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IP 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MCP-1在炎性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MCP-1在炎性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MCP-1在炎性反应中的研究进展毛志敏;周如丹【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19)6【摘要】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 MCP-1 ) is a small cell factor which belongs to the CC chemokine family of cytokines.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MCP-1 is an important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volved in a variety of inflammatory responses. Under the inflammation in the body,monocytes,macrophages, fibroblast cells, endothelial cells, B cells,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many other cells can secrete MCP-1, and MCP-1 has specific chemokine activation to monocytes/macrophages. Especially, MCP-1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rheumatoidarthritis,glomerulonephritis,atherosclerosis,acute coronary syndrome,and deep vein thrombosis.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biology of MCP-1 molecular and its clinical importanc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的一个小细胞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MCP-1是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机体发生炎症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B细胞、平滑肌细胞等都能分泌产生,且MCP-1对单核/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趋化激活作用.尤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MCP-1分子生物学和临床重要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总页数】3页(P964-966)【作者】毛志敏;周如丹【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相关文献】1.胎盘生长因子在炎症性肠病血管生成和炎性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周怡;刘红春2.炎性反应在颅内动脉瘤生成和破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J], 姚鹏飞;黄清海3.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肺外疾病免疫炎性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赵正; 杨雪4.细胞自噬在Th2型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与研究进展 [J], 何昱沁;续珊5.针灸对炎性反应中Toll样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J], 潘亚辉;李姝婧;李文元;马玉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CPIP1通过调节VEGFA-ERK途径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

MCPIP1通过调节VEGFA-ERK途径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

MCPIP1通过调节VEGFA-ERK途径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摘要:MCPIP1是一种新型的转录因子,可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影响不同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

本研究旨在探讨MCPIP1在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我们发现MCPIP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过表达MCPIP1可显著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增强VEGFA/ERK信号通路的活性。

进一步实验发现,MCPIP1通过直接与VEGFA基因启动子结合,增强VEGFA的转录和表达,同时通过调节ERK1/2磷酸化水平影响VEGFA信号通路的下游效应,从而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

这些结果表明MCPIP1可能是促进胶质瘤发生和发展的一个新的靶点,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胶质瘤的重要药物靶点。

关键词:胶质瘤,MCPIP1,VEGFA,ERK,血管生成。

Abstract: MCPIP1 is a novel transcription factor that can affect various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in different cells by regulating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This study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and mechanism of MCPIP1in glioma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angiogenesis. We found that MCPIP1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human glioma tissues and cell lines. Overexpression of MCPIP1 significantly promoted glioma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while enhancing the activity of the VEGFA/ERK signaling pathway. Furth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MCPIP1 directly bound to the VEGFA gene promoter, increased VEGFA tran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and affected the downstream effects of the VEGFA signaling pathway by regulating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ERK1/2, thereby promotingthe angiogenic ability of glioma cell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MCPIP1 may be a novel target forpromoting glioma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and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drug target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lioma.Keywords: Glioma, MCPIP1, VEGFA, ERK, angiogenesisGlioma is a highly invasive and aggressive tumor that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diseases to treat. Therefor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dentify new molecules and pathways that can be targeted to inhibit glioma growth and progression.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the role of MCPIP1 in cancer, including its involvement in angiogenesis, which is a critical process for tumo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The study found that MCPIP1 promoted angiogenesis in glioma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VEGFA. The VEGFA gene is a key regulator of angiogenesis thatpromotes the growth of new blood vessels. Increased VEGFA expression is often observed in various types of tumor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The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MCPIP1 regulates the downstream effects of the VEGFA signaling pathway by regulating the phosphorylation levels of ERK1/2.ERK1/2 is an important signaling molecule that regulates many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cell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In glioma, dysregulation of ERK1/2 signaling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umor growth and progression.Overall,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MCPIP1 may be a promising target for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 Targeting MCPIP1 could inhibit VEGFA expression and downstream signaling, thus suppressing angiogenesisand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MCPIP1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gliomaIn addition to targeting MCPIP1, other approaches have been explored for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 One such approach is inhibition of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VEGFR2), whichis the primary receptor for VEGFA. Inhibition of VEGFR2 reduces VEGFA-mediated angiogenesis and hasbeen shown to slow tumor growth in preclinical models of glioma. Clinical trials of VEGFR2 inhibitors, such as bevacizumab, have shown promise in treating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lthough there are concerns about resistance to this therapy and its effects on normal brain tissue.Another approach to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 is targeting the perivascular niche, which is the microenvironment surrounding blood vessels in tumors. The perivascular niche is important for supporting tumor growth and angiogenesis, and has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rapy resistance and tumor recurrence. Targeting the perivascular niche, either through direct targeting of perivascular cells or via inhibition of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regulate nic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may b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and improving treatment outcomes.Additionally, some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reatments, such as chemotherapy or immunotherapy.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mbining anti-angiogenic therapy with chemotherapy can enhance tumor response and reduce resistance to chemotherapy. Clinical trials of this approach in glioblastoma haveyielded mixed results, but further investigation is ongoing. Combining anti-angiogenic therapy with immunotherapy, such as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s also being explored as a potential strategy to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s in glioma.In conclusion, targeting angiogenesis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treating glioma, a highly vascularized and aggressive brain tumor. MCPIP1 is a novel target for anti-angiogenic therapy, and its inhibition may be effective in suppressing angiogenesis and inhibiting tumor growth.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MCPIP1 in glioma and to explore its potential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Other approaches to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 including targeting VEGFR2, the perivascular niche, and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reatments, are also being explored and may yield promising resultsIn addition to targeting MCPIP1, there are other promising approaches to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 that are currently being explored. One such approach involves targeting VEGFR2, a receptor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at plays acritical role in tumor angiogenesis. Bevacizumab, a monoclonal antibody that targets VEGF, has been approved for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glioblastomaand has shown promise in clinical trials. However, its effectiveness is limi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and the lack of overall survival benefit.Another approach to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 is to target the perivascular niche, which is a microenvironment around blood vessels that supports tum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perivascular nicheis enriched with stem cells, immune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that facilitate tumor cell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Targeting the perivascular niche may disrupt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Combination therapy is another strategy for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 For instance, combining anti-angiogenic therapy with immunotherapy may enhance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and produce a synergistic effect.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ombining bevacizumab with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or adoptive T celltherapy can improve survival and reduce tumor growthin glioma models. Similarly, combining anti-angiogenic therapy with chemo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may enhance their cytotoxic effects and improve treatment outcomes.In summary, anti-angiogenic therapy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glioma,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novel targets such as MCPIP1 may further improve its efficacy.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of tumor angiogenesis and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and specific anti-angiogenic agents.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targeted approaches to the perivascular niche are also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gliomaIn conclusion, anti-angiogenic therapy holds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glioma. MCPIP1 is a potential novel target that can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this therapy. However, more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umor angiogenesis mechanisms and develop effective and specific anti-angiogenic agents.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targeted approaches to the perivascular niche are also promising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acy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MCPIP1对SMC表型的调节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MCPIP1对SMC表型的调节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MCPIP1对SMC表型的调节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且广泛发生在全身大中动脉系统中的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动脉腔内形成斑块,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和血流阻力增加,最终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如心绞痛、脑卒中、周围血管病变等。

