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岭南建筑艺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岭南建筑艺术分析
建筑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场所,历代的建筑记载着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变迁的特征和内容。雨果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建筑通过其形态、风格、价值以及与周围的空间形象表征文化的内涵,这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环境文化,又是一种依托物质环境所渗透和展示的特殊精神氛围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性。
岭南建筑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岭南建筑的结构特征
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沿海区域,冬暖夏热,夏季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气候炎热、空气潮湿、雨水充足、台风频繁、每年的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多数发生在岭南地区。因此岭南建筑的内部地面普遍比外部地面高,墙脚多数采用青砖、石块或具有防水功能的材料建造,以防洪水,房屋的布局也比较密集,屋顶层采用砖或其它材料压紧加固,防止台风的侵袭,造成建筑物的损坏和人员伤亡,对于富裕的家庭使用青砖楼房,或者加厚墙体,达到防水、防风的效果。岭南许多地区靠近沿海,古时海盗出入频繁,因此这些地区建筑不仅要具有遮风挡雨,满足人的居住功能,而且还要有抵抗外人侵犯、偷盗的防御功能。例如广东省开平市的碉楼是具有明显防御功能的建筑,这些建筑有许多传统和其它原因所建,但建筑的结构和设计无不体现其防匪、防盗的特性,开平碉楼现存共有1833座,每座碉楼风格各有差异,但有许多共同点,即门窗窄小,铁门铁窗,墙体较厚,材料坚固,易守难攻,墙体四周设有枪眼,人们通过枪眼可以对碉楼四周进行了望和控制。
2岭南建筑的技术风格
岭南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既有利于夏季的通风采光,又有利于冬季的保暖。平面采用条形,多间房屋并列组合,前面设有敞廊,遮阳板或屋檐,以遮阳挡雨,同时也方便用户行走。为防止潮湿和雨水浸没,多采用石柱础、高柱础及石梁。岭南地区雨水多,地处有山、有水、河流小溪交错复杂的位置,加上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比较紧张,许多建筑都集中建在小山坡、丘林地带,居高而下,分排建设,一个山坡形成一条自然村。村中房屋多为单层,屋顶为金字塔形,以泻雨水。在建材选择方面,一般采用泥砖、青瓦或青砖。有些富裕家庭,为防止偷盗,采用加厚墙,其厚度甚至达到1m以上,用砂、泥、灰捣固,非常坚硬。在山区,为不占良田,房屋多建在山腰。岭南建筑的平面布局除了条形,还有方形和圆形。客家的围龙屋,是典型圆形布局建筑,以广东梅州地区最为常见。这种建筑由多围建筑群组成,每围由许多相连单间屋向内作一半圆形状,像半月牙形,围屋前沿有一禾坪和池塘,建筑物与池塘组成一个圆形的平面布局,这充分体现了客家建筑的围合性和向心性文化。以下列举一些有特色的岭南建筑:
1、广州艺术博物院:寓建筑于庭院空间中
广州艺术博物院在满足现代博物馆功能的前提上,整个建筑将岭南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又发扬了时代精神,形成一个轮廓丰富、塔楼矗立、庭院山水、雕饰精致的建筑群体。其成功之处在于不留痕迹地将岭南地方建筑特点与西方现代建筑融会在一起,并赋予强烈的时代生命力,实现了岭南园林与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中国园林的意境。从博物院视野深远的前庭广场到明朗宽敞的门厅,到内庭,再到馆舍连廊和风格各异的各个展馆,组成了以开放、自然为主调的一个空间系列。前庭广场所见的是一个舒展、深远的自然空间。门厅高敞明朗,二层护栏平面呈半圆形,上面是大面积的玻璃采光天棚。从这里可以通向内庭,
也可以通向设于各层的专题展厅,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将山池树石有机地组织、融合于建筑空间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另外,建筑与景观组合在一起,透过传统的岭南文化意识,诗情画意地诱导人们对大自然意境的联想和对空间的感情移入,赋予建筑空间以生命力,表现了博物院建筑不拘一格、活泼舒展的个性。
2、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富有亚热带风格的建筑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结合了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绿色建筑设计。该纪念馆以通透、明快、轻盈、淡雅作为自己的建筑风格,满足了夏季自然通风、隔热降温、遮阳、防雨和防潮等要求。为了适应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总体规划上,建筑布置在一个开敞的位置上,坐北朝南,周边有大量的绿化用地。出挑的歇山屋顶,伸出的屋檐,都属于水平的遮阳方式,既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到墙壁和窗口上,又起到了保护建筑墙体免于雨水侵蚀的作用,同时让整个建筑显得轻灵而不呆板。同时,屋檐也是一个良好的灰空间,让屋顶和立面的墙体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还有通透的走廊,它与北面的主入口处的出挑雨篷拥有相同的作用。不同的是,它由疏落的柱子、通透的栏杆所围合而成,只是比雨篷更长,与雨篷一样具有遮阳挡雨的作用,走廊上面同样是露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休闲时的良好场所。另外,纪念馆充分考虑了风压通风,建筑体量小巧,开间进深并不大,容易达到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效果。建筑的四个立面都采用了面积适中的窗子,有利于形成穿堂风。这些整齐的窗子丰富了外立面造型,使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协调朴实。另外,首层的走廊比室外地面高出了几个台阶,便于防雨,而走廊外面的排水明沟可以迅速排走雨水,也保持室内的空气不会过于潮湿。
岭南建筑文化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是岭南地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岭南地区的建筑必须要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吸收全国乃世界建筑文化的优点,实现美好的居住环境,逐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环境。
参考文献资料:
[1] 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0~64).
[2] 谢志英,宋晓云.岭南建筑文化探析.河南建村.2008.2(13).
[3] 王琴.,惠州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探讨.高等建筑教育.2008.4(60~62).
[4] 张国雄.试析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10).
[5] 朱丽娅.碉楼建筑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1(280~281).
[6] 王颂等.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观.小城镇建设,2008年12期.
[7] 杨豪.从城堡、土楼、围龙屋看客家建筑文化.江西食品,2004年1期.
[8]百度文库:浅析岭南建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