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我的家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2篇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精选2篇(一)教案:《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类等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关爱。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2.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关爱。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维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家庭成员的图片、小组活动手册等。
2. 学生准备:针对家庭成员的思考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展示,呈现家庭成员的角色,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
2. 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整理出家庭成员的角色。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家庭成员的角色,并记录下每个家庭成员的特点和重要性。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介绍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整理归纳:教师梳理出学生的分享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
6. 反思总结: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类、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分享和个人反思,培养了学生对家庭的珍惜和关爱的情感。
整体上,教学活动设计合理,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精选2篇(二)教案:《赶小猪》健康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小猪是一个动物,学习小猪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2. 引导幼儿了解小猪的生活环境和需要注意的健康问题;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绘本《赶小猪》;2. 一些小猪的图片和玩具;3. 幼儿园操场。
小班社会我的家反思

小班社会我的家反思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内容:哎呀,说到小班社会《我的家》这个活动,我可得好好反思反思。
我觉得吧,一开始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美,想着小朋友们肯定能高高兴兴地参与,了解自己的家有多棒。
可实际操作起来,那情况可真是有点儿复杂。
我给小朋友们展示了好多家里的图片,有客厅啦,卧室啦,厨房啦。
我原以为他们会兴奋地喊:“哇,这就是我家!”结果呢,好多小朋友一脸懵,好像不太感兴趣。
难道是我选的图片不够吸引人?也许是我讲得太枯燥了?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小朋友们讲讲自己家里的故事。
有些小朋友特别积极,小手举得高高的,讲得眉飞色舞。
可还有些小朋友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我就想啊,是不是我没有引导好,让他们不敢开口呢?我记得有个小朋友说:“我家有个大大的沙发,我可以在上面蹦蹦跳跳!”那表情,别提多开心了。
可我当时可能没有给他足够的回应,只是简单地点点头。
现在想想,我是不是错过了一个让他更有成就感的机会?还有啊,我组织小朋友们一起画自己的家。
有些小朋友画得可认真了,房子、家人都画得有模有样。
但有几个小朋友就乱画一通,我当时还有点生气,觉得他们不认真。
可后来一想,也许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我是不是太着急了?我觉得这个活动可能有成功的地方,比如说让一些小朋友对家有了更深的认识。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没有照顾到所有小朋友的情绪和兴趣。
我就在想,下次再搞这样的活动,我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些更有趣的道具,像小玩偶代表家里的成员,或者搞个小游戏,让小朋友们猜猜这是家里的哪个角落?说真的,教小朋友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我这还得继续琢磨,继续努力。
你们说是不是?我这样反思,能找到问题的关键不?可能还不够全面,不过我会继续加油,争取下次让活动变得超级棒!。
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我的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我的家》含反思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我的家》含反思「篇一」设计背景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而言,他们最为熟悉最为亲切最为引起他们共鸣的就是自己的家,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目的是通过对画面细节的观察和判断,家庭生活的回忆和模仿,引导孩子充分感受家人之间的爱与被爱,体验全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活动目标1、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2、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3、通过介绍家人,让幼儿感受家人的爱和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重点:在说说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时光难点:尝试从细节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积极表达与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活动准备ppt图片音乐《让爱住我家》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里的小朋友要向你们介绍他的家人,你们想看吗?2、出示封面:教师;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了电脑里,小朋友可以通过大屏幕观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呀?你们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呢?(幼儿和封面上的小宝打招呼)小宝的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介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1、出现爷爷:老师问:这是谁?这是小宝的爷爷,爷爷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们来模仿一下爷爷走路好吗?(带领幼儿一起模仿爷爷走路)老师:爷爷要看报纸,可是眼镜不见了,爷爷找来找去也没找到,沙发上没有,下面没有,小朋友们眼镜在哪里呢?小宝帮助爷爷找到了眼镜,小宝真是个好孩子。
