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别康桥(徐志摩) (1)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
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课文原文《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课文原文,一起来看一下吧!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教学反思首先,关于教学终点的选择和教学起点的辨认。
作为现代抒情诗,其教学内容自然是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这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引导学生学习“诗人是如何抒情的”。
这也成为本课的主问题。
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知诗人的情感。
同时,体察教学的起点非常重要。
《再别康桥》不仅出现在初一年级的教材中,也出现在高一年级的教材中,二者的起点存在明显的区别。
对初一学生而言,现代诗还是陌生事物,他们只能读出整体上的感悟,在深入文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为学生搭建走进文本的台阶。
所以,本课教学内容不仅是感悟诗歌的情感,而且还要介绍一些阅读现代抒情诗的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这一方法应该是贯穿始终的。
所以,在学生品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一直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的方式呈现出来。
为此,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自学活动,即小组自主学习第5—6节,在讨论其情感的基础上,以朗读的方式将这种情感呈现出来。
可以说,朗读是诗歌教学的一把钥匙。
但同时,仅仅依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初一的学生而言,他们还难以在字里行间体悟情感,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往诗歌的语言里走,所以,我分别采用了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法,对整节内容进行改写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到诗歌语言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不断地发挥想象,将简短的诗句转换为画面,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诗歌的意境之中。
徐志摩的代表作
徐志摩的代表作徐志摩(1897年-1931年),原名徐志绮,字沐芳,浙江绍兴人。
他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徐志摩以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浪漫主义情怀,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留下了卓越的成就。
《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该诗描绘了徐志摩在离开剑桥大学回国时的心情和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下面是《再别康桥》的完整诗歌内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流畅的韵律,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恋恋不舍之情。
徐志摩通过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画面。
《远航》《远航》是徐志摩的另一部重要代表作品。
这首诗歌描绘了徐志摩对追寻理想和挑战命运的执着追求。
下面是《远航》的完整诗歌内容: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的仁慈和慈悲是无所不能。
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是空无一物的。
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的心扉是如此的宽广。
每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总相信我的灵魂是如此的深沉。
但是无论我怎样努力,怎样追求,怎样歌唱,怎样远航,在你消失的地方,我的温柔也极度脆弱。
《远航》以其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维持理想和迎接挑战的渴望。
徐志摩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告诉读者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爱眼睛》《爱眼睛》是徐志摩的散文作品之一,也是他在教育领域的杰作之一。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助读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笔名南湖、云中鹤。
浙江海宁人.1921年前后开始写诗,被誉为新月诗派的台柱。
1918—1922年先后曾留学于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徐志摩是发起人之一。
1926年他与闻一多等主持《晨报》的《诗镌》。
在《诗镌》上,徐志摩与他的新月派诗人一起,做着他们的新诗实验。
1927年春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创办《新月》月刊,并主持编务工作。
《新月》的创刊,把新月诗派的创作推向高峰。
1931年11月19日,从上海飞往北平的途中,因飞机在济南开山一带失事,年仅35岁的徐志摩不幸身亡.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的那段日子,尤其深深地影响了徐志摩的一生,他称剑桥(也即“康桥")为自己的“精神故乡”。
剑桥所体现的英式文明,令徐志摩陶醉,逐渐形成他心中梦寐以求的“康桥理想”。
1922年徐志摩回国。
军阀统治下中国现实的黑暗,令他心中的理想渐渐破灭.1928年秋天,他再度游历英国,《再别康桥》写于从英国回来的1928年11月6日的轮船上。
《再别康桥》基本解读“康桥”是徐志摩精神的故乡,与康桥匆匆作别,那种心情自然是依依难舍的。
以悄然的惜别,抒写无尽的眷恋之意,是这首诗的特点。
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河畔的金柳,似蒙着轻纱的新娘,那璀璨的艳影,令诗人的心湖荡漾;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里招摇,让人心醉—-诗人宁愿做一根水草,永远植根于康河的柔波里;榆荫下的清潭,天上的彩虹,人间的梦,一切的一切,揉碎在浮藻之间.尽管一切都被揉碎了,诗人依然撑着长篙在寻梦。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再别康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波里, 我甘心做一
心做一条水草。他是多么留恋康河啊,多么依恋康桥啊,哪怕做了水
底最卑微的水草也心甘情愿。
条水草!
