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肺吸虫
![肺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0c1706d8240c844769eaee7b.png)
A young paragonimus hatching out of a metacercaria. This usually takes place in the duodenum of the animal host. Interference contrast.
三.致病
1.肺部损害 1)病理变化:
斯氏并殖吸虫
Pagumonimus skrjabini
1.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
2.终末寄主:犬、猫、果子狸等 3.中间宿主不同: I : 拟钉螺,小豆螺等 II:蟹 4.人是非正常宿主,食入囊蚴感染,虫体 不发育为成虫,保持幼虫阶段。
5.童虫可致皮肤/内脏幼虫移行症 6.皮下包块用活组织检查法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lung fluke)
卫氏并殖 吸虫------主要寄生于肺部,
致肺型肺吸虫病
斯氏狸殖吸虫------童虫 寄生于皮下,
致皮下型肺吸虫病
形态 生活史 致病 诊断 预防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mani)
Hale Waihona Puke 一.形态1.成虫(1)虫体肥厚,长1cm左右,宽约0.5cm, 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2)腹吸盘位于虫体中部稍前 (3)肠支成3-4个弯曲向后延伸 (4)睾丸两个并列于虫体后1/3处 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
2.虫卵
(1)椭圆形 (2)平均9954m (3)金黄色 (4)壳厚薄不匀,卵盖大 而平坦, 内含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
入水
成虫
卵
2-3 wk
毛蚴 钻 胞蚴
入
母雷蚴
子雷蚴
经口
尾蚴
肺吸虫
![肺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f93b7cb8b0717fd5360cdcda.png)
六、防治原则
1 查病治病:首选吡喹酮,可用阿苯达唑 2 痰 液、粪便、水管理 3 卫生宣教,改善饮食习惯
四、诊断
五、流行
病原检查 1 痰或粪便查虫卵 2 皮下包块活组织检查 3 脑脊液检查(脑型患者):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增 高,虫卵 可阳性 免疫学检测: IDT、IHA、ELISA等检测血清抗体或抗 原,2种以上方法阳性可结合临床综合诊断 影像技术:X线、CT、B超等 分布:东北、浙江、台湾、福建、安徽、四川、辽 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流行较食蟹的方式及囊蚴抵抗力。 4 社会因素
卫氏并殖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
Westerman(1877)在印度虎肺中发现该 虫,俗称肺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或 哺乳动物肺部引起肺吸虫病,既是人兽 共患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一、形态
1 成虫:活时红褐,固定后灰白色,10×5×4mm,口 腹吸盘大小相等,肠管波浪形,卵黄腺繁枝状,遍及 两侧,排泄囊长裂隙状。 2 虫卵:金黄色,100×60μm,含10余个卵黄细胞。 3 尾蚴:前端有一小刺,全身细棘,尾球形。 4 囊蚴:球形,珍珠状,白色,排泄囊居中,大而明 显。
一、生活史
1 生活史过程 成虫寄生肺部—虫卵随痰或粪排出体外—虫 卵下水,孵出毛蚴,侵入川卷螺(第一中间 宿主)—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逸 出螺体—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 形成囊蚴—人等经口感染—童虫穿过肠壁, 经腹腔移行—在肺部发育为成虫或异位寄生
2 生活史特点 (1)主要寄生肺部,可异位寄生 (2)感染期:囊蚴 (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4)第一中间宿主:川蜷螺(黑贝科和蜷科淡 水螺) (5)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石蟹,溪蟹)、 蝲蛄 (6)终宿主:人、肉食哺乳动物(犬科、猫科)
卫氏吸虫
![卫氏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66cab95d02768e9951e738f3.png)
南方(南方山区)有光石溪流,风景秀丽,流水清澈见底,终 年不断,川卷螺/石蟹/孳生的极好场所
五、卫氏并殖吸虫流行
(二)流行因素 1、传染源:病人及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a.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及蝲蛄而感染 b.饮用含活囊蚴的生水而感染
c.生食野猪肉等转续宿主肉而感染
囊蚴的生活能力非常强 在一只溪蟹体内最多发现过 在14%黄酒中可存活18小时 在10~20%NaCl和12%酒精中可存活48小时 囊蚴对低温有一定抵抗能力,冬天溪蟹死后可存活7天。
“人兽共患病”,(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
主要在东南亚各国.(日本、朝鲜等)。我国,除西藏、新疆、 内蒙、青海、宁夏未报道外其他23个省/市/区均有存在 (人/动物均感染者达20个省市区)
生态环境: 流行区类型:
山区、丘陵、小溪 溪蟹型------大部分 蝲蛄型------东北、朝鲜
人兽共患疾病 :自然疫源地
(二)慢性期:
2、囊肿期(组织反应期)
脓肿内大量细胞浸润/集聚/死亡/崩溃/液化,脓肿内容 物 赤褐色黏稠液体,镜下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结 晶/ 虫卵,囊壁肉芽组织增生 周界清楚的结节状 虫囊。
X线:界线清楚的结节状虫囊。
Charcot Leyden Crystal
“虫囊”是卫氏并殖吸虫特征性病变
(四)尾蚴
肺吸虫尾蚴为微尾型的短尾蚴。
一、卫氏并殖吸虫形态
(五)囊蚴
囊蚴呈球形,直径约
300-400μm,可见肠支 和深色的排泄囊。
幼虫脱囊
A young
paragonimus hatching out of a metacercaria. This usually takes place in the duodenum of the animal host.