2、出现奶奶:老师:这是谁呀?奶奶在什么地方啊?奶奶在煮什么呢?给谁吃?小宝吃的怎么样呢?小朋友家里是谁做好吃的呀?3、出现爸爸:小宝家还有谁呢?爸爸在做什么呢?(锻炼)。
我们也来锻炼一下好吗?(教师带领幼儿做运动)小朋友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哑铃)很重很重的,爸爸真是个大力士,能把重重的哑铃举得很高很高。
爸爸做完运动干什么呢?在玩什么呢?(和幼儿一起玩荡秋千)4、出现妈妈:妈妈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看小宝为什么这么开心呢?小宝手里拿得是什么啊?(靠垫)妈妈爱小宝给小宝讲故事,小宝也很爱妈妈,给妈妈拿靠垫让妈妈舒舒服服的讲故事。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一、教案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成员的角色。
2.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庭,并表达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3.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庭,并表达对家庭的感恩之情。
3.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4. 教学方法故事课、讲故事、幼儿讲述、互动问答。
5. 教学准备1.《我的家》故事书。
2.教师准备黑板、彩笔、拼图卡片等教具。
6.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教师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或幻灯片,介绍家庭的组成和成员的角色,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家》。
第二步:讲故事(30分钟)教师通过《我的家》故事书,讲述主人公小芳的家庭和家庭成员的角色,并通过和学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家庭。
第三步:互动问答(20分钟)教师布置问题,学生积极回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问题如下:1.主人公小芳的家庭有哪些成员?2.每个家庭成员都扮演着什么角色?3.你的家庭有几个成员?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什么角色?第四步:幼儿讲述(20分钟)让学生分组,分别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和每个成员的角色,并用图示的方式展现出来。
第五步:教学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了解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二、教学反思通过对小班社会教学的教案制定和实施,我发现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自然地接受新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
2.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与家庭建立更好的联系。
3.在讲故事时,教师应提问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内容。
4.在学生讲述时,教师应适时地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感到学生们对于家庭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好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班社会我的家教案及反思

小班社会我的家教案及反思《小班社会我的家教案及反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家,就像一个温暖的小城堡,是我们最安心的地方。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我的家!活动目标:我要让小朋友们能大胆地说出家里的成员,感受家庭的温暖。
还要让你们知道家里每个人的称谓,学会尊敬长辈呢!活动准备:我准备了好多好多东西哟!有一张家庭照片,还有一间布置得像家一样的活动室,里面有小沙发、小桌子、小床。
活动过程:一走进活动室,小朋友们的眼睛都亮啦!“哇,好像家呀!”一个小朋友忍不住叫了出来。
我笑着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像不像你们自己的家?”大家纷纷点头,“像!”“那咱们先来聊聊,你们家里都有谁呀?”我期待地看着大家。
“我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小明高高地举起了手。
“还有爷爷奶奶!”小花也急忙说道。
我接着问:“那你们知道怎么称呼他们吗?”“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小伟说得可顺溜了。
“那妈妈的爸爸和妈妈呢?”我又问道。
小朋友们一下子安静了,过了一会儿,小美怯生生地说:“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真聪明!那咱们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我兴奋地说。
“好呀好呀!”小朋友们都拍起了手。
我拿出家庭照片,“小朋友们,我这里有一些家庭照片,咱们一起来看看,猜猜照片里的人都是谁。
”小朋友们围了过来,眼睛紧紧盯着照片。
“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个小宝宝肯定是弟弟!”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
“那你们能讲讲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为你们做过什么吗?”我引导着大家。
“爸爸会陪我搭积木!”“妈妈给我做好吃的!”“爷爷奶奶带我去公园玩!”小朋友们争着分享。
活动反思:这次活动呀,小朋友们的参与度可高啦!他们都很积极地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故事。
不过呢,我发现还是有一些小朋友对亲属的称呼有点迷糊,下次我得准备更多的例子和小游戏,让他们记得更清楚。
还有呀,在分享环节,可以多给小朋友一些时间,让他们说得更尽兴。
小朋友们,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里面充满了爱和温暖。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通过《我的家》这一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以及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2.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发现家庭的温暖与快乐;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同形态的家庭并尊重包容不同家庭形态的存在;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庭的基本概念2.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3.家庭的温暖和快乐4.不同形态的家庭三、教学准备1.课件、音响设备、书籍、故事等教学资源;2.板书工具、小贴纸、调色笔等助教工具;3.班级座位、学生名字卡片等班级管理工具。
四、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问候并检查大家是否处于安全健康状态;2.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游戏和趣味活动,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班级气氛。
