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遗传
生物性格和行为的遗传机制
生物性格和行为的遗传机制生物的行为和性格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大多数的个体在相同的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个性特点。
对于这种差异,遗传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对于遗传机制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生物性格和行为的遗传机制。
I. DNA序列上的遗传基础生物的DNA序列能够决定其基因型,这一基因型决定了生物在生理发育和行为发展上的基本趋势。
DNA序列中的突变会通过基因频率的变化来影响个体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以人类为例,社交恐怖症等精神障碍可能会与SERT基因上的一些突变相关。
家族研究也表明有很多性状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例如智商、创造性、人格特质和疾病风险。
II. 神经元网络的形成和发育神经元网络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也是控制行为和情感的最初要素。
神经元网络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基本的遗传过程。
例如,在许多物种中,习惯性地展示某些行为特征的神经元网络被遗传下来,这些行为可能包括兴奋、抑制、警戒、狩猎和繁殖等特征。
III. 雌性激素与睾酮的作用对于很多动物来说,生殖激素也会影响到其个性特征和行为特征。
在哺乳动物中,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雌性激素可以通过改变单个个体的神经元网络和行为来影响其性格。
同样的,睾酮也可以影响个体的攻击性、自信和领导力等性格特征。
这些作用在细胞和脑部结构水平上,能够改变身体的生物化学平衡,从而影响个体的性格和行为。
IV. 激素和神经递质的相互作用在很多情况下,激素和神经递质会相互作用。
例如,催产素(一种激素)会在产妇分娩时提高,同时也被认为与亲子关系以及涉及社交的行为有关。
神经递质多巴胺则可以提高人类社交行为的可能性,同时降低抑郁症发生风险。
这种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定基因型和环境特征对个体的影响。
总结因为人们对于基因组和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生物的性格和行为特征是如何通过遗传机制来实现的。
虽然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但正如这个领域内的其他发现一样,这些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性格和行为,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并在理解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行为设定时做出更适当的假设。
宝宝会遗传父母哪些性格
宝宝会遗传父母哪些性格好斗:有研究发现,反社会的人格特征,如好斗、爱争吵、说谎、欺凌弱小等可能是基因决定的,有这样基因的孩子,即使被他人收养,也会有不好的行为,并且一代代传下去。
表情: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源于基因而不是模仿,每个家庭都有特定的表情习惯,如果生气时咬嘴唇;消极的表情比积极的表情更容易遗传。
害羞:一个对羞怯进行的研究说,父母积极的培育和主流文化的影响是决定孩子是否成为害羞者的两个主要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的第三因素:有迹象表明,害羞部分是由遗传带来的。
爱吃肉: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现,孩子喜欢吃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是从父母那里遗传的,但吃蔬菜和甜点的习惯则是后天培养的。
酒瘾:男士酗酒不但影响自身健康,还有可能把酒瘾传给下一代。
丈夫如果大量喝酒,妻子怀孕后生下的孩子可能就是"婴儿酒综合征"患者。
这样的孩子爱哭闹、智力弱,长大后也易酒精成瘾。
双胞胎:同一家族中往往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双胞胎。
这种女人体内会携带一种基因,使她在排卵期产生的卵细胞加倍。
虽然男人携带这种基因可能不会让他生出双胞胎,但他却可以把它遗传给女儿。
左撇子:在双亲都是左撇子的家庭,子女是左撇子的几率是50%。
更有趣的是:95%的右撇子头发的"头旋"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而左撇子和左右手都很灵活的人,"头旋"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各占一半。
#遗传优生#。
@发现生活。
爱乐活母婴育儿攻略孕前准备。
宝宝会遗传父母哪些性格宝宝会遗传父母哪些性格宝宝会遗传父母哪些性格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文章来源:/post/e53b31071b44f7cb12d64c93?from=wenku/?from=wenku。
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
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人类的性格是由内在的基因和外在的环境共同塑造的,而遗传变异是影响人类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遗传变异可以说是基因的“拼图”,它直接决定了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性格。
对于遗传变异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的性格受到了数百种基因的控制,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基因就是5-HTTLPR。
这个基因是编码5-HTT转运体的基因,调节着脑内的血清素水平,当该基因发生变异时,人体内部的血清素水平就会发生改变,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和行为。
有研究证实,5-HTTLPR基因的不同变异型对人类的性格特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将受试者分为两类:一类是5-HTTLPR基因野生型(SS型),另一类则是5-HTTLPR 基因变异型(SL型或LL型)。
结果表明,变异型基因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能导致一些精神障碍的产生,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此外,其他基因变异也会影响人类的性格。
例如,MAOA基因也是一个直接影响人类积极情感的重要基因。
研究表明,MAOA基因的变异型可影响人的情绪调节,长期保持积极情感的人往往是MAOA基因野生型,而容易情绪反复的人通常是MAOA基因变异型。
值得一提的是,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并不是单向、不可逆转的。
与基因相比,环境也会对人类性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环境因素,如童年时期的虐待等,可能会导致DNA甲基化等基因变化,从而改变基因表达和性格特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护自身环境和条件的优越性,以尽可能减少潜在的负面影响。
同时,科学家们正在寻找着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利用遗传学的发展优势,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变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
