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整体性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课件】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C.碳净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减弱
9.下列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的措施,合理的是A.
减少湖滨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 B.放生外来
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
生物群落
D.改变湿地地形,建设生态缓冲岛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
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 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导树入袋新熊课又:称考拉,分布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东部沿海岛屿和内陆低地的桉树林中,
主要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树 袋熊面临很大的生态威胁。当地居民认为,人类集中居住干扰了树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 分散修建于桉树林中。可事与愿违,分散居住的结果,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威胁。
整体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1.黄土高原东部位于 东部季风区 , 西部位于 西北干旱区 。(三大自然区)
季风——大陆大洋结合产生的新功能
2.分析黄土高原整体性弱的原因。
水土流失严重,各组分不完备(组分 和结构简单),功能不协调,系统抗 干扰能力弱,不稳定,整体性弱。
3.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 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汉。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右图 为疏勒河流域局部图。(1)说出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4分)
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建立起新的功能,形成 新的平衡,形成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__ 枯枝落叶
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淋滤
(4)B范围内的气候 类型是_________,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 土壤类型分别是__ __________。
(5)D范围内的植被 类型是_________,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 答案:(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 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 草原) 灰化土(黑土、黑钙土、棕壤) (5)温带荒漠(荒漠);缺水
抬升河床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土壤为例
一、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
气候
水文
土壤
生物( 植被)
地貌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 气候
河流少 水文 多为内流河
土壤发育差 土壤 肥力低
少数耐 生物( 植被) 旱植物
风力地貌 地貌
(2)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主要依据土壤的
A
A. 温度
B. 孔隙
C. 肥力
D. 空气
(3)不够合理的治理土壤退化的措施是
A
A. 东北平原开荒、焚烧秸杆,加速有机质分解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生态系统的互联互通: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相互依赖。
不同的生物种类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络。
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证了物种多样性的存在以及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2.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循环的方
式进行交换。
例如,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在食物链中上升。
同时,废物和分解物质会被生态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再次利用。
这种循环和交换维持了能量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和稳定。
3.水循环和气候调节:自然环境中的水循环和大气环流系统
以及地表和地下水体共同调节着气候形成和分布。
水的蒸发、降水和蒸散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水循环,驱动着气候变化。
这种水循环保持了地球表面的水热平衡。
4.地形的塑造和地质过程:自然环境中的地形和地壳运动是
地球自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形的变化,例如山脉、河流和海洋,直接影响了地球的生态和地貌特征。
5.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和生物多样性是相
互关联的。
气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生存条件,而生物多样性则通过适应气候等环境变化,增加了生
态系统的弹性和稳定性。
这些方面的整体性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复杂而动态的特征。
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多样而独特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维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于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
可形象地比喻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 ③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 整体性效应,新结构和功能,强弱
解读课本:
• 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 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 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2019·全国卷I地理)37.
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
新的功能,形成
。
黄土高原变绿了!
