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型创造技法ppt课件
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三)
![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三)](https://img.taocdn.com/s3/m/5972171216fc700abb68fc5c.png)
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三)5W2H法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 法。
提出疑问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
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
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
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框架。
如果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在发明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
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
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
如果提问得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下面说明5w2H法的应用程序1.检查原产品的合理性1)为什么(why)?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响声?为什么停用?为什么变成红色?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产品的制造要经过这么多环节?为什么非做不可?2)做什么(What)?条件是什么?哪一部分工作要做?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功能是什么?规范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3)谁(who)?谁来办最方便?谁会生产?谁可以办?谁是顾客?谁被忽略了?谁是决策人?谁会受益?4)何时(when)?何时要完成?何时安装?何时销售?何时是最佳营业时间?何时工作人员容易疲劳?何时产量最高?何时完成最为时宜?需要几天才算合理?5)何地(where)?何地最适宜某物生长?何处生产最经济?从何处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作销售点?安装在什么地万最合适?何地有资源?6)怎样(How to)?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快?怎样做效率最高?怎样改进?怎样得到?怎样避免失败?怎样求发展?怎样增加销路?怎样达到效率?怎样才能使产品更加美观?怎材使产品用起来方便?7)多少(How much)?功能指标达到多少?销售多少?成本多少?输出功率多少?效率多高?尺寸多少?重量多少?2.找出主要优缺点如果现行的做法或产品经过七个问题的审核已无懈可击,便可认为这一做法或产品可取。
创造学基础——第三章(续2)___设问技法
![创造学基础——第三章(续2)___设问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ca7dfd8db9d528ea81c7793a.png)
• [案例] 自行车轮胎的发明 • 浇花的水龙头富有弹性,除了浇花还能有别的用途吗? • 邓禄是一名新西兰的医生,他常为儿子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骑自行车担 心,因为当时的自行车还没有充气的内胎。一天,邓禄在花园里浇花, 水龙带在手中的晃来晃去,很有弹性。“要是将这种有弹性的东西做 成自行车轮胎,也许儿子就不会受颠簸之苦了。”于是,他就用这浇 花的水龙带做出了第一个自行车轮胎。
• 7.检核表法的第七个方面:能否变换 • 设计方案时从以下方面考虑:可否变换?有无互换的成分?可否变换模 式?可否变换布置、顺序?可否变换操作工序?可否变换因果关系?可否 变换速度或频率?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 [案例] 水龙头的变换。
• 水龙头防渗漏的内衬有橡胶的、铜制的、铁制的等,最新变换的陶瓷 制心,因其耐磨、耐高温、密封性能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龙头开 启模式也是变换的多姿多彩的有手动的、脚动的、气动的、声控的、 温控的等。
•
如果拘泥于这一种方法,过分依赖于它.反而会把它变成束缚自己 的条条框框,妨碍自由想象,使本来为防止思考漏洞而采用的检核表 变成制造漏洞的根源。
• (2)检核的内容可作适当改变 • 具体使用时应灵活掌握,根据活动的主要目的,检核对象的主要特点, 周围环境来设计检核表。 • (3)检核表法主要提供的是一种思路
•
6.检核表法的第六个方面:能否替代?
