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气温与体感温度

合集下载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是根据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日射
强度这四个因素来计算人体感觉的温度。

其公式如下:
体感温度=风寒温度+等效温度+日射换热温度
其中,风寒温度是根据气温和风速计算的;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
和相对湿度计算的;日射换热温度是根据气温和日射强度计算的。

拓展:
1.风寒温度是指当人体暴露在风中时,由于风对皮肤的冷却作用
而感觉到的温度。

风速愈大,越易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因此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2.等效温度是指当空气湿度增加时,人体感觉到的温度与干燥空
气中的温度相同。

相对湿度越大,人体感觉到的温度越高。

3.日射换热温度是指太阳直射照射到人体表面所产生的温度变化。

当太阳光直接照射到人体时,会产生辐射热,使人体感觉到的温度高
于实际气温。

综上所述,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综合考虑了风速、相对湿度和日射强度等因素,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人体的感受温度。

这对于气象预报、环境舒适性评价和人员防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高温预警”与“暴雨预警”

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高温预警”与“暴雨预警”

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有什么区别高温预警与暴雨预警一、温度计算: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二、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纬度: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海陆分布:(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

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季风西风3.地形。

(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山脉的走向.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此外冰雪的反射率6.水文。

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

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三、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中央气象台 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 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是根据环境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
速和辐射温度等因素综合计算出来的。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
下感受到的温度,与实际气温有所不同。

体感温度公式如下:
体感温度= c1 + c2 ×环境温度+ c3 ×相对湿度+ c4 ×风速+
c5 ×辐射温度
其中c1、c2、c3、c4和c5为调整系数,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
气候和风俗等因素可能有所不同。

拓展:
体感温度公式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人体真实感受的温度。

除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辐射温度等因素,人体的个体差异、衣着厚度以及阳光照射等也会影响体感温度的感受。

在实际应用中,气象台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提高
准确性。

此外,一些手机应用程序和气象网站也提供了体感温度的实
时预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天的气温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寒或防暑措施。

在夏天可以比实际气温更高,因为高温、高湿度和强烈的太阳辐射会导致人体感到更炎热。

而在冬天,由于低温、低湿度和冷风的作用,体感温度会比实际气温更低。

因此,了解体感温度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

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范围有多大

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范围有多大

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范围有多大正常人的体温大约是36.5℃(腋下温度),人在生病时体温会有较大变化,但一般说来不会超出35℃~42℃的范围,因此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就是35℃~42℃(34℃~43℃)。

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一般说鸟类的体温较高而哺乳动物的体温较低,但总的说来都在40℃上下,与人类的体温差别不很大,这是因为它们跟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处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的缘故。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表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温度的差异和变化是很大的,炎热夏季的沙漠,温度可高达60℃以上,而在南极的内陆,人们已经测到-88.3℃的低温。

对于人类来说,温度的差值不能说不大,但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范围并不算大,充其量不会超过200℃。

月球表面的条件要恶劣得多,由于没有空气的调节,太阳照射处的温度很快升高,最高可达135℃,而背对太阳时,温度又很快下降,可降至-160℃。

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同样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内行星(金星和水星)离太阳太近,温度太高(飞船降落在金星表面,测得最高温度超过440℃,而水星探测器已探测出水星面向太阳的一面温度也高达400℃以上);那些离太阳遥远的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等),表面则过于寒冷,例如木星表面温度约是-140℃。

只有火星与地球表面情况最为相似,但与地球相比条件还是恶劣得多,1976年在火星表面着陆的太空船上的气象站测出的着陆点的温度,昼夜变化范围为-85℃~30℃。

火星表面没有水,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直到目前还没有在火星上发现生命的迹象。

再回过头来说说我们的地球。

从地壳的恒温层往下,大约每100m温度升高3℃左右,穿透地壳就是炽热的岩浆(称为地幔),温度约在1100℃~1300℃。

地球的中心部分称为地核,其温度为2000℃~5000℃。

从地表往上10km~12km的对流层内,大约以65℃/km的速率降温。

在对流层顶往上至50km左右称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再往上至80km左右是中间层,这里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气象万千:体感温度与风速(一)