A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和分子机制的相互作用,其中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起着重要作用。

在AS发生过程中,SMC的增殖、转化和凋亡等调控异常,导致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管腔狭窄增加。

MCPIP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Induced Protein 1)是一种新型的RNA结合蛋白,被广泛表达于多种组织中,并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调节。

研究表明,MCPIP1在调控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在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期研究表明,MCPIP1可以通过调控SMC的增殖、凋亡和转化等方式影响AS的发生和发展,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CPIP1对SMC的表型调节作用及其在A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深入了解AS病理生理机制和疾病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 研究MCPIP1在AS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结果的关系;2. 探究MCPIP1对SMC表型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包括对SMC增殖、凋亡和转化过程的影响;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MCPIP1敲除小鼠模型,评估MCPIP1在AS中的作用;4. 评估MCPIP1作为治疗AS靶点的潜在价值。

三、研究方法1. 动物模型建立采用高脂饮食加低剂量维生素D3注射建立AS鼠模型,评估MCPIP1的表达和病理改变。

2. 细胞培养及试剂处理采用原代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体外研究,将VSMCs分为对照组、MCPIP1基因过度表达组和MCPIP1基因沉默组。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年10月第21卷第10期Chin J Geriatr Heart Brain Vessel Dis,Oct2019,Vol21,No.10・1099・•综述•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周思远,祖勉,王禹关键词:酪蛋白激酶U;心肌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巨噬细胞;小鼠,基因敲除;肿瘤坏死因子a酪蛋白激酶2相互作用蛋白KCKIP-1)是一种特殊的调控蛋白,自身不具有酶的活性,但是它通过其自身特殊的结构域或模体与其他蛋白质、脂质进行相互作用,因此具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癌变,凋亡等许多细胞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涉及细胞凋亡、炎性反应、钙离子超载、线粒体损伤、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过度释放等⑴。

我们就CKIP-1参与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过程进行综述。

1CKIP-1结构特性CKIP-1是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发现的一种可与酪蛋白激酶2(CK2)亚型CK2a相互作用的蛋白,人源的CKIP-1全长1633bp,编码蛋白长409个氨基酸,其N(22-136aa)末端含有1个PH结构域,可定位于细胞质膜,其C(352-380aa)末端含有亮氨酸拉链,可与转录因子AP-1/C-Jun结合,从而调控AP-1活性。

有研究表明,CKIP-1基因N端PH结构域核定位信号与C端PH结构域抑制信号相互协调的作用在CK1P-1的亚细胞定位功能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2CKIP-1通过与多种分子相互作用发挥生理功能2.1调控细胞分化既往研究报道,CKIP-1可抑制成骨细胞分化,证实CKIP-1基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表明XKIP-1还参与调节小鼠心肌细胞分化,并且CKIP-1基因敲除小鼠会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自发性心肌肥大,同时伴随对于压力负荷的敏感性增加。

最新研究表明,CKIP-1是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的新型调节剂,并且CKIP-1还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途径与神经纤毛蛋白1相互作用,来抑制牙髓干细胞的分化,抑制CKIP-1表达对于頻齿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2促进细胞凋亡CKIP-1通过增强抑癌基因p53稳定性诱导凋亡: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M)作为上游激酶,可调控P53稳定性。

keap1 蛋白质 域

keap1 蛋白质 域

keap1 蛋白质域Keap1蛋白质域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结构域,它在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等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Keap1蛋白质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Keap1蛋白质域的结构Keap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蛋白质域是一种由约6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结构域。