• 是否可以找到能够部分或全部代替现有产品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产品 或零部件?比如,可以替代的原材料、生产工艺、产品配方或动力源 等。
• [案例] “斑马线”
• 在古罗马时代,为了行人穿越马路的安全,在交叉路口砌起一块块凸 出路面的石头,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行人可以踩着这些石头穿 过马路。 • 但马车通过时,则必须减速慢行,使石头恰在两个轮子中间通过,才 不会影响其正常运行。 • 到了19世纪末,能综合体现人类科技与文化能力的汽车亮相了,以前 的石头人行横道线成了现代交通的障碍,于是人们用画出来的石条来 15 代替原来的石头,就是现在的“斑马线”。
创造学基础——第九章 设问技法
![创造学基础——第九章 设问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7dddd726fff705cc170a60.png)
具体使用时应灵活掌握,根据活动的主要目的,检核对象的主要特点,周围 环境来设计检核表。 (3)检核表法主要提供的是一种思路
由于检核法比较强调创造发明主体的心理素质的改变,借助克服心理障碍产 生更多的思路,因而较为忽略对技术对象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所以,在使 用本技法解决较复杂的技术发明问题时,仅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还需进 一步与技术方法结合。
司机只要看到“斑马线”就会小心慢行或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样适合现代 生活的人行横道线就时刻为社会服务着。
15
7.检核表法的第七个方面:能否变换
设计方案时从以下方面考虑:可否变换?有无互换的成分?可否变换模式?可 否变换布置、顺序?可否变换操作工序?可否变换因果关系?可否变换速度或 频率?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2
“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和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 所以从根本上说,要发明首先要学会设问,善于设问。实践证明能发现问题 与提出问题就等于取得了成功的一半。可见巧妙的设问对于创造是十分必要 的。
设问法主要是围绕现有的事物,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 发现现有事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地方,从而找到要革新的方面,发明出新 的事物来。
[案例] 听诊器的发明
法国有位叫利奈克斯的年轻医生,1816年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姑娘来找他看 病。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医生必备的器械听诊器。对心肺部位有疾患的病人 检查时,只能边用耳朵直接贴附在病人的胸部,一边用双手来摇动病人的身 体,借此来判断病情。 可是,今天这位年轻的姑娘非常肥胖,年轻的利奈克斯又非常腼腆,不好意 思按常规的方法来听。
11
3.检核表法的第三个方面:能否改变?
能否对现有产品进行简单的改变,如改变形状、制造方法、颜色、音 响、味道等。这类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1898年,亨利· 丁根将轴承的滚柱改成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这一 形状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创造技法-设问法ppt课件
![创造技法-设问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952fb24afe04a1b171de3d.png)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1、能否他用? • 现有的事物有无他用?(橡胶) • 稍加改变有无其他用途?(电吹风——被褥烘
干机;手枪——注射枪、射钉枪)
8
9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多功能烘被机具有 防潮除潮、取暖 、烘干、杀灭螨 虫/蚊虫虫卵/蟑 螂虫卵、消除异 味、烘干衣物被 褥等多种功能
10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77
创造技法-和田十二法
•1.加一加:还可以添加什么?比如加长、加高、加厚
、加宽一点行不行?这在是创造发明中较为有效的方 法之一。
• 伽利略发明望远镜 • 欧洲有一个磨镜片的工人,有一次,他偶然把一块
凸透镜片与一块凹进镜片加在一起,他透过这两片镜 片向远处一看,惊讶地发现远处的景物可以移到眼前 来。这个发现,后来给科学家伽利略知道了,他对这 个无意之中“加一加”而形成的事物进行了研究,终 于发明了望远钱。
成设想方案的制约条件,然后设法满足这些条件,
便可获得创造方案。它充分利用英文词汇的特点,
把奥斯本检核表法浓缩为从6个角度提出的问题:
• 1.Who (谁)?
• 2.When (何时)?
• 3.Where (何处)?
• 4.What (什么)?
• 5.Why (何故)? • 6.How (怎样)?
How to 怎么样 How much 多少 5W2H法
的形状、性能、结构,使其产生新的形态、 功能、特性,使产品更简单、轻便、省力、 多功能、高效率、有特色……
90
创造技法-和田十二法
•7.联一联:现有事物与其他有什么联系吗?