023 肺吸虫
![023 肺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42b119cadd36a32d737581ff.png)
精选完整ppt课件
25
三.致病: 是人兽共患以兽为主的致病虫种。 在动物体可引起类似卫氏并殖吸虫病典 型病变过程。
人体感染后几乎全部停滞在童虫状态, 到处游窜,难以定居,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 变,引起皮肤型与内脏型幼虫移行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游走性皮下包块或结节,
大小不一,位置表浅,紧贴皮下,边界不清,无明显红肿。多见于
发育过程: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 蚴—后尾蚴—成虫。
⒉感染期及 感染方式:同肝吸虫、姜片虫。寄生部位:肺。
⒊致病期:成虫、童虫。
⒋病变部位:肺。 病理过程: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 期。
⒌诊断方法:痰液或粪便检查:找虫卵。皮肤型患者可用活 体组织检查。
⒍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金黄色,虫卵形状变异较大,卵壳厚 薄不均匀,但基本形态为水缸形,较 大的一端有明显的卵盖。较小的一端 卵壳稍增厚。卵内含有一个卵细胞, 和许多卵黄细胞,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二 .生活史:
终宿 主人
需
保
犬 虫虎
要
猫 宿豹
主
的
宿
第一中间宿主
主
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
溪蟹蝲蛄
精选完整ppt课件
6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根据病变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⒈急性期:主要是童虫引起的。人吃下囊蚴最早
2天出现症状。
由于脱囊童虫穿过肠壁,在腹壁游行窜扰可 穿过肝脏,脾、隔肌等引起局部组织出血、炎症 等。
临床症状,轻的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不振、 乏力、消瘦、低热等。重者毒血症明显,如发热、腹痛、 腹泻等。血像检查, WBC 升高,呈类白血病反应,其 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一般为20%~40%, 高者可超过 80﹪。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951ee60314791711cc791724.png)
游走性皮下结节 活体检查、免疫诊断
卫氏并殖吸虫p134 Paragonimus westermani
• 通常称为肺吸虫,成虫主要寄生在人肺,
引起肺型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卫氏并殖吸虫
1. 成虫
成虫形态
椭圆形,虫体肥厚,腹面扁平,背面 隆起,似半颗黄豆,约10×5×4mm。 ♀♂同体。 口吸盘=腹吸盘,腹吸盘位于虫体中 横线之前。 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两个睾丸左右 并列(主要形态特征) 。
病历
病人,男性,20岁,浙江山区农民。发热,咳嗽,痰中 带血14天,伴有胸痛,乏力,消瘦。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细菌性肺炎,用抗生素治疗,上述表现没有减轻,痰呈 铁锈色而转入我院。经询问病史病人经常捕捉溪蟹生吃。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心脏(-),两肺可闻及散 在的中小湿啰音。肝脾正常。右下背有一小包块1*2cm, 质中等,可活动,无压痛,表面皮肤正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痰抗 酸杆菌(-)。痰液检查发现肺吸虫卵。胸片发现两肺 纹理增粗,有小囊样及隧道样改变。 入院诊断:肺吸虫病。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卫氏并殖吸虫与斯氏狸殖吸虫的主要区别Ⅰ
卫氏并殖吸虫 椭圆型 7.5~12*4~6m m 斯氏狸殖吸虫 棱形 11~18.5*3.5~6mm
外形 大小 成虫
长:宽
口、腹吸盘 腹吸盘位置
2:1
几乎等大 体中线前
2.4~3.2:1
口吸盘<腹吸盘 体前1/3处
卫氏并殖吸虫
µ m×(48~60)µ m;
虫卵形态
大 小 : 中 等 大 小 , 约 (80~118) 形状:椭圆形; 颜色:金黄色;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6d9c3fd233d4b14e85246810.png)
成虫 内脏 移行: 移行:小肠
穿过肠壁
童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囊蚴
腹腔 穿过横膈 胸腔 肝脏) (肝脏)
肺
三、致病
肺吸虫的致病主要由童虫、成虫在 组织中移行、窜扰、定居所引起。 急性期—主要是由童虫移行所致。症状
多出现在食入囊蚴后数天至1个月。 肠壁粘膜——出血性或脓性窦道 腹腔——混浊或血性积液 腹壁——出血性或化脓性肌炎 肝脏——表面呈“虫蚀”状
流行因素: 流行因素:
传染源—能排出虫卵的人和肉食类哺乳动物。
犬、虎、豹、狼、狐、豹猫等均可成为其保虫宿 主。 粪便有入水的机会,及水中同时有第一和第二中 间宿主的存在。 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溪蟹、蝲蛄的不良习惯。 生熟不分。
转续宿主:野猪、猪、兔、鼠、蛙、鸡、鸟 转续宿主:
等多种动物可作为其转续宿主。
虫卵—呈椭圆形,有卵盖,较大,
且常略倾斜。
