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最新版)
2024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24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____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快速、高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和社会公众等在____年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预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建立在科学、权威和实际的基础上,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权威部门的规定。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执行和评估等工作,应当坚持统筹兼顾、分类管理、区域配套、参与多元的原则。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以突发事件类型、危害程度、应对能力等为依据,阐明疏导转移、救援救治、应急处置等环节,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六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审,应当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确保预案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七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发布,应当由责任部门按照有关程序公开发布,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让社会大众了解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和应对措施。
第八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执行,应当依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预案内容,全面、准确地组织指挥,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
第九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评估,应当及时组织,按照相关评估标准,对预案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预案内容。
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第十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牵头负责,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
第十一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考虑突发事件类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事件的背景和特点: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形成过程、危害特点等进行分析和阐述。
二、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和协调机制,建立起应急组织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全文)人民网北京11月8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办法》明确,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其中,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委会、村委会等法人和基层组织制定,侧重明确应急响应责任人、风险隐患监测、信息报告、预警响应、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撤离组织和路线、可调用或可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情况及如何实施等,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
《办法》规定,应急预案审批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印发后的20个工作日内依照下列规定向有关单位备案。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类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应向社会公布。
对确需保密的应急预案,按有关规定执行。
以下为《办法》全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划分,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突发事件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突发事件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一、预案管理目的
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旨在加强突发事件预案的管理,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预案分类与编制
1.预案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对措施,将预案分为以下几类:
(1)综合应急预案:针对各类突发事件,明确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救援与处置、后期处置等环节的应急措施。
(2)专项应急预案: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类型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明确应急组织体系、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救援与处置等环节的应急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场所或设施,明确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2.预案编制: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应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相应预案。
3.大型活动安全管理
-增加条款:针对大型活动,应制定包括活动审批、安全检查、人员流量控制等安全管理措施。
-详细说明:大型活动预案应包括活动前后的风险评估、现场安全布置、紧急疏散预案等。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活动期间人员拥挤导致的安全隐患。
-解决办法:合理规划活动场地,设置安全通道和紧急疏散口,加强现场安全巡查。
4.自然灾害应对
-增加条款:针对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应制定包括预警发布、人员疏散、物资储备等应对措施。
-详细说明:自然灾害预案应包括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疏散路线的规划、避难场所的准备等。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预警信息传递不畅。
-解决办法:建立多渠道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到每一个受影响的人员。
应急事件及突发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事件及突发预案的管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对突发预案的制定、实施、评估和修订等工作。
第二章突发预案的制定第四条突发预案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合理: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定预案内容,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统一规划: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按照上级预案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预案。
3. 分类指导: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制定不同级别的突发预案。
4. 分级负责: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明确各自职责,确保突发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五条突发预案的制定程序:1. 调查研究:了解突发事件的类型、特点、危害程度等,为预案制定提供依据。
2. 编制预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结合实际需要,编制突发预案。
3. 审核批准:预案编制完成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保预案符合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
4. 发布实施:经审核批准的突发预案,应及时发布并组织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掌握预案内容。
第三章突发预案的实施第六条突发预案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 快速响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2. 协同配合: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 信息公开:及时、准确发布突发事件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第七条突发预案的实施步骤:1. 启动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突发预案。
2. 应急处置:按照预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灾害损失。
3. 恢复重建:在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组织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管理,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依据职责分工,采取紧急措施,组织有关各方参与的一系列工作,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预防为主、应急相结合、快速高效、科学规范。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