• 如锅巴菜与薯片联系,发明出锅巴小食品,十
分受欢迎。
91
创造技法-和田十二法
创造学(第七章设问类技法)
![创造学(第七章设问类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f83e3c5727a5e9856a61b2.png)
设问类技法(检核表法)奥斯本与奥斯本设问法奥斯本—亚历斯.奥斯本博士(Alex.F.Osborn)美国“”创造工程之父“”。
在美国从事创造力开发研究的人员中是最权威的一位,他主持美国创造力教育基金会的工作。
列在创造学方法之首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奥斯本提出的。
奥斯本设问法是最早用于思维训练的方法,许多检核表法都是由它发展变化而得。
他著的《创造力想象》一书被称为创造学的经典著作。
在全球的发行量超过4亿册。
第二部分:设问类技法一、奥斯本设问法:如果提问中带有“假……”、“如果……”、“是否……”,“还有这样的一些词,就会启发思维促使想象,使我们很快进入假想,通过各种假设式的变换探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奥斯本的设问法正是依这样的思路而提出的创造发明技法。
这种方法也称为检核表法,它是以一种提问题的方式,对现在的产品开发或发明,从不同角度加以审核、讨论,从而形成新的发明的方法。
奥斯本设问法的九组75个问题1、技术对象有无新用途?有无新的使用方式,如何改进已知的使用方式?2.可否通过适应、简化、缩减的办法解决发明任务?该技术对象暗示什么?类比可否产生新设想?过去有无类似的课题解决可以在这里使用?可否复制?需要超过什么样的技术对象?3.技术对象可否作出某些改进?可否通过旋转、弯曲、扭转、回转的办法加以改进?用途(功能)、颜色、运行、味道、形式、轮廓可否改变?有无其它可能的改变? 奥斯本设问法的九组75个问题4.技术对象可否增加什么?可否附加什么?可否增加使用时间与相互作用?可否增加频率、尺寸、强度?可否提高质量?可否附加新的成份?可否仿效?工作元件或整个技术对象可否倍增?可否夸大?可否流线化?5.技术对象可否减少什么?可否代替?可否浓缩、压缩、密集、聚束,采用缩微方式变短、变窄、去掉、分割?6.技术对象可否代替什么?可同什么混合?其他成分?其他材料?其他过程?其他能源?其他配置?其他颜色、音响、照明?7.技术对象可否改造什么?什么样的成份可以相互代替?可否改变模式?可否改变排列、顺序、配置?可否改变操作程序?可否调换原因与效果?可否改变速度或速率?可否改变工作状态?8.技术对象可否颠倒什么?可否调换正负?可否调换相对元件位置?可否前后颠倒?可否上下颠倒?可否调换位置?可否变换作用?可否颠倒夹具?9.技术对象元件可否重新组合?可否推出混合物、合金新品种、新配套?可否把零件、部件、联接件组合起来?可否把重要特征组合起来? 。
人教版通用技术课件必修一:第二节 常用的创造技法
![人教版通用技术课件必修一:第二节 常用的创造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88bd18de80d4d8d15a4ff7.png)
2、列举法
列举法是遵照一定的规则,罗列研究对象有关的 各种性质,进而诱发创造性设想的创造技法。 特性列举法和缺点列举法
• ⑴、特性列举法 • 原理: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性进行详细分析, 迫使人们进行逐项认真思考并深入研究,进而 诱发创造性设想的方法。 这一方法也叫分析创造法。尤其适用于在已 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开发和已有工艺、 工具等的革新改造。
带储物间的椅子 这张名为Roll Top Chair的椅 子专为儿童设计, 其坐垫和靠背部 分可以向后卷动, 从而打开下部的 储物间,供小朋 友放置玩具。
⑵5W2H法:
从七个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提 问来产生大量设想,从中诱发创 造性思维进而作出判断和选择。 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 出:为什么(Why);做什么 (What);何人做(Who);何 时(When);何地(Where); 如何(How);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 框架。如果提问题中常有“假如 ……”、“如果……”、“是否 ……”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 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①Why ②What ③Who ④When ⑤Where ⑥How to ⑦How much
(1)为什么(why):为何做这项工作?为何是这种 形状、大小、颜色?为何有这种性质?为何使用这种 材料?为何用这个原理?为何用这个方法?为何采用 这个技术参数?为何产品的制造要经过这么多环节? 为何非做不可? (2)做什么(What):做什么?什么任务?什么目的? 什么条件?什么方法?什么规范?什么重点?什么功 能?与什么有关?重点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 (3)谁(who):谁会做?谁来做?谁不能做?与谁 有关?谁来决策?谁会赞成?谁会反对?谁被忽略了? 谁会受益?