小组汇报
意 象
潭水——虹——揉碎——沉淀着梦
第四节
第四段围绕康河里的一潭水来写的,但你细品啊,
那榆阴下的一潭在作者眼里是什么?——天上虹,
那榆荫下的
意
多彩美好的彩虹,多么梦幻,可见而不可得节
齐读第七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归别离,回归悄悄,离别只能是
安静的,对所有留恋的东西只能割
舍,哪怕是云彩也不能带走一片。
第三章节
请简要概括《再别康桥》 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一个情如云飘逸、如柳柔美、 如水清柔的,对康桥充满无限 爱恋,对往昔生活充满美好憧 憬,对眼前的离别深感无可奈 何的青年诗人形象。
象
第三节
意
康桥桥的能一感已情就个第情感经是“三一油是:是节条油围增深提大的绕众 ”强爱问水水、底了了,草“的,招还,我青但摇荇是那们作”,者写减第说那的出弱三第青眼了荇了节二里水生这底?对节长条的在康对水青软草 荇泥“的上油自,油由增 的 一在的自我强柔 条”在看在,波 水了来水那,里 草—底个那招惬, 。—可摇意在甘, 康心软荇河做泥,上的青
“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 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 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 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 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呵,那是新来的 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呵,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 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诗歌《再别康桥》赏析诗歌《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作品中文笔细腻,意境优美,技巧高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歌《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再别康桥》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语言凝练、审美范围宽广和意境动人等特点,读罢给人以深刻美好的情感体悟。
并且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发人深省。
本文试着体验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脉络,在感受词语运用和情感流露之美好的同时,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1、徐志摩及《再别康桥》概述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和散文家,笔名云中鹤等,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并以特别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学习,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徐志摩深受唯美派诗人和欧美浪漫主义熏陶,对其当时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再别康桥》就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创作于1928年,诗歌中的“康桥”即为剑桥大学校址,诗人在1920年至1922年间在剑桥大学游学,并且诗人视这一时期为其人生的转折点,正如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所表述的那样,在诗人24岁之前,诗人对诸如相对论和民约论等著作的兴趣远远大于诗歌。
而在游学期间,康桥的水打动了诗人,唤醒了诗人的诗歌灵性,将他带入到了诗歌创作之中。
在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的时候,思绪荡漾,感慨万千,在归途中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创作了这首《再别康桥》。
很多人认为徐志摩具有鲜明的“康桥情结”,并将其渗透至自己的创作之中。
2、《再别康桥》赏析2.1细化各节内容,感受词句的优美《再别康桥》整首诗共七节,主要线索为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通过康桥的景物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以此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续运用了三个“轻轻的”,为读者营造了缥缈轻盈的意境,并且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独自一人故地重游,由独自一人离去的事实,进而增强了离别的悲伤之感,给读者创造了感同身受的真实感。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经典之作,为世人传唱。
究竟再别康桥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呢。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供大家欣赏。
徐志摩散文诗再别康桥赏析(一)你来或者不来,去或不去,康桥都在那里,不喜不悲。
倒是来这里的人在康桥的柔波旁、榆柳下演绎他们的悲欢离合。
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烟云,黄昏吹着晚风的柔,轻如风,悄无声息,轻如雪,悠闲飘落。
来时一袭长衫,去时衣袂飘飘。
挥手之间,西天的云彩成为你永恒的背景,。
当时伊人在,曾伴彩云归。
因为喜欢一个人,所以喜欢了一座城市,所以喜欢了哪里的一草一木。
轻柔的晚风,吹拂河畔渡满霞光的柳枝,摇曳出一份妩媚,晃动出一丝娇媚,荡漾成粉红色的回忆。
回忆会褪色吗?波光里的艳影告诉我,依旧如昨。
所有的前尘往事一同随波荡漾起来。
还是那条河,还是那湾水,清凉氤氲在心头。
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吧,悠闲自在地摇摆,用自己喜欢的姿势,没有嘈杂与喧嚣,没有羁绊和束缚。
没有争夺与血腥。
如果这里是桃源,我就是那一株桃树,简简单单,别无所求。
一条水草也会有梦,绝不因它是一条水草而卑微。
自由的空气,静美的恬淡,爱的馨香。
倘若这是卑微的,也是伟大的卑微。
因为梦里的清泉折射的是七彩的阳光,纵使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纵使梦想别现实割得支离破碎。
每一个碎片都会保留它最本真,最完整的原貌,即使尘封在心底,也会随心动而鲜活。
探寻,追寻,寻到过那隔绝人世的优美与宁静,在星光与波光中涵养着自由的灵性,忘情于康桥的优美,沉迷于自然地纯洁,人生在奇异的月光下斑斓而多彩,奏响美的旋律,放飞爱与自由的翅膀,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那是理想的宣言。
哀莫大于心死,其实其莫大于心不死,其实哀莫大于心不死而不得不死。
那首欢愉轻松的歌如今唱来必定变得沉重而无奈,理想的琴被现实折断了弦,语气痛苦的回忆不如选择忘记,语气厉声质问,不如选择沉默,与其选择苦苦哀求不如选择淡然放手。
抓不住的何止是时间,春去春来之后,沧桑的何止是双眸。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助读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者简介: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中学与郁达夫同班。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
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
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
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起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
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
6-2《再别康桥》课件 (共20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
诗歌赏析
撑篙漫溯寻梦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一船星辉”象征的是诗人在康桥 的生活。
特意采用“斑斓”一词,表达了自 己热烈的喜爱之情,快乐的心情达 到了极点。