总体来看,遗传变异是影响人类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影响与基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更好地利用遗传学的发展优势,对遗传变异与个体性格关系的理解也将更为深入。
影响性格的几大因素
影响性格的几大因素性格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性格在有意无意中支配人的行为,最终形成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而性格的形成又受到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双重影响,使得每个人的性格都能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环境、教育的变化而改造,而使一个人的内在本质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走向性格的完善与成熟。
1.遗传——与生俱来的性格:遗传是先天影响性格的重要因素:中国很早就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说,它十分形象的体现了遗传因素对性格的重要影响。
从科学角度看,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确实有着极其深厚的生物学根源。
遗传素质作为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也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以下四方面是遗传基因对性格的重要影响:(1)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直接影响到自信心、自尊心等性格特征的形成。
(2)生物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来说,早熟的孩子爱社交、责任感强、比较遵守纪律,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而晚熟的孩子则相反。
(3)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征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有时起到加速作用有时起到延缓作用。
这从气质与性格的互相作用中可以印证:开朗型的人比抑郁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积极乐观的性格等。
(4)性格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独立性、民主性、攻击性和支配性。
并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冒险;而女性更具依赖性,交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等。
遗传固然是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们不能无限夸大遗传的影响。
因为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无论是好的性格还是坏的性格,除去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多的是后天的家庭、教育、及环境的影响。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完善自己的性格。
2.家庭——为性格打上最初的烙印: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时,就归属于一个家庭。
这是人出生后最初的教育场所。
父母的性格、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等对一个人性格的最终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狗狗的性格与行为遗传特征分析
狗狗的性格与行为遗传特征分析狗狗是人类最亲密的伴侣之一,它们的性格和行为表现往往是人们选择养狗的重要因素。
然而,狗狗的性格和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还是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本文将从遗传的角度来分析狗狗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首先,狗狗的性格和行为有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研究表明,狗狗的性格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的。
例如,某些品种的狗狗天生就具有警惕性和守护性,这与它们的祖先在历史上被用于警戒和保护任务有关。
相比之下,一些品种的狗狗则更加友善和温顺,这可能与它们的祖先被选育为家庭宠物有关。
因此,狗狗的性格特征往往可以在品种层面上找到共性。
其次,狗狗的性格和行为也受到个体基因的影响。
就像人类一样,狗狗也有个体差异。
同一品种的狗狗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和行为特征,这部分原因在于个体基因的差异。
研究表明,某些基因与狗狗的性格和行为特征密切相关。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与狗狗的攻击性行为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狗狗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
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狗狗的性格和行为受基因影响的观点。
此外,狗狗的性格和行为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虽然遗传因素在狗狗的性格和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但环境同样重要。
狗狗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会对它们的性格和行为产生影响。
例如,一个被良好照顾、训练有素的狗狗往往会表现出友善、听话的行为,而一个被虐待或忽视的狗狗可能会表现出恐惧、攻击的行为。
因此,环境因素对狗狗的性格和行为也不可忽视。
最后,狗狗的性格和行为还受到社交化的影响。
社交化是指狗狗在早期与其他狗狗和人类的互动经验。
研究表明,早期的社交化经验对狗狗的性格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社交化经验可以帮助狗狗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而缺乏社交化经验的狗狗可能会表现出恐惧、攻击的行为。
综上所述,狗狗的性格和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遗传因素决定了狗狗在品种层面上的性格特点,而个体基因则决定了狗狗的个体差异。
专家分析:性格与遗传之间的关系
专家分析:性格与遗传之间的关系据相关研究表明,宝宝的各种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遗传的影响,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定论。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性格与遗体到底有多大的关系,两者之间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心理遗传学是遗传学中发展最慢的,这个学说还没有系统化。
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