* 寻找任何重复或者相似的答案。 * 将相似的概念聚集在一起。 * 剔除明确不合适的回应。 * 精简了记录清单以后,继续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 论剩余的回应内容。
创造学第六——设问法
![创造学第六——设问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97170cbed5b9f3f90f1c9c.png)
• 减-减 • 现有事物能减去(简化)些什么? 在原来的事物 上还可以减去点什么? • 扩一扩 • 现有物品在功能、结构等方面还可以扩展吗?放 大一点,扩大一点,会使物品发生哪些变化?这件物品 除了大家熟知的用途外,还可以扩展出哪些用途?
• 缩一缩 • 将原有物品的体积缩小一点,长度缩短一 点会怎样,可否据此开发出新的物品。 它是指改变原有物品的形状、尺寸、颜色、 滋味、音响等,从而形成新的物品。它也可以从 内部结构上,如成分、部件、材料、排列顺序、 长度、密度、浓度和高度等方面去变化;还可以 从使用对象、场合、时间、方式、用途、方便性 和广泛性等方面变化;也可以从制造工艺、质量 和数量,对事物的习惯性看法、处理办法及思维 方式等方面去变化。
• 66、可否重新组合? 67、可否尝试混合? 68、可否尝试合成? 69、可否尝试配合? 70、可否尝试协调? 71、可否尝试配套? 72、可否把物体组合? 73、可否把目的组合? 74、可否把特性组合? 75、可否把观念组合?
四、特点
• 是一种具有较强启发创新思维的方法。
• 这是因为它强制人去思考,有利于突破一些人不 愿提问题或不善于提问题的心理障碍。
• 提问,尤其是提出有创见的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 创新。它 又是一种多向发散的思考,使人的思维 角度、思维目标更丰富。另外核检思考提供了创 新活动最基本的思路,可以使创新者尽快集中精 力,朝提示的目标方向去构想、去创造、创新。
使用核检表法应注意的几点
• 一是要一条一条地进行核检,不要有遗漏。
• 二是要多核检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 地选择出所需创造、创新、发明的方面。
第六章
设问法
第一节
• 一、设问法的概念
方法概述
•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创造学基础第八章 设问技法共29页
![创造学基础第八章 设问技法共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12b22e0faaea998fcc220e9e.png)
二、设问法原理
创造技法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创造方法,从理论上说它应该源于一定的 创造原理。设问法的主要思路是变换思考问题的方向,多角度地、多方向 地进行思考。主要采用的创造原理有以下三种:
1.组合创造原理
组合创造原理就是通过将事物进行简单地叠加,使组合之物扩大原有的功 能或产生新的功能。设问法中主要参考了组合创造原理中的同类组合、异 类组合、主体附加、重组组合原理。
二、设问法原理
3. 逆反创造原理
(4)大小逆反。
对现有事物或产品,即使是单纯地进行大小尺寸上的扩大或缩小,其结果也往 往会导致其性能、用途等发生变化或转移,从而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创造。 对事物整体按同一比例扩大或缩小创造出来的新事物与原物是相似的,并能保 持它的基本功能,也可以对不同的部分按不同的比例扩大或缩小,这样创造出 的新事物是非相似形体。
第八章 设问 技法
第一节 方法概述
一、设问法的概念
大多数人看见美丽的花时会发出“多美的花”这样的感叹,只有少数 人会继续发问,“花为什么会这样红”,“为什么花会开在这里”, “这是什么花”,并积极求地寻答案。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 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实践也证明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就等于 取得了成功的一半。可见巧妙的设问对于创造是十分必要的。
2. 变性创造原理
即因“改变属性”,而产生创造的原理。其实质是通过改变事物已有的属 性而导致新颖性的创造。从一定意义上说,变性创造原理是逆反创造原理 的一种扩充。对于事物其他一些非相反属性做若干改变,也会导致新颖性 的发生从而引发创造。
【案例】 如何准确量药
设问型创造技法课件
![设问型创造技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c2d81ba26925c52cc5bfe6.png)
设问型创造技法
19
3、扩一扩:把现有产品功能进一步扩展,能不能增 加使用功能或带来新的意义?