二、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蝲蛄 生活史
二、生活史
随痰吐出或 随大便排出 入水, 入水 孵出 川卷螺
成虫
狐狼豹猫犬人
卵
毛蚴
胞蚴
被终宿主吞吃 在小肠脱囊
母 雷 蚴
子 雷蚴
尾蚴
肺脏
经内脏移行
逸出螺体,在水里 逸出螺体,在水里 钻进溪蟹喇蛄体内
慢性期—指虫体进入肺脏后引起的病变。
脓肿期---主要为虫体移行引起组织破 脓肿期 坏、出血及继发感染。 囊肿期---认为是虫体穴居引起细支气 囊肿期 管扩张及炎性增厚所致。 纤维疤痕期---虫体死亡或移去,囊肿 纤维疤痕期 内容物被排出或吸收,囊内肉芽组织充填、 纤维化,形成疤痕。 以上3期可同时存在于同一器官中
肺吸虫病的概述
![肺吸虫病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622a5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1.png)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肺吸虫病的概述
肺吸虫病又称并殖肺吸虫病,由并殖吸虫引起,因其成虫雌雄生殖器官并列而得名,已知虫种50种左右,我国以卫氏和斯氏(四川)并殖吸虫为主要致病虫种,蟹和蜊蛄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
流行区居民常因食生或半熟含有囊蚴的溪蟹河蟹、蜊蛄或生饮疫水而感染。
卫氏并殖吸虫主要流行于浙江及东北各省,尤以辽宁省发病率高,流行区居民有吃生蜊蛄的习惯;斯氏并殖吸虫主要流行于四川、陕西等地。
卫氏并殖吸虫的囊蚴经口进入终宿主的消化道,幼虫在小肠中脱囊而出,穿越肠壁进入腹腔后沿肝脏上行,穿过膈肌达胸腔,主要在肺内寄生发育成熟并产卵,破坏肺组织形成囊肿、肉芽肿,引起发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在病灶与小支气管相通后虫卵随痰排出,或被吞食至消化道后随粪便外排。
病人、病兽、病畜是传染源。
斯氏(四川)并殖吸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人体可被其感染但不能成为传染源,病兽、病畜是传染源。
幼虫不在肺内定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故肺部症状轻微,多仅有胸膜炎改变。
幼虫在体内各脏器间游走,造成严重组织损伤、破坏并引起过敏反应,常侵犯肝脏和皮肤,游走性皮下包块是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占本型病例的50%~80%,偶有从皮下包块中爬出吸虫者。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7ac66c59804d2b160b4ec0f0.png)
一、形 态
1 成虫 (1)10mm×5mm × 4mm,体肥厚,背凸腹平,半粒 花生米状,活体呈红褐色 ,口吸盘=腹吸盘。 (2)生殖器官并列:子宫与卵巢;一对睾丸;一对 卵黄腺。
2. 虫卵
100µm×55µm ; 不规则椭圆形 ,似陶罐次品; 金黄色; 卵壳厚薄不均,卵盖大,常略 倾斜; 内含10多个卵黄细胞,1个卵细 胞常位于正中央。
三、致病
1 致病机理 肺吸虫病主要是童虫或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居 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及其代谢物等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病变以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互相沟通的多房性小囊肿为特点 2 病理分期 2.1. 幼虫移行期 由童虫移行引起。童虫穿过肠壁,在腹腔、腹 壁反复游窜,造成肠道和肝的损伤,如出血、坏死等。 症状:吃进囊蚴后数天到1月左右出现。轻者仅为食欲不振、 乏力、消瘦、低热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发病急,毒性症状 明显,如高热、腹痛、腹泻等;白细胞数增多,可高达20~ 30×109/L,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一般为20%~40%, 高者可达80%以上。
二、生活史
寄生部位(成虫):肺;可累 及全身 中间宿主:川卷螺;溪蟹、蝲 蛄 痰中虫卵被吞入消化道可从粪 便排出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 因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蝲蛄 感染 成虫寿命:一般4-5年 保虫宿主:狗、猫和野生肉食 动物如虎
二、生活史
1.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2.第二中间宿主:蝲蛄 石蟹
生活史中几个发育虫期
毛 蚴 尾蚴
幼虫 脱囊
囊蚴
三、致 病
1.致病作用 1)虫体移行与寄生----机械性损伤 2)代谢产物----免疫病理反应 2.肺部典型病理变化: 1)脓肿期 2)囊肿期 3)纤维疤痕期 3.浆膜渗出性炎症 胸膜炎 腹膜炎 4.异位损害 肉芽肿等病变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卫氏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卫氏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1d799f76294dd88d0d26b25.png)
卫氏并殖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卫氏并殖吸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卫氏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 westermani)又称卫氏肺吸虫病,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所致,一般症状表现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咳嗽、咳铁锈色痰、如果虫体寄生在其他部位也会产生相应症状。