2. 导入环节1.通过简短的故事或图片,引导学生们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2.通过让学生口述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巩固学生对家庭的基本认识。
3. 正文环节1.通过教师口述和演示,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孩子们能够监听和表达自己的想法;2.通过教师分享不同形态的家庭,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家庭形态并尊重包容不同形态的存在;3.通过课件展示和故事介绍,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引导学生们思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珍惜亲情。
4. 总结回顾1.教师对学生进行简短的知识回顾,确认学生对家庭基本概念和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掌握情况;2.鼓励学生围绕家庭的话题,自由发表感受,与其他学生交流和互动;3.教师总结并温馨提醒学生们,家庭中家长和孩子需要互相理解和支持,共同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教学反思这次的小班社会公开课,我们教师讲授的是《我的家》。
通过分享不同形态的家庭、讲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形态家庭的存在与尊重。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家庭与家庭成员的认知比较简单,他们对于家庭和亲情的理解主要是从日常的想念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这些方面。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活动《我的家》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活动《我的家》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第一篇: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活动《我的家》及教学反思小班主题教案活动《我的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幼儿在谈谈、讲讲、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了解、感知卫生间、厨房、卧室所不同的功用,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我的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幼儿在谈谈、讲讲、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了解、感知卫生间、厨房、卧室所不同的功用。
2、体验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卫生间、卧室、厨房”物品若干、创设卫生间、厨房、卧室的情景、录象。
活动过程:一、看看讲讲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好朋友讲讲自己家有几间房子啊?你们是在哪里吃饭、洗手、睡觉的呢?1、幼儿间互相讲讲2、请个别幼儿讲讲原来,小朋友家里都有卫生间、卧室、厨房,老师家里也有卫生间、厨房、卧室,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家?二、播放录象卫生间、卧室、厨房。
分别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它有什么用?总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老师家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发现这三间房子是不同的,里面的物品也是不一样的。
三、整理收拾1、今天娃娃家里的妈妈在大扫除,妈妈把卫生间、卧室、厨房里的物品都拿到了外面,洗洗晒晒,妈妈一个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很累,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妈妈一起整理收拾。
2、帮妈妈把厨房间的物品送到厨房间;把卫生间的物品送到卫生间;把卧室的物品送到卧室,千万别送错。
3、收拾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一起帮妈妈整理的家,看看都放对了吗?四、分享交流小朋友帮妈妈做了那么多的事,现在妈妈请小朋友快快回到座位上休息,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今天帮妈妈整理什么物品,放到了哪里。
妈妈今天很感谢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回家后也能帮自己的妈妈整理整理家中物品,好吗?教学反思:在每一次活动的实施前,老师都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为孩子思考一下,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孩子的兴趣热点是什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我想效果会是不错的。
小班社会优质课我的家教案反思

定期进行演练
及时处理突发情况
事后进行总结反思
安全检查与监督机制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监督机制的有效性
安全意识的普及与 教育
课程创新与改 进方向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游戏、情景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强幼儿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实践反思:对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结合实际: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幼儿自主探究:通过问题引导、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 问题,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手段现代化与升级
引入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互动性。 采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实施在线教育,突破地域限制。 结合AI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
在游戏中,幼儿能主动与同 伴协商,解决问题,共同游 戏
本次活动,幼儿能大胆表达 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语言表
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本次社会活动,幼儿能积极 参与,同伴间能友好合作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 分享、谦让、互助、轮流等
社会交往技能
改进方向与措施
针对幼儿特点设计活动
结合幼儿兴趣点设计活动
家长资源与社区合作
社区资源:利用社区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合作共赢:加强与家长和社 区的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
展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课 程设计和教学辅导