“根本性格”是心理遗传学中性格的深层部分,即:活泼、开朗、冷静、急躁等几方面受遗传影响很多,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定论。
“根本性格”的遗传,关系到家庭气氛,而一个家庭轻松民主或严肃沉闷的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最终性格的形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
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为混合型,性格再开朗的孩子也有内向的时候,而急躁的孩子在处理事情中也会表现冷静的方面。
是“根本性格”不起作用了吗?不!“根本性格”是在多数情况下、在关键时候起作用。
面对一个只剩一半的苹果,有的孩子会满怀感恩地想:“太好了,我还有一半苹果”,而有的孩子会不免沮丧:“就剩下这半个苹果了!”专家分析:性格与遗传之间的关系性格开朗的人基本上一生都是性格开朗的,性格内向的人,基本上一辈子性格内向。
虽然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活泼,但事实上,哪一种性格都各有利弊,不能完全决定人生。
性格,也会慢慢“长大”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半来自遗传。
并且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成长道路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外要因素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变化和被重塑的可能。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的特征。
性格,从婴儿开始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似乎有些宝宝一出生就很乖巧,不哭不闹,家长带了就很省心;有的宝宝生下来后夜夜啼哭……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对此,儿童心理研究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是由婴儿的先天气质决定的。
气质是一个与遗传有关、属于先天的、新生儿自出生的瞬间即表现出不同的气质,而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父母学堂】孩子性格跟父亲有关系
【父母学堂】孩子性格跟父亲有关系【父母学堂】孩子性格跟父亲有关系?母亲决定孩子的智商,父亲决定孩子的性格。
这可靠吗?孩子的脾气受父亲的影响比受母亲的影响大吗?如果孩子性格不好,父亲是罪魁祸首吗?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孩子的性格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
孩子性格,由父亲决定?——遗传因素中父亲作用较大根据遗传学,一个孩子的性格有一半来自遗传,另一半是由于环境等因素慢慢培养和形成的。
根据心理遗传学家的观点,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的DNA会影响孩子性格的某些方面。
换句话说,孩子性格中大部分情绪化、胆怯和其他性格表现都是通过遗传获得的。
英国剑桥大学研究者,对遗传和性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项实验,这项试验主要是用了刺激豚鼠大脑的方法,在进行试验的时候,研究人员大部分是对雌性和雄性基因携带者进行对比。
在进行了这个实验以后,研究者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雌性基因在后代智力遗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后代的性格(感性和情绪)大部分是因为雄性遗传基因。
可以这样子说吧,母亲大部分是决定智力,父亲大部分是决定性格。
孩子的性格是由父亲决定的——父亲在后天因素中起着更大的作用孩子的性格除了会有遗传的影响外,孩子的性格其实还会有后天环境的影响,就像巴普洛夫之前讲过的话“性格是天生与后天的合金,性格除了受到祖传基因的影响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得到完善。
”经过几项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培养儿童后天性格的过程中,父亲的影响远大于母亲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女孩身上通常很明显。
正如心理学家之前提到的,父亲在建立女孩的自尊感、获得认同感和塑造良好人格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被认为比母亲更重要。
因此,一些心理专家说,如果父亲的角色发挥得好,父亲给孩子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使孩子拥有更好、更有利的性格。
父亲应该为孩子的良好性格做些什么?1、父亲要做好榜样,控制坏脾气父亲的本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
当父亲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件小事时,他会和别人发脾气,为每一个细节讨价还价。
人类性格的遗传基础
人类性格的遗传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上下两代之间形态外貌上的相似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父母有怎么样的长相,往往孩子也有类似的长相。
然而你可否知晓,人类性格竟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呢!l996年l月,以色列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
人类的第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叫作D4DR的基因,和人类性格有关。
由它决定了一种喜好追求新奇的性格。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不“安分守己”,总想“跳槽”,寻求新的刺激。
富于冲动,喜欢冒险。
而相对应的性格则是∶喜欢思考、冷漠、沉着、个性拘谨、恬淡寡欲。
这种性格上的差异,过去一般都认为是由于孩提时代不同教养方法造成的,可是现在认为,事情远不是那么简单,真实的原因还和其内在因素一遗传基因有关!原来第11号染色体上的D4DR基因,含有遗传指令,具有支配在大脑中形成某种“受体”的能力。
这些受体分布在神经细胞表面,能够接受一种叫作多巴胺的人脑化学物质,从而引发了追求新奇的欲望。
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学者们终于发现,D4DR基因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一种比较长,由7个重复的DNA结构序列组成;另一种比较短,由4个重复的DNA 结构序列组成.较长的D4DR基因,可以形成较长的“受体”,它们对多巴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两者结合后,将引起人脑感应,从而使他产生了想要蹦跳、冲动的念头。
而较短的受体,对多巴胺亲合力较小,引起的后果也就截然不同了。
这就是人类首次把一种性格特征和一个具体基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的实例。
当然,这也是性格研究方面迈出的开创性—步,它至少告诉我们,人类的心理素质,同样存在着遗传基础,受着遗传规律支配。
可以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新的类似发现,将会接踵而来。
根据这一事实,有人就曾提出∶当掌握更多知识以后,科学家将可能通过控制遗传基因来实现对于人类性格和气质的控制!当然,这种想像目前看起来也许颇像神话,但是历史上不是有许多神话都巳变成事实了吗!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怀疑实事这一想像的可能性呢!。
