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经济学
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通过研究教育与经济的作用,从劳动力再生产与教育训练的关系角度,从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智力,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关系的角度,以及教育内部经济效益发展规律,阐明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确立并计算出具体数理模式和数量指标。
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对受教育者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和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和间接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总和。
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指教育领域内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或者说,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
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把教育看做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据此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教育信息具有社会经济效益。
是研究教育如何培养,训练劳动个性特征,从而为生产服务,为发展经济服务,论证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即着重培养和训练社会生产中需要的各种劳动力的个性特征。
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人们具备了较好的教育需求的条件,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人们的教育需求在不断扩充。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是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指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培养一名某级某类学生所花费的全部开支。
是以国民经济总产值,净产值或者国民收入为标志的,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货币资金的增长与合理配置。
不仅包括社会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即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社会条件与经济条件。
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或者说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人力资源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
指不仅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发展电化教育之类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而且还要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改革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
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式。
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具有广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创造出比生产和维持自身要高得多的价值),是推动国民经济各行业运行的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基础产业。
指存在于人体内,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指只提供活动性的服务,而且这种活动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的分配。
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经济结构同样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
指投入的资金可能产生新的价值,即产生的经济效益。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是指教育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即教育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数量指标及计算范围。
主是指教育投资实际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由于教育投资所包括的范围不同,那么在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比较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确定教育投资问题,总的原则是依据经济发展与教育事业发展的比例关系。因此,一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实力状况能为教育提供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用货币表现就是总的货币投入量。这种可能性是确定教育投资问题的上限原则。
一国为了实现其经济增长目标,满足其经济增长所要求的最低的人才供给量,从而测算培养这些人才的教育费用总额,这种实际需要的供给量,是确定教育投资问题的下限原则。
指国家政府社会所支付的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
指培养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广义指个人教育与教育社会公共成本的总和。个人教育成本包括在教育社会成本之中,教育社会成本大于教育个人成本。狭义指不包括教育个人成本,只指国家或社会所支付的教育公共成本。我们所使用的是狭义的教育社会成本。
指学生家庭和个人受教育所支付的全部费用,以及因上学而失去就业机会必须"放弃的收入"的部分。
教育直接成本是社会与个人为教育而直接支付的费用总和。
教育间接成本是社会和个人为教育而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
是指一定时期用于教育的物化资金部分,主要包括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土地投资,建筑物和大型设备资金。
指一定时期参与教育活动消耗的部分,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补助工资,资金,福利费等。
教育社会总成本指国家,政府,社会团体,群众个人投资各级教育资金的总和。
指某一地区,某一部门和某一具体教育单位的教育成本。
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单位学生成本和各种分项成本。
属于学生间接成本范围,如学生因上学所感受到的精神奋力,及国家和政府对学生假期给予的经济补贴等。
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指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从微观讲,教育经济效率是指某教育单位或者学校,其教育事业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利用效率。即每一定量的教育投资所能培养的学生的数量。
指受教育者所学到的知识与到实际工作岗位实际运用这些知识之间的时间间隔。由获得知识到运用知识于实际,中间有一段适应期,这种适应期称为滞后期。
是指学校培养的在校学生数或毕业生数。
是指一定的教育人员在一定时间培养人才的多少。
是指教育活动物化劳动的占有和消耗程度。它是教育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包括固定器材,材料和低值易耗品。
是指对于内部经济效益的评定,要分别参照本校的过去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
颁布的达标要求。
指单位平均经常成本因学生人数增加而下降的情况。
指单位平均经常成本因学生人数增加而上升的情况。
是指学校的举办,有些资源必须同时投入与运用。
指某些资源的运用一次至少须采用一个单位,不能因需求不及一个单位而将其分割。
指把资源功能的特性用在相当的需求场所。
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通俗的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资后还有余数,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指由于投资教育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的总和
教育收益率是指教育收益总额与教育成本总额的比较