互动交流:搭建家长、社区 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交流平
台
安全措施
安全制度与措施
制定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和要求。
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小班我的家活动反思

小班我的家活动反思小班我的家活动主要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小班我的家活动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小班我的家活动反思篇1《我们的家》这个活动是根据《我家在这里》这个主题活动改编而成的。
这是一个社会活动,活动的主要目标是:1、让幼儿学会简单地描述自己的家,感知各种造型的房子。
2、培养幼儿对家的感情。
3、引导幼儿知道幼儿园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温暖。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会描述自己的家,体会家及幼儿园的温暖。
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了各种房子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抓住幼儿的思绪。
让幼儿通过欣赏图片感知房子有高有低、有方有圆等不同的特征。
然后请幼儿说说喜欢什么样的房子。
通过欣赏的图片联想到自己的家,教师通过一些提问引导帮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家。
最后从自己的家延伸到幼儿园,并说说我的幼儿园。
让幼儿知道幼儿园就像家一样温暖,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亲。
大声地说出:我爱我的幼儿园。
萌发内心的自豪感。
在活动的导入环节,我出示了几张造型不一样的房子图片,让幼儿说说每个房子的特征。
这个提问太笼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考虑,对于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比较难,他们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应该先抓住房子的一个特点让幼儿去发现不同,适当的引导提示幼儿。
而我没有及时给幼儿引导与帮助。
在让幼儿描述自己的家时,他们只是单一的从房子的大小、高低方面来描述,回答很单调。
这是因为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活动的前一天可以让幼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家的特征,比如房子的颜色、形状、层高等等。
这样幼儿的回答或许会更生动,回答也会更广泛。
另外,我对于幼儿回答后的评价太单一,没有体现出给幼儿的充分鼓励。
在课堂细节安排上还应准备的更充分。
小班我的家活动反思篇2本课题主要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从儿童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照片来介绍家人,亲切、直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1. 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2.增强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3.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探索家庭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 教学内容《我的家》3. 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老师和孩子们打招呼,互相问好。
然后与孩子们跟家有关的单词和短语交流,借由这个话题引导幼儿进入课堂。
3.2 激活幼儿的知识(5分钟)在幼儿已经了解的有关家庭的问题上提问,激发幼儿思考。
例如,你们家里有哪些人?你们家有哪些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间吗?为什么?3.3 讲授教材(15分钟)以幼儿喜欢的动画片为背景,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关于家庭的图片,讲述家庭的基本构成,并引导幼儿们感受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3.4 游戏互动(10分钟)老师提供一些代表家庭成员和物品的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片配对,并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比如,让每个孩子都拿一个图片,然后认识他们的家庭成员;或者让孩子们用图片组成自己的家庭。
3.5 综合活动(15分钟)小组交流,让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并提供颜色纸和贴纸等材料,让孩子们制作自己家庭的模型或者画像。
3.6 收尾(5分钟)老师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并激发幼儿们对家庭的兴趣。
4. 教学反思这节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家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增强幼儿们对家庭的归属感,激发幼儿们对家庭的探索兴趣。
针对这个目标,我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展开这节课的教学:一、科学的导入首先,我通过说话方式与孩子们打招呼,与小班幼儿交流家庭话题,并询问孩子们对家庭的概念和构成的认识。
这样可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更好地进入教学状态。
二、多种教学方式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家庭的构成和组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例如展示图片、游戏互动和综合活动等等。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1. 学习和掌握与家庭相关的基本词汇; 2. 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 3.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4.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家庭相关的基本词汇,如:爸爸、妈妈、弟弟、姐姐等;2.家庭的组成和功能,如:家庭成员、家庭活动等。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绘制家庭图的纸张;3.家庭相关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和学生打招呼,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比如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兄弟姐妹等。
2. 学习家庭相关的基本词汇(1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家庭成员的图片,比如:爸爸、妈妈、弟弟、姐姐等,并教授相应的词汇。
3. 绘制家庭图(20分钟)老师请学生用纸张绘制自己的家庭图,包括家庭成员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来表达。
4. 分享家庭图(15分钟)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家庭图,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