•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总体走向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 致相当,但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同时期的农牧交 错带北界也不尽相同。
• 地图中反映了西汉至现代交错带北界在黄土高原地区 的几次明显北进和南退,这与各时期的冷暖干湿情况 关系尤其紧密。通常而言,气候越暖湿,则宜农土地 越多,交错带界线北移,反之亦然。
小,湖泊来水量
变干
减少,湖泊面积
缩小。
• 山脉隆起,阻挡
湿润气流,导致
干旱,推动湖泊
向内陆湖演化。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末次冰期晚期
板块北移
气候转暖
进一步转暖
地中海
分离
参考答案: • 气温仍较低,湖面
蒸发弱; • 受冰雪融水补给; • 补给大于蒸发。
里海
水多
①自然地理系统的概念: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分析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
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2.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
A.⑧ B.⑦
C.⑥
D.⑤
() ()
解析:第1题,箭头①:气候→水文,表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淮河和松花江流 域气候条件不同,河流水文特征不同;箭头②:地貌→土壤,表示地貌对土壤 的影响,而“喀斯特地貌”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③:水文→土 壤,表示水文对土壤的影响,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形成体现了水文对地貌 的影响;箭头④:气候→土壤,表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而“东北黑土退化” 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第2题,图示为沙丘,是沉积地貌,是气候对地 貌的影响的结果。
2.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 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 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3.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 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以黄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为例:
[思考探究] 1.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及气候类型是什么? 提示: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主要是人们破坏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经流水长期的侵蚀而成的。 3.由问题2可知,材料显示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 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
不同地区和时间段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首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地球的基本构成和运转规律上。
无论在哪个角落,地球始终是由地壳、海洋、大气和生物四大组
成部分相互作用而成的,它们在整个地球上都呈现出连续性和联
动性。
例如,地壳不断地板块运动,不断塑造出众多山脉、河流
和湖泊,为各个地域提供了不同的地貌和水域资源。
同时,大气
层的循环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和植被都
有着一些共性,比如赤道地区温暖潮湿、生长着野生动植物,极
地地区严寒干燥、充满冰雪和雪山。
然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样明显。
这种差异性来源于地球表
面的地貌差异、气候气象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因素。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因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为频繁和强烈,所以旱季
比较明显,而在极地地区,冰山和雪峰是主要的地貌特征。
在差
异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下,人类社会和其他物种也产生了各种不同
的适应和应对策略。
例如,在干旱、高温的荒漠地区,植物的生
命周期通常较短而根系较为深厚,以便更好地储存水分和抗旱。
而在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盛,并且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都是为了在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存繁衍下去。
总之,自然环境既有整体性,也有差异性。
尤其是在当今全球
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欣赏和珍惜每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37张ppt)
第五章第一节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由以气体物质为主的 大气圈、液态水为主的水圈、 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生物 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地球内能、 太阳能等
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 水文、生物、土壤。
岩石(地貌)
大气 水(河流 )
土壤
生物(植物)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表现一:每一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景观上具有一致性。
青藏高 原隆升
阻挡西伯利亚 南下气流
中亚、西亚粉尘东输 沉积形成黄土高原
黄土疏松易冲蚀, 黄河泥沙易淤积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阿特拉斯造山带位于阿尔及利亚北部,呈西南—东北走向,位于地
中海与撒哈拉地台之间,从北向南可以划分为5个构造带:内带、泰勒 隆起带、前渊带、大高原和撒哈拉阿特拉斯构造带。新生代时期构造带 的地质变化促使阿特拉斯山脉形成,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 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下面两图分别 为阿尔及利亚北部阿特拉斯造山带构造分带图(图1)及沿AB线的阿特拉 斯造山带构造演化剖面图(图2)。
整体性表现在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中,大到全球尺度的海陆对比, 小到地方性的森林系统。
P111活动 2. 据图5-3,绘制一幅地形、
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示意图,并以我国西北内陆 地区为例,阐明各要素间的 关系。
大尺度:西北内陆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旱,多风沙
气候
河流流量小、 主要为内流河
土壤湿 度降低
蒸发减少 大气变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少数 生物 耐旱植物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活动:如果图中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 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填入图3—5方框中。
植被破坏
河流: 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含沙量增加 易发生洪涝灾害 植被破坏 地下水: 水量减少 水位下降
动物: 失去栖息地 物种减少
乔木发达的根系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 呈酸性,肥力较低, 有机质含量在2%以 下。原因是分布在 湿润高温的热带和 亚热带森林南部,微 生物活动旺盛,有 机质被大量分解。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 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 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 形成的。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
裸露 风化 成土 微生物 原始草本植物 成熟 岩石 作用 母质低等植物 土壤木本植物 土壤
活动: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的因素? CO2 光合作用
生物 循环 生物残体
水分养分
矿物养分的富集过程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阅读:
生物与土壤有机质 试从植被的条件 上分析: 为什么黑土和红 壤的有机质存在差异?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 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3.某一要素的改变,还会对其他地区 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西北内陆
我国西北内陆
大气
水
土壤
生物
地貌
我国西北内陆
干旱 大气
(3) 高等植物作用过程
——成熟土壤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
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共23张ppt)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 大气
成地形雨
土壤
坡度陡,易发生水土流失;坡度缓,易沉积,土壤肥沃
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
拓展延伸
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
3.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
气候
气候的干湿冷暖条件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
单项资源及其某一部分都与其 自
然
他自然要素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环
境 的
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相互影响
整
体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
性
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
要素
自然资 源的开 发利用, 要有综 合的考 虑和对
策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环境产
生影响,如下表:
问题:1.[区域认知]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素发生了变化? 引起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植被要素发生了变化。 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砍伐森林等,破坏林草植被。
问题:2.[综合思维]上述要素的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有什么影响?