气象万千:体感温度与风速(一)

气象万千:体感温度与风速(一)摘要:据科学研究,体感温度=气温-4*(每秒风速(m/scc)),可见人的感觉,特别是对外界冷暖的感觉与风的速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是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的气象因素,笔者对人的体感温度与风速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以期能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感温度;风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时,一般都注意气温的高低,这当然是应该的。

但是,与我们自身实际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是不一致的。

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感觉系统等来实现的,体感温度是指人感觉到冷热的温度感觉。

人的冷暖感觉除了和气温高低有直接关系外,风速的大小也是重要因素。

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表示出人体环境的冷暖感觉。

在自然环境中,风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只是有时微弱,有时猛烈而已。

在气温相同的条件下,风速大小会使人的冷暖感觉差异很大,风速的大小决定着人们的体感温度。

1认识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综合多种数据算的。

生活中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会与我们自身实际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

因为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

体感温度是指人感觉到冷热的温度感觉,也称体感气候,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人体皮肤温度与气温之差。

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们还会因空气湿度、风速大小、着装颜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冷暖感受。

例如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m/s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出现中暑现象。

有的地区专业气象台为了能进一步给社会各界朋友们提供更加贴近生活的服务,已推出了体感温度(舒适度)预报,希望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

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

体感温度与实际气温

,
阳 的 辐 射而 获得热 量
我 们 自身 也
,
无时无 刻不 在 以辐 射 的方 式 向外散
在高 温 或低温 条 件下 人 体 在 一 定 程度 上 可通过 辐 射来 调节温
肤 温度 大 约 是 咒 ℃
,

所 以 如果 温
,
,
失 热量

度高 于 ∀ ℃ 空 气就 会对人 体 发生 #
加 热作 用
, ,
时人 会感到更 冷

根据 实 验
, 。

如温
上不 一 样
或者说 一 样 的气 温 感 觉不 一 样 体感 温度 实 际上 就是 人 们舒 适的 感觉 是人 通 过 自己 的感 觉器 官 尤 其 是皮 肤 与外 界 环境接

,
皮 肤完 全是 潮 湿

的 此时 蒸 发率 及 由之 而 产生 的散 热 量 仅取决 于 空气 的蒸发力 通 过 大量 的观察 调 查 发 现 人 们对温 度 和相 对 湿度 空 气 中实 际水汽含量 与 空 气 可 能 容 纳 的水 汽 量 的 百 分
体 感僵 度 与 实 际 乞僵
孙化 南


人 们 的体感 温 度 或 叫感 觉 温 舒 适 度 往往 与实 际气 温感 觉
,
,
影 响还 不太明 显 但 在 高 温 时 随着
,
,
高 所 以 在 气 温相 同的 情 况下 有风
,
,
温 度 和湿 度 的增 高则 愈 加 明显
是 因为 湿 度 大时
, ,


∀! ℃

同一 温度 下 人 们的感觉 有 时却不一 样 最 主 要的原 因是湿度 不一 样 湿 度对人体 的影 响 主要是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湘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

2.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哈尔滨遇到高温天气:看视频,哈尔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本次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国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2024年3月13日夜间至15日,新疆中北部有雨雪天气;15日夜间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想一想,低温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我在北半球瑟瑟发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来地球两头冰火两重天的模式,让遭受极端天气肆虐的民众叫苦不迭。

撒哈拉沙漠飘起了大雪,“炸弹气旋”冰封美国,同时,澳大利亚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悉尼气温创79年来最高……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讲授新课】一、气温第一个板块——议一议: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一)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那么,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课件展示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板块:读一读,测一测——气温的测定。

(一)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出示气温计,观察上面的单位,学会读数。

(二)说明: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

观察百叶箱的构造,百叶箱外表是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光。

如果没有百叶箱,要把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第三个板块:算一算——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读87页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要测量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示课件,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2.读出课本87页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体感温度等级 气象标准

体感温度等级 气象标准

体感温度等级气象标准一、引言气温是气象学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体感温度则是人们对气温的一种感受,它受到气温、湿度、风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体感温度等级和气象标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气温对人体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己。