分级指按照事件的性质、规模、严重程度等级别划分;分类指按照灾害类型、应急行动阶段、参与部门等不同类别进行管理。
第二章应急救援组织管理第六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共同负责。
第七条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标准。
第八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第九条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履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职责,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
第十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要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指挥体系和信息流通系统。
第十一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体系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机构、应急救援工作机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和保障保障体系。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导机构由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组成。
第十三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机构由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急救援中心和相关部门组成。
第十四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包括担负应急救援任务的专业队伍、预备役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接受培训,具备应急救援和危险化学品处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保障体系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装备配置、应急通信系统、应急交通运输等。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突发事件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工作中突然发生的、具有破坏性和危害性的事件。
这些事件的发生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制定和实施应急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一、背景突发事件的发生无法预测和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应急预案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以便在危机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
二、应急预案内容1.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等级划分为了便于管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和等级划分,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警机制。
例如,自然灾害可以分为地震、洪水等,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则可以分为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等级划分可以根据事件威胁程度、影响范围以及紧急程度来确定。
2. 预案建立和完善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类和等级划分,相关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预案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资源的配置以及行动方案的可行性。
同时,预案还应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3. 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及时预警和发布相关信息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指出了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体系的重要性。
这需要相关单位与政府、媒体、专业机构等合作,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并向公众发布。
4. 协同应对和资源调配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各方协同配合,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应对措施。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调了联合指挥系统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资源调配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
5. 事后评估和总结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应对措施需要进行事后评估和总结,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优化完善预案。
这些评估和总结可以帮助相关单位不断提高应对能力,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三、应急预案管理机构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管理机构。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X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是指我区各相关部门、驻区双管单位、社会团体等依法、迅速、科学、有序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订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规划、编制、审批、发布、备案、演练、修订、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应急预案管理遵循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应急预案编制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内容,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分类和内容第六条应急预案按照制定主体分为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单位和基层组织应急预案两大类。
第七条政府及其部门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包括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等。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制度安排,由区政府制定。
专项应急预案是区政府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重要专项工作而预先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工作方案,由区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
部门应急预案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本部门(行业、领域)突发事件,或者针对重要目标物保护、重大活动保障、应急资源保障等涉及部门工作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由各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则、组织体系、分类分级、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体现原则性、政策性。
针对突发事件应对的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不同层级的预案内容各有所侧重。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三)社会安全方面。
指在县内有特别异常情况发生,以及群体性信访,10人以上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三级);损坏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受到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办公秩序,造成部分人员受伤的(二级);部分上访人员受到意外伤害、自杀、杀人、引燃危险品、冲入办公楼实施暴力等(一级)。
(四)安全事故方面。
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及交通事故。
一次性发生伤人3-5人,没有死亡的,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的(三级);一次性发生伤亡10人以下,或死亡1人的,造成经济损失5-10万元的(二级);一次性发生伤亡大于等于10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一级)。
(五)公共卫生事件方面。
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因各种疫情、饮食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等造成中毒或受传染,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厥、心跳停止等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安全。
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3人以上,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三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霍乱、鼠疫等各种疫情的,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5人以上,食物中毒人数10人以上,出现死亡病例的(二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有典型病历和扩散趋势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
(六)处置工作程序。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要求,一旦预案启动,即刻开展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告(一)实行联合办公。