在我国,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有2种类型,即以蝲蛄为传播媒介的东北部流行区和以溪蟹为传播媒介的东南部流行区,其中流行最严重的有浙江、黑龙江和吉林省。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卫氏并殖吸虫的虫体肥厚,背部隆起,腹部扁平,背面较隆凸;身体的长度可达7~12mm,宽4~8mm。
成虫有口、腹吸吸盘,肺部是虫体的主要寄生部位、活体颜色为红褐色,死后灰白色。
虫体表皮布满小棘刺;前端有个口吸盘,腹面中部偏前有一个腹吸盘,肠管呈螺旋状弯曲。
一个分叶的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
一对分支的睾丸,左右并列,位于体后部两肠支之间。
卵黄腺发达,满布虫体两侧。
虫卵100μm*55μm ;不规则椭圆形,似陶罐次品;金黄色;卵壳厚薄不均,卵盖大,常略倾斜;内含10多个卵黄细胞,1个卵细胞常位于正中央。
人及其他哺乳动物是终宿主。
该虫有二倍体及三倍体两种染色体类型。
三倍体虫能在人体内成熟并产卵,二倍体则不适宜于人体寄生。
卫氏肺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肺,所形成的虫囊往往与支气管相通,产出的虫卵随痰咯出,在适宜条件下约经3周左右发育成熟并孵出毛蚴。
首先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吞入体内,紧接着是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各阶段的发育繁殖,产生许多尾蚴。
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及蝲蛄的肌肉和内脏,形成囊蚴。
人类及其他动物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石蟹、蝲蛄或溪水即可受染。
囊蚴入肠,蚴虫逸出,在体内游动,至肺与其他内脏及皮下、肌肉等处发育为成虫后,产卵并形成囊肿。
流行并殖吸虫在我国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台湾、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23个省、区。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14421bc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4.png)
50282种。
第五节并殖吸虫并殖吸虫((肺吸虫肺吸虫))Paragonimus (lung fluke )一、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一次海鲜宴引起集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一、形态1.成虫外形大小颜色吸盘位置和大小肠管肠分支盲端体表有细小的皮棘生殖系统睾丸并列,子宫与卵巢并列染色体类型二倍体型、三倍体型二、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1.成虫寄生部位成虫寄生部位肺、异位寄生2.2.虫卵离体方式虫卵离体方式随痰或粪便排出3.3.外界发育条件外界发育条件淡水卵在水中孵出毛蚴4.4.中间宿主中间宿主I I 川卷螺类川卷螺类II II 溪蟹溪蟹溪蟹、、石蟹石蟹、、蝲蛄蝲蛄,,5.5.幼虫阶段幼虫阶段毛蚴毛蚴、、胞蚴胞蚴、、母子雷蚴母子雷蚴、、尾蚴尾蚴、、囊蚴6.6.感染阶段感染阶段囊蚴囊蚴抵抗力较强囊蚴抵抗力较强,,7.7.感染方式感染方式经口饮食习惯8.8.体内移行体内移行穿肠壁穿肠壁------腹腔腹腔腹腔---------穿膈肌穿膈肌穿膈肌------胸腔胸腔胸腔------肺肺9.9.异位寄生异位寄生皮下皮下、、肝、脑、脊髓脊髓、、眼眶等处10.10.保虫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三、致病112代谢产三、致病212聚集,,最、聚集。
有时可见液,则可3,最后病灶3腹膜炎4、脊髓等部位肺内吸虫肺内吸虫脑内吸虫四、临床表现与分型1234567五、实验诊断116.avi查到童虫或23五、流行,流行的国朝鲜、俄罗、印度印度、、。
吉林吉林、、四川23五、流行四川等四川等232323个省个省,因山;而流行区的居。
国外有因六、防治,。
典型病例胸痛33个,胸痛3、咳、盗伴低热、,伴低热2在多家医院均诊,经正规抗痨3。
典型病例,否认:t37.5:t37.5℃℃,R22次,全身浅表,颈软颈软。
双肺可闻律齐律齐,,各瓣膜未。
腰背部3个,109 2.22.2××109/L,。
肺部肺部CT CT。
人体寄生虫学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372930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9.png)