二、体感温度等级和气象标准介绍1. 体感温度等级体感温度是指人们在特定气温和湿度条件下感受到的温度。

一般来说,当湿度增加时,人们会感到温度更高,这就是因为高湿度会减弱身体散热效果,导致体感温度升高。

体感温度等级通常根据气温和湿度的组合,分为几个等级,包括舒适、温暖、闷热、酷热等。

舒适:体感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人们感到舒适,舒适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21℃~25℃左右。

温暖:体感温度比较高,人们会感到温暖,温暖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26℃~30℃左右。

闷热:体感温度很高,人们会感到闷热,闷热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31℃~35℃左右。

酷热:体感温度极高,人们会感到酷热,酷热的体感温度通常是在36℃及以上。

2. 气象标准气象标准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对人体的影响情况,制定的用于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标准。

主要包括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标准,确保人们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安全和健康。

三、体感温度等级和气象标准对人体的影响1. 高温天气在高温天气中,人体会受到体感温度的影响,如果体感温度过高,容易导致中暑、热射病等疾病。

此时,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增加水分摄入、选择适当的衣物等,以减轻高温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2. 低温天气在低温天气中,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更低,这可能导致人体感到更冷。

此时,人们需要增加衣物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风中,以预防感冒、冻伤等疾病。

3. 潮湿天气高湿度的天气会使人们感到闷热和不适,特别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和疲劳。

此时,应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室内通风,控制室内湿度,有利于减轻潮湿天气对人体的影响。

4. 干燥天气干燥的天气会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因此在干燥天气中,人们需要增加水分摄入,保持室内湿度,保护好皮肤和呼吸道。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
体感温度是指人感觉到的温度,它受到实际温度、湿度和风速的影响。

通常使用体感温度指数(也称为人体舒适度指数)来计算体感温度。

体感温度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体感温度指数= 0.81 × 实际温度+ 0.01 × 湿度×(0.99 × 实际温度- 14.3)+ 46.3
其中,实际温度是指摄氏温度(℃),湿度是指相对湿度(%)。

例如,如果实际温度为25℃,湿度为50%,则体感温度指数为25.5。

这意味着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感觉到的温度相当于25.5℃。

注意,体感温度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其精确度可能会受到个人体质、服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
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是一种用来计算人体感受到的温度的指数,以更准确地描述人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感受温度。

该公式由温度、湿度、风速和辐射等环境因素综合计算得出。

体感温度公式可以表示为:
体感温度=温度+ 0.33 * (e - 0.7 * v - 4)
其中,温度表示环境的实际气温(单位摄氏度),e表示水蒸气的饱和压力(单位hPa),v表示风速(单位m/s)。

这个公式主要考虑了湿度和风速等因素对人体感受温度的影响,通过加权计算得出体感温度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温度。

拓展部分:
除了中央气象台的体感温度公式外,还有其他的体感温度指数公式在各国使用。

例如,美国国家气象局使用的风寒指数、热指数;日本气象厅使用的不同的体感温度指数等。

此外,不同人的体感温度也可能有所差异,因为每个人对环境温度的感受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如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活动水平等因素。

因此,体感温度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具体的感受还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气温、地表温度、体感温度分别是什么

气温、地表温度、体感温度分别是什么

⽓温、地表温度、体感温度分别是什么最近⼜快进⼊夏天了,每年夏天各地的⾼温层出不穷。

然⽽,有些⼩伙伴们被每天看到的预报迷惑住了,“为啥感觉快要40℃了,你们才报35度?”还有这样的,“地⾯温度都能摊鸡蛋了,实际⽓温为啥还不到40℃?”今天⼩编就为同学们讲⼀讲⽓温、地表温度、体感温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温⽓温指的是离地⾯1.5⽶⾼的百叶箱⾥测得的温度。