它由两个重复的Kelch结构域和一个BTB(Broad-Complex, Tramtrack and Bric-a-brac)结构域组成。

Kelch结构域是由6个β折叠片组成,形成了一个β-蛋白质中心。

BTB结构域是一个约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结构域,它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信号传导和转录调控等生物学过程。

二、Keap1蛋白质域的功能Keap1蛋白质域作为一个关键的适应性应答蛋白,主要参与细胞对氧化应激的应答。

它通过与Nrf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蛋白结合,调控细胞内抗氧化应答基因的表达。

Keap1蛋白域与Nrf2蛋白结合后,将其定位于细胞质中,并促使Nrf2的泛素化和降解。

当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Keap1蛋白域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Nrf2蛋白不能被降解,从而进入细胞核,结合到抗氧化应答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促进抗氧化应答基因的转录。

三、Keap1蛋白质域的调控机制Keap1蛋白质域的功能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引起Keap1蛋白域的氨基酸残基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与Nrf2的结合能力。

此外,一些信号通路也参与了对Keap1蛋白域功能的调控。

例如,PI3K/Akt信号通路能够通过磷酸化作用抑制Keap1蛋白域的功能,从而增加Nrf2的稳定性和活性。

四、Keap1蛋白质域与疾病的关系Keap1蛋白域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Keap1蛋白域的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1介绍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分子,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

它能够分解基质蛋白质,并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MMP1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结构MMP1是一种细胞外酶,由包括信使RNA、预肽和成熟形式的多肽链组成。

成熟的MMP1分子约有54 kDa,并由一个N-末端信号序列、一个催化结构域、一个纤维连接结构域和一个C-末端的血红素结构域组成。

催化结构域是MMP1的主要功能部位,其中包含Zn2+和Ca2+离子。

这些金属离子对于催化结构域的稳定性和活性都至关重要。

功能MMP1主要功能是降解基质蛋白质。

它通过切割基质蛋白质的肽键,降解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凝血酶原等基质分子。

MMP1在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和解剖学重塑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此外,MMP1还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调节。

调控机制MMP1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以维持正常的基质平衡。

MMP1的调控机制有多个层面。

首先,MMP1的表达受到转录水平的调控。

许多炎症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能够上调MMP1的转录,促使其表达增加。

其次,MMP1的活性受到组织抑制物的调控。

组织抑制物能够与MMP1结合,阻止其催化作用。

最后,MMP1的活性受到组织纤维蛋白酶激活物(tPA)的调控。

tPA能够活化MMP1,增强其降解基质的能力。

在疾病中的作用MMP1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MMP1被发现与肿瘤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肿瘤细胞产生大量的MMP1,破坏周围基质结构,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其次,MMP1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

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MMP1介导的基质降解导致血管结构的破坏,加速病变的进展。

此外,MMP1在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炎症性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前景由于MMP1在多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外被体蛋白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外被体蛋白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外被体蛋白Ⅰ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张光亚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16(22)1
【摘要】外被体蛋白Ⅰ (COPⅠ)是一个七聚体复合物,在酵母及真核细胞生物体中广泛表达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COP Ⅰ参与形成逆向转运囊泡(即COP Ⅰ囊泡),介导囊泡的逆向转运功能,将细胞中含双赖氨酸基序的蛋白、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类、KDEL蛋白等逆向运输到细胞内的特定区域,在保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完整性、调节细胞内脂质代谢、维持细胞稳态及机体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COPⅠ功
能缺陷会导致脂质代谢异常、肿瘤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总页数】5页(P5-9)
【作者】张光亚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1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244
【相关文献】
1.苍白密螺旋体两类膜蛋白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J], 贾月琴(综述);季必华(审校)
2.α-晶状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及基因学研究进展 [J], 屈凌寒;韩笑;刘阁;严宏
3.衣原体包涵体膜蛋白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J], 肖健;王川;吴移谋
4.外被体蛋白Ⅱ结构及囊泡形成的研究进展 [J], 李婉怡; 丁航; 张志珍
5.植物根中质外体屏障结构和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J], 杨朝东;张霞;刘国锋;张俊卫;包满珠;周志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CP-1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

MCP-1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

MCP-1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又称为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MCAF),属于CC亚族成员,它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产生,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

MCP-1对单核细胞有特异性吸附和趋化作用,在机体的一些全身炎性反应中起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MCP-1与口腔疾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对MCP-1的生物学结构及作用研究作一简述。

标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牙周炎;趋化因子1 MCP-1的生物学结构与功能人的MCP-1基因位于第17对染色体上[1]。

人的MCP-1前体长99个氨基酸,切除23个氨基酸先导序列后形成76氨基酸的成熟分子,为碱性蛋白。

非糖基化的MCP-1分子量8.7kDa,经不同糖基化后MCP-1分子量有13kDa两种。

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证实了MCP-1具有趋化作用,尤其是对单核巨噬细胞。

MCP-1能诱导阳性端粒酶,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使单核细胞产生破骨细胞,从而进一步促进骨的吸收和炎症反应。

MCP-1是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剂和激活剂,尤其是刺激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的作用较为强烈。