主要的致病虫期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及侧枝循环形成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血吸虫感染免疫:伴随免疫第一:淡水螺类即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的交替1.外观呈叶状或长舌状,两侧对称,背腹扁平,具有口腹两吸盘相同中间宿主感染阶段:尾蚴寄生虫进入人体途径不同2.生殖孔靠近腹吸盘,排泄孔在虫体后端,第二:淡水鱼虾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宿主转换3.吸虫无肛门,未被消化的废物经口排出体外复杂——世代交替宿主关系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终宿主概论猫,犬等保虫宿主成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生活史囊蚴感染阶段食入含囊蚴的鱼虾(经口)感染途径小肝胆管内寄生部位一般20~30年成虫寿命肝脏的次级胆管损伤损伤部位虫体分泌物,代谢物,机械刺激机制虫体阻塞胆管局限性扩张,上皮增生,严重病例:胆汁性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病变并发症:胆结石,肝胆管梗阻,原发性肝癌潜伏期:1~2月致病轻度:症状不明显华氏睾吸虫(肝吸虫)急性期: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中等症状慢性期:消化系统的症状为主,体征:肝肿大(多),脾肿大(少)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明显腹泻,消瘦,水肿,贫血重症型晚期:肝硬化,腹水,胆管癌,死亡重症,死亡率高,智力发育障碍,极少可致侏儒症儿童,青少年感染1.涂片法:操作简单,检出率低,虫卵小,容易漏诊2.集卵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因虫卵小,多用集卵法)病原学检查(粪检找到华支睾吸虫卵是确诊的根据)3.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检出率高,技术复杂,患者难接受实验诊断免疫学检查(广泛应用)B 超,CT 检查影像学检查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能排出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保虫宿主广泛(猫,狗,猪)传染源粪便入水,水中有合适的第一二中间宿主,当地人群有(半)生食淡水鱼虾的习惯传播途径流行人群普遍易感,流行关键因素是当地人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虾习惯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防治成虫——卵——毛蚴—钉螺—母、子胞蚴——尾蚴—皮肤钻入—童虫(异位寄生,肺脑皮肤等)—移行至门脉,肠系膜静脉—成虫生活史尾蚴性皮炎:局部丘疹和瘙痒尾蚴过敏性血管炎童虫轻微的静脉内膜炎(吸盘),Ⅲ型超敏反应(代谢物等)成虫毛蚴释放ESA (可溶性抗原)IV 型超敏反应,何博礼现象虫卵肉芽肿致病机制在肝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重症感染者,在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干线型肝纤维化虫卵原因:窦前静脉广泛阻塞门脉高压继发:肝,脾肿大,腹壁,食管,胃底V 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患者:①初次感染者②慢性病人再次大量感染尾蚴后潜伏期:多数感染后5~8周(毛蚴),少数<25d (童虫)畏寒,发热,多汗,淋巴结肿大,肝肿大,脾肿大全身表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消化道急性血吸虫病多干咳,偶可痰中带血丝,有气促,胸痛呼吸系统吸虫神智迟钝,黄疸,腹水,高度贫血,消瘦等重症皮疹,荨麻疹,神经血管性水肿,出血性紫癜,支气管哮喘过敏反应急性期症状消失而未经病原治疗者患者经反复轻度感染而获得免疫力者轻度肝/脾肿大,肝功正常隐匿性间质性肝炎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临床表现慢性血吸虫病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巨脾型腹水型晚期结肠增值型侏儒型上消化道出血:>50%患者死因肝性昏迷(以腹水型为最多):死亡率>70%乙型肝炎:促进和加重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晚期血吸虫病粪便直接涂片法(重症和急症感染者)尼龙袋集卵法毛蚴孵化法病原学检查(从受检者粪便或组织中检获血吸虫病原体(血吸虫卵或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依据)实验诊断定量透明法(改良加藤法)直肠镜活组织检查免疫学诊断传染源水网型(平原水网型)流行湖沼型(江湖洲滩型)流行区类型(与钉螺滋生相关)山丘型防治成虫:虫体扁平,大而肥厚,形似斜切的姜片,新鲜虫体呈肉红色,固定后变为灰白色形态虫卵:淡黄色,长椭圆形或卵圆形,卵壳薄,有卵盖。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63d5d5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a.png)
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腹痛、胸痛、铁锈色痰、咳痰、发烧、腹泻、咳嗽、呼吸异常、啰音、恶心与呕吐、烂桃样血痰潜伏期不易确定,感染后可长期无症状,多数在感染后半年左右缓慢发病,病程较长,也可再一次重症感染后急性发病。
症状随虫体寄生的部位不同而异。
以胸、腹、脑损害的表现为多见。
1.全身症状早期症状为发热、低热或驰张热,持续数周,乏力、盗汗、食欲不振,反复荨麻疹。
2.呼吸系统症状症状以虫体在胸腔内移行的途径及病变部位不同而异。
初期发生胸膜炎出现咳嗽、胸闷及上腹痛、病变接近肺门或的支气管者可见剧咳、痰中带血,后期痰变为铁锈色或褐色,此为本病特征性表现。
部分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胸水呈草绿色或血性。
3.腹部症状腹痛及腹泻是主要症状,腹痛以右下腹多见,有压痛、无肌紧张。
虫体在腹腔内移行可引起广泛炎症和粘连并形成囊肿,故有时可扪及包块。
如腹腔内囊肿等向肠内破溃,可出现棕褐色黏稠脓血便,并可找到虫卵。