答案: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水文变化:含沙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植被退化:覆盖率下降,逐渐消失 气候变化: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生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
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 水、地形
塑造地表形态
岩石
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温馨提示: 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的温度、湿度、有机质含 量、颗粒粗细、结构、颜色等 1、什么是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会影响土壤的哪些性状?
(一) 成土母质与土壤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 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 岩石的 外力搬运堆积 风化物 成土 气候与生物长期作用 母质
土壤
土壤 质地
质减少。
温馨提示: 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的温度、湿度、有机质含 量、颗粒粗细、结构、颜色等
1、生物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促使岩石变成土壤? 2、生物通过哪些方式为土壤增加有机质?
(三)生物与土壤
落 红 化不 作是 春无 泥情 更物 护, 花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发育成深厚土壤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地形影响土壤厚度及其水热状况,是土壤 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坡 度 地 形 坡 向
陡坡 平地
很难发育成深厚土壤 发育成深厚土壤
阳坡
阴坡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黄河三角洲冲积土、青藏高原寒漠土、江南丘陵 红壤,哪一类发育程度较好(更加深厚肥沃)?
6、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 土壤的原因是 (A) 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 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 C.光热条件太差 D.水分条件太差 7、下列土地利用形式,属于合理经营、用养结 合的是( A ) A、南方丘陵区展灌溉农业 D、北方黑土区大力增施有机肥
黄河中上游过度砍 伐、开垦、放牧等 植被稀疏 土质 疏松
牵一发而动全身 十
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 水土 流失 土壤贫瘠 表面千 沟万壑 生态环 境恶化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类活动与土壤
盐碱化 不合理利用 水土流失 沙漠化 耕作 人 类 活 动 灌溉 施肥 收获 改 变 土 壤 结构、保水性、 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水分、湿度状况 水分、 营养元素组成、 营养元素组成、数量 和微生物活动 养分循环状况 合理耕作经营 土壤肥沃 耕 作 土 壤 土壤退化
查阅资料或实地考察,说一说水稻 土的性状和成因。
45
经风化分解, 经风化分解,释放出 如钾、 如钾、磷、钙、镁等 矿物养分
固
5
提供氮素养分, 提供氮素养分, 释放二氧化碳 此消彼长, 此消彼长,影响 土壤的热量状况 供应养分和水分
液 20-30 气 20-30
2、成土过程: 、成土过程:
裸 成 成 原 露风化作用土苔藓类生物始 高等植物 熟 岩 母 土 土 石 质 壤 壤
有人说,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 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不 对?说明你的理由。
• 参考答案:对。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参考答案: 土壤中物理、 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 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 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 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 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 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 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 化壳薄, 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1课时)示范教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教学难点】理解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播放视频, 思考: 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你能对这种神奇组合做出解释吗?情境“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 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
地质、地貌、生物、大气、水等其中一项特色突出的山, 就能美名远扬, 而黄山松、石、云、泉俱绝。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组成要素【多媒体展示】“扎龙湿地景观”图, 思考: 图中有哪几种自然环境要素?生: 大气、水、生物、土壤、地貌等。
师:自然环境由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要素组成。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扎龙湿地所在地形区——东北地区, 看看东北地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湿地。
(板书)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含义【探究】【多媒体展示】“东北地区沼泽分布”和“哈尔滨气候”图, 思考: 东北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评指导,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
【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多;冬季气温低, 积雪不融化, 春季气温回升, 积雪融化补给;众多河流汇入;纬度较高, 年平均气温较低, 蒸发弱;三面环山, 中部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 不利于下渗。
2.山区植被覆盖率的减少可能会引发山体滑坡。
师: 试着画出要素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说, 画板图。
)【多媒体展示】要素板图。
师: 图中各要素主要是通过水循环联系起来的。
【多媒体展示】“自然环境整体性”图。
师: 自然环境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 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考: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
从干燥的荒漠地带 或寒冷的苔原地带,到 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 带,风化壳逐渐加厚。
(三)
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也是土壤形成过
生物与土壤
程中最活跃的因
素,土壤肥力的
产生与生物作用
密切关联。
(四)
地形与土壤
地势升高 地 坡 度 陡坡 平地
水热变化
土壤垂直分异
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 这种规律的根 本原因?
