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的《风骨》的当代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的《风骨》的当代意义

如何理解“风骨”?私以为“风骨”如人体,风为气血之气,骨为骨架,二者缺一不可。如刘勰所说文辞需要骨就好像人需要竖起的骨架一样,表达的感情需要包含风,就好像人的形体需要包含气血之气。

既然要讨论《风骨》的当代意义,首先需要理解“风骨”到底是什么意思?

首先,刘勰开篇说,“诗本六义,风冠其首”,在这里“风”是化感之源,是教化之义。其次,刘勰又提到了“志气之符契”说明风骨之风是志气的外在表现,志气与风之间是“因内而符外”的“符契”关系,不仅如此,刘勰还花了大量的笔墨谈论风与气的关系,从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提到的“文以气为主”到曹丕评论孔融、徐幹、刘桢的语句,提出了古人的“重气之旨”,论证了风、情、气三者一致的辨证关系;最后一点要清楚是刘勰说的文风与当代意义上的文风意义并不相同。

“骨”本身指的是人的骨骼、骨架,刘勰认为文骨的形成是“结言端直”,即文章发措辞端庄正直、正确有力,这是对文辞方面的要求,但是文骨侧重的是对文章的语言表现力,是无形的,它与文辞并不等同。

风与骨的关系,我认为刘勰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即“缀虑成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翼。”风骨是文章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

那么,《风骨》的当代意义是什么呢?《风骨》对文章写作提出的要求是“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这些要求有利于纠正现在部分文章华而不实,或者文辞粗糙的现象。就拿曾经火遍中国的“梨花体”以及郭敬明的文章来说,前者语言粗糙毫无文采可言,而郭敬明的文章则是辞藻堆砌,二者都一样情志不显,缺少情志和气势。所以我看郭敬明等人的文章也是如“雉窜文囿”。不过我不认为现在有多少人能“风骨乏采”,因为文辞表达不好的话,基本上也难以读出风骨,容易辞不达意。另外提到的是,

文学本身就带有教化作用,“风清文峻”在任何时候对人类形成刚健正直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勰提出了“风清文峻”的创作要求之后,还在最后提到了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这对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刘勰提到“若夫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要求人们在了解前人的创作方法,明白文章的体制的基础上创造新颖的文意。今天,我们的文坛上出现各种流派夹杂着的作品,特别是个体意识创作,有部分作家根本分不清意识流小说和个体意识创作的区别,文章读来让人头昏脑涨。还有些人根本不清楚文章体制,写来的文章文体难辨,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复苏,许多人写了一堆半洋半古的句子。《风骨》提出的“曲昭文体”就非常有当代意义。

最后,《风骨》对文学批评方面也提到了“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这里边提到了一个很现代的概念,即“求同存异”,文学创作应该抱着包容的态度,文学本身就是自由的,文学创作者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文风,不必跟随大流。就现在的一些现象来说,解构经典的作品越来越多,跟风解构经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结构经典虽然使作品更容易理解,但是作品的“风骨”往往会随着解构消失。

综上,我认为《风骨》的当代意义体现在文学创作要求的历久弥新,永不过时,体现在现今中国文学批评界的理论仍无法跳出它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