即:功能、用途,使用领域(放大,扩展)
设问型创造技法
20
4、缩一缩:把现有产品浓缩一点,压紧一点,达到 创新目的,增加新功能或新意义。
即:压缩、缩小、降低
设问型创造技法
21
5、联一联:将某事物和另一事物,利用 他们之间的联系,联一联就会产生出新 功能的事物。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由美国著名创造工程学家奥 斯本在其著作《发挥创造力》一书中创设的,美 国创造工程研究所就是从这本书中选择出75个激 励思维的思考角度,分成九个方面,编制出《新 创意检核用表》,以此作为提示人们进行创造性 设想的工具。如图:
设问型创造技法
2
奥斯本检核表
序号 检核项目
[1]
能否他用
[2]
即:变通一下。
设问型创造技法
24
8、改一改:对现有事物存在的不完善的特性改 进一下,达到优化工艺、节约材料,或提高工作 效率的目的。
即:针对现有的做法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改进, 以做得更好(带有被动性,常常是在事物缺点暴 露出来后,才用通过消除这种缺点的方式来进行 创造。)
设问型创造技法
25
9、代一代:它是指用其他事物或方法来代替现有的事物,从而导 致创造发明的思路。
设问型创造技法
7
5、能否缩小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减少、缩小或者省略某些部分? ➢能否浓缩化? ➢能否微型化? ➢短一点行不行? ➢轻一点可不可以? ➢压缩、分割、简略是否可行?
设问型创造技法
8
6、能否代用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有无代用品?
➢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原理、方法、结构、工艺、 动力来代替?
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一)
![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ce3d115f6c85ec3a87c2c55a.png)
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一)检核表法摘自《贵阳市知识产权》2013第1期这种方法又称“分项检查法”,它是根据需要解决的目标(或需要设计的对象),从多方面列出一系列的有关问题,然后一个一个地加以分析、讨论,从而确定出最好的设计方案。
一般情况下,检核表法是从以下n个方面来进行检核的。
1.根据设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可能对现有产品进行改型这个问题的提出有助于使设计产生意想不到的发明创造。
例如,将蜡烛的形状变为球形,放在玻璃杯中使用非常漂亮;享利·丁根将滚柱轴承的滚柱改变为圆球形,发明了滚珠轴承;将平面形镜子改变成各种各样的曲面形,便创造了令人开心的哈哈镜等。
2.能否借鉴其它产品或相近似产品,并把其结构或部分应用到该设计项目中这个问题有助于使设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系列发明产品。
如从普通火柴到磁性火柴、保险火柴等,都是引人了其它领域的发明成果。
山西一位建筑工人惜用能够烧穿邯板的电弧机烧穿水泥板,打洞又快又好,经过改进他发明了水泥电弧切割机.3.能否采用其它材料替换原有材料及工艺由于当前世界上某些资源相当紧缺,或是其成本昂贵,不易获得,或是原始材料使用得不合理,于是就得寻找其它的代用品,如用木料或塑料代替金属材料;用人造大理石、人造丝等代替天然物品;用充氢办法代替电灯泡中的真空等。
通过取代、替换的途径,也可为想象提供广阔的探索领域,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
4.能否将现有的产品结构更换一下型号或更换一下顺序重新安排、更换位置通常会带来许多创造性设想。
例如,飞机诞生的初期,螺旋桨在头部,后来装到了顶部,便成了直升飞机;原始的汽车喇叭按钮装在力向盘的轴上,每次按喇叭总要把手向上移到轴心上,既不方便、又容易失手肇事,后来有人把喇叭按钮改装在方向盘的下半圆周上,只要手指轻按一下这个半圆的任何一处,喇叭就响起来,这种更换了一下位置的新式喇叭深受汽车业的欢迎。
5.能否重新进行形态设计把原来产品的直线基调变为曲线基调或曲线基调变为直线基调;曲面变为平面或平面变为曲面;暗色调变为明色调或明色调变为暗色调;精变粗或粗变精等等。
创造学基础第八章 设问技法ppt课件