其他同学可以询问问题或发表评论。
5. 家庭的组成和功能(2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家庭的组成和功能,如:家庭成员的角色分工、家庭活动等。
6. 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家庭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展示和设计了绘制家庭图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了家庭相关的基本词汇。
通过分享家庭图的环节,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同时,教学课件的使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直观的学习材料。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上,对于分享和讨论的时间较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以便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进行互动和交流。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家庭的基本组成,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感,学会关心和尊重家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家庭成员,理解家庭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我的家》故事图片2.家庭照片若干3.纸质家庭树模板4.彩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家庭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照片中的人物。
2.故事分享(1)教师讲述故事《我的家》,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家庭成员。
(2)教师提问: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有哪些家人?他们分别是做什么的?(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及职业。
3.家庭树制作(1)教师出示家庭树模板,讲解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家庭树,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3)幼儿分组制作家庭树,教师巡回指导。
4.家庭树展示(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家庭树,并介绍家庭成员。
(2)教师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关心和尊重家人?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2.教学改进(1)在讲述故事时,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在家庭树制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创意元素,让幼儿的作品更具个性化和创意。
3.教学延伸(1)开展“家庭故事会”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彼此的了解。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幼儿一起制作家庭树,增进亲子关系。
(3)组织家庭亲子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关心和尊重家人。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家庭的基本组成,还培养了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家庭教育,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互动提问:“谁可以告诉我,你的家里都有谁?”引导幼儿主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通过提问:“你觉得小主人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帮助幼儿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2.教学难点:(1)教师提问:“我们怎么才能让家人感到开心呢?”鼓励幼儿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班主题教案《我的家》5篇反思

小班主题教案《我的家》5篇反思活动一:得意的家教学目的:1.主要让幼儿熟悉一些根本的生活物品,对四周的事物感兴趣。
2.初步让幼儿了解数的概念,学会比拟大小、高矮3.让幼儿进展动手力量,对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感兴趣。
4.培育幼儿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及快速应答力量。
5.教幼儿养成细心、仔细的学习态度。
教学预备:大、小皮球各一个,白纸每人一张。
彩色笔录音带一盒。
高矮纸筒各一个,挂图一幅。
教学过程:1.谈话活动:出示挂图,让幼儿说说自己家的住房及各个房间的用途,家中有那些东西。
2.结合家中的生活物品,学习5以内数数,比拟大小与高矮。
教师出示大、小皮球,问幼儿那个大那个小,然后再出示高矮纸筒问幼儿那个高哪个矮。
教师还可以拿幼儿和教师比拟,问幼儿是教师高还是幼儿高,还可以问爸爸和妈妈谁比拟高等。
3.让幼儿听音乐,绘画。
4.作业,让幼儿做幼儿用书作业,找爸爸、妈妈的物品。
5.小结。
活动二:全家福活动目标:1、帮忙幼儿感受大家庭的暖和与欢乐,懂得家人之间要相互关怀,相互敬重。
2、引导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的称谓和关系。
活动预备:请家长协作拍全家福照片,布置“欢乐一家人”展板。
活动过程:1、请幼儿自由观看“欢乐一家人”展板。
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欢乐而暖和的家,家是什么呢?(复习家的散文)这里有很多个欢乐的家庭,大家自由观看一下,看看你熟悉这些家庭么?2、幼儿叙述自己的家庭刚刚大家都观看我们的“欢乐一家人”展板,你看到了那些人呢?你能讲讲你自己家里有那些人?怎样称呼?通常我们在介绍朋友或家人时,要根据年龄介绍,如爷爷年纪最大,就先介绍爷爷奶奶,然后是爸爸妈妈,最终才是自己。
那么在你的家里谁最高?谁最矮呢?(指着照片说)3、讲故事《开心的一天》。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2)兔爷爷和兔奶奶住在那里?今日他们为什么那么快乐呢?(3)兔奶奶要去采蘑菇,小兔子怎么说的?小兔子懂得敬重爷爷奶奶,知道他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利,主动帮忙爷爷奶奶做事情,我们小朋友也要向他们学习,常常去探望爷爷奶奶,听他们的话,关怀他们,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是指亲人、住所和生活的地方。
2.让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家庭成员,并简单描述他们。
3.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家庭用品及其用途。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类、归纳和表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是什么•看图片认识亲人、住所和生活的地方,让学生了解“家”的概念。