MCP-1与MCP-1R发生特异性的结合,此受体主要分布于单核细胞、髓样前体细胞系和嗜碱性粒细胞,属于IL-8R家族。

分布于人红细胞表面的Duffy抗原也可结合MCP-1。

2 MCP-1与牙周炎的关系牙周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它是在细菌为主导,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发现,与牙周炎有关的趋化因子主要有白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正常的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蛋白,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干扰素诱导蛋白-10等。

Kabashima等[2]在试验中证实了在牙周炎患者牙龈组织中MCP-1和其受体细胞的存在。

学者张遵,孙青[3]等通过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发现,MCP-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MCP-1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病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泛素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泛素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泛素化调控的研究进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1, RIP1) 是一种参与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调控的关键蛋白。

RIP1蛋白的功能调控主要通过泛素化修饰实现。

泛素化是一种通过与靶蛋白共价结合的方式来调控蛋白稳定性、亚细胞定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泛素化调控已经被证明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RIP1的泛素化调控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泛素化修饰本身的调控和通过泛素化修饰其他蛋白来调控RIP1的作用。

RIP1的泛素化修饰本身对其功能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RIP1的K377位点泛素化修饰可以增强其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能力,从而增强其促凋亡和促炎症反应的能力。

RIP1的泛素化修饰还可通过调控其降解途径来影响其稳定性,进而影响其作用。

其他蛋白的泛素化修饰也能调控RIP1的功能。

研究发现,TRAF2等与RIP1相互作用的蛋白的泛素化修饰可以增强与RIP1的结合,从而促进RIP1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研究还发现,另一种泛素连接酶受体TLR4的泛素化修饰可以抑制RIP1的泛素化修饰,从而降低RIP1介导的炎症反应。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除了传统的K48链和K63链泛素化修饰,RIP1还可以经历其他类型的泛素化修饰,如线性泛素链和Lys11链泛素化修饰等。

这些新型泛素化修饰形式可能在调控RIP1的功能和相互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泛素化调控是一个新颖且复杂的调控机制,在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该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RIP1功能的具体调控机制,并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keap1 蛋白质 域

keap1 蛋白质 域

keap1 蛋白质域Keap1蛋白质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调控蛋白质,参与多种细胞信号转导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从Keap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Keap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Keap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蛋白质是一种富含Cys和Lys残基的蛋白质,分子量大约为69kDa。

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并通过N末端的BTB/POZ结构域与Cul3蛋白相互作用,形成Cullin3-Rbx1-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参与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

Keap1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控抗氧化应激反应,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

Keap1蛋白质与转录因子Nrf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结合,将其定位在细胞质中,并通过泛素连接酶的作用将其泛素化降解。

当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或电子供体的刺激时,Keap1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Nrf2脱离Keap1蛋白质的限制,进入细胞核并结合到抗氧化应激反应元件ARE(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上,激活一系列抗氧化应激反应基因的转录,从而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二、Keap1蛋白质的调控机制Keap1蛋白质的功能调控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和电子供体等多种信号通路。

在正常情况下,Keap1蛋白质通过其N末端的Kelch结构域与Nrf2结合,并将其定位在细胞质中,使其泛素化降解。

然而,当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或电子供体的刺激时,Keap1蛋白质的氧化修饰发生改变,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无法有效与Nrf2结合,从而使Nrf2得以稳定并进入细胞核发挥其转录调控功能。

Keap1蛋白质的泛素连接酶活性也受到其他蛋白质的调控。

研究发现,一些蛋白质如p62、WDR23等可以与Keap1蛋白质相互作用,干扰其与Nrf2的结合,从而抑制Keap1蛋白质的泛素连接酶活性,增强Nrf2的稳定性。

三、Keap1蛋白质在疾病中的作用Keap1蛋白质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肺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肺部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Adv
anc
e
si
nt
h
er
e
l
a
t
i
on
s
h
i
e
to
a
t
t
r
a
c
t
an
tp
r
o
t
e
i
n
1and pu
lmona
r
i
s
e
a
s
e
s
pb
y
yd
Ni
u
Yi
b
i
ng Han Shuzh
i Depar
tmen
t of In
t
e
rna
l Medi
c
i
ne He
b
e
i Medi
ca
定 位 于 人 第 17 号 染 色 体, 含 有 3 个 外 显 子 和 2 个 内 含
子 [2]。 MCP
1 可由淋 巴 细 胞、 巨 噬 细 胞、 表 皮 细 胞、 内 皮
细胞、成纤 维 细 胞、 平 滑 肌 细 胞 和 某 些 肿 瘤 细 胞 等 产 生。
MCP
1 主要趋化 单 核 细 胞 和 T 淋 巴 细 胞, 诱 导 单 核 细 胞、
自然杀伤细胞、嗜 碱 粒 细 胞、 内 皮 细 胞、 神 经 细 胞 及 肿 瘤
MCP
1/CCR2 信号轴作为与细 胞 间 信 息 传 递 和 细 胞 迁 移 有
密切关系的耦联分 子 对, 已 被 证 实 参 与 多 种 系 统 疾 病 的 发
生、发展。可 见,CCR2 表 达 阳 性 的 细 胞 可 视 为 MCP
[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复杂的分子,由碳水化合物、氨基酸
和其它有机物组成。