进而因眼前的美景和内心的欢喜幻化 成梦一般的境界,达到了喜悦的极点, 禁不住想要放歌。
2
在这里,他结识了影 响他生命、终生为之 倾慕的一个重要女 性——林徽因。
3
在这里,他遇到了当时伟大诗人 泰戈尔,他的诗作很大程度上都 受到了这位大师的影响。同时与 英国伟大哲学家罗素、文学家狄 更斯结为挚友。
诗词欣赏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写作背景
康桥,即剑桥,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徐 志摩曾游学于此。
据说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 子,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的康桥情节
1
在这里,他形成以 "爱、自在由在、才美"为核心 的人生观。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再别康桥》格调委婉轻盈,诗行整齐和谐,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流露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别康桥原文与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一:《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在诗人的心中康桥已经被理想化、诗化了,诗人对那里的一草一木,无不包含着深情厚意。
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清泉,星光斑斓的夜色,沉默的夏虫,无一不被理想化、诗化、人格化。
康河边那婀娜多姿的翠柳被夕阳染成灿烂的金色,宛如戴着红盖头的美丽动人的新娘,夕阳又把她的艳影投入微波荡漾的康河。
诗人完全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黄昏美景中,他神思恍惚,心儿似乎又成了康河的水波,那新娘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诗人对康桥是那么痴迷,以至于当他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时,顿生羡慕之情。
他竟甘心做一条水草,渴望如那水草一般永远生活在康河柔波的爱抚中,榆荫下那一潭清泉也被夕阳点染的绚丽迷人,仿佛是那七色的彩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诗人在康河留连忘返,夜色降临还不忍离去,他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在星辉斑斓的康桥夜色中泛舟寻梦,这里最宜放歌的时候,但诗人已无心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切都在不言中,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最后一节那种“悄悄的”心情。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篇1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写作背景《再别康桥》是我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
康桥,即英国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
诗中那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作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别康桥》最初发表于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诗集《猛虎集》。
是诗人重游康桥之后,在归国途中写下的一首绝版之作。
诗人一开头用三个轻轻的,写作别母校的离别情绪,给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把自己对康桥的缠绵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再别康桥》徐志摩 原文及赏析
《再别康桥》徐志摩原文及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全诗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诗的开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三个“轻轻的”,节奏轻柔舒缓,奠定了全诗宁静、和谐的基调。
诗人以轻柔的动作和悄无声息的姿态离开,如同一片云彩般轻盈,不带来一丝惊扰。
这种轻盈的氛围与离别时通常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他既对康桥充满眷恋和不舍,又试图以一种优雅、平和的方式告别。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将河畔的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赋予了金柳以生命和美丽。
那在波光中摇曳的金柳的倩影,深深地印在诗人的心中,引起心中无限的柔情蜜意。
这里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金柳的美丽姿态,更将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之情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青荇在水底自由自在地招摇,这种无拘无束的姿态让诗人心生向往。
他甘愿做一条水草,融入康河的柔波之中,与康桥融为一体。
再别康桥原文及释义
再别康桥一、作者及作品简介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于1921—1922年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进修,对剑桥的感情很深。
剑桥所体现的英国式文明,形成徐志摩所向往、追求的“康桥理想”(现通译剑桥)。
但是,归国后,军阀统治下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使他的“康桥理想”幻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
在诗里他以缠绵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展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二、作品内容再别康桥①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②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③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④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⑤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⑥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⑦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三、文学赏析这首《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著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再别康桥》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十一月六日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徐志摩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徐志摩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徐志摩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徐志摩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赏析)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①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
【诗歌欣赏】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
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
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