测温必须在⽐较空旷的地⽅完成,温度表⾼于地⾯1.5⽶,⽽且放在百叶箱中,避免了太阳直射。

这样测得的温度才是⽓象学上所说的⽓温,即⼤⾃然状态下的空⽓流动温度。

百叶箱中安装有⼲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最⾼温度表、最低温度表等仪器。

其中⼲湿球温度表是⽤于测定空⽓的温度和湿度的仪器。

它由两⽀型号完全⼀样的温度表组成,⽓温由⼲球温度表测定,湿度是根据热⼒学原理由⼲球温度表与湿球温度表的温度差值计算得出。

2、地表温度地表温度是指地表⾯与空⽓交界处的温度。

可⽤地⾯温度表进⾏测量。

测量时是将地⾯温度表⽔平放置在地表⾯,球部的⼀半埋在⼟中⽽另⼀半则暴露在空⽓中,故测得的温度并不能完全代表地表温度,⽽是地表温度与紧接地表的空⽓温度的平均值。

地表温度主要取决⼲⼊射太阳辐射的强度,并与⼟壤含⽔量、表⾯光泽和植被的疏密等有关。

据观测,夏季晴天⾥,⽔泥地上的温度⽐百叶箱⾥的平均⾼出40C,草地上的温度则平均⾼出30C,多云天的温差相应降低,0C左右。

到了冬季,则往往相反,室外的风寒温度低于百叶箱内的实况温度。

除此之外,相信⼤家也听说过临界温度这⼀说法,但其实临界温度就是物质由⽓态变为液态的最⾼温度,这算是物理学中的知识点,并不属于我们平常所感受到的温度的范畴。

3、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对冷热的温度感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体⽪肤温度。

在相同的⽓温条件下,⼈们会因湿度、风速、太阳辐射(或⽇射)、下垫⾯、着装颜⾊甚⾄⼼情等的不同⽽产⽣不同的冷暖感受。

湿热⽓候条件下,汗液难以蒸发带⾛⾝休的热,使得⼈体感到更热、不舒适。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

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

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

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

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在25℃以上,人就会感到疲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

反之,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

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

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

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

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生活-天气预报30度,为什么人体感觉有40度?

生活-天气预报30度,为什么人体感觉有40度?

气象台上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

气象部门的测温温度表要放置在百叶箱里,距地面1.5米高,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

百叶箱从头到脚一身白,白色不易吸热,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大多数会被反射,减少了阳光对箱内仪器的干扰。

由此可见,气象部门的温度是一种更纯粹的温度,是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的自然状态之下的空气温度。

“你感受到的温度”学名叫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

体感温度受风、湿度、日照、衣服颜色的影响,如果体感温度高于气温,表明上述各项因子共同对人体起到加温的作用,反之为降温的作用。

在气温30℃的环境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在40%-50%左右,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时,人们就不会感到很热;然而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若增大到80%以上、风速很小时,人们就会产生闷热难熬的感觉,体弱者甚至会中暑。

最后,做一个总结。

天气预报所说的温度,指的是剔除各种人为和其他自然因素干扰情况下的自然状态的空气温度;而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是在天气预报温度的基础上,再叠加湿度、风速、日照、衣着甚至心情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体感温度。

两者有显著的差别,尤其是测温的环境不同。

所以,不存在气象部门把温度报低或报错了,你的感觉也没有欺骗你。

气温不高却觉得很热?气温和体感温度不是一回事

气温不高却觉得很热?气温和体感温度不是一回事

气温不高却觉得很热?气温和体感温度不是一回事在过去这十几天里,霸州的天气可谓又闷又热。

打败我们的不是天真,是天真热。

到今天小编才明白“哪凉快那待着去”绝不是一句骂人的话……这绝对是最真挚的关怀说道温度,市民可能有些纳闷,天气预报的温度并不算很高,怎么一出门就像进了蒸笼一般呢?原来,人们的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是有差别的,预报的气温只代表空气冷暖程度,即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里的空气温度,而体感温度则要受风、相对湿度、日照、着装等因素的影响。

何为“体感温度”?简单说就是人主观感受到的温度,每个人的耐热程度不同,体感温度自然有别。

但是总体来说,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对湿度,因此体感温度就是“掺了水分”的温度。

中国天气官网发布了一张对照表,是美国NOAA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对人体感温度的影响,提出的炎热指数的概念。

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曾提出炎热指数的概念,这个指数综合考虑了温度和湿度对人体感温度的影响。