![创造学基础第八章 设问技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2abf656bec0975f565e25c.png)
得技法,,其往中奥往斯本对检核人表法启是设发问法较中最大为典,型的特一种别技法是。在对其著试作<探发扬性发明 力>一书中,他引见了许多想象的要点,并作了详细的阐明。
的内容,用问句方式更为合理,所以检核
二、技法内容奥斯本检核 Fra bibliotek目1.概念
(1)内涵
由于“和田十二法〞只涉及12个动词,又是上海和田路小学首先运用,所 以称为“和田十二法〞,有时也称为动词提示检核表法、思绪提示法。它是 由我国的发明学研讨者许立言、张福奎提出的。
其中的动词分别是:
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变一变,学一学,搬一搬, 代一代,联一联,反一反,定一定。 和田十二法源于检核法的原理,同样也给发明发明提供了假设干种思索的 方向。
【案例】 如何准确量药
药水瓶的刻度线是程度的,由于运用时瓶子是倾斜的,所以对于每 次倒“一格〞的规定难以把握。有人尝试改动药瓶刻度的属性,将 它改成倾斜了 45度的斜线,这样倒水时辰度大体呈程度并与液面平 行,使倒药量比较准确。
二、设问法原理
3. 逆反发明原理
创新活动的个体或群体顺着与已有事物的原理或构造,或与普通做法和想法 完全相反的方向进展发明,也经常能导致新颖性的结果而引起发明。 (1)原理逆反。 原理逆反是尝试着将某种技术原理、自然景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进展 “反向〞,以寻觅新的原理。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络,存在着交叉效应的因果关系, 具有可逆性,使原理逆向成为能够。在这种新的原理的指点下,有能够产生 新的发明。
逆向原理,普通产生四种结果; 1)行不通。 2)行得通,但事物逆化后的功能或形状,同逆化前根本一样。如液压油缸。 3)逆化后,坚持原有功能或部分原有功能,同时添加新的功能。车床-铣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斯本检核表
序号
检核项目 新设想名称 新设想概述
[1]
能否他用
[2]
能否借用
[3]
能否改变
[4]
能否扩大
[5]
能否缩小
[6]
能否代用
[7]
能否调整
[8]
能否颠倒
[9]
能否组合
3
(二)检核内容及含义 1、能否他用 提出问题:
现有的事物有无其他用途? 保持原样不变能否扩大用途? 稍加改进有无其他用途?
13
[3] 能否改变 带状幻 灯片
[4] 能否扩大 巨幅广 告投影 幻灯片
把幻灯片用塑料薄膜制成电 影胶卷那样的带状,以便于 遥控操作,增加容量,降低 成本。
用巨幅广告幻灯取代原有的 大楼美化灯,既可变换色彩 图案,又有广告效应。
[5] 能否缩小 儿童玩 具幻灯 机
用干电池供电,可在黑暗中 向墙上投射出各种彩色图案, 可用于儿童看图识字增加知 识。
15
(四)运用要点 1、要进行技法培训。 2、检核内容可作适当改变。 3、检核表的设计应当稍微大些。
设想的概述除了添在简表上以外,还应有 详细的说明(写在附纸上),必要时可画图, 便于筛选者能了解创造发明者的本意。
16二Leabharlann 和田12法(一)和田12法的来历
上海市和田路小学在开展创造教育过程 中,他们把奥斯本的检核内容简化为十二个 关键动词,形成了简单易记的创新方法。
即:看看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2
6、学一学:学习模仿别的事物的原理、 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动作、 方法等,以求创新。
即:就是借鉴、综合、模仿
23
7、变一变:它是指改变原有产品的形状、尺
寸、颜色、滋味、音响、浓度,密度,顺序, 场合,时间,对象,方式等,从而形成新的 物品。 即:变通一下。
17
(二)和田12法的内容
1、加一加:把现有产品加大、加厚、加高行 不行?把现有产品与其他产品组合在一起, 会增加什么功能?
即: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就是创新(加大, 加长,加高,加宽)
18
2、减一减:把现有产品减少、减轻, 高度降低行不行?能不能省略、取消 某个部件或功能?
即:省略不必要的(减少,减短,减窄,减 轻,减薄)
19
3、扩一扩:把现有产品功能进一步扩展, 能不能增加使用功能或带来新的意义?
