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充分利用全省各地民俗风情绚丽多彩的特色,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大量游客的到来,对当地民族文化造成了破坏,促使民族文化日渐消亡,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已是刻不容缓之事。

1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现状

民族文化旅游是指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引导旅游者对民族文化特点进行审美观光的旅游市场和旅游活动。

云南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是我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种民族

中,云南就有52种。其中,人口超过5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数为1596万人

(2003们数们,占当们全省总人口数的36.47%,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99%,分布于8个自治州和29个自治县,民族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枯族、侃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等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是云南特有的民族。1.1

民族文化旅游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众多的少

数民族,浓郁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结合丰富的自然美景,成为云南旅游的资源优势,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2004们,云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120万人,其中国内游客6010人,海外旅客

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庞英姿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史系,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成为云南省经济的新增长点,但也带来民族文化遭受严重破坏的问题,本文就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保护提出了相关对策措戒戒【关键词」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F 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45(2007们05-0007-04

【收槁日期」2006-08-09

【修回日期」2007-01-11

【作者简介」庞英姿(1976-),女,江西横峰人,助教,主要从事世界史和文化研究.

The ethnic cultures of Yunnan:tourism-oriented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PANG Ying-zi

(Dept.of History,Kunming Teacher ’s College,Kunming,Yunnan 650031,China 们

Abstract ]With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s,ethnic culture related tourism has become the pillar industry and the new points of economic growth of Yunnan Province.But along with the tourism comes serious damage of the ethnic cultures.The article proposes some measures regarding protection of the ethnic cultures that are being encroached upon in tourism upsurge.[Key words ]tourismg ethnic culture related tourismg ethnic culture protection

穴理孝踢孝报

JOURNAL OF DALI UNIVERSITY

第6眷第5朗2007荤5月Vol.6 No.5 May 2007

7

110万,旅游总收入达369.3亿元。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分别超过6700万人和15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400亿元[1]。

1.2民族文化旅游投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云南投入巨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出行条件、旅游接待设施得到大大改善。以旅游交通条件为例,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50亿元,建成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49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超过1400公里,是“九五”末的

2.75倍,铁路运营里程达2327公里,民航机场达10个,开通国内外航线160多条。同时,各地投入资金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如滇西北“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游线、滇西阿侃山民族风情旅游线、滇西南傣族民族风情旅游线、滇南红河哈尼族民族风情旅游线、滇东南壮苗民族风情旅游线等,版纳泼水节、布依族对歌会、腾冲火山热海、“三月街 民族节、彝族“火把节”、苗族“踩花山”、壮族“赶花节”等民族歌舞、节庆日也随着民族旅游的发展响誉全国乃至世界。同时,还建立了一些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公园、博物馆等静态景观,井配之系列的民族歌舞表演,动静结合,招徐各方游客。

1.3民族文化旅游推动了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独特的B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构成了一个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的共生带,井形成丰富奇特的文化现象和民族风情。早在1996年12月,云南省委就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口号,2000年制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民族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地区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民族文化旅游又是民族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推动了众多民族文化内容的开发利用,文化内容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快,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涌现。以影视业为例,电影《诺玛的十七岁》、《花腰新娘》、《大东巴的女儿》等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反映当代云南少数民族生活、文化和精神面貌的优秀影片在国际、国内相继获得大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2005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29%,在西部各省市区中位居榜首[2]。反过来,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的加快,优秀作品的涌现,使我省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不断上升,吸引了更多的旅游者前来。

2云南民族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云南民族旅游大潮的兴起,游客的蜂拥而来,给云南民族文化保护带来严峻的考验。

2.1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一是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上,主要注重于B然景观的开发,游客主要看B然景观,其参与性、休闲性不足,游客需要集B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为一体的高档次、高品位的旅游,但这方面的开发不足,这也是旅客停留时间短暂的因素之一,如各旅游地平均停留仅一天多一点时间。二是旅游文化商品档次不高。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工艺品如葫芦丝、蜡染、扎染等制作也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化批量生产而逐渐走向粗制滥造,从而失去了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同时,走遍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民族旅游地方,游客所见的各地文化商品基本相似,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品味高的旅游商品数量甚少。

2.2民族文化的舞台化和商品化现象突出在旅游开发中,不少地方为了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一些地道的民风民俗和民族歌舞在纯粹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变味走形,从而导致了民族文化在旅游过程中被不正当地舞台化和商品化。一些民族村、民俗村的传统民间民俗、庆典活动如火把节、泼水节、婚嫁风俗等也不按原有的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是因“旅游需求”随时随地随意地开展,已非民族风情的真实展现。甚至还出现一些任意编造、添加、拼凑的旅游地根本不存在的假民俗。

2.3民族文化异化现象严重随着旅游业发展,旅游区的少数民族在经历了长期的因地理条件造成的封闭后,在文化交流中B觉或不B觉地接受旅游者带来的文化,对突如其来的优越的物质文明和随之流入的异质文化缺乏判断力,不加区别地急于亲近,使民族传统文化渐渐蜕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文化也出现了失落的现象。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目前西双版纳民族旅游存在着严重的“五大失色”:即城市和民居建筑文化失色、服饰文化失色、饮食文化失色、习俗文化失色、贝叶经文化失色[3]。另外,以西盟县中课乡窝笼村为例,全村侃族占总人口的89!,却找不到一套完整

穴理孝踢孝报

恿第!"朗近舍润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