除了其自身的一般化学功能以外,蛋白质也具有一级结构性质,即将
多种氨基酸排列在一起,形成不同的结构和形状。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其功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表明,蛋白质的某些特定结构形式能
够引发特定功能,其可用于控制各种生物过程,因此研究一级结构能够有助于后来研究其
功能。

与此同时,蛋白质的功能也影响其一级结构的演化。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由氨基酸所构成,其中各氨基酸之间以氢键、离子键、亲水性键和
疏水性键相连,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结构,如α螺旋、β平面、β桶和β弯折等。

其形
态与功能密切相关,可以决定一种蛋白质的活性和作用场所。

例如,α螺旋结构通常具有抗表面活性特性,能够形成膜外活性物质,能够抑制酶、抑制蛋白质和结合脂质。

除此之外,一级结构还可以影响蛋白质表达水平。

蛋白质一级结构通常在低温下能够稳定,而在高温下则会脱氨酶和失活,导致蛋白质合成水平的降低。

此外,一级结构的形态也可
以影响蛋白质的表达,促进了新的功能发现。

总而言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其功能具有密切关系。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能够诱发特定的
功能,而蛋白质的功能也可以影响其一级结构,从而影响它的表达。

准确预测一级结构,
是蛋白质功能研究领域的关键。

MCPIP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

MCPIP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

MCPIP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MCPIP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Induced Protein 1)是一种新发现的RNA内切酶,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凋亡和免疫应答等生命过程,近年来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着重讨论MCPIP1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首先,MCPIP1的结构研究成果表明,它是一个多结构域蛋白,包含有多个功能域,如CCCH结构域和PIN结构域等。

其中CCCH结构域富含脱氧核糖核酸(C)和蛋氨酸(H),具有结合RNA的能力,从而使得MCPIP1具有RNA内切酶的活性。

PIN结构域则与RNA结合相关蛋白相互作用,进而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

此外,MCPIP1还含有CCHC结构域等结构域,这些结构域使得MCPIP1具有多功能的生物学活性。

其次,MCPIP1在细胞生长和凋亡调控方面的功能研究表明,MCPIP1在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肿瘤发生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MCPIP1能够通过参与胚胎发育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影响胚胎发育的进程。

在细胞增殖和分化方面,MCPIP1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平衡。

此外,MCPIP1还能够参与调控细胞凋亡过程,通过上调或下调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细胞凋亡的进程。

最后,MCPIP1的调控模式研究发现,多个信号通路能够调控MCPIP1的表达和功能。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能够诱导MCPIP1的表达,从而影响炎症反应的进程。

此外,一些生长因子和激素也能够调控MCPIP1的表达,从而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理过程。

另外,一些转录因子,如AP-1、NF-κB等也能够通过与MCPIP1相互作用,调控MCPIP1的转录水平。

这些研究表明MCPIP1的功能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存在多种信号通路的交叉调控,还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

MCPH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的开题报告

MCPH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的开题报告

MCPH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的
开题报告
题目:MCPH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背景:MCPH1(Microcephalin 1)是一个由MCPH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研究表明,MCPH1与神经系统发育和DNA损伤修复有关。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MCPH1在某些癌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虽然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细胞凋亡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治疗方法。

因此,研究MCPH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对于深入了解肺癌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问题:MCPH1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如何?MCPH1是否参与肺癌细胞的凋亡调控?
研究方法:1)筛选肺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组织标本;2)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PH1的表达情况;3)建立肺癌细胞系,利用siRNA技术下调MCPH1表达,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4)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下调MCPH1表达细胞的形态学变化;5)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下调MCPH1表达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6)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MCPH1对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

预期结果:1)MCPH1在肺癌中的表达显著上调;2)下调MCPH1表达可以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3)下调MCPH1表达可导致肺癌细胞中p53和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细胞进入凋亡途径。

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MCPH1在肺癌中的作用机制,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泛素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泛素化调控的研究进展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泛素化调控的研究进展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凋亡和炎症介导因子,在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RIP1的功能调节包括翻译后修饰如泛素化,并且已被证明泛素化是RIP1活性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

近年来,对RIP1泛素化调控机制的研究在相关疾病的研究中备受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RIP1泛素化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RIP1泛素化调控机制目前对RIP1泛素化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RNF216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能够将泛素连接到RIP1的K377位点。

然而,这个泛素化修饰并不具有稳定性,因为在被时差修饰后,它可以被Deubiquitinase(DUB)类蛋白酶迅速去泛素化。

STAMBPL1是DUB中的一种,在RIP1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STAMBPL1能够从泛素化修饰的RIP1上去除泛素,从而减弱RIP1的功能,这种作用被认为是对RIP1激活和凋亡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

RIP1的泛素化水平是由泛素连接酶和Deubiquitinase(DUB)协同作用的结果。

RNF216、ITCH和cIAP1/2是3种泛素连接酶,可以降解或增强RIP1的泛素化水平。

同时,DUB也能降解RIP1的泛素化修饰,从而影响RIP1的稳定性。

除了STAMBPL1之外,还有其他的DUB涉及到了此过程,例如CYLD,它是在RIP1泛素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另一种DUB类蛋白酶。

以上这些泛素化修饰酶与去泛素化酶之间的互动是RIP1泛素化调控的核心机制。

在细胞凋亡和炎症发生时,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引起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RIP1在多种疾病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炎症、肿瘤、免疫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在这些疾病中,RIP1泛素化调控的改变与病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已被证实。

