长组织,组员 根据批注内容汇 报,小组长安排 发言。
了解单元主题和训练重点;了解每篇课 文的主要内容;把每一篇课文读通读顺。 学习“对比”这一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 特点。 学习运用“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 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 达的深刻意义。 体会文本记叙的顺序;如何展开合理的 想象把内容写具体;运用“心理描写” 表现人物的特点。

感受最深段落
PART
2
课文主要内容,朗读 回顾课文主 要内容。 欣赏段落,小组间评 价、补充。
快速浏览
小组汇报
1
自然导入
出示单元导语, 明确单元主题。
2
3
合作交流
组长组织组员, 全员参与。
4
5
习作放题
布置习作要求, 总结写法。
PART
2
1
P32《西王母》
2
由课内延伸至课外,走进神话故事,学 习阅读方法,培养语感,拓深对文本的 理解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大胆展开想象,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 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完成百花园一联系,认真修改自己的作 文。
PART
1
单元预习课
PART
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

第七单元《艺术之美》主题阅读【单元人文主题】艺术之美: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一段美好的艺术之旅。

【阅读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阅读策略】第一步借助品评体会艺术之美。

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文章中人物对艺术作品的解读和概括性的语言来体会艺术形象。

如,《伯牙鼓琴》中没有明确描写伯牙琴技的高超,而是通过锺子期听琴声发出的感叹“巍巍平共大山”“汤汤乎若流水”进行描写。

我们可以借助锺子期的语言来根象琴声,去揣摩音乐所描述的画面。

第二步借助由艺术作品引起的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体会艺术作品激发了怎样的相象。

如,《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的琴声激起了皮鞋屏的相象他仿佛看到了月亮从大海上升起来的场景。

2.借助他人的想象或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构建画面,体会艺术境界。

如,读《月光曲》一文,我们可以借助穷困的兄妹俩的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兄妹俩当时的感受,从而体会贝多芬高超的艺术境界。

第三步借助表演场面的描写感受艺术之美。

我们可以借助动静结合的表演场面描写来感受艺术之美。

如,《京剧趣谈》中,“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写出了舞台上激烈打斗中夏然而止的定格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动感十足、以虚显实的艺术风格。

【精选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1.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2020年春季学期部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指定配套阅读书目

2020年春季学期部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指定配套阅读书目

2020年春季学期部编版语文教材(下册)“快乐读书吧”阅读书目推荐以下为统编版语文教材(下册)“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书目(一至六年级下册)
该书籍的特点:为保证老师学生读到版权原著全译本尽量做到无删减,同时为章节配有手工插画,使书籍体现图文并茂的阅读效果,有声朗读情景式背景音乐专业情景配音朗读。

相对应年级配套有阅读练习册,更好的配合老师完成阅读指导及开展读书比赛,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提升阅读质量。

为提供保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读到相关书籍,部编版语文教材(下册)“快乐读书吧”指定阅读书目推荐选择统一版本购阅,方便师生及家校共读、指导和分享。

建立与学生日常阅读的联系,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读书,形成家校合一同进共读。

附表1.推荐书目
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阅读书目(下册)
说明:
1.“快乐读书吧”作为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组成部分,供师生在课堂上和课外阅读交流使用。

丛书选材古今中外名家名篇,涵盖了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文学作品。

2.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语文百花园五教案5篇

语文百花园五教案5篇

语文百花园五教案5篇语文百花园五教案篇1教学主题:语文百花园所属学科:语文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建议学时数:1学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上中下构造的字和书写规律。

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好处。

3.朗读并背诵诗歌,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

二、内容分析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五个题目,识字写字方面主要让学生把握上中下构字的书写规律;语文学问方面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拟人化的句子;结合生活实际(此时正直新春前夕)安排了古诗《元日》的学习和背诵;阅读古代成语故事;最终安排了“能说会道”,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力量和交往应对力量。

重点:培育学生阅读的力量。

难点: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本单元是依据孩子们感兴趣的古代诗歌,成语故事,以及为主安排的,另外还有一些有关写怎么写好字的教导,和能说会道的安排,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

四、设计思路本次教学设计表达了语文综合学问的运用,旨在让学生联系旧知探求新知,拓宽学问面。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参加、自主探究,通过观看、思索、实践、体验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日,教师带大家到语文百花园八走一走,那里有一道道难关,只要你有开启才智的钥匙,就能翻开它们。

你们情愿和教师一起去闯关吗?二、“闯过写字关”第一题,我会写1、出示“带、壳、常、茶”四个汉字,指导观看。

师:写英雄字,不但要多写,还要会用眼睛观看,会专心思索,请看这四个汉字,在构造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书写时中间局部与上下两局部怎样搭配?2、了解上中下构造的字的一般书写特点。