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取消工作人员休假和一般性出差,进入工作状态。
(二)开展紧急救助。
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发展的性质、特点、规律,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
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三)逐级进行上报。
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坚持分级负责,在得知时间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以口头方式上报县应急办,在1小时内以书面电传等方式报县应急办。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
是指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理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操作方法。
下面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的一般原则和常见措施:
1. 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根据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对突发事件进行等级划分,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理措施。
2.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应急响应能力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3. 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建立健全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共享机制,确保应急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动。
4. 组织指挥体系的建立:成立应急指挥机构,明确指挥人员和职责,确保指挥系统的顺畅运行和高效决策。
5. 人员的培训和培养: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6. 设备和物资的储备和保障:建立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必要的救援和保障设备。
7. 媒体宣传和舆情处理: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防止谣言和恐慌的传播,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本文将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进行探讨。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定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指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为目的,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管理和执行的法规或规章。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预案编制与修订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与时俱进。
预案编制要求全面、合理,包括突发事件的识别、报告、响应、处置等各个环节。
2. 预案审核与备案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编制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审核,并及时予以备案。
预案的审核要求严格,确保其科学合理、可行有效。
3. 预案公布和宣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向社会公布,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4. 预案执行与演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工作。
定期组织实施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水平和效能。
5. 预案评估与总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6. 多方协调与配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执行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配合和协同工作。
应加强与公安、医疗、交通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意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案,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和能力。
同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与修订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本单位的经营安全,规范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明确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加强本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将突发事件给本单位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本单位实际,特拟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别于本单位正常经营活动的、可能、将要或已经为本单位带来不利影响与损害,如需紧急处置的偶发事件。
第三条:本单位对于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行的原则,区域内各本单位务必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第四条: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狂风、冰雹等。
(二)事故灾害:主要包括本单位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等。
(三)公共卫生事故:主要包括经营场所的卫生事故、员工或其他人员饮食安全、传染病等事故。
(四)媒体事件:主要包括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可能、将要、或已经对本单位的不实产生不利影响的采访或者报道。
(五)其他事件:主要包括员工或者其他个人、单位为实现合法或非法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扰乱本单位经营等。
第五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将安全事故进行如下分类:(一)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 1 万块以内的事故;(二)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 万元(含 1 万元)但小于5 万元的事故;(三)重大事故:是指造成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5 万元(含 5 万元)但小于10 万元的事故;(四)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 10 万元(含 10 万元)的事故。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4篇)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4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篇一校园突发治安事件应急预案,是应对校外人员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滋扰突发事件,控制事件发展,降低事故损失的有效措施。
学校建立以xx副校长为组长的处置突发治安事件工作小组,构建校园防范网络,明确职责,落实到人。
1、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
2、学校聘请的保安应接受专门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增加责任意识。
3、来人来访必须查验登记,执行好登记制度。
4、学校报警、监控设备应时刻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5、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出具出门证明。
6、学生不得携带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进校。
7、如发现不良分子袭扰,应立即制止、制服,并拨打“110”报警。
8、如遇恐怖事件,要尽力稳住局势,迅速疏散师生,并立即向公安机关和教育部门报案。
9、加强平时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
外来暴力侵害事故若外来人员强行闯入校园,学校门卫或保安人员不得放行,向其发出警告,并应尽力将其驱逐。
对不听劝拒者或遇突发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迅速与校领导取得联系并拉响警报铃,同时立即启动如下应急程序:1、学校领导立即报警110请求援助。
2、校长指挥护校队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应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制止、制服,使之停()止侵害行为,及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为公安部门勘察取证提供方便。
同时,安全专干xx 组织教师安抚保护好学生,作好疏散撤离准备,并视实际情况将学生紧急疏散撤离至安全区域。
同时,学校应及时向教育局报告情况。
3、总务处负责联系xx职工医院,请求“120”支援。
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总务后勤人员负责劝散围观群众,分散堵塞进入校门通道的车辆。
一名值日教师佩带标志,负责到路口引路接“110”、“120”车辆。
4、校医老师对受伤师生及时紧急止血、初步救治、护理。
5、一名学校领导带领政教处或教导处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2023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23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定、实施和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和单位,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审定、实施和管理工作中予以执行。