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这首诗最初刊登在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第1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2节至第6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
《再别康桥》原文阅读与赏析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年)现代诗人、散文家。
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
名章垿,小字槱森,后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
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的意思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感性主义的特点,展现出了对爱情、人生和艺术的深情向往和追求。
其中《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此诗的意思以及分析:一、再别康桥的意思《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启程回国之前,致送他在英国度过的三年时光的诗歌。
全诗以“康桥”为象征,表达了抒情诗人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分析1.第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句描述了诗人的一种洒脱和豁达。
当悠然离开时竟如此,满心无悔!然而心底的激动又由眼神传递出来,与那天上的浮云作个就此别过的告别。
2.第二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一句透露出文学家对家的思念,而那河畔的金柳是家乡的代表,是家的象征。
诗人在信手拈来之际描写家里的情景,显见出家中的一切都在他心里深深印有。
3.第三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诗人挽留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对自由的终生追求。
几句话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因为这是他留给康桥的最宝贵礼物。
4.第四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这一句花草虫鱼、鸟语花香,一切都显得那么熟悉,文学家在行色匆匆之间竟然还能记起这里那些仙境一样的景色。
5.第五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这一句具有写作者对自己未来的追求和对自己的境遇的自信,同时也抒发了与家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句是该诗歌最为重要的一句,描述了文学家对自己多样化的探开,并坚信理想可以达到终结的自信,他发誓自己“一直拿这篙,到柔波肯辖导”,一路上充满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慨。
以上便是我对《再别康桥》的一份分析,希望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热爱徐志摩的诗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
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徐志摩《再别康桥》初中现代诗阅读题及答案再别康桥徐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1.细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到康桥去“寻梦”,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与他的“梦”有什么联系?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在诗中选取了几个意象来渲染和表现对康桥的眷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5《再别康桥》是徐志的名篇之一,多年来被人们所欣赏,试从中举例简诗歌融情于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在语言表达上强调“轻轻”两字,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
2.诗人去寻梦,寻找的是他梦中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是他康……5. 如“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再别康桥》(徐志摩)设计者:汉沽五中王二威一、学科:语文二、课例名称:《再别康桥》三、执教教师:王二威四、课型:体验式教学课五、年级:高中一年级六、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感悟徐志摩诗歌华丽轻巧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领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重章叠句;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体会意境美。
2.难点诗歌意境的营造。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所讲的内容选自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
将在高一年级上学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单元是学习现代诗歌单元。
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现代新诗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本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在别离诗中,注入了现代人对自己生长的母校深情厚爱,并超越了一般离别眷恋人情感叹,更具有了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谈谈的象征意蕴。
语言清新,富于音乐美。
这首诗的语言有着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
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
(四)学情分析1、我教授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里,介绍并运用了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这课接着运用这种方法,来共同研究、探讨现代诗歌史中的明珠——《再别康桥》,体会其意境之美。
学生对诗的兴趣很浓,但鉴赏的方法却不会,所以讲授该诗加以训练。
2、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现代新诗作品,因为新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很能吸引人,不喜欢的较少。
大部分学生喜欢用诗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感情。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①诵读体验法。
大纲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重音、语调、语速、体会作者的感情等。
通过诵读,得出整体印象,感觉文章的“气质”,通过诵读去发现精妙词句,体会其作用。
②情境体验法。
人类所获取的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通过视觉直接获得的,情境法既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加深体验,又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③讨论体验法。
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设计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需要在网络中搜集康桥图片、音乐、视频短片等教学资源。
PPT课件设计,在教学之前设计PPT课件,包括演示的内容,视频短片等资源。
(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先预习一下课文,设计预习内容。