2. 认识一些家庭成员1.通过图片认识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学生口述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庭成员,并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3. 家庭用品1.展示常见的家庭用品,如桌子、椅子、床、被子、衣服、餐具等。
2.引导学生说出每种用品的用途,如桌子可以放东西、椅子可以坐、床可以睡觉等。
4. 小游戏1.模拟游戏中的烧糖葫芦活动,让学生体验做家务的感受,增加对家庭的认同感。
2.带领学生制作家庭图片,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家庭。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1.引领学生进入家庭主题,让学生思考“家是什么”。
2.让学生看几幅与家庭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住所和生活的地方。
2. 认识家庭成员(10分钟)1.通过图片认识家庭成员。
2.让学生口述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庭成员,并通过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名字以及他们与自己的关系。
3. 认识家庭用品(15分钟)1.展示常见的家庭用品,引导学生说出每种用品的用途。
2.通过模拟生活实地体验,让学生认识一些实际操作性强的家庭用品,如餐具等。
3.教师通过制作实物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形象化地认识家庭用品。
4. 游戏环节(20分钟)1.模拟游戏中的烧糖葫芦活动,让学生体验做家务的感受,增加对家庭的认同感。
2.引导学生利用画板等工具制作自己对家的想象图,并通过展示的形式展示给其他同学,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家庭。
小班主题精品教案《我的家》含反思(精选

小班主题精品教案《我的家》含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班主题活动教材《我的家》,涉及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详细讲述了家的定义、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生活的基本场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的概念,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学会表达对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的定义,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家的概念,认识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家庭成员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相册、家庭成员玩偶、家主题的故事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相册,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家。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家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家的意义。
(2)展示家庭成员玩偶,引导学生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
(3)讲述家主题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家庭成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家庭成员及其关系,然后请学生模仿描述自己的家庭。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用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家庭成员的手工。
(2)小组合作,用家庭成员玩偶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家庭生活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的家》2. 内容:(1)家的定义(2)家庭成员(3)家庭生活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我的家要求:用彩笔画出自己和家庭成员,并注明成员之间的关系。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家庭成员猜谜游戏要求:用文字描述家庭成员的特点,让同学猜测是哪位家庭成员。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的定义、家庭成员及其相互关系。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我的家》的教学,培养幼儿对家庭的认知和感恩之情。
2.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让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的认知和感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思考家中的不同事物和场景,并进行简单的归纳和总结。
教学内容课前准备1.准备课堂展示板,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如传统家庭、农村家庭、城市家庭等。
2.准备《我的家》的图书,并放在课堂中央供幼儿观看。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幼儿围坐在展示板前,教师指着不同类型的家庭图片进行问答:–你们家是什么样的?–农村的家庭有什么特点?–城市的家庭和农村的家庭有什么不同?通过问答让幼儿了解不同类型的家庭。
第二步:引入《我的家》1.教师向幼儿展示《我的家》图书的封面,并让幼儿观看插图。
2.教师简要介绍《我的家》的故事内容,并提醒幼儿注意细节。
第三步:朗读《我的家》1.教师朗读《我的家》,并适时停下来与幼儿分享故事中的精彩部分。
2.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故事背后的情感和智慧。
第四步:分组讨论1.将幼儿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约3-4人。
2.让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自己家中有哪些东西,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
3.教师巡视小组,引导他们思考更多的问题,如:–家中有什么家具?–家中有什么电器?–家中有什么书籍和玩具?–家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可以让代表们站在前面,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家的情况。
2.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教学反思在本次课堂中,通过《我的家》这个主题,幼儿们对家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通过观察和讨论自己家中的物品和特点,从而增强了对家庭的归属感和珍惜之情。
同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的认知,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他们能够积极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2024年小班我的家教案及反思(通用