四川并殖虫的蚴虫常侵入肝脏,引起肝增大,肝功能受损或变形肝脓肿或囊肿。
4.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严重感染的患者,以小儿多假。
由于虫体侵入脑后可继续游走,故早期症状多假,晚期比较固定。
可分为以下几型:(1)颅内压增高脑型多假于早期患儿童,常见颅内高压症,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头痛为阵发性剧痛,真次货虫钻样痛,换儿捶头扯发、大汗淋漓,十分痛苦。
止痛或镇静剂常无效,但能自行环节,间歇期嬉戏如常。
(2)组织破坏型出现瘫痪、失语、偏盲、共济失调,感觉障碍等。
多在疾病晚期出现。
(3)刺激型癫痫发作,肢体感觉障碍。
(4)炎症型发生在病变早期,畏寒、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
(5)神经精神型精神失常,记忆力差,幻觉、幻视等。
(6)脊髓型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无症状,如下肢无力、行走困难、感觉障碍,甚至截瘫。
5.皮下结节或包块卫氏并殖吸虫的皮下结节发生率约为20%,结节于感染后2个月至3年后出现,多位于腹部至大腿之间,直径约1~2cm,小的较硬、大的较软,轻压痛,结节内可发现成虫和虫卵。
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
![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8aa9c90ab9f3f90f77c61b8d.png)
囊蚴在小肠内经消化液作用脱囊,发育为童虫,童虫 穿过肠壁进入腹腔,1-3周后穿膈肌进入胸腔,从胸腔 进入肺脏,在肺脏发育为成虫。
童虫也可入侵在皮下、肝脏、脑、脊髓、眼眶等处异 位寄生,但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
成虫寿命5-6年,有的可达20年之久。
转续宿主(猪、鼠、鸡、鸟等)捕食含囊蚴 的第二中间宿主后也可被感染,终末宿主( 如人)通过生吃或或半生吃转续宿主后也可 被感染。
异位损害:主要损害皮下、脑、肌肉等。
感 染 肺 吸 虫 病 的 狗
肺 吸 虫 病 肺 脏 标 本
临床症状
肝型:以肝肿大、肝痛为特征。 脑型:以侵犯部位而定,常见有阵发性剧烈头痛、
癫痫发作,运动N障碍如偏瘫、视力障碍等。 皮肤型:皮下出现结节或包块,呈游走现象。 胸肺型:铁锈色血痰, 伴咳嗽、胸痛、消瘦。 亚临床型:症状不明显。
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
是由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寄生于人体各脏器(以
肺部为主)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又 名肺吸虫病。
发现与命名
1850年,Diesing在巴西水獭上发现,取名为粗壮双口吸 虫(Distoma rude)。 1879年,Ringers最先在我国台湾葡籍人的尸体中发现肺 吸虫,取名为杜氏双口吸虫( Distoma ringeil)。 1899年,Braun将哺乳动物所获的肺吸虫改隶于并殖属, 并以卫氏并殖吸虫作为模式种。 1930年,应元岳最先在我国大陆发现卫氏并殖吸虫。
分布
广泛分布于东南亚、非洲与拉丁美洲许多国家。 在我国黑龙江、北京、山东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流行。
病原体
卫氏并殖吸虫,属于吸虫纲、腹殖目、并殖科、并殖属。
成虫:新鲜时深红色,椭 圆形,腹面扁平,背面隆 起,似半颗黄豆,约 10×5×4mm。卵巢与子 宫左右并列,两个睾丸左 右并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日本裂体吸虫 教学课题:
(血吸虫) 血吸虫)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血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 1.掌握血吸虫的形态、生活史、 掌握血吸虫的形态 2.熟悉血吸虫的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 2.熟悉血吸虫的实验诊断 流行及防治。 熟悉血吸虫的实验诊断、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1.血吸虫卵、尾蚴 1.血吸虫卵、 血吸虫卵 2.生活史特点 2.生活史特点 3.致病性 3.致病性
脑型肺吸虫患者
(偏瘫) 偏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四、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1)查虫卵 1.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 2)查痰液 3)皮下包块活检 2.免疫学检查 2.免疫学检查 1)皮内试验 2)间接血凝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六、流行
1.分布:我国长江领域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 1.分布:我国长江领域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 分布 市。 2.流行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2.流行因素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流行因素: 3.流行环节: 3.流行环节 流行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 2)传播途径:a.虫卵入水机会 传播途径:a.虫卵入水机会 b.钉螺的存在 b.钉螺的存在 c.地理环境的关系(平原 c.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的关系( 水网型、山区丘陵型、 水网型、山区丘陵型、湖 沼 型) 3)易感人群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三、致病作用 血吸虫病