尽管这是美国“标准”,或许和中国人的感受稍有差别(人种不同,体表的汗腺、体毛可能有一些差异,导致散热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根据美国炎热指数的标准,在相同的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体感温度的增幅就越明显。

比如,同样是30℃时,当相对湿度只有50%时,体感温度达到31.1℃,与实际气温比上升了1.1℃;而当相对湿度达到90%,体感温度飙升至40.6℃,比实际气温高出10.6℃。

可见,夏季湿度越大,体感温度和实际温度差异越大。

而在同样的相对湿度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对体感的增温作用也越明显。

就拿霸州来说,今天最高气温33°C,但是相对湿度有68%,这样体感温度就达到44°C左右,所以觉得又闷又热。

而在相同的湿度下,30°C的气温体感温度只有35°C。

可见,夏季气温越高,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越大。

小暑马上就是大暑了我真心的奉劝大家一句话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范围

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范围

自然界中温度的变化范围正常人的体温大约是36。

5℃(腋下温度),人在生病时体温会有较大变化,但一般说来不会超出35℃~42℃的范围,因此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就是35℃~42℃(34℃~43℃)。

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一般说鸟类的体温较高而哺乳动物的体温较低,但总的说来都在40℃上下,与人类的体温差别不很大,这是因为它们跟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处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的缘故。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表面,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里温度的差异和变化是很大的,炎热夏季的沙漠,温度可高达60℃以上,而在南极的内陆,人们已经测到-88。

3℃的低温。

对于人类来说,温度的差值不能说不大,但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范围并不算大,充其量不会超过200℃。

月球表面的条件要恶劣得多,由于没有空气的调节,太阳照射处的温度很快升高,最高可达135℃,而背对太阳时,温度又很快下降,可降至-160℃。

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同样不适宜人类的生存,内行星(金星和水星)离太阳太近,温度太高(飞船降落在金星表面,测得最高温度超过440℃,而水星探测器已探测出水星面向太阳的一面温度也高达400℃以上);那些离太阳遥远的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等),表面则过于寒冷,例如木星表面温度约是-140℃。

只有火星与地球表面情况最为相似,但与地球相比条件还是恶劣得多,1976年在火星表面着陆的太空船上的气象站测出的着陆点的温度,昼夜变化范围为-85℃~30℃。

火星表面没有水,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直到目前还没有在火星上发现生命的迹象。

再回过头来说说我们的地球。

从地壳的恒温层往下,大约每100m温度升高3℃左右,穿透地壳就是炽热的岩浆(称为地慢),温度约在1100℃~1300℃。

地球的中心部分称为地核,其温度为2000℃~5000℃。

从地表往上10km~12km的对流层内,大约以65℃/km 的速率降温。

在对流层顶往上至50km左右称为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再往上至80km左右是中间层,这里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近日,酷暑天气归来,很多人觉得气温要比天气预报播报的温度高很多,甚至有报道称南方某地地表可以“煎鸡蛋”,远高于预报中三四十度,更验证了预报不准的说法。

其实,气象台预测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

而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热岛效应、个人体质等都会直接影响人的“体感温度”。

标准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

标准温度气象台预测的最高气温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

它是在百叶箱里测到的。

百叶箱是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通风自然的草坪上。

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米上测出的数据。

这是全球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

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

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代表自然界的空气温度。

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是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

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是人体通常环境的习惯性不同和空气湿度不同影响。

2013年7月10日,江苏气象较为难得地“预报”了一次体感温度。

预计今天江苏全省的最高温度都将在35℃以上,苏南部分地区将达37℃,室外体感温度要在40℃上下。

体感温度会高于标准温度一般地说,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皮肤表面温度大约32℃,如果气温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作用,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散热的办法来维持正常体温。

但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直射、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所以感受到的温度会比我们发布的实况气温要高一些。

体感温度都受什么影响影响“体感温度”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地表面性质的不同,周围的温度也不同。