(中间局部与上下局部相照应,一般是托住上局部,掩盖下局部,使汉字看起来构造紧凑。

)3、教师示范写“带”,引导学生描红,书写。

4、依按例子,练习写“壳、常、茶”。

三、“闯想像关”——其次题,读一读,想一想1、自由地、反复地朗读句子,看谁能有所发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乘想象之舟 品艺术之美》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乘想象之舟 品艺术之美》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任务群教案第7单元《乘想象之舟,品艺术之美》本单元围绕着 “艺术之美 ”的人文主题 , 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 文 ,在内容上涵盖了音乐 、绘画 、戏曲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折射出浓厚的艺术魅力 。

同时 “口语 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相关内容也都紧扣这一主题 ,让学生先从课文中感受艺术之美 ,进而 联系现实生活 。

从纵向上来看 ,这是教材首次出现 “艺术 ”这一人文主题 ,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 同形式的艺术 ,对艺术有初步的感知 ,能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 ,发现 、感受艺术 之美 ,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艺术之美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 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个学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

对于想象力的培养 ,低学段便已涉及 , 中 、高学段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

如下表 :册 别单 元 阅读要素 三上 第 三单元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

三上 第 四单元 一边读一边预测 ,顺着故事 情 节 去 猜 想;学 习 预 测 的 一 些 基本方法 。

三下 第一单元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

三下 第五单元 走进想象的世界 ,感受想象的神奇 。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 自 然之美 。

四上 第 四单元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

六上 第一单元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

六上 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

由此可以看出 ,教材对 “想象”这一要素的安排呈现螺旋式上升 ,对想象能力的要求从虚构 “童话”的想象 ,逐步过渡到现实生活的想象(如 “自然之美 ”) ,再到虚构与现实之间的艺术之美 的想象 ,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层次的递进 。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 “写 自 己的拿手好戏 ,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 习作主题是 “我的拿手好 戏 ”,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 ,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 语文要素分析 人文主题分析技能方面的感悟。

统编版语文三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走教材梳理及教学建议——进童年百花园 -感受其中真善美

统编版语文三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走教材梳理及教学建议——进童年百花园 -感受其中真善美

统编版语文三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走教材梳理及教学建议——进童年百花园?感受其中真善美走进童年百花园感受其中真善美——三年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梳理及教学建议一、教材解说本单元围绕“多彩童年"这一主题,编排了儿童组诗《童年的水墨画》、小说《剃头大师》、散文《肥皂泡》及名人故事《我不能失信》、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和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呈现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二、单元要素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1.要素的纵向联系这个要素是从理解词语到二年级“读句子想画面”,借助画面唤醒学生的感性经验理解句子意思。

三上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为三下六单元“理解难懂的句子”提供了思考路径及方法指导。

三年级下册“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旨在让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句子自由选择方法,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理解句意,为四年级下册一单元“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段落过渡到篇章理解体会打好基础。

2.单元内要素的关系课后题是落实要素的抓手,从不同的角度承担着落实要素的任务,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能力。

课文的内容和习作是紧密联系的,课文内容为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其中《剃头大师》和《我不能失信》这两篇课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承担着教给学生写出人物特点的任务。

《剃头大师》通过写小沙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的表现,突出小沙胆小的特点。

《我不能失信》通过写宋庆龄因为答应教小珍叠花篮,放弃去伯伯家的事例,表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品质。

习作中的泡泡语也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表现和举事例来写出人物的特点。

这为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写出人物的特点做个铺垫和引导。

三、单元任务群架构本单元的内容采用“顺序法"进行单元任务群的架构。

四、单篇任务型教学例举童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故事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伙伴是多姿多彩的,童年的时光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阅读描写童年的诗歌、故事,总能让人想起自己童年中很多的经历和情景,让我们走进童年百花园,感受其中的真善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2、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3、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播放《高山流水》的乐曲,这首乐曲背后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伯牙鼓琴》,齐读课题,理解“鼓”字。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指名读文章2.认识“哉”,读好语气词“乎”,师范读句子,生练读。

3.齐读课文三、依法自学,理解文意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意思2.交流反馈,师点拨指导关键字词的意思3.带着理解再读课文四、感悟知音,体会情感(一)感遇知音之喜1.师:我们知道伯牙和子期,一个会弹,一个会听,具体从文中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2.生反馈。

3.当我们读到“巍巍乎”的时候,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当读到“汤汤乎”又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4.琴声是无形的,而子期却可以从无形的琴声感受到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你又有什么话想说。