2024年小班我的家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班综合素质教育》第三单元“家庭与社会”,具体章节为第5节“我的家庭”。
详细内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家庭规则与礼仪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的基本结构,能正确称呼家庭成员。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家庭生活用品的认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庭规则与礼仪的养成。
教学重点: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庭结构图、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生活用品图片、教学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新课:(1)展示家庭结构图,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学习家庭成员的称呼。
(2)出示家庭成员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知。
(3)呈现家庭生活用品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并学会使用这些用品。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家庭。
(2)完成教材第39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2. 家庭成员称谓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3. 家庭生活用品床、桌子、椅子洗手间用品、厨房用品4. 家庭规则与礼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的家庭,并标注家庭成员的称谓。
(2)列举出你家的三条家庭规则。
2. 答案:(1)见学生作品。
(2)示例:早睡早起、饭前洗手、尊敬长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对家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互动性。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活动《我的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主题教案活动《我的家》含反思一、活动背景《我的家》这一主题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学会表达对家人的关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了解家庭的基本结构。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学会关爱家人,增强家庭责任感。
三、活动准备1.教具:家庭树、家庭成员照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2.环境布置: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摆放家庭树、家庭成员照片等。
3.音乐:《我爱我家》等歌曲。
四、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我爱我家》手指游戏,活跃气氛。
(2)引导幼儿谈论自己的家庭,分享家庭成员的特点。
2.主题活动(1)认识家庭成员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照片,引导幼儿认识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家庭树制作教师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家庭树,将家庭成员照片贴在相应的位置。
(3)家庭故事分享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让幼儿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4)家庭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家庭主题游戏,如“找朋友”、“快乐家庭”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家庭的温暖。
五、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次活动的感受,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2.家庭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家庭树,增进亲子感情。
六、活动反思1.优点:(1)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注重幼儿的参与和表达,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3)活动氛围温馨,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不足:(1)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环节过于紧张。
(2)部分幼儿在家庭故事分享环节表达不够流畅,需要教师更多关注。
3.改进措施:(1)调整活动时间,保证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加强对幼儿的表达指导,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3)继续关注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的家小班教案及反思(精选

我的家小班教案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我的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家庭成员、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学会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家庭观念。
2.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懂得关爱家人,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简单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性格和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认识家庭成员,培养家庭观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庭成员照片、家庭结构图、爱心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家庭成员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家庭结构图,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爸爸和妈妈是夫妻关系,我和弟弟是兄弟姐妹关系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画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并在旁边标注称呼。
4. 学会表达对家庭成员的爱(10分钟)教师发放爱心卡片,引导幼儿在卡片上写下想对家人说的话,如“我爱妈妈,妈妈辛苦了”。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对家人的爱。