即:功能、用途,使用领域(放大,扩展)
20
4、缩一缩:把现有产品浓缩一点,压紧 一点,达到创新目的,增加新功能或新 意义。
即:压缩、缩小、降低
21
5、联一联:将某事物和另一事物,利用 他们之间的联系,联一联就会产生出 新功能的事物。
7
5、能否缩小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减少、缩小或者省略某些部分? 能否浓缩化? 能否微型化? 短一点行不行? 轻一点可不可以? 压缩、分割、简略是否可行?
8
6、能否代用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有无代用品? 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原理、方法、结构、 工艺、动力来代替?
14
[6] 能否代用 塑壳简易 把幻灯机外壳用深色塑料取 幻灯机 代原有的金属外壳,降低重 量和成本,可做成手提式或 折叠式。
[7] 能否调整 电视式幻 把幻灯机和幕布结合在一起
灯机
做成电视状,从幕布后方投
影。
[8] 能否颠倒 户外动静 利用照相机原理,使户外情 监视器 景出现在门内的毛玻璃上。
[9] 能否组合 壁挂式多 既是壁灯,又能向对面墙壁 功能幻灯 上投射彩色风景画或其它图 像。
24
8、改一改:对现有事物存在的不完善的特 性改进一下,达到优化工艺、节约材料, 或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即:针对现有的做法提出意见,建议,进行 改进,以做得更好(带有被动性,常常是 在事物缺点暴露出来后,才用通过消除这 种缺点的方式来进行创造。)
25
9、代一代:它是指用其他事物或方法来代替 现有的事物,从而导致创造发明的思路。
即:用别的工具、方法、材料来代替
26
10 、搬一搬:将原事物或原设想、技术移至 别处,使之产生新的事物、新的设想和新的 技术。
即:就是移动,转做他用或是把物品的某一部 件搬动一下,产生一种新的物品。
27
11、反一反:就是将某一事物的形态、性 质、功能以及正反、里外、 横竖、上下、 左右、前后等加以颠倒,从而产生新的事 物。 即:将顺序倒过来,说不定更好
9
7、能否调整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调整布局? 能否调整既定程序? 能否调整日程安排? 能否调整规格?
10
8、能否颠倒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从相反方向来作考虑? 能否位置颠倒? 能否作用颠倒? 能否上下颠倒? 能否正反颠倒? 能否原理颠倒?
11
9、能否组合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组合? 原理、方案、材料、形状、功能、部件等能 否组合?
第十四章 设问型创造技法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 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培根
1
一、 奥斯检核表法
(一)奥斯检核表法含义: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 者需要创造发明的对象,以提问表格的形 式,列出九个方面的有关问题,然后逐一 进行审核讨论,从而发掘出解决问题的大 量设想的一种创造技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由美国著名创造工程学家奥 斯本在其著作《发挥创造力》一书中创设的,美 国创造工程研究所就是从这本书中选择出75个激 励思维的思考角度,分成九个方面,编制出《新 创意检核用表》,以此作为提示人们进行创造性 设想的工具。如图:
4
2、能否借用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借用其他事物? 能否引入其他的创新设想? 有没有可供模仿的事物?
5
3、能否改变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作某些改变? 现有事物能否改变意义、声音、味道、形 状、式样、花色、品种? 能否改变包装? 改变后的效果如何?
6
4、能否扩大 提出问题: 现有的事物能否扩大应用范围? 能否增加使用功能? 能否增加高度、强度、价值,延长使用寿命? 能否添加零部件?
12
(三)典型实例:幻灯机的创新
序号 检核项目 设想名称
新设想概述
[1] 有无其 服装裁 他用途 剪幻灯 机
[2] 能否 借用
吸顶式 动景幻 灯机
把幻灯吊在裁剪桌的上方, 把各型号服装的最佳排料图 拍成幻灯片,装入幻灯机内, 遥控选定后投影到布料上, 用激光刀裁剪。
借用吊扇原理,使画面随电 机转动而活动,投向地面的 彩色图案可动、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