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专题15 生物的进化(共46张PPT)

合集下载

新高考生物的进化(92张)课件

新高考生物的进化(92张)课件

考向逐一突破
预测考向 总结方法
考向 生物进化的证据
1.现有两种细胞的特征如表。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特征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壁


核糖体


核膜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大肠杆菌细胞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一定不是植物细胞
√C.细胞Ⅱ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Ⅰ要晚
食物 和 栖息条件 互不相同 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 基因频率 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
特点:随机的、不__定__向__的__ 作用:只是提供生物进化的 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_方__向___
④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是由 生存环境 决定的。
(5)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①原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 代,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 不断提高 ;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 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 下降 。 ②结果: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 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 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6)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①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 可能产生 耐药性 。在实验室连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 素,耐药菌 有可能存活下来。
②发展的结果:形成了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诊断常考语句,澄清易错易混
(1)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遗传

2025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七单元 第35课时 生物的进化

2025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七单元 第35课时 生物的进化

整合 必备知识
4.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拉马克进化学说 ①主要观点:彻底否定了物种不变论,提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 老的生物进化来的,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和 获得性遗传 。 ②评价: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当时是 有进步意义 的,但他对适应形成 的解释是肤浅的,未被人们普遍接受。
整合 必备知识
判断正误
(6)达尔文认为适应的来源是不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
提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形 成的必要条件是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 (7)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
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 √ )
评价 迁移应用
1234
4.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
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
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
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生物适应性的形成离不开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提示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组成, 获得性遗传是拉马克的观点。
整合 必备知识
判断正误
(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以及遗传
和变异的本质( × )
提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但对遗传 和变异的本质没有作出科学的解释。
整合 必备知识
③基因频率 a.定义: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 等位基因数 的比值。 b.计算公式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14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共101张PPT)

2019版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版:专题14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共101张PPT)

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

(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2)。带
有C、R基因的花粉粒能分别呈现出蓝色、红色荧光。
图2 ①丙获得了C、R基因是由于它的亲代中的 体交换。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染色
②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间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
高考生物
(新课标Ⅰ专用)
专题14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五年高考
考点1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2018课标全国Ⅰ,6,6分)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 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
答案 B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正确;物理因素如X射线等可提高突变率,B项错误;基 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均可引起基因突变,C项、D项正确。 知识拓展 不同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不同。X射线等物理因素通过损伤细胞内的DNA 导致基因突变,亚硝酸等化学因素通过改变核酸碱基导致基因突变,病毒通过影响宿主细胞 DNA导致基因突变。
答案 C 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可能使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 正确;碱基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
4.(2016天津理综,5,6分)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 杆菌 野生型 突变型 核糖体S12蛋白第 链霉素与核糖体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 中的存活率(%) 0 100
6.(2015江苏单科,15,2分,0.62)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 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生物的进化课件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生物的进化课件

a1/2 a1/2
分析林南花花色波动进化的原因
资料二:与蓝色相比,蜜蜂通常更喜好白色
思考2:若林南花种群(P)中白色花都能得到蜜蜂访花,蓝色 花只有一半得到访花,那么F1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各为多 少?据此推测,若干年后林南花种群将出现什么变化?
(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计算,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由小 组代表上台展示,限时3分钟)
花色的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
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 (Ling) Shih
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
考查内容
近五年高考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 性的形成;基因频率 的改变与进化;适应 的形成;物种的形成
2018年全国卷I T29 2018年浙江卷T9 2019年天津理综T6 2020年浙江卷T9 2021年湖南卷T8 2021年河北卷T6 2021年广东卷T8、T10
1、一个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 。 (√ )
2、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
4、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种群个体连续自交多代后,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
改变,没有进化。
(√ )
5、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两个种群就是同一物种。
2.[2020浙江1月选考]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 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 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 .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 B .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 .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D .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高考生物专题精讲ppt课件(13)生物的进化(共20张)