例如,在某些癌症中,RIP1泛素化修饰过程的丢失或抑制会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而增强RIP1泛素化水平则能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能力。

MCPIP1蛋白介导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害作用的研究

MCPIP1蛋白介导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害作用的研究

MCPIP1蛋白介导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害作用的研究金竹青;周鑫;杜梧榕;金帅捷;张怀波;梁健【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0)012【摘要】[目的]探索新型抗炎蛋白分子MCPIP1介导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害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使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PIP1 knockout及野生型成年雄性小鼠。

实验动物分为6组,野生型分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损伤组、脑缺血损伤+电针组;MCPIP1基因敲除(knockout)型分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损伤组、脑缺血损伤+电针组。

每组8-10只动物。

观察电针对实验动物脑损伤组织肿胀度、血脑屏障通透性、脑组织MMP-9表达水平以及脑组织微血管外周紧密连接蛋白ZO-1水平的影响。

[结果]与MCPIP1 knockout动物比较,电针治疗组可以明显减轻野生型动物脑损伤组织肿胀度,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MMP-9蛋白表达并且减少脑组织微血管紧密连接蛋白 ZO-1的降解,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电针可以通过新型抗炎蛋白MCPIP1对缺血脑组织血脑屏障损害起治疗保护作用。

%Objective] The study confirmed that the inhibiting inflammation after brain ischemia is clinically important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injury.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determine the involvement of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induced protein 1 (MCPIP1) in the cerebral neuroprotection conferred by EA treatment in the animal model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and to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of EA treatment-induced neuroprotection in the BBB damage.[Method] Focal cerebral ischemia was induc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 for 2 hours followed by 3 days reperfusion in male MCPIP1 Knockout(knockout) adult mice and male wild-type adult mice, weighing 23~28g. EA was performed 2 hours after MCAO, twice per day.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wild typ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sham group,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group,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 EA group; MCPIP1 knockout typ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sham group, cerebral ischemia injury group,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 EA group, 8~10 animals per group. Observations of animal brain tissue swelling and damage,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MMP-9 expression levels in brain tissue and brain microvascular tight junction protein ZO-1 level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MCPIP1 knockout animals,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wild-type animal brain tissue swelling, inhibit blood 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reduce MMP-9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brain and inhibit the degradation of brain microvascular tight junction protein ZO-1. [Conclusion] Our data demonstrated that MCPIP1 deficiency caused significant lack of EA treatment-induced cerebral protective effects on BBB damage after MCAO compared with wild type mice and that MCPIP1 was involved in EA treatment-induced neuroprotection on BBB injury after ischemic stroke.【总页数】7页(P870-875,882)【作者】金竹青;周鑫;杜梧榕;金帅捷;张怀波;梁健【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杭州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精神病学系;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9【相关文献】1.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电针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炎性疼痛研究进展 [J], 朱俊;周殷;陈云飞2.电针抗脑缺血再灌注后AQP4介导的血脑屏障损伤的作用研究 [J], 彭拥军;陈理;姚文龙;周飞;郭景春3.自拟补气活血方联合头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J], 邓茜婕; 陈俊兰; 段晓云4.基于脊髓大麻素受体CB2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慢性痛的机制研究 [J], 樊静杰;袁普卫;郑洁;董博;赵莉平5.体外模型研究P-糖蛋白介导的拉莫三嗪在血脑屏障上的转运 [J], 杨慧文;刘海燕;李杨;刘晓东;谢林;杨志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姚婉玉;唐秀生【摘要】目的: 检测MCPIP1和IL-17c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Real-time PCR及免疫荧光检测4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9例正常皮肤中MCPIP1和IL-17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MCPIP1和IL-17c的相关性.结果: 银屑病组MCPIP1、 IL-17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97±0.0661和0.4027±0.04158,对照组中分别为0.2921±0.06135和0.2374±0.0252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IP1和IL-17c mRNA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组皮损中MCPIP1和IL-17c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MCPIP1和IL-17c可能共同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MCPIP1 and IL-17c in the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CPIP1 and IL-17c mRNA and protein in the lesions of th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and the normal skin samples in 19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PCR and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MCPIP1 and IL-17c in the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Results: The level of MCPIP1 and IL-17c in the lesions was 0.8497±0.0661 and 0.4027±0.04158, which wa s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s (0.2921±0.06135 and 0.2374±0.02525)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re was obvious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MCPIP1 and IL-17c mRNA.The protein level of MCPIP1 and IL-17c in the les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controls.Conclusion: MCPIP1 can interact with IL-17c, which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psoriasis.【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7(033)006【总页数】4页(P348-351)【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MCPIP1;IL-17c【作者】姚婉玉;唐秀生【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西百色,533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西百色,533000【正文语种】中文银屑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背景下的慢性炎症介导的皮肤病。

MCPIP1介导MCP-1诱导的VSMC增殖的开题报告

MCPIP1介导MCP-1诱导的VSMC增殖的开题报告

MCPIP1介导MCP-1诱导的VSMC增殖的开题报告
翻译:开题报告
标题:MCPIP1介导MCP-1诱导的VSMC增殖
摘要: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事件之一。

许多因素已被证明与VSMC增殖有关,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其中一个尤其关键的因素。