第三条突发事件,是突发并对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重大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并有可能引发严重对策、与正常的社会应对手段相比显得不足的事件。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紧急情况,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制定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工作方案的总称。
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分为全国范围和地方范围两级。
第六条全国范围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编制并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第七条地方范围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第八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规模和程度,合理确定预案的应对措施和工作流程。
第九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十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聘请专业机构和专家进行科学评估和论证。
第三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审定第十一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审定由上一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审定应当确保其科学合理、可行有效。
第十三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审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
第十四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审定应当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
第四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由各级政府和单位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六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应当紧密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灵活的措施,做到及时、准确、有效。
第十七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应当保证各级政府和单位的领导人员的重要决策的准确传达和贯彻执行。
2023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
2023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____年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国内外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防控结合、分类指导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当强化市场监管、科技支撑、信息公开、民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健全应急机制,完善应急系统,提高应急能力。
第五条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第六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当遵循法制原则,加强科学决策,密切配合群众及媒体的监督,依法惩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分类管理第七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按照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
第八条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影响较大、后果严重的突发事件。
第九条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大损失,影响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
第十条较大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损失,影响一定范围、后果可控的突发事件。
第十一条一般突发事件是指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较小损失,影响较小,后果可控的突发事件。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当根据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第十三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并建立协调工作机制。
第十四条国家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应急演练,并对各级地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应急演练,做好信息报送和应急指挥。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一、概述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以其突出性、意外性、紧急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对社会生活、公共安全、人民群众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是为了及时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各界的正常运转,制定的一系列工作措施和方法。
二、应急机制的建立1. 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应制定明确的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确保领导在突发事件中履行其应尽的职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应急预案制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设定相应的预案,明确各部门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部门有序协作,高效应对突发事件。
3. 应急资源储备各级政府应根据地区情况合理配置应急资源,包括物资、设备、人员等。
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动员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信息通报与通信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信息通报与通信系统,实现各级政府与社会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保障应急工作的及时有效性。
5. 人员培训和演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三、应急处置流程1. 预警和发现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并加强预警信息的收集和传播工作。
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应立即通过预警系统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警报。
2. 报告和调集力量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责任单位应立即向上级政府报告,并根据应急预案调动相应的人员和力量进行处置。
同时,应按照预案中的要求,调度和调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参与应急工作。
3. 事故现场管理在接到报告后,应急指挥部应立即派遣工作人员到事故现场,并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规模,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管理和处置。
包括:封锁、警戒、疏散、救援、扑灭火源等。
4. 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最新信息,向公众传达权威的信息,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1. 引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对生命、财产、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的急性事件,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危害性和紧迫性的特点。
为了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
2. 应急处理机制2.1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组织架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组织架构包括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和执行机构。
领导机构负责决策和统筹协调工作,指挥机构负责指挥和协调各类资源,执行机构负责具体的应急处理工作。
2.2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每个单位都应根据自身特点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资源调配方案等内容。
同时,应定期进行预案演练,以提高组织机构的应急处置能力。
2.3 信息通报与联络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通报与联络机制,包括内部沟通机制和外部联系机制。
内部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迅速传递和共享,外部联系机制与相关单位形成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应急处理工作。
3. 突发事件的分类与等级3.1 突发事件的分类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多种类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应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3.2 突发事件的等级划分根据突发事件的威胁程度和应急处理的紧急程度,可将突发事件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等不同等级。