5.我来做伯牙,你们来做子期。

师生合作读文6.你们觉得伯牙的琴声里除了这高山和流水,还会念些什么呢?仿照句式,补充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_____,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__。

7. 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皆在伯牙的琴声中,为什么我们的课文却只写了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补充资料: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②之风,山高水长③。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注释】①泱泱:形容水深无边的样子。

②先生:指严子陵。

③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比喻志向远大,胸怀宽广。

学生自读自悟,理解高山流水的深意。

(二)痛失知音之悲1.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他们二人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秋天再来相会,谁料第二年秋,伯牙满怀欣喜地赶来与子期相会,迎接他的却不是子期的人,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魏、哉、弦”等五个生字。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

4.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欣赏。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体会朋友间知音难觅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生齐读)过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被古诗中浓浓的情谊所打动!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走进一篇和友谊有关的古文《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的字词,指名读。

齐读。

师强调需注意的字音: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2.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生拿笔画停顿。

师: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请大家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停顿和延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4.点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应放在首位。

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深入理解,并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

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适合反复诵读,所以在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三、初解知音,理解文意1.我们以前也学过文言文,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吗?(师指名学生回答,并小结板书::①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相关资料;②联系上下文;③反复朗读,用心思考。

)2.学生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主题学习艺术的百花园听琴记◎邓拓西城秋色好,来听梓桐鸣。

渐识琴中趣,频劳弦上声。

普贤遗古调,诸老寄高情。

欸乃余音远,大河此日清。

目录contents古风遗韵精读1 画龙点睛/[唐]张彦远 (2)2 正午牡丹/[宋]沈括 (3)略读3 停鼓望云/[宋]王辟之 (5)4 顾况/[唐]张固 (7)5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唐]李白 (9)6 写意/[唐]牟融 (10)7 画竹题记/[清]郑燮 (11)余音绕梁精读8 音乐的光芒/赵丽宏 (14)9 秋天的音乐/冯骤才 (21)略读10 音的世界/[日本]宫城道雄 (29)11 小溪巴赫/肖复兴 (34)12 音乐与我/王蒙 (39)13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45)14 夜筝/[唐]白居易 (49)15 省试湘灵鼓瑟/[唐]钱起 (50)16 余音绕梁/《列子》 (52)戏曲天地精读17独具风韵的脸谱/韩士奇 (55)18文武场(节选)/徐城北 (59)略读19盛年盛况/徐城北 (62)20忆刘宝全先生/马连良 (65)21西皮流水/高洪波 (70)22秦腔(节选)/贾平凹 (74)23看马戏(节选)/秦牧 (79)24童年漫忆(节选)/孙犁 (85)25我看舞蹈的美/梁衡 (89)26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节选)/(唐)杜甫 (94)翰墨飘香精读27 怀素《食鱼帖》/黄裳 (96)28 蒙娜丽莎之约/王克难 (100)略读29 醉僧——大书法家怀素的故事/郭谕 (103)30 吴道子画水/张东甲 (106)31 台北故宫看画小记/冯骤才 (111)32 为什么学图画/丰子恺 (115)33 大胆练习写字/邓拓 (120)经典诵读34 虞美人/[五代]李煜 (123)35 相见欢/[五代]李煜 (124)36 清平乐/[五代]李煜 (125)37 好学近乎知/《中庸》 (126)38 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127)39 卖油翁/[宋]欧阳修 (128)整本书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海伦.凯勒 (130)古风遗韵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工艺品....经典的文言小故事语言简洁,凝练处显真知。

或是古人交谊,或是古典艺术之美,又或是少年的机智聪慧,我们总能从中感受到深刻的道理。

快来读读“古风遗韵”这组文章吧,边读边想象古诗文描述的情境,看看哪些人或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精读➊画龙点睛张僧繇(yáo)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①曰:“点之即②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④,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⑤在。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

他常常说:“点画了眼睛,龙就飞走了。

”人们都认为他说大话,他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

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那里。

①每:常常。

②即:就要。

③诞:大话,虚妄。

④须臾:片刻,一会儿。

⑤皆:全部。

※ [宋]沈括欧阳公尝①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②。

丞相正肃吴公③与欧公姻家④,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⑩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⑥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有带露花,则房敛⑦而色泽⑧。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心意也。

①尝:曾经。

②精粗:精细和粗劣。

这里指画作品质的好坏。

③正肃吴公:吴育(1004--1058),字春卿,谥号正肃。

④姻家:儿女亲家。

⑤披哆(chǐ) :披散,此处指花朵打蔫的样子。

哆,张口的样子。

⑥黑睛:瞳孔。

⑦房敛:花冠收拢。

房,花冠,花瓣的总体。

敛,聚拢。

⑧色泽:颜色光润。

泽,光泽,润泽。

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上画的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