A.致病机制: 是以细胞免疫为基础 致病机制: 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B.临床类型 临床类型: B.临床类型: a.急性血吸虫病 a.急性血吸虫病 b.慢性血吸虫病 b.慢性血吸虫病 c.晚期血吸虫病 c.晚期血吸虫病
钉螺孳生地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七、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首选吡喹酮等 1.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灭钉螺等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搞好个人防护 3.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主要特点
1.虫体两端较尖,呈梭形 1.虫体两端较尖, 虫体两端较尖 2.终宿主为果子狸、犬等 2.终宿主为果子狸 终宿主为果子狸、 3.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溪蟹 3.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 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 4.人为非正常宿主 4.人为非正常宿主 5.临床表现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特征 5.临床表现以幼虫移行症为主要特征 皮肤型——皮下包块 皮肤型——皮下包块 ——脑脓肿 头痛、 脑脓肿、 脑 型——脑脓肿、头痛、癫痫等 ——腹痛 腹痛、 腹 型——腹痛、腹泻等 6.诊断时依皮下包块活检为主要依据 6.诊断时依皮下包块活检为主要依据
教学难点:血吸虫的致病性为难点, 需要 教学难点:血吸虫的致病性为难点,
重点分析、理解、掌握。 重点分析、理解、掌握。
日本裂体吸 虫
一、形态
成虫: 成虫: 雌雄异体, 雌雄异体, 外形、生殖系统等。 外形、生殖系统等。
活血吸虫
活血吸虫雌雄合抱
血吸虫活毛蚴
血吸虫活尾蚴
日本裂体吸虫卵口诀
卫氏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 卫氏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蝲蛄
活淡水蟹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二、生活史
2.生活史特点 2.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部位 — 肺部等组织 2)感染阶段 — 囊蚴 3)感染方式 — 经口 4)宿主:a.中间宿主: 宿主:a.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 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 — 石蟹等 b.终宿主 — 人 b.终宿主 c.储存宿主 — 食肉动物 c.储存宿主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课题:并殖吸虫 教学课题: 肺吸虫) (肺吸虫)
1.掌握卫氏肺吸虫成虫、虫卵和斯氏肺吸虫 1.掌握 肺吸虫成虫、 童虫形态,生活史和致病作用。 童虫形态,生活史和致病作用。 2.熟悉并殖吸虫的实验诊断。 2.熟悉并殖吸虫的实验诊断 熟悉并殖吸虫的实验诊断。 3.了解并殖吸虫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3.了解并殖吸虫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了解并殖吸虫的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 虫卵形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致病机制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一、形态
1. 成虫: 成虫: 外形、吸盘、 外形、吸盘、 生殖系统的特点。 生殖系统的特点。
卫氏并殖吸虫活体
卫氏并殖吸虫活囊蚴
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内幼虫孵出
三、致病作用
1.尾蚴:尾蚴性皮炎 1.尾蚴: 尾蚴 2.童虫:呼吸道过敏反应 2.童虫 童虫: 3.成虫:静脉内膜炎、静脉周围炎 3.成虫 静脉内膜炎、 成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三、致病作用
4.虫卵:是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 4.虫卵:是血吸虫的主要致病阶段。 虫卵 1)虫卵去向 — 沉积于肝脏 沉积于肠壁 随粪便排出 2)所致疾病 — 血吸虫病
肺吸虫思考题
1.描述卫氏肺吸虫卵形态特点。 1.描述卫氏肺吸虫卵形态特点。 描述卫氏肺吸虫卵形态特点 2.卫氏肺吸虫生活史特点是什么? 2.卫氏肺吸虫生活史特点是什么 卫氏肺吸虫生活史特点是什么? 3.卫氏肺吸虫引起的病理改变分 —— 3.卫氏肺吸虫引起的病理改变分 ——、——三期 三期。 、——、——三期。 4.查卫氏肺吸虫卵可采集的标本有—— 4.查卫氏肺吸虫卵可采集的标本有 查卫氏肺吸虫卵可采集的标本有—— ——。 、——。 5.斯氏肺吸虫主要特点有哪些? 5.斯氏肺吸虫主要特点有哪些 斯氏肺吸虫主要特点有哪些?