人的性格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这是一个被反复讨论过的话题。
我认为,人的性格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并且人的孩童时代是性格建立、养成的主要阶段。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长大后性格不会有所改变,恰恰相反,人的性格在成年阶段会在周围环境和生存条件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但我们往往会发现这种变化了的性格中保存的那些似乎有着根深蒂固特性的东西。
孩子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了其各一半的遗传基因,也就是DNA遗传物质。
我们知道,父亲生殖细胞之间或母亲的生殖细胞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小的,即在生殖细胞的分裂产生过程中,不同时期产生的细胞中DNA遗传物质的差异很小。
也就是说,同一对夫妻,他们生的孩子们之间的遗传物质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如果人的性格主要有先天的遗传决定,那么我们将看到由同一对夫妻生育出的孩子的性格应该是基本一样的。
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的孩子间性格的差异很大。
当一个家庭有多个孩子,特别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孩子的时候(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比较,只能去观察上辈的情况),这种现象就更加明显。
在我的老家有这么一个流传了很久的说法:大憨,二精,三“拐骨”,就是说家里的老大一般都比较憨厚、老实,比较顾家,有责任心,但较死板不够机灵,相对内向,而家里最小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较各色,任性,个性明显,责任心较弱,比较自我,比较灵活,相对外向,而位于中间的孩子的性格往往处于两者之间。
我们看到许多影视文艺作品中,剧情人物的性格这样常常定位,说明该规律已经在人们心中基本形成了共识。
当然这是指较普遍的情况,不排除有些家庭孩子们的规律不同。
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无法作这样的观察,我们可以留意观察一下亲戚、朋友家的父辈或更上一辈的情景,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律;往往你会发现肯定的答案。
尽管接触的不多,我留意了一些双胞胎姊妹或兄弟(一卵双生),似乎哥哥和弟弟、姐姐和妹妹之间也多少反映出了这种规律。
例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国广播艺术团双胞胎明星刘全和与刘全利,哥哥刘全和性格较内向,而弟弟刘全利则开朗许多,但哥哥比弟弟的出生只提前了10分钟!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基因是完全相同的,性格上怎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对孩子没有偏向啊?都是我生的孩子,都是我的骨肉,我咬咬哪个手指头都痛,我都是一样地教育,一样地对待呀?我承认,也许父母心里都是这样认为的,但实际做起来可能是有区别的。
个性决定因素遗传决定论
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变化和被重塑的可能。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的特征。
每个宝宝都是一朵独特的小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芳香。
我们常常会发现,宝宝和宝宝真的不一样,轻声哭、开心笑、天真的发呆、无忧无虑的撒欢……而性格,就像七彩的花,缤纷绽放。
性格,也会慢慢“长大”心理遗传学认为,孩子的性格一半来自遗传,这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型遗传;一半则来自后天发展,包括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
并且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成长道路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外要因素都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事实上,在人的一生中,其性格都有变化和被重塑的可能。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性格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的特征。
性格,从婴儿开始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似乎有些宝宝一出生就很乖巧,不哭不闹,家长带了就很省心;有的宝宝生下来后夜夜啼哭……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对此,儿童心理研究专家给出的结论是:这是由婴儿的先天气质决定的。
气质是一个与遗传有关、属于先天的、新生儿自出生的瞬间即表现出不同的气质,而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这种气质随着宝宝日后在成长中的实践,慢慢就养成了特定的性格。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家长对待婴儿的态度和行为完全是由父母一方的个性、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和对孩子的期望决定的,然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这种观点过于绝对。
事实上,许多实验已经表明,婴儿本身的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父母对待婴儿的态度和方式。
而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有3种:平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平易型婴儿:生活有规律、情绪愉悦、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实现新要求,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父母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更积极。
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婴儿也会因此而觉得自己被父母关心、重视,因而情绪、行为表现都会更加积极,发展也会更为迅速。
人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什么
人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什么
影响人性格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例如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影响性格。
2、家庭因素:父母的教育、兄弟姐妹的影响、家庭生活中所经历的事件、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都对人性格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包括学校教育的方针、内容,方法,老师的榜样、态度、周围同学、朋友的影响,社会整体的价值观等均对性格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影响人性格的因素有很多,出现明显异常时,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
人的性格和遗传有关?
人的性格和遗传有关?