MCP-1通过诱导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来促进VSMC增殖。

最近的研究表明,MCPIP1是一种新型的RNA/DNA酶,可以在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的研究旨在确定MCPIP1在MCP-1诱导的VSMC增殖中的作用,并探索其分子机制。

我们将使用人类VSMC和小鼠VSMC,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MCPIP1、CDK2和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变化。

我们还将使用siRNA和过表达技术来调控MCPIP1在VSMC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来检测VSMC增殖。

最后,我们将评估MCPIP1介导的MCP-1诱导的VSMC增殖的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对于揭示MCPIP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CPIP 1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进展摘要ZC3H12A是免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ZC3H12A/MCPIP 1在免疫相关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病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抑制效应。

ZC3H12A的表达能够被多种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所诱导。

近来的研究报道,MCPIP 1具有转录因子、RNA酶、去泛素化酶等作用,其在调控基因转录、mRNA降解、多聚泛素链的去除、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炎症抑制、细胞分化、血管生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基因敲除小鼠患有严重的高免疫球蛋白血症、淋巴结肿大、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积聚及自身抗体的大量产生等免疫功能紊乱疾病。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ZC3H12A基因的克隆、MCPIP 1蛋白的结构及功能,从时间的维度观其主要研究历程,以及对免疫系统的重要影响。

大体上浅析了MCPIP 1从其发现至今的探索情况。

【关键词】ZC3H12A Zc3h12a MCPIP 1 RNA酶凋亡去泛素化酶1 简介ZC3H12A/MCPIP是一种锌指蛋白。

它的全名是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A(Zinc finger CCC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2A),简称ZC3H12A[1],又称MCP-1诱导蛋白(MCP1-induced protein,MCPIP 1)[2]。

MPCIP的编码基因是ZC3H12A,它属于ZC3H12基因家族,该家族中共有4个成员,分别编号为ZC3H12A、ZC3H12B、ZC3H12C、ZC3H12D[1]。

此家族保守性很强,在很多物种(包括果蝇、秀丽线虫、小鼠和大鼠等)中都有发现其同源序列[1]。

MCPIP 1最初被发现于经MCP-1处理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2],而后又在经IL-1β刺激的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中被发现[3]。

在TNF、MCP-1、IL-1β或LPS等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该基因的转录水平被显著激活[1, 2, 3, 4, 5, 6]。

同时,具有CCCH锌指结构的蛋白质在巨噬细胞相关的器官(如胸腺、脾脏、肺、小肠和脂肪组织等)中表达水平很高[6]。

对于Zc3h12a基因敲除小鼠的表型分析表明[4, 7],该基因的缺陷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相关,在炎症相关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克隆发现该基因的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质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它能够招募并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是使单核/巨噬细胞迁移的主要趋化因子。

MCP-1与靶细胞膜上的CCR2结合,启动了一系列的信号通路,导致单核/巨噬细胞向MCP1高浓度处趋化性迁移[8,9]。

用MCP-1刺激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后,提取细胞内的总mRNA。

将测序结果与基因注释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序列比对后发现了一些未被注释的基因。

其中表达差异最显著的一个基因是目前未知功能的基因,在EST数据库中查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序列,同时在GeneBank 数据库中查找到了对应的人cDNA克隆。

(GeneBank序列号AW206332)研究者将它命名为人MCP1诱导蛋白(MCP-induced protein,MCPIP 1)[2]。

对蛋白质序列分析发现,MCPIP 1有59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65.8kD,有两个脯氨酸富集区,一个核定位序列,和一个CCCH锌指结构域[2]。

而后发现其序列中还存在一个PIN结构域[4]和一个泛素结合结构域[7]。

由于该蛋白质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因而被命名为具有CCCH锌指结构域的蛋白质12a(ZC3H12A)[1]。

序列比对发现,人MCPIP 1与小鼠中的同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有82%的相似度,cDNA的核苷酸序列组成有80%的相似度[2]。

该基因家族的发现将MCPIP1蛋白质序列输入GeneBank数据库,在人中查找到另外3个与之相似度很高的序列。

研究者将它们归属于同一家族,分别命名为MCPIP1、MCPIP2、MCPIP3、MCPIP4,其相对应的基因分别被命名为ZC3H12A(位于染色体1p34.3)、ZC3H12B(位于染色体Xq12)、ZC3H12C(位于染色体1q22.3),以及ZC3H12D(位于染色体6q25.1)。

这一家族的成员间的共同特点为,它们都含有一个CCCH型锌指结构。

同时,在小鼠中也发现了这四个基因的同源基因[1]。

基因与蛋白质概况基因定位通过对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ZC3H12A位于人染色体1p35.3-p33上,Zc3h12a位于小鼠4号染色体上。

基因结构ZC3H12A的大小约为9860 bp,有6个外显子。

第一个外显子是非编码序列,转录从第二个外显子开始。

启动子位于该基因上游-76~60bp,具有一个Elk-1结合位点和一个SRF结合位点[10]。

增强子位于第二个内含子中,具有4个NF-kB结合位点[5]。

该基因上有61个已被描述的SNP。

在这些SNP中,11个是非同义的SNP,其中1个位于启动子中,2个位于第二个内含子上的增强子中。

在这11个非同义SNP中,有2个是标签SNP。

蛋白质结构ZC3H12A编码的蛋白质MCPIP 1有599个氨基酸,其分子质量为65.8 kd。

对MCPIP 1的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质中含有CCCH锌指结构域(能够介导蛋白质与核酸的作用)、核定位序列、脯氨酸富集区(介导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PIN结构域(具有RNA酶活性)、以及泛素结合结构域等。