水分 海陆位置不同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分异)
距海 远近 不同
水分 差异
景观 差异
(基本因素)
自然带东西更替:又可称为从
沿海向内陆的更替
其表现形式是: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小记: 各纬度比较,纬度地带分异明显的 是高纬和低纬。干湿地带分异明显 的是中纬。
水 分
海陆 分布
海拔 高度
垂直分异规律 水热 (垂直地带性) 状况 地方性分异规 律(非地带性)
纬线延伸 低纬和高纬地区,如非 0 纬度更替 洲沿20 E经线,自赤道 向南北的自然带变化 经线延伸 中纬地区,如亚欧大陆 经度更替 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 的变化 等高线延伸 中低纬度的高山,如 从山麓到山 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 顶更替 然带 比较普遍,如华北平 原、沙漠中的绿洲、 南美南端东西差异
下面哪座山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
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在纬度 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P81活动 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 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 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
黄土松散易冲蚀 黄河泥沙易淤积
雨热同期、物种最丰富、产量最高、生态环境优越
活动1
冰岛,欧洲西北部岛国,位于大西洋中脊火 山活动带,岩浆活动活跃,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 活跃的地区之一。全境四分之三是高原,冰川占 全岛面 积的11.5%。北部属寒带苔原气候,南部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热和水力资源丰富。2010 年3—4月,冰岛南部、雷克雅未克以东的艾雅法 拉火山喷发,岩熔喷涌,并释放大量气体与火山 灰,散发的热量使200米厚的冰川融化。
气候→土壤 热量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慢
与土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
地貌→水文 水系特征
与水文
水文→地貌 水蚀、河流堆积地貌、喀斯特地貌
地貌
地貌→生物 阴坡、阳坡
与生物
生物→地貌 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保持水土、减少侵蚀
各要素间的关系 气候与地形、地貌
雅丹地貌
高原山地
气候垂直 变化大
丹霞地貌
温室效应,气温升高,气候干旱
土壤贫瘠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 能导致其他因素的变化,并 最终会导致地表环境的变化
土壤盐碱化
流水侵蚀加剧,地表千沟万壑 河流含沙量增加 下游泥沙淤积严重
地下水位升高
地上河
洪涝灾害
知识拓展: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
冰川融化造成河水水位上升,引发的洪水阻 断了当地的公路和桥梁,数千居民撤离。火山灰 在大气层扩散,导致冰岛、英国、德国、波兰等 国多日阴天,欧洲西部多国航线中断。火山灰堆 积至农田、草场、房屋等地,最厚处达10厘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时36自然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环境的组成(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组成。
(2)自然地理要素:在以地球内能和太阳能为主的各种环境能量的作用下,形成了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要素。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②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3.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①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②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③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1.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我国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生长在阳坡,冷杉生长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由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理,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定义:自然界中各种 物质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过 程相互转化、循环的过程
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碳循 环、氮循环、磷循环等
物质循环的重要性:维持生态 系统的稳定,保证生物多样性,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 动
物质循环的影响因素:气候、地 形、土壤、生物等
物质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 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如污 染、资源利用等
性受损
保护:采取措施 减少人类活动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 如建立自然保护 区、推广绿色能
源等
影响:人类活 动对自然环境 整体性的影响 不仅限于当地, 还可能影响到 全球生态环境
案例:介绍一些 典型的人类活动 对自然环境整体 性影响的案例, 如亚马逊雨林的 破坏、北极冰川
的融化等
自然环境整体性破坏的后果
技术合作:分享 和推广可持续发 展技术和经验, 提高全球可持续 发展水平
资金合作:提供 资金支持和援助, 帮助发展中国家 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标
教育合作:加强 可持续发展教育 和宣传,提高公 众对可持续发展 的认识和参与度
THNK YOU
汇报人:XX
生态系统失衡: 生物多样性减 少,生态链断
裂
环境污染:空 气、水、土壤 污染严重,影
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化:全 球变暖、极端 天气事件增多, 影响农业生产
和日常生活