六、板书设计1. 家庭成员照片2. 家庭结构图3. 爱心卡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标注称呼,并写下想对家人说的话。
答案示例:爸爸:工作辛苦了,我爱你!妈妈:谢谢你照顾我,我爱你!2. 拓展延伸: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堂所学,向家人表达爱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家庭成员,培养了家庭观念,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幼儿继续向家人表达爱意,将所学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教师可针对不同家庭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家庭结构和功能。
小班社会活动精品教案我的家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活动精品教案我家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难点拓展)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孩子们学习《我家》。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社会领域教材第三章《家庭与社会》,详细内容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以及家庭成员职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解家庭基本结构,知道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2. 培养孩子们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人情感。
3. 提高孩子们表达能力,能简单介绍自己家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掌握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关爱家人,尊重家庭成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家庭成员图片、家庭结构图。
2. 彩色笔、画纸。
3. 视频资料:《我家庭》。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视频《我家庭》,让孩子们观看,引导他们关注家庭成员及家庭结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家庭结构图,讲解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称谓。
(2)通过家庭成员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各个家庭成员,解他们职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孩子们拿出画纸和彩色笔,画出自己家庭结构图。
(2)邀请孩子们上台分享自己家庭结构图,简单介绍家庭成员。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家庭结构图。
2. 家庭成员及其称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家庭,并简单介绍家庭成员。
答案示例:我有一个幸福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
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教师,爷爷喜欢种花,奶奶擅长做饭。
我们一家人相亲相爱,共度快乐时光。
2. 扩展作业:采访家人,解他们工作职责,并在课堂上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孩子们对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及其称谓有基本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引导孩子们关爱家人、尊重家庭成员方面,还需加强。
拓展延伸:1. 课后开展“我帮家人做件事”活动,让孩子们实际行动,关爱家人。
2. 组织“家庭故事分享会”,让孩子们分享家庭趣事,增进对家庭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社会我的家教案反思
小班社会我的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幼儿在谈谈、讲讲、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了解、感知卫生间、厨房、卧室所不同的功用,体验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的家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谈谈、讲讲、整理物品的过程中,了解、感知卫生间、厨房、卧室所不同的功用。
2、体验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卫生间、卧室、厨房”物品若干、创设卫生间、厨房、卧室的情景、录象。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
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好朋友讲讲自己家有几间房子
啊?你们是在哪里吃饭、洗手、睡觉的呢?
1、幼儿间互相讲讲
2、请个别幼儿讲讲
原来,小朋友家里都有卫生间、卧室、厨房,老师家里也有卫生间、厨房、卧室,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家?
二、播放录象
卫生间、卧室、厨房。
分别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它有什么用?
总结:刚才,小朋友都看了老师家的厨房、卫生间、卧室,发现这三间房子是不同的,里面的物品也是不一样的。
三、整理收拾
1、今天娃娃家里的妈妈在大扫除,妈妈把卫生间、卧室、厨房里的物品都拿到了外面,洗洗晒晒,妈妈一个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很累,想请小朋友来帮助妈妈一起整理收拾。
2、帮妈妈把厨房间的物品送到厨房间;把卫生间的物品送到卫生间;把卧室的物品送到卧室,千万别送错。
3、收拾好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一起帮妈妈整理的家,看看都放对了吗?
四、分享交流
小朋友帮妈妈做了那么多的事,现在妈妈请小朋友快快
回到座位上休息,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我今天帮妈妈整理什么物品,放到了哪里。
妈妈今天很感谢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回家后也能帮自己的妈妈整理整理家中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在每一次活动的实施前,老师都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为孩子思考一下,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孩子的兴趣热点是什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我想效果会是不错的。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讲自己的家,看看自己家的基础上充分的感知、了解了卫生间、卧室、厨房的不同特点;在动手操作整理家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卫生间、厨房、卧室的不同功用;并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也体验了帮妈妈做事的快乐,萌发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