这些特征性序列模体为MCPIP 1功能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通过同源性分析,研究者在小鼠基因组中发现了与MCPIP 1同源的基因序列。

在核苷酸水平上它们的相似度有80%,在蛋白质水平上它们的相似度有82%。

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CPIP家族在进化上有很高的保守性,在很多动物中(包括果蝇、秀丽线虫、小鼠、大鼠)都存在与该家族成员高度同源的cDNA序列[1]。

CCCH锌指结构域CCCH结构是锌指的一种类型,主要的作用是结合RNA[6, 11, 12],调控mRNA的加工。

哺乳动物有1%的基因编码锌指蛋白[13]。

目前所知,共有至少14种锌指,CCHH型和CCCC型锌指较为常见,CCCH型锌指较少见,只占锌指蛋白的约0.8% [11, 12, 14]。

CCCH锌指结构由17到25个氨基酸组成。

CCCH蛋白的特点是包含1到6个CCCH型(C-X4–15-C-X4–6-C-X3-H)锌指结构域,同时也富含甘氨酸和苯丙氨酸。

CCCH锌指结构域十分保守,在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都有发现。

[15]锌指蛋白通常是DNA结合蛋白。

锌指也能调节该蛋白与RNA、蛋白质、脂质的作用。

CCCH锌指蛋白中的大多数能与RNA 结合,调控mRNA的加工,包括mRNA成熟、出核、修饰、降解[11, 12]。

该类型的蛋白质在巨噬细胞相关的器官内表达量很高,如胸腺、脾脏、肺、小肠和脂肪组织等[6]。

目前研究较充分的CCCH型锌指蛋白是TTP(tristetraprolin)家族,包含4个成员,分别是TTP (Zfp36)、Zfp36l1、Zfp36l2以及Zfp36l3。

该家族成员都包含两个串联的CCCH型锌指结构域,能够与mRNA的3’端非转录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AU富集区(AU-rich element,ARE)结合,从而导致该mRNA的poly(A)尾的降解,进而使整个mRNA降解[16, 17, 18]。

MCPIP 1的CCCH锌指结构是C(X)5C(X)5C(X)3H 型锌指结构,与TTP中的两个锌指结构有些许不同,TTP中的锌指结构是C(X)8C(X)5C(X)3H型[1]。

在多个数据库中搜索,发现了58个小鼠CCCH锌指基因和55个人CCCH锌指基因。

在这58个小鼠基因中,有26个是已研究过的基因,其中20个与RNA代谢相关,如前体mRNA 的剪切、mRNA转移出核、细胞定位、稳定性(降解)等[6]。

用系统进化软件分析发现,无论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全长还是仅从CCCH结构域序列来看,Zc3h12家族都与Zfp36家族划于一类[6]。

这很大程度上说明此二者在结构、功能上可能具有很多共同点。

脯氨酸富集区Zc3h12a有2个脯氨酸富集区,分别位于第100~126位氨基酸(脯氨酸占37%)和第458~536位氨基酸(脯氨酸占28%)[2]。

脯氨酸富集区通常调节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说明ZC3H12A可能通过此结构域,与其他蛋白质有相互作用。

PIN结构域PIN结构域(PIN-like domain)位于ZC3H12A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第130–280位。

多数具有该结构域的蛋白质都有RNA酶活性。

在该结构域中有4个经典的保守的酸性氨基酸,分别是D141、E185、D226、D244,它们形成一个带负电的袋子状的空间结构,能够与Mg2+结合,从而发挥降解mRNA的作用[4]。

该RNA酶结构域在Zc3h12家族4个成员间是保守的,并且在多种物种中都找到了其同源序列[4]。

DUB结构域MCPIP1的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DUB)结构域位于N端,与去泛素化功能相关[7]。

人类基因中有100个DUB[19],这些DUB被分为5个家族: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ubiquitin C-terminal hydrolases,UCHs)、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家族(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s,USPs)、卵巢肿瘤蛋白酶(otubain proteases,OTU)、MJD蛋白酶(Machado-Joseph disease proteases)和具有JAB1/PAB1/MPN结构域的金属蛋白酶(JAB1/PAB1/MPN domain–containing metalloenzymes)。

每个家族都含有一种特殊的但保守的DUB结构域[20]。

序列比对发现MCPIP1序列中不存在上述已知的任何一种DUB结构域。

然而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质N端具有一个泛素相关结构域(ubiquitin association domain,UBA)。

该结构域在多种物种的MCPIP1蛋白质序列中保守[7]。

实验发现,该结构域具有结合泛素的作用[7]。

同时,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蛋白质的N端具有一段在多种物种中都十分保守的区域(N-terminal conserved region,NCR)。

该区域中含有1个半胱氨酸盒(Cys box)和1个天冬氨酸盒(Asp box)[7],这两段保守序列在很多DUB中都存在。

通过体外捷短实验发现,NCR具有去泛素化酶的活性,该段区域与一种DUB结构域——UCH具有27%的序列相似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