一级突发事件为最高等级,要求立即组织全力以赴进行处置。
4.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4.1 报告与启动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启动应急响应。
启动应急响应后,应及时组织应急处理工作,确保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4.2 评估与决策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紧急程度,进行突发事件的评估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包括组织机构调整、资源调配、工作任务分配等。
4.3 应急处置与救援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包括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物资调配等。
同时,还要与相关单位进行良好的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4 信息发布与舆情应对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向公众传递准确的应急处理信息,以防止不明真相的造谣和恐慌情绪的产生。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大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大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大全(7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大全(篇1)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严格执行消防管理的有关规定,本着完善设备,预防为主的原则,成立消防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后勤主任)组员:在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学校重点部位安全保卫责任,做到防范于未然,切实做到学校消防安全无事故。
为应对突发的消防隐患,特制定学校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一、火警通报顺序:一旦发现火警,要立即打电话报119和副组长,学校办公室及时通知各有关人员。
二、全体人员注意事项:1、当某处发生火灾时,全体人员应保持镇定,及时报警并迅速依据任务分工和组长的命令担负起抢救工作,不可袖手等待消防人员前来抢救而延误时机;2、迅速切断配电箱总电源;3、消防人员抵达现场后,除参与抢救工作外,其余人员应从速远离现场,以免影响或妨碍抢救工作的进行;4、现场有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应迅速搬离。
三、消防组成员注意事项:1、了解学校建筑格局及道路情况;2、了解电铺设的`线路;3、了解学校内楼房装修材料的性质;4、清楚学校所有消防设施的放置地点;5、了解消防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操作方法;6、了解火的走势;7、清楚逃生路线以便疏导他人逃生。
8、在警戒线负责拦阻无关人员进入火灾现场。
四、火灾原因调查:火灾发生后,学校要积极协助__消防机关查明火灾原因,提供必要的信息,属人为的火灾事故,坚持做到“三不放过”(原因没有查清不过,事故责任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大全(篇2)一、应急处置机构和职责成立邛崃市清欠办春节期间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与建设局建管科,联系电话:__。
领导小组略职责:负责协调处理因拖欠工程款或民工工资而产生的突发事件。
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程序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办公室应迅速通知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如遇不可预料的特殊原因不能及时赶赴现场,应立即报告办公室,同时通知事件单位负责人赶赴现场,到达现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2023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2023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应对并应急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指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应对突发事件进行组织指挥、处置救援、信息发布和社会保障等工作的行动方案。
第三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实施和评估监督,应当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及时性和公开透明原则。
第二章预案的制定和修改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辖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和权限。
第六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划分为不同的应急预案,并明确各类预案的生效条件和执行要点。
第七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本辖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分布等因素,并进行科学评估和风险评估。
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当及时修订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持预案的科学性、时效性和有效性。
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和共享相关信息。
第三章预案的组织实施第十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由各级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预案的要求参与其中。
第十一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制,明确组织指挥的职责分工和必要的工作流程。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当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并及时发布应急通告和预警信息。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按照预案要求,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四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保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十五条对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专业人员,应当加强日常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章信息发布和社会保障第十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和应对措施。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5篇)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5篇)第一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中交一公局沪昆客专长昆湖南段CKTJ-4标应急突发事件处理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降低事件造成的损害,维护客专建设秩序和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项目部所属建设工程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准备、救援等应对活动。
第三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项目部所属建设工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与分级第六条突发事件的分类项目部所属工程突发事件包括水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高墩深水、隧道冒顶涌水突泥、桥梁制运架、支架造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既有铁路公路运河交通等施工安全事故灾难;群体性阻工、集体械斗等社会治安类事件。
第七条突发事件的响应分级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第三章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第八条突发事件处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依法合规,统一领导的原则。
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逐级负责制度,保证信息传递快捷、畅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二)把握时机,勇敢果断的原则。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以人为本,损失最小的原则。
切实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一、背景介绍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与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应对和处理措施的事件。
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频率与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及时更新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版。
二、法律依据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防灾减灾法》等。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是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
三、应急机构与责任为了有效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当设立相应的应急机构,并明确各责任单位的职责和分工。
具体来说,应监督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执行,负责组织协调应对突发事件。
四、风险评估与预警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事前预警。