就像很多人说,你要想知道她是什么性格,你看看他的母亲或者父亲就大概知道了。
性格50%左右应该是由遗传决定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不容易变化。
若改变就像鱼决心要上陆地生活一样,性格难改,但很多有一个美的气质,人最重要的应该是一个人的人品的塑造和个人性格的完善和自我控制。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大一部分应该关键在于洞察力,有的人不善于交际,有的人却如鱼得水。
但是维护人际关系最大程度还是取决于是否会说话。
行为导致言语,言语决定关系。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状态不好,情绪不控制,也会影响关系处理。
在比我们地位高的人面前不卑不亢,在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面前谦和有礼。
更需要一个容纳对方不同的心,包容力越大,关系处理越自然。
攀比心和妒忌心,猜忌心以及自我为中心都不能使人际关系变好,反而会增加痛苦。
活着虽累,但是也很有趣。
累,是要花费时间维系关系,有趣,是在维系关系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
是不是又是很矛盾的一句话。
我感觉人生本就是个矛盾体。
希望我们越来越多同理心,越来越善良。
机遇的把握_遗传对性格的作用
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父母和孩子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真像是一个模子中铸出来的。
有句俗话概括了这种颇为常见的奇特现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其实,这种现象说奇特也并不奇特,它只不过说明了遗传和环境对性格形成特别作用。
事实上,不仅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这种奇妙的相似,就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之间,在言谈举止之中也会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之处,自己不觉得,外人却能一下子发现。
这也说明了遗传对性格的影响。
关于遗传对于孩子性格形成的作用,有所谓的“先天生成说”或“遗传决定说”。
它指的是一个人的性格在出生时就已被决定了,终其一生都不会改变或只是有很小的改变,遗传在孩子性格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支持“先天生成说”或“遗传决定说”的最有力的证据,是家庭系统研究即“家系研究”。
它通过观察某家族所有成员,是否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来考察遗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的程度。
这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家庭成员普遍有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如德国著名作曲家巴赫家族在连续五代中出现过13个创作能力极强的作曲家,17世纪瑞士著名数学家贝努利家族出了8个极其优秀的数学家。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在其小说中广泛地运用了性格的“先天生成说”。
在左拉的笔下,一个家族的人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嗜好,而左拉的自然主义小说是完全写实的,它真实客观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奇特的现象。
家族系统研究还表明,不仅一些特殊才能可以由上辈遗传给下辈,一些不良性格也可能被下辈再现出来,如某些家庭中出现罪犯的比例较高,这是由于他们的犯罪性格由上代遗传给了下一代。
继家族系统研究之后,有关性格的“先天生成说”又出现了另一种研究方法,即人们对双胞胎性格的研究,其中以一对孪生双胞胎的性格的研究最能说明遗传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力。
经过对许多双胞胎性格的细致研究,学术界发现,一对孪生双胞胎兄弟姐妹之间在“精神的活泼性”、“基本个性”、“对外界的感受能力”以及“个性倾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类似性。
儿童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培养方法
儿童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培养方法儿童的性格是有一个形成的过程的,父母应该在注重儿童的性格培养,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培养,分享给大家!儿童性格的形成过程科学上的心理遗传学认为,儿童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来自于遗传,包括直系亲属的DNA遗传以及血性遗传;另一部分来自后天的社会性,包括生活环境、家庭氛围、教养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条件和饮食习惯。
而且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孩子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1、遗传的作用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的影响;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的影响。
3、学校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对儿童性格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儿童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等渠道实现的。
4、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中的因素形形色色,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不接触到社会,这对他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儿童性格的培养方法宝宝从出生之后,环境就开始对他的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粑粑麻麻要注意儿童在三岁前的这个阶段对他日后性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性格的培养需要在这个阶段开始着手进行。
在儿童三岁前,让他尽情去玩。
多跟他说话,发展他的语言和动作。
包括他的认知、情绪情感、坚持性、勇敢,这都是性格。
而在儿童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家长们也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各方面的素质,这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培养独立性一方面是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包括自己穿衣、吃饭等;另一方面是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包括人际交往、自信心等。
2、培养坚持性家长们多培养儿童做事善始善终、作息早睡早起、坚持为集体做事等习惯。
3、培养果断性在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任务面前,能迅速果断地做出决定,这个需要有大胆勇敢、沉着冷静的性格。
性格的三大因素
性格的三大因素