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

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

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披散发蔫而且颜色显得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

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冠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润。

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

”这也就是善于推求古人笔下的意境啊!略读❸停鼓望云※ [宋]王辟之翟院深,营丘伶人①,师李成山水②,颇得其体③。

一日,府宴张④乐,院深击鼓为节⑤,忽停挝⑥仰望,鼓声不续。

左右惊愕。

太守召问之,对日:“适乐作次⑦,有孤云横飞,淡伫⑧可爱。

意欲图⑨写,凝思久之,不知鼓声之失节也。

”太守笑而释之。

①伶人:乐师。

②师李成山水:师从李成学习山水画。

李成,五代时期山水画家,有“山水第一手”之称。

③体:体式。

④张:设置。

⑤为节:打节奏。

⑥挝(zhuā):敲打。

⑦适乐作次:刚才乐曲演奏的过程中。

⑧淡伫:形容云朵明净安闲。

⑨图:画。

译文翟院深是营丘的一个乐师,他拜著名画师李成为师,学习山水画,深得李成绘画的精髓。

有一天,太守府大宴宾客,设音乐演奏助兴,翟院深负责敲鼓打拍子,忽然他停止敲打向天仰望,鼓声也停了下来。

周围的人都非常吃惊。

太守把翟院深叫来询问原因,翟院深回答说:“刚才乐曲演奏过程中,我看见天上有片云飞过,云朵明净安闲,惹人喜爱。

我非常想把它画下来,思考了很久,不知道鼓声没有跟上节拍。

”太守听了以后大笑,原谅了他。

4 顾况※ [唐]张固尚书白居易①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②。

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日:“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乃披卷③,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①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因触忤当政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又提为朝官,出任为杭州、苏州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传下来的诗近三千首,另有其他著作,均收在《白氏长庆集》里。

②顾况: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进士,曾任著作郎(朝中主管撰拟文字的官员),是中唐著名诗人。

(按:顾况任著作郎时,白居易尚未出生,后来白居易到长安时,顾况又早被贬到地方上去。

因此“白以诗谒顾”一事只是传说故事。

)③披卷:揭卷,这里指揭开诗册译文白居易初次来到京城长安应试,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会名士顾况。

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开玩笑说:“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等到翻看诗稿时,首篇写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顾况连声叫好,并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在长安居住下去又有什么难的!”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大加夸赞,白居易的诗名就传开了。

❺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闲夜坐明月①,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②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译文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①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②种期:指钟子期。

(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俞伯牙停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命伯牙要表达的内容,钟子期都能听出来。

❻ 写意※ [唐] 牟融寂寥荒馆闭闲门,苔径阴阴屐少痕。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冷落客心存。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醉后曲肱①林下卧,此生荣辱不须论。

译文寂寞寥落的房中闲门常关,苔径上不见足迹。

年老仍旧癫狂功名梦断,他乡为客忍受冷落贫寒。

高山流水的琴曲弹奏三遍,明月清风中将杯中酒喝干。

酒醉后曲肱而枕在林下,此生的荣辱不再放心间。

①曲肱(g ōng):弯曲着胳膊。

❼ 画竹题记[清]郑燮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①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②其中,甚凉适③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④,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⑤,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⑥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⑦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新篁(huáng):刚长出的竹子。

②塌:床。

③凉适:凉爽舒适。

④围屏骨子:屏风架子。

⑤窗棂(líng):窗子上构成格子的木条棂,旧时窗户上的雕花格子。

译文我家有草房二间,房子的南面种有竹子。

夏天,新竹刚刚长出嫩叶,苍翠碧绿,光亮照人,在里面放一张小床,非常凉爽舒适。

在秋冬交替的时节,拿来屏风的架子,去掉两端,横起来安放就成为窗格,然后用均匀洁白的薄纸把它糊起来。

在风和日暖的时候,受冻的苍蝇碰在纸上,发出咚咚的像敲打小鼓的声音。

在那时,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难道这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凡是我画竹,没有老师的传授,大多都是从纸窗上、墙壁上、日光下、月影中受到启发而画出来的。

余音绕梁※《列子》美妙的音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的确,艺术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正如斯宾塞说的那样,“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请你用心读读“余音绕梁”这组文章,边读边思考:文中作者在倾听大自然、欣赏艺术时,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精读8音乐的光芒※ 赵丽宏 深夜。

无月,无风。

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

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静。

静得使人想到死亡。

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h é),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j ūn) 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难熬的寂静。

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 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

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

世界复又静寂。

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涵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

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zh ù)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

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