预习内容: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
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1920年秋,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习,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
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
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在会吧》,但艺术上松散冗长,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 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生命、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
而诗人的情怀也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
[创设情境,进入体验]同学们,我们度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时光,那里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这些足迹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记得离开你母校时候的情景吗?还记得你的班主任和儿时的伙伴吧?还记得放学、下学走过的小路吧?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让我们拾起那最宝贵的财富。
播放蔡琴的《被遗忘的记忆》。
(达到目标:设置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快速进入到本课所需要的情感体验中。
调动生活的体验。
)歌声唤起了你的美好回忆,在作者徐志摩的身上有一个地方作者,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这个地方是哪里啊?生答:康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跟着作者张承志的足迹,走进康桥,感受一下作者对康桥的爱。
[诵读文本,初尝体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朗读你喜欢诗的那一节,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提示:《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通过朗读,是学生感受言语中的情感,体验音乐美。
)[解析语言,加深体验]预设赏析以下语言,来强化体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建筑美。
第1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
短短的四句诗映照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做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做别姿态。
诗人曾说:“那四五月间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那才真是寸寸黄金。
在康河边上过一个黄昏是一服灵魂的补剂啊!”诗的开头有意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这也正是康河给诗人最美丽的印象。
第2节至第6节,通过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集中描写了康河的美丽与宁静,抒发了自己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
第二~四节“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作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彩虹似的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更是诗人无拘无束的生命追求与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另有“逍遥”一义。
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用来写水草,又更显生动、形象。
“油油的”“招摇”:“油油”是光润的样子,水流的样子,和悦的样子。
用它修饰“招摇”,不但增强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还使我们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摇”的河水:微风轻拂,水波轻涌,水质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随微波来回轻摆,自在安闲。
这是怎样一幅美景啊!而这美景全赖诗人的“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据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说的这句诗深刻的含义和诗人强烈的情感体验。
《文心雕龙·情采》说:“情者,文之经。
”徐志摩选择这样的词语,创造这样的意境,全是为情驱使。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
初到伦敦,康桥平静、闲适的环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诗人久寻而不得的逍遥自在的情绪,他发现“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
这在徐志摩《康桥,再会罢》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剑桥后,诗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这种感情表达的更为清晰、鲜明——“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辩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现的那份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在这首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金柳”:柳树是中国传统诗词中离别的象征。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第五~六节“寻梦, 撑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烂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第5、6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抒写梦的追寻与离别的静默。
借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只长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三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
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
而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颖漂亮的比喻或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突现了全诗赞颂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使诗人至深至爱的别离情怀,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浓缩成了古诗中独特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给人一种潇洒与深沉相结合的美。
第七节“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再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
与第一节诗相比,其他的诗句都没有任何的改动,只是更换了最后的一句,但这种复踏已不是简单的民歌体的复踏,它传达出了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成的一个洒脱的意象,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