通过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损失和危害。
五、应急预案编制与修订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确保具备全面、系统、科学、可操作性的特点。
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应由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负责,充分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和技术标准。
六、应急演练与培训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必须按照计划和程序进行。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应定期组织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及时修订和改进预案。
同时,还应加强应急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知识水平。
七、信息管理与通信保障信息管理和通信保障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建立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信息。
同时,还需要确保通信设备的畅通和通信保密性。
八、应急资源保障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中,各种资源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应确定应急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配方式,以及相应的储备和更新机制。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提高应急救援效能。
九、应急预案的执行与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是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最
新版)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管理办法(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公司的经营安全,规范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明确突发事件处置过
程中各部门的责任,加强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将突发事件给公司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有别于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可能、将要或已经为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害,需要紧急处置的偶发事件。
第三条:公司对于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并行的原则,区域内各公司必须做好日常预防工作。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及级别第四条:突发事件的类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洪涝、狂风、冰雹等。
(二)事故灾害:主要包括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火
灾等。
(三)公共卫生事故:主要包括经营场所的卫生事故、员工或其他人员饮食安全、传染病等事故。
(四)媒体事件:主要包括新闻、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可能、将要、或已经对公司的不实产生不利影响的采访或者报道。
(五)其他事件:主要包括员工或者其他个人、单位为实现合法或非法目的,采用非法手段扰乱公司经营等。
第五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将安全事故进行如下分类:
(一)一般事故:是指无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内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是指造成轻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万元(含1万元)但小于
5万元的事故;
(三)重大事故:是指造成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5万元(含5万元)但小于
10万元的事故;
(四)特大事故:是指造成死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大于10万元
(含10万元)的事故。
(五)本条款所称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具体统计如下:
1、人身伤亡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费用(含护理费)、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和停工工资等。
2、善后处理费用:包括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等。
3、财产损失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损失和流动资产损失。
注:保险公司的赔偿不能冲减直接经济损失费用。
(六)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对伤亡程度进行如下分类:一、轻伤:指职工负伤后休息105个工作日以内者,但未到重伤程度的。
二、重伤:指职工负伤后休息超过105个工作日的失能伤害。
三、死亡
第六条:对于本管理办法所规定的突发事件,无论等级必须全部要上报区域公司,由店面总经理(或第一责任人)在事件发生2小时内必须通过电话方式(可附带邮件)上报信息,对于突发事件的上报等级:
(一)一般事故,店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话报告给管店总及相关支持条线部门(工程、法务、财务、XX等),由管店总分级别再做上报。
(二)严重事故,店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话报告给管店总、片区总经理及相关支持条线部门(工程、法务、财务、XX等),由片区总经理分级别再做上报。
(三)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店面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电话报告给管店总、片区总经理、大区总经理及相关支持条线部门(工程、法务、财务、XX等)。
第三章组织体系及职责第七条:公司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
则。
第八条:为提高处置突发事件效率,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按照公司现行经营管理体制确定。
其中:
(一)店面总经理在区域公司在未派员直接处置前为突发事件处置现场的第一责任人,如区域公司明确另有指派的,被指派人为第一责任人。
第一责任人负责收集、汇总、向上级汇报事件相关信息,执行区域公司及上级领导做出的处理决定,最大限度的减小人员、财产
损失,以及消除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二)管店总为所管辖片区发生突发事件后的直接负责人,负责根据突发事件的等级
理汇报。
(三)区域其他部门负责人为突发事件处置的共同负责人,负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事故发生店面提供全面支持。
第九条:XX大区的各店面和部门都有义务对遭受事故的店面和部门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援助,接到上级领导和其他部门协助要求和请求后,各个部门应当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立即配合支持相关店面和部门处理突发事件。
第四章工作程序第十条:各店面要加强自身事故隐患的排查,设定专岗专人落实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做好日常预警、预防,尽量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第十一条:各店面要根据当地可能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事故做出提前的预防工作,如暑
期防火、汛期防雨、春秋防风、冬季防暴雪等,对可能损坏的基础设施等进行必要的加固,对员工进行必要的事故自救演练等,尽量做到防患未然。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发生后,作为事故发生店面或部门的负责人,
店总经理(或部门经理)应当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将事故情况汇总上报并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在店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不能或者怠于行使职权、怠于汇报,副总经理或XX经理负责人可以直接向管店总汇报情况并组织力量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第十三条:管店总得到突发事件汇报信息后须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并根据事故等级迅速做出处理或者第一时间向大区总经理汇报,同时管店总应当将信息通报给负责提供支援的工程、法务、财务、XX 等部门,安排各部门协调配合,解决处理突发事件,必要时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处理方案。
第十四条:如遇突发事件管店总或第一责任人因紧急原因确实无法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的,应当保持通讯畅通,及时采用各种方式提出处理意见并待其他紧急工作处理完毕后及时到达事故现场处理。
第五章罚则第十五条:处罚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一)店面做好日常事故预防工作是减少公司损失的必要工作,事故处置结束后,经调查系店面日常预防管理不到位等自身原因造成的。
(二)对于事故发生后,店面总经理或第一责任人故意谎报、漏报、隐瞒事故情况,上报虚假信息,怠于处置突发事件的。
(三)其他(工程、法务、财务、XX等)配合部门在得到信息通报和援助命令及请
求后,怠于配合协助的。
(四)对于在事故发生和事故处置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的员工。
(五)违反本制度及《安全责任事故处理规定》其他条款规定的。
第十六条:具体罚则参照《安全责任事故处理规定》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情节严重涉
及刑事责任的,将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七条对各公司相关责任人的经济处罚,由各公司财务部负责,在处罚决定下达3
日内,全额上缴区域公司财务部,同时将收款凭证复印件报区域XX部备案。
第十八条本规定自2014年9月23日执行,由XX大区XX部及网络发展部负责解释。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