五、流行
1.分布 1.分布 2.流行环节 2.流行环节 1)有肺吸虫卵污染水源的机会 2)在同一个小溪内必须有第一、二 在同一个小溪内必须有第一、 中间宿主并存。 中间宿主并存。 3)与饮食习惯有关
六、防治原则
斯氏狸殖吸虫(肺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肺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肺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肺吸虫)
思考题: 思考题:
1.描述血吸虫卵形态特点。 1.描述血吸虫卵形态特点。 描述血吸虫卵形态特点 2.血吸虫生活史特点有哪些? 2.血吸虫生活史特点有哪些 血吸虫生活史特点有哪些? 3.血吸虫致病最强的阶段是 — , 其致病 3.血吸虫致病最强的阶段是 机制是——。 机制是——。 5.血吸虫病临床类型分—、—、—。 5.血吸虫病临床类型分 血吸虫病临床类型分— 6.怎样诊断血吸虫病? 6.怎样诊断血吸虫病 怎样诊断血吸虫病? 7.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 7.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 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
血吸虫寄生于兔肠系膜静脉
血吸虫寄生于兔肠系膜静脉
兔血吸虫病肝、肠病变 兔血吸虫病肝、ຫໍສະໝຸດ 血吸虫肝脏病变嗜酸性肉芽肿
一组血吸虫病人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四、免疫特点: 1.伴随免疫 免疫特点: 1.伴随免疫
2.免疫逃避 2.免疫逃避
五、实验诊断: 实验诊断:
1.病原学检查 1.病原学检查 a.粪便直接涂片法 a.粪便直接涂片法 c.毛蚴孵化法 c.毛蚴孵化法 2.免疫学诊断 2.免疫学诊断 a.环卵沉淀试验 a.环卵沉淀试验 c.间接血凝试验 c.间接血凝试验 b.水洗沉淀法 b.水洗沉淀法 d.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d.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b.尾蚴膜试验 b.尾蚴膜试验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吸虫卵黄色淡,小刺长在壳一边; 血吸虫卵黄色淡,小刺长在壳一边; 军用水壶”是毛蚴,宿主组织壳外粘。 “军用水壶”是毛蚴,宿主组织壳外粘。
二、生活史: 生活史:
1.发育过程 1.发育过程 1)在中间宿主体 内的发育
2)在终宿主体内 的发育
血吸虫中间宿主活钉螺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二、生活史
2.生活史特点 2.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部位 — 肠系膜下静脉 2)感染阶段 — 尾蚴 3)感染方式 — 经皮肤 4)宿主 中间宿主 — 钉螺 终 宿主—人 水牛) 保虫宿主 — 牛(水牛)
血吸虫保虫宿主(水牛) 血吸虫保虫宿主(水牛)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三、致病作用
1.致病机制 1.致病机制 2.肺部基本病变:1)脓肿期 2.肺部基本病变 肺部基本病变: 2)囊肿期 3)纤维瘢痕期 3.其他 组织器官病变: 3.其他 组织器官病变: 腹型、脑型、 腹型、脑型、皮下 型、肝型等 4.临床表现 4.临床表现
2.肺吸虫卵:口诀 肺吸虫卵:
肺吸虫卵象酒坛,金黄的颜色真好看; 肺吸虫卵象酒坛,金黄的颜色真好看; 卵盖扣在肩峰上,内有卵黄受精卵。 卵盖扣在肩峰上,内有卵黄受精卵。
二、生活史
1.发育过程:1)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 1.发育过程: 发育过程 2)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
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