资源枯竭:矿 产、水资源等 不可再生资源 过度开采,影 响可持续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措施和方法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 力度
添加项标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政策制定、技术创新、教育宣传、国际 合作、公众参与等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 维护生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论3:地理环境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___区__域___之间的 ___相__互__联__系___,一个_区__域___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
他__区__域_____。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协调一致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至整体 的改变。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区域的环境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
水
土
植被 流 破坏 失
加
剧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流水侵蚀沟谷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覆盖率降低,土地沙化 变干旱,温差变大
三、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协调一致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至整体
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水土流失
土壤盐渍化
洪涝增多
粮食减产
水
土
流
1、方框中I、Ⅱ、Ⅲ、Ⅳ中相应内容
失
①水土流失②粮食产量下降③壤盐渍化④洪涝灾害增多
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整体性 (C)差异性(D)持续性
正常年份,由于东南信风吹拂,太平洋南赤道暖 流向西流动,秘鲁沿岸海区___上__升__流_强烈,带来 丰富的__营___养__盐__类,__浮__游__生_繁物盛,吸引大量鱼群, 因而形成著名的______秘___鲁渔场 。渔场的形成是 ______气、候______、水_文_____等生地物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
【 探究活动 读下面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涵养水 ⑦
源
滥伐 森林
④
植树
① 沙尘暴 生态失调 造林
⑤
⑧良性发展
②
水旱灾害增 加
调节
⑥ 气候
反(①思1)土?、地将沙下化列②地理气事候象恶的化数③字代鸟号类填、入兽相类应减的少空④白处生:态失调
⑤ 生物多样性增加 ⑥ 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⑦ 水旱灾害减少
2.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要统筹兼顾,合理利用
“山顶松柏戴帽,山坡果树缠腰,山脚粮菜丰茂”
南方丘陵山区的 立体农业
遵循自然规律,创造美好环境
河 流 上 、 中 游 砍 伐 森 林
河 流 上 、 中 游 水 土 流 失
河 流 含 沙 量 增 加
下 游 河 道 泥 沙 淤 积
河道泄洪 能力降低
抬升
洪涝
土壤盐渍化 地下水位
水 文 桂林山水 地 貌
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形成
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
气候
地貌
水文
土壤
探究一:我国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分析
干旱
我国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气候干旱,主 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水汽不易到 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水文 : 河流短小,内流河
⑧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地有通对2平理)过人衡环、对类大境图以有气影示上何成响表环启分很示境示的大地变?作,理化用特环模,别境式影是具图响分有分全布析球_于整_,气_赤体_地候_道性_理的_附_环变_近境化特区的。征域整,的体森_热性_林_带_、_雨_植_林_被_具对
三。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1.从某个要素入手,可以改善区域的地理环境 如:植树造林
探究活动:2 若图中的植被被破坏,该地以及下游地
区的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自然地理要素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黄土高原 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53%,当
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 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 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 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 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
气 候
地貌 : 风力侵蚀、风积地貌
干
旱 植被 : 稀少,荒漠为主
土壤 : 土层薄,贫瘠
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气干候旱
河内水流流文少 河
发肥土育力壤差低
生稀物少(,植荒被) 漠为主
风地蚀貌地貌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 环境总特征协调一致。
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
河床
升高
第三单元:地理环境的内在规律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气候
水文
生物
地貌
土壤
一.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
地貌
生物
土壤
水文
下列景观体现了哪些要素之间的直接关联。
地 貌
气 候
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气 候 生 物
南方丘陵山区的茶树
土 壤 生 物
长江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