高考生物专题精讲ppt课件(13)生物的进化(共20张)
2020/5/19
【典例剖析】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
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
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
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
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
2020/5/19
(2)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 设有N个个体的种群,AA、Aa、aa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n3, A、a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a表示,AA、Aa、aa的基因型频 率分别用PAA、PAa、Paa表示,则:
PA=2n21+N n2=(nN1+12×nN2)=PAA+12PAa Pa=2n23+N n2=(nN3+12×nN2=Paa+12PAa
【典例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
表现在( )
C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
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
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原因:不断淘汰 不利变异 的基因,积累 有利变异 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 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①隔离类型:常见的有 地理隔离 和 生殖隔离 。 ②隔离实质: 基因 不能自由交流。 ③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 、 自然选择 及 隔离 。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生殖隔离 。
2020/5/19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比较

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总复习(新高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讲解册)

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总复习(新高考)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讲解册)
答案:不一定,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的配子有AA、Aa、aa三种,其花药离体培养得 到的单倍体幼苗,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基因型为AAAA、AAaa、aaaa的三种植 株,其中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不是纯合子。
(2)多倍体育种
① ②实例 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b.普通小麦的培育(种间育种) 注意 多倍体育种可以突破生殖隔离实现种间杂交育种。
答案:不一定,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的基因间隔序列发生改变 不属于基因突变。
2.实例 (1)镰状细胞贫血
①直接原因:血红蛋白中一个氨基酸改变。 ②根本原因:相关基因中碱基发生替换。
(2)细胞的癌变
3.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类型、结果及意义等
知识归纳 易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频率的三类因素及机理 (1)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 (2)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 4.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突变可改变生物性状
染色 体组 判断
依据染 色体 形态
染色体组数=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条数。图中A、B、C、D分别含2、2、1、4个染色体 组
依据基 染色体组数=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不分显隐性,且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因型 。如基因型为AaBbCc和AAaaBBbb的个体分别含2、4个染色体组
异源多 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为异源多倍体,如小黑麦,其形成过程 倍体染 如图所示: 色体组 判断
考点2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数目变异 1.类型 (1)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如21三体综合征。 (2)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套增减,如三倍体西瓜。

高考生物一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十五 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课标通用)课件专题十五 生物的进化

考查频度 考查趋向
多结合遗传实例考 查基因频率的相关 计算问题,也可考查 ★★☆☆☆ 生物的变异与自然 5 年 2 考 选择的关系及物种 形成的要素、生态系 统中生物多样性的 形成等
考点36
学霸有招
高手洞考
高手锻造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练
现代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013·海南单科,15,2分,中等难度)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 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 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 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 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
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
数量的比例应为

考点36
学霸有招
高手洞考
高手锻造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点精练
①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②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
突变和基因 异
重组是产生 ③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进化的原材 ④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

基因型⑤变异具不定向Fra bibliotek,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产生进化的原 材料
考点36
学霸有招

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专题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共78张PPT)