当空气温度在37℃-38℃时,地表温度一般可达60℃-70℃。

如果此时站在水泥地、柏油马路上,就有超过40℃以上的感觉。

这是因为地表温度高、传热快所导致的感觉。

体感温度定义

体感温度定义

体感温度定义嘿,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呀?大夏天的,天气预报说气温才30 度,可你一出门,就感觉自己像是进了个大火炉,那热浪滚滚而来,浑身的汗“滋滋”地往外冒,就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这时候你可能就会纳闷,这所谓的温度到底是咋回事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体感温度啦。

你看啊,体感温度可不是简单的天气预报里报的那个气温数字。

比如说有一次我去海边玩,那海边的天气预报显示温度也就28 度,我心想,这温度挺舒服呀。

我穿着个短袖短裤就出门了。

到了海边,好家伙,那风呼呼地吹着,可这风里带着一股湿湿的劲儿,吹在身上黏糊糊的。

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沙滩被晒得滚烫,我光脚走在上面,感觉脚底都要被烫熟了,就像踩在刚出锅的热饼铛上。

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来,想休息会儿,结果那椅子被太阳晒得热得要命,我一屁股坐下去,差点没跳起来,就跟屁股被针扎了似的。

这时候我就明白了,体感温度和实际气温差别可大了去了。

体感温度呢,它是综合了好多因素得出来的。

像空气的湿度就有很大影响。

要是湿度大,就像我在海边遇到的情况,汗水就不容易蒸发掉。

你想啊,我们身体散热很大一部分是靠汗水蒸发带走热量的,这汗水在皮肤上一直待着,热量散不出去,人就会感觉更热。

就好比你把一块湿抹布放在一个闷热的小屋里,它干得就特别慢,热量都被捂着。

还有太阳辐射也不能小瞧。

大太阳直射在身上,那热量就像无数个小针在扎你,皮肤都被晒得火辣辣的。

我那次在海边,没一会儿工夫,胳膊就被晒得通红,就像被火烤过一样,这就是太阳辐射在作怪,让体感温度升高了不少。

风也是个关键因素哦。

要是有一阵凉爽的风轻轻吹过,就像有个小风扇在身边给你降温,那感觉肯定很舒服,体感温度也会相应降低。

但要是像我在海边遇到的那种热风,带着热气和湿气,那简直就是火上浇油,不仅不能降温,反而让人更难受,体感温度蹭蹭往上涨。

所以说呀,体感温度就是这么个神奇的东西,它把空气湿度、太阳辐射、风这些因素都揉在一起,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周围环境到底是冷是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气温与体感温度
2003年7月份后,我国南方广大区域的人们几乎天天在酷热中度过。

不少人对气象部门发布的最高气温持怀疑态度:“一定是为了安定民心故意把最高气温报低了,我的感觉就不止这个温度!”果真如此吗?
其实,气象部门对气温的测报是很讲科学的,一般误差很小。

某日某一时段气温的实测记录,是绝对真实的,决不允许弄虚作假。

气象部门测报的是标准气温,即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与人体感觉的温度不同。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全球各地的标准气温都统一在百叶箱里测出。

百叶箱是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雨、通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内,距地面1.5米。

这个温度表上所标示的数据,就是该地标准气温。

它代表着在自然状态下不受任何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

人的体感温度除受标准空气温度本身高低影响外,还受通风程度、空气湿度、所处环境等各种条件的影响。

一般地说,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皮肤表面温度大约32℃。

如果气温高于32℃,空气就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作用,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散热的自我调节来维持正常体温。

如果气温继续升高,体内产生大量热量,就大量出汗;当来不及散热时,体温就升高,呼吸、脉搏加速,发生头昏眼花、恶心等症状:轻者身体不适,发生中暑;重者昏倒,甚至热死亡。

气温在35℃以上称高温,但同是在35℃的环境中,如果空气中相对湿度在50%左右,平均风速每秒3米以上,人就不会感到很热;如果相对湿度增大到80%以上,而且风速小,人体就感觉特别闷热,此时极易中暑。

人们常说“风凉”,其实风本身并不“凉”,它是把人体表面热量迅速吹走,使人体感到凉快。

一般地说,风力每大一级,体感温度可下降3℃。

空气相对湿度大,使人体出汗散热困难,所以感到闷热。

此外,人如果站在水泥地、柏油路和草坪上,体感温度也各不相同,其道理人人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