性格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可以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然而,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性格可以被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性格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某些性格特质在个体之间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这意味着性格特征可能会从父母那里传递给后代。
遗传因素可能对性格的稳定性和基本倾向产生影响。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个人的家庭、教育、社交网络和文化背景等。
这些因素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影响,塑造其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
例如,成长环境中的家庭教育方式、社交环境中的社交互动以及文化价值观都可能对性格产生持久影响。
3. 个人经验和学习:个人的经验和学习也对性格产生影响。
通过与他人互动、面对挑战和经历各种情绪和事件,个体可以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
个人经验塑造了个体的态度、适应性、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性格形成的一般因素之一。
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其他因素,如基因表达、神经生物学、社会认知和情绪发展等。
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可能会对性格发展的因素有所不同。
遗传素质与人性格形成与身心发展
弗朗西斯高尔顿
最早对同卵孪生子的性格和行为进行研究的 学者。他认为,孪生子的研究对探讨遗传因 素和环境条件在人的性格和智能形成中的作 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高尔顿研究发现,大部分同卵孪生子的头发 和眼睛的颜色几乎都是一样,身高、体重、 体力、态度、姿势、性格爱好,甚至语言的 抑扬顿挫也非常相似,有的孪生子甚至患有 同样的疾病。
• 在遗传学上,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有 着相同的基因组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 比较其结果。同卵孪生子有着相同的基因组, 是很好的实验对象,但是我们却无法拿人来做 这种控制实验,只能进行调查统计。
这有两种办法。
• 一种是比较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的异同。
• 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出生后不久就被分开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 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
• 研究者对孪生子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面试,以了解其生活环境,对社会、 宗教、哲学问题的看法,并用一系列心理测试判断其职业兴趣、思维 能力和性格倾向。
• 研究目的: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有多少是由基因决定,多少是由环境决 定。
• 个体差异=遗传+共享环境+非共享环境
评价性格的5种量度: 1. 友好程度:“讨人喜欢、和蔼、友好” vs “爱争论、攻击性、不友好” 2. 严谨程度:“有条理、负责任、可信赖” vs “粗心、易冲动、不可信
性,她们的行为孤僻,寡言,但
又常为一些别人认为微不足道的
事情而动感情。表面上看,她有
时似乎很坚强,但内心世界却充
2.猪八戒
满自卑和懦怯。
《西游记》中猪八戒身上既有神仙的本领
,还有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更有人的吃
人的性格和主要和遗传和环境有关
人的性格和主要和遗传和环境有关,其中又以后天的因素为主,所谓遗传其实也是和环境联系的,我们有的时候和父母很象,是因为我们和我们的父母从小一起生活不自觉的模仿了他们的言行,还有父母和我的关系,我们家庭的气氛是否融洽,是否独生子女,出生顺序,家庭模式,父亲在性别分化上最重要的作用,还有学校对人的性格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啊,生活的集体啊,老师的言语啊,最后我们的社会对人的性格也有影响,社会道德啊,风气等等自我意识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家庭环境家庭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它是儿童最早接触的环境。
包括父母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自然结构状况(2)学习环境包括教师的教育态度、思想教育、校风、班风、体育锻炼和劳动。
(3)同伴群体(4)重大生活事件(5)大众传媒和社会风气1)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2)性别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有明显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攻击性、独立性、客观性、支配感、好动,并且更有强烈竞争心、逻辑性和冒险精神等等;而女性则比男性分寸感强、虔诚笃信,更具依赖性,顺从、易被说服且忍耐性强等。
(3)外表特征体形和身高、体重、外貌等生理上的特征,对个体性格的形成也有影响。
主要可归结为社会文化的评价作用。
(4)发育早晚早熟者的性格特征一般表现为社会化程度高、责任感强,比较遵守社会准则,也易理解别人和处理人际关系;而生理成熟晚者则常依靠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言语行事,较少有责任感,不太遵守社会准则,等等。
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对人的影响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包括学校领导、老师提出的要求、方向,加上必要的奖惩措施,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容,学校环境和班集体的影响,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还有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如此等等。
《性格与遗传》
《性格与遗传》《性格与遗传》二〇一四年六月摘要: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
说明一个人的性格对其生存和发展来说极其重要。
人的性格如何形成?传统观点认为,一个人的性格是由自身经历和周围环境决定的,为后天养成,与遗传无关。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以及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发现性格与基因实际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性格与基因遗传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遗传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性格的。
关键词:性格、基因遗传、D4DR目录1、引言 (2)2、性格基因的发现。
(2)3、DRD4基因和蛋白的结构 (2)4、DRD4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3)5、DRD4基因对性格的影响 (4)6、个性特征 (5)7、基因和桃花有关 (6)8、基因和胆识有关 (6)9、结语 (7)10、参考文献 (7)1、引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的性格是由自身经历和周围环境决定的。