高考生物(5年高考+3年模拟)精品课件全国卷1地区通用:专题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共78张PPT)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烟草花叶病毒含RNA 和蛋白质,A正确;T2噬菌体 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B错误;HIV侵入人体后,会破坏T 淋巴细胞,使 人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下降,一定程度后,会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C正确;通过阻断病 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 正确。 知识拓展 病毒的主要特点 (1)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2)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3)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4)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5)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存在专一性。
高考生物 (新课标Ⅰ专用)
专题2 细胞的结Βιβλιοθήκη 与功能五年高考考点1 多种多样的细胞
1.(2018 课标全国Ⅱ,5,分6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 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 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4.(2016 上海单科,2,2分)在电子显微镜下,放线菌和霉菌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 A.核糖体和质膜 B.线粒体和内质网 C.核糖体和拟核 D. 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答案 A 放线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一种细胞器即核糖体;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 除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真正的细胞核。因此,在电镜下放线菌和霉菌 中都能观察到的结构是核糖体和质膜(细胞膜)。 抢分妙招 霉菌是真核生物,放线菌是原核生物。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8.(2010 课标,1,6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 分子呈环状 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 D. 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8 课标全国Ⅰ,29,1分0 )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 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 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 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分解者 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答案 (9分) (1)1∶ 1 1∶2∶ 1 0.5(每空2 分,共6 分) (2)A基因纯合致死(1分) 1∶1(2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基因分离定律的辩证关系。(1)在不考虑基 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 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 A 基因频率∶基a 因频率=1∶1。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 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 AA 、Aa 、aa 的数量比应为1∶2∶1,基A 因频率为0.5。。(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 是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子(AA)致死现象。由第一 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 、a所占比例为:A=1/3,a=2/3, 故第二代中Aa 和aa 基因型个体数量 的比例为:(2× 1/3 × 2/3)∶(2/3× 2/3)=1∶1。 知识拓展 致死基因会导致异常分离比。若Aa 自交后代隐性纯合致死,则Aa∶AA=2∶1(只 有一种表现型);若Aa 自交后代显性纯合致死,则Aa∶aa=2∶1;但若A 基因使雄配子致死,则Aa 自交时,只能产生一种成活的a雄配子,A和a两种雌配子,形成的后代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 1∶1。
2.(2017 江苏单科,7,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 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 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 率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 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 正确。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8.(2010 全国Ⅰ,4,分6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 、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 是 ( )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答案 B 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在自然 条件下,通过选择作用,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 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选项A 、C 、D 均正确。
4.(2016 江苏单科,12,2分)如图是某昆虫基因pen 突变产生抗药性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A.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形成抗药靶位点 B.基因pen 的自然突变是定向的 C.基因pen 的突变为昆虫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野生型昆虫和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 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C选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 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但突变生物与原生物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B、D 选项错误;据图中信息 知:野生型昆虫细胞的靶位点与杀虫剂结合后,杀虫剂进入细胞内,说明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并 不会形成抗药靶位点,pen 基因突变型昆虫细胞的抗药靶位点不能与杀虫剂结合,说明抗药靶 位点的形成可能与靶位点结构发生变化有关,A选项错误。 易错警示 抗药靶位点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杀虫剂与靶位点结合的结果,杀虫剂起 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产生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条件,可根据两种生物是不是同一物 种判断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考点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014 北京理综,4,6分)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 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 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 )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高考生物 (新课标Ⅰ专用)
专题15 生物的进化
五年高考
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2018 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 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 D. 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 (1)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 存提供机会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呼吸作用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等相关知识。(1)大自然中猎物与捕食者在逃脱被捕食和捕食 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根据“收割理论”分析:食性广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食性广捕食者 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3)太阳能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进入生态系统,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知识归纳 从不同角度理解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 可以通过不同生物间的种间互助(如某种长有细长花距的兰花与生有细长口器的蛾)或种间斗 争(猎豹与斑马)实现。
2.(2014 广东理综,3,4分)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 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答案 C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口器与花矩的 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吸食花蜜不会使蛾的口器变 长,D 错误。
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 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 一定的差别,因此,将T 区的豹引入F区后,会导致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 法确定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会发生改变,B项错误;由于T 区和F区的豹只存在地理隔离,未产 生生殖隔离,仍为同一物种,所以T 区的豹迁到F区后,物种丰(富)度不发生改变,C项错误;F区在 引入健康豹繁殖子代后,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将降低,D 项错误。 解题思路 注意剔除冗余信息,提炼关键信息“区F 豹种群仅剩25 只→由T 区引入8 只成年雌 豹→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由, 此可推知豹种群基因多样性增加。
7.(2015 课标Ⅰ,32,分9 ,0.720)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 和a这对等位基因 来说只有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 基因频率∶基a 因频率为 。理 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Aa 和aa 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 和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 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 和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3.(2016 北京理综,3,6分,0.87)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 区。20 世纪90 年 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8 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6.(2014 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பைடு நூலகம் 的致病 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 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 药性无关,C、D 错误。
答案 C 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正确;强毒性病毒 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病毒和兔 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错误;病毒的 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 正确。
5.(2015 安徽理综,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 变,自然选择对A 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 的A 基因频率为80%,a 基因频率为20%; 种群2 的A 基因频率为60%,a 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 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 ) A.75% B.50% C.42% D.21% 答案 C 两种群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且种群大小相等,故两种群完全合并后A 、a的基因频 率分别为两种群A 、a基因频率的平均值,A基因频率=(80%+60%) ÷ 2=70%,a 基因频率=(20%+4 0%) ÷ 2=30% 。该种群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 × 70% × 30%=42%, 故选C 。 解题思路 利用取平均值法计算合并后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快速解题的关键;计算随机交配子 代中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是该题的易错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