然而,最新的科学证据表明,有些人敢冒风险,追求新奇,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身上的遗传基因与众不同。
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各自单独发表声明:他们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Hs.99922有一种叫多巴胺受体D4(Dopamine D4 receptor, D4DR)的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是人类首次把一些人的性格特征与一个具体的基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
2、性格基因的发现。
1993年,《科学》杂志发表了荷兰奈梅亨大学的遗传学家汉·布鲁纳的研究报告。
这项研究涉及到一个著名的荷兰家族,该家族的很多男性成员都具有一些奇怪的攻击性,如裸露、纵火、强奸等。
他们的愤怒阈值似乎非常低,一些常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挫折和压力都会激起这些人莫名的疯狂,甚至会殴打激怒他们的人。
对他们进行遗传分析后,发现这些男性体内缺少编码单胺氧化酶的基因。
这种酶的用处之一是降解一些包括血清素、去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在内的神经递质。
氧化酶的缺失导致神经递质在体内的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与遗传1.性格会遗传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那么一个人的性格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对性格的形成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更重要?这是千百年来哲学家、科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而采取哪种立场,有时与个人的体验有关。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他的同事起初都是环境决定论者,直到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才意识到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也有同样的感受。
国内正在热播一部国产武侠动画片,有人认为该片“充满了暴力、脏口、恐吓、威胁”,孩子们长期观看,“会产生很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请求停播该片。
但有一位被称为“童话大王”的儿童文学作家对此很不以为然,对记者表示:“我认为一个孩子的性格怎么样,基本上是遗传基因决定的。
后天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有多大我不是很清楚,但是父母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基本上就应该是怎样的了。
”“童话大王”的观点,是属于所谓遗传决定论。
遗传决定论向来被认为是反动的、保守的,环境决定论则被认为是进步的、开明的。
争论虽然激烈,在以前却缺乏严谨而客观的科学研究,或者是出于社会偏见,或者是出于美好的愿望。
近二十年来,才有了比较可靠的科学研究,可以对基因、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下一个结论。
在遗传学上,要研究基因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有着相同的基因组的个体(也就是所谓克隆)控制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比较其结果。
同卵孪生子有着相同的基因组,是很好的实验材料,但是我们却无法拿人来做这种控制实验,只能进行调查统计。
这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比较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的异同。
同卵孪生子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来的,他们的基因组相同,遗传相似程度达到100%。
异卵孪生子则是两个(或更多个)卵分别被两个(或更多个)精子受精产生的不同受精卵分别发育而来的,虽然他们在同一时间位于同一子宫,但是他们的遗传相似程度与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两个孩子是一样的,平均为50%。
如果某种行为特征在同卵孪生子之间的相似程度并不比异卵孪生子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这种特征的遗传程度很弱。
反之,如果同卵孪生子在某种行为特征的相似程度高于异卵孪生子,那么它就很可能是受到遗传影响的。
另一种方法是比较出生后不久就被分开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和在同一个家庭抚养的同卵孪生子。
这个办法的依据是认为在不同家庭抚养的孪生子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因此其相似性就可认为是由于有相同的基因导致的。
这个依据并不完全可靠,因为孪生子在被分开抚养之前,至少已有九个月的时间是处于相同的环境中的(母亲的子宫),而且在不同的家庭抚育,并不等于其生长环境就完全不同,其中完全有可能有很相同的环境因素。
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只比较个案,而必须对大量的孪生子做调查、统计。
在世界上,已有多项这种调查,其中最大的一项是美国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人员负责的,他们共研究了8000多对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包括130多对在不同的家庭长大的同卵孪生子。
他们之所以能找到这么多被分开抚育的同卵孪生子,得益于美国历史上一个悲惨的时期: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迫使许多贫苦家庭把刚出生的孪生子分开送人抚养。
以后很可能再难以有这样的研究机会。
研究者对孪生子进行了深入具体的面试,以了解其生活环境,对社会、宗教、哲学问题的看法,并用一系列心理测试判断其职业兴趣、思维能力和性格倾向。
结果表明,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似程度明显大于异卵孪生子。
明尼苏答大学的研究结果是,一起长大的同卵孪生子的相关性平均为0.46(0表示两个人没有一点相似之处,1表示两个人完全相同),分开长大的同卵孪生子,这一数字为0.45。
这说明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关程度,与他们是否在相同还是不同的环境长大无关。
分开长大的异卵孪生子的性格相关程度平均为0.26,大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这与他们的遗传相似程度是同卵孪生子的一半相符。
从同卵孪生子和异卵孪生子得到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计算遗传差异与性格差异的相关性。
平均来说,大约50%的性格差异是由于遗传差异导致的,或者说,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占了一半。
遗传学家把这个数字称为遗传率。
如果性状差异是完全由遗传差异引起的,遗传率为1,如果性状差异与遗传差异毫无关系,遗传率为0。
其他的类似研究的结果,所得到的性格遗传率,一般在0.2-0.5之间。
由此可见,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是错误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同等重要。
两个人的遗传差异越大,环境越不同,性格差异也就会越大。
而两个人的性格相似主要是由于相似的遗传因素引起的,环境的影响很小。
但是我们必须记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实际上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而是混杂在一起、交互发生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分影响性格的因素有多少属于遗传的影响,有多少属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简单地说,遗传、环境,以及经常被忽视的随机因素,都对人性有重要的影响。
2.先天与后天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占了大约一半。
至于剩下的一半,我们归于环境因素(后天因素)的影响。
环境可以分为两种: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
比如在同一个家庭长大的两个小孩,他们有共同的父母和其他亲属,这是其共享环境,但是他们可能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同学和朋友,这是其非共享环境。
那些分开长大的同卵孪生子表现出来的性格差异,我们可以归于他们不同的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说,非共享的环境对性格形成也有重大影响。
而共享的环境呢?如果也对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的话,一起长大的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似程度应该显著高于分开长大的同卵孪生子。
但是我们看到的却并非如此,一起长大的同卵孪生子与分开长大的同卵孪生子并无显著差异。
多项研究都表明,共同的家庭环境对小孩的性格发育只有轻微的影响。
在处于模仿阶段的婴幼儿时期,家庭环境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及长大离家之后,这种影响就几乎完全消失了。
那些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性格相似,看来主要是由于基因相似导致的,而不是共同的家庭环境导致的。
而他们的性格不同之处,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导致的。
用公式表示,即是个体性格等于基因、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之和。
但是人并不是被动地进入一个环境接受其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环境是我们自己创造、选择的。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因素并不能排除,它可能影响我们交什么样的朋友,喜欢或讨厌和什么样的人打交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所有这些环境因素又都可能影响了我们的性格。
遗传因素不同的人,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中,也可能选择不同的事物,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从而创造出一个不同的环境。
同样,遗传因素相同的人(例如同卵孪生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可能选择相同的事物,以相同的方式对待。
分开长大的同卵孪生子,可能在相同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下而选择相同的书籍阅读,交类似的朋友,找类似的工作,而这些相同的环境,又反过来增强了其性格的相似性。
把同卵孪生子的性格相似完全归于基因的直接作用,是过于简单化的。
基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也是极其复杂的。
一方面,如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的,没有合适的环境,基因的作用表现不出来。
另一方面,基因也影响了我们对环境的反应。
我们对环境的反应可以分成三个步骤:通过感官从环境中感受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做出反应。
遗传差异对这三个步骤的每一步都可能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了我们对环境的感受和反应。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大约同等重要。
两个人的遗传差异越大,环境越不同,性格差异也就会越大。
而两个人的性格相似主要是由于相似的遗传因素引起的,共享环境的影响很小。
但是我们必须记住,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实际上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而是混杂在一起、交互发生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分影响性格的因素有多少属于遗传的影响,有多少属于环境的影响,是不可能的。
遗传、环境,以及经常被忽视的随机因素,都对人性有重要的影响,这大概是我们对人性是天然还是使然这个千古难题所能做出的最好回答。
3.精神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一个人的气质、神经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都会受遗传因素的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等所谓内源性精神病,遗传因素会在其发病过程中产生很大影响。
一项调查显示,随着亲属中血缘关系从远到近,精神疾病发病率具有从低到高的趋势。
如父母有精神疾病,子女得同类病的比例是33.21%;父母的同胞有精神病,子辈得同类病的几率为13.56%;祖父辈得病,孙辈得病的几率则为12.66%,这说明心理变态确实也会遗传。
家族有内源性精神病的,务必要注意子女的教育和性格培养,并早期寻找医生帮助和指导,以减少发病。
4.改变基因可以改变性格吗?一提起基因,人们会觉得基因都是遗传自父母的,天生的,无法改变的!但一项新的科学研究彻底改变人们的看法。
这个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的饮食、适度的锻炼以及适当减压能够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慢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的发生,进而改变人的体质和性格。
事实上基因只决定了我们的倾向,而非命运。
在人的一生中,基因是不会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方法,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变我们自己。
举两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生长期的青少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让体内有关长高的基因充分表达,使自身产生更多有利于长高的激素,多合成长高必须的物质(例如蛋白质等),从而达到长高的目的。
再比如精神类药物和毒品,大家都知道它们能改变人的精神状况,长期应用还能改变人的性格。
具体的机制就是它们能影响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的基因表达,影响代谢,使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物质产生过多,或消除减少,以致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从而改变人的精神状况和性格。
所有说我们通过后天的方法(例如改变饮食结构,良好环境的熏陶,必要的心理和药物治疗